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近代化

法學近代化

發布時間: 2022-03-15 22:21:40

Ⅰ 中國法律近代化的七次機會是什麼

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國際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范的總稱。

Ⅱ 論中國民法的近代化 從何時開始

正20世紀初,世界范圍內民法 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中國民法的近代化也拉開了序幕。當時中國廣泛的法律移植與民法的發展在時間上的這種巧遇,使得我們必須關注,20世紀民法 的新變化對中國民法近代化的影響。本文主要考查在近代中國特殊的環境下,20世紀民法的新發展在中國民法中的體現,以及這種吸納對於構建中國民事法律的可 能影響。

Ⅲ 中國法律近代化是一個被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中國的法律近代化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與日本的情況相似,中國的法學近代化也開始於向西方(包括日本)的學習、移植。

內涵:

第一,必須形成近代資產階級的法學世界觀。這一世界觀,在各個法學家或法學流派的作品中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在如下一些方面,則是一致的:

1、法律的淵源或是人類的理性(自然法),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制定法),它是社會正義的體現;

2、人的天賦的自然權利不可剝奪;

3、國家或政府是人們之間通過協商、訂立契約的產物。因此,國家或政府如果不能保護人民,人民就有權推翻它;

4、必須用法律來治理國家,哪裡沒有法治,「哪裡就肯定不再有政府存在」;

5、立法權是最高的權力,具有神聖性,但它不能侵犯公民的生命和財產;

6、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

7、法律制定後必須堅決執行;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法律與自由相聯系,沒有法律,也就沒有自由;

10、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因此,必須用權力或法律來制約權力。這些對法的基本觀念,逐步深入近代社會之中,成為一種法學的世界觀(法學觀),它決定了法學近代化的基礎和方向。

正是在這種法學世界觀的指導下,資產階級提出了憲法上的權力分立,國民主權,代議制,公民權利保護;行政法上的依法行政,對國民的救濟和補償;民法上的民事權利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契約自由;刑法上的罪刑法定主義,法不溯及既往,罪刑相適應,刑罰的人道主義。

訴訟法上的無罪推定,抗辯主義,當事人主義;國際法上的國家主權,海洋自由,以談判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自衛戰爭是正義的,戰爭中的人道主義等一系列資產階級法制原則,從而使法學的發展發生了劃時代的巨變。

第二,產生了系統發達的法律注釋法。法學作為一種學術形態,其重要的構成要素是法律注釋學,這是區別於哲學、文學、美學、經濟學等其他人文科學的重要特點。法律注釋學雖然早在古代即已產生,如古代羅馬的私法注釋學、古代中國的刑法注釋學等,即使在沒有法典的中世紀英國,也產生了法律注釋學即判例法注釋學。

但近代法律注釋學不僅在規模和門類上遠遠超過古代和中世紀社會,而且其性質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即古代中世紀的法律注釋學闡述的是奴隸主階級(羅馬)、封建主階級(中、英、日等)的世界觀、法權要求和法律的基本原則,而近代資產階級法學世界觀闡述的則是資本主義的法權要求和法律原則。

而且在古代和中世紀,法律注釋學或者依附於神學(西方),或者依附於經學(中國),而近代法律注釋學則從神學或經學的體系中解放了出來,並具有了規范化、技術化和科學化的特徵。這一點,是近代資產階級法律注釋學與古代、中世紀法律注釋學的最大區別,也是法學近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第三,出現了使法學成為一門發達的科學形態所必需的基礎法學,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法哲學、法社會學、法律史學和比較法學。

法學是研究法律這一社會現象的學問,當其僅僅局限於探討什麼是法等關於法律自身問題以及注釋法律(判例)條文的程度時,它還處在前科學狀態,只有當它對法的歷史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法律與哲學、道德,法律與社會以及各國各民族法律之間的異同等一系列理論問題展開全方位研究時,法學才開始成為一門具有近代特色的真正意義上的科學。

