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大班幼兒道德發展水平

大班幼兒道德發展水平

發布時間: 2022-03-15 11:15:12

❶ 簡述大班幼兒心理發展表現出哪些一般特點

大班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一、語言的發展 1、詞彙: 1) 3000—4000個,詞類范圍擴大,對詞義理解加深,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有較大提高,此時的幼兒能用清楚的、連貫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和別人交談時,用詞較恰當,能夠完整地復述較長的故事,能看圖編故事,還能圍繞一個主題編故事。 2) 能掌握一些更高級、抽象、概括的詞,如:動物、植物、家禽、野獸等。 2、語音:能夠做到發音正確,咬字清楚,而且能分出四聲,能按語句內容調節自己的音調。 3、語法結構:不僅能熟練運用簡單句,而且還會使用各種復合句,突出表現在講述活動中,能夠用一些「因為……所以……」,「雖然……但是……」這一類的連接詞,連貫有條理地獨立講述。口語表達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 4、內部言語產生:由出聲的自言語逐漸過渡形成內部語言。 內部語言:是言語活動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既無聲音,又無字形作為 物質外殼,不具有實際功能,只為自己所有,與個人的思維活動直接的聯系。 二、抽象思維能力萌發 1、思維仍然是具體的,但明顯地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發。 2、能夠掌握「左右」這樣較抽象的概念,而不需要以具體事物作為左右的標志,並且此時幼兒對因果關系也有所理解。 3、在記憶一些具體事物時,也會自動地把事物進行分類,按類別記憶。在進行有意記憶時,幼兒也會用多種方法,如:在「跟讀數字「的測驗中,幼兒一邊聽任務,一邊默默地跟著念;在實際圖片時,暗暗地手勢幫助活動;在識記字形或其它不熟悉的形狀時,會自行作出各種聯想,使無意義的形狀帶有一定意義以幫助記憶。 三、開始掌握學習的方法 在正確的教育下大班幼兒觀察事物的目的性、標准性、概括性都有了一定的增長,並且出現了有意地抑制和調節自己心理活動的方法。 1、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像過程,都有了方法。如:在觀察圖片時,大班幼兒不再是胡亂地看,而是能夠按照一定方向或路線(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掃視; 2、在注意活動中,大班幼兒能夠採用各種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如:自覺地把盯著需注意之物,把雙手放在身旁或兩手掩著耳朵防止雜音干擾等; 3、用思維解決問題,大班幼兒會事先計劃自己的思維過程和行動過程; 4、大班幼兒不僅在認知過程中能夠採取行動計劃和行動方案,在意志行動中,也往往用各種方法控制自己。 四、情緒情感的發展 大班幼兒情緒體驗日益豐富,表現為情緒過程越來越分化以及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斷增多,幼兒的情緒情感的自我調節逐步加強。 1、高級道德情感明顯發展; 大班時期,成人體驗到的情感,也大多為他們所體驗到。並且此時幼兒的情感體驗與社會的需要有較多的聯系,並且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高級情感特別是道德感明顯發展。幼兒已能把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的規劃相比較,產生強烈的道德體驗,是非感、集體感、友誼感,愛周圍人的情感已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時期理智感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突出得表現為好奇好問,對一些智力活動、智力游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情緒、情感仍有外露性,但不象以前那麼容易變化,不愉快的情緒有時持續時間較長; 3、思想情緒感已不那麼外向,漸有了內隱性; 大班幼兒情緒情感的調節能力雖已逐步加強,但是情緒仍有不穩定性和易沖動性,也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變化。 五、社會性發展 1、自我意識的發展 能夠初步認識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外部行為和內部活動,並形成了對自我的某種看法,能夠評價和支配自己的認識活動、情感態度和動作行為。因此,逐漸形成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等性情特徵。 2、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兒交往中,游戲的社會化程度大大增強,同伴交往中,幼兒的合作能力等,社會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得到發展。規則意識不斷提高,並且比較自覺地按照道德規范和行為調節約束自己的行為,建立與維持同伴關系,幼兒交往的主動性、目的性也有明顯變化。他們更喜歡集體活動,喜歡與周圍人交往,並能按自己的興趣獨立地選擇玩伴和活動內容。 3、游戲的發展 1) 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開始能事先計算自己的游戲,商量分配游戲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堅持游戲的規則。在游戲中如果發生爭執,一般能用游戲規則來解決問題,而且對參加游戲的成員提出嚴格遵守游戲規則的要求; 2) 在內容上,更加豐富、更加復雜,游戲中可以經常看到反映社會政治事物為主題的游戲。如:「公共食品」、「醫院」、「超市」等; 3) 在時間上,幼兒往往能好幾天內連續做一種有趣的游戲; 4) 在成員上,多半是集體性游戲,這種游戲能反映較為復雜的合作關系,並且分工明確、目標明確,幼兒都能按自己的角色完成任務,社會性程度明顯提高。

