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比較法學讀本

比較法學讀本

發布時間: 2022-03-15 01:48:13

法學專業大一新生應該看些什麼書

法學專業必讀書籍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學二年級可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Ⅱ 學法學可以讀哪些著作

大學一年級可讀書目: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學二年級可讀書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就「學術」的標准看,本書雖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種建構的色彩,但從整體來看,仍是中國法學類的一本可供批判的優秀著作。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
[點介] 他是一位優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學者。他的想法干凈利落,簡煉精當。他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僅是「發現法律」,還應該是「創造法律」。他把創新和限制融貫一爐。他的熱情和理智凸現出法律職業在他們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為學者和法官的睿智與節制,使他贏得了應有的尊重。
22.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點介]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中國的學術傳統如何營造的一本書。
2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點介]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24.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點介] 本書與前一本書氣質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25.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清代習慣法—— 社會與國家》]
[點介]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的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點介] 和前一本書一樣,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點介] 分析法學的代表著作。作者對語言與法律的關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討論了一系列當代法學的重要概念,對二十世紀乃至今後的西方法學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翻譯稍微有些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可讀的。作為一個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議大家都多關注本書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奧斯丁:《法理學的范圍》[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
[點介] 是分析法學的經典文獻。受實證主義的影響,奧斯丁恪守「應然法」與「實然法」的分離,試圖把法律當成一種真正的科學。提出了主權、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們應該重新理解分析法學。在今天,分析法學的初衷(法律的獨立)似乎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識形態化)。後書亦是分析法學代表作,但氣質上與哈特的和奧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記住:分析法學者內部的差異也許比分析法學和其他學派的差異還大。所以,讀一本書時,重要的是看其問題,而不是「標簽」。
29.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法律帝國》、《自由的法》]
[點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30.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
[點介] 在比較法里,這是本簡潔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關心的是決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內在的思想、觀念等層面。易言之,本書是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傳統。從論述方式上,本書也不同於其他的比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問題,綜合論述各個法系。
31.江山:《中國法理念》
[點介]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3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點介]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也許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從學術史和語言翻譯史的角度,對本書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大學三年級可讀書目
33.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點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種寫法。以「問題史」代替「英雄譜」,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學功力和看問題的敏銳,使得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比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飲。從的翻譯上看,在翻譯界「偽劣產品」漫天的今天,本書是難得的優秀和雜實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點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索了社會學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塗爾干、帕累托和韋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於魅力的社會思想家,他不僅要努力把握這些社會學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記這些社會思想與哲學觀念及政治思想的內在關聯 。
35.羅素:《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
[點介] 哲學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這本是經受時間的洗禮的。羅素先生在書中顯現出一種從容幽雅的氣質,並時時不忘對某個哲學家調侃上幾句。我想,這樣的氣度是「沉重有餘,深度不足」的國人所欠缺的。本書寫法和體繫上是屬於正統的,也是非常實在的。
3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點介] 作者本來還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最初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本書讀起來更為精當。這可當作一本入門的書,但同時又可以常讀常新。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境界的看法,對我們也是大有啟示的。
37.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點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謹言,學術色彩濃。
38.梁啟超:《梁啟超法學文集》
[點介] 作為法學家的梁啟超對中國法學的開創性貢獻理應為青年學生所了解和認識。梁啟超涉獵廣泛,思想敏捷,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實踐有深切的體驗。其行文恣肆汪洋,論辯雄渾有力。至於其理論和實踐中實際存在的裂痕,諸位在讀該書時須具有同情的理解,從而正確認識:一個人的貢獻之大小,一定要與所處的時代結合考察。
39.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點介] 這本書的塊頭是大了一點。不過,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這是我對該書的總的評價。和國內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優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劉小楓:《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
[點介] 對現代性倫理的一種新的解讀。弘揚個體主義的倫理敘事觀。順著劉小楓的指引,我們會進入一個有些神秘、有些飄渺、但又無比真實的世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德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我們的怎樣去把握生命?我們又如何看待藝術與人生?讀完此書,在慨嘆之餘,你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41.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准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點介] 作者乃與馬克思、韋伯齊名的社會學思想大家。本書是作者確立自己思想理路的開山之作。書中提出了「社會團結」、「集體意識」、「社會分化與整和」等重要概念,對「機械團結」、「有機團結」、「壓制性制裁」、「恢復性制裁」等二元劃分及歷史規律進行了探討。
42.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點介] 本書志在闡明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使得詮釋學從認識論和本體論轉向了方法論。該書認為:理解和解釋依賴與主體的前見所構成的視域和當下視域的融合。該書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能夠為「解釋學」作出的貢獻當在「應用」方面,而這恰是當今我們在研究法律解釋和法律方法問題時要注意的。
43. 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制度》[《具體法治》、《法邊餘墨》]
[點介] 該書體現了作者進入司法研究以來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風格獨特,思想敏銳,並善於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論和中國司法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作者在收入幾篇重要的長篇論文之外,還收入了許多短小機智、曾經有廣泛影響的篇什。作為知識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積極推動者的雙重角色,作者的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可供分析的樣本。後兩本書同樣敏銳和有趣,特別是後一本書,充滿濃郁的人文修養,在我看來也許更值得一讀。
44.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點介] 是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持什麼樣的文化立場在我看來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本書是一本「編」的書,和時下流行的許多「編著」兩廂對照,讀者會有很多感嘆和判斷。
45.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點介] 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我被作者「孤獨的」氣質和宗教的體驗所吸引。也許我們會遺忘一切,但不能遺忘自己作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認為是存在主義的先驅,他對生命的無奈和痛苦的洞察,讓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幸與不幸。
46.羅爾斯:《正義論》
[點介]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錄》
[點介] 這本書曾經伴隨我度過許多個寂寞而無眠的夜晚。作者說:人是一根脆弱的蘆葦;作者還說:人的全部尊嚴在於思想。作者說了很多的話,這些話是別人不可能說出來的。作者在捍衛人本身,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

