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立法
㈠ 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若詢事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若詢事而不考其終/興事而不加屢省/上無綜核之明/人懷苟且之念/雖使堯舜為君/禹皋為佐/恐亦難以底績而有成也。 |
㈡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什麼意思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張居正
就是說立法並不難,難得是有法必依,依照所立的法辦事,聽別人的話也不難,難得是依照別人的話辦事。
㈢ 天下之事因循則一事可為;奮然為之,矣為必難,這句話出自哪裡
(明)歸有光《奉熊分司水利集並論今年水災事宜書》:「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
㈣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行"表達的是有法必依還是執法必嚴
有法必依。
㈤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這句話出自哪裡意思是什麼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這句話出自明朝張居正的版《張居正奏疏集》。
原文:」為政之權要,曰公與清;成家之道,曰儉與勤;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
譯文:公正和清廉是從政的要領;儉朴和勤勞是持家的方法,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並不困難,難的是認真切實地貫徹執行;聽取群眾意見也不算難,難的是讓群眾的意見實際生效。
張居正一生倡奉變法,尊崇實學,以救時治國為己任,故其為文注重「直寫胸臆」,
力求有「閎衍深沉之思」。
(5)天下之事立法擴展閱讀:
《張居正奏疏集》收録原《張文忠公全集》中的奏疏,並從散見於明代以來的諸多文獻中輯佚,特別是從《萬曆起居注》中輯録了一百〇七篇奏疏。
本書通過核實《萬曆起居注》、《明實録》等文獻,確定各篇奏疏成書時間,於疑難字詞、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作簡明注釋。
《張居正奏疏集》可謂張居正三十餘年從政最重要的實録,既有深邃的政治見解,也體現了其倡奉變法、救時治國的政治抱負,更彰顯了大明第一首輔「紀綱修明,功在社稷」的巨大政治功業。
㈥ 有一句文言文,忘了出自哪裡,大意是:有法律,但沒有讓法律可以得以執行之法
是否是明朝張居正的「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天下的事,立法不難,難的是法律的施行;聽勸諫不難,難的是勸諫有效果。
㈦ 請解釋下出處和意思唄,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
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並不困難,難的是認真切實地貫徹執行;聽取群眾意見也不算難,難的是讓群眾的意見實際生救。
出處: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的《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
原文: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
考成法中考是考察,考核的意思,成是成效的意思,所以考成法顧名思義就是考察成效的法則。「張居正這里借「考成」二字以明其法之要旨。
作為有經驗的政冶家張居正,他深知有法必依的重要性和實行當中的困難。他前後當國十年,其時軍政敗壞,財政破產,危機嚴重。他在全國范圍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政府財政有所改善,但因為政令難於完全貫徹,他的改革受阻,不能全部生效。
(7)天下之事立法擴展閱讀:
萬曆元年(1573年)六月,張居正上疏「請隨時考成」,十一月,庚辰,立章奏考成法,等候神宗皇帝批復,很快聖旨回復:「這所奏,都依議行。」考成法於此時正式生效了。張居正擠倒了高拱,成為內閣首輔,於是一項有利於提高官員辦事效率為主要內容的法令出台了。
明朝自武宗以後政治就比較腐敗,先有宦官劉瑾亂政,嘉靖中期之後又是內閣渾斗,紛爭不斷,嚴嵩父子專權。這些都嚴重的削弱了國家的實力,同時也破壞了明王朝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官吏辦事更是欺上瞞下。
對此為此早在隆慶四年他曾上疏強調「掃無用之詞,求躬行之實效。」但當時他位微言輕,沒能引起朝廷的足夠重視。張居正當權之後立即針對這一吏治不行,官員辦事效率低下的現象進行了整飭,其中一項主要措施就是推行考成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居正奏疏集
㈧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治必行.在哪一頁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的意思是國家的事,制定法律規章版政策並不權難,難的是有法必遵,難的是聽到之後去遵守。法律能不能貫徹實施,能不能將依法治國落到實處,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的古訓是說一個國家只有嚴格執法,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國家才能治理整頓好,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如果法律松馳,無法執行,則國家一定會有動亂,國力也會越來越衰弱。
㈨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是什麼意思
這是張居正上疏明神宗實行考成法時提到的。意思是國家的事,制定法律規章政策並不難,難的是有法必遵;聽人說話不難,難的是聽到之後去遵守。 在張居正看來,國家的法律政策已經夠多的了,明朝之所以亂,不在於沒有法規,而是沒人認真去遵守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