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會指出加快建設的法治政府
㈠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推進依法治國將加強黨的領導
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
全會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設立憲法日。
首次提出將黨內法規納入法治體系建設
全會指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制定職權清單與負面清單保障公民權利
全會指出: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改革與法律同步才能避免沖突
全會指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跨越
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全會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在此基礎上建立一些具體的制度,如最高巡迴法庭等。
治理腐敗步入法治化的「新常態」
全會指出:基本完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
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 」的目標和任務。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
㈢ 什麼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兩個「最根本的保證」充分說明了黨的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地位。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是憲法精神、憲法原則的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八二憲法」,包括「修正案」。下文有關憲法的引用均出自「八二憲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根本,從多方面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一、「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自1840年以來,中國各族人民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英勇斗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憲法以法律形式確認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特別是確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斗取得的,實質上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二、從「國家的根本制度」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階級社會里,群眾是劃分為各階級的,階級通常是由政黨來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實際上就是肯定工人階級通過它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實行領導,這從國體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三、從「國家的根本任務」的規定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規定了國家建設的根本目標和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規定了實現國家建設目標的根本路徑。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無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從實現「國家的根本任務」上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四、憲法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從根本上解決了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問題,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存在「要不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問題,而是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恪守法治精神必須堅持憲法精神,堅持憲法精神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五、」依法治國首先要解決「有法可依」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立法工作,僅僅用幾十年時間,到2010年,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有法可依的問題總體解決之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各方面反映強烈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
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七、目標已然確立,關鍵在於落實。依法治國的目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
1、因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章明確了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的根本執政原則。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源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執行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理念,代表著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利益。
3、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國家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中國共產黨自身歷史方位的成功轉變,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積累了治國理政的經驗。
4、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些基本原則,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了政治根基。堅持這些基本原則,就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歷史已經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歷史將來必將證明,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㈣ 什麼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兩個「最根本的保證」充分說明了黨的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
㈤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要求做到哪些方面
推進依法治國將加強黨的領導
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
全會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設立憲法日。
首次提出將黨內法規納入法治體系建設
全會指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制定職權清單與負面清單保障公民權利
全會指出: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改革與法律同步才能避免沖突
全會指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跨越
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全會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在此基礎上建立一些具體的制度,如最高巡迴法庭等。
治理腐敗步入法治化的「新常態」
全會指出:基本完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
㈥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做到哪些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1、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憲法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權威.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會忠於、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制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健全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數量。
2、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海域海島等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經費由財政保障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3、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4、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㈦ 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什麼樣的法治政府
全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㈧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什麼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專治國家。
全面推進依法屬治國,就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拓展資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5、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六項重大任務:
1、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
2、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3、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5、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6、加快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參考資料中國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㈨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的權威解讀
專家普遍認為,在「依法治國」方略提出17年之後,黨的全會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無疑為未來中國建設法治國家描繪出新的路線圖。中國走向法治國家的腳步越來越清晰,進程也必將加快。 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專家解讀: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行政法學教授馬懷德認為,我國在憲法中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全會把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闡述的非常清楚,應該明確的是,推進依法治國將加強黨的領導,不是削弱黨的領導。 全會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專家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推進,是依法治國更深入、更透徹的體現。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遵守憲法不僅是公民的義務,更被融入為執政黨的執政理念,這是此次全會的亮點之一。 全會指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專家解讀: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姜明安認為,這次四中全會公報不僅強調了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還首次提出了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法治體系建設,這是黨踐行法治理念、堅持依法執政、實現黨的執政方式領導方式法治化現代化的重大抉擇,也是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實踐。 全會指出: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專家解讀: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姜明安指出,國家行政機關直接和群眾打交道,大部分的法律、法規都是由行政機關來執行,用法治精神來建設現代政府尤為關鍵。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還需要完善行政組織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責任法。以制定政府職權清單與負面清單保障公民權利為核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職權配置法治化;建立健全行政決策程序,增強政府執行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嚴密規范的行政責任制、過錯追究制,才能提高行政監察效能,增強政府公信力。 全會指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專家解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表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體制機制的改革,本質上是法律的改革,只有改革與法律同步才能避免沖突。改革要有所突破,必須先進行法律的修改,不能先破後立。 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專家解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認為,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目標,要求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體系,這對於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具有劃時代意義。 全會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專家解讀: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行政法學教授馬懷德表示,公報提出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在黨的文件中還是第一次,這一制度應該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 全會指出:基本完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全會確認了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李東生、蔣潔敏、楊金山、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開除黨籍的處分。
專家解讀:馬懷德表示,這次全會的召開將使得治理腐敗步入法治化的『新常態』,『打老虎』與『拍蒼蠅』將在各個領域縱深推進,監督制約體制機制也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應加強反腐立法建設,加快權力公開、黨務公開等相關方面立法進程,從源頭立法,約束「一把手」的權力。
㈩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六大任務和七大舉措是什麼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是: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六大任務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七大舉措是:1、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2、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3、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5、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6、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7、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