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神論6

道德神論6

發布時間: 2022-03-15 14:07:28

『壹』 什麼是有神論

有神論(theism)一詞來自希臘文「theos」即「神」的意思。這種信念把神或神靈當成人格的、值得崇祀的禮拜的對象。神超越於這個世界,但又關注這個世界。神可以將他的意志或意思通過某些個別的人、通過某些事跡或事件、通過某些經典傳達給世人。

如果人們認為:可以藉助自己的經驗去理解神,可以藉助某些行為同神發生聯系,就會有一定的儀式,如像祈禱、祭祀、贊美等成為宗教活動。這種信念的基礎就是有神論,它斷定了某種崇高的存在是人格形式的。這樣的神,在道德上是至善的,能力上是無窮的,所以他才足以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相信他是值得禮敬的。

有神論有很多種,以下列舉三種比較常見的: 1.一神論:相信一位神的存在,或是相信神的唯一性。 2.多神論:信仰和崇拜許多神。 3.泛神論:相信一切的人都能成為神或佛。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等等都是有神論,只是對神的解釋與理解則各有不同。

有神論網路介紹:http://ke..com/link?url=_VTN7AtLw-Kt9iB15

望採納~

『貳』 神啟論和天賦論等道德起源說的缺陷是什麼

做你自己,不要為任何人改變自己。如果他們不能接受最糟糕的你,那麼他們也不值得擁有最好的你。

『叄』 求一篇 以道德為話題的議論文 800字以上、、、、、

成人先成才,樹人先樹德

記得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 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例都證實了陶先生的論斷。所以「必須把育人看作是頭等重要的事情。」一個人學業上的缺陷並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的一輩子。據報道,2008年初肆虐網路的「熊貓燒香」電腦的製造者被抓獲,警方發現這製造網路病毒,用來牟利的黑客竟然只是未滿20歲的在校學生。這些黑客,具有了傑出的計算機水平,但是在道德方面顯然缺乏相應的教育,不然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古往今來,「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因此這「以德服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周恩來總理他就是具有這種傳統美德之人。周恩來總理在一次歡迎尼克松的宴會上問工作人員:「點心是什麼餡的?」當聽到一位工作人員說大概是三鮮餡的時,總理追問道:「什麼叫大概?究竟是還是不是?如果有客人對海鮮過敏怎麼辦?」並當即要求查出究竟,按客人的口味准備。一次,周恩來總理去某地視察工作,飛機著陸後,他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表示感謝。這時機械師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來同志與其他同志握手後就站在機械師身後耐心地等他,並示意別人不要驚動他,機械師工作結束後轉過身來,才發現總理站在身後不禁大吃一驚,忙說:「對不起,總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總理笑著說:「哦,我沒影響你工作吧?」「沒有,沒有!」機械師趕快說。周總理這種尊敬別人,講禮貌的好品質,好作風深深地感動了機械師和在場的所有人。我們雖然不能做到如總理那般偉大,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現在的我們是一名中職生,要嚴格遵守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雖然現在是處於青春期,會有叛逆現象的存在。「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飯還要多!」這是長輩們通常掛在嘴邊教導我們時的用語,有時我們會以為這也太誇張了吧!可轉念一想,確實,長輩們一生閱人無數,閱事無數,要比我們多經歷許多,我們往往在經歷挫折後,再去回想那些話,不免有一種「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後悔感!我們在經歷多年學校教育後,對現在學校教育的規章制度並不陌生,所以,讓自己做最好的!我是學生,就要做最好的學生。同樣我們也是為人子女;家中的父母親等待著我們去孝敬。小時候,總盼望著長大,逃脫父母親的嘮叨,去體驗外面色彩斑斕的世界;漸漸的長大,我們終於離開家裡,來到了外面,才發現家裡的一切是多麼的美好,多麼想念父母親的嘮叨。終於放假回家了,回到家裡看到父母親頭上有多了幾根銀絲,不禁心裡一陣酸酸的感覺,父母老了,干不動了,可為了他們兒女的學費還得埋頭苦幹,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我們要努力念書在不久的將來讓父母安享晚年。作為新生一代的80後,90後的我們,既面臨著社會給予的許多機會,也面臨的社會給予的挑戰。為了迎接機會,迎接挑戰,為了更好地行走漫長的人生道路,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成人先成才,樹人先樹德

