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天師道德之

天師道德之

發布時間: 2022-03-18 04:57:26

❶ 天師道的經典

天師道是中國道教的創始教團,其核心經典是道教共同崇奉的《道德經》,很多經典其實也就是道教的經典。
但如果單論天師道這一派別的獨門經典的話?我認為主要有如下三部:
以下摘錄中國道教首部全景式歷史傳記——《創道記》的相關內容總結如下。此書現正在網路閱讀首發連載網頁鏈接,需要了解道教的很值得看一看!

一、老祖天師張陵的教學講義、後由系師張魯輯錄為《老子想爾注》。
這是《道德經》最早的神學版本。原本早已散失,《隋書·經籍志》和新、舊《唐書》都未記載,《道藏》中也沒收進去。清末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古本典籍中,有《老子道經想爾注》殘本,全本共五百八十行。注與經文連寫,字體不分大小,章次不分,過章不另起一行。據考證,它是六朝鈔本。此殘卷在一九零五年失竊,現收藏在大不列顛博物館,編號為斯氏(斯坦因)六八二五。該殘卷始自《老子》第三章「不見可欲,使心不亂」,終至第三十章「無欲以靜,天地自止(正)」,大致反映了《想爾注》的基本思想內容,是研究早期道教思想的珍貴資料。該經在寫法上有兩大突出之處。一是用刪、增、改字的方法,對《老子》原文進行一些有意修改,以樹立自己的意思。如《老子》第十六章原文是「公乃王,王乃大」,而在《想爾注》中,將「王」改為「生」,認為「能行道公正,故常生」。改變文字以便說明其長生之,。這類例子在《想爾注》中甚多。另一寫法,就是通過注釋,將哲學著作《道德經》改造成真正的道教經典。將《道德經》中作為哲學范疇的「道」人格化,神格化、解釋為第一人稱的「吾」、「我」,使抽象的「道」具體為有欲有言,有喜怒哀樂,對人有教導、遣使、誡禁、主人生死,賞善懲惡,鎮邪制頑的人格神。《想爾注》將「道」等同於「一」,認為: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今佈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矣;不行其誡,即為夫一也。」這樣,道或一,既是宇宙本源,又是太上老君,哲學家老子就成為五斗米道所信奉的神。
二、四十三代張宇初天師撰著的《道門十規》。
此書作者列述了十方面的規范,涉及到道教的教義與教制、教規等有現實意義的根本體制問題。其內容:一曰道教源流,強調老君為道教宗源,申明道法源流。二曰道門經篆,強調以《元始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首;「靈寶」說經以《定觀》、《內觀》為要;「太上」立要以《道德》為規。三曰坐圜守靜,強調以靜定為內煉之要,人道之本。四曰齋法行持,強調務必齋明盛服,法己清心,精思默存,齋戒以通神明。五曰道法傳諸,強調法源為一,不論教派、師傳、得法多少,行持之士應以戒行為先,晨夕修持不怠。其後,還以另五條列述了關於住持領袖、雲水參訪、立觀度人、金谷錢糧、宮觀修葺等項屬於宮觀體制的規則。此道書,乃是當時作者以道教領袖的身份,針對實際道教狀況和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對道教義理、道觀管理體制所提出的整體規范條例。反映了明代道教史實和拓展趨向。是研究道教義理與體制的重要資料。明《道藏》正一部「楹」字型大小收載。
三、五十四代張繼宗天師撰著的《崆峒問答》。
他在卷帙浩繁的經籍書文中精選重點,以通俗的語言和問答的方式集於一冊,編撰為《崆峒問答》並流傳至今。由編輯體例上來說,《崆峒問答》的言辭表達設計得就像是一個外行人在問,一個道教宗師在答。一問一答間,讓人對道教內涵、神仙體系、經典文集和神學思想產生初淺的了解和深究的興趣。特別針對於初入道者,或是需要尋找終極簡要答案的道門中人來說,都是一本非常珍貴的工具書。現觀《崆峒問答》共計328問及答,其問內容龐雜多端,涉及簡明絢燦,而又包羅萬象的道教內涵。對於一位初入道者,或者是需要初步了解道教的讀者來說,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必讀典籍。
除以上三部核心經典外,天師道還有如《天壇玉格》等很多其他經典。
這些經典有些記載於《正統道藏》,有些散落民間,但其中最重要的獨門經文內容都可以在《創道記》原本中讀到。