Ⅲ 推薦下中國法律界的權威人士及其著作、單位等。

韓大元
張文顯
陳興良
鄧正來
趙秉志
何家弘
卞建林
崔建遠
王利明
梁慧星
江偉
陳瑞華
馬克昌
李昌麒
漆多俊
馬懷德
楊立新
張樹義
鄭成思
周葉中
魏振瀛
劉春田

你網路一下就知道詳細情形了

Ⅳ 想了解些法律知識,讀哪些書入門好些

法學又稱法律抄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學好法律需要了解我國的法律法規、具備法理學分析能力以及體系化的思想。
具體可以看:翁文剛,盧東陵主編《法理學論點要覽》;周佑勇著:《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高銘暄主編:《刑法學原理》;陳興良的刑法學研究系列;王利明的民法學研究系列; 梁慧星著:《民法學說判例與立法研究》等等。

Ⅳ 高鴻鈞的學術成果

(一)著作(含編著)
1. 《現代法治的出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伊斯蘭法——傳統與現代化》(修訂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 《法治:理念與制度》(合著第一作者),中國政法大學,2002。(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4. 《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2000修訂版。
5. 《外國法制史》(合著,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6.《商談法哲學與民主法治國》(第一作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7.《社會理論之法:解讀與評析》(第一編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8.《法理學閱讀文獻》(第一編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9.《比較法學讀本》(第一編者),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10.《英美法原論》(上、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11.《法律全球化:中國與世界》(與魯楠、余盛峰合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2.《新編外國法制史》(上、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3.《新編西方法律思想史》(兩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4.《全球視野的比較法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5.《新寄治邦——法理學論集》,法律出版社,2015。
16.《新編外國法制史》(上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7. 《新編西方法律思想史》(兩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8.《法律文化讀本》(第一編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19.《清華法治論衡》(1~24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016。
(二)譯著
1.《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增訂版),主編之一,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合譯),清華大學初版社,2002年中文版。
3.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合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4.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合譯),法律出版社,2002。
5.格蘭頓等:《比較法律傳統》(合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6.達維:《英國法與法國法》(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 奈爾肯(編):《比較法律文化論》(合譯),清華大學出版,2003。
8.弗里德曼:《選擇的共和國:法律、權威與文化》(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9. 奈爾肯、菲斯特(編):《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0.馬修·德夫林(編):《哈貝馬斯、現代性與法》(獨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1.《歐洲法律之路——歐洲法律社會學視角》(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2.奧斯汀·薩拉特(編):《布萊克維爾法律與社會指南》(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3.貢塔·托依布納:《魔陣·剝削·異化—托依布納法律社會學文集》(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14. 詹姆斯·J.赫克曼等:《全球視野下的法治》(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三)主要論文
1.「論西方兩大法系對伊斯蘭法的影響」,《西亞·非洲》,1984年第6期。
2.「伊斯蘭法及其當代影響」,《西亞·非洲》,1985年第4期。
3. 「伊斯蘭法的主要特徵及伊斯蘭法系的現狀與前景」,《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4 期。
4.「當代西方兩大法系主要淵源比較研究」(合作),《比較法研究,》1987年第3期。
5.「英國法的域外移植——兼論普通法法系形成的特點及原因」,《比較法研究》,1990年第3期。
6.「英國法的主要特徵——一個比較觀察」,《比較法研究》,1991年第4期。
