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大忌

道德大忌

發布時間: 2022-03-16 19:51:30

1. 各大宗教忌諱什麼

各大宗教都忌諱:貪、嗔、痴、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貪,貪得無厭。嗔,發怒。痴,愚痴。殺,殺害。盜,偷盜。淫,邪淫。兩舌,挑撥是非。惡口,惡語傷人。妄言,說謊。綺語,獻媚。

此十種應該是各宗教都忌諱的,我所解說的是粗略而說,有說的不到的地方還望批評指正,欲求詳解可參看佛教相關經文及開示。

2. 在任何單位,不能犯的幾個大忌是什麼

有一些職場禁忌是一定不能觸碰的,比如演講和報告准備不充分、自作聰明、越權、熱衷窺探同事家務、推卸責任等。會議發言的報告完全沒有準備好。每次開會,部門領導或者大領導都想認識新人。領導不會知道每個人的工作,但會根據你的發言判斷你工作的價值,看看你是不是在浪費時間。如果你的報告很糟糕,很容易認為你的工作很糟糕,平時不應該做任何事情。

你喜歡探聽,即使你沒有目的,人們也會避開你三分。從某種意義上說,窺探別人的私事是不道德的行為。避免推卸責任。如果你在辦公室里輕舉妄動,你將輸掉整場比賽。尤其是在工作中。首先,你不能對老闆分配的任務挑三揀四。工作完成後,如果老闆不滿意,記得不要推卸責任。原因有很多。最後還得自己動手,給老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3. 辯論有哪些大忌

你的問題太大了,我只能簡單說幾點

辯論大忌:
1.己方觀點前後矛盾、邏輯錯誤;
2.承認對方觀點正確;
3.不正面回答對方提問,連續、多次迴避對方追問;
4.虛構事例、引用數據有誤;
5.說話結巴,口齒不清;
6.言語中帶有不文明、污辱性、人身攻擊的用語;

4. 請問各個宗教的忌諱是什麼

1 藏傳佛教

在藏傳佛教中,因果報應思想所包融的忌行文化,佔有一定比例。所謂「因果報應」,就是力求對自然界萬物變化與生命系運轉規律相聯在一體,詮釋物質與精神的內在統一。對眾生生存的環境與生命流轉之變化作分析,並揭示諸多苦根源,用因(業)果將其連結起來,認為一切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消亡,都受因果規律支配。業,指觀點和行為,含善和惡兩類,這是因。不同的因(業)——特別是行為,必將導致不同的果報。宗喀巴大師說:「業力無窮,所經行為,確定其自果。」今世的貧富窮達,皆系前世所作善惡決定的結果;今生的善惡行為,亦必導致後世的罪福報應。這就是佛教的因果報應「三世因果」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觀念,並成為佛教禁忌文化和戒律的核心。佛家認為,宇宙是一個無限的空間,存在著有如同恆河沙粒數一樣多的物體。這些物體,均隨因緣的聚散而生滅,既沒有片刻停留的自由,也沒有固定的強富貧窮,都處於流水不息,變化無常之中。眾生生老病死自然交替的流轉過程始終充滿著矛盾和苦樂的不斷變化。受因果制約,幸福會變為痛苦,煩惱會變成快樂,不僅今生中的處境在不斷升降變化,而且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生存的境界,也因「三世因果」而會轉換變化。所有的人、天。神和餓鬼、畜生、旁生都在這個大的循環中隨因轉換,沉浮交替。這種因業果報、輪回轉世和追求來世的思想是藏傳佛教乃至整個佛教的主體觀念。

眾多福禍果報,是由眾多善惡因業來決定的。因而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抑惡揚善的道德觀念,構成禁忌文化的核心所在。在眾多因業中,總體上可歸結為三類:①身業;②語業;③意業。其中每一類都有提倡(善)和禁忌(惡)的雙重內涵。這里著重就其禁忌略予介紹。

