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影響
1. 為什麼道德經影響很大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道德經》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僅5000言的《道德經》也是世界上創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一。
在Google網站上,搜索到的Taoism(天道思想)比「natural law」(自然法)條目還要多。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海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事實上,老子的思想不僅被看作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更被看成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道德經》有些語言極為精闢,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語、格言、座右銘。如:「天長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慾」(十九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四十六章)。
有的原句,今已演變為警句,廣泛流傳。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現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現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現演變出「大智若愚」;「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現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現為「知足常樂」;「寵辱若驚」(十三章),現為「寵辱不驚」。
上圖文字是否熟悉?沒錯,看過《青雲志》的朋友肯定都很熟悉這段話,只是,你可能沒想到,這句話也是出自《道德經》吧!
《道德經》句式整齊,大致押韻,為詩歌體之經文。讀之朗朗上口,易誦易記。體現了中國文字的音韻之美。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二章)、「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三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五十八章)。
這些詞句,不僅押韻,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韻美,也有旋律美。朗誦經文,是一種美的享受,在音韻之美中體味深刻的哲理。
2. 道德經的作品影響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毛澤東對《道德經》的引用
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講到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其中說到要「互通情報,這對於取得共同語言是很重要的」,批評「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所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語出《道德經》第80章,體現的是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後來用來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1945年4月2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中,在談到面臨的困難和應對的目標時,毛澤東說:「我和國民黨的聯絡參謀也這樣講過,我說咱們的目標:熬頭條,就是老子的哲學,叫做『不為全國先』。就是說,咱們不打熬頭槍。」他引用了老子「不敢為全國先」的名言,意思就是先棄後取,先退後進,先讓後爭,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策略。實踐證實,毛澤東的這一戰略計劃是富有遠見的。
1949年8月18日,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悄然離去。毛澤東寫了《別了,司徒雷登》一文,其中談到:「多一點困難怕什麼。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么?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於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句引語出自《道德經》第74章,原文是:「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孰敢?」毛澤東這里說的「民」是指有志氣、有骨氣、有能力的中國人民,面對美蔣威脅奮起抗爭。也正是這些中國人民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以後,直至晚年,毛澤東依舊常讀《道德經》,在發言、談話、文章中每每引用老子名言,並十分重視對老子思想的研究。
1957年2日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擴大會議上,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中談到:「在一定的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老子在兩年以前就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並舉出了日本侵佔中國最後失敗的例子。老子這句極富哲理的語言包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即有關對立統一和矛盾轉化的問題,這正是毛澤東極其看重的一點。毛澤東對《道德經》愛不釋手,每到一處必帶《道德經》。
3. 《道德經》在歷史上有什麼影響力
《道德經》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其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為先秦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4. 《道德經》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專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屬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5. 《道德經》的深遠影響表現是什麼
《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瑰寶,學習它有助於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我國古代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作為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各個角落,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哲學的主根、東方文化的瑰寶,被公認為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哲學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國歷史特別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關鍵,並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學習《道德經》,不但可以使我們對道家哲學和道家思想有一個基本了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打下基礎,而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2) 《道德經》是善人的哲學,學習《道德經》可以純潔我們的思想、凈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
作為一本專門提倡和指導人們修道修德,以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為目的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可以說是善人的哲學。它以大部分內容勸告人們要慈善儉朴、謙虛處下、忍讓不爭、公正無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教導人們要誠實守信、和藹可親、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寬容大度、以德報怨、先人後己、舍己為人;鼓勵人們無為守靜、順其自然、清心寡慾、修道修德;告誡人們不要發動戰爭、不要干預自然;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積極地面對人生……《道德經》處處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能認真學習、正確理解、真正領會,並用其來檢討我們的思想、規范我們的言行、增強我們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緊迫感,那麼必將使我們的思想更為純潔、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貢獻。
3)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學習《道德經》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為人處世能力
《道德經》盡管只有短短數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涉及宇宙起源、天體運行、生態平衡、環境保護、治國用兵、內政外交、為人處世、禍福進退、名利得失、勝敗智謀、自然規律、學習工作、仁義禮儀、修道養生等眾多方面。哲學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學,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國安邦,軍事家可以用它指揮戰爭,企業家可以用它指導經營管理,科學家可以從中尋求新的思維方式,藝術家可以從中吸取精神養料……《道德經》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當代人所接受,與現代科學和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將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處世能力,進而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現實力量。
6. 《道德經》在中國及世界上的影響是怎樣的
老子的《道德經》只有五千多字,可以說是世界上影響極大而篇幅卻最短的書。關於它的作者甚至這本書的版本,一直有爭論,而且上篇(道篇)與下篇(德篇),可能在較早的版本中是顛倒過來的。不過,作為一本書,內容還是比較完整的。為了避免「道德經」一詞的傾向性,不妨稱其為《老子》。