❷ 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

:大班幼兒( 5—6 歲)年齡特點及心理發展特點●大班幼兒年齡特點 1 、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 5歲以後,兒童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的能力上。兒童的自我評價從依從性評價向獨立性評價發展,他們不再輕信***的評價,當***的評價與兒童的自我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同時, 兒童的自我評價開始從個別性評價向多面性評價發展,例如;大班兒童在評價自己時會說:「我會唱歌跳舞,但畫畫不行。」 2 、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 5、6 歲兒童的情感雖然仍會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他們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兒童開始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例如,摔痛了能忍著不哭。此時,由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情感也開始發展;例如當自己的表現或作品被忽視時會感到不安。而當讓他們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時會表現得很盡職。 3 、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他們能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飯、夾菜,也能不影響別人安靜地入睡。學前後期的兒童已能將勞動與游戲分開,對勞動持認真態度,關心勞動結果

❸ 小班 中班 大班幼兒的道德感發展各有哪些特點

小班就是引導開發孩子的思維,越往後就是循序漸進,讓孩子自己動腦筋理解的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識點!

❹ 觀察大班小班兒童在幼兒園一日交往情況,列出各自特點,分析其道德和社會性發展水平

品德和社會性在個體發展中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互相制約,互為發展的。社會性發展是品德形成的基礎和前提,個體社會性發展的水平制約著品德發展的程度;而品德的發展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標志;它們兩者在個體發展中是有機統一的。 (1)社會性發展水平制約品德的發展程度 個體社會性發展水平制約品德的發展程度,這是由社會性的基本性質決定的。社會性是個體心理發展的重要方面,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社會性發展促使個體以各種方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公共生活和實踐中來,掌握社會經驗和社會關系系統,包括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並促使個體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等品德結構趨於完善。 個體社會性發展水平制約品德的發展水平,也是由社會性的基本內容決定的。個體社會性既包括了自我認知、自我意識等自我系統方面的內容,也包括社會交往及社會規則的學習與建構等諸多方面,這些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地對個體的品德發揮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品德的發展水平。同時,在人的一生中,在不同階段的社會性發展任務均與該階段的品德發展相互關聯,並決定該階段品德發展的速度、水平和方向。處於「狂飆期」的初中生,由於其心理發展的不穩定性,品德心理也隨之而表現出相應的動盪性和反復性。 歸根到底,社會性發展是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個體社會性的發展,才會有其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品德的發展受社會性發展的制約。 (2)品德的發展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標志 社會性發展的核心是個體對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把握和建構,而社會道德關系則是社會關系中最深刻、最根本的體現,品德又恰恰是個體直接內化這種社會道德關系、並反映這種社會道德關系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因此,品德作為個人心理特性是社會性發展中的核心。 這種核心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社會性發展的最高目標是形成良好的品德。 2)品德的發展更好地促進了人的社會性發展。 (3)品德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統一性 個體的品德發展與社會性發展是有機統一的,不但統一在個體的心理發展水平上,而且統一在個體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任務上。具體來說,個體品德發展和社會性發展在發展階段、發展時間、發展內容以及影響因素等方面有著不可分割性。 