1.身業

(1)殺生:殺生是指用身體活動來剝奪任何生靈之生命,由基、意趣、行為和究竟四個內容所構成。基指殺害對象;要奪去對方生命之思念,就是意趣;採取各種手段,殺害了對方生命的行為構成殺命罪;對方已殺死,構成殺生究竟罪。比如一百個人殺生,每個人會承受一條命的業果;指揮殺生者,這一百條命的業果同樣也會落在他的身上。這種業果的回落,就是因果報應。殺生之業,會導致自己的生命縮短或生在貧窮區或遭受各種災難,甚至命斷身亡的可能。因此,殺生是佛教禁忌之首要內容。藏族地區,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人都要禁忌殺生。喇嘛每年堅持「坐夏」的修持,意在防止出門踩死春夏之交孵出的幼蟲。普通人捉到虱子臭蟲不弄死,而是送到門外放生。一般禁止打獵。藏族不吃魚的原因是,殺一條魚,肚中的魚子也被致死,所以,諺語中有「滅一條魚而受萬命罪」之說。由禁忌殺生,而提倡放生善事。如果捕殺被放生的牛羊等,必須承受數倍之業果。藏傳佛教徒及信教群眾雖然吃肉,但除未見殺、未聞殺、未懷疑專為我殺的三清凈肉外,其他肉是不食的。

(2)偷盜:偷盜是指在別人未允許的情況下,拿走屬於別人的東西。偷盜包括偷偷地做,也包括通過暴力、狡詐的語言、欺騙的手段等達到目的,也包括謊稱擁有一些實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指使另外一些人偷盜,同樣也會得果報。但偷盜罪不僅包括行為本身,而且包括偷盜意識的滋生。佛家認為貧窮飢寒的人,是前世所作之惡業或偷盜行為的因果報應。別人給喇嘛供養的微薄之物,以至寺廟佛殿或出家人周邊的任何東西,都不許亂動取拿。未經准許,俗人不得觸摸佛像、佛經等法器、法物。

(3)邪淫:是指嚴禁僧尼的任何性行為。對在家修佛的居士而言,是指一個已婚普通人,追求除妻子或丈夫以外的異性來滿足淫慾;或在不恰當的時間(白天和每月初一、十五)與配偶交媾;或在不恰當的地點(如寺廟內、佛堂、佛經等聖地);使用非生殖器官交媾。異性間的不當接觸、挑逗也是禁止的。在西藏,父母兄妹在一起,不得隨意談婚姻愛情,尤忌談兩性關系。在密宗佛像中,常見的雙身佛,是修佛過程的最高境界——方便大樂與智慧空性的融合標志,也是一位密宗本尊的不同功德部分的顯示,根本不是性崇拜或低級的色慾。

2.語業

(1)謊語:謊語包括任何試圖欺騙人的言語,關鍵在於動機和目的是有利於自己而損傷他人。西藏人不分僧俗,諱忌謊語出口。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道德修養的一種美德。

(2)兩舌:出於一些嫉妒別人友誼的動機,挑撥關系,使朋友間產生矛盾而變成仇人的言語,兩舌可以發生在國與國之間,也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或團體與團體之間。只要屬於離間性、挑撥性的語言,不管是來自傳說或有意編造,都在禁忌之內。

(3)惡語:它包括出於邪惡的目的用臟話罵人;用惡毒的言詞攻擊人;或用上師、尊者的權勢威脅人等。也包括用謊言或流言使人受傷害或生氣。這種行為正像頑石擦傷身體會感到痛一樣,惡語會使人感到損傷。惡語的禁忌,是語之四業中最需引起注意的一點。

(4)綺語:任何使人產生迷惑、妄想的言辭,像談話間夾雜暴力、色情等煽動性語言,都被視為綺語。因而在藏傳佛教一切有關佛事、儀軌、講習、著作中,都禁忌使用蠱惑性、煽動性、教唆性言詞。

