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說過

道德經說過

發布時間: 2022-03-14 16:44:00

① 老子道德經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

【解釋】天地萬物之道是可以認知的,但道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名也是可以名狀的,但名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有與無相互滋生,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比較而顯現,高與下相互依存,聲音音律的相互應和而成曲調,前與後相互聯接而成順序。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天地無所謂仁慈不仁慈,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無所謂仁慈不仁慈,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任憑百姓自生自滅。

5、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有的版本為「多言數窮」。意思是:多說無益,言多必失,還不如保持靜默。

6、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處】《道德經》第七章。

【解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

【解釋】最大的善就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與萬物交融,而不與之爭奪;水只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低窪之處,所以水性最接近於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太滿了會溢出,應當適可而止;太冒尖了,難保長久。

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金玉滿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貴而驕奢,容易引禍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這才是自然之道。

② 老子說過什麼經典語錄

老子經典語錄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9、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10、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11、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13、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5、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16、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17、治大國,若烹小鮮。

1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9、無名,天地之始(開始);有名,萬物之母(根本)。

2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1「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24、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復,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25、為無為,則無不治。

2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7、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30、寵辱若驚,…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32、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35、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36、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37、絕學無憂。

38、我獨異於人。

3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40、希言自然。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43、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

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

46、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4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8、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49、柔弱勝剛強。

50、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52、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5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5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5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56、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58、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5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6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61、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62、聖人在天下,翕翕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63、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6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66、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67、正復為奇,善者為妖。

68、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9、治人事天,莫若嗇。

70、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7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72、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7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7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75、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76、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78、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79、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8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81、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82、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③ 道德經十句經典名言

一、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輕率就會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主動權。

二、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二章》。當人民不怕威脅的時候,那麼對統治者的大的威脅就要來了。

三、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輕易許諾別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難就一定多。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寬厚仁慈,人民就會變得純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會恐慌,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五、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委曲就會能夠保全自己,彎曲就能夠伸直,低窪的地方就會變得充滿,破舊的東西反而會生出新的東西,少反而會變得多,多反而會生出迷惑。

六、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經·第九章》。咎:災禍。遂:成功。金玉財寶堆滿堂室,沒有誰能守藏得住;富貴了就驕橫,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功成身退,才是順應天道。這些話指出事物發展達到頂點、極端後,就會轉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適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經·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

八、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失敗;在快要完成、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不會壞事。這是說無論做什麼事,從頭到尾都要兢兢業業、謹慎對待。

九、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總是有利於萬物的生長,卻不與萬物相爭而以平靜自持,甚至甘心處於眾人所不願處的低下地方。這句話以水的品性來贊揚利他、無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爭無憂」、「甘於平淡」的精神。

十、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出自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會勇武鬥狠;善於打仗的人也不會發怒;善與敵人交戰的人不要與之交鋒;善於用人的人甘心居於他人之下。

④ 老子的道德經里的名句有什麼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這是老子對於「道」這個概念的總括性的描述:道,非當時社會一般的道, 即人倫、常理之道,也非當時時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裡已經超越了世俗社會生活,更加接近於自然法則之道,因為天地萬物的始基與母源在於「道」,由道開始。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來描述道的特殊性與深奧性,雖然但老子所言之道並不遠人,這里只是老子用「玄」來強調他所言之道與當時社會所言之道的差異性,並且闡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與根基性。

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道進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會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轉而論述人的行為規范。德與法都是規范社會與人的行為的約束力量,但在老子那裡兩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認為,上德的本質與道之德的本質同於一,因此上德源自於「道」 。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於常人所言之德。

(4)道德經說過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

《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⑤ 道德經 名句

1.道可來道,非常道。
2.上善若水。源
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⑥ 道德經的名言

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再大的樹木,也是從一顆小樹苗開始長起來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點點堆積起來的。無論做什麼事,只要不斷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點點,若能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二、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想做一件難度很大的事,要從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從最細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無論工作還是學習中,都應該從細節入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想高人一等,腳跟離地,用腳尖站立的人,是站立不穩的;想邁開步子再大一點,把胯部打開的人,是無法走路的 。人生可以有夢想,但是不能超越現實,好高騖遠,否則貽害終身,寸步難行。

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輕浮,是不懂得自重是根本;浮躁,是不懂得安定才是王道。所以君子每日的行為,都展現穩重、安定的樣子,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急躁不安。

五、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處理困難的事情必然從容易處下手,處理大事也必須從細微處開始。所以,聖人從不好高騖遠,而是大處著眼,小處做起,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從而成就了大業。

⑦ 《道德經》名言有哪些

1、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

大意:想要關閉它,就要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強化它;想要廢除它,就要先興旺它;想要奪取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

2、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大意: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稜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

大意: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4、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大意:過分的愛惜會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遇到危險,如此就可以長久安全了。

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

大意:上等的人聞道便努力去踐行,中等的人聞道則將信將疑,下等的人聞道會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⑧ 道德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道德經》中經典哲理名句及翻譯。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道德經》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⑨ 《道德經》中的名句,你感悟最深的有哪些

最早知道《道德經》這部經典,應該是在上初中的時候,當時給我留下印象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名言。然後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直到了大學,對儒釋道三家乃至諸子百家的經典,就更加入迷。下面就分享幾句《道德經》中感悟最深的句子:

三、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我們姑且把人的悟性分為三種:上等、中等、下等。悟性最上等的人,他聽了「道」的理論,馬上就明白了,就會積極地去實踐,把這些理論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悟性中等的人呢,他聽了「道」的理論,半信半疑,有時候相信比較多一點,有時候懷疑比較多一點,有時候也會去實踐一下,但不久又放棄了,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這一類人。悟性最下等的人在聽完「道」的理論後,他完全聽不懂,他以為你在講故事,開玩笑,所以就會哈哈大笑起來,如果他要是不笑,那反而就不足以稱為「道」了。

一部《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可以說句句都是經典,句句都意趣無窮,值得我們反復閱讀,細細品味。


熱點內容
江西省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29:08 瀏覽:468
我的理想法官 發布:2025-01-27 12:21:41 瀏覽:169
案例反思道德篇讀後感 發布:2025-01-27 12:21:39 瀏覽:73
民法456 發布:2025-01-27 12:14:19 瀏覽:822
廢品收購站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2:12:30 瀏覽:707
2015武漢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1-27 12:10:51 瀏覽:34
民事訴訟法第113條第三款 發布:2025-01-27 11:59:23 瀏覽:420
雲南省高等級公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27 11:47:40 瀏覽:988
勞動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7 11:38:14 瀏覽:98
釘釘告上法院 發布:2025-01-27 11:27:45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