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主法治
A. 為什麼說民主是法治的基石
1:有能力破壞法制的人或者團體,都是掌握權力者;
2:權力受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才可能防止掌握權力者破壞法制。
3:只有在民主體制下,權力才能受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
B. 簡答: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的關系。
淺論民主與法治之關系
我在網上看到有些文章顛倒了民主與法治的關系,如judd22cn先生在《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三)》一文中說:「現今之中國若要實現西方之所謂民主就必須先法治。法治是民主之前提。解決不了法治何來真正之民主。」有的甚至將民主與法治對立起來;如 ynq1q2 先生在「天益社區」——「 天益大水庫 」所貼的《 民主會害死中國.....這個東西千萬不能要!!!!》,總括 ynq1q2先生的該文章就是一句話:法治好,民主壞 ;要法治不要民主!我的觀點是,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 x{YzCNX!
e'@L:L8
要想說清為什麼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首先要弄清法制與法治的根本區別。 t'tpHj+h
DY` f*O
什麼是法制?為達到解釋的權威性,我以推動「人權」入憲的法學家郭道輝的解釋為准;他說:法制即法律制度,任何社會都有;法制往往是「人治」底下的法制。(《報刊文摘》2005年3月11日2 版《推動「人權」人憲的法學家》)可以說,中國自公元522年前從子產(春秋時政治家,鄭國司馬子國之子,曾任鄭相)以鼎鑄刑書時起就有了法制,法制的實質是人治。 /#tb d\p"
[|/$z2PN
何謂人治?人治就是個人或少數人因緣歷史原因掌握了社會公共權力,以軍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倫理等物質的與精神的手段,對占社會絕大多數的成員進行等級統治的社會體制。人治的總特徵是最高掌權者凌駕於社會極其公共生活准則和法律之上。以他(或他們)為首的龐大的官僚體系是一架只對上級負責而不對人民負責的統治機器。他們可以恣意妄為,製法毀法,以權謀私,無惡不作,除非他們自我剋制,改惡從善,社會則缺乏由傳統習俗或有效法制支持的自律調節機制來制約大小掌權者把公共權力私人化的傾向,即所謂「天下為私」或「家天下」的傾向。(《社會科學論壇》2001年第3期第16頁) 97-eQ<.nn
EPG[e7
什麼是法治?為達到解釋的權威性,我仍以推動「人權」入憲的法學家郭道輝的解釋為准;他說:法治是人民之治。任何人,包括執政黨,都應當受法的「統治」與支配。「依法治國」的「國」,應是指「國家權力」,重在「治權」、「治官」,而非治民。(《報刊文摘》2005年3月11日2 版《推動「人權」入憲的法學家》)如果我們承認法學家郭道輝的解釋正確,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權力在官員手裡,官員會自己依法治理自己嗎? L*Z/DX^h
OGNiw3T}
之所以說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是因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本性為什麼是自私的?可參看拙作《自私——人的本性》);綜觀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名人、偉人,極少有超越這一本性的;尤其是中國傳統官場中的官員,在具有了一定的權力後,無不產生極度的貪欲:(1)追求官階的不斷高升;(2)追求錢財的富有:(3)追求生活的奢侈腐化;其突出的表現是:(1)死死抓住權力不放,並且極欲傳之後代;(2)極欲把手中的有限的權力,發揮出無限的斂財威力;(3)極欲擴張自己的權力;正如孟德斯鳩所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54頁)因此可以斷言,沒有民主的體制和制度,依法治權、治官,必然是一句美妙動聽的空話! vEJd[Dw
Qr{V~Z~#
之所以說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是因為民眾倘不能掌握官員的命運,官員們絕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依法治權」、「依法治官」的現實;中國兩千多年的「 UscY<>,<^
官本位」社會所發生的真切的事實,已經完全證明了這個論斷!中國傳統官場中的官員之所以不怕老百姓,敢於把老百姓不放在眼裡,敢於視民意如糞土,甚至敢於欺壓、凌辱、打殺老百姓,就是中國的官員掌握著老百姓的命運;中國老百姓之所以害怕官員,戰戰兢兢、唯命是從、忍辱偷生,還是因中國的官員掌握著老百姓的命運!中國以往一切人為災難的根源,就在極少數人——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掌握了中國老百姓的命運! 7DBWyUV