3.意業

5. 相處十大禁忌

異性朋友相處十大禁忌有保持一個度、說話要注意方式、不能太貪小便宜、不要隨意的接受異性朋友贈送的禮物等等。

1、和異性朋友接觸要保持一個度。

不管沒事有事都喜歡聯系對方,生活上感情上都喜歡找對方傾訴,這樣的一種行為容易讓對方心裡對你產生一種情愫,如果你是女生的話,還會對你心聲憐愛,男人天生就對女人有一種佔有欲,保護的天性。所以不要給異性朋友製造錯覺。

2、說話要注意方式。

和異性朋友說話一定要有個度,不能沒大沒小,什麼話都亂說,讓異性朋友覺得你很隨便,自然在行為上就會對你有不敬的行為,說每一句話的時候都要經過三思才能說出來,對方就覺得你是一個認真的人,自然也不會輕易對你胡來。

3、不要隨意的接受異性朋友贈送的禮物。

一般的小禮物只是代表友誼的話還可以勉強接受,如果異性朋友送一些比較貴重的一些禮物,就不要輕易的去接受,你的接受會讓對方感覺你是對他有意思的,容易引起對方的誤解。

4、不能太貪小便宜。

如果你看到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能隨口向別人開口幫你買這買那,自己需要什麼,就自己去學會獨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兼職,等自己有錢了再買,你經濟的不獨立會讓你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男生也不會尊重你,會對你提出無理的要求。

5、要學會自尊自愛。

你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那麼你首先要學會在怎麼去尊重他人,你尊重了別人了,那麼,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尊重你,別人也就不會輕易的在語言或者行為上去輕賤你。

6、要正常的和他人進行交往。

你如果喜歡對方就大膽的對對方說你喜歡他,畢竟喜歡一個人沒有錯,但是如果你不喜歡對方,也要大膽的和對方說清楚,不要把簡單的關系搞的復雜化,對別人也不會有任何的傷害,反而拖泥帶水才會給人造成傷害。

7、過問對方的感情史。

如果異性之間想要保持友情,就一定不要輕易過問對方情感史,不是說你不應該知道和了解。只是你千萬不應該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如果是很好的朋友對方會認為這是你想要進一步發展的表現。

8、在乎對方身邊其他的異性。

如果異性之間想擁有友情,就一定不要在意對方身邊究竟還有什麼其他的異性在,這會讓對方誤以為你在「吃醋」,每個人有很多朋友,無論是男女都不會例外,如果你總是在乎對方身邊還有什麼其他朋友,可能會被對方誤會你想要發展愛情。

9、因為對方談戀愛,陪自己的時間少了就生氣。

異性之間想要保持友情,就一定不要因為對方陪自己的時間少就生氣,因為你們是朋友,不是戀人,這種事情也是正常的,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你想要做朋友,就應該做好這樣的思想准備才行。

10、極力想要改正對方的缺點。

如果異性之間想要保持友情,就一定要尊重對方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想要極力的去改正對方身上你眼中的缺點,對方會覺得很不舒服,如果對方改正了,你可能就會因為對方成為了你特別喜歡的樣子而想從朋友變成戀人。可能會失去友情。

6. 忌諱和避諱的區別

忌諱:對某種東西產生一種恐懼心裡,而不願提起。
避諱:就是迴避的意思。

7. 千萬不能碰的職場大忌有哪些

千萬不能碰的職場大忌有總是發牢騷抱怨、愚弄他人、太看重是非對錯、把領導和同事當朋友、浮躁不定。

太看重是非對錯。在你做事時,如果因為是非對錯與人產生了爭執,這時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爭出誰對誰錯。在領導眼裡,誰對誰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解決問題,能解決問題的,就是有價值的員工,就應該予以重任。反之,如果只是想在口頭證明自己是對的、自己沒錯的人,沒有太大價值。

熱點內容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
規章制度執行管控 發布:2024-11-19 02:34:02 瀏覽:443
公司科室章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2:12:19 瀏覽:691
三河法院院長 發布:2024-11-19 02:10:47 瀏覽:798
經濟法選修考試題答案 發布:2024-11-19 02:08:0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的證據提交 發布:2024-11-19 02:02:36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