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戴書成法學

戴書成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3-15 08:10:30

㈠ 民國時期比較有名的法學家有哪些

宋教仁(1882~1913),桃源縣人,字遯初,號漁父。曾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研究各國憲法和政治制度。1899年與胡瑛、覃振、瞿方書、孫迪卿、田荊華等人由楊吉陔、陳猶龍主盟,加入會黨組織 「富有山堂」。1904年與黃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5年後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民報》等刊物。1906年,前往東北運動馬匪,策劃東三省革命。在東北期間對間島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寫成《間島問題》一書,以確鑿證據證明延吉為中國領土。當時中國政府正為延吉的歸屬問題與日本政府進行交涉,苦於缺乏證據,該書為談判獲勝提供了極大幫助。1910年至1911年,與譚人鳳等組織中部同盟會,策動以長江流域為中心的武裝起義。辛亥革命後,參與籌建臨時政府,系《臨時約法》的主稿人。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法制院院長、農林總長等職,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任代理理事長。堅持「責任內閣」和政黨政治的主張。1913年2月4日,參、眾兩院復選結果,國民黨獲392席,占絕對多數。宋教仁希望以多數黨的地位,成立責任內閣,約束袁世凱專權。在正式國會開會之前,他親到長江流域各省宣傳演說,為建立責任內閣,實現民主政治大造輿論。1913年3月20日,國會召開前夕,被人刺殺於上海火車站,時年31歲。其著作有《間島問題》、《宋教仁集》。

覃振(1885~1947),桃源縣人,字理鳴,原名道讓。1904年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次年加入同盟會,後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法律系。1908年歸國,准備發動起義,事泄,被捕入獄四年。辛亥革命時獲釋,任湘、桂聯軍督戰官,繼任湖北軍政府秘書。 「二次革命」時,到湖南策動討袁(世凱),失敗後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任湘支部長。後參加護法運動。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時命覃振兼任總統府法制委員。1924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參加北京西山會議,與鄒魯、謝持、居正等人組成「西山會議派」,堅持反共。歷任國民黨政府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代理院長、司法院副院長等職。作為民國政府法律方面的主管官員,1934年發表了《司法改革意見書》,提倡組織法律改造委員會,提前修改民、刑訴訟法,試辦陪審制度,提高法官待遇,試辦巡迴審判,法官制服之改正,限制律師資格,酌采流刑,監獄整理等司法改革措施。並為廢除領事裁判權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2月19日,以覃振牽頭共四人在中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正式提出《對於撤廢各國在華領事裁判權應由政府向有關各國交涉早日實施以維我法權之完整案》。1947年年4月18日,覃振病逝於上海,終年63歲。棄世時家無餘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頒國帑為之治喪,國葬於長沙嶽麓山。

黃右昌(1885~1970),石門縣人,字黼馨,筆名凄江子。1899年就讀於湖南時務學堂。1902年入日本岩倉鐵道學校,後轉入法政大學。歸國後,歷任湖南省私立及公立法政學校民法教授。民國成立後,任湖南省湖南省立第二法政學校校長。1918年4月,當選國立北京大學法科學長,兼任法律門主任。五四運動後,撤科改系,出任北京大學法律系第一任系主任,至1922年4月。同時兼本系教授,主講民法、羅馬法等課程,與王世傑等主編《北大社會科學季刊》。又兼任國立清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國立北平大學法學院講師等職。1930年至1947年,出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48年9月至11月,任國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後回湖南大學法律系任教授。著作豐富,有《羅馬法與現代》、《民法詮解》、《民法詮解繼承論》、《民法釋義親屬論》等。1949年8月,他參加了程潛、陳明仁和平起義宣言的簽名。新中國建立後,他繼任湖大教授,後應國務院周恩來總理之聘,任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1970年病逝於北京,終年86歲。

戴修瓚(1887-1957),常德縣人,字君亮。日本中央大學畢業。著名法學教授,歷任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教務長、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河南司法廳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檢察官、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中國公學法律系主任。1931年9月來國立北京大學法律系任教,1933年7月繼何基鴻為法律系主任,直至抗戰爆發。長沙臨時大學時期,被選為法律教授會主席。1938年初,西南聯合大學成立,仍被推選為法律系教授會主席。但迄是年7月,戴先生仍未到校。聯大常委會議決,改任燕樹棠先生為法律系教授會主席。先生長期執掌國立北京大學法律系,擘畫經營,多有興革。抗戰前曾在法律系主講債編總論、法院組織法、票據法、保險法等課程。長沙臨時大學及西南聯大期間,同時身兼數門課程,如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債權分論、刑事訴訟法等,愛育英才,不遺餘力。任國民黨南京最高法院法官時,曾為「七君子」辯護。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民法債編總論》、《票據法》、《刑事訴訟法釋義》等。

陳瑾昆(1887~1959),常德縣人。1908-1917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歸國後曾任北洋政府奉天省高等審判所推事和庭長、修訂法律館纂修、大理院推事、最高法院院長。1933年曾任國民黨政府司法官。1919-1938年間,任北京大學、朝陽大學等校教授。1946年去延安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就職於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和任華北人民政府委員兼華北人民法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第一、二、三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政治法律學會理事,最高人民法院委員、顧問等職。曾參加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訂工作。他主張新中國應加強刑法的制定,司法工作應堅持審判獨立;並在犯罪因果關系問題上主張「意思自由論」,即犯罪是意思作用之結果,應有罪必罰。主要著作有:《刑法總則講義》(1934)、《刑事訴訟法通義》(1930)、《民法通義總則》(1930)、《民法通義債權總論》(1930)、《民法通義債權各論》(1931)等。主要譯著有:《民事審判實務學》(日文版)和《公證法及實務學》(日文版)等。是享譽中外的著名法學家。1959年去世。(高杉整理)

㈡ 學法學的人應該看什麼電視劇

1、《死囚小時》 Dead Man Walking (1995) :蘇珊·薩蘭登奧斯卡獎作品。西恩·潘演一個死囚,死前獲得了寧靜。而兇殺事實是漸漸呈現出來的,也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變化。

2、《刺殺肯尼迪》JFK (1991):檢察官調查肯尼迪案。奧利弗·斯通導演,美國有人說他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而另有一個我國網友曾說那個凱文·科斯特納最後陳詞的長鏡頭讓他激動流淚。很好的法庭演講啊,被很多人贊為經典。

3、《伸張正義》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又名《義勇急先鋒》,阿爾·帕西諾主演。北大一老師作文舉例稱此片主角是一個三流律師。是三流嗎?不是,只不過確實是一個在生活中掙扎的律師,為公正與惡法官作魚死網破式的斗爭。說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本片對律師在公正與職業義務之間的掙扎也有很好的表現。

