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懷石

道德經懷石

發布時間: 2022-03-16 09:21:42

⑴ 求~屈原列傳的精細翻譯及解析!!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為楚懷王左徒(2)。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3)。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4),屈平屬草稿未定(5)。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6)。「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8)。《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9)。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10)。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11)。其志潔,故其稱物芳(12);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3)。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14)。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15)。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16),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17)。」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18)。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19)。魏聞之,襲楚至鄧(20)。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21),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22),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23),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24)。時秦昭王與楚婚(25),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26),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27)。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28)。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29),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30),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31)。」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32)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33)?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4)?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35)?」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6)?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37)?」乃作《懷沙》之賦(38)。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39)。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40)。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41)。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42)。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43)。
太史公曰(44):「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45)。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46)。」
選自 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
注釋
(1)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羋(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封於屈,他的後代遂以屈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國王族的同姓。屈、 景、昭氏都是楚國的王族同姓。
(2)楚懷王:楚威王的兒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國官名,職位僅次於令尹。
博聞強志:見識廣博,記憶力強。志,同「記」 明於治亂:通曉國家治亂的道理
(3)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復姓。
(4)憲令:國家的重要法令。
(5)屬(zhǔ主):撰寫。
(6)《離騷》:屈原的代表作,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關於詩題,後人有二說。一釋「離」為「罹」的通假字,離騷就是遭受憂患。二是釋「離」為離別,離騷就是離別的憂愁。
(7)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慘怛(dá達):憂傷。
(8)蓋:用以解釋原因的連接詞。
(9)帝嚳(kù庫):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名。相傳是黃帝的曾孫,號高辛氏,齊桓:即齊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湯:商朝的開國君主。武:指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王朝。
(10)條貫:條理,道理。「見」同「現」。
(11)指:同「旨」。邇(ěr耳):近。「見」同「現」。
(12)稱物芳:指《離騷》中多用蘭、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13)疏:離開。濯淖(zhuó nào濁鬧):污濁。蟬蛻(tuì退):這里是擺脫的意思。獲:玷污。滋:通「茲」,黑。皭(jiào叫)然:潔白的樣子。泥(niè聶):通「涅」,動詞,染黑。滓(zǐ子):污黑。
(14)絀(chù處):通「黜」,廢,罷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職位。
(15)從(zòng縱):同「縱」。從親,合縱相親。當時楚、齊等六國聯合抗秦,稱為合縱,楚懷王曾為縱長。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16)張儀:魏人,主張「連橫」,游說六國事奉秦國,為秦惠王所重。詳:通「佯」。委:呈獻。質:通「贄」,信物。
(17)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陝西商州市東南。於,在今河南內鄉東。
(18)丹、淅(xī希):二水名。丹水發源於陝西商州市西北,東南流入河南 。淅水,發源於南盧氏縣,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丐):楚大將軍。漢中:今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一帶。
(19)藍田:秦縣名,在今陝西藍田西。
(20)鄧:春秋時蔡地,後屬楚,在今河南鄧州市一帶。
(21)明年:指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22)靳尚:楚大夫。一說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23)顧反:回來。反,通「返」。
(24)唐昧:楚將。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齊、韓、魏攻楚,殺唐昧。
(25)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26)武關:秦國的南關,在今陝西省商州市東。
(27)內:同「納」。
(28)頃襄王:名熊橫,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
(29)雖放流:以下關於屈原流放的記敘,時間上有矛盾,文意也不連貫,可能有脫誤。
(30)世:三十年為一世。
(31)《易》:即《周易》,又稱《易經》。這里引用的是《易經•井卦》的爻辭。渫(xiè謝):淘去泥污。這里以淘干凈的水比喻賢人。
(32)被:通「披」。披發,指頭發散亂,不梳不束。
(33)三閭大夫:楚國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官。
(34)哺(bū鋪):吃,食。糟:酒渣。啜(chuò輟):喝。醨(lí離):薄酒。
(35)瑾、瑜:都是美玉。為: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36)察察:潔白的樣子。汶(mén門)汶:渾濁的樣子。
(37)皓(hào)皓:瑩潔的樣子。溫蠖(huò獲):塵滓重積的樣子。
(38)《懷沙》:在今本《楚辭》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為系屈原懷念長沙的詩。
(39)汨(mì密)羅:江名,在湖南東北部,流經汨羅縣入洞庭湖。
(40)宋玉:相傳為楚頃襄王時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辯》等作品傳世。唐勒、景差:約與宋玉同時,都是當時的詞賦家。
(41)「數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42)賈生:即賈誼(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政論家、文學家。長沙王:指吳差,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的玄孫。太傅:君王的輔助官員。
(43)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內,流入洞庭湖。書:指賈誼所寫的《吊屈原賦》。
(44)太史公:司馬遷自稱。
(45)《天問》、《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說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46)《鵩鳥賦》:賈誼所作。去:指貶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職。
編輯本段譯文
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應對辭令。對內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裡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強行爭奪它(想邀功),屈原不贊同,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出,屈原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惑於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懷王看不明白,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遭到憂愁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於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而失當。《小雅》雖然多譏諷指責,但並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它對遠古上溯到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文章說到的雖然細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由於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稱述的事物也是透散著芬芳的,由於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姦邪勢力所容。他獨自遠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後來秦國准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於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於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於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願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後,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後,勸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很後悔,派人追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後來,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麼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於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後路,於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後死在秦國,屍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裡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而且反復考慮這一問題,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出來。然而終於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聖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並不忠,所謂賢臣並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易經》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裡的水,使我心裡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於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乾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於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諫。在這以後,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後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鵩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閑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

【語言知識整理】
1 . 通假字
反 -- 返 離 --罹 見 --現 指-- 旨 濯 -- 濁
絀 -- 黜 內 -- 納 從-- 縱 質-- 贄 反 -- 返
被 --披 常 -- 長 泥——涅 志——記
2 . 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屬 屈平屬草稿未定 動詞,zhǔ,連綴,引申為寫作。
亡國破家相隨屬 動詞,zhǔ,連接。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囑托,動詞。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動詞,隸屬,屬於。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動詞,掌管。
有寧越……之屬為之謀 名詞,類,這些人。
吾屬今為之虜也 名詞,用在人稱後面,表復數。吾屬,我們。
神情與蘇、黃不屬 動詞,類似。
若屬皆且為所虜 若屬,你們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動詞,耀,自誇。
其後秦欲伐齊 動詞,討伐,進攻。
口誅筆伐 動詞,聲討。
伐薪燒炭南山中 動詞,砍伐。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動詞,戰勝,打敗。
此五霸之伐也 名詞,功業。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動詞,疏遠。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形容詞,稀疏。
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 動詞,陳述,舊讀 shù。
論積貯疏 名詞,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書言事的文體,舊讀 shù。
十三經註疏 名詞,註解的一種,為「注」作注的文字,舊讀 shù。
離 「離騷」者,猶離憂也 後「離」為動詞,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賀貧》:「而離桓之罪。」
約從離衡 動詞,離散,分離。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 動詞,背離。
多情自古傷離別 動詞,分離,離別。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詞,根本。
本末倒置 名詞,本義: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趨末 名詞,根本的、基礎的東西或方面,此指農業。
此之謂失其本心形容詞,本來的。
本在冀州之南 副詞,本來。
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名詞,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 名詞,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從本說 代詞,這、此。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量詞,冊。
臣本布衣副詞,本來 ( 是 ) ,原來 ( 是 ) 。一說,動詞,出身於。
抑本其成敗之跡 動詞,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名詞,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詞,意願。
博聞強志 動詞,通「記」。一說,名詞,記憶力。
其志潔,其行廉 名詞,志趣。
聊齋志異 動詞,記述。
項脊軒志 名詞,表一種記事的文體。
指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名詞,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蔥根 名詞,手指。
璧有瑕,請指示王 動詞,指出。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動詞,指向。
噲遂入……頭發上指動詞,直立,豎起。
指通豫南 副詞,一直,直接。
聞 博聞強志 名詞,學識,見聞。
忽聞門外蟲鳴動詞,聽見。
初聞涕淚滿衣裳 ( cháng ) 動詞,聽說。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取。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動詞,懂得,明白。
況草野之無聞者歟 名詞,聲望,聲名。
無何,宰以卓異聞 動詞,聞名。
留 因留懷王以求割地動詞,扣留。
留二日,維揚帥下逐客之令 動詞,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動詞,留心,關心。
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 動詞,保存,遺存。
遷 頃襄王怒而遷之 動詞,放逐,流放。
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動詞,調動官職,此指升遷。
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動詞,調動官職。左遷:貶官。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動詞,變遷,變更。
戰、守、遷皆不及施 動詞,遷移,遷都。
父 漁父見而問之曰 名詞,fǔ,古代對老年男子尊稱。
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名詞,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稱,多附綴於名字後面。
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名詞, ( 叔 ) 父,父輩人。
彈 新沐者必彈冠 動詞,用手指輕輕彈擊。
莫辭更坐彈一曲動詞,彈奏。
而設法備貯彈葯,則可也 名詞,弓彈、炮彈、炸彈的總稱。
害 爭寵而心害其能 動詞,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 動詞使動用法,損害。
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 名詞,禍害。
3 . 詞類活用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動詞活用作名詞,聽覺,聽力,亦指人的聰明智慧和判斷力。
讒諂之蔽明也 動詞活用作名詞,中傷別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邪惡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廣崇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闡明。
蟬蛻於濁穢 蟬:名詞作狀語,像蟬那樣……。濁穢: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污濁環境。
厚幣委質事楚 名詞作狀語,用厚幣………
泥而不滓 名詞活用作動詞,niè,生活在污泥里。
其後楚日以削 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亡國破家相隨屬 動詞使動用法,使……滅亡,使……破敗。
時秦昭王與楚婚 名詞活用作動詞,結為婚煙。
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名詞作狀語,在朝內,在國外。
身客死於秦 名詞作狀語,象客那樣。一說,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說短處,詆毀。
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動詞使動用法,使……存,使……興。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忠誠之士,賢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名詞活用作動詞,效法,模仿。一說為意動用法。
4. 偏義復合詞
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 偏在「治」,一說「亂」反訓作「治」,「治亂」連文同義 )
古今異同詞
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古今同義:認為。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古義:欺詐的言論。今義:無理狡辯,動詞。
奈何絕秦歡 古義:怎麼,為什麼。今義:對付,處置,如「你奈何不了他」「無可奈 何」。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古義:返回 ( 楚國 ) 恢復 ( 國家 ) 。一說,反,覆轉。今義:一遍又一遍;顛來倒去;重復的情況。
顏色憔悴 古義:臉色。顏,顏面。色,氣色。又如:暮去朝來顏色故。今義:物體光波通過視覺時所產生的印象。
形容枯槁 古義:形,形體。容,容貌。又如《林黛玉進賈府》:「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義: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加以描繪。
而能與世推移 古義:變化。今義:移動。
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古認:此處指言語舉動適度得體。又如「常從容淡靜」。一說,「從容」為舉止行動之意。今義:不慌不忙,不急迫,鎮定自若的樣子。如成語「從容不迫」。
5.句式特點
A 判斷句 「離騷」者,猶離憂也。
B 省略句 遂絕 ( 於 ) 齊 ( 省略介詞 )
又因厚幣 ( 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謂語 )
以 ( 之 ) 出號令 ( 省介詞賓語 )
C 被動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而自令見放為
D 倒裝句 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 介賓短語後置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 介賓短語後置 )
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 ( 介賓短語後置 )
明道德之廣崇 ( 定語後置,一說,非定語後置 )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語後置 )
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 介賓短語後置 )
蟬蛻於污穢,以浮游於塵埃之外 ( 同上 )
楚人即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 ( 否定句中代詞「自」做賓語,前置,「自為 ( wéi ) 」與下文的「自佐」相對 )
E 固定結構
奈何絕秦歡 ( 表疑問,怎麼。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 表反問,怎麼……呢 ? )
6.成語典故
懷瑾握瑜 語出《楚辭•九音•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王逸註:「在衣為懷,在乎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
博聞強志 語出本文。見識廣博,記憶力強。又作「博聞強記」「博聞強識」,《禮記•典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
隨波逐流 語出本文。比喻無原則、無立場地與世相沉浮。
彈冠振衣 語出本文。整潔衣冠。
與世推移 語出《楚辭•漁父》。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阿