當然,法學與其他科學一樣,其發展永無止境。現代以來,隨著人們對法律與心理、法律與文化、法律與經濟等問題研究的深化,又形成了法律心理學、法律文化學、法經濟學等新興的理論學科,從而進一步豐富、充實、完善了法學的內涵。

(3)法學近代化擴展閱讀

各個國家法學近代化的進程,與各個國家的政治解放運動、民族國家的建立相聯系。在英國,從17世紀初開始的新貴族和市民階級與國王之間的緊張對立、斗爭,導致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並制定頒布了一系列近代的法律。

從革命爆發前夕的《權利請願書》(1628年),革命中的《人身保護法》(1669年),到革命勝利後的《權利法案》(1689年)、《王位繼承法》(1701年),宣告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的法制原則,從而為資產階級全面改革封建的普通法和衡平法創造了條件。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英國的法學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法國和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時間、徹底程度雖很不一樣,但兩國的法律和法學近代化的最終確立,也都分別是在其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成功、近代民族國家建立後完成的。

在美國,1776年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不僅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經濟獲得了迅速發展,而且美國的一切政治改革(或稱「政治實驗」),如聯邦制、總統制、三權分立、公民權利保障等,也均從此時開始。

而這些,又要求法和法學為其服務,要求法和法學的近代化。在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結束了260多年的封建保守的幕府統治,開始了全方位的學習西方、改革國政的進程。

雖然,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很不徹底,但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如發布「王政復古」詔書、廢除封建中央政府幕府的統治(1867年12月),宣布「版籍奉還」、廢藩置縣、鏟除地方封建割據勢力(1871年),廢除封建性質的太政官制,改行內閣制(1885年)等,以及各大近代法典的制定,使日本實實在在地向西方列強靠攏,法學近代化也在這一過程中得以完成。

中國的情況要特殊一點,但法和法學的變革也與近代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事件息息相關,戊戌變法、向國外派遣留學生、建立同文館和江南製造局的編譯館、沈家本的立法改革、辛亥革命、中華民國的建立、北洋軍閥的統治、國民黨政府的建立以及其後的比較系統的法典編纂,等等,均對中國法學的近代化以及其命運發生了重大的影響,並制約了中國法學近代化的進程。

近代西方科學文化的巨大進步,為法學近代化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自然科學的崛起,如哥白尼(Coparnicus,1473-1543)的「日心說」,布魯諾(Bruno,1548-1600)的「宇宙無限說」,伽利略(Galilei,1564-1642)的「物體落地定律」。

牛頓(Newton,1642-1727)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及達爾文(Darwin,1809-1882)的「物種起源」和「進化論」,推翻了千百年來神學對宇宙、人類社會以及人本身的解釋,使人類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近代哲學的誕生,如培根(Bacon,1561-1626)的唯物主義、歸納方法和知識論,笛卡爾(Descartes,1596-1650)的唯理論、演繹方法,洛克的政治哲學,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康德對舊哲學的批判精神,黑格爾關於否定之否定的事物辯證發展規律和邏輯學方法,以及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等,為近代社會科學的形成提供了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17世紀以後西方歷史學的巨大成就,如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的對世界歷史的整體研究立場和比較研究方法,維柯(Vico,1668-1744)的關於世界的發展具有共同規律的學說,孔多塞(Condoroet,1743-1794)提出的人類依據知識的進步所發展的時期劃分理論,蘭克(Ranke,1795-1886)的歷史應當「展現歷史的真情」的歷史觀念等,為近代社會科學提供了歷史基礎。

而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文學巨作的不斷面世,如莎士比亞(Shakespeare,1564-1616)的《哈姆雷特》,盧梭的《懺悔錄》,歌德(Goethe,1749-1832)的《浮士德》,拜倫(Byron,1788-1824)的《唐璜》,司湯達(Stendhal,1783-1842)的《紅與黑》,以及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突出了對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對人的尊重。