7.「論法系劃分的方法與標准」,《外國法譯評》,1993年第2期。
8.「論伊斯蘭法復興」,《外國法譯評》,1994年第1期。
9.「伊斯蘭憲政理論與實踐」,《外國法譯評》,1995年第1期。
10.「伊斯蘭人權觀」,《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3期。
11.「發展中國家與基本經濟權利」(英文),載賽義德主編《基本經濟權利》,巴基斯坦弗倫茲出版社,1995年英文版。
12.「伊斯蘭法學及主要流派」,《外國法譯評》,1996年第1期。
13.「法治與公共權力制約」,載《清華法律評論》,1999年第2輯。
14. 「現代西方法治沖突與整合」,載《清華法治論衡》,第1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15. 「市場經濟、糾紛解決與理性法律:變化中中國集權社團」(合作),載《公法》第2卷。
16. 「21世紀中國法治瞻望」,《清華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17. 「沖突與抉擇:伊斯蘭世界法律現代化」,《比較法研究》,2001年第4期。
18. 「法範式與合法性:哈貝馬斯法現代性理論評析」,《中外法學》,2002年第6期。
19. 「現代法治的困境與出路」,《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20. 「先秦和秦朝法治的現代省思》,《中國法學》,2003年第5期。
21. 「法律成長的精神向度」,《環球法律評論》,2003年第6期。
22. 「法治背景下的民權」(合作),《清華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23. 「法治與憲政四題」,《美中法律評論》,2005年8月號。
24. 「關於傳統法研究的幾點思考」,《法學家》2007年第5期。
25.「法學研究的大視野——社會理論之法」,載高鴻鈞、馬劍銀編:《社會理論之法:解讀與評析》,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6.「無話可說與有話可說之間——評張偉仁先生的《中國傳統的司法和法學》,《政法論壇》,2006年第5期。
27.《中國文化復興宣言》,《清華法治論衡》第7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8. 「通過民主和法治獲得解放」,《政法論壇》,2007年第5期。
29. 「法律文化的語義、語境及其中國問題」,《中國法學》4期。
30. 「法律移植:隱喻、範式與全球化時代的新趨向」,《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31.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學與法學理論》((上下),《政法論壇》,2008年第5、6 期。
32. 「法律文化與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間」,《比較法研究》,2008年第5期。
33.「文化與法律移植:理論之爭與範式重構」,《環球法律評論》,2008年第5期。
34.「權利源於主體間商談」,《清華法學》2008年第2期。
35. 「美國法律文化的自由及其限制」,《清華法學》,2009年第1期。
36. 「比較法研究的反思:當代挑戰與範式轉換」,《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37.「法理學研究:法律的多棱鏡」,載高鴻鈞等編:《法理學閱讀文獻》,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8.「美國法全球化:典型例證與法理分析」,《中國法學》,2011年第1期。
39.「英國法的主要特徵—與大陸法相比較」(上、中、下), 《比較法研究》2012年第3、4、5期。
40. 「比較法律文化視域中的英美法」, 《中外法學》2012.3。
41.「規制與解放之間讀《邁向新法律常識—法律、全球化和解放》」, 《政法論壇》2012.4,《人大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42. 「中國與WTO:全球化視野的回顧與展望」(與魯楠合作,第二作者),《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43.「古代印度法的主要內容與特徵——以《摩奴法論》為視角」,《法律科學》,2013.5。
44.「法律全球化的理論與實踐」,《求是學刊》2014.3(《高校文摘》,2014.4),2014.3.
45.「德沃金法律思想評析」,《清華法學》,2015.2。
46. 「伽達默爾的解釋學與中國法律解釋」,《政法論壇》2015年第2期。
(四)主要譯文
1.[英] 約瑟夫·莎赫:「伊斯蘭法的性質」,《比較法研究》,1989.3-4。
2. [美]梅里曼:「『法律與發展研究』的特徵」,《比較法研究》,1990.2。
3. [美]本傑明·史華茲:「論中國的法律觀」,《中外法學》1991.3。
4. [英]奧·凱恩-弗倫德:「作為一個學術科目的比較法」,《比較法研究》,1991.3。
5. [美]T. M.本迪特:「論先例原則」,《法學譯叢》,1991.3。
6. [美]H. J.伯爾曼:「西方法律傳統的主要特徵」,《法學譯叢》,1991.4。
7. [美]阿蘭·沃森:「作為一個學科的比較法」,《法學譯叢》,1991.5。
8. ,[美]B. G.拉姆查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權的國際保護戰略」,《法學譯叢》,1991.6。
9. [美]高道蘊:「中國早期法治比較觀」,《法學譯叢》,1992.1。
10. [意]D.奈爾肯:「法律適應的社會學探討」,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1. [日]棚瀨孝雄:「日本法律話語中的現代性缺位」(與李敬合譯),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2. [英]A. 哈丁:「東南亞的比較法與法律移植:「習俗雜音」的意蘊」,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3. [英]J.弗拉德:「兀鷲東飛:不良債務市場的創設與全球化」,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4. [德]貢特爾·托依布納:「『全球是布科維納』:世界社會的法律多元主義」,《清華法治論衡》,第12輯。
15. [美]鄧肯·肯尼迪:「法律與法律思想的三次全球化:1800-2000」,《清華法治論衡》,第10輯。