⑵ 請寫出孔子、老子、屈原的歷史事件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屈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⑶ 比較屈原和老子在形象方面的異同

莊子與屈原,在藝術形象上,都是中國哲學史與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巨星。他們同時出現於戰國時代,可謂庄騷比翼,哲詩輝映,代表了我們民族在思辯與審美領域中達到的高峰。
莊子是一位將認知與審美融為一體的哲人,他的人本體論哲學,讓人們追思「有限的個體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恆的美的人生」,帶有一種詩意的光輝,一部探討哲理的《莊子》,充滿了藝術想像、浪漫情景和濃郁的抒情。以「辯多而情激」著稱的莊子,正是在理智與情感、哲學與詩之間尋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詩意的人生=莊子既是哲人,又是詩人,確切地說,他是一位「哲詩」;屈原則恰好是詩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詩哲」。他不僅寫出了《天問》那樣廣泛涉及宇宙、神靈、萬物、歷史、政治、人生問題的哲理詩,以諸子式的懷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問宇宙、歷史與人生之謎,即使《離騷><九章>《九歌》這類抒情詩篇,也都蘊含了一種深邃的哲學意識,表現出詩人對自然哲學、歷史哲學、人生哲學的思考,屈原既是詩人,又是哲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現,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詩歌或藝術的范疇,而達到了整個文化精神的領域。
「哲詩」莊子與「詩哲」屈原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動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戰國時代,經濟、政治經歷著極為深刻的變化,文化上亦在歷史繼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礎上總結、革新、開創,從而掀起了中國文化史上燦爛輝煌的第一個高潮。在這個「高峰」和「源頭」時代.出現了以「楚辭」為代表的文學,以《左傳》《戰國策》為代表的史學和以諸子為代表的哲學,它們體現了整個歷史時期的學術造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間還表現出一種互涵互動的關系;無論是文學、史學還是哲學,其中一個科學,都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相互聯系、滲透、彼此促進錯綜地發展的。在文史的交融中,不僅文學自身兼含著史哲的因素,從而呈現了一種氣象雄渾的「大文學」形態,同時還出現了史著文學化與哲學詩意化的傾向,史著文學化導致了史傳文學的產生,它們是史與文的有機統一,是用文學的手法寫出的歷史,又是以歷史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從而既把歷史文學化了,又把文學歷史化了。哲學的詩意化,其結果則是哲理藝術散文的產生和詩話哲學的出現。《老子》等雖是自創體系的哲學,但在認知中又都運用了以形見理、以美起真的方法,邏輯思維的線索上綴滿了形象的花結,使哲理與藝術達到了完善的結合,進而更在情與理的交融中,出現了睿智與深情結合的詩話哲學。「哲詩」莊子與「詩哲」屈原正是在這種學術文化背景中出現的,作為一種文化奇觀的「庄騷輝映」,實則是在詩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詩意中,表現了哲學和詩在最深層次上的融通。
參考資料:《新華文摘》1996年第6期《莊周屈原比較論》

