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設有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
A.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充分的規范供給為全社會依法辦事提供基本遵循。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
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
二、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法治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認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規範本身具有可實施性,不具有實施可能性的法律規范無疑會加大實施成本,甚至即使執法司法人員費盡心機也難以實現。因此,要特別注意法律規范的可操作性、實施資源的配套性、法律規範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規范自我實現的動力與能力。
其次,要研究法律實施所必需的體制以及法律設施,國家必須為法律實施提供強有力的體制、設施與物質保障。再次,要認真研究法律實施所需要的執法和司法人員的素質與能力,要為法律實施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的培訓與養成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制。
三、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是任何法治形態的基本要義;公共權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揚長避短和趨利避害;破壞法治的最大危險在一般情況下都來自公共權力;只有約束好公共權力,國民的權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實現。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依法治國是一項十分龐大和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任務艱巨而繁重,如果缺少配套的保證體系作為支撐,恐難以持久。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
(1)法治建設有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意義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法治領域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增添總體效應的重要舉措。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骨幹工程。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法律體系形成後實現法治建設重心戰略轉移的必然要求。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以體系化視野掌舵法治建設降低成本減少風險的有效途徑。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同德縣人民政府
B. 加強社會法治建設的內容有哪些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重點抓好五個方面:
第一,切實加強政府立法工作。立法的重點要著眼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以及「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
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點抓好深化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規范行政行為、加
強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急需制定或者修訂的法律、行政法規項目,著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製度保障。要堅持依法立法,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防止越權立法。
要堅持科學立法,遵循並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要更加註重增強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和立法後評估工
作,使法律法規規定在理論上站得住,實踐中行得通。要堅持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暢通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的渠道,保證人民群眾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
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所有行政法規草案和部門規章草案都要通過「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集中公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
方式反饋意見採納情況。最重要的是,政府立法工作要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從維護國家利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克服地
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利益的干擾,確保出台的法律制度有用、管用、好用,堅決杜絕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合法化傾向,以及出現「合法不合理」的情況。
第二,強化和改進行政執法。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和部門行政執法工作的現狀,與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執法的社會公信度不高,特別是許可審批、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中存在的隨意性較大,自由裁量權較大;「多頭執法」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運動式」
執法較多,以及存在執法推諉扯皮等問題,社會效果難以持久;一些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執法方式簡單粗暴、態度生硬、服務意識差,甚至發生侵害群眾利益的問
題,社會反映比較強烈。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一要創新執法方式,寓行政指導於行政執法中,採取勸告、建議等非強制性方式,引導行政相對人自覺守法,依法辦
事。二要建立健全經常化的執法模式和工作機制,把查處違法行為的執法活動經常化,把控制違法活動的管理活動常態化,從而切實解決執法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等
問題。三要完善和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切實發揮執法評議考核獎優罰劣的作用,把行政執法的標准、過程、結果與行政執法的責任統一起來。四要規
范執法程序,全面清理和修訂行政執法程序,修訂和完善實際執法中的具體操作規則,實現行政執法程序的標准統一、流程清晰、內容合法與合理。夯實程序建設的
基礎,切實增強行政執法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過進一步規范檢查、取證、聽證等重點環節的執法程序,並結合加強和深化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逐步加以
完善。六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通過制定崗位資格標准,建立執法人員資料庫,建立和完善輔助人員培訓考核和資格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執法人員及其輔助人員的資
格管理,提高執法隊伍管理的規范化水平。
第三,推進司法體制機制改革。要順應人民群眾對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權益保障的新期待,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
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中順利推進。按照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精神,2013年將重點推進勞教制度改革、涉
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四項改革」。這「四項改革」均是長期以來人民群眾特別關心的改革,牽扯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
利益,是改革重點,更是改革難點。從收容遣送制度的廢止到勞教制度的改革,我國司法體系與時俱進,順應人民群眾的正當訴求,對那些已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
法規制度進行反思、改革及至廢止,呈現了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改革的新氣象,必將不斷提升我國法治建設的文明水準,不斷推動法治中國的前行。
第四,加快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要加快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支持社會組織發揮服務社會作用。穩步推進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有
條件的地方要繼續下放非公募基金會和異地商會登記管理許可權,擴大地方試點管理涉外社會組織范圍和領域,在設區市和縣(市、區)設立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