『肆』 歷代名人論道德的名言警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內寵,一危也;才下而位容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南淮子.人間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論語》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荀子.天論》

『伍』 道德起源的四種理論

一、神源論(亦稱「神啟論」):道德來源於神的啟示。客觀唯心主義。 董仲舒:「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道之大源出於天」之說。孔子「天生德於予」,把道德起源歸於天。 歐洲中世紀的科學家認為道德起源於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殺人,不姦淫,不偷盜,不作假證陷害他人,不貪不義之財等);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飯酒)說成是上帝神明對人的啟示,後來,成為宗教的道德戒律,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
二、 心源論(亦稱「天賦論」):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稟賦。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惡的意志。主觀唯心主義。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說」,荀子「人之初,性本惡」的「性惡說」等。孟子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說仁義禮智之類的道德規范不是後來形成的,根源於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國近代哲學家費爾巴哈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趨樂避苦」的天性。快樂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惡,善良是從本性中產生的。
三、庸俗進化論:道德觀念起源於動物的「社會」意識或互助性。機械唯物主義。 德國的思想家考茨基從動物的本能中尋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愛」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動物本能的演化。
四、感覺慾望論(亦稱「自然論」):道德來源於人的自然本性的慾望 舊唯物主義者反對從神出發,而從人出發,反對神道主義,主張人道主義,認為道德的本質是人性的自然表現,是人的真實的、健康的「本性」,而惡行、罪過只不過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從虛幻的天國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間,但他們所說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脫離了社會關系的永恆的人性,因而最終與唯心主義殊途同歸。

『陸』 有神論在道德實踐中的作用是什麼

摘 要:關於有神論與無神論,從奴隸社會開始至今都處在爭論中。其實這是認識事物的深度和廣度問題,集中反映了人們對世界、宇宙的構成以及生命、物質的來源的思考。本文就中國現在存在的信仰缺失問題,討論有神論的當代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有神論;當代;信仰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1-0068-02
從炎帝黃帝的部落斗爭開始,泱泱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自始至終都環繞著神話的朦朧光環。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就是對古老的神話的尊崇。而這種現象在農村更為普遍,家家供奉的或菩薩或佛祖的瓷像,氤氳的一串串青煙,飄散在空氣中的濃郁檀香味,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人們那遙遠而貼近的信仰。而如今,這種信仰卻被濃重的銅錢味玷污,抑或被現代文明沖擊得七零八落。當虔誠變為「成錢」的工具,當尊重妖魔化成「落後」,曾經淳樸的渴求與期望在時代的沖擊下步步退後淪落成「愚昧無知」,古老的堅守該何去何從。
我本身並非一個有神論者,接受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深刻教育與指導,堅信物質是第一性的,物質決定意識。但是,在我看來,「有神論」在當代應該被賦予新的含義。並非認為「世界由上帝創造」就是真正的有神論者,也並非堅持「世界是物質的」就是完全的無神論者。問題的關鍵在於「心」,在於你的內心是否有一份無可動搖的堅守。可以是上帝,可以是女媧,亦可以是一種觀念,你自己擬定的標准。這種「有神論」是引導你行為的規范准則,是在法律約束以外的附加約束與自省。在原始社會與封建社會,落後低下的生產力使生產關系簡單而單純,匱乏薄弱的經濟基礎使上層建築也更統一和類似,沒有那麼多繁蕪復雜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國際關系、利益關系,人們祈求的也僅僅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質朴的物質要求,反映在精神層次上也就非常一致的團結,一同合手閉眼維護著心中的神靈。當然這種信仰是純粹的迷信,把未來完全依託與虛無縹緲的佛祖,所以這被現在的有識之人冠以「封建落後」的帽子被嚴厲批駁和反對。然而,當人們完全束手無策或被逼近絕境時,很多「有識之人」卻依然會趕去峨眉山等地,不辭千辛萬苦只為闔手磕頭,求助於神靈的「大發慈悲」,求助於上上簽的「快快顯靈」。這種矛盾暴露出現代人一邊拚命想與過去的愚昧形象脫離干係,一邊又由於缺乏新的信仰而不得不重新走回佛腳的病態心理。