⑷ 求初二議論文,要素材,不要已有的或隨便復制的,最好是新穎一點的~~~~~急——————

磨難
(1)引言
「自古名人多磨難」。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大多經過逆境的種種磨難。他們面對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誤用嘆哭泣;咬緊牙關,奮力抗爭以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戰勝逆境,成為勝利者。
我們都應勇敢直面逆境磨難,用它來磨煉自己奮飛的翅膀,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者。
(2)事實論據
命途多舛的蘇軾
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被當時「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譏刺朝政」、「包藏禍心」,遭到逮捕和審訊,幾乎送了性命,史稱「烏台詩案」。後謫居黃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繼位,高太後攝政。高太後不滿新法,立即起用舊黨召。司馬光等回亦執政,蘇軾被調回京城,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後同舊黨發生分歧。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1089年,蘇東坡再次被貶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執政,又把變法派召回朝內主政,政局變生急轉直焉的變化。第二年6月蘇東坡,被貶得更遠,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廣東惠陽)。晚年過流放生活。給蘇東坡又一次沉重打擊,公元1101年7月26日,這位66歲的老人,終於滿含悲憤離開人世,結束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蘇軾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貶時寫出的。如:詞作《奴嬌•赤壁懷石》,散文《簣 谷偃記》,《方山子傳》、《記承天寺夜遊》、前後《赤壁賦》等。
終生坎坷的巴爾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爾孔 的葬禮上,雨果所致的蛋詞中有這樣的話:「在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孔克是最偉大的一個;在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孔克是最優秀的一個。…可嘆啊!這個堅強的、永遠不停止奮斗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天才作家。在我們中間,他過著風風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時代一切偉人都遭逢過的惡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紛擾和痛苦。」
是的,巴爾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愛。家庭和母親,對他冷漠無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餘的人。巴爾扎克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曾忿忿地說:「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母愛。」「我經歷了人的命運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長大以後立志要從事清苦的文學創作。當一個「文壇國王」。從1819年夏天開始,整天在一間閣樓里伏案寫作。閣樓咫尺見方。他的居所簡聘寒酸,夏天熱騰騰,冬天寒風嗖嗖。他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娛樂,總是不停地寫。結果在與書商打交道過程中不斷受騙,以致負債累累。債務高達10萬法郎。為了躲債他6次遷居。他對朋友說:「我經常為一點麵包、蠟燭和紙張發愁。債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樣。我常像兔子一樣四處奔跑。」
巴爾孔克,一生勤奮寫作,常常連續工作繭自18小時。在不到20年裡,他共創作91部小說。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但他一生卻是在貧困和痛苦中度過的。他曾一句話概括自己:「一生的勞動都在痛苦和貧困中度過。經常不為人理解。」
多災多難的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西班牙16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
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後又蒙冤入獄後生活無著,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游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3)理論論據
人才由磨煉而成。
蔡鍔
刀在石上磨,刀越來越快,石越來越薄。
茅盾《問題的兩面觀》
天下決無一蹴即成之事。
鄒韜奮
只有真金不怕火,也只有經過若干鍛煉才能成為純金。
徐特立《祝〈科學園地〉誕生》
在艱苦奮斗的環境中鍛煉出來的文人,總比生長在溫暖逸樂的環境中的人,要堅強傳大。
郁達夫《詩人的窮困》
在溫室里培養出來的東西,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在最艱苦的情形之下奮斗著,絕不作「苟全」之夢。
鄭振鐸《最後一課》
困難不僅可以磨煉我們意志,還可以鍛煉我們的身體。
謝覺哉《青年人怎樣鍛煉自己》
困難出英雄。
徐特立《紀念五四對青年的希望》
快刀不磨要生銹,胸膛不挺背要駝。
聞一多《〈西南采風錄〉序》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總要歷些危險。
魯迅《老調子已經唱完》
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逆境令人奮斗。
陶行知《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
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
聞一多《從宗教論中西風格》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
不有百煉火,熟知寸金精?
唐•孟郊《古意贈梁肅補闕》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世上何嘗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鍛煉成的。
茅盾《蝕•追求》
古人成大業者,皆自憂患始。
清•劉岩《贈人》
失敗是成功的一步路。
惲代英《怎樣創造少年中國》
有磨皆好事,無曲不文星。
清•崔念陵《斷句》
任何事業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傷心史。
鄒韜奮《能與為》
窮當志益堅。
宋•歐陽修《送黃通之鄖鄉》
憂患增人慧,艱難玉汝成。
郭沫若《南下書懷四首》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
清•曹端《書戶》
苦是甘的代價。
謝覺哉《論「同甘共苦」》
能力愈運用而愈大,困難愈奮斗而愈小。
惲代英《來鴻去燕錄•致虎嘯書》
挫折磨難是鍛煉意志增長率加能力的好機會。
鄒韜奮《不相乾的帽子》
意志愈煉愈堅。信仰愈磨愈固。
茅盾《創作的前途》
頑鐵不煉不成鋼,美玉不治不精瑩。
弘一大師《寒笳集》
自古飢腸出奇策。
金•元好問《遺山先生集•女兒山避兵》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
《舊約•約伯記》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
[古羅馬]塞內加《論天意》
通過苦難而變得明智並非壞事。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報仇神》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美]富勒《至理名言》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
日本諺語
人應當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異,要像堅硬而有韌性的金屬那樣經得起任何斗爭的鍛煉。
[俄]列斯科夫《大堂神父》
鐵是愈煉愈硬的。
[前蘇聯]高爾基《義大利童話》
人要經過一番苦難才能成才。
芬蘭諺語
青年時代的鍛煉比黃多還貴重。
朝鮮諺語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傳統美德--節儉
(1)引言
人類社會總是不斷發展,物質生活也日益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但這與提介切儉並不矛盾,講節儉就是要珍惜人類有限的資源和人類自身的勞動成果,就是要從我們先輩的優良傳統中吸取艱苦奮斗的精神。
(2)事實論據
毛澤東的節儉生活
電視紀錄片《毛澤東》有這樣一個鏡頭,毛澤東的保健醫生拿起一條毛澤東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滿是補釘。他說他曾多次勸主旗幟換條新的,都被拒絕了。這是毛澤東真實生活的寫照。毛澤東在延安時穿的一套舊軍裝洗得發白,補釘就有16塊。他的一雙舊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幫綻了線,縫補好繼續穿。
他曾說:「一條毛巾毯我換得起,但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精神丟不起。」
徐特立的《粉筆詩》
徐特立,字師陶,湖南長沙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傳世。他注重品德修養,平生儉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學校當校長時寫過一首《粉筆詩》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園里:
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
諸生不解余衷曲,反為余是算細人。
他在每天巡視全校時總是把別人拋棄的粉筆頭撿起裝在口袋裡留給自己上課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又稱稻田師范)的幾年裡,差不多沒有用過一支新粉筆。有些學生不理解,反而覺得他太「小氣」。因此徐特立特寫詩教育學生。
馮玉祥誇獎佟麟閣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行伍出身,曾先後任北洋軍旅長、師長,陝西、河南督軍,國民軍總司令,國民黨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工長等職。他雖身居高位,但生活儉朴。
1932年10月,他從山東泰山到張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閣(佟當時任察哈爾省警務處長兼張家口公安局長),商討組織抗日同盟軍的問題。因為馮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準備,問如何接待馮玉祥。佟麟閣說:「還是老樣小米麵窩窩頭,外加大蘿卜鹹菜招待他。」馮玉祥吃得很香。誇獎佟麟閣說:「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還沒丟農民的本色。
列寧的大衣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俄羅斯人,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和領袖。儉朴伴隨著他傳奇的一生。當時人們經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舊大衣。在這件大衣上還留有三個彈孔。
1918年,列寧就穿這件舊大衣,去工廠演說,遭到反對勢力的刺殺,在大衣上留下三個彈孔。傷愈出院後,他謝絕更換新大衣,將舊大衣補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節約每一分錢,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3)理論論據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清•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儉於已者,必妄取於人。
清•魏禧《目錄里言》
以儉立名,以侈自敗。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儉則足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
《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古今對聯集錦•農村聯》
凡事一儉,則謀生易足;謀生易足,則於人無爭,亦於人無求。
清•錢泳《履園叢話•儉》
上節下儉者則用足,本重末輕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錄》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虞書•大禹謨》
儉以寡營可以立身,儉以善施可以濟人。
《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儉為德之恭,侈為惡之大。
《周書•韋孝寬傳》
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道,曰儉與勤。
宋•林逋《省心錄》
仁以厚下,儉以足用。
《資治通鑒》卷八九
《晉紀十一》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輕而多取,吾寧寡而儉用。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
清•錢泳《履園叢話•安安先生》
惟儉養德,惟移盪心。
《明通鑒》卷六,太祖語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明•薛宣《讀書錄》卷七
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
《管子•形勢解》
多求不如省費。
宋•司馬光《言招軍札子》
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毛澤東《我們的經濟政策》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清•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
聲色之害,甚於鴆毒。
《明通鑒》鄭五,太祖語
儉開福源,奢起貧兆。
《魏書》卷六二《李彪高道悅列傳》
儉則寡慾,侈則多欲。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節用儲蓄,以備凶災。
《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語
制俗以儉,其弊為奢。
宋•王安石《風俗》
衣不求華,食不厭蔬。
宋•王安石《長安縣太君墓表》
不勤不儉,無以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關朗》
量入以為出。
《禮記•王制》
居豐能儉,在富能貧。
《晉書•陸雲疏》
人們不理解,節儉是一筆多麼大的收入。
[古希臘]西塞羅《斯多葛派的奇談怪論》
天上也講究節儉,把燈燭一起熄滅了。
[英]莎士比亞《麥克白》
與其卑躬屈節以求小利還不如減少零星的花費較為得體。
[英]培根《論消費》
不節儉,誰也富不了;節儉的人很少受窮。
[英]約翰遜《漫步者》
節省等於一筆可觀的收入。
[荷蘭]伊拉斯謨《對話集》
儉朴是我們美德的可靠衛士。
婆羅門諺語
我是真正富有的,因為我的收入大於我的開支同我的欲求是相等的。
[英]吉本《回憶錄》
勤能生則,儉能聚寶。
中國諺語
勤,鋤頭上的黃金;儉,米缸里的白銀。
中國諺語
節儉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藝術,崇尚節儉乃諸美德之本。
[英]蕭伯納《革命家箴言》
勤儉好似燕銜泥,浪費好似水沖堤。
中國諺語
光儉不勤無源水,光勤不儉水斷流。
中國諺語
在享樂上花費最少的人,是最富足的人。
[美]梭羅《日記》1856年3月11日
人可以分兩種:一種人節儉得彷彿要活到永遠,另一種人揮霍得彷彿第二天就會死去。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引自第歐根尼•拉爾修《名哲言行錄》
增產不節約,金碗也打破。
中國諺語
克勤克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中國諺語
貪婪比揮霍更是節儉之大敵。
[法]拉羅什富科《箴言錄》
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李商隱《詠史》
克勤克儉,無怠無荒。
《樂府詩集•梁太廟樂舞辭》
奢未及侈,儉而不陋。
漢•張衡《西京賦》
創業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儉。
中國諺語
家有良田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中國諺語
一滴水,一滴油,不讓一滴白白流。
中國諺語
一粥一飯皆辛苦,半絲半縷應節約。
中國諺語

1。得失並存
我們總是在害怕失去東西,因為覺得失去了就代表槽糕,代表自己得東西沒有了。別人總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雖然失去了,但這不是讓你學會了珍惜了嗎?」所以,在我看來,得失並存。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相傳塞翁有一隻很出色的白馬,有一天,馬不見了。鄉鄰都來安慰他,塞翁說:「馬不見了,不見得是壞事。」過了幾天,馬不僅回來了還帶了了塞外一匹駿馬,鄉鄰都來恭喜塞翁,塞翁卻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啊.」又過了幾天,塞翁的兒子從馬上摔下了,腿斷了。鄰里又來安慰塞翁,塞翁又說:「這未必不是好事啊!」一個星期後,國家徵兵打仗,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的問題,留了下來,得以避免得戰死沙場。塞翁用得失之心去對待事情,失去了在他看來不一定是壞事。失去了不一定代表傷心,得到了不必太高興。因為兩者是相互存在的。
我們身邊的事不也是這樣嗎?面對槽糕的成績,沒有了獎狀的輝煌,卻多了一個反思的機會;面對傷害你的人,雖然沒有的疼愛,卻讓我們多了一份堅強;面對艱難的的高中生活,沒有了舒適的環境,美味的飯菜,卻讓我們學會了獨立。這一切不正也是又得有失嗎?面對生活,我們要從失去尋找得的痕跡,如荒漠仲的那一點點綠洲,卻始終支撐這著我們。
失了我們要尋找得,那麼得到了我們該怎樣辦,怎樣處理?
西楚霸王項羽,成就了一番偉業後,就沾沾自喜。自認為功高天下。不聽亞父的勸告,三次放過殺劉邦的機會,最後落得自刎烏江的悲劇。得到了還是同時存在失去,他失去了做人原來的志氣,失去了別人的愛戴,所以防治失去就要」不可沽名學霸王」,必須從得中察覺失,不斷提升自己,更新自己。
所以,當你下次失去時,不要落淚,因為得在你得身邊等候,不要埋怨,因為得失在一念之間。
得到了,要不要顧著自喜,因為失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向你靠近。
記住,有得必有失,得失並存。