4、《甘地傳》 Gandhi (1982) :甘地學法律的,也做律師。本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5、《丑聞》 (1950):日本法律電影,黑澤明重要作品。「故事以一個無能而又品質惡劣的辯護律師和一位委託他對損壞名譽案件做辯護的年輕畫家為中心展開」,「壓軸一場法庭戲差不多長達15分鍾,鏡頭沉實,劇力迫人」。

6、《民事訴訟》 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公民行動」,獲得當年奧斯卡提名,著名律師電影,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是由暢銷作家強納森哈爾的名作《民事訴訟》改編,為一真實故事。本片也常為國內法學老師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後第一句是「我反對」情節。一部對美國現實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細膩表現的優秀電影。
《民事訴訟》故事敘述一當紅律師,因接手一水污染案件而失去了一切;但與此同時,他才有機會認清法律真義及生命價值。他在一無所有的窘境下,繼續研究該案,上訴時間長達八年,最後終於勝訴。本故事的構想始於十年前。著名作家哈爾受邀見證許立建律師承辦的這件伍本案。許立建期待哈爾能將他叱吒法院蠃得勝訴的精彩過程寫成暢銷書。當時他是炙手可熱、身價不凡的律師;手上已握有足夠證據,非常篤定能打蠃官司。然而情況愈來愈糟,他追尋真相的同時,金錢、友誼皆被耗盡,不但一文不名,並負債累累。「我眼睜地睜看見一個人瀕臨崩潰。」作者哈爾回憶許立建本人說:「那是個無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須接受它的考驗,它考驗你的認知、信念、選擇,迫使你檢驗自我的價值,真理的必要性,這是此案最迷人之處。」

7、《審判》 Procès, Le (1962):法國電影,奧遜·威爾斯導演。警察詢問嫌疑犯的過程。本片好象有美國翻拍版。

8、《芝加哥》 Chicago (2002) :歌舞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里查·基爾演一個擅長於操作的律師。

9、《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哈里·貝瑞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死囚妻子與獄警的故事,算是法律與心理電影。and,作為一個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10、《兄弟的監護人》 Brother's Keeper (1992):美國紀錄片。法理爭論。

11、《驚爆內幕》 The Insider (1999) :煙草訴訟之證人。阿爾·帕西諾、拉塞爾·克羅主演。

12、《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茱莉亞·羅伯茨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法律工作者(無牌律師)的故事,中年婦女文化不高,只本著公平信念,在律師的配合下,打下一個巨大的官司。真人真事。

13、《立體謊言》 City Hall (1996) :阿爾·帕西諾和約翰·庫薩克主演。市長助理調查一起法官受賄案。在感情與仕途之前,選擇說真話。

14、《大審判》 The Verdict (1982) :保羅·紐曼演一個窮困於酒的律師辦一個重振雄風的案子。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國「小律師」與「大律師」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給人各種啟發。好片啊。

15、《殺戒》:年青律師與一個年青兇手的故事,主要可能是探討死刑價值的問題(時間長記不清)。東歐電影,也能當成一部心理文藝片。

16、《丑聞》:政治犯實錄:韓國電影,並非那古裝片。政治犯故事。

17、《最後時刻》 Reversible Errors (2004):電視電影。即將伏法殺人犯竟讓辯護律師對司法制度的正義性、人性的貪婪及為了不擇手段達到目的所付出的代價產生疑問。檢視所有在他人生中無法回頭的決定,律師雷夫決心好好照顧住在市郊心理不穩定的妹妹,在人生十字路口上他找回了自己。

18、《盲井》:提到了我國民工的勞動保險及人身保障的問題。

19、《伊芙琳》 Evelyn (2002):愛爾蘭影片,布魯斯南演一個訴爭子女撫養權的工人的電影。很好的法律電影。

20、《午夜風暴》 Guilty by Suspicion (1991):又名「嫌疑犯」。羅伯特·德尼羅演一個在美國文革(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時期)中堅持說真話而被排拆的真人真事電影。政治越法律界的歷史紀錄,在有偉大法律傳統的美國。

21、《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湯姆·漢克斯主演,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澤爾·華盛頓也是主演,那時他沒現在這么有名。被經常提起的法律電影,一個同性戀律師控告其事務所的「勞動爭議」案件。信息豐富。好電影啊,猶記被告方女律師在一次短陳述中連用八個「fact」的排比句,生動非常,盡現律師功力。

22、《代言人》:又名「豬的末日」,法國中世紀法律電影,還沒有看。

23、《鐵律柔情》 Suspect (1987):美國法律援助律師的故事。女導演彼得·耶茨執導的又一部反映美國司法體制的電影。導演在處理這部影片的功力方面十分老到,無論驚嚇氣氛的醞釀和法庭辯論的波濤起伏都掌握得准確而有效,整個戲劇高潮一氣喝成,令人看後非常過癮。

24、《美國夢》:美國工人大罷工的紀錄片,算是一個憲法電影罷。

25、《女魔頭》 Monster (2003) :主演查理茲·塞隆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一個女連環殺手的電影,真人真事,其紀錄片下面會提到。

26、《柏林大審判》 Judgment in Berlin (1988) :東德人劫機去西柏林,在西柏林受審,美國法官前往開庭,不同法系的處理,有臨時培訓陪審員的情節,算是一部國際法電影罷。

27、《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1996) :里查·基爾又演律師(上見「芝加哥」),愛德華·諾頓的處女作已經盡顯高度,本片可以聯想到前幾年我國著名的「邱興華案」。

28、《雙周情人》:估計是和《律政俏佳人》一樣的粉紅色的輕喜劇。桑德拉·布洛克演一律師,休·格蘭特演其僱主。

29、《法網終結者》True Believer (1989):一個貶毒罪律師越業務范圍辯護一個殺人案(瞧人家這分工,已細到這個程度),常有很幽默的對話與場景。

30、《童子也是基》Scout's Honor (2001) :美國同性戀者爭取公民權利的真人真事紀錄片。

31、《變線人生》 Changing Lanes (2002):兩個人因小事升級成大事,互相鬥氣。其中一人是年青律師。

32、《熱淚傷痕》 Dolores Claiborne (1995):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作品,多年前的一場兇殺案的審理。這是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中最被忽視的一部。

33、《史蒂夫》:美國青少年管教的紀錄片。

34、《刑法第三十九條》 Keiho (1999) :日本法律電影,1997年,神戶一13歲中學生砍掉9歲男童頭顱,因刑法39條而免刑,引起爭議,真相浮現。

35、《重回清白》:關於販賣淫穢物品罪的電影,主要是講一個冤罪的糾正。

36、《完美丈夫》 The Perfect Husband: The Laci Peterson Story (2004):又名「與殺手共枕」,婚內殺人案。

37、《失控的陪審團》 Runaway Jury (2003):講美國陪審團的故事,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有達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兩大老戲骨的精彩對手戲。