『柒』 關於道德的論據

(議論文)關於「道德」典型論據

列寧的家庭儉朴得象普通工人的家庭,當他離開幕尼黑時,變賣傢具,總共才值十二馬克。他甚至有病也不去醫治,不願多花黨的-分錢,列寧對穿著從來不講究,他的一件大衣,曾留有一九一八年遇刺的彈痕,但仍然縫縫補補一直穿到逝世。

----------------------------------
明朝陳壽,小時候家裡很窮,但有一次他拾了財物,卻坐在那裡守到深夜,忍飢挨餓等待失主來找。失主來了,他就把財物還給了人家。
----------------------------------
周總理隻身訪問京劇著名演員蓋叫天,蓋叫天後來感慨地說:"從前宰相出門,前呼後擁,新中國『宰相』卻沒一點兒架子。"
----------------------------------
羅瑞卿同志是我國第一任公安部長。有一次羅瑞卿去火車站接客人.因為時間緊,隨行人員沒來得及買站台票,等把客人送到住處後,羅瑞卿知道了這件事,對隨行人員說:"馬上到車站去補交三張站台票錢,公安大員應當做守法的模範。古人有一句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要防微杜漸嘛!"
----------------------------------
東晉孝武帝時,郗超與謝玄合不來,但當秦王持堅率兵攻晉時,都超推薦謝玄,他認為對人才當做到人盡其用,此次出征,必然能夠建立功勛。結果,謝玄果然在淝水之戰中一舉獲全勝。
----------------------------------
孫中山是人們所敬仰的革命家,也曾擔任革命政府首腦,但他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的親友謀私利。辛亥革命後,許多人建議要求孫中山委任撫養他成人,又支持了革命的哥哥孫眉接任廣東都督,孫中山堅決拒絕了。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他的同鄉密友楊鶴年幾次要求委以重任,均遭拒絕。
----------------------------------
春秋戰國時代的晉國有個大臣祁黃羊,晉國公叫他推舉一個人去當縣官。他就舉薦了同自己有私仇的解狐。後來晉國公又要他推舉一個去當法官,他舉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這兩個人到任後都很稱職。晉國公問他為什麼不避仇,他說:』您沒有問我誰是我的仇人,誰是我的親人,您只要我舉薦能夠當官辦事的賢人,我認為他們有才能,所以推薦了他們。"
----------------------------------
鄧中夏同志因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打擊,失去了工作,只靠妻子李瑛當學徒工掙的一點工資度日,常常連吃飯的錢都要借,但他有時還把失去職業的同志帶到家裡來居住。李瑛由於過度勞累,營養又不好,早產了。鄧中夏將孩子送給了別人。幾天後他對妻子說:』我們現在只有這一些錢,要先救同志們,不能再顧孩子,我們要割愛,要為革命割骨肉之愛。"
----------------------------------
一個寒風凜冽的日子,年輕的左拉因身無分文,只好忍著飢餓坐在巴黎盧森堡公園的長椅上做詩。這時有個一天一夜沒有吃東西的少女哆哆嗦嗦地過來討錢,同樣處境的左拉脫下上衣給那個少女,叫她換頓飯吃,自己只穿一件襯衫,冒著寒冷回到他的閣樓上去。
----------------------------------
一八四四年,達爾文得出了物種不斷進化的理論,覺得還不夠完善,一直沒有發表。一八五八年,達爾文突然收到華萊斯從馬來群島寄來的論文,觀點竟和自己研究了二十多年進化論幾乎一模一樣。達爾文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決定先發表華萊斯的文章。只是由於賴爾和胡克的堅決主張,他們兩人的論文同時發表在林耐學會的雜志上。