❷ 天師鍾馗之慧劍問情

http://hi..com/luraaa/blog/item/5c6ce8ed8471fb2a63d09f40.html
天師鍾馗之慧劍問情《天師鍾馗》講述的是鍾馗(唐朝時中國陝西西安戶縣石井鎮終南山阿姑泉鍾馗故里歡樂穀人)和結義兄弟柳含煙、王富曲3人在人間降妖除魔、懲惡揚善的傳奇故事。全劇分為「美麗之罪」、「血色鴛鴦」、「青蛇有淚」、「人魚痴戀」、「慧劍問情」、「鍾馗嫁妹」等六個單元。鍾馗由TVB一哥歐陽震華主演,曾寶儀、霍思燕、張嘉倪、許還幻、姚芊羽、嚴寬、蒲巴甲、周一圍、馮紹峰、袁文康等均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天師鍾馗》用魔幻式的藝術手法表現美麗的愛情、美好的人性和永恆的真情,並借古諷今,批判現實社會中的醜陋現象,彰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道德觀念,歌頌人世間的真善美。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深刻的主題。如《美麗之罪》單元要告訴觀眾的就是,美麗並不是罪,重要的是擁有這副美貌的人的心;《青蛇有淚》單元讓觀眾從小青流下的第一滴眼淚中嘗到愛的味道,真愛不是自私佔有,而是成全;《慧劍問情》單元更是「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最好詮釋;《血色鴛鴦》則讓觀眾體會為了愛人犧牲自我的偉大情懷;《人魚痴戀》彰顯了只要有愛,一切皆有可能的真理;《鍾馗嫁妹》更是讓觀眾明白如何是兄弟義、兄妹情,感受親情的可貴……

❸ 中國古代道家四大天師各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故事

中國古代道家「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葛玄、薩守堅、許旌陽,為玉皇大帝通明宮的四位尊神。

一、張道陵張天師:本名張陵,道教稱其為祖天師,於東漢末年創立道教,一說為張良的八世孫。張道陵出生之時黃雲籠室,紫氣盈庭,空中光如旦。從小聰明穎慧,七歲時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經》通曉五千言精微義理。

成年後相貌奇異,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二角。通四書五經,曉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曾入太學,博學諸經。

後歸隱山中修習長生不老之術,雲游於名川大山之間尋求修真之道。據說三年練丹而成,服後返老還童,繼續求道,治蜀地鬼、魔,但因殺鬼太多而未成仙。

後游歷諸山,修道謝罪,大功告成,被太上老君接引上天拜元始天尊,令其重返人間,勸化尚未悟道者,遂降臨人間演法,治鬼,成為驅鬼避邪的天師。後來大道功成,升天成神,是為張天師。獨創天師道。

二、葛玄葛天師:為三國時期的方士,傳說隨左慈學道,修煉道法道術,得道家典籍相傳常服餌術,長於治病,行符敕鬼,善於神變。

傳說葛玄在江西閣皂山修道,道教尊其為「葛仙公」,後其感動太上老君,傳葛玄以真經,使其成為了道教靈寶派的祖師。有一說其功行圓滿後,被東華帝君收錄入仙籍。

三、薩守堅薩天師:又稱薩真人,為民間信仰的仙,宋代著名道士,號全陽子,薩守堅初習醫,因誤用葯物傷致人命,於是棄醫訪道。

傳說為南華人(今山東東明),收王靈官為徒,在明代供奉薩守堅的道觀香火盛極一時。於陝西路遇神霄派創始人王文卿、林靈素及龍虎山三十代天師虛靖天師張繼先,三師當時匿名各授一法與薩守堅,一為咒棗術,一為扇疾術,一為雷法,薩守堅依法行之皆驗。

薩守堅後用咒棗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滅邪除妖、祈晴禱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復生。得法後苦心修煉,盡獲神霄大法諸階秘訣。著有《雷說》、《續風雨雷電說》、《內天罡訣法》,主張誠心正意,以神合神,千變萬化。

四、許遜許天師:晉代人,號旌陽。在南宋時被晉明道奉為祖師。少年時拜大洞真君吳猛為師,受三清之法,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歷律、五行、讖緯之書,更喜歡神仙修煉之事。