38、《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經典法律電影。

39、《細細的藍線》 the thin blue line (1988):這宗案件發生在1976年美國德州達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被車子撞死,警方苦無破案線索。16歲少年慣犯大衛指證並無犯罪前科的路人藍道為嫌疑犯,以至藍道被判有罪而終身監禁。導演埃羅爾·莫里斯採用一種重現事實的半紀錄片手法來追蹤一件殺警冤案,結果成功地發掘出事件真相。讓被冤枉的疑兇坐牢十一年之後討回清白。

40、《被告》 The Accused (1988):朱迪·福斯特憑此片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影後,在影片中她飾演的被強奸的婦女入木三分。

41、《黑暗中的哭泣》 A Cry in The Dark (1988):改編自《邪惡天使》一書,系真實事件。影片採用紀錄片風格,冷靜客觀,梅麗爾·斯特里普塑造的人物形象極具層次感。

42、《我要活》I Want to live (1958):影片講述了早年喪偶的中年律師艾傑曼娶了年輕的女孩安妮為妻,雖然艾傑曼深愛著妻子,但婚後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安妮其實是和艾傑曼的兒子相愛的。而成為名演員的艾傑曼的舊情人迪塞利則一爵。為了清理這些復雜的情感關系,重新奪回心上人,迪塞利利用一次宴會,進行設計了一個方案,想令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卻令她自己進了監獄。

43、《風的傳人》 Inherit the wind (1960):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鄉下老師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為他違反了當時的法律禁令,在課堂上公開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此事在平靜的南方小鎮此起轟動,兩位頂尖的律師各據一方代表正反兩面互相抗辯,等於人類直接向上帝的權威挑戰。

44、《紐倫堡審判》 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這部電影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先前有一個相同題材的電視劇。影片的主題:當整個社會實施暴行時,個人負有什麼責任。影片除了題材突出,演技也無可挑剔,兩位女星更是精彩絕倫。

45、《英倫小霸王》 let him have it (1991):50年代的英倫,頭腦不好的德瑞克和一群小流氓混上了。領著他們的是一個名叫克里斯並迷戀美國黑幫電影的青年。克里斯和德瑞克的友情使得他們捲入了一件將永遠地動搖英國死刑信念的真實案件……

46、《良相佐國》 A man for all seasons (1966):本片改編自羅伯特·鮑特的舞台劇本,獲得第3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六個獎項。影片跟《桂河大橋》一樣,贊頌了英國式的信念,或稱表現了英國式的偏執。男主角斯科菲爾德的表演光彩照人,其他演員也相當精彩。1988年的重拍版陣容更強,由查爾頓·海斯頓主演。對英國歷史或英國國民性感興趣者,本片很有價值。

47、《洋蔥田》 the onion feild (1979):又名「田園劫」,美國電影。

48、《豪門孽債》 reversal of fortune (1990):本片講述一位富豪被控謀殺妻子,一切證據都對他十分不利,陪審團認為罪名成立,將被判刑。他不服上訴,並延請一位法律教授出庭辨護,法律教授通過嚴密的調查分折,將一審有罪的判決推翻。盡管謀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再無指控的法律根據。

49、《雷靈頓10號》 10 rillington place (1971):主人翁約翰·克利斯提是一名外貌和善的禿頭中年漢,誰也想不到他是冷酷無情的連續殺人犯。伊凡因謀殺妻子及尚在襁褓中的女兒而遭起訴,最後被處以極刑,但真正的兇手卻是在法庭上擔任頭號證人的克利斯提。十年後,警方在克利斯提的住處赫然發現多具女性屍體,才揭發了他的滔天罪行。

50、《天使的憤怒》 Rage of Angels (1983) :美國電視電影。

51、《以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影片的故事來源於格里·康倫感人至深的回憶錄《證明無罪》,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一位北愛爾蘭青年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英國警察當局的逮捕。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寫下了認罪書,於一年後被判處終身監禁。格里的父親更是受到無端牽連,最後含冤屈死在獄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師皮爾斯的幫助下,格里才重獲自由……導演:吉姆·謝里登,主演:艾利森·克勞斯比、菲利普·金、埃瑪·湯普森、丹尼爾·戴-劉易斯,獲獎:199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93年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1995年英國晚間標准電影獎最佳電影。

52、《一個連環女殺手的生與死》Aileen: Life and Death of a Serial Killer (2003) :即上面提到的《女魔頭》一片故事的原型的紀錄片。

53、《大話王》Liar Liar (1997):吉姆·凱利拍的嘲笑律師的喜劇電影。

54、《黑罪風雲》The Hurricane (1999):又名「颶風」。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真人真事改編,拳王冤獄入罪,不斷上訴、申訴的故事。

55、《馬丁·格爾歸來》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 (1982) :法國電影,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美國翻拍版本叫《似是故人來》,由朱迪·福斯特和理查·基爾主演,其中有中世紀法庭開庭情形。

56、《法外情》:香港電影,劉德華主演。與那個印度電影《人世間》相似。

57、《終極證人》The Client (1994):蘇珊·薩蘭登主演。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故事講了一個女律師義務幫助小孩子逃避黑幫追殺。

58、《殺戮時刻》A Time to Kill (1996):導演同為《終極證人》的導演喬·舒馬赫。影片描述了律師為一名因憤怒而在法院殺人的父親辯護的故事。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

59、《塘鵝暗殺令》The Pelican Brief (1993):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茱莉亞·羅伯茲與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環保訴訟後面的大陰謀。

60、《辛普森的夢之隊》:紀錄片,裡面紀錄了辛案被告律師團的律師背景與履歷,其中包括《最好的辯護》的作者哈佛教授德肖維茨。觀眾能從中看到真實生活中的美國頂尖律師的風采。

61、《律師事務所》 the firm (1993):又名「黑色豪門企業」。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湯姆·克魯斯主演,講了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律師進入一家黑色豪門企業,發現高層的陰謀與之搏鬥的故事。

62、《華爾街》 wall street (1987):奧利弗·斯通執導,邁克爾·道格拉斯憑藉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帝。講了華爾街一個大資本家奉行「貪婪是美德」直到沒落的故事。從當下來看,也具有相當強烈的現實意義。

63、《造雨人》 the rainmaker (1997):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達蒙主演,又是一部描述法學院畢業的學生闖盪律師界的故事。