第 一,從個體的發展階段上考察,個體的品德發展總是與其社會性發展聯系在一起的。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品德發展任務。如進入青春期後(11、12歲-14、15歲),青少年開始面臨一系列心理危機,品德發展也表現出半成熟性和半幼稚性並存、內部矛盾多而復雜、對外部世界變化敏感等特點;到了青年初期(14、15歲-17、18歲),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在自我同一性課題的確立過程中,青少年的品德發展趨於成熟。 第 二,從發展時間上考察,個體的品德發展稍遲於社會性發展。兒童的品德是在個體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後逐漸形成的。 第 三,從發展內容上考察,內容上的包涵性決定了社會性發展中有品德發展的任務。社會性所揭示出的個體良好的行為方式,例如,能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選擇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負責任地做出選擇;能從社會主流價值觀出發,做出成熟的道德判斷;從集體利益出發評價自我或他人的道德行為;對自己採取客觀態度,不以自我為中心,形成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夠理智地駕馭自己的情緒;公正、健康地與人合作,對他人的權利和行為予以適當的關懷等等,這些典型的社會性發展任務,正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集中反映。 第 四,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影響源具有一致性。人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都離不開遺傳、環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遺傳為人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它使個體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出某種先天的傾向性。而環境、教育則規定了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現實性。社會公共生活及實踐活動是人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必要條件,離開了鮮活的社會環境,就不會有心理發展的源泉,也不會有人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源泉。 品德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統一性提示,對品德的考察須結合個體特定年齡段的典型的社會性發展特點,不可分割品德與社會性之間的聯系,孤立地看待品德的發展。 謝謝。。。。。。。。。。。。

❺ 簡述小中大班幼兒道德感發展的特點

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動作迅速發展。

二、幼兒對教師有強烈的依戀感情,並嚮往得到教師的贊賞和認可。

三、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

四、行動容易受情緒支配。

五、喜歡模仿,辨別是非的能力差。

六、開始關注同伴,社會性得到初步發展。

七、語言發展快,愛說話。

八、感知覺發展迅速,觀察力有待發展。

中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

二、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

三、強烈的好動活潑。

四、交往能力有所發展,能自動結伴交朋友。

五、游戲能力發展很快,游戲情節豐富。

六、認識能力提高。

七、詞彙增加。

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身體發展迅速,動作協調。

二、語言能力增強。

三、情緒情感的調節能力逐步加強。

四、責任感增強。

五、好學樂問。

六、個性初具雛形。

七、社會性有很大發展。

(5)大班幼兒道德發展水平擴展閱讀:

道德感與倫理感一體相關,道德感由倫理感轉化而來,這種轉化的過渡環節,就是倫理的「實體感」內化為個體的「得道感」。道德的真諦是「得道」「,得道」的內涵是對倫理的實體性的分享及其在個體意志行為中的外化,是個體內在的實體性。

「得道」是由倫理感向道德感轉化的中介。在這里,道德之「道」一方面由倫理之「理」轉化而來,另一方面,它又揚棄了倫理實體抽象的普遍性而獲得個體內在的實在性。

例如對符合道德行為准則的行為,即會產生滿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憤怒、厭惡、羞愧等內心體驗。這類內心體驗就是道德感。

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為:

1、直覺的道德情緒經驗,它是由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

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它是通過人的想像發生作用的一種情感;

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緒體驗,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識到道德要求為中介的情感。