x"Ly
之所以說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是因為法治社會必須是法律高於一切,法大於權的社會!而要想法律高於一切,法大於權,所有官員就必須心甘情願的接受法律的要束和制裁;而要想讓所有的官員心甘情願的接受法律的要束和制裁,就必須要由老百姓掌握所有官員的命運:即以民主制度選舉產生所有的官員,也才能相應產生民眾的知情權、參政權、監督權、制衡權、彈劾權、罷免權。中國的皇權帝王專制兩千多年來之所以能夠法大於權,就是因為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不是由民眾選舉產生的,而是靠暴力掠得的天下。 %egd1w
hcB8i9NtO
之所以說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是因為法治社會必須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社會;「現代法治在當今的最大特徵是由虛君制、三權分立的內閣制或總統制及地方自治體現出來的相互依法有效制約的政治多元化自律調節原則,它永遠杜絕了任何政治明星或野心家的太陽神化的可能性」。(《社會科學論壇》2001年第3期第16頁)沒有制約、制衡的權力必然是絕對的權力,絕對的權力必然絕對的腐敗;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帝王極權專制社會貪污、腐敗、滅亡,再貪污、再腐敗、再滅亡的終極根源;因為沒有任何權力的掌握者願意自己的權力被監督、被制約、被制衡,這是人的自私的本性所決定的;另外,對權力的制約、制衡必須以權力對權力,並且制約、制衡的權力必須大於被制約、被制衡的權力;要達此目的,非民主體制和制度不可。 T.U5BW\]
M>!*6) a+
之所以說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是因為法治社會必須是言論、出版自由的社會,換句話說,沒有言論、出版自由的社會,絕不是法治社會!中國自秦以降的帝王極權專制社會,不僅沒有言論、出版自由,而且大興文字獄,一句「清風不識字」就掉了腦袋!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為什麼剝奪民眾的言論、出版自由?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對民眾的統治是建立在謊言欺騙、愚昧迷信的基礎上,一旦有了言論、出版自由,人們也就有了識別、比較的資料,就有可能覺醒,反抗他們的壓迫、剝削。換言之,以皇帝為首的官僚集團,之所以能夠剝奪民眾的言論、出版自由,就是因為在那個社會沒有民主,沒有民主體制和民主制度。 cLG!bIO `t
-npl(^K
之所以說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是因為法治社會必須是「民本位」社會;即法治社會必須體現並保障公民的尊嚴、權利和自由,保護每一個人利益;靠誰來保障?不是靠官員、靠警察,而是靠民主體制和制度。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官本位」社會,所以民眾從來都是被管理、被剝削的對象。 DRA(+=%
0 uf'gbjf
在本文即將結束的時候,有必要探討什麼是民主?在現代憲政理論中,民主的基本含義是政治事務中最基本的權利應屬於人民。民主能讓我們避免獨裁者暴虐、邪惡的統治,能保證公民享有更為廣泛的基本權利,使人民能夠運用自我決定的自由,在自己選定的規則下生活。 B%59T}"
3):F\v
依據北京大學教授王浦劬主編的《政治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民主一詞具如下含義: O"$-@c*
(1)民主是按照人民的意志進行政治統治。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主權的實現。 %UXxP(g
(2)民主是人民投票決定權力的歸屬。民主的現實含義應該是人民有權通過投票決定由誰來充當政治精英,民主是「某些人通過獲取人民選票而得到作出決定的權力」。 3*;um)j2:
(3)民主是多種利益集團的相互作用,相互妥協之後的相互合作的一種體制和制度。 m9=:|p
(4)民主就是人民參與政治決策。如美國政治學家科恩所指出:「民主是一種社會管理體制,在該體制中社會成員大體上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影響全體成員的決策」。 &} ? G
4x(pa
(5)民主是特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築,民主是一種保障公民權利得以實現的國家形式。 T~5wULw'
g,n3^VX
