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10道德經

10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3-14 17:14:23

1. 道德經 名句

1.道可來道,非常道。
2.上善若水。源
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2. 道德經第十章怎麼讀音

《道德經》第 十 章
載zài營yíng魄pò抱bào一yī, 能néng無wú離lí乎hū?
專zhuān氣qì致zhì柔róu, 能néng嬰yīng兒ér乎hū?
滌dí除chú玄xuán覽lǎn, 能néng無wú疵cī乎hū?
愛ài國guó 治zhì民mín, 能néng無wú為wéi乎hū?
天tiān門mén開kāi闔hé, 能néng無wú雌cí乎hū?
明míng白四sì達dá, 能néng無wú知zhī乎hū。
生shēng之zhī畜xù之zhī:
生shēng而ér不bù有yǒu, 為wéi而ér不bù恃shì,
長zhǎng而ér不bù宰zǎi, 是shì謂wèi玄xuán德dé。
這一章是講【形神合一——人之道也】。

3. 《道德經》第十章的原文是

原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

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3)10道德經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4. 老子道德經十句名言

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花草樹木,山川河流,一切自然萬物,本來就是和諧共存的一體,如果非要定出個善惡美醜的標准來,那就會打亂這個平衡,造成不和諧了。
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後,都是對立統一、共同存在的,沒有這個,就沒有那個,缺了哪個都不行,這才叫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人如果能放下分別、執著,那就真正得「道」了。

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往往可以駕馭最剛強的東西。比如水和空氣,還有女人和男人,男人雖然很陽剛,但往往屈服在溫柔的女人面前。所以做人要懂得能屈能伸,這才符合天道。
四、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太在乎名利了,往往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太樂於斂財了,往往會遭到更大的損失。所以做人要懂得知足,才不會受到屈辱;要懂得適可而止,才不會遇到災禍;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平安喜樂。

五、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越是正直的人,越是經常委曲求全;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顯得很笨拙;越是口才好的人,越不輕易發言。
六、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最大的災禍,源自不知足;最大的罪過,來自於貪欲。所以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得到長久的安樂。

道德經/中華經典藏書
¥30.6
京東
月銷327
購買
七、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知識學得越多,分別執就越多;修道修得越久,煩惱習氣就越少。等煩惱習氣全部去除以後,就回歸本性,放下一切分別執著,無為而無不為了。
八、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說「我想怎麼怎麼樣」,他完全是隨順眾生的根機,隨順眾生的想法,對症下葯,利益眾生。

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世事無常,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只要用言語表達出來,就已經和事實真相偏離了,所以不會輕易發言;而沒有智慧的人,分別執著心很強,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就喜歡誇誇其談,高談闊論。
十、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和福是一對孿生兄弟,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人在遇到災禍的時候,如果處理得當,往往會否極泰來,因禍得福;人在享受福報的同時,往往也為災禍埋下了伏筆,樂極生悲。所以修行人都追求中道,要把一切順逆看淡,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5. 有關於道德經第十章

兩個都沒錯,是版本不同。帛書老子和老子他說是一樣的,短的那個大概是今本。

帛書:http://www.cuanyi.com/read.php?tid=4058&page=e

6. 《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此章中心在於闡明修真養性的要旨。「營魄」指魂魄,實指人身中的元神和元精。元神屬陽,輕清易飛而上行,元精屬陰,重濁易凝而下行。二者相反而互補。先天元神本為清靜,因後天慾念所擾而散亂不安。若祛除妄念,清心寡慾,則神自清靜,元精也會自安。「載」是元神元精同載於一車(喻搏入爐鼎之內),含有抱一不離,互為運轉之意。

道教丹經《悟真篇》第一首詩雲:「先把乾坤為鼎器,次將烏兔葯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這也是說煉養時必須首先在體內安爐立鼎,「鍛煉精華」,使魂魄合和抱一,聚結成丹。此可謂「清靜真一,不二法門」。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專」是指專一之意。常人因私慾妄念所擾,心神散亂不能專一,在無意之中導致其氣粗暴、神氣不合、母子失守、陰陽不交、坎離分居、先天與後天脫離關系。因此,人在煉養時,必須心神專一,調和呼吸,由粗淺到深長,由強硬到柔和,若初生之嬰兒。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滌除」是灑掃清除之意。「玄覽」是洞觀無礙之意。 「疵」是弊病。欲修真養性,必須清除心界一切雜念,使先天圓明的體性重現。《清靜經》中說:「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又說:「凈掃迷雲無點翳,一輪光滿太虛空。」皆強調修道之人的首要功夫是清靜神心。還其人之先天本性,洞觀無礙。

7. 道德經必背10句

1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道」是道家核心。是萬物的本源,也是一種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說道的自然而然的,因此人要符合道的規律,像水一樣柔中帶剛,隨其自然、自然而然的生存,不要妄加人為的因素。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自以為能看見,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榮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為大,所以為天下王」,實際上是在強調因循自然。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和無可以互相轉化,難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長和短是互相顯現的,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由此可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的。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5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6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
學習知識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卻要每天不斷減損。減損了又減損,以達到無為的境界,無為就無不為。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做人無非兩個過程,知道別人,了解自己,前者能讓你取長補短,而做到後者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8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缺陷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最方正的東西好像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宏達的聲音沒有聲響;最大的象卻沒有形跡。
9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創造了東西卻不佔有,做出了功績卻不自恃功勞,養育了東西卻不主宰它的命運,這才是深妙的德。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福禍總是相依, 所以一定不要因為一時得失而迷失自我。

8. 道德經十句經典名言

一、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輕率就會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主動權。

二、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二章》。當人民不怕威脅的時候,那麼對統治者的大的威脅就要來了。

三、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輕易許諾別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難就一定多。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寬厚仁慈,人民就會變得純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會恐慌,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五、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委曲就會能夠保全自己,彎曲就能夠伸直,低窪的地方就會變得充滿,破舊的東西反而會生出新的東西,少反而會變得多,多反而會生出迷惑。

六、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經·第九章》。咎:災禍。遂:成功。金玉財寶堆滿堂室,沒有誰能守藏得住;富貴了就驕橫,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功成身退,才是順應天道。這些話指出事物發展達到頂點、極端後,就會轉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適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經·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

八、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失敗;在快要完成、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不會壞事。這是說無論做什麼事,從頭到尾都要兢兢業業、謹慎對待。

九、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總是有利於萬物的生長,卻不與萬物相爭而以平靜自持,甚至甘心處於眾人所不願處的低下地方。這句話以水的品性來贊揚利他、無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爭無憂」、「甘於平淡」的精神。

十、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出自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會勇武鬥狠;善於打仗的人也不會發怒;善與敵人交戰的人不要與之交鋒;善於用人的人甘心居於他人之下。

熱點內容
2014民法段波 發布:2024-11-19 12:32:28 瀏覽:204
勞動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資 發布:2024-11-19 11:37:43 瀏覽:668
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 發布:2024-11-19 10:55:18 瀏覽:312
唐山司法鑒定中心地址 發布:2024-11-19 10:43:57 瀏覽:412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
勞動法被解僱不滿一年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19 09:23:49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