❻ 兒童3~6歲心理發展水平是什麼樣的

動作的發展

幼兒的跑步能力、跑步姿態、跳躍姿態都有很大進步,速度提高,減少了多餘動作,活動更有力,在積極開展游戲活動和體育運動中,身體動作變得更加靈活、協調。

認知的發展

這是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已掌握了各類詞,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喜歡在獨自游戲和解決問題時自言自語。說話時常出現口齒不清、發音含糊和口吃三種失常現象,但這是暫時現象,一般都能順利度過。

小班幼兒能辨別紅、黃、綠、藍基本色,中班可辨別近似色,如黃色和褐色,還能說出各基本色的名稱。大班不僅能認識顏色,還能運用基本顏料調出混合色。能正確地說出黑、白、紅、藍、綠、黃、棕、灰、粉紅、紫、橙等顏色名稱。已能辨別圓形、三角形、方形,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形(中班)、認識橢圓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圓柱體,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長方形折成正方形(大班)。4歲能辨認前後方位,5歲能辨認以自身為中心的左與右,6歲已掌握上下、前後的方向,左右辨別還不完善;反映時間的詞語常用常錯,對1分鍾、1小時等時間單位都不理解。能分清上午與下午,知道今天是星期幾,知道春夏秋冬。按指定目的有意觀察的能力還較差,易受外界干擾。

注意和記憶的發展

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穩定性較差,注意的視覺范圍較小,不能進行注意分配,也不善於注意轉移,學前中期開始出現有意記憶,記憶具有明顯的直覺形象性。主要運用機械識記,4歲時能認識一年前的東西,6~7歲時能再認3歲前的事物。

思維與想像的發展

進入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思維開始擺脫動作的束縛,成為獨立的心理過程。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但經常用自己生活的邏輯和主觀願望代替客觀事物的邏輯。已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的有意性、計劃性在增長,集中反映在游戲、繪畫和手工活動上。幼兒的想像易受情緒影響,想像與現實易混淆,脫離現實。主要是再造想像,創造性想像開始發展。

情緒的發展

情緒外顯、缺少控制、表現強烈。對聲音、陌生人、痛等的害怕漸漸減弱,對黑暗、鬼怪、動物等想像中的事物害怕加劇,對譏笑、斥責、傷害的社會性焦慮增加。在嬰兒道德感萌芽的基礎上,幼兒已能根據成人的道德標准對照自己的行為行動,有了積極和消極的情緒體驗。幼兒期是個好奇好問的疑問期,對任何新奇的事情都要問個「為什麼」?

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不甘寂寞,愛與同伴遊戲。游戲已進入社會性程度更高的聯合游戲和合作游戲。游戲中有四類兒童:受人尊敬的「小人王」;順從、隨和的依賴者;不受歡迎的孤立型兒童;因霸道而遭排斥的兒童。對性別認識日益穩定。4歲前游戲不分男女,4~5歲後游戲內容男女分化明顯。男孩不願摹仿女孩的游戲,但不少女孩喜歡摹仿男孩的活動。

個性的發展

幼兒已對自我形成一定的看法,如聰明或愚笨、好看或難看。經常受到成人表揚會產生自信和滿意感,經常遭成人批評會產生自卑和孤獨感。個人的興趣、能力差異已有表現,已養成一套行為習慣。個性特徵初步形成。

身心的發展

開展豐富多樣的形象化教育和游戲,培養幼兒友好、合作、禮讓、為人著想的好品質。

啟迪和滿足幼兒的求知慾,養成愛提問、愛探究、愛思考的習慣。

通過講故事等各種形式,豐富詞彙,發展語言、思維和想像力。

訓練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❼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

5歲以後,兒童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的能力上。兒童的自我評價從依從性評價向獨立性評價發展,他們不再輕信成人的評價,當成人的評價與兒童的自我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同時,兒童的自我評價開始從個別性評價向多面性評價發展,例如;大班兒童在評價自己時會說:「我會唱歌跳舞,但畫畫不行。」