我要說明的是,民主和法治在現階段並非盡善盡美,它無可避免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或缺欠,但它是人類智慧在現階段發展的最高成果;雖然它非盡善盡美,但比專制要進步得多;就象資本主義雖然不乏可譴責、可鞭撻之處,但它仍比帝王極權專制社會要進步、要美好得多一樣。 (WYpi cHM^
zr@nE_!z>
陸英民 OE}Q[nh7Y3
2007年1月21日00:30時一稿 a$)K 6Oy
C. 簡述民主和法治的關系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主權在民、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人民有權以有秩序的方式、以符合中國國情的方式選舉官員、罷免官員、監督官員;各級官員必須對選民負責,而不是對上司負責;實行言論自由,新聞應當反映民意而不是官意;權力必須相互制約,司法充分獨立;落實地方自治制度,同時確保國家的統一,禁止分裂國家等違憲行為。
②社會主義法治根本不同於專制社會的鎮壓人民、制御百姓的法制。社會主義法治,第一要確保人民的主權,制御、約束各級統治者;第二要保護人權,尊重多數人的選擇,保護少數人的權利;第三要制裁違規者,打擊違法犯罪者。社會主義法治要求:憲法必須不折不扣地履行,法規制度不得違背憲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別是各級統治者要模範守法;實行無罪推定製度,不得逼供,公民非經法律程序不得被逮捕、被剝奪財產;保證司法實體正義、程序合法。
D. 十三五規劃的民主法治內容論文2000左右
十三五規劃的民主法治內容論文我有幾篇。。。。可以給你參考。
E. 求一篇關於民主和法治的文章(400字左右,議論文,不要寫太深奧。)謝謝
「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頒布的各種強制行為規則的總稱。」這是《新華詞典》對法律的解釋。但這種解釋對年少的我來說太模糊,太抽象了。法律,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至高無上,人人都要遵守?是兒時的游戲,讓我懂得了規則多制定和遵守;是《青少年保護法》讓我真正明確了法律條文;是學校的普法教育,讓我學到了更多法律常識。漸漸的,我知道了學法、守法的重要性,更知道遵紀守法要從點滴做起。
「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三國時劉備告勉兒子劉禪的一句話,這位古代政治家的至理名言雖然歷經1700多年,但它的哲理光芒永存。「小惡不制,必然發展」,看看社會中的那些犯罪分子,哪個不是從「小惡」開始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呢?就如一隻小白蟻在船板上咬一個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任其發展起來,船就會沉沒。我們青少年預防犯罪要從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做起。
人們常說,家庭是我們的第一課堂,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記得班裡曾做過一次試驗。老師問:「同學們,如果有人欺負你,你怎麼辦?」竟然有半數同學回答:「打他,跟他拼了。」老師接著問:「為什麼?」那些同學便說:「爸爸媽媽告訴我,人在社會上要厲害一些,不能受窩囊氣。」我慶幸,我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家庭里,我慶幸,爸爸媽媽從沒有用這樣不正當的思想教育我。但是,同齡人的話仍讓我吃驚。
再看看社會上的種種現象吧。一些不法商人大肆造假、售假;貪臟法,金錢獲得了很多,但等待他們的是法院的判決書。他們破壞了社會治安,全然不顧法律的存在。試想,如果每個人都自由自在,不把法律放在眼裡,那想將來的社會會是怎樣的呢?那些由於缺少知識而心靈受到污染的孩子們,又能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護法呢?
目前,有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犯罪。自私與無知多麼可怕,對法的無知又更是多麼可怕啊!無數事實說明,青少年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法律觀念起著決定作用。
法無處不在,但不要將它變成生活的負擔,而要將它作為生活的准則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現在認真學法,才能在未來做一個懂法的人;因為只有懂法,才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只有我們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利,進而維護他人的權益,維護法律至高無上的尊言!