《老子》在世界上的影響可能超過《論語》,但在中國,當然不如《論語》。總的說來,《老子》與《論語》幾乎完全不同,卻相互補充構成中國傳統文化。孔子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在朝派,而老子則是在野派。在野派也有他的勢力范圍,所有非正統的思想都集中在其麾下,把《老子》奉為祖師爺。最典型的是道家以及東漢形成的道教。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是道的本原說。《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為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一切由道生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有人認為這里的無即是道,它是精神性實體。「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這種恍惚的道即是觀念。
老子乃至道家學說最有意義的地方在於給孔子的「理想國」開辟一個精神逃脫的小路。孔子的現實世界實在是太剛性、太無聊、毫無生氣、毫無創造性的地方,從肉體到精神完全束縛在極端虛偽、極端壓制的繁文縟節當中。為什麼要這樣?只是讓皇帝保住他們天下的穩定,各級官吏完全處於高度的緊張戒備狀態,即便如此,仍然免不了貶官甚至殺頭的下場。一旦被貶,官員們就可以在道家學說中找到精神的寄託:不是縱情山水之間,就是舞文弄墨,或者學神仙。在這方面,道家是靈魂一個很好的出口。
老子思想最深刻的部分表現在他提出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對立概念,如大小、高下、禍福、有無、剛柔、正奇、曲全、枉直等等,並把萬物變化的原因概括為「反者道之動」。在《老子》第二章中就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恆也。」又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並明確指出:「多易必多難。」老子並沒有停留在玩弄概念的相對性上,而是由此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指導原則:「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特別是膾炙人口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他看到了事物物極必反的規律。
老子由這些論述得出他特有的實踐原則: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亡;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論語》、《孫子》、《老子》是數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當然,維持專制統治主要靠儒家的學說與《孫子》的技術,但是道家加上中國佛教則是維持基座穩定的第三個支架。從《老子》到《莊子》到道家到道教,對於「實務」影響很小,因此,我們把《老子》放在靠後的位置上。(胡作玄)
7. 道德經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道德經》一書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專子》、《五千屬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因此自古道家修行者用《道德經》來指導修行,約束自心,皇帝用《道德經》來治理天下,將帥用《道德經》來制定戰略。總而言之,「道」乃萬事萬物之源,《道德經》作為一本解釋「道」的內涵的經書,自然無所不能了。
8. 道德經在國際上的地位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在西方《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現已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之位。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國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老子是2500年中國歷代君王的導師,影響中國2500年的歷史。德國電視台的一項調查表明,老子還是德國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每四個德國人家裡就藏有一本《道德經》。
當代管理巨著《第五項修煉》風靡全球,他的作者「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彼得•聖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學。在松下公司花園里有一尊老子的銅像,下面石座上刻著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任時,曾在電視講話中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道德經》,可幫助人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008國際論壇說:「俄羅斯應該用中國老子的智慧走出經濟危機。」
美國總統里根把《道德經》奉為寶典,在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來闡釋他的治國理念。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制思想。
黑格爾師承康德,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將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其哲學邏輯合理,充滿生氣,理論新奇,論述動人。黑格爾研究每一個命題,都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
哲學家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海德格爾認為老子與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將老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的字句掛於牆,懸於壁,是老子忠實信徒。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日本學者湯川秀樹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
美國學者卡普拉驚奇地發現了道家哲理與高能物理現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學之道》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代物理學新理論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欣賞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
道祖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中,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發生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真諦。
參考鏈接搜狐客戶端:http://www.sohu.com/a/114862265_488530
參考鏈接騰訊:http://news.qq.com/a/20070510/001383.htm
參考鏈接中國網—國際道德經論壇: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jddjlt/node_7017047.htm
9. 論語和道德經哪個影響更大
道德經影響大一些,道德經派生了楊朱學派,法家學派,黃老,老莊等。道德經中以奇用兵,兵器不祥也符合孫子兵法的主張,萬物抱陰而負陽符合陰陽家,與縱橫家也有聯系。
10. 道德經對人生的影響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直認為是港片《倩女幽魂》里抓鬼擒妖的經典台詞。很久以後才知道是先秦道家經典著作《道德經》開篇之語。
《道德經》的文體,不像是《論語》那樣的語錄集,也不像一般意義上的「文章」。全書約五千字,是由一些簡短精賅的哲理格言組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
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
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
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
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
誘惑呢? 我們可以在《道德經》這部聖典中找出答案。
那《道德經》究竟是講什麼呢?我認為道=軌道=規律;德=認識;經=經天緯地=為=實踐。
《道德經》的起始,詳細闡述了老子對規律的理解。在《道德經》里,道指的就是規律。而道家思想對規律的最根本的見解就是「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對待規
律的根本態度是「充分尊重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而這種探索與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計劃、有
科學根據的,它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也遠遠超出了中國的范圍。
《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被漢初統治者推崇為治國方針。在老子看來,高明的當政者和領導者應懂得自然之道,順應人的天性,讓下屬和百姓各盡其能,各守其職,各得其所,相
安無事,而切忌用過多的條規制度來進行強制性約束,否則會適得其反。也就是說,最好的政策應該是「清靜無為」的政策。要讓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安定大治,就像對待井水一樣,攪動得
越凶,殘渣敗葉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濁,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放什麼漂白粉之類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讓它自己慢慢平靜下來,這樣井水就會自然清靜了。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會推廣
無為,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
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於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於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
厚積才會勃發。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現今社會,生活、工作的腳步很快,壓力又大,人們的脾氣也隨著變得焦躁與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靜氣。心靜自然涼,生活、工作的情緒就會舒暢起來,效率也會
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善與柔還可以幫助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使變得融洽,心情也會陽光不少。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見解,以他虛懷若谷的氣魄,向世人闡述了怎樣為人處事,怎
樣進行科學管理,怎樣修養身心,怎樣求知,怎樣治國等等,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遵循大道。《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
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