傳說其打獵時射中一母鹿,而母鹿死前不顧一切地舔小鹿,許遜難過之際有所感悟,折弓而修道。二十四歲時遷旌陽縣令,從政期間公正廉明,以德服人,人們稱其為許旌陽。

後天下大亂,棄官而走,遇上聖真人傳授太上靈寶凈明法,有斬邪擒妖之道法,收服江西蛟精,除卻水患。奉許遜為凈明教派之祖。後來道教將其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3)天師道德之擴展閱讀:

道家思想:

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黃帝,集大成於老子,發揚於張道陵天師,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書法、美術、體育、史學、商業、軍事等等影響極為深遠。

❹ 道教有五大宗分法和四大派分法以及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是根據什麼

最早是張道陵開創的正一盟威道,張角太平道稍晚於張道陵的正一盟威道,兩個是一前一後,還有靈寶派和上清派,都是出自於正一盟威道,葛玄的葛家道,早為天師家道,魏夫人為正一盟威道教祭酒,所以正一幾乎與神盟約的這些教派,都是與正一盟威道教扯不開關系,天下道教出正一,當然,指的是正一一系,後來的全真崛起,用佛教的法儀,重開道脈,於傳統正一道教建立不同的入教方式(傳戒,傳度),其實全真教是丹派裡面的少陽丹道的北宗,後來加入了金丹派,即少陽丹道的南宗,後來又發展處東宗和西宗,其他還有文始丹道(以張三豐傳下法脈為主,說張三豐是全真的肯定沒研究他們的丹法同異),在明朝以後,朱元璋將天下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所以天下道門,要麼是全真,要麼是正一,全真的怎麼說呢?天下道門龍門半,現在最盛的莫過於全真龍門派,這是全真七派裡面最大的一個宗派,為丘處機所創,因為丘處機大羅天仙狀元的功名,所以幾乎全真撥職,都要在龍門底下,所以又大了,其實全真不能稱之為全真,應該稱之為混元,全真是混元宗壇,但他們並沒有以宗壇命名,正一的則是三山四壇八派之說,三山當然是龍虎山龍虎玄壇(這里要說龍虎玄壇,和萬法宗壇的提法不同,若單論全真正一這樣來說,則是混元宗壇與萬法宗壇),茅山上清宗壇,閣皂山靈寶宗壇,四壇加上西山凈明宗壇,接下來四派是神霄,清微,天心,玉堂四派,加起來為八派,這就是三山四壇八派,這是都有宗壇之分的,若是要以法脈細分,僅僅就茅山上,就有一百多個法脈,這還是正統道家法脈,不算一些流落民間的茅山民間法脈,那樣算起來是極為恐怖的。
五大宗分法現在已經不提了,那個時候五大宗的分法和現在的全真正一分法差不多,至於分八派的依據是什麼?當然是教理教義,法脈理論上出現不同見解方才分派,比如說最早的三山分派,上清派是天師道流入江南以後,文人改造成的一個教派,更加註重個人內修,比如說早期的天師道以《黃庭外景經》為修煉經法,上清道則是以《黃庭內景經》為經法修煉,《內景經》的修煉是以《外景經》來作為一個基礎的,靈寶派的齋法則是天下所有道教道派所學習的一個榜樣,後來的凈明以許遜天師為祖,確立八寶,以忠孝行道,神霄清微等四派以雷法為分,神霄的雷法和清微的雷法用起來也不能說一樣,但是你說他們沒關系嗎?神霄從凈明出,現在用的字輩還是凈明的字輩,清微拜的祖師是紫虛元君,就是茅山上清的魏夫人,同屬一脈,大概分法,就是如此了。

❺ 張天師和太上老君的關系是什麼

師徒關系。

按《史記》記載,老子為周代史官,構建了獨特的道論,創建了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後世奉為道祖。這是歷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經》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方針和大量修行導引的內容。漢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說的黃老學,並在朝野產生巨大影響力。黃老學除了作為政治理念之外,還兼具某些宗教意蘊。

譬如《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中記載光武帝之子楚王劉英的事跡,稱「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又稱「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可見此時黃老學已經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學說。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已經出現了對於老子的神格化。

「三清」中的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的三位尊神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道德天尊,全稱「太清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後,相傳居住大羅天上太清仙境。

道教宮觀中的三清殿,都有道德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須白發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均設有道德天尊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道德天尊之神誕日為農歷二月十五日,是日大多舉行祝誕聚會或祈福延壽道場。

❻ 道家的四大天師都有誰所說的「三寶」,「三寶」又是什麼!