2。 美好的生活源自拼搏

關於生活,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感悟,有太多太多的詞彙可以形容,因為生活實在是一個太廣博的概念,一種太豐富多彩的事物。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概括生活,或許我會選擇那一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笑;你對它哭,它也哭,縱覽古近中外,志士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勇於拼搏,永不言敗。

體育從人類誕生起,就是生活的一面,向自我挑戰,向自然挑戰。當運動員們在跑道上,球場上奮勇爭先時,「拼搏」二字得以詮釋。正因為有這拼搏的信念才滋生了以下感人的瞬間:中韓乒球團體賽,劉國正打破對手五個賽點,扭轉乾坤;拜仁慕尼黑德甲爭冠,最後10秒鎖定勝局;奧運羽球混雙決戰,張軍/高峻置死地而後生,上演大逆轉。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困難,面對對手,只有拼搏,才能奪取勝利,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藝人是很多人羨慕的職業,覺得他們上台演出既輕松有快樂,其實沒有「台下十年功」,又何來「台上一分鍾」。《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從三歲起便學習紹劇的基本功,二十年的苦練幾十處的傷痕終於成就了他熒屏前的光輝形象。帕瓦羅蒂,世界著名男高音,最初只在一家餐廳里演唱,但他不言放棄,日日苦練,終於成就一番事業。如果說理想為你指明了道路,那麼拼搏就是你穿越道路的工具。

科學是嚴謹的,在有些人看來是神秘的,其實它更是艱辛的。數學家陳景潤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奮戰十數載,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幾度受挫,又幾度振作,終獲成功。居里夫人憑借常人難以匹敵的堅韌毅志,經過數年努力,終於從幾噸鈾廢料中提取了幾厘克的鐳元素。看來是否具有拼搏精神,是成功者與平庸的人的根本區別。

3。 堅持自己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一生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餓死不吃美國的濟糧,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陳詞,諸葛亮傳奇一生,也是為實現抱負而最終累死,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堅持自己的信念,你會擁有一個充實美好的人生,更會收獲一個高貴純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對人生的勤懇態度。聞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堅持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偉大信念。我們深知他的《道德經》就是他智慧的結晶,是不容質疑的無價之寶,但多少人又深掘過他樂學的背後需要一個巨大的精神信念,一個甘於寂寞、潛心修道、勤奮不止的自控能力來支撐著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對真理的執著精神。難忘那年輕的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的布魯諾,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軀去澆灌了黑暗籠罩下不見光彩的科學之花。科學是無法完整的,人生是無法完美的,但是這種放棄所有然而堅持信念的靈魂卻是完美無瑕。我想不出更絕決,理徹底的力量去摧毀這信念了,怎敢說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貴的財富?
信念是善者面對生命的熱愛情感。人之於動物的可貴之處是對其他一切都可以懷有愛。李時珍可以說是一位典型的博愛者。一本《本草綱目》讓他踏遍成川,嘗盡苦寒,受盡挫折。不是對生命懷有敬畏,懷有熱愛,又怎會有不曾動搖的信念去踐行這理想?
古人有此作為、有此信念難道沒給我們借鑒啟示嗎?堅持自己的信念,沖破一切借口困難便會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傳奇的人生。

4。人生,因幫助而精彩

一個窗檯上有一朵花,這間屋子就有了生氣;一棵樹上開了一朵花,這棵樹就有了金秋的希望;一條路上綻放一朵花,這條路就多情纏綿了;一個人給另一個人送了一束花,這兩個人就有了詩情畫意;一個健康人給病人送了一把花,這個病人就有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
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為他人燦爛一片心地,增加一縷溫馨,添一分生存下來的理由,多一些堅韌與執著,也就提高了自己生存的質量。用自己的心為他人做圃,給他人織一地綠茵、染一片色彩,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喝彩。

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這善良之花必將散發出愛心的芬芳;能為別人付出勞動是偉大的,這偉大的勞動一定能結出善念的碩果。一次無償的獻血是一朵花,一次受傷後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一句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一個親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後的挽扶是一朵花--為別人就是幫助,為別人就是愛心,為別人就是善念,為別人就是奉獻……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家幫助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偉大的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蘇聯無產階級文學奠基人高爾基說:「給予永遠要比向別人索取快樂得多。」--古今中外的偉人對幫助所做出的詮釋,是多麼精湛和深刻啊!幫助是春天的雨,當你乾渴時,為你滋潤心田;幫助是夏日的風,當你酷熱時,為你送來清涼;幫助是秋之菊,當你孤獨時,為你默默開放;幫助是冬天的火,當你寒冷時,為你送來溫暖。

人既是獨立個體的單一,也是密切相關、血肉相連的群體,是永遠離不開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的。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中,我們都在不斷地接受父母、師長、朋友和他人的幫助,同時更要學會去回報、幫助別人!因為,我們的生命之歌因幫助而動聽,我們的生命之河,因幫助而不幹涸,我們的生命之光,因幫助而永不熄滅,我們的生命之詩,因幫助而流光溢彩。

5。繞道而行的智慧 人生就像一座高山,每個人都盼望著登上山頂的那一時刻,他們也為之不斷奮斗著。在人生這座高山上,處處充滿了挫折與困難的絆腳石,面對這無形的障礙,有些人選擇的是橫沖直撞,盡管他們的勇氣有多麼大,力量有多麼強,結果卻是遍體鱗傷;而另外一些人則選擇繞開,找另一條走,這樣雖然增加了路程的長度,卻大大降低了上山的難度,這便是繞道而行的智慧。

世界頂尖級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曾從事生物化學研究,但在研究與教學中他發現自己在這一方面並沒能將自己的實力完全發揮出來,於是他對自己作出了冷靜客觀的分析,並發現自己有創作科幻小說的天賦,阿西莫夫毅然決定告別了大學課堂和實驗實,專門從事寫作,為自己找到了另一條能往成功的道路,阿西莫夫這一聰明的選擇成就了他一生創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輝煌業績,也為他贏得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家的榮譽稱號。

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你在某方面沒有優勢,一再地堅持,總想將弱勢變為優勢,就很有可能一事無成,所以在面對自身缺點的這種無形的障礙的時候,他沉著地繞開了這條不屬於他的直路,毅然選擇了那條適合他的彎路,在這條路上他將他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也是他通往人生高峰的重要因素之一。

繞道而行是一種智慧,也需要巨大的勇氣。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出生在一個落沒的貴族家庭,他一心助楚懷王,但由於在內政外交上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又因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了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在三放三逐後,他不堪自己的生命與理想有一點污辱,毅然一躍汩羅江,為了自己的理想與尊嚴他以生命為代價,詮釋了現實的殘酷與自身的不堪一擊,為後人留下多少悲傷與嘆息。

在人生的苦難面前,屈原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保全的是自身的貞潔與尊嚴,在歷史上留下深深的遺憾,他明知自己有另一條路可走,卻缺少為自己鋪一條路的勇氣,這樣豈不是浪費了自己的聰明,所以即使有了繞道而行的智慧也不可或缺那一直聰明下去的勇氣,在危難面前只有確定了正確的方向加之巨大的勇氣才能創造出繞道真正的智慧。

在人生征途中,有迂迴曲折的坎坷,也有峰迴路轉的機遇,面對挑戰和機遇,需要慎重思考與選擇,不能為了一棵小樹而放棄了一片森林,其實,有時候繞道而行才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⑸ 列舉我國古代四位歷史文化名人

孔子: 克己復禮萬世師表??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思想體系以德治主義為核心,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倡明「天人合一」之教。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老 子: 道法自然飄飄仙家
??老子,姓李名耳,又稱老聃,生於公元前約581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我國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曾擔任周朝掌管史料的官員,退隱後著有《道德經》,書中主要闡述自然無為思想,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以辨證的論點敘述清淡處世的人生觀,對中國的哲學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孟 子:捨生取義信善性善
??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公元前289),孟子,名軻,字子輿,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極力主張王者以仁義治理天下,認為使百姓得以溫飽與教育才是國家強盛之本。他被公認為孔子儒家學說最具影響力的繼承人,被譽為「亞聖」。主要觀點有:民為貴,君為輕;堅信人性本善;後天教育至關重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孫 子: 武經聖典兵學鼻祖
??孫武,字長卿,齊國人,出生於約公元前535年,春秋末著名軍事家。孫子講究謀略權變、克敵致勝,所著《孫子兵法》,歷來贊譽眾多,該書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則:以事實為准則,樸素的唯物論;以利益為最高原則,慎戰;注重處理關系。
??屈 原:忠而見逐情何以堪
??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公元前277),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國人。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懷王時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著有《九歌》、《離騷》、《天問》等名篇。屈原創造了騷體,即「楚辭」為後世詩人的創作開辟了無限的空間。
司馬遷:成一家言重於泰山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為西漢的史學家與文學家。司馬遷於太初元年開始著手寫作《太史公記》(《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而受腐刑。司馬遷受此大辱後,憤不欲生,但終以驚人的意志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並完成這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記》。????
??李 白:笑傲王侯空懷壯氣??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好劍術。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是盛唐時代思想文化哺育出來的時代驕子,他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特徵。其詩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風格雄奇飄逸,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嵇 康:內不愧心外不負俗
??嵇康(223—263),三國魏著名文學家、哲學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人。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竹林七賢」之一。崇尚老莊,恬靜寡慾,性格正直,反對虛偽禮教,後因得罪司馬昭心腹鍾會,遭其構陷,為司馬昭所害。在哲學上,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著有《難自然好學論》。在音樂方面著有《聲無哀樂論》,善鼓琴,曾作《琴賦》《廣陵散》。??
??陶淵明:富貴煙雲採菊籬下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國古代傑出的文學家。早年為謀出路走上仕途,後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解綬辭官回鄉,歸隱田園。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農村生活情景,詞句中多隱寓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也宣揚「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的思想。??
??蘇 軾: 君子之風流澤萬世,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才情奔放.
賀知章(約659~約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武後證聖初(695)進士及第。授國子四門博士。開元中,累遷至太子賓客、秘書監。天寶初,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玄宗制詩贈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不久去世。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號柳河東或柳柳州。
望採納謝謝

