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中太上

道德經中太上

發布時間: 2022-03-16 16:18:05

A.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的作品出處

《太上,不知有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十七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道德經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來自:道德經注意:此文來自藝術中國品茶讀書欄目,請勿轉載。
【悟道】老子這里是在講君主之道,說做一個君王啊,應該做到沒有自己。就是說我自己的生命不是為自己而生,而是為天下蒼生而生,處事才不失公允。看眾生要明了明察秋毫之道,比如說人世中的人有參政議政的;有畏懼政壇的,伴君如伴虎嗎;有藐視侮辱朝政的;有信任我但信心不足的;亦有根本就不相信我的。所以做君主要多觀察,思考,盡可能少的發號施令。只有老百姓能過上太平、祥和、富裕的日子,就是一個君王的成功,說明沒有逆天道而行,也叫自然而然吧。從修煉的角度講,無我是一個多高的境界啊,那麼宇宙就會給予得道者多大的得分,試想,這樣一個大德之士別說治理一個國家,就是治理人類又有何難。天道不變,人道自然。

B. 老子,是如何成為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的

老子之所以會逐步演變為道教中的“太上老君”是因為他所創造的道家思想以及《道德經》對於道教的建立都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因為這方面原因,老子在道教中的形象逐漸被神格化,繼而出現了老子是太上老君化身的說法。老子作為中國歷史名人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他本名李耳,所處時代為春秋末期。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璀璨發展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里誕生了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法家學派等等,其中道家思想的創始人便就是老子。

從張道陵開始,道教便將“道”視為最高信仰,這一點與道家思想存有異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老子也於這時開始被尊為道教始祖。至於張道陵在《老子想爾注》中將老子視作太上老君的說法也被後世道教一直沿用。

C. 太上感應,和道德經有什麼區別

原文:復道可道也,非恆制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原來傳世本為避諱漢文帝劉恆,將恆字改為了常字,這個朗朗上口千年的一段話居然是錯的!

1973年馬王堆西漢古墓挖出了老子道德經2000多年前道德經版本,一時震驚世界!沒想到的是,經過對比發現,發現道德經被後世篡改的七零八落,很多原意都被改了。

出土的道德經抄寫在帛書的,距老子時代僅二百多年,被稱為帛書老子。當年根本不叫道德經,名稱就是老子,是後世封為道德經。更重要的是,老子上下兩篇,居然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其實要叫應該叫德道經才對!

2.
傳世本: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 ,吾以觀復
帛書本: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 ,吾以觀其復也
沒錯,居然把情字改為了靜,一字之差,千差萬別。真正的大道修煉,是守於情中的,歸根就是情,情,就是復命,返還本命,而並不是安靜。
真正的大道修煉,是在逍遙自在隨風而去的真性情中,灑脫啊!

更幸運的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戰國時的竹簡,距離老子的時代僅僅100多年,真實性絕對一流!楚簡老子更是證實了後世對道德經的篡改。

D.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的作者簡介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聃(dān)(約前571~前471),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此地本是封於西周的陳國,今河南鹿邑,安徽渦陽存有爭議)人。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E.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的譯文

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贊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統治者是多麼悠閑。他很少發號施令,事情辦成功了,老百姓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F.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的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貴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⑤。

G. 《太上感應篇》中太上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道德經》中老子曰:「天地不仁

哪有矛盾?基本無關嘛!前者說因果自造,自負自責。後者只是言天地大道的大極,萬物與其而言都很渺小

H. 道德經裡面的太上有德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是由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寫的作品,出自《道德經》。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譯文

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贊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統治者是多麼悠閑。他很少發號施令,事情辦成功了,老百姓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注釋

1、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統治者。
2、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統治者的存在。
3、悠兮:悠閑自在的樣子。
4、貴言:指不輕易發號施令。
5、自然:自己本來就如此。

I. 道德經中的太上老君,是萬物的源頭,太上老君就是道

不是吧 不是一氣化三清嗎,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又是道祖。

J.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的引語

這一章里,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張,他把統治者按不同情況分為四種,其中最好的統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壞的統治者是被人民所輕侮,處於中間狀況的統治者是老百姓親近並稱贊他,或者老百姓畏懼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狀況是:統治者具有誠正信實的素質,他悠閑自在,很少發號施令,政府只是服從於人民的工具而已,政治權力絲毫不得逼臨於人民身上,即人民和政府相安無事,各自過著安閑自適的生活。當然,這只是老子的主觀願望,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政治幻想。

熱點內容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
規章制度執行管控 發布:2024-11-19 02:34:02 瀏覽:443
公司科室章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2:12:19 瀏覽:691
三河法院院長 發布:2024-11-19 02:10:47 瀏覽:798
經濟法選修考試題答案 發布:2024-11-19 02:08:03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