未來的社會,必然是法制的社會,而法制的社會只有尊重法律的人民才能創造出來,正如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的多」。所以,我們青少年應當把法「根植」在心中。成為一個理性的守法公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法在我心中」,我們無愧於自己,無愧於法律至高無上的尊嚴。
F. 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民主是法治的基礎:立法的前提、法治的力量來源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G. 論民法與現代法治的關系 求答案
民主與法治都是人類文明進步所一直追求的價值目標。人們不能拋開民主片面地強調法治,更不能因一時的沖動而使法治受到毀損。尤其是對我國這樣一個缺乏法治傳統的國家,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才是民意所在,才是最大的民主。為此,民主必須體現其法治的要求-樹立法律權威,確立法律信用;而法治也同時體現其民主要求-權力分立,權利保障。民主只有在法治的引領下才能有序穩定的運行而不致脫軌。這樣,民主與法治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才能真正得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得到最終保障。在建設法治的道路上,讓我們謹記:「民主需要激情,法治需要理性!」 第一、樹立法律權威,確立法律信用-民主的法治要求
民主追求的是大多數人的參與。為了更好的實現民主就需要飽滿的熱情、煽情的話語和昂揚的鬥志,因此,人的因素無可避免。但法治卻崇尚理性,「法律主治」需要樹立起法律的權威。人治與法治最根本區別即在於樹立起以憲法為核心的整個國家法律體系的至高無上的權威,使法律成為解決社會糾紛的最權威力量。民主的激情需要法治的理性加以引導控制。第二、權力制約,權利保障-法治的民主要求
法治不單單是法律的統治,依法而治,它還「內含著平等、正義、自由、善德等社會價值,推行法治也就是在促進社會的價值。」這些社會價值歸根結底反映在權力制約和權利保障上。權力制約原則是指國家權力的各部分之間相互監督、彼此制約,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在歷史上權力制約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政治家、思想家對權力制約問題的闡述很多,盡管他們分析的角度、語言的表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建立、健全權力制約機制是建立民主制國家的基本環節。在這個意義上,民主賦予法治以現代概念。如果法治沒有民主的注入,將顯得僵化而不能體現保護人民的價值追求。因此大多數傑出的思想家都選擇了權力制約的機制以保障權利。權力制約乃至法治的最終目的都在於保障人的權利。這也是民主的精神之所在。民主理論認為,法律的力量在於它承認和保護個人的尊嚴和權利。為了保護人的尊嚴和權利,最重要的是讓人們通過他們自己選舉出來的代表制定代表民眾利益的法律,這就是法律力量的源泉。這也隨之得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憲法和法律的合法性是主權人民行使自治權所授予的權威制定的。人們受法律的約束,因為法律表達他們的意志。反之,在沒有民主的情況下,政策和法律就不具有合法性。因此,在法治社會中的法必須是民主的法,必須是保護公民權利的法。
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是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民主的精神之所在,法治若失去這種民主的要求便不成其為法治。同樣,這當然也是我國依法治國戰略的主要目標,並且在我國的法治實踐中得到體現。如罪行法定原則的確立,使在1997年修改後的刑法的價值取向更傾向於保障犯罪嫌疑人和一般人的權利和自由,這有助於我國法治水平的提高。
H. 民主與法治的正確關系是
一、民主政治與法治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
從理論上講,民主政治作為一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體現,是一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法治作為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民主政治邏輯內容的重要體現。民主離不開法治,法治將為民主服務作為其最終目的,法治根本的作用還是保障公民的權利。所以,法治與民主不可分離,離開民主,法治就成了無本之源;沒有法治,民主便得不到切實保障。從實踐角度講,民主與法治是現代一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法治作為政治民主的重要基石,沒有法治也就沒有了政治民主。民主與法治為一體兩面之制度。社會要發展,必須推進民主與法治兩方面發展,缺少了任何一個方面,都會造成民主政治發展的不完善,造成社會的傾斜發展。民主為法治的保障,法治為民主的基石。二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相互依存來發展的,任何一方發展脫節,都將會影響社會發展總進程。只有二者相輔相成,充分發揮有利影響,減少弊端,才能使二者相互促進,是一國政治發展取得更大進步,為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生態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必須將民主和法治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既有的制度空間,使民主運轉起來。民主與法治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它們互為條件,不可偏廢。沒有憲法和法律的保障,人們的民主權利就會受到侵害,而沒有民主政治的支撐,憲法和法律則有可能成為專制和獨裁的工具。
二、民主政治是實行法治的基礎
實踐表明,沒有民主政治制度,就很難有可靠的法治。民主政治作為法治實行的基礎條件主要表現為:
(一)民主政治決定了法治的價值導向作用從價值導向的作用講,法治的首要前提是作為治理依據的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正當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在實踐中的實施和應用。亞里士多德在法治上曾提出: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里所指的良好的法律即是從法治的價值導向作用角度講的,只有本身是合理合法的法律,才能在實施過程中有良好的價值導向作用。法治是依據法律進行治理的活動,相比於「法制」有很大的價值導向作用,如果沒有價值引導作用,即使是依據法律嚴格辦事,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如果一個政府僅為了謀取自身利益,不顧人民利益,他可以制定一些是自身行為合法化的法律制度,在依據這些法律制度的基礎上,為所欲為,但僅從法律角度來講其行為是合法的,但這必然不是法治的體現。因為法治不是簡單的按照法律制度來辦事,而是要求所遵循的法律在價值取向上是正確的,是正當的。