Ⅵ 中學生法律讀本讀後感500字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為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一、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特點及成因
(一)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不容樂觀,可以用「數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個詞來概括。從數量上看,全國約2.5 億學生,其中違法犯罪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總數的萬分之六。大城市更高,達到萬分之二十點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達70%左右;從危害性看,由於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單純,易於沖動,不計後果,其犯罪危害極大。如建國以來,紹興縣第一起綁票案作案者陳鐵江(當時17歲),因經常逃學,與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賭博和玩游戲機,為弄錢以綁票索要錢物2萬余元,並將9歲男孩殺死,給社會造成了很大危害;從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強,其犯罪行為、手段相互傳播,結幫成伙,同一類案例在某一地區迅速蔓延開來,重復發生。團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紹興前幾年也有結幫搞派團伙作案的,如「東街幫」、「城南幫」等。
(二)當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有:①犯罪呈低齡化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4-15歲。②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違法犯罪青少年多數是輟學生、失學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等。他們大多閑散在社會,無所事事,極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③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約占青少年作案人數的18-22%。④犯罪的類型復雜,他們或敲詐勒索,或盜竊搶劫,或聚眾斗毆,或殘害親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計算機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方面等客觀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因素;從主觀上看青少年正是長身體、長知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富於想像,喜歡模仿,但辨別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極易受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從客觀方面原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偏差和社會上各種不良或腐敗風氣的影響等,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Ⅶ 法律基礎知識讀本txt全集下載

