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禮儀廉恥
A. 禮義廉恥是什麼意思
禮義廉恥
【拼音】:
lǐ yì lián chǐ
【解釋】: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
【出處】:
《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示例】:
古之賢君必厲士氣,當務求難合自重之士,以養成禮義廉恥之風。
B. 關於道德廉恥的典故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時期魯國柳下邑(今山東回平陰答展窪人)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惠」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為「柳下惠」。有時也稱「柳下季」。他擔任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其墓在山東平陰展窪村。當地人又稱之為柳展雄。
C. 「忠孝節悌禮義廉恥」 詳細的解釋
1、孝,是子女對於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2、悌,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3、忠,是個人對於國家的,就是忠於祖國和人民。
4、信,是人與人之間的,就是要有誠信。
5、禮,是說人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也包括禮貌)。
6、義,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
7、廉,是說人們應該廉潔奉公。
8、恥,是說人們應該知恥,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
(3)道德禮儀廉恥擴展閱讀:
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是孔子提出。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00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創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同時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後來到了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總結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朱子八德」,是儒學的精髓,是古時做人的基本道德。
D. "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各代表什麼意思
1、禮:是禮節。
禮節是人和人交往的禮儀規矩。禮節是不妨礙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萬事的通行證,禮節是人對人表示尊重的各種形式,包括動作形式和語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頭等,是動作形式,問候,道謝等,是語言形式。
2、義:是義氣。
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
3、廉:是廉潔。
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清楚一點的說,廉潔就是說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
4、恥:是羞恥。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
5、孝:是孝順。
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6、悌:是悌敬。
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7、忠:是盡忠。
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8、信:是信用。
是誠實而知恥。信的基礎是誠,不虛偽,不造作,勇於認識並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做到這些就有了信,就值得被託付。
E. 禮義廉恥的意思
「禮義廉恥」意思是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出自《管子·牧民》:「何謂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指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
禮義廉恥造句:
1、一個人要懂得禮義廉恥。
2、有些人提倡禮義廉恥,自己的所作所為卻往往與禮義廉恥毫不相容。
3、舊社會有些提倡禮義廉恥的人,自己的所作所為,往往與禮義廉恥毫不相容。
4、她這種人連禮義廉恥都不顧,還要臉面干什麼?
F. 什麼是禮義廉恥
禮義廉恥,漢語成語,拼音是lǐ yì lián chǐ,意思是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出自《管子·牧民》
G. 禮義廉恥是什麼意思
禮義廉恥,中國成語。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出自《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