64、《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太過出名,不予介紹。

65、《迷色布局》The Gingerbread Man (1998):根據約翰·格里森姆又一部律師小說改編。律師認識神秘女子,陷入麻煩之中。「群戲」大師羅伯特·奧爾特曼執導。

66、《角色》Karakter (1997):奧斯卡外語片獎,荷蘭電影。節奏如同一部歌劇,酣暢淋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為法院執行法官的父親,彷彿是法律冷酷一面的人格化身,對法律執行工作忠實到烈士的級別,雖千萬人而往矣,佩服啊。本片故事精彩、結構恢宏,好電影啊。

67、《一級謀殺》Murder in the First (1995):剛入行的年青律師堅持信念,與強大的國家機器對抗,勇且有謀,維護人權。建議我國律協不如免去如皇帝新衣似的新律師入行宣誓活動,多搞些這樣的電影放放,學學人家的法律信仰精神啊。

68、《義海雄風》 A Few Good Men (1992):又名好人廖廖,據約翰·格里森姆又一部律師小說改編,美國軍事法庭故事。湯姆·克魯斯,黛米·摩爾,傑克·尼克爾森主演。

69、《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 (1997):阿爾·帕西諾和基諾·里維斯主演,探討律師的原罪,有相當的深度。

70、《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確實挺好看,如果要講議會的制度、民主與新聞等等比較「大」的法律問題,真是一部很可示例的片子。

71、《律政俏佳人》 Legally Blonde (2001):和《大話王》類似,以法律為包裝的喜劇電影,是法律電影的一個分支。

72、《馬背上的法庭》 (2006):中國主旋律法律電影。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種很樸素的拍攝手法,「又像紀錄片,又像故事片。」征服了威尼斯電影節也征服了國內電影局,全憑真心。

73、《東京審判》 (2006):中國法律影片,高群書導演。

74、《十二怒漢》(1957):西德尼·魯邁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個人認為在法律電影中排名第一,在imdb的排名也相當靠前。2007年俄羅斯導演米哈爾科夫翻拍了這部經典,重拍版亦獲得很多的好評。

㈢ 請問2011中法網司法考試<課堂筆記>怎麼學習請教一個學習的方案,本人自考法律本科,因為無頭序所以請教.

沒用過這書啊。司考學習計劃可以參考下面的:
司法考試復習6點貼心建議

導讀:司法考試復習6點貼心建議,窗外雖是四月的初春美景,但是司考學子卻無心留戀,通宵達旦的在努力復習備戰司法考試,作為過來人我也有過此段刻骨銘心的充實記憶,現在我將備考中總結的6點司考貼心建議給大家,祝福司考夢想成真!

1、制定司考學習計劃

一定要形成制定計劃的好習慣,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要制定一個長期的規劃,分幾個階段、要達到什麼目的都很清楚,其次要定一個中期的計劃,包括這個階段的具體時間、每個科目要學習的內容、每個科目的大致時間分配,然後是短期即詳細的計劃,一般以一周為宜,一周結束了再制定下周的計劃,也可以十天左右為一個小階段。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因為各種情況可能會有不能按計劃完成的情況,不要著急,及時的將計劃進行修正,修正後的計劃又是一個新的計劃,會給你新的信心和勇氣。
2、關於時間的安排
很多人覺得時間不夠用,其實擠一擠還是有的。最好是把法條和講義列印出來,上下班的時間、工作的空隙啊,都可以看看。有時候不方便看的時候可以在腦海里默默的回想復習的內容,卡住的地方先不去管它,一章一章的過,然後再回頭看哪些記不住的重點去記憶,這樣學習的效果比死記的效果要好而且不容易忘。可能第一遍的時候費力費時間,以後一遍比一遍順溜,用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到後期把所有的內容過一遍也只要幾天就可以了,如果能達到這種程度去考試還怕什麼!
3、休息和運動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越是艱苦的學習越要注意身體,建議每天運動時間保持在半個小時,休息時間保證在7-8小時。休息不好會影響學習效果,而且長久奮戰人也容易疲勞,學不下去的時候就出去走走,放鬆放鬆。
4、司考學習的裝備
最好是配備一個筆記本電腦,現在也很便宜,三千大洋就可以配置到一個不錯的了,配一個好的耳麥,千萬不要用塞到耳朵里的那種!用可以佩戴的,要不時間長了耳朵受不了。前期聽錄音可以原速聽,後期要調到1.5倍速或2倍速聽。用微軟自帶的Media播放器就可以調速,我在後期全部是調2倍速聽,劉玫的刑訴法別人都覺得講得快,我也一樣是2倍速,效果還不錯。這樣大大的節約了時間,不過那需要一定的基礎,還需要全身心投入對照著司考名師講義聽。聽錄音的時候就可以看電腦里的講義,不列印出來也可以。
5、重復記憶
復習的時候一定要習慣性的復習昨天的內容,先合上書本默想,不會的就放下,繼續往後,默完了再看哪些不會的。第三天復習的時候先復習第一、二天的內容,依此類推,這樣一開始可能會比較慢,但越往後越快,而且避免遺忘,否則一遍兩個月下來前面的基本就忘光了。
6、系統化學習
學習的時候要把知識系統化,脈絡分明。以下引號部分系引用《如何學習法條》內容:「要學會定位 」衛星定位法。大家都知道GPS衛星定位系統,它能夠通過衛星信號對目標准確定位,我們在備考時也可以用到此種方法。也就是對於司法考試的脈絡爛熟於胸,對每一個考點都能精確地知道在書上或者法條上的大概位置。看到一個題就能馬上判斷出考的是哪個考點,這個考點屬於哪一部分,在書中的什麼位置,考的是哪一部法律裡面哪一章哪一節哪個問題之下的內容,會的題保證不會做錯,不會的題即便不能有十成把握也能有六分把握。而且在你的頭腦中建立起這樣一個系統,你就不會覺得司考內容混亂紛雜了,因為你有層次、位置、輕重、難易的准確定位,再看書看法條,就是在充實相關的部分,彼此不會混淆沖突。這就如同成語所言」綱舉目張「亦或」提綱挈領「,建立了綱領,掌握了知識的層級脈絡,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否則,看法條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走神、混淆相關內容等現象,有的時候人好像坐在哪裡看書,可是半天不翻開一頁,那就是短路了。」要用諸葛亮的方法「通觀其大略,必務其精純」,尤其是初學者一定要全面細致。同時還要緊扣考點,捨得放棄,比如國際私法的前幾章的內容,基本沒有可考的內容,如果不知道在那裡死下功夫就是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了。
學習一般有這樣幾個過程:第一是手中有書,心中無書;第二是手中有書,心中也有書;第三是手中無書,心中有書;第四是手中無書,心中也無書。一般人達到第三種境界過司法考試肯定不會有問題了,第四種境界一般人估計達不到(我也不行,呵呵,自己第三種境界也沒有達到)不過是這樣要求大家了,目的是自己可以離開書本回憶所學的內容罷了。