法律基礎知識讀本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憲法是每版個國家的最高法律權,是國家的根法大法,它的地位高於其他一切法律,且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據。任何與憲法內容相抵觸的法律,都是無效的。在憲法中,規定了公民所具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同學們通過學習本章,可以加強對憲法的認識和理解。
第一章 憲法的基礎知識
1.憲法的概念和本質
憲法的概念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關於它的概念,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界定。在我國,憲法是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具有國家總章程的意義。具體可以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1.憲法規定了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及公民權利和義務。
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據。
3.憲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要求和體現。
憲法的本質
憲法的本質,是指整體上規定憲法性能和發展方向的憲法的內部聯系,是憲法比較深刻的一貫的和穩定的方面。我國憲法的本質……

Ⅷ 一個法律初學者需要看什麼什麼書籍

法理學是基本學科,另外有很多部門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看你姐對哪個部門法感興趣,再看對應的書,最好是權威學者寫的……

Ⅸ 想學習法律英語哪個教材比較好呢

看你想學法律英語哪一方面。詞彙?翻譯?寫作?
下為本人原來准備出版,但現在改變主意不準備出版的書的目錄,你看哪本合適?

前言 如何學好法律英語

一、 詞典類
1、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9.5分
2、《元照英美法詞典》9分
3、《牛津現代法律用語辭典》 9.5分
4、《牛津法律詞典》9分
5、《朗文法律詞典》
6、《韋氏法律詞典》8分
二、詞語類
1、《英漢漢英法律用語辯證詞典》陳忠誠 9分
2、《法律英語核心術語:實務基礎》9分
3、《法律英語核心術語:實務高階》9分
4、《法律英語同義近義術語辨析和翻譯指南》 宋雷 8分
5、《悅讀法律英語》陳忠誠 7分
6、《法窗譯話》陳忠誠 7分
7、說下我的法律英語詞彙書——《法律英語詞彙——以美國法律為基礎》

三、翻譯類
1、《英漢法律翻譯教程》孫萬彪9分
2、《漢英法律翻譯教程》孫萬彪
5、《民法通則》AAA譯本評析 陳忠誠 9分
7、《新編英漢法律翻譯教程》王道庚 8分
8、《法律文本與法律翻譯》李克興 張新紅7分
9、《英文合同閱讀與分析技巧》範文祥7分

四、寫作類
1、《最新法律專業英語——讀寫全程點撥》何主宇8分
2、《涉外法律函電英文寫作範例》何主宇7.5分
《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製作》 陶博
《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的句法歧義》 陶博
Legal Writing 哈格德
《平易英文法律寫作教程-課文與練習》 (美)迦納
《法律英文寫作的第一本書》 德沃斯基
《法律推理與法律文書寫作(結構策略風格)(第4版) 小理查德•K•諾伊曼
《法律文書寫作之道》(英)科斯坦佐 6分

五、 國外影印教材系列
1、 法律出版社,美國法精要系列
2、 武漢大學出版社,影印版法學基礎系列
3、 武漢大學出版社,最新不列顛法律袖珍讀本
4、 中信出版社,伊曼紐爾法律精要系列
5、 中信出版社,案例與解析影印系列
6、 中信出版社,案例教程影印系列
7、 中國方正出版社,美國法學院經典教材ASPEN釋例系列
8、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民商法摘要影印注釋本系列
9、 法律出版社,朗文培生法學基礎系列