范區。要依託城鄉社區,依據群眾需求,簡化備案登記手續,大力發展基層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要加快出台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政策文件,既推
動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又提高社會組織承接能力,發揮社會組織在改善公共服務提供方式中的作用。探索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協商民主的途徑和方式,重點發揮行
業協會反映訴求、維護權益、行業自律的作用。開展民辦非企業單位塑造品牌與服務社會活動,促進民辦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發展樞紐型、聯合性社會組織,利用社
會組織管理和服務社會組織。同時,要大力推進社會組織分類評估,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率達到70%,地方社會組織評估率也要明顯提高。完善社會組織信息公開
制度和失信懲罰機制,加強對離岸社團、網路社團和在境內活動的境外非政府組織監管,依法查處社會組織違法行為,堅決取締非法社會組織。
第五,深入推進以完善社區治理為重點的城鄉社區建設。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發展社區服務,增強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推動修訂城市居委會
組織法,完善村委會選舉規程,探索外來常住人口參加居住地選舉的方式,依法開展村(居)委員會換屆選舉,重點加強「農轉居」村、村民居民混居村、流動人口
聚居地等村(居)委會建設,抓好「難點村」後續治理等工作。促進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更好地行使自治職能,開展基層民主協商,規范村(居)民議事活動,提高基
層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水平。推廣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規范村務公開目錄和程序,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和民主評議規則,強化基層民主監督。要繼續實施社區服務體
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加快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2013年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比上年增長10%。推動制定《關於加強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
見》,深入開展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扎實推進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積極完善與人口大規模流動、利益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
化相適應的社區建設體制機制,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服務完善、管理民主、充滿活力、和諧幸福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C. 法治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1、法不溯來及既往,應公源開明確;
2、法律應相對穩定;
3、特別法的制定應受公開、穩定、明確的一般規則指導;
4、保障司法獨立;
5、遵守自然正義原則:公開審理、不得以偏見司法;
6、法院應對於其它原則的執行握有審查權,即審查議會和行政立法等;
7、法院應易於接近:省時省錢;
8、預防犯罪的機構在行使裁量權時不得濫用法律。
法治原則法的道德基礎時,也提出了法治的八項原則。一般認為富勒盡管關注法的道德性,但他主張的法治原則"並不是道德性質的",而實際上不過還是一種形式法治。
(3)法治建設有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在於:法律至上,即在一國范圍內,居於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權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特別是憲法和基本法律。
普遍守法,即一國中的各類社會主體必須普遍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所有國家機關、公職人員、武裝力量、社會組織、黨派、團體、法人、公民都必須依照法律活動,合法地行為;國家護法,即國家必須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和有效性,國家要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措施來監督憲法、法律的實施,特別是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守法。
D. 法治知識內容有哪些
1.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徵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4.我國民主法制建設中推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
5.青少年要學法、懂法、守法、護法,增強法制觀念。
6.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則——法律。
7.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8.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9.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0.經濟活動的參與者(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必須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11.法律打擊各種經濟犯罪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
12.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形成和鞏固,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律。
13.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發展下去就是犯罪)
E. 法治原則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法治原則一般包復括:
1.
憲法制是國家的最高法律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國家制定的法律必須是良法
4.
各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予
5.
司法獨立
縱觀各國的憲法,在體現法治原則時一般都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與之相抵觸,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之為根本的活動原則;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就要求國家平等對待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同時任何政治主體,包括國家機關自己,一旦違反法律,必將受到法律規定的懲罰;
第三,國家制定的法律必須是良法,也即保護公民權利的法律,未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權利和自由;
第四,各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予,國家機關的構建、改組和解散,都必須依照有關法律的規范和程序,否則,不具有合法性。同時,權力必須依法行使,國家機關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運作均應依照明確的法律規定,而不是臨時的意志來進行;
第五,司法獨立,要求國家司法機關在整個國家政權體系中保持相對獨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為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F.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明確提出,建設法制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兩大重要支柱和改革內容.行政執法體制是行政體制的核心內容,是指我國行政機關依據憲法和法律履行行政職能、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機制和方式的綜合體現.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高效便民,實現公平正義,達到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也是「嚴格執法」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確立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法治建設方針.科學立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前提;嚴格執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保障;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我們之所以要抓住「嚴格執法」這一關鍵,是因為中國當下法治建設中的主要問題,顯然不是無法可依的問題,而是執法不嚴、執法疲軟的問題.這一法治建設的「短板」已經困擾了我們幾十年.執法不嚴、執法疲軟,主要表現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作為、弱作為、亂作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執法不嚴、執法疲軟」的問題.