道家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的時候 ,經常成為那一時期的國教,在道教史上出現了許多傳奇人物,現在就給大家認識一下道家的四大天師與三寶

在我國的道教史上,出現了許多的人物,他們驚艷絕倫,而現在的道教也在提倡休養生息,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給了人們一個方向,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人願意在終南山修行的原因,它給了人們另一個方向,一個不同於別的教的方向。所以,我們要了解道教,去學習它的精華,給緊張的生活增加一絲的清涼。

❼ 天師代表什麼

天師道 張陵於漢代順帝安元年(142)在鶴鳴山聲稱受太上老君之命,封為天師之位,得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創立天師道。天師道創立是中國道教創立之始,天師道為張陵教團自稱,因其傳正一盟威之道,故後來亦名正一道。張陵本人為太學生,於漢安帝延光四年(125)始學道,為黃老道徒。黃老道奉事太上老君,習老子五千文、黃帝九鼎丹法、長生術等,又傳《太平經》。張陵於漢順帝朝帶領弟子入蜀,創立天師道。當時四川盛行巫鬼道,由巫覡為魔王統領鬼兵,以巫術裝神弄鬼聚斂財物,欺誑百姓。張陵的天師道,是傳播《太平經》的黃老道異端教團,又結合了四川民俗進行了改造。他以符水為人療病,傳行氣、導引、房中術等長生術佈道,用太學里學官「祭酒」的名號設置道官,以太上老君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為經典,以三官手書勸道民悔過,修道鋪路,輪番供應米絹、器物、紙筆、樵薪、什物等。張陵的天師道在蜀中盛傳,受到當地巫鬼道的抵抗,但張陵以道法降服八部鬼帥、六大魔王,迫使巫覡歸順天師道,不敢與天師道爭道民。張陵制定禁科戒律,崇祀太上老君和太清玄元之神,禁祀淫邪之鬼,他以清約治民,不但救民疾病,又斷絕淫祀淫盜,整飭社會風氣,深得民心。天師道在蜀中紮根,迫使巫覡改換門庭,當了天師道的祭酒、道民。連「俗好巫鬼」的少數民族也紛紛信奉天師道。張陵於桓帝永壽三年(157)去世,其子張衡行其道。張衡高風清節,閉門修道,教團無甚發展。張衡於靈帝光和二年(179)年正月去世後,巫鬼道復興。巴郡巫人張修篡奪了教權,將天師道和當地巫鬼道結合,道民稱鬼卒,道官稱鬼吏,教令稱奸令,簡化了佈道手續和道資,一律收米五斗,故亦被稱為鬼道、米巫、米賊。張修的道團迅速擴大,於漢靈帝中平元年(184)秋七月,組成號稱「五斗米師」的道民軍隊,攻奪郡縣,呼應了中原太平道的黃巾起義。益州牧劉焉於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入蜀,鎮壓了蜀中的黃巾軍,收編了張修的五斗米師,封張修為別部司馬。當時漢室大衰,群雄並起,劉焉亦有異志,借口「米賊斷道,不得復道」,不向朝廷納貢。張衡之妻以道術養生,有少容,往來劉焉家佈道。劉焉悅其姿色,遂任命其子張魯為督義司馬,令其與張修將兵擊漢中太守蘇固。張魯與張修掩殺蘇固後,斷絕斜谷,復襲殺張修,利用其祖、父兩代的威信,奪回了教權。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立,因張魯不順,遂殺其母及弟。張魯於是自立於漢中,朝廷力不能征,遂拜主為鎮夷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張魯利用軍政權力在巴蜀建立了一個道王國,劃分為二十四治為政教合一的教區。他沿襲張修的一些舊章法,又作了增飾,仍稱天師道。張魯教團仍有收五斗米的教規,尊其祖張陵為天師,父張衡為嗣師,自號「師君」。平學道者,初仍按張修鬼道習慣稱「鬼卒」,受道已信才按張陵教規稱「祭酒」,以治頭、大祭酒統帥道民,以三張為師,以《老子想爾注》教化道民,還實行建義舍、寬刑、禁殺、收租米、編戶著籍等教規。張魯的教團保持了張陵的黃老信仰,是張陵天師道和張修鬼道的結合體,但比張修教團提高一個層次,比張陵教團更適合四川民情。