六、 國內教材系列
國內法律英語教材類的書,如牛毛一樣多,一百本是有的,
他們的缺點在於脫離實際,把實踐和理論分開了,或者說根本沒有實踐部分。我認為對於實踐都沒用。用處就是增加法律英語詞彙。

七、 7分以下的其他書籍
6、《英文合同協議快易通》簡新亞7分
7、《英文合同》葛亞軍6分
8、《國際貿易英文合同文體與翻譯研究》宋德文5分

本人已經推出法律英語翻譯電子文檔,把本人培訓的部分內容文檔化,側重理論聯系實踐,在翻譯合同、法律中學習法律詞彙及其表達方式,歡迎購買,每份35元。2010年2月1日以前購買31元。2010.01期的目錄如下,前面是欄目名稱:

圖書推薦 法律英語學習工具書三劍客

合同閱讀理解與翻譯 論shall在法律文書中的使用和翻譯 推薦指數:五星 4116字

翻譯審校 委託書英譯點評 推薦指數:四星

職業之道 招募法律英語翻譯合作夥伴

書報刊 《〈民法通則〉AAA譯本評析》 存在的錯誤和不足 推薦指數:三星 4158字
下一期目錄
下期內容預告 如果本期購買的人不多,則以後不會合集出,只銷售單一文檔(即只單賣,一個文檔只有一篇文章,單賣價格見下)

詞語翻譯 酒後駕駛與醉酒駕駛;Know all men by these presents

國外案例 從一個案例看法律翻譯的不易 推薦指數:五星 單賣25元

英譯範本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英譯(上) 推薦指數:四星 單賣25元

職業之道 做好法律英語翻譯的前提 推薦指數:三星 單賣20元

其他 如何選擇高質量的法律英語翻譯(公司)

更多法律英語、法律英語翻譯類書籍,請到下列網址查看

參考資料:http://lawelites.ycool.com/archive.142526.html

Ⅹ 老師讓讀一本書關於法律的書,並寫讀後感,不少於1000字(越等就可以)

腦中的革命——《法律與革命》讀後感[「外國法制史」讀書報告選登(之六)]
時間:2006年11月29日 作者:葉昊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學生) 來源:學術批評網

哈羅德??伯爾曼的《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是一部當之無愧的巨著,不單是指其書本厚度而言,更是指其思想之深度與探究之廣度,實在是大大拓展了我們學習和研究西方法律傳統的視野。對於這樣的著作,我自知沒有能力進行評價。這里是對其書第一部「教皇革命與教會法」的讀後感。

一、無無源之水

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無因即無果,這是正理。但我們於學習時卻經常犯一步到位的錯誤,不考慮事物的原因就全盤接受一些概念。比如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封建」概念,稍微一動腦筋,誰都能明白「分封建制」是這個詞的內涵,而再稍微一思考,就懂得我們中華的歷史上自秦以降就再無大規模的封建制度。但出於教育的緣故,我們還是習慣於不假思索地接受一些明顯錯誤的觀念。在伯爾曼的書中,一切概念皆有其源頭,很難從邏輯的角度對他的立論產生質疑。這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所進行的歷史研究。作者從西方法律傳統的背景——民俗法開始,分別論述西方法律傳統的三個起源——教皇革命、大學和神學,繼而詳細介紹第一個西方近代法律體系——教會法,再分析教會法律體系的結構要素,環環緊扣,結構緊湊,沒有任何地方給人以突兀的感覺。