2、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

5、6歲兒童的情感雖然仍會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他們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兒童開始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例如,摔痛了能忍著不哭。此時,由社會需要而產生的情感也開始發展;例如當自己的表現或作品被忽視時會感到不安。而當讓他們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時會表現得很盡職。

3、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他們能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飯、夾菜,也能不影響別人安靜地入睡。

學前後期的兒童已能將勞動與游戲分開,對勞動持認真態度,關心勞動結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勞動的社會意義:他們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在家裡會掃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兒園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種植、喂養、值日生勞動等:在勞動中表現出一定的責任感。

4、合作意識逐漸增強

在相互交往中,該年齡段的兒童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游戲。他們逐漸明白公平的原則和需要服從集體約定的意見,也能向其他夥伴介紹、解釋游戲規則。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戲中幾個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語言、動作等進行表現,並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❽ 觀察小班和大班兒童幼兒園一日交往情況,列出各自特點,分析其道德和社會性發展水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8

❾ 幼兒園大班品德行為培養有哪些

幼兒園大班孩子的6大習慣培養

積極家庭教育
2019年10月18日
一、生活習慣總目標:

1、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時間,睡眠習慣,排泄習慣,飲食習慣,進餐習慣,整理習慣等,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常規。

2、有獨立做事的意識和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體目標

1、作息習慣有規律,能夠比較自覺的控制自己的行為。並能夠獨立進行睡前以及起床後的整理。

2、大小便能夠自理,便後能整理衣服。

3、知道吃有營養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能夠情緒愉快的進餐,不暴飲暴食。

4、學會穿鞋帶,系鞋帶等生活技能,保持衣服整潔。

5、會做值日生工作,主動整理玩具,保持環境衛生。

二、衛生習慣總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和掌握初步的衛生常識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2、幫助幼兒獲得預防常見病的簡單知識,初步培養幼兒不怕傷痛、樂於接受預防接種和疾病治療的態度及行為。

具體目標

1、會做值日生工作,能夠做到進餐前擦桌子,配合收拾碗筷、掛毛巾等工作。

2、自覺保持自身的清潔(能夠主動洗澡、換洗衣褲等)。

3、能夠主動整理室內外環境衛生。

4、能夠獨立整理自己衣物、玩具、書包、學具。

5、懂得簡單的疾病預防與治療知識。

三、學習習慣總目標:

1、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好問樂學。

2、培養幼兒的注意力,愛動腦筋勤於思考。

3、培養幼兒遵守學習紀律、具有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堅持性。

4、培養幼兒學習時能與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

具體目標:

1、大膽熟練的掌握各種學慣用品的使用方法。

2、掌握學習前准備及學習後整理工作。

3、喜歡讀書、會主動讀書。知道好書推薦給同伴,互相學習。

4、培養幼兒的耐心、毅力、能夠堅持讀完一本書。

5、知道講話時語意明確,聲音響亮,吐字清晰。

6、培養幼兒勤與思考,好問樂學和主動創新能力。

7、培養幼兒對事物的鑒賞 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四、禮儀習慣總目標:

1、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與人交往習慣,與人交談合乎情理,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3、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規劃。

幼兒園禮儀:

1、主動和老師、夥伴、家長問好,與碰見的老師主動問好。

2、見到客人進班,主動問好。

3、掌握到幼兒園不同科室轉交物品、傳遞消息的禮儀要求。

4、知道幼兒園小朋友生日會的意義和禮儀要求。

家庭禮儀:

1、掌握接打電話的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會用「您好」、「請問您找誰」、「請稍等一下」接電話。聲音適中、自然大方。

2、學會有禮貌的接待客人。知道在別人家做客時應注意的禮節(學說道別語言:「請回、請留步、不用送」,並知道對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謝,「謝謝您的招待」。在客人來時,能協助大人。

公共場所禮儀:

1、知道按順序排隊是一種文明禮儀行為。培養幼兒如遇到他人有急事時,可讓出自己的位置讓他人先行。

2、知道如何正確的乘坐公交車、交通工具(主動刷卡,按順序上下車,上車時不擠不推,要禮讓老弱病殘孕;行駛中不打鬧大聲喧嘩,不向車外丟東西、吐痰,不脫鞋、不蹬座位,不在車上吃東西,下車提前准備,並使用文明用語......