所有這一切,都為近代法學的形成,如法學世界觀的產生,對人的權利尊重之法的精神的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的人道主義思想的普及,以及法哲學、法史學、法社會學等基礎法學和各部門法學學科的產生創造了不可缺少的條件。這是法學近代化的第三個規律。

Ⅳ 中國法律近代化的主要特點

隨著中西方交往的不斷加深,近代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型。
中國社會向來就是一個自然經濟占據主體的農業大國,在鴉片戰爭前,經濟增長的形式仍然是「耕織結合」的自然經濟,奉行的仍是以土地為根基,重農抑商的農業生產模式,與之相適應的是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法律重公權、輕私權,對於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多從刑事、禮俗、宗族法入手。在西方列強的炮火聲中,為了救亡圖存、富國強兵,遂提出了實業救國、商業富民的口號。如在洋務運動中,產生了官府獨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民商獨辦的不同模式。通過洋務運動,中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在1860年至1894年間,中國的近代工業開始了起步階段。「自五口通商以後,門戶洞開,海陸商埠,逐年增闢,加以交通之進步,機械之勃興,而吾國之經濟遂息息與世界各國相通,昔之荒野僻壤,可變為最重要之都市,昔之家給人多,多變為不平均之發展。」[[2]]商品經濟的深層次發展,就表現為民事糾紛與訴訟的增多,其法律所作出的回應,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法律近代化的發展。
(三)與文化的近代化緊密相連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以家族為本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的傳統法文化與西方近代法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在鴉片戰爭後,西方的資產階級法文化通過各種渠道輸入到中國,震撼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法文化。西方法文化中的正義、自由、平等、權利等觀念在中國大地上開始生根、發芽,中國的傳統法文化在一種不變亦變的境地中逐漸發展開來,從而推動了中國的法律近代化

Ⅳ 中國社會的法律近代化指什麼

中國社會的法律近代化是指中國法律走出中華法系的固有格局而與西方工業社會法律接軌的過程。

Ⅵ 試論中國法律近代化的本質、發展過程及其結果,速求解答,不要少於600字

中國法律現代化的過程本質就是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從中華法系向大陸法系靠攏的過程,是從重刑輕民到民刑兼備側重民法的過程。歷經三個階段:從清末修律到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到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至今。其結果就是中國沖破了舊的、僵硬的、死了的中華法系,把西方的先進法律制度引入中國並與中國國情相交融,從而形成了別具中國特色的中國法制體系。

Ⅶ 試論中國法律近代化的本質,發展過程及其結果

你好,我是山東政法學院的張鵬,你是12級的嗎

Ⅷ 中國法律近代化具有哪些經驗急

法學近代化是自中世紀後期開始的波及整個世界的一場法學變革和進化運動。為了不使人們對本文的論題產生歧義,我們先就法學近代化中「近代」一詞作些界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對「近代」一詞的釋義為:「1.過去距離現代較近的時代,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十九世紀中葉到五四運動之間的時期。2.指資本主義時代。」由於第一種解釋在時間的上下限上與國外有諸多分歧,⑴所以,本文取其第二種釋義。⑵換言之,本文所說的「法學近代化」,主要是指法學的(自由)資本主義化,即法學作為一門學術,具有了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發展水平和特點。

那麼,世界各國法學近代化的過程是怎樣的呢?限於篇幅,我們僅就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的法學近代化狀況作些分析。

在英國,由於其社會發展的特殊�%D

Ⅸ 2. 法律的現代化是指( )

根據選項,這里的法律現代化屬於混合型法制現代化模式,C項顯然是錯誤的。B項的外延小。正確的選項是AD.

熱點內容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
法學論文的格式 發布:2025-01-24 23:50:58 瀏覽:286
微法院垃圾 發布:2025-01-24 23:32:58 瀏覽:288
刑法體系分為 發布:2025-01-24 23:13:43 瀏覽:563
替身的道德 發布:2025-01-24 22:55:16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