⑹ 屈原列傳 各段段意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為楚懷王左徒(2)。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3)。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4),屈平屬草稿未定(5),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6)。「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8)。《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9)。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10)。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11)。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12)。其志潔,故其稱物芳(1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4)。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15)。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16)。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17),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18)。」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19)。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20)。魏聞之,襲楚至鄧(21)。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22)。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23),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24),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25)。時秦昭王與楚婚(26),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27),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28)。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29)。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30),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31),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32)。」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34)?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5)?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36)?」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7)?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38)?」乃作《懷沙》之賦(39)。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40)。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41)。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42)。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43)。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44)。

太史公曰(45):「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4 6)。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47)。」

選自 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

【譯文】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習外交應對辭令。對內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裡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奪走它,屈原不肯給,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出,屈原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蒙蔽了聰明才智,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離憂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於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小雅》雖然多譏諷指責,但並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它對遠古稱道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文章說到的雖然細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由於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於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姦邪勢力所容。他獨自遠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後來秦國准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於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於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於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願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後,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後,勸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很後悔,派人追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後來,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麼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於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後路,於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後死在秦國,屍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裡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而且反覆考慮這一問題,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出來。然而終於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聖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並不忠,所謂賢臣並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易經》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裡的水,使我心裡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於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乾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聖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於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諫。在這以後,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後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鵩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閑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王從仁)

【注釋】(1)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羋(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封於屈,他的後代遂以屈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 (2)楚懷王:楚威王的兒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國官名,職位僅次於令尹。 (3)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復姓。 (4)憲令:國家的重要法令。 (5)屬(zhǔ主):撰寫。 (6)《離騷》:屈原的代表作,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關於詩題,後人有二說。一釋「離」為「罹」的通假字,離騷就是遭受憂患。二是釋「離」為離別,離騷就是離別的憂愁。 (7)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慘怛(dá達):憂傷。 (8)蓋:用以解釋原因的連接詞。 (9)《國風》:《詩經》內《周南》、《召南》等十五個地區的民歌的總稱,共一百六十篇,其中多反映男女愛情的詩篇。《小雅》:也是《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共七十四篇,其中多指斥朝政缺失,諷刺時事的作品。 (10)帝嚳(kù庫):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名。相傳是黃帝的曾孫,號高辛氏,齊桓:即齊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湯:商朝的開國君主。武:指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王朝。 (11)條貫:條理,道理。見同「現」。 (12)指:同「旨」。邇(ěr兒):近。 (13)稱物芳:指《離騷》中多用蘭、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14)疏:離開。濯淖(zhuó nào濁鬧):污濁。蟬蛻(tuì退):這里是擺脫的意思。獲:玷污。滋:通「茲」,黑。皭(jiào叫)然:潔白的樣子。滓(zǐ子):污黑。 (15)絀(chù處):通「黜」,廢,罷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職位。 (16)從(zōng宗):同「縱」。從親,合縱相親。當時楚、齊等六國聯合抗秦,稱為合縱,楚懷王曾為縱長。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17)張儀:魏人,主張「連橫」,游說六國事奉秦國,為秦惠王所重。詳:通「佯」。委:呈獻。質:通「贄」,信物。 (18)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陝西商縣東南。於,在今河南內鄉東。 (19)丹、淅(xī希):二水名。丹水發源於陝西商縣西北,東南流入河南 。淅水,發源於南盧氏縣,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丐):楚大將軍。漢中:今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一帶。 (20)藍田:秦縣名,在今陝西藍田西。 (21)鄧:春秋時蔡地,後屬楚,在今河南鄧縣一帶。 (22)明年:指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23)靳尚:楚大夫。一說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24)顧反:回來。反,通「返」。 (25)唐昧:楚將。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齊、韓、魏攻楚,殺唐昧。 (26)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27)武關:秦國的南關,在今陝西省商縣東。 (28)內:同「納」。 (29)頃襄王:名熊橫,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 (30)雖放流:以下關於屈原流放的記敘,時間上有矛盾,文意也不連貫,可能有脫誤。 (31)世:三十年為一世。 (32)《易》:即《周易》,又稱《易經》。這里引用的是《易經·井卦》的爻辭。渫(xiè謝):淘去泥污。這里以淘干凈的水比喻賢人。(33)被:通「披」。披發,指頭發散亂,不梳不束。 (34)三閭大夫:楚國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官。 (35)哺(bū補):通「哺」,食。糟:酒渣。啜(chuò輟):喝。醨(lí離):薄酒。 (36)瑾、瑜:都是美玉。為: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37)察察:潔白的樣子。汶(wén門)汶:昏暗的樣子。 (38)皓(hào)皓:瑩潔的樣子。溫蠖(huò獲):塵滓重積的樣子。 (39)《懷沙》:在今本《楚辭》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為系屈原懷念長沙的詩。 (40)汨(mì密)羅:江名,在湖南東北部,流經汨羅縣入洞庭湖。 (41)宋玉:相傳為楚頃襄王時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辯》等作品傳世。唐勒、景差:約與宋玉同時,都是當時的詞賦家。 (42)「數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43)賈生:即賈誼(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政論家、文學家。長沙王:指吳差,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的玄孫。太傅:君王的輔助官員。 (44)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內,流入洞庭湖。書:指賈誼所寫的《吊屈原賦》。 (45)太史公:司馬遷自稱。 (46)《天問》、《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說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47)《鵩鳥賦》:賈誼所作。去:指貶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職。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的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跡。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遭受貶謫,賈誼寫的《吊屈原賦》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將屈原、賈誼合寫一傳。秦朝以前的古書都沒有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跡,《史記》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王甚任之:「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左徒:楚官名。相當於上大夫而次於令尹。在國王左右參預政事,起草詔令,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贊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為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絀、遷、沉」為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繫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矢志不渝的信念。

⑺ 來幫點一下,最好字多點(在線等)

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人們常常認為財富是金錢、名譽、權利。然而對人真正有的財富並不是那些物質,而是知識、經驗……挫折雖是人人不願得到的,但挫折卻得使人獲得真知,性格堅韌,有豐富的經驗。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挫折使人獲得真知。在我們的數學課本及科學課本中有很多的定律,你知道它們是怎樣發現的嗎?就拿《地日說》來講,古代的人們科技不發達,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一錯誤觀點。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說》這一雖不正確,但具有進步性的觀點。在得到這一觀點之前,他遇到了許多次失敗,遇到許多挫折。正是這促使他得出真理。我們不得害怕挫折,其實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挫折使人積累經驗。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來到你面前,你不應該退縮而是要想辦法戰勝它。只有在戰勝挫折的過程中,你才會總結經驗,這樣經驗才會越來越豐富。因此,你才會更容易的達到你的目標。正像魯濱遜一樣,他有了許多次出海的經驗,雖然大多都以失敗告終,但從中他學到了許多航海知識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致他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最終返回英國。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挫折使人性格堅韌。挫折人人都會遇到,遇到的挫折越多,那麼戰勝挫折的心理就越旺盛。因此,當遇到困難時,你不會退縮,你會勇於克服;當遇到失敗時,你不會放棄,你會重頭再來;當遇到苦難時,你不會抱怨,你會敢於戰勝。挫折使你的性格堅韌,讓你能夠更順利的走向成功。挫折的確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不要害怕挫折,面對挫折,積累挫折,讓它成為你人生的財富。使你能夠擁有一個充足的思想,成為一個真正充足的人。

堅持自己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一生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餓死不吃美國的濟糧,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陳詞,諸葛亮傳奇一生,也是為實現抱負而最終累死,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堅持自己的信念,你會擁有一個充實美好的人生,更會收獲一個高貴純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對人生的勤懇態度。聞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堅持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偉大信念。我們深知他的《道德經》就是他智慧的結晶,是不容質疑的無價之寶,但多少人又深掘過他樂學的背後需要一個巨大的精神信念,一個甘於寂寞、潛心修道、勤奮不止的自控能力來支撐著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對真理的執著精神。難忘那年輕的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的布魯諾,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軀去澆灌了黑暗籠罩下不見光彩的科學之花。科學是無法完整的,人生是無法完美的,但是這種放棄所有然而堅持信念的靈魂卻是完美無瑕。我想不出更絕決,理徹底的力量去摧毀這信念了,怎敢說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貴的財富?
信念是善者面對生命的熱愛情感。人之於動物的可貴之處是對其他一切都可以懷有愛。李時珍可以說是一位典型的博愛者。一本《本草綱目》讓他踏遍成川,嘗盡苦寒,受盡挫折。不是對生命懷有敬畏,懷有熱愛,又怎會有不曾動搖的信念去踐行這理想?
古人有此作為、有此信念難道沒給我們借鑒啟示嗎?堅持自己的信念,沖破一切借口困難便會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傳奇的人生。