基本禮儀:

1、能在初次見面時主動與客人打招呼,並能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表情自然,聲音洪亮,語速適中。

2、知道別人講話時,不打斷別人的話,不插話。

需要打斷別人講話時,知道等別人說完一句話以後,再說「對不起,打擾一下」,讓後在別人允許的情況下說出你的事情。

3、女孩知道穿裙子坐位的要求。學會在拾取物品時,要走近物品後單腿下蹲、上體前傾、拾取物品。

4、知道借物時應征詢對方同意後才能使用別人的物品,再借物時要使用禮貌用語。借來的物品要愛惜,避免弄壞。

5、能正確使用不同的手勢來表達不同的意思(「請、鼓掌、勝利、指示方向、舉手」)。

6、學會使用禮貌用語,知道與人交往時應該多用禮貌用語,知道在何種情況下運用「對不起、沒關系」。

五、安全行為總目標:

1、培養幼兒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了解生活中安全標識。

2、了解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懂得自我保護常識。

3、養成集體活動中規則意識,了解戶外活動中的自我保護方法。

安全意識:

①認識常見有關的安全標識;

②學習主動遵守交通規則;

③知道不玩火、不接觸煤氣、不接觸電器開關,不攜帶或玩弄危險性物品;④上下樓梯不擁擠、不用棍棒打鬧;

⑤離家離園時主動向家長或老師打招呼。

自我保護能力:

①知道遇到危險時要盡快告訴成人;

②知道簡單的逃生方法;

③知道正確使用工具,避免銳器造成傷害;

④了解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並了解簡單的保護方法;

六、品德行為總目標:

1、培養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

2、培養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3、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培養幼兒尊重、真誠、友善的優秀品質。

具體目標

1、懂得尊敬國旗、熟悉國歌、知道幼兒園每周升國旗活動的教育意義。學會升旗時立正行注目禮。

2、對人有禮貌,不說粗話,能和他人友好相處。

3、學會謙讓,願意學習同伴的優點,為同伴的進步感到高興,樂意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

4、知道不隱瞞自己的過錯,講實話,做錯了事能主動承認,勇於改正錯誤。

5、遵守公共場所規則,愛護公物。培養幼兒生活的條理性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並為幼兒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基礎。

6、培養勇敢性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形成開朗自信的性格。

7、認識「三八節」、「植樹節」、「兒童節」、「五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春節」等節日不同意義。

懂得尊重父母、老師和長輩,主動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幼兒感受到新年的快樂,增進家庭成員的感情。