G. 什麼是法治建設中最重要的內容
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大力普法。
H.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基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系統。具體內容包括: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充分的規范供給為全社會依法辦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1)要認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規範本身具有可實施性.
(2)要研究法律實施所必需的體制以及法律設施。
(3)要認真研究法律實施所需要的執法和司法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4)要研究法律實施的環境因素。
(5)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實施的阻礙和阻力。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1)要科學配置權力,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2)要規范權力的運行,為權力的運行設定明確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
(3)要防止權力的濫用,為權力的行使設定正當目的及合理基準與要求.
(4)要嚴格對權力的監督,有效規范黨內、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審計、社會、輿論諸項監督,並充分發揮各種監督的獨特作用,使違法或不正當行使權力的行為得以及時有效糾正。
(5)要健全權益恢復機制,使受公共權力侵害的私益得到及時賠償或補償。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5、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要在對現有黨內法規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抓緊制定和修訂一批重要黨內法規,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為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I. 法治的基本內涵包括哪些內容(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內涵)
一、依法治國
1、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和政治前提。法治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證,只有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實行依法治國,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證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2、法制完備。法制完備首先是形式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的類別齊全,規范系統,內在統一,其次是實質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民展的客觀要求,同時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要求。
3、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是指憲法和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廚房,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廣泛的認同,憲法和法律在調控社會生活方面發揮基礎和主導的作用,一切國家權力和其他社會規范只能在憲法和法律支配下發揮作用。
4、權力制約。權力制約是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徵。
二、執法為民
1、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執法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堅持把人作為執法工作的最高價值取向,突出人在執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切實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2、保障人權。執法工作首先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到人權領域,就要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執法當事人(行政管理相對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被害人)的合法權利,再次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於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給予特殊保護。
3、文明執法。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以社會主義首先規范為依據,以文明的方式去執行法律,以高度的熱情服務社會,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影響社會。
三、公平正義
1、法律面前從從平等。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合法、合理。合法就是合乎憲法和法律規定,它是任何組織或個人行為獲得支持的依據。合理就是合乎理性,符合事物的內在規律,它是任何組織或個人行為讓人尊重和信服的基礎。
3、程序正當。是指立法、執法、司法機關的活動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規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學性,保證案件及時正社會確處理,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民主、效率、人權保障、權力制約與監督等價值目標得以實現。
4、及時高效。及時高效要求以公平正義為前提和基礎,以最短的時間、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資源消耗實現最大程度的公平正義。
四、服務大局
1、把握大局。大局集中代表和體現整體和全局,是整體的核心和關鍵所在,其地位具有根本性,代表著整個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決定主導著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社會的民展方向和根本要求。
2、圍繞大局。是指要堅持決策部署以大局為目標方向,執行落實以大局為行為准則,工作成效以服務大局為檢驗標准,全面保障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
3、立足本職。社會主義法治服務大局的要求,落實到部門、單位和個人,就是要立足本職,切實履行好崗位職責,發揮好職能作用。
五、黨的領導
1、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領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絕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
2、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領導。黨的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決策的領導。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民展道路。A、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以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我國國家制度,是黨的政治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也是推進法治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制度。B、必須以黨以中國國情的科學判斷為依據。法治建設必須立足我國的經濟制度、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充分考慮立法、執法、守法等環節的成本效益,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秩序漸進發展,不能超越階段提出過高要求。C、必須積極借鑒和吸收古今中外各種優秀法律文化成果,尤其不可忽視本國法律文化傳統。
(2)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A、在司法制度的本質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B在司法權的來源上,司法權來自人民,屬於人民;C、在司法權的配置上,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D、在司法權的行使上,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又自覺接受黨的監督和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和群眾監督;E、在司法權的運行方式上,堅持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
(3)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我國,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是兩種最重要的社會調整機制,本質上高度統一。
3、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組織領導。黨的組織領導主要是通過推薦重要幹部,
J.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第二,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
3、第三,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
4、第四,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第五,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10)法治建設有哪些內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時代意義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綜觀世界近現代史,一些國家雖然也強調法治的重要性,但並沒有堅持厲行法治,導致法治不彰、法治乏力,影響了國家現代化進程。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只有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發揮好法治的經濟發展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器作用,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如期完成。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從世界發展大趨勢看,國家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制度競爭和治理能力競爭。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