磨 難

「自古名人多磨難」。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大多經過逆境的種種磨難。他們面對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誤用嘆哭泣;咬緊牙關,奮力抗爭以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戰勝逆境,成為勝利者。
我們都應勇敢直面逆境磨難,用它來磨煉自己奮飛的翅膀,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者。

事實論據

命途多舛的蘇軾
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被當時「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譏刺朝政」、「包藏禍心」,遭到逮捕和審訊,幾乎送了性命,史稱「烏台詩案」。後謫居黃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繼位,高太後攝政。高太後不滿新法,立即起用舊黨召。司馬光等回亦執政,蘇軾被調回京城,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後同舊黨發生分歧。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1089 年,蘇東坡再次被貶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執政,又把變法派召回朝內主政,政局變生急轉直焉的變化。第二年6月蘇東坡,被貶得更遠,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廣東惠陽)。晚年過流放生活。給蘇東坡又一次沉重打擊,公元1101年7月26日,這位66歲的老人,終於滿含悲憤離開人世,結束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蘇軾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貶時寫出的。如:詞作《奴嬌·赤壁懷石》,散文《簣谷偃記》,《方山子傳》、《記承天寺夜遊》、前後《赤壁賦》等。

終生坎坷的巴爾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爾孔的葬禮上,雨果所致的蛋詞中有這樣的話:「在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孔克是最偉大的一個;在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孔克是最優秀的一個。…可嘆啊!這個堅強的、永遠不停止奮斗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天才作家。在我們中間,他過著風風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時代一切偉人都遭逢過的惡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紛擾和痛苦。」是的,巴爾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愛。家庭和母親,對他冷漠無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餘的人。巴爾扎克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曾忿忿地說:「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母愛。」「我經歷了人的命運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長大以後立志要從事清苦的文學創作。當一個「文壇國王」。從1819 年夏天開始,整天在一間閣樓里伏案寫作。閣樓咫尺見方。他的居所簡聘寒酸,夏天熱騰騰,冬天寒風嗖嗖。他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娛樂,總是不停地寫。結果在與書商打交道過程中不斷受騙,以致負債累累。債務高達10萬法郎。為了躲債他6次遷居。他對朋友說:「我經常為一點麵包、蠟燭和紙張發愁。債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樣。我常像兔子一樣四處奔跑。」巴爾孔克,一生勤奮寫作,常常連續工作繭自18小時。在不到20年裡,他共創作91部小說。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但他一生卻是在貧困和痛苦中度過的。他曾一句話概括自己:「一生的勞動都在痛苦和貧困中度過。經常不為人理解。」

多災多難的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西班牙16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後又蒙冤入獄後生活無著,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游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理論論據

1、人才由磨煉而成。蔡鍔

2、刀在石上磨,刀越來越快,石越來越薄。茅盾《問題的兩面觀》

3、天下決無一蹴即成之事。鄒韜奮

4、困難出英雄。徐特立《紀念五四對青年的希望》

5、快刀不磨要生銹,胸膛不挺背要駝。聞一多《〈西南采風錄〉序》

6、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聞一多《從宗教論中西風格》

7、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8、不有百煉火,熟知寸金精?唐·孟郊《古意贈梁肅補闕》

9、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10、 世上何嘗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鍛煉成的。茅盾《蝕·追求》

11、 古人成大業者,皆自憂患始。清·劉岩《贈人》

12、 有磨皆好事,無曲不文星。清·崔念陵《斷句》

13、 任何事業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傷心史。鄒韜奮《能與為》

14、 窮當志益堅。宋·歐陽修《送黃通之鄖鄉》

15、 憂患增人慧,艱難玉汝成。郭沫若《南下書懷四首》

16、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17、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清·曹端《書戶》

18、 苦是甘的代價。謝覺哉《論「同甘共苦」》

19、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舊約·約伯記》

20、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古羅馬]塞內加《論天意》

21、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美]富勒《至理名言》

22、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日本諺語

23、 鐵是愈煉愈硬的。[前蘇聯]高爾基《義大利童話》

24、 人要經過一番苦難才能成才。芬蘭諺語

25、 青年時代的鍛煉比黃多還貴重。朝鮮諺語

26、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笑對挫折

「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是暫時的失敗,總之,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這是認識論中的一段話,也就是說,人們在遇到挫折困難時,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用良好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這件事,微笑著,面對著一份生活所給予的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挫折。

也許有的人會否認我的觀點,他們認為,在遇到挫折後,心情跌至谷底,如何強迫自己去接受這份挫折,甚至微笑著去面對它呢?

我不否認這一觀點,沒有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誠如每次和朋友將互贈的賀卡中寫的那樣:希望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可是,生活是現實的,現實是殘酷的,一切的祝願雖是美好的,但卻也好似最無用的。面對生活,我們必須學著面對現實,笑著去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挑戰。

受到挫折了,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到自己所喜愛的一件事,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這些都有什麼用呢?只是為自己徒增一份傷心罷了!

莘莘學子十年寒窗,日夜苦讀,只是為了那一天。不管是在古代科舉制度下,還是在現今高考的競爭下,都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成功者固然高興,而失敗者呢?終日惶惶不安,甚至把自己鎖在屋子裡,茶飯不思,夜不能寢?細想一下,總是這樣,又有何用?木已成舟,一切的後悔都已晚矣,不如重鼓士氣,繼續奮戰,微笑著面對挫折,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居里夫人從1896年發現放射性元素,直到1902年發現了使世界化學界震驚,對世界化學界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元素——鐳,共經歷了6個艱苦的春夏秋冬。這6年裡,她獨自一個人在冰冷的實驗室里,面對著一切冰冷的器皿,可是, 她還是依然沒有氣餒。終於,在1902年,發現了她企盼已久的鐳。

張海迪是中國殘疾人協會的代表,面對五歲時突如其來的脊髓病,她也曾想過放棄,痛定思痛之後,她毅然選擇了堅強,拿起了手中的筆,寫出了她心中的完美世界。

同樣的,海倫·凱特也是一名殘疾人,但她也是微笑著與病魔抗衡,譜寫了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話。

像這樣微笑面對生活中挫折,最終取得成功的人還有很多。總之,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要向它屈服,要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有一句歌詞寫得很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彩虹固然美好,然而也只有在風雨之後才可以見到這樣美麗之景。

笑對挫折,笑對生活,笑對人生!……

{..苊,最後這個是要靠你自己整理的,嘿嘿`~~
回答者:譚哩哩e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0-28 22:28
苦難真的是財富?
「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激勵、奮進的話,但學會正確對待苦難更有現實的意義,畢竟,苦難不是幸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會上,那些堪稱成功的實業家、明星談笑風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艾頓向他的朋友、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回憶起他的過去 ———他出生在一個偏遠小鎮,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人洗衣服、幹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後,姐夫將他攆到了舅舅家,而舅媽更是刻薄,在他讀書時,規定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還得收拾馬廄和剪草坪。剛工作當學徒時,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多時間是躲在郊外一處廢舊的倉庫里睡覺……
丘吉爾驚訝地問:「以前怎麼沒有聽你說過這些?」艾頓笑道:「有什麼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這位曾經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車商又說:「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只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聽著你的苦難時,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了,才覺得你意志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苦難之中或沒有擺脫苦難的糾纏,你說什麼呢?在別人聽來,無異於就是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苦難,在苦難中鍛煉了品質、學會了堅韌。否則,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麻醉吧。」
艾頓的一席話,使丘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那麼,讓苦難不再成為屈辱的前提是,堅強面對,不屈不撓,勇於奮斗,最終戰勝苦難,而讓它成為你人生中真正的值得汲取的財富!
(選自《百柳·讀者·文匯》)

苦難如梯
有一個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滑雪運動員。然而,不幸的是她竟患上了骨癌,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鋸掉了右腳。後來,癌症蔓延,她先後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宮。
接二連三的厄運不斷降臨到她的頭上,卻從來沒有使她放棄心中的夢想,她一直都告誡自己:「我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決不輕言放棄,我要向逆境挑戰!」
她沒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頑強的生命鬥志和無比的勇氣,排除萬難,終於為自己創下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包括奪取了1988年冬奧會的冠軍,並在美國滑雪錦標賽中贏得了金牌。甚至在後來,她還成為了攀登險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國運動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著名滑雪運動員--黛安娜·高登。
人生包含苦、辣、酸、甜。人生的豐富多彩,不僅因為太陽的輝煌,也因為閃電的凌厲;不僅因為愛情的甜蜜,也還包括相思的痛苦。如果說缺少太陽的人生是黯淡的,那麼缺乏磨難的人生則是蒼白的。有日照中天時愜意的光明,必然有黎明前黑暗的陪襯。誠然,人來到世上並不是為了受苦受累,尋找生活的樂趣,追求人生的幸福,才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不錯,生活樂趣難尋,所以才需要尋尋覓覓。容易得到的東西,並不顯得珍貴;只有尋尋覓覓、帶著痛苦的歷程而得到的收獲,才有不凡的興奮、意外的驚喜。
一個人受多少苦並不感人,感人的是如何面對苦難——能否不斷超越自己,奮力拚搏。有一位作家曾這樣說過:苦難是一架梯子,對於強者來說,它通向成功的殿堂,對於弱者來說,它則通向黑暗的地獄。
的確,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生活道路。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選擇我們的人生態度。什麼樣的人生態度,決定什麼樣的人生軌跡。