㈣ 周永坤:數學對中國法律問題有何影響

您好,
周永坤:
我們對許許多多的世事常常是「熟視無睹」,數學與法律的關系就是其中之一。[2]多年前與柏生君共赴一會,在乘車外出時比鄰而座,問起他在研究些什麼,他即娓娓道來。原來他正在研究數學與法律的關系,當時頓覺耳目一新,事後也便漸漸淡忘,誰知今天竟獲贈厚厚一書——《法律文化的數學解釋》。[3]
細想想,數學與法律的關系隨處可見,甚至可以說,法律天天在與數學打交道。刑法中的定罪量刑,民法中的財產權及其交換、結婚年齡、財產繼承、損害賠償,經濟法中的稅收計算、利息計算,訴訟法中的證據、合議庭的組成與投票等等,這些都離不開數字。就現代憲政制度而言,可以說她就是建立在「計數」上面的,比如選舉制度。選舉制度從選區的劃分到候選人的產生,到最終的投票、計票,無一不在「數人頭」。有的時候,幾票之差,就決定了誰上誰下。
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制度。州不論大小,每州有兩個選舉人名額,除此以外,再按人口比例在各州間分配選舉人名額,大體上每50萬人一席。因此,人口大州的每個選舉人所代表的選民數要多於人口小州。加上美國總統大選採取「贏家通吃」原則,即一個總統候選人只要贏得了某州一半以上的選票,則該州所有選舉人票都歸他。因此有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如果一個候選人贏得了很多人口大州的選舉人票,而對手則主要贏得了人口小州的選舉人票,那麼,後者很可能因所得的選舉人票多於前者而當選,盡管他獲得的總的選民票可能少於前者。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布希和戈爾幾乎打了個平手,共和、民主兩黨為「計票」,打了36天的「世紀司法大戰」。11月7日計票開始,大約到了美國東部時間半夜兩點,CNN根據預測,宣稱小布希以271張選舉人票險勝戈爾,此後戈爾按慣例打電話給小布希,祝賀對手當選,隨即驅車前往田納西州州議會大廈准備公開承認失敗。但是就在戈爾的車隊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負責佛羅里達選舉事務的州檢察長電告戈爾,且慢認輸,因為戈爾與布希在佛州所得選票的差距不到0.5%,根據佛羅里達的選舉法,這種情況需要重新計票,如果計票的結果翻盤,佛羅里達州的25張選舉人票歸了戈爾,則戈爾獲勝。
11月8日下午,佛羅里達總算完成了67個縣的計票工作:在大約6百萬張選民票中,布希贏得2,909,135張,戈爾贏得2,907,351張,其他候選人共得139,616張,布希僅比戈爾多得1,784張選民票(相當於佛羅里達選票總數的0.0299%)!於是在是否重新手式計票問題上引發十幾樁法律訴訟案,戈爾主張繼續重新計票,布希擔心出現逆轉,反對重新計票,官司從佛羅里達的地方法院兩次打到聯邦最高法院。
12月9日上午,就在佛羅里達各縣剛剛開始人工統計漏選票兩小時,最高法院突然發出了緊急命令,要求佛羅里達立即停止人工計票,宣布12月11日再次舉行法庭辯論,並將此案正式定名為布希訴戈爾案(Bush v. Gore)。12月12日晚,在萬眾矚目中,聯邦最高法院以5票對4票做出裁定,「推翻 佛州最高法院命令繼續人工計票的決定」。最高法院一錘定音,此前的計票有效,這意味著布希當選,戈爾隨之承認敗選。2001年1月6日,美國第107屆國會開幕,戈爾以參議院議長的身份宣讀他內心並不認同的大選結果:布希贏得選民票50,456,141張(占總票數的47.87%),戈爾共得選民票50,996,039張(占總票數的48.38%)。但是在538張選舉人票中,布希贏得271張,戈爾贏得266張。盡管布希比戈爾少了近54萬張選民票,但他以5張選舉人票的優勢贏得總統大選,成為美國第42位總統。可見這整個過程就是數字游戲。
雖然事實上數學與法律須臾不可分,但是真正研究數學與法律間關系的著作卻少之又少,筆者搜索的結果僅見兩部中文作品,一部譯作。[4]期刊上涉及這一領域的論文也才17篇。[5]《數學解釋》一書是大陸上僅有的兩部研究法律與數學關系的專著,思人之未思,覺人之未覺,值得贊賞。這是一本從數學角度研究法律文化的法哲學著作,建樹頗多。作者在系統梳理社會科學的數學化進程及數學影響西方法律文化的三個時期以後,對於數學對西方法律文化的影響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先用兩章(第四、第五章)論述了數學理性與西方法律的關系及理性的數學化與法律的理性化的進程,而後用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論述了西方法律形式化中的數學因素、作為數學方法的「公理法」對於西方法律理論與法律的影響、法律價值的數量化等數學與西方法律文化關系的重要理論問題,提出了不少有新意的觀點。
在作者的啟發下,我們發現數學對法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數是表達法律的工具,沒有數,許多法律便無法表達,法律就不能形成有意義的知識體系。例如,《漢謨拉比法典》規定:「任何一個去偷牛、綿羊、豬、山羊的人,如果它屬於神或者屬於皇宮,這個扒手將為此付賠上三十倍的代價;如果他們屬於國王的自由民,他只需付十倍的代價……」這是用數表達處罰的輕重。《十二銅表法》規定:「對於自己承認或經判決的債務,有三十日的法定寬限期。」這是用數表達法律中常見的法律行為的期限。我國唐律中的「出入人罪」制度則不僅規定了相應的笞、杖、徒、流各種刑罰種類的量,而且規定了笞、杖、徒、流之間復雜的換算標准與換算方法。當現代法律發達起來的時候,數學更滲透到法律的各個部門與領域,現代法律中的種種「標准」無不是數量化的,或者是藉助數量才得以表達的。