「只有上帝才能看透一個人的思想、內心和靈魂,而人間法官只能知道外部表現出來的行為,『教會對隱秘的事物不予裁決』逐漸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即僅僅是犯罪准備(即使到了裝配犯罪工具的地步)尚不能受到懲罰……」 學習刑法時大家都明白犯罪預備不構成犯罪,且不進行懲罰。但到底為什麼呢?歸根結底到其神學的淵源,即便是無信仰的中國人,也能夠理解了。雖然這並非伯爾曼的發現,我卻用它來證明本書極強的緊湊感……即其中每一事件必有其原因,這實在需要進行耐心的考證和擁有嚴謹的態度。從以前的閱讀中,總是想當然地假定西方法律傳統乃是啟蒙運動時期,從諸位偉大的頭腦中自然躥出來的。而在讀本書中,時時汗顏,從前對中古時期的不屑和太過想當然的進行聯系,已經使自己的無知蔓延。不過幸好,及時讀了本書,避免了更加可怕的自大產生。

二、精神之法

法律並非一種單純的條文體系,或者什麼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工具,它應該是活的,物質與精神所並存的系統。從教會法乃是第一個西方近代法律體系便可看出,法律的精神涵義其實比想像得深刻。在審判之時,為何要以賦予罪犯以特定的尊嚴和權利,而不是單純地法官高高在上對其進行審判為原則?按理來說,罪犯即是有罪之人,似乎犯不著給他尊嚴之類。從普遍的認識角度講,是說不出道理的。那麼,其來源還是神學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盡管犯罪與罪孽之間的聯系造成了罪犯方面對於上帝的無限責任,然而包括守法者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共同具有的罪的屬性卻起到了降低自以為是的義憤作為刑法組成部分重要性的作用。 」這個原則對於有宗教背景的人而言,自然是非常淺顯,但由此又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不信教的人來說,這個原則的意義何在?西方法律的許多原則建立在神學背景之下,至少是在信仰的背景下。對於只把法律當作實現自己利益、保護自己權利的工具的國人來說,並不存在對法律精神上的信仰和傳統,那麼如何從本民族的精神出發,尋找一條結合的道路,而不產生排斥,真是非常復雜的一個問題。

三、偏見的惡性

偏見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傷害,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其反映在學習上時,也是一個道理。對於中古時代和基督教會的偏見,使我們一直認為這些是那個時代落後的代表,並無不自豪地說著「西方不亮東方亮」,將野蠻、落後等詞語同歐洲中古時代相聯系。其實並非如此,尤其在讀過本書之後。近代西方的一切思潮,其實並非只是對希臘羅馬文化復興後、擯棄中世紀糟粕而產生的。法律體系、學術方法、相互制約的權力(封建權和教權)、神學思想……那些後來成為啟蒙思潮精華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的東西,都可以從中世紀找到它的源泉和基礎。比如,以前對於格里高利的教皇革命,更多看到的是一些負面的評價,本書以非常大的熱情頌揚這次革命的意義,並將其與英國革命、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等並稱為偉大的革命。還有一個一直以來的偏見是,歷史可以用確定的規律予以描述,任何國家或者民族的歷史都脫不開這個規律。這自然是受達爾文進化論影響。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從歷史的觀點看,黑格爾假定意識決定存在的觀點是錯誤的,但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馬克思所主張的存在決定意識的觀點是正確的。在歷史的真實生活中,誰也不『決定』誰;它們通常是並駕齊驅;當情況不是這樣時,便有時是這個有時是另一個成為決定的因素。」 並沒有誰說的規律可以解釋一切歷史活動,那麼這就說明,歷史並不是可以套用公式的。但可惜的是我們的教學中目前還是堅持著這一套,至少是在大學以下的教育中。「要知生命創進不受任何限制雖然可能有其勢較順之順序,卻並無一定不易之規律……在生物界中,雖不妨有高下之第,卻無必進之階。」幾十年前,梁漱溟老人即已能看得如此透徹,為何現今發達而開放之世,反倒後退了許多!