⑻ 中國古代名人資料倆個

孔子: 克己復禮萬世師表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思想體系以德治主義為核心,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倡明「天人合一」之教。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老 子: 道法自然飄飄仙家
老子,姓李名耳,又稱老聃,生於公元前約581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我國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曾擔任周朝掌管史料的官員,退隱後著有《道德經》,書中主要闡述自然無為思想,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以辨證的論點敘述清淡處世的人生觀,對中國的哲學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孟 子:捨生取義信善性善
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公元前289),孟子,名軻,字子輿,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極力主張王者以仁義治理天下,認為使百姓得以溫飽與教育才是國家強盛之本。他被公認為孔子儒家學說最具影響力的繼承人,被譽為「亞聖」。主要觀點有:民為貴,君為輕;堅信人性本善;後天教育至關重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孫 子: 武經聖典兵學鼻祖
孫武,字長卿,齊國人,出生於約公元前535年,春秋末著名軍事家。孫子講究謀略權變、克敵致勝,所著《孫子兵法》,歷來贊譽眾多,該書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則:以事實為准則,樸素的唯物論;以利益為最高原則,慎戰;注重處理關系。
屈 原:忠而見逐情何以堪
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公元前277),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國人。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懷王時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著有《九歌》、《離騷》、《天問》等名篇。屈原創造了騷體,即「楚辭」為後世詩人的創作開辟了無限的空間。
司馬遷:成一家言重於泰山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為西漢的史學家與文學家。司馬遷於太初元年開始著手寫作《太史公記》(《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而受腐刑。司馬遷受此大辱後,憤不欲生,但終以驚人的意志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並完成這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記》。
李 白:笑傲王侯空懷壯氣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好劍術。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是盛唐時代思想文化哺育出來的時代驕子,他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特徵。其詩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風格雄奇飄逸,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嵇 康:內不愧心外不負俗
嵇康(223—263),三國魏著名文學家、哲學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人。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竹林七賢」之一。崇尚老莊,恬靜寡慾,性格正直,反對虛偽禮教,後因得罪司馬昭心腹鍾會,遭其構陷,為司馬昭所害。在哲學上,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著有《難自然好學論》。在音樂方面著有《聲無哀樂論》,善鼓琴,曾作《琴賦》《廣陵散》。
陶淵明:富貴煙雲採菊籬下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國古代傑出的文學家。早年為謀出路走上仕途,後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解綬辭官回鄉,歸隱田園。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農村生活情景,詞句中多隱寓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也宣揚「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的思想。
蘇 軾: 君子之風流澤萬世,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才情奔放.
賀知章(約659~約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武後證聖初(695)進士及第。授國子四門博士。開元中,累遷至太子賓客、秘書監。天寶初,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玄宗制詩贈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不久去世。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號柳河東或柳柳州。

⑼ 盤古是開天闢地之神嗎為什麼他會神秘消失

我們從小接觸到的神話傳說,基本都說開天闢地的大神是盤古大仙,盤古是先天孕育而生,在混沌之中產生,覺得伸展不開手腳,就用開天斧將混沌劈開。清者上升,濁者下降,形成天地,後來天地又有合攏的意思,於是盤古就立起身體托起上天,而且盤古每日身子便長一丈,後來天越來越高,終於有一天,天的高度固定了,而盤古也累壞了,轟然倒下,血液變成河流,頭發變成樹木,眼睛變成日月等。隨後天地之間又出現了大聖女媧娘娘,女媧娘娘摶土造人。

關於盤古大仙,學者何新先生考證,是根據印度教中的開天之神,演化來的,在宋代才出現。更早以前的神話中並無開天闢地的大神,倒是有關於世界是怎麼演化來的,另有人考證,在最古代的神話里,世界是有四方神(四季神)和其副神(助手)演化來的,演化出了天地萬物。

在坊間洪荒流小說中,盤古是鴻鈞的弟子,奉命用盤古幡開天劈地,用太極圖立地水火風。大體摘錄如下:

世界本為一個混沌,混沌為永恆,無天地,無生靈,無善惡丑美,無恩怨糾葛,無始無終,為圓滿,不知何時,這混沌之中孕育著的無窮靈氣,在無窮的變化之中,孕育了許多強大的生靈,這些生靈自然變化中,各有天性,卻不知天數,又不知何時,大道顯化鴻鈞開講,說開天闢地,動轉造化之精義,收下大弟子盤古、女媧、太一,另有無數仙、妖、各種存在。

鴻鈞散寶,大弟子盤古在分寶岩上得到太極圖、盤古幡等法寶,女媧得到紅綉球等,盤古得鴻鈞法旨,以盤古幡劈開混沌,以太極圖定地水火風,分清濁乾坤,開辟洪荒世界,演變六道輪回,生生不息。盤古因此隕落,元神化為三清。

按照洪荒流小說的邏輯,盤古元神化為三清,那麼老子自稱是他開天闢地也說得過去,因為畢竟三清就是盤古,盤古就是三清。可是在封神故事中,好像並未提到三友和盤古的關系。

在《西遊記》中,也是盤古開天劈地,「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就是三界第一仙,書中明確提到三個地方,太上老君又名太上道祖,太上老君曾經解化女媧之名,太上老君曾經化胡為佛。僅從這三件事來看,太上老君無疑就是三界第一仙。但是,即便是這樣,西遊書中記載的開天闢地的大仙仍然是盤古。

但是到了《封神演義》中就明確了開天劈地的大仙是老子,「開天闢地為教首」(還有另一種理解,後面詳敘)。而且,還給太上老君設置了一個師傅,就是鴻鈞老祖。《封神演義》為什麼要這么設置劇情呢?



故事的情節應該是這樣的(我推測):

盤古大仙出現在混沌時期,通過無上法力開天劈地,隨後,盤古身體隕落,天地萬物慢慢形成,這時候,道的化身鴻鈞老祖跳出來了,老祖點化了其他大仙。

在古代神話中,天地初分之時出現的任何事物,都會成為不平凡的事物。比如,天地初分之時的葫蘆藤,白蝙蝠精(張果老)等。天地初分之時出現了很多法寶,聚有先天靈氣,被鴻鈞老祖所得,或被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等大仙所得。

因為盤古已經隕落,所以太上老君就冒名頂替,自稱是他開天劈地,他來貪這個功勞。《封神演義》中沒有第二個人來作證,證明是太上老君開天劈地,也沒有人出來揭穿太上老君忽悠人,因為太上老君在《封神演義》中僅次於鴻鈞老祖。通天教主在萬仙陣大敗而逃,臉上掛不住,就曾經叫囂要重新立地水火風,但是正好這時候鴻鈞老祖出來當和事佬了。

可見,到了聖人級別,就有開天劈地的法力。所以,大家就不敢懷疑是不是太上老君開天劈地,或者說,心裡明白,也不敢說出來。

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鴻鈞老祖、昊天上帝(瑤池金母)、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及女媧、三皇、准提、接引他們是怎麼認為的?

這些人也認為是老子開天闢地嗎?我覺得,就鴻鈞老祖而言,在封神故事中,鴻鈞老祖被設置的很高,是三界的精神領袖和三教導師,法力深不可測,應該不屑於把自己說成是開天闢地的大神。既然鴻鈞老祖不屑於開天闢地,昊天上帝(瑤池金母)呢?

我們在本書分析過,天庭的主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覺得在昊天上帝之前,應該也有上一任天帝,昊天上帝也有下一任天庭之主,至於他是怎麼下台的或者退休的,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開天闢地這件事,應該是屬於比較隱晦話題,就算是昊天上帝(瑤池金母)心知肚明,應該也不會主動提起這個話題,這個話題,涉及到天庭統治秩序的合法性。本來,按照古人的觀念,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誰開辟的天帝,誰就應該擔任三界之主和天庭之尊。

歷史上的周公就曾經為了周代替商的這一場戰爭,尋找合適的理由,周公找到的理由就是天命只認可有德之人,在殷商被周取代後,周公就宣稱是因為紂王無道,殷商才會失去天下,他們周只是為民請命、替天行道。

如果大家都承認天地是盤古開辟的,那麼盤古隕落之後,誰有能力誰就可以爭奪三界之主的寶座,也能會引起群雄逐鹿。如果現在有一種說法,就是按照老子的說法,天地是在鴻鈞老祖的安排下,由老子開辟的,並且,老子開辟後,按照鴻鈞老祖的安排,鴻鈞老祖自己不當天庭之主,自己只擔任三界精神領袖,也不讓自己的弟子老子擔任三界之主,雖然是他開辟的。

鴻鈞老祖安排別人交替擔任天庭之主,大家一看,開天闢地的主兒還在,誰敢造次?元始、通天、女媧、三皇、准提、接引他們誰敢跳出來唱反調?有大佬鴻鈞老祖鎮著呢。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小的成本,來維系三界的秩序,只有保持現有的三界秩序,鴻鈞老祖他們才能保證自己的想法(利益)得以有效的維護。

這其中,也包括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他們也是目前現有秩序的受益人。

另外一點,老子的玄都洞門口掛著一副對聯:道判混元,曾見太極兩儀生四象。鴻蒙傳法,又將胡人西度出函關。這副對聯中,有一般是虛的,有一半是實的。虛的部分就是老子自吹自擂的內容:道判混元、鴻蒙傳法。實的內容就是:曾見太極兩儀生四象、又將胡人西度出函關。

這里的曾見和又將怎麼理解呢?應該是他曾經看見開天闢地的場景,也曾經度化過胡人。在封神故事的後面,有陸陸續續介紹過幾次太極圖和老子本人,老子本人作為人道的教主,對他的贊美之詞溢於言表,對太極圖也有幾次贊言,大體也不過是和上面的那副對聯的內容一致,而且書中也明確說到混沌未分盤古出,綜合以上的分析,我覺得開天闢地的大佬應該是盤古大神。