第二,數學是法學研究的工具,這方面在現代表現得尤為突出。三十多年前的蘇聯法學家就說過,對於法學而言,「定量的研究方法對於法律科學從來都不是陌生的。例如, 司法統計就是根據違法行為的次數和實施違法行為的人數等數據算出指數,並提供分析這些數據的方法。然而,司法統計所依靠的主要是描述法和統計手段(分數平均值百分比)數學的現狀, 控制論和計算技術以及分類法的成果促進數學在法學中的應用發展到一個新階段。」[6]如果我們將眼界放得更寬一些,就會發現法學現代化是知識現代化的一部分,而知識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便是知識的數量化,知識數量化的歷史潮流無疑對法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科學知識的數學化與這三個偉人的名字不可分離:伽利略(1564年—1642年)、笛卡爾(1596年-1650年)、牛頓(1643年-1727年)。據說笛卡爾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他被命運之神附了體,被一束強光照得睜不開眼,這似乎暗示他會找到一直困擾著他的問題的答案。此後,他又做了三個夢,他看到奇異的水果,室內忽然電閃雷鳴,然後一切歸於寂靜。寂靜中他發現自己手中拿著一本詩,與一個男子討論每首詩結尾由他寫的一句話:「我在生活中應該走哪條路?」夢中的他覺得這是見了鬼,於是立刻向聖母瑪利亞祈禱,並立誓要步行去朝聖。笛卡爾對夢中的問題是這樣回答的:用幾何學的精確推理方法把所有的知識統一起來,把世界數學化。[7]「伽利略(1564年—1642年)改變了一切,使定量分析方法取代定性分析方法,成為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8]1687年牛頓(1643年-1727年)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部很可能是物理科學中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著作,將自然科學真正的數學化了。在自然科學的帶動下,知識的數學化也進入了社會科學領域,數學統計、博弈等數學方法成為推進法律進步的重要工具,數學向包括法學在內的社會科學貢獻了「概念、規律、原理、理論、標准和價值」。[9]
第三,數學對法觀念上的影響。只要有規則——那怕是最原始的規則,就離不開數與量的觀念。作為法律基本規則的等價交換,就隱含著「等價」的預設。復仇則是傷害者與被害人之間的「等價交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等價交換」是普適性的基本法律原則,而這本身就是一個計算的過程。它需要將人和行為進行「同質化」的數學處理,需要對人際關系的「數量化」處理。如果進一步,將同質化的人作等量處理,就離民主社會不遠了。城邦政治家、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成員阿爾基塔說,「一旦發現了正確的計數標准, 就能控制公民的沖突並促進協調。因為如果那裡達到這一點, 就不會有過分的權益, 平等就占居統治地位。正是這個(正確的計數標准) 給我們帶來了契約, 窮人從有財產的人那裡得到東西, 富人給貧民東西, 彼此公平對待, 相互信任。作為一種標准和對作壞事的人的威懾, 它制止住那些在做壞事一切能計算結果的人, 使他們相信當他們企圖反抗它時就不免敗露; 而當他們不能(計算這種結果) 時, 也可以向他們表明他們是因此而做錯了, 從而防止他們犯罪。」[10]可見,作為古希臘民主制度觀念基礎的契約觀念、平等觀念都與發達的數學息息相關。
第四,數學對法律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進入大數據時代以來,種種計算工具直接應用到司法與執法過程中去。大約在199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的法院工作開始數字化:陪審團由計算機抽簽產生,簡單的裁判(例如海關裁決)可以由「法律專家系統」作出,裁判文書可以在網上直接查到。即使是在這方面後起的中國,現在法院工作也離不開數學工具了。
第五,促進了法律的形式主義。這無疑是數學對法律的最大貢獻,也正是《數學解釋》重點著墨之處。《數學解釋》對數學於法律形式主義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對韋伯思想的解析來證成的。誠如書中序言所說,《數學解釋》一書的作者充分論述了韋伯關於合理性以及形式主義理性法律問題的理論分析,並且循著韋伯的思想理路,突出體現了形式合理性要求的西方形式理性法律的獨特性與唯一性,同時還注意到韋伯對經濟行為理性化與經濟行為的可計算和可預測性之間的關聯的深刻揭示,這確乎把握了韋伯思想的要義,不僅如此,《數學解釋》一書作者試圖在韋伯論述的基礎上更加鮮明地強調數學因素在西方形式主義理性法律形成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認為在西方文明系統中,合理性與理性都與計算有關,而計算與數學有關,數學是理性、合理性的根源,離開了數學,理性就會缺乏,合理性就無從談起。[11]這些論述無疑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法律形式主義的成因是多元的,並不全在數學一端。誠如《數學解釋》的作者所言,西方的宗教、羅馬法的形式化、經濟理性化、職業法學家的技術訓練等等都對西方法律形式化有貢獻。[12]確實,西方法律的形式主義除了有知識學——發達的數學——上的原因以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民主,如果沒有民主這個制度條件,知識分子的數學觀念就不可能成為社會實踐,甚至專制制度可能會壓抑、摧毀數學科學本身。這一觀點可以從龐德的法律發展階段理論中得到支持。龐德認為,形式具有兩大優點:一是「形式可以避免爭議」,二是形式乃是一種防止司法執政官「專斷行動的保障措施」,龐德除了將嚴格法——形式主義法 產生的原因歸之於傳統外,還訴諸於羅馬人「對專斷運用國家救助這種現象所產生的擔憂。」 [13]這些論斷清楚地告訴我們,對權力濫用的擔憂是西方法律中的形式主義產生的重要原因,而這一社會心理上的需求是通過民主制度轉化為制度理性的。
接著作者的思路,讓我們對數學與法律關系這一主題的中國問題作進一些探討。
第一,「西方法律是形式主義的,中國法律是實質主義的」這個判斷是否能成立?
不少學者在比較中西法律的時候,都這樣理解韋伯。仔細琢磨,此論斷未必允當。韋伯的形式主義與實質主義的分類只是概念意義上的,用韋伯的話來說就是「理想類型」,它並不與具體的法律空間相對應。發達的形式、對形式的尊重、特別是古代在訴訟中甚至將形式強調到不近情理的地步,這無疑是西方法律異於、也是優於東方法律(不僅僅是中國法律)的重要特徵。但是「中國法律是實質主義的」這一判斷卻未必能成立。