張魯教團自稱天師道,社會上俗稱為五斗米道,或仍稱為鬼道。張魯於漢獻帝建安二十年降曹,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候,諸子皆封列候,率道民北遷,次年亡,葬鄴城。張魯道團北遷後,信徒遍及全國,許多豪門士族紛紛入道,天師道教名始顯,五斗米道之號遂不用。南北朝時,北朝寇謙之和南朝陸修靜分別對天師道進行改造,使之成為成熟的教會式宮觀道教。天師之名,來源於《太平經》。《隸續》載漢末米巫祭酒張普題字碑已自稱「天師道」,但社會上對三張教團多稱為「五斗米道」。《晉書·郗鑒傳》稱郗鑒「奉天師道」,《晉書·何充傳》亦稱何曇「奉天師道」,說明魏晉時史家對除對孫恩、盧循等民間天師有米道之稱外,已承認了天師道的教名。據說張魯之弟張衛因不肯降曹而戰死,張衛之第四子張盛夫妻沿江入吳,定居江西龍虎山修道,傳至唐末,漸漸發展成為龍虎山天師道團,宋代受朝廷囗封,稱正一道。《張天師世家》載張魯子孫傳龍虎山道團事,唐宋以前世系於正史無征,有待考證。 北天師道 天師道派系之一。南北朝時,北方天師道組織渙散,科儀廢弛,民間道教起義不繼。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嵩山道士寇謙之自稱太上老君授以天師之位,賜予《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令其宣布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偽法和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煉。至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寇謙之又稱李普文降臨嵩岳,授他《錄圖真經》六十餘卷,以輔佐北方太平真君,劾召鬼神,傳授弟子。寇謙之改革傳統道教。其一,以「禮」為標准,按照忠孝原則,反對利用天師道犯上作亂,並對道民以李弘、劉舉稱號進行的「叛逆」行為大加指責。其二,按照儒家唯賢的原則署立道官祭酒,廢除祭酒道官私署治職的作法的世襲舊制,改革三張祖孫世襲天師之位的傳統。其三,取消蜀土宅治之號,不再沿用。其四,廢除三張時期的租米錢稅制度和男女合氣之術,道民只歲交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錠,以供治表救度之用。又用儒家倫理道德標准增訂道教戒律和齋儀。寇謙之改革天師道的舉措,獲得北魏太武帝的支持,「於是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魏書·釋老志》)經冠謙之改革後的北方天師道,學術界稱之為北天師道或新天師道。 南天師道 天師道派系之一。在北魏嵩山道士冠謙之改革北方天師道後,劉宋道士陸修靜也對南天師道進行了改革和整頓。針對南方天師道組織渙散,科律廢弛的情況,他提出一系列整頓天師道的辦法,即整頓過去的二十四治,健全「三會日」制度和「宅籙」制度,以及嚴格執行道官論功升遷制度等,從而加強和完善道教組織。與此同時,他還充實和完善道教的科儀規戒。他依據靈寶齋法及上清齋法等,制定道教齋儀,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的齋醮規儀,如九等齋十二法的齋醮系統。他把上清齋法視為上品,次為靈寶、三皇齋,將天師道的傳統齋法列為下品,並對金籙、黃籙、明真、三元、八節、自然等齋法的具體儀式予以詳細說明。使道教齋醮儀式初具完整體系,成為道教齋醮儀范的奠基人。所撰《三洞經書目錄》,為中國道教史上第一部目錄學著作,具有開創意義。以後道經之編目與《道藏》之分類,皆以其「三洞」分類法為基本原則。陸修靜對道教的整頓和改革,擴大了道教的影響,使道教在南方得到進一步發展,統治者亦日益寵信道教。經陸修靜改革後的南方道教,學術界稱之為南天師道。唐宋以後,南北天師道遂漸合流,元代均稱正一道。

❽ 道教歷史1800年,卻只有4個天師,他們有資格嗎

中國人都聽說過張、葛、許、薩四大天師,這四個人被道教尊為四大天師,被後世所推崇。那麼在道教誕生的1800年中這四個人憑什麼當上四大天師名列眾神之首?