⑽ 〔40分〕談苦難的議論文

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人們常常認為財富是金錢、名譽、權利。然而對人真正有的財富並不是那些物質,而是知識、經驗……挫折雖是人人不願得到的,但挫折卻得使人獲得真知,性格堅韌,有豐富的經驗。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挫折使人獲得真知。在我們的數學課本及科學課本中有很多的定律,你知道它們是怎樣發現的嗎?就拿《地日說》來講,古代的人們科技不發達,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一錯誤觀點。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說》這一雖不正確,但具有進步性的觀點。在得到這一觀點之前,他遇到了許多次失敗,遇到許多挫折。正是這促使他得出真理。我們不得害怕挫折,其實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挫折使人積累經驗。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來到你面前,你不應該退縮而是要想辦法戰勝它。只有在戰勝挫折的過程中,你才會總結經驗,這樣經驗才會越來越豐富。因此,你才會更容易的達到你的目標。正像魯濱遜一樣,他有了許多次出海的經驗,雖然大多都以失敗告終,但從中他學到了許多航海知識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致他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最終返回英國。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挫折使人性格堅韌。挫折人人都會遇到,遇到的挫折越多,那麼戰勝挫折的心理就越旺盛。因此,當遇到困難時,你不會退縮,你會勇於克服;當遇到失敗時,你不會放棄,你會重頭再來;當遇到苦難時,你不會抱怨,你會敢於戰勝。挫折使你的性格堅韌,讓你能夠更順利的走向成功。挫折的確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不要害怕挫折,面對挫折,積累挫折,讓它成為你人生的財富。使你能夠擁有一個充足的思想,成為一個真正充足的人。

堅持自己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一生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餓死不吃美國的濟糧,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陳詞,諸葛亮傳奇一生,也是為實現抱負而最終累死,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堅持自己的信念,你會擁有一個充實美好的人生,更會收獲一個高貴純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對人生的勤懇態度。聞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堅持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偉大信念。我們深知他的《道德經》就是他智慧的結晶,是不容質疑的無價之寶,但多少人又深掘過他樂學的背後需要一個巨大的精神信念,一個甘於寂寞、潛心修道、勤奮不止的自控能力來支撐著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對真理的執著精神。難忘那年輕的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的布魯諾,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軀去澆灌了黑暗籠罩下不見光彩的科學之花。科學是無法完整的,人生是無法完美的,但是這種放棄所有然而堅持信念的靈魂卻是完美無瑕。我想不出更絕決,理徹底的力量去摧毀這信念了,怎敢說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貴的財富?
信念是善者面對生命的熱愛情感。人之於動物的可貴之處是對其他一切都可以懷有愛。李時珍可以說是一位典型的博愛者。一本《本草綱目》讓他踏遍成川,嘗盡苦寒,受盡挫折。不是對生命懷有敬畏,懷有熱愛,又怎會有不曾動搖的信念去踐行這理想?
古人有此作為、有此信念難道沒給我們借鑒啟示嗎?堅持自己的信念,沖破一切借口困難便會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傳奇的人生。

磨 難

「自古名人多磨難」。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大多經過逆境的種種磨難。他們面對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誤用嘆哭泣;咬緊牙關,奮力抗爭以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戰勝逆境,成為勝利者。
我們都應勇敢直面逆境磨難,用它來磨煉自己奮飛的翅膀,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者。

事實論據

命途多舛的蘇軾
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被當時「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譏刺朝政」、「包藏禍心」,遭到逮捕和審訊,幾乎送了性命,史稱「烏台詩案」。後謫居黃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繼位,高太後攝政。高太後不滿新法,立即起用舊黨召。司馬光等回亦執政,蘇軾被調回京城,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後同舊黨發生分歧。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1089年,蘇東坡再次被貶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執政,又把變法派召回朝內主政,政局變生急轉直焉的變化。第二年6月蘇東坡,被貶得更遠,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廣東惠陽)。晚年過流放生活。給蘇東坡又一次沉重打擊,公元1101年7月26日,這位66歲的老人,終於滿含悲憤離開人世,結束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蘇軾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貶時寫出的。如:詞作《奴嬌·赤壁懷石》,散文《簣谷偃記》,《方山子傳》、《記承天寺夜遊》、前後《赤壁賦》等。

終生坎坷的巴爾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爾孔 的葬禮上,雨果所致的蛋詞中有這樣的話:「在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孔克是最偉大的一個;在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孔克是最優秀的一個。…可嘆啊!這個堅強的、永遠不停止奮斗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天才作家。在我們中間,他過著風風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時代一切偉人都遭逢過的惡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紛擾和痛苦。」是的,巴爾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愛。家庭和母親,對他冷漠無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餘的人。巴爾扎克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曾忿忿地說:「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母愛。」「我經歷了人的命運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長大以後立志要從事清苦的文學創作。當一個「文壇國王」。從1819年夏天開始,整天在一間閣樓里伏案寫作。閣樓咫尺見方。他的居所簡聘寒酸,夏天熱騰騰,冬天寒風嗖嗖。他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娛樂,總是不停地寫。結果在與書商打交道過程中不斷受騙,以致負債累累。債務高達10萬法郎。為了躲債他6次遷居。他對朋友說:「我經常為一點麵包、蠟燭和紙張發愁。債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樣。我常像兔子一樣四處奔跑。」巴爾孔克,一生勤奮寫作,常常連續工作繭自18小時。在不到20年裡,他共創作91部小說。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但他一生卻是在貧困和痛苦中度過的。他曾一句話概括自己:「一生的勞動都在痛苦和貧困中度過。經常不為人理解。」

多災多難的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西班牙16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後又蒙冤入獄後生活無著,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游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理論論據

1、人才由磨煉而成。蔡鍔

2、刀在石上磨,刀越來越快,石越來越薄。茅盾《問題的兩面觀》

3、天下決無一蹴即成之事。鄒韜奮

4、困難出英雄。徐特立《紀念五四對青年的希望》

5、快刀不磨要生銹,胸膛不挺背要駝。聞一多《〈西南采風錄〉序》

6、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聞一多《從宗教論中西風格》

7、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8、不有百煉火,熟知寸金精?唐·孟郊《古意贈梁肅補闕》

9、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10、 世上何嘗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鍛煉成的。茅盾《蝕·追求》

11、 古人成大業者,皆自憂患始。清·劉岩《贈人》

12、 有磨皆好事,無曲不文星。清·崔念陵《斷句》

13、 任何事業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傷心史。鄒韜奮《能與為》

14、 窮當志益堅。宋·歐陽修《送黃通之鄖鄉》

15、 憂患增人慧,艱難玉汝成。郭沫若《南下書懷四首》

16、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17、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清·曹端《書戶》

18、 苦是甘的代價。謝覺哉《論「同甘共苦」》

19、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舊約·約伯記》

20、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古羅馬]塞內加《論天意》

21、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美]富勒《至理名言》

22、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日本諺語

23、 鐵是愈煉愈硬的。[前蘇聯]高爾基《義大利童話》

24、 人要經過一番苦難才能成才。芬蘭諺語

25、 青年時代的鍛煉比黃多還貴重。朝鮮諺語

26、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笑對挫折

「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是暫時的失敗,總之,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這是認識論中的一段話,也就是說,人們在遇到挫折困難時,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用良好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這件事,微笑著,面對著一份生活所給予的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挫折。

也許有的人會否認我的觀點,他們認為,在遇到挫折後,心情跌至谷底,如何強迫自己去接受這份挫折,甚至微笑著去面對它呢?

我不否認這一觀點,沒有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誠如每次和朋友將互贈的賀卡中寫的那樣:希望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可是,生活是現實的,現實是殘酷的,一切的祝願雖是美好的,但卻也好似最無用的。面對生活,我們必須學著面對現實,笑著去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挑戰。

受到挫折了,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到自己所喜愛的一件事,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這些都有什麼用呢?只是為自己徒增一份傷心罷了!

莘莘學子十年寒窗,日夜苦讀,只是為了那一天。不管是在古代科舉制度下,還是在現今高考的競爭下,都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成功者固然高興,而失敗者呢?終日惶惶不安,甚至把自己鎖在屋子裡,茶飯不思,夜不能寢?細想一下,總是這樣,又有何用?木已成舟,一切的後悔都已晚矣,不如重鼓士氣,繼續奮戰,微笑著面對挫折,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居里夫人從1896年發現放射性元素,直到1902年發現了使世界化學界震驚,對世界化學界發展起促進作用的元素——鐳,共經歷了6個艱苦的春夏秋冬。這6年裡,她獨自一個人在冰冷的實驗室里,面對著一切冰冷的器皿,可是, 她還是依然沒有氣餒。終於,在1902年,發現了她企盼已久的鐳。

張海迪是中國殘疾人協會的代表,面對五歲時突如其來的脊髓病,她也曾想過放棄,痛定思痛之後,她毅然選擇了堅強,拿起了手中的筆,寫出了她心中的完美世界。

同樣的,海倫·凱特也是一名殘疾人,但她也是微笑著與病魔抗衡,譜寫了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話。

像這樣微笑面對生活中挫折,最終取得成功的人還有很多。總之,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要向它屈服,要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有一句歌詞寫得很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彩虹固然美好,然而也只有在風雨之後才可以見到這樣美麗之景。

笑對挫折,笑對生活,笑對人生!……

{..苊,最後這個是要靠你自己整理的,嘿嘿`~~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
經濟法中帶薪休假期限 發布:2024-11-19 05:15:58 瀏覽:733
醫療機構規章制 發布:2024-11-19 05:10:27 瀏覽:482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