從經驗的視角來觀察,在立法上,起碼自秦以降,中國的法律就是高度形式化的,至於《唐律》,恐怕其形式化的程度在同時代的世界法律中是獨占鰲頭的,唐律開創的這一傳統,則一直沿續到清末。司法形式主義,也早在秦代已見端倪。相信讀過《睡虎地秦墓竹簡》的朋友可以發現,起碼在法條上,秦代的司法是高度形式化的。司法形式主義作為司法哲學,也早在晉代就已經成型。晉代的劉頌在給皇帝的奏書中系統論述了司法當依照法律(形式)裁決、司法是「小技」(追求法律上的正義)、反對司法追求至善(超越法律之善)的司法形式主義見解,明確提出「律法斷罪,皆當以法律令正文 ,若無正文,依附名例斷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論……如律之文,守法之官,唯當奉用律令」的司法形式主義主張。
但是,中國的司法實踐的確具有「實質主義」的特徵,它追求的是「實質公正」,而非「形式公正」,中國的司法缺少對形式的尊重,上述形式主義的司法觀對司法實踐的影響力實在有限。這樣講並不是說中國的司法普遍不尊重形式,而是說,當法律遇到干預司法的權力的時候,當法律遇到以儒家權威出現的種種政策的時候,法律就為之讓路,代之以政治的、道德的、功利主義的政策考量。這一點包公戲中有充分的體現。你看,包公為了追求實質公正,可以來一個完全不顧審判程序的「陰審」。[14]
那麼,中國法律中的「實質主義優勢」產生原因在哪裡?相對落後的數學及其數字觀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於帝王專制制度。帝王專制固然需要形式化的法律支撐,因為沒有法律就沒有秩序,也就沒有專制,因為專制也是一種制度,盡管在自由平等的觀念下它並不可欲。但是另一方面,專制制度與法律的形式主義適用之間存在內在的張力。因為專制的法律最終目的是維護專制統治,而這與法律形式主義的主要原則相沖突,比如,同案同判、法律的明確性、法律的可預測性。當然,最重要的是,形式主義的司法意味著個人自由,而這是專制者最不願意看到的。誠如耶林所指出的,「形式乃是反復無常之行為的不共戴天之敵——亦即自由的孿生姐妹。……確定的形式乃是有關紀律和秩序基礎,據此也是自由本身的基礎。它們是抵禦外部進攻的堡壘,因為它們只會斷裂,而不會彎曲;而且在一個民族真正理解自由的作用的情況下,他們也將從本能上發現形式的價值並且從直覺上認識到,就其形式而言,他們所擁有的和所堅持的並不是某種純粹外部性的東西,而是其自由的保障。」[15]
除了專制制度這一重要原因外,中國法律的實質主義還有兩個文化原因。一是中國理性的實質主義傾向。韋伯明智地指出清教與儒教秉持兩種不同的理性:「儒教的理性主義旨在理性地適應世界;而清教的理性主義旨在理性地支配這個世界。」[16]這其實就是許多學者所指出的中國文化的特質——順生文化。在這一文化下面,司法官僚的最高追求不是「同案同判」這樣的司法基本善,而是一己之政績,司法之善常常讓位於「統治之善」——王權的穩固。文化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邏輯的欠發達。中國人缺乏logos觀念,卻通行所謂「辯證思維」。前者是人必須遵守的客觀性的存在,具有規范性,它與規則的權威共存,是司法形式主義的根本觀念工具;而後者則往往成為超越規則的托辭,被用於證成超越法條的實質主義司法。在西方,基本邏輯規則同時是法律規則,遵守邏輯是法官的基本義務;在中國則正相反,恪守邏輯者往往被視為「迂腐」,甚至被斥為「酷吏」。
第二,數學對中國法律問題有何影響呢?
《數學解釋》在一些地方談到了中國法律問題,例如,在論證西方自然法對法的形式合理性的貢獻後提到中國古代自然法,[17]在「神秘數字的法文化蘊含」中提到神秘數字對中國法律文化的影響。[18]但總有言猶未盡之感。其實,法文化有個性,也有共性。既然同西方一樣,中國的數學與法律也是存在於同一時空中,中國的法律與數學也就必然存在密切關系。事實上,數學在中國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宋徽宗的時候初置算學(數學),討論誰是數學的老祖宗,有人推孔子,濟州金鄉知縣徐處仁卻說:「仲尼之道無所不備,非專門比。黃帝迎曰推策,數之始也,祖黃帝為宜。」[19]在一個認黃帝為初祖的國家,將數學的初祖定為黃帝,這表明數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數字中,中國人特別崇拜「一」,認為它是萬物之始,在此同時將法律與數字「一」相勾連。《鄧析子》言,「是以規矩一而不易,不為秦楚緩節,不為胡越改容。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形之,萬世傳之,無為為之也。」[20]
但是總的來說,中國的數學對法律的影響力遠不如西方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誠如《數學解釋》的作者所指出的,西方數學的發達,特別是抽象化程度高。除此以外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數的觀念不同,西方數的觀念是「科學」的,中國數的觀念是迷信的。「同中國古代對數的迷信有很大區別。中國古代理智思維的自覺水平只是感性的質, 數在那裡完全是按感性的質的東西來理解的, 絲毫沒有意識到二者的概念差異, 比如周易把數的奇偶性直接歸結為感性的質的陰陽性。這恰恰是東西方數觀念的重大差異。」「這種差異的一個重大後果就是希臘自畢達哥拉斯起有了純數學, 中國古代卻沒有也不可能有, 因為純數學是合乎概念地看待數的必然產物, 其內容不過是數、量的概念的規定性的具體展示。」[21]也就是說,西方的「科學數學」發展出嚴格的概念,形成嚴格的概念邏輯,而中國的迷信數學卻沒有能抽象出精確的概念來,無法形成概念邏輯,這就從根本上削弱了中國數學的影響力。
我們已經步入了所謂大數據的時代,以數學為基礎的互聯網正在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際關系,從而也正在改變法律,數學與法律的關系正在變得越來越密切。可以想見,數學與法律間關系的研究,也有其光輝的前景。