張天師滅“妖鬼”,一統諸家道教始

張道陵是漢初三傑張良的第八世孫,身為一位喜愛修煉的“半仙”後代,張道陵不出意料的在成年後也選擇了方士這個職業。在那個年代巴蜀地區淫祀遍地,百姓蒙昧常常被巫婆神漢騙得無隔夜之糧。

張天師出世第一件事就是對外宣傳受太上老君敕令帶弟子王長、趙升前往巴蜀平定“妖鬼”。以幾個人的力量對抗一個地區的信仰是幾乎不可能的,但張天師卻有如神助般完成了這個奇跡,不但徹底消滅巴蜀地區的“妖鬼信仰”,還讓巴蜀地區百姓相信他是太上老君使者。

之後張天師憑借巴蜀地區百姓的信仰,又整合先秦以來的黃老思想推出正一盟威之道,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統一的宗教信仰,其影響至今依然不絕。只要你是中國人,無論你是否信仰道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行事准則都影響著你的一言一行。

所以張道陵之所以位列四大天師之首,主要是因為他統一了先秦之前中國混亂的宗教信仰,並在基礎上推出符合國人的思想道德的統一性宗教。這對中國文明意識形態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葛天師承前啟後,“封神榜”初現世

葛玄是晉朝人士,有書記載他是三國時著名道士“左慈”的弟子,曾修習《太清丹經》、《黃帝九鼎神丹經》、《金液丹經》等道經。他是天師張道陵後道教又一個標志性人物。

在世界民族史上,很多人信仰神,但中國只信仰:奉獻,這這片土地每個被神話銘記的人都有著對中華民族不一樣的奉獻。四大天師之所以被道教“封神”,都是因為他們或是在意識層面、或是在行為准則上為國人做出奉獻或表率。

❾ 道家稱天師和真人有什麼區別,還有那些稱呼孰高孰低

天師:意思即是說天之師者,懂得天地間規律法則的人(然而我們都知道天就是天,沒有老師,有的只是傳道者,一個能洞悉天的人)。

真人:真正的覺悟者,是一種思想上的覺悟。
天師,從意思上看,更多的是道教的產物而非出自道家,因為懂得天地之間的規律法則,所以裝神哪弄鬼偏偏人也是方便,比如求雨煉丹畫符這些能力,也許初衷是以天地之法則規律幫助大眾,但是最後誤入歧途成了裝神弄鬼。而現在科技的發展,學習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些規律,所以天師這一稱呼已經永遠成為了歷史。
真人,道家的產物,只有真正的覺悟者才能稱得上真人,所以留傳下來的大多都是思想方面的東西,比如老子和道德經。真人是思想上的頓悟,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是外界對某個人的尊稱,而是某個人表現出來的思想水平已經達到了那個程度。

❿ 道教四大天師指的是哪四位

「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葛玄、薩守堅、許旌陽,為玉皇大帝通明宮的四位尊神。道教四大天師

他於東漢末年創立道教,正一真人據說是太上老君授與他的封號。《清微仙譜》、《歷代神仙通鑒》和《列仙傳》傳其為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沛國豐邑(今江蘇省徐州豐縣)人。其父張翳,字太順,曾客居於天目山。其母一夜夢見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後,於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正月十五日)生陵。生時黃雲籠室,紫氣盈庭,空中光如旦。張道陵從小聰明穎慧,七歲時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經》通曉五千言精微義理

熱點內容
合租道德 發布:2025-01-24 14:49:53 瀏覽:234
重慶產檢勞動法 發布:2025-01-24 14:48:23 瀏覽:252
清華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1-24 14:31:53 瀏覽:730
合同法解釋最新版是幾 發布:2025-01-24 14:29:24 瀏覽:53
浙江高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1-24 13:58:43 瀏覽:715
非道德化傾向 發布:2025-01-24 13:29:05 瀏覽:740
我該如何舉報法官 發布:2025-01-24 12:54:43 瀏覽:962
法院執行人被凍結微信 發布:2025-01-24 12:45:21 瀏覽:301
誰在立法 發布:2025-01-24 12:17:14 瀏覽:1000
民法典手繪 發布:2025-01-24 11:42:27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