(二)民主政治影響著法治實施的有效性法治是依靠法律治理國家的一系列活動。法治不是簡單地依法辦事,但是依法辦事是法治的一個必然體現。可以說依法辦事是法治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在不同時代,宣揚法治精神的人們都在不斷強調依法辦事。古代以洛克、盧梭等為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依法辦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盧梭①指出:「所以我願意不但國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自以為居於法律之上,而且國外的任何人也不能迫使這一國家承認他的權威。因為,不管一個國家的政體如何,如果在它管轄范圍內有一個人可以不遵守法律,所有其他的人就必然會受這個人的支配。」古語雲:「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鄧小平也曾②指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看出,法律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取決於它是否能體現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法律實施的有效性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的法律,人們才會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去尊重、支持、遵守和維護,這樣才能依法辦事,才能做到法治。作為法治重要體現的依法辦事,不僅是要求廣大人民群眾去遵守,而是對全體社會公民,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內。我們所講的民主政治不等同於過去的專制政治。在專制政治的實施中,權力是屬於統治階級的,人民群眾沒有行使權力、並對權力進行監督制約的權利,只能遵守、服從。而在民主政治的實行中,公民在必須履行義務的同時,還享有法律規定的合法的政治權利,可以對政治權力進行監督制約,促使政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成為依法辦事的執行者,保證政治權力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運行。政治權力的產生、發展及變化都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及政治權利息息相關。孟德斯鳩③精闢地論述道:「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要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並暴虐地執行這些法律。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個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個機關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權、執行公共決議權和裁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通過上述言論可以得知,西方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可以有效地將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相互牽制,到達政治權力的平衡,可以有效防止某一機關或某一團體謀取政治權力,破壞法治。同樣,在社會主義國家,要想實現真正的法治,必須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通過法律的形式得以體現,而且要保證人民擁有民主監督和制約的政治權利,促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真正做到依法辦事。
三、實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民主政治是一國的重要制度,主要表現為人民的主權得到保障。法治則是在良法的前提下,全體社會公民(尤其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做到依法辦事。顯然,民主政治是內容,而在民主政治的基礎上的法治則是主要的形式,是人民主權得以實現的保障。如果一國民主政治高度發達,而沒有法律的相關約束,那不過是國家在「自由」的名義下隨心所欲罷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意志並沒有得到切實保障。我們所追求的自由不是絕對的,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相對的,是在有限范圍內的最大自由。如果人人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隨意行事,置國家、集體及他人的合法利益於不顧,必然會助長自私自利的社會風氣,國家所追求的「民主」也將發生偏差,可能會導致暴民政治。同時,法治是促進一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如果一國在追求民主過程中,在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方面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方式和程序,公民在政治權利方面沒有相關的法律保障,那將會出現人治大於法治的情況。相反,如果各方面有相對完善的法律規章制度,利用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依、違法必究,將會更好的發展一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總之,民主政治是一國實行法治的前提和基礎,而法治則是一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保障。二者是和諧存在,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體。
I. 如何理解「民主法治」與「公平正義」之間的關系
它們之間沒有關系,
沒有任何的關系,
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社會領域或,法律事務當中.
J. 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的論文
從頭說起抄
我寫過的東襲西總是沒有底稿,沒有給自己留一份,有時會很沖動給自己留下很多相關的資料,似乎天意弄人,久了,它們就是不翼而飛。算了,寫過的就是昨天,讓時間去裝訂收存吧。
以前很喜歡看「看圖說話」,也很想某天會有許多人來爭著看我寫的故事,我是一個愛幻想的孩子,卻不是一個有新構想的孩子。寫的篇幅也不可愛,所以,只能就此作罷。
我是一泓碧水,平靜的水面掩不住內心的狂瀾。或許我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那樣「不能徑取,就只能用陰謀和手段了」。每次我都參考某些書籍,借鑒其中的金典語句,美其名曰:「學以致用」,但總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後來,漸漸大了,那些內容我都能倒背如流了,老師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創意去編織作文,就這樣,我背著效顰之嫌的罪名,也渾渾噩噩的度過了不少時日。
我還是想有自己的一角天空,這往往又得讓我先學會放棄。什麼都捨不得撒手,會導致什麼都有不得不舍棄,我真的應該慶幸自己還有一點先見之明。什麼時候,我才開始真正作文。
不知不覺,我已學會化妝,將無奈抹上額頭,把平淡畫在眉梢,用思念引幾許感嘆,讓歲月去雕刻憔悴的臉,讓經歷去驗證粗顯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