8、培養幼兒熱愛勞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

❿ 如何促進兒童道德發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道德教育規律,我發現幼兒品德教育的起步在於常規教育.從幼兒個體的發展需要來看,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生活具有節奏,促進身體健康,又能使幼兒積極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受到全面、合理的教育;從班集體方面來看,幼兒生活在一個由幾十個小朋友組成的集體之中,他們必須按一定的規則活動.如果每個幼兒各行其事,不僅教師無法按計劃實施教育活動,就連幼兒之間的日常生活也無法協調.特別是小班幼兒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
,跨進集體的行列,更需要建立良好的集體常規,保證我們教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我們都知道常規教育就是幫助幼兒學會遵守集體生活規則,逐漸地從他律向自律發展,也就是從服從別人管理發展到自我管理.常規教育的目的也並不是束縛幼兒和教師的行為,而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互動中和諧協調、營造安寧、有序、溫馨的生活氛圍.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得知:3~4歲的幼兒正是幼兒進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原因一:幼兒進入小班改變了生活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習慣相對容易;原因二:3~4歲的幼兒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處於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屬於他律時期;原因三:良好常規的養成,將會為中、大班的品德教育奠定基礎,因此便形成了教育的有利條件.
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途徑
條件雖然形成了,可是要採取怎樣的方法與途徑才能很好地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呢?通過實踐我發現,良好的教育途徑在幼兒道德的養成教育中起著一種媒介與催化的作用.因此,我們採用了「寓教於樂」的生活化教育方式,將道德教育的養成教育與幼兒的常規密切結合起來,是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特徵、認知特點以及道德養成規律,培養幼兒初步品德意識的最佳途徑.在良好常規的養成中促進道德意識的建立.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如果在兒童期的早年,不能給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兒童養成不良意識和衛生習慣,那就會給以後的教育帶來幾倍、幾十倍的困難.」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的第九條也談到: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可見,我們尤其需要找准幼兒德育工作的最佳途徑,將幼兒常規培養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並且,在常規教育中,我採用「寓教於樂」的生活滲透法,在能力培養上放手,在意識培養上把准方向,愛嚴結合,剛柔相濟:
* 利用文藝作品進行形象的教育
社會學理論認為,幼兒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幼兒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電視劇中的主人翁.因為直觀生動的形象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模仿是幼兒學習的手段,幼兒通過模仿好的、正確的道德行為形成道德認知.因此我利用故事、情境表演、木偶、動畫片等文藝作品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喚起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幫助他們記住常規的要求.在教育幼兒愛護圖書時,通過故事《圖書找媽媽》,讓幼兒知道被撕壞了的圖書因為找不到媽媽而傷心流淚.通過故事情節感染幼兒,使幼兒懂得了要愛護圖書,不亂扔圖書.針對班上幼兒喜歡玩玩具卻沒有收拾的習慣,我便利用幼兒喜愛的木偶表演《玩具找家》,通過擬人化的講述,用誘導的語言觸發幼兒的同情心,使幼兒對自己平時的行為產生內疚感,幫助他們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控制自己的行為,逐漸養成愛護玩具的習慣.在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時,我採用了示範、模仿的方法.利用「大帶小」的契機,請大班的哥哥姐姐為他們表演早晨入園和離園時的禮貌習慣.
小朋友在看完表演後都很想學一學,做一做.利用幼兒這一學習動機,使幼兒通過看一看,學一學,都知道見到老師後要有禮貌的鞠躬,並通過晨間活動對幼兒進行反復的練習,逐漸使幼兒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孩子們很容易通過故事中、動畫片中的人物行為來幫助他們分清道德標准去認識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如:班上的幼兒喜歡看動畫片《數碼寶貝》,他們很喜歡「數碼寶貝」的機智、勇敢、樂於助人.於是我便鼓勵小朋友要像「數碼寶貝」一樣願意幫助別人,聽老師的話,做老師的「乖寶貝」.利用文藝作品對幼兒進行形象的教育,使孩子們通過讀、聽、看建立了一種正確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同時引導幼兒從中發現哪些是應該學習的,哪些是不應該學習的,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德標准.

熱點內容
航海條例影響 發布:2025-01-25 06:42:59 瀏覽:151
社區兩委班子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5 06:19:44 瀏覽:673
民法自救行為 發布:2025-01-25 06:19:06 瀏覽:366
誅六族刑法 發布:2025-01-25 05:56:49 瀏覽:521
第五版國際商法翻譯 發布:2025-01-25 05:40:12 瀏覽:599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好考嗎 發布:2025-01-25 05:23:18 瀏覽:244
額頭的閉合性粉刺應該用啥防法治療 發布:2025-01-25 05:05:41 瀏覽:605
名詞解釋立法機關 發布:2025-01-25 04:38:00 瀏覽:721
勞動法司法考試真題2012 發布:2025-01-25 04:37:48 瀏覽:25
道德經密法 發布:2025-01-25 03:56:02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