㈤ 求對一部電影中人物事件的法律分析論文

《費城故事》

雖然這部電影就是法律題材的,不過這個案件也很值得討論,而且是湯姆漢克斯和丹澤爾華盛頓兩大影帝同台競技。至於故事,就是講述的湯姆漢克斯扮演的同性戀者,感染了愛滋病,而被公司老闆解聘,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請來同樣是律師的丹澤爾華盛頓幫自己打官司。

㈥ 法學經典名言

1、如果法律是非正義的,它就不能存在。――奧古斯丁

2、法律的基礎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公平和實用。——伯克

3、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

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霍姆斯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波洛克

6、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韓非

7、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

8、一切法律都是無用的,因為好人用不著它們,而壞人又不會因為它們而變得規矩起來。——德謨耶克斯

9、人們通常會發現,法律就是這樣一種的網,觸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網而過,大的可以破網而出,只有中等的才會墜入網中。——申斯通

10、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

11、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古羅馬法諺

12、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

13、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自由。——洛克

14、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威·厄爾

15、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

㈦ 想學法律的、或現在從事法律工作的、學法律專業的 來幫幫我

非常棒!小夥子能有這樣的志向,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知道對未來人生職業的規劃!說實話,我就是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的,既然你那麼熱衷法律方面的知識,我就談談自己的歷程吧或者說是對學習法律的感慨:
第一,法學的道路是艱苦的,是充滿無數挑戰的一條路。沒錯,在沒接觸法律之前,它總是戴著神秘的面紗,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去揭開它的神秘,讓它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第二,求知慾在學習法律道路中尤為重要。不懂就要問,不會就要查。尋根問底,打好基礎,莫要畏難。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案件往往都很復雜多變,理論聯系實際,這句老掉牙的話,真的是學好法律最好的方法。
第三,熟讀法條,抓住重點。法律專業最基本的部門法大致是14門,法條就是判斷事實、行為是否違法的基本依據。證明一個法官或者律師的能力,就要看他能否快速抓住事情的關鍵分歧點,以及精準找到相應的法條。
跟你聊聊家常吧,當初我為什麼選擇了讀法,就是覺得它太神奇了,能把現代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妥善的解決。所以,盡管朋友們都說,法律啊,不好就業哦。。。可是我還是毅然選擇了讀法。因為有興趣,因為想探索、因為這是一個夢想!雖然現在在國土部門工作,但你要知道國土對法律要求的嚴格不亞於法院、檢察院。我很慶幸,因為選對了人生的道路。
你現在是初三的學生,畢竟學業還是最重要的。知道自己的目標,那就要付出應有的努力!不管文科理科,都要均衡發展,偏科真的是對高考致命的摧毀。做什麼事情都要盡善盡美,無怨無悔,即使過程很艱難,但你要知道結果就在於你付出的汗水中!
平時多多關注民生百態,關注新聞,學會思考,多看看法制節目也是培養興趣的一個渠道。文筆寫作的能力也很重要,閑暇時往這些方面多多訓練。
乘風破浪,揚帆起航!祝你夢想成功!

㈧ 為何大多外國總統都是法學專業出身

1、法律是抄國家的保障,專業襲出生的人,更加懂得依法辦事,更加容易深受人民的愛戴;
2、法學專業有助於提高人思維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嚴密性,更有能力領導國家發展;
3、法學專業出生的,各方面比如口才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是從事領導崗位重要的條件之一。
等等

㈨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 徵文

「法律」一個人人都熟悉的字眼。我們從小就通過老師和父母的教育,比如說,上幼兒園時老師教我們的「紅燈停,綠燈行」歌謠,還有一些啟蒙小故事使我受到了法制的教育;長大後又通過了一些電視、報紙宣傳受到了更多的法制教育。
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說臟話,甚至偷竊等壞習慣,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近年來青少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單純,易於沖動,不計後果。如:建國以來,紹興縣第一起綁票案作案者陳鐵江(當時17歲),因經常逃學與社會上一些游手好閑的人混在一起,迷上賭博和玩游戲,為弄錢綁票索要錢物二萬余元,並將9歲的男孩殺死。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作為學生要想讓犯罪遠離我們,首先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處處以優秀的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不要到網吧玩游戲,不要跟社會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要「慎言行,謹交友」,要聽進家長、老師教誨,從小養成好的行習慣,不貪圖享樂,不看不健康的影視作品,要和品質好的同學在一起,相互告誡,相互激勵,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見惡而避。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律己,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個小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將很多,很多。要與法律做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才能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㈩ 勵志法學名言

勵志法學名言
1、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無愧法官稱號;廉政、勤政、文明、公正,永做人民公僕。
2、在一切能夠理解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自由。
3、一個法律制度之實效的首要保障必須是它能為社會所接受,而強制性的制裁只能作為次要的和輔助性的保障。
4、法律應當為受影響的人們所知以及它們應當能夠被遵守。
5、用道德的示範來造就一個人,顯然比用法律來約束他更有價值。
6、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7、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嚴的表現。
8、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著權柄。
9、法官的人格是正義的最終屏障。
10、請托是對法官尊嚴的褻瀆,受賄是將法官靈魂的賤賣。
11、肩負天平公正為天職,頭頂國徽廉潔乃權威。
12、不為蝸角虛名喪失法律原則,不為蠅頭微利喪失法官人格。
13、廉則不怒自威,公則明察秋毫。
14、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斷是非的標准。
15、當人們就胎兒的利益提出疑問時,應該視其為已來到人世,盡管在他出生之前他不能給他人帶來任何利益。
16、管住自己的頭,不該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腳,不該去的不要去。
17、我們成為法律的奴隸,是為了能夠保有自由。
18、法律不負殺人的職責,也就像這職責不就應使槍刀擔負一個樣。
19、沒有法律是立法的悲哀,有法律而不遵守是公民的悲哀。與其詛咒社會的不公,不如點燃守法的蠟燭。
20、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21、法律所傳達的是一種超越**,超越權利的聲音,它所劃定的權利邊界雖然無形,卻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靈之中。
22、人民法官的一言一行都應該如皓月般明凈,如泉水般清純。
23、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24、我們只有承認法律既包括法律規則也包括法律原則,才能解釋我們對於法律的特別尊重。
25、著法袍,勁拂兩袖清風;迎千年,盡驅錢情歪風。
26、法律務必依靠某種外部手段來使其機器運轉,正因法律規則是不會自動執行的。
27、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28、以法治權權生威,以德修心心養廉。
29、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30、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31、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32、風俗能夠造就法律,也能夠廢除法律。
33、法律就像一把遮風擋雨的傘,有了它,我們才能平安快樂每一天,遠離不法侵害!
34、大海和陸地服從宇宙,而人類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轄。
35、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
36、堅持已經做出的抉擇,且勿打破安寧。
37、法律源於人的自衛本能。
38、人民法官應該時刻牢記自己所載負著的榮耀與尊嚴。
39、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
40、法律的性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41、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我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
42、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43、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
44、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
45、法律的制訂是為了懲罰人類的凶惡背謬,所以法律本身必須最為純潔無垢。
46、法官從業行為規范:公正、廉潔、文明、高效。
47、真相無所懼,唯怕被隱瞞。
48、崇尚法治,守護公平,秉持良知,捍衛正義。
49、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熱點內容
現代勞動法不包括什麼制度 發布:2024-11-19 09:24:33 瀏覽:358
勞動法被解僱不滿一年怎麼賠償 發布:2024-11-19 09:23:49 瀏覽:283
盜竊公家財產的法律責任的聲明通知 發布:2024-11-19 08:55:25 瀏覽:85
刑事訴訟法的審判原則 發布:2024-11-19 08:21:56 瀏覽:766
雙方簽字的備忘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08:03:05 瀏覽:494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發布:2024-11-19 07:48:45 瀏覽:541
南師大經濟法博士 發布:2024-11-19 07:43:29 瀏覽:874
房產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 發布:2024-11-19 07:36:21 瀏覽:910
道德口舌 發布:2024-11-19 07:18:38 瀏覽:747
2019年上海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4-11-19 07:09:56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