----------------------------------
一九二七年向警予接到湖南省委通知,到省委工運部給一個領導當助手。這個領導是個年輕姑娘?見自己敬愛的大姐來當助手,竟不知怎麼辦了。向警予誠懇地說:"這是組織上的決定,我們應當服從。再說,當助手也是革命工作,為了革命,干什麼都一樣。"
---------------------------------- 何香凝和廖仲飽是一對情操高尚的革命伴侶。一九O九年,廖仲飽前往天津進行革命活動,何香凝寫了一首送別詩,雲:"國仇未報心難死,忍著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得中華史上名。"一九二二年,廖仲愷在獄中寫下了《訣香凝》一詩,說:"後事憑君獨任勞,莫教辜負女中豪。我身雖去靈明在,勝似屠門惡殺刀。"充滿了浩然正氣。後廖仲愷果遭謀害,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
一八四一年,已經二十七的燕妮為了支持馬克思的工作,毫不介意地推遲了婚期。一八四三年,她不顧長兄的阻撓和反對,與不名分文的馬克思舉行了極其簡單的婚禮。婚後,馬克思被迫害、被驅逐、被逮捕,她都與馬克思患難與共,協助馬克思。所以恩格斯對她作了高度評價:"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別人幸福視為自己的幸福,那麼這位女性就是她。"
----------------------------------
宋代劉庭式當官前打算娶一農女,雖未送聘禮,但已許下諾言。後劉庭式中了進士並當了官,那農女卻一場大病雙目失明。有人勸他換娶農女的妹妹,劉庭式道:"我心早已許給那盲女,怎能負我的初心呢?"他終於娶了盲女,而且婚後相親相愛。
----------------------------------
南宋初年的將帥,大都驕奢淫逸,妻妾成群,岳飛卻不納妾。有一次,蜀師吳介買了個美女送給岳飛,岳飛派人送她回去,部下勸他把女子留下以結好吳介,岳飛說:"國恥未雪,豈是大將安逸取樂之時。"
----------------------------------
明代民族英雄於謙,先後平冤獄數百起,並奏請撥發河南官倉存糧八十餘萬石賑濟災民,使災民得以生產自救。老百姓稱他為"於龍圖"。於謙每次進京,都是"空襄以人",有好心人勸告於謙帶上土特產,巴結上司,於謙哈哈一笑,戲作一絕曰:"手帕蘑菇和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闖閻話短長。"
----------------------------------
陳嘉庚相繼捐了巨額金錢,在國內興辦各類學校。他有個兒子曾向公司支借了五十元錢。陳老查帳時發現,回家警告兒子說:"你爸爸的錢是不能給侵吞的!"有人覺得不可理解,陳笑著解釋說:"人誰不愛其子,惟別有道德之愛,非多遺金錢方謂之愛,且賢而多財必損其志,愚而多財益其過,實乃害之,非愛之也。"
----------------------------------
有一次馬克思的朋友庫格曼稱頌馬克思為十九世紀的智慧的思想家,《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是劃時代的著作。馬克思知道後很不滿意,給庫格曼的回信說:"過分贊揚我的活動是十分令人厭惡的,一切總歸有個限度。
----------------------------------
一九六一年周總理和陳毅同志到上海,與電影演員白楊等會面。在談話中;有的同志熱情地說:"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總理很爽快地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