四、關於大學

有關大學的起源這一部分是寫的很有意思的。從波倫亞大學的出現和歷史來看,由學生掌控權力,到教授們力量漸漸增強,整個過程值得人玩味。就現在的國內大學來看,行政權竟然是首要的,而教師和學生無法與行政抗衡。按理來說,甚至從大學的歷史來看,都絕然應該是學生主導,或者教授控制學校的領導權力。因為學生是大學出現的原因,而教授是大學存在的基本。為何現在看到的皆是,學生維權無用,德高望重的教授終身住一小破樓房,這樣一些違背大學本意的現象。或許我們的大學確實不能算真正的大學吧。扯遠了。大學的研究為法律體系的產生提供了方法基礎,還有一大批人才,但並非唯一的淵源,這仍是與大學在當時的地位有關。

五、道德之底線

歐洲人對法律的依賴與信任,是與基督教信仰密不可分的。法律體系的出現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基督教的功勞,這也是本書第一部中一直討論的內容。出於上帝對他們精神領域的掌控,他們寧可相信法律——這樣一個諸多原則來自於神學的制度——能夠成為他們最終的救濟渠道。那麼這種信任,在東方是否存在呢?答案是不的。我們的法律並沒有這樣一個信仰基礎,而是直接建立在皇權之下,從而使國人對法律的敬畏源自對皇權的敬畏。那麼現在沒有了皇權,法律的權威性如何體現?無源之水終將乾涸,這是個實際問題。由於對「罪」的神學解讀,使西方人在做事時有一道德底線,即為死後考慮,為最後的審判考慮,這令其惡能得到限制。而我們的這種限制已經磨滅了。現在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無數「潛規則」正在日益浮上檯面,見得天日,再這般下去,以這些所謂「潛規則」代替了原有的道德規范,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六、其他

本書還有一個令我震撼的方面,是引用。引用之多、廣泛和豐富,實在令人咋舌。全書600多頁篇幅的正文,竟有150多頁的注釋。這與其他某些專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引用不但說明了作者的閱讀面之廣博,也說明了他極其認真的學術態度。有這許多的引用,在讀的同時一可令人大大放心創作部分的質量,二可方便讀者翻閱相關的資料,不至於以偏概全。這實在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法律在書中革命,書在我腦中革命。單是本書的第一部,就在我腦中進行了一次革命。對從前各種知識的重新排列,偏見的解除,實在是令人暢快。作者嚴密的寫作結構和流暢的字詞句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要看第二部了,相信這會是另一次革命。

學術批評網(www.acriticism.com) 2006年11月29日 讀《法律教育讀本》有感

2.張老師經常用綜合實踐課,讓我們閱讀《法律教育讀本》,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我經常聽人們說法律的事,可總是沒有一個大概的概念,上了這幾節課後,讓我懂得了法律的真正概念,法律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而不是虛無縹緲的。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未成年少年的犯罪經歷,其中有許多原因,可能因為父母的教育錯誤;也可能因為父母沒時間去管孩子,造成了孩子長大後的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覺得有可能父母沒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但我們可以自覺,不一定要靠別人。

這本書十分有趣,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來啟發我們,故事後面還有采訪犯罪少年的真實談話,還有相對的法律條文。

法律是真實的,它是對每個人都一樣的,這些犯罪少年大多自律能力十分低,在他們犯罪之前,他們都是祖國的花朵,都有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但他們沒有控制住自己……。

我們不能重倒他們的覆轍,要學會自覺,也要抽空適當的閱讀一些與法律有關的文章。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抗擊犯罪.

熱點內容
拆迂預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10:17:07 瀏覽:430
人力資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9 10:00:40 瀏覽:900
交強險無責任賠償限額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19 09:35:05 瀏覽:878
經濟法戰略聯盟的類型 發布:2024-11-19 09:33:59 瀏覽:129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
勞動法被解僱不滿一年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19 09:23:49 瀏覽:283
盜竊公家財產的法律責任的聲明通知 發布:2024-11-19 08:55:25 瀏覽:85
刑事訴訟法的審判原則 發布:2024-11-19 08:21:56 瀏覽:766
雙方簽字的備忘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08:03:05 瀏覽:494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發布:2024-11-19 07:48:45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