引言:

1、德,國家之基地。
______<左傳>
2、百行以德為首。 ______<世說新語>
3、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_______孟德斯鳩
4、生命的短促,只有關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後世。
一一-莎士比亞

----------------------------------

反例:

廣東省一副縣長,自己生活優裕,而給十歲的老母蓋的被單,有五+四個補了和四個破洞,給她吃的是剩菜剩飯,最後老太太只得裝一肚苦水上吊。這個副縣長受到道德法庭的審判,並以"虐待"罪被起訴。
----------------------------------
東海郡的孝子郭純死了母親。每當他哭母親的時候,就有成群的鳥雀飛落聚在他周圍。官府派人檢查觀看,確實有這樣的事情,立即給他門上掛匾,巷口建牌坊,表彰他的孝行。後來查明:原來郭純每次哭母時,總是把餅撕碎撒在地上,於是成群的鳥雀爭著飛來吃餅。以後仍這樣做,鳥雀一聽到郭純的哭聲,沒有不爭著飛來聚集的,並不是郭純的孝心感動了鬼神而顯什麼靈異。

『捌』 請問神命論是對於道德問題的合理解釋嗎 為什麼啊

神命論也被稱為神學意志論,是指這樣一種主張:上帝的命令是道德義務的最終來源,或上帝的意志是道德法則的基礎。一種行為被說成善,是因為它遵從神的命令。一種行為被說成壞或惡,是因為行為者即使知道這樣行為有違上帝命令,仍然實施。
至於是不是合理解釋,個人有不同的看法,對於宗教信徒來說,這當然是合理的,因為神是至善至美的,神的意志便是道德的准則,但如果你是人文主義者,或者無神論者,那麼道德顯然和神無關,道德只是人為確立的某種制約准則,是善是惡各有不同評判,
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假如把神命理解為至善的象徵,即使是無神論者也不得不承認,任何違背至善原則的做法不論如何解釋,都是不善的。
以上是自己的闡述和理解,怎麼選擇怎麼理解,決定在你

『玖』 神啟論是一種什麼樣的道德起源論

神源論(亦稱「神啟論」)認為道德來自於神靈的啟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規定。
主要思想:
客觀唯心主義。 董仲舒:「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道之大源出於天」之說。孔子「天生德於予」,把道德起源歸於天。 歐洲中世紀的科學家認為道德起源於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殺人,不姦淫,不偷盜,不作假證陷害他人,不貪不義之財等);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飯酒)說成是上帝神明對人的啟示,後來,成為宗教的道德戒律,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
心源論(亦稱「天賦論」):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稟賦。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惡的意志。主觀唯心主義。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說」,荀子「人之初,性本惡」的「性惡說」等。孟子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說仁義禮智之類的道德規范不是後來形成的,根源於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國近代哲學家費爾巴哈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趨樂避苦」的天性。快樂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惡,善良是從本性中產生的,這是的觀點。 庸俗進化論:道德觀念起源於動物的「社會」意識或互助性。機械唯物主義。 德國的思想家考茨基從動物的本能中尋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愛」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動物本能的演化。

『拾』 簡述道德起源的幾種界說

一、神源論(亦稱「神啟論」):道德來源於神的啟示。客觀唯心主義。 董仲舒:「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道之大源出於天」之說。孔子「天生德於予」,把道德起源歸於天。 歐洲中世紀的科學家認為道德起源於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殺人,不姦淫,不偷盜,不作假證陷害他人,不貪不義之財等);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飯酒)說成是上帝神明對人的啟示,後來,成為宗教的道德戒律,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
二、 心源論(亦稱「天賦論」):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稟賦。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惡的意志。主觀唯心主義。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說」,荀子「人之初,性本惡」的「性惡說」等。孟子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說仁義禮智之類的道德規范不是後來形成的,根源於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國近代哲學家費爾巴哈認為,道德根源於人的「趨樂避苦」的天性。快樂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惡,善良是從本性中產生的。
三、庸俗進化論:道德觀念起源於動物的「社會」意識或互助性。機械唯物主義。 德國的思想家考茨基從動物的本能中尋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愛」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動物本能的演化。
四、感覺慾望論(亦稱「自然論」):道德來源於人的自然本性的慾望 舊唯物主義者反對從神出發,而從人出發,反對神道主義,主張人道主義,認為道德的本質是人性的自然表現,是人的真實的、健康的「本性」,而惡行、罪過只不過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從虛幻的天國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間,但他們所說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脫離了社會關系的永恆的人性,因而最終與唯心主義殊途同歸。
五、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起源說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的產生有其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其客觀條件是指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復雜的社會關系,在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存在著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和矛盾;其主觀條件是指人的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開始意識到這種利益關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調整。 人類最早並沒有道德規范,而是有一些風俗後成習慣,以後發展成為族規民約,後來隨著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復雜化、多樣化,才產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後不斷逐步演變成為比較牢固的道德意識、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別是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道德便從風俗習慣中分化出來,形成獨立的意識形態,統一的道德也分裂成為彼此相對立的階級道德。因此,道德是人們的社會存在即社會關系的產物,是人類在長期的物質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產生和逐步形成的。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的審判原則 發布:2024-11-19 08:21:56 瀏覽:766
雙方簽字的備忘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9 08:03:05 瀏覽:494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發布:2024-11-19 07:48:45 瀏覽:541
南師大經濟法博士 發布:2024-11-19 07:43:29 瀏覽:874
房產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 發布:2024-11-19 07:36:21 瀏覽:910
道德口舌 發布:2024-11-19 07:18:38 瀏覽:747
2019年上海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4-11-19 07:09:56 瀏覽:53
模糊條例 發布:2024-11-19 06:35:00 瀏覽:423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