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立法權嗎
㈠ 最高立法權和最高決定權的區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專決定權、最高任免權、屬最高監督權。
立法權是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
決定權是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權力。
區分立法權和決定權的關鍵是:如果通過的「決定」是有關法律的立改廢,那麼就是立法權,如果通過的「決定」是有關重大事項,那麼就是決定權。
㈡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立法權嗎
不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行使國家立法權」。
常委會行使立法權的范圍是:「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㈢ 最高立法權和國家立法權有什麼區別我只知道全國人大
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這樣回規定,是由於全國人答民代表大會每年的會期較短,不可能及時、多次審議立法事項,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也行使國家立法權.
我國立法法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另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
㈣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沒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
沒有,代行全國人大職能
㈤ 全國人大最高立法權
對的。
《憲法》
第五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㈥ 最高立法權與國家立法權的區別是什麼(一句話概括)
一個是行政立法,一個是正規的法律程序立法(一個是國家立法,一個是人大立法)
㈦ 全國人大常委會沒有最高立法權嗎
最高立法權是全國人大而不是人大常委會,人大常委會只是在不開會期間代行人大的權力!謝謝
㈧ 最高決定權和最高立法權有什麼不同
談到立法權,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立法。「立法」一詞早見於我國古代典籍《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律書》和《漢書·刑法志》,但我國古代典籍中所說的立法不同於近現代立法一詞的含義,它主要指製法設刑。《漢書·刑法志》說:「聖人制禮作教,立法設刑。」《史記·律書》中說 :「王者制事立法」。
國外學者對立法的解釋也有所不同。美國《大網路全書》認為「立法是指國家機關為了規范社會行為,而制定法律規范的活動。」《牛津法律指南》對立法的定義是「立法通常指有權的個人或由法律確認的機關有意識地制定或改變法律的過程,是一種意志的表達。」《牛津法律大辭典》認為,立法「指通過具有特別法律制度賦予的有效地公布法律的權力和權威的人或機構的意志制定或修改法律的過程。」日本末川博所編《全訂法字詞典》則解釋為:「立法,是與行政、司法相對應的概念。從形式意義上講,不論法律名稱如何,是指制定一般抽象的法規的工作。」
中國法學界目前對立法概念的解釋不下十餘種,其中最普遍的有所謂廣義立法、狹義立法、和介乎廣義狹義之間的立法等觀點。而由於對廣狹范圍的理解也不一樣,因此,對立法概念的最普遍解釋至少有四種:第一,立法是指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它的常設機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這種特定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第二,立法是指從中央到地方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規范的活動。第三,立法是指一切國家機關,即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各種不同的規范性 文件的活動。第四,立法是指一切有權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和法規的國家機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和法規的活動。本人認為立法就是國家機關依法創制、修改、廢止法律的一種活動。國家統治者可基於不同的需要設計不同的立法體制,對立法許可權進行不同的配置。
什麼是立法權,學者之間也有不同的認識,並形成明顯不同的兩種對立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立法權是指以國家名義制定法律的權力,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專有權力;[1]立法權是國家權力體系的一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相對於行政權、司法權而分離的權力,是最高國家權力和整體權力,地方並不享有獨立的完整的立法權。它們在立法上的權力宜稱為「立法規權」,而不宜籠統稱為「立法權」。[2]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現行憲法第58條規定的是「國家立法權」,不能將國家立法權等同於立法權。立法包括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和委託立法權等,是各種立法權的總和。[3]我以為要正確界定立法權,必須正確處理 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立法權和制憲權的關系。所謂制憲權是指制定憲法的權力。按照現代民主理論,這一權力屬於人民,不受任何限制。制憲除由人民行使外,還可委託人民的代錶行使。依照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思想家西耶士的主張,制定憲法的權力和由憲法創立的權力是兩種不同的國家權力。前者是指制憲權,後者是指依憲法而成立的國家權力,如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等。立法權只能制定一般的法律,其地位低於制憲權。但在各國立法權和制憲權具體行使的實踐中,卻採取了不同的做法:⑴制憲權和立法權並無嚴格的區分,都由立法機關行使,如英國的議會既制定憲法性文件也制定普通法律;⑵將制憲權和立法權明確加以劃分,制憲由特別的制憲機關行使,立法權由代議機關行使,如美國憲法便是由專門的制憲會議制定的;⑶制憲權和立法權都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但兩者適用范圍和制定程序有明顯的不同,如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法律只需要二分之一的多數,而制定和修改憲法則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數。
第二 ,正確認識立法權的性質。立法權是近代分權理論與實踐的產物,是國家權力體系中一種相對獨立的權力,是具有政治性質的一種重要國家權力。所謂立法權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權力,是指這種權力較之行政權、司法權而言,在適用范圍、運作特點、合法性基礎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雖然近些年來,在許多國家出現了三權之間相互滲透的情形,如委託立法,行政司法等,但上述現象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三種權力劃分的根基。之所以說立法權是一種具有政治性質的權力,是因為立法權通常與國家的最高權力相聯系,體現或代表國家主權或人民主權,並且管轄具有普遍意義的事物。在這方面,許多思想家都有過重要論述。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說:「立法權是享有權利來指導如何運用國家的 力量保障這個社會及其成員的權力。」[4]他還說:「立法權是最高的權力。」「因為它有權為社會的一切部分和每個成員制定法律,制定他們的行為的准則」,而「誰能夠對另一個人 訂定法律就必須在他之上」。同時,立法權也是其它一切權力物的淵源,「社會的任何成員或社會的任何部分所有的其它一切權力,都是從它獲得和隸屬於它的。」[5]孟德斯鳩從分權制衡的角度主張立法權不是絕對的,也應該受其它權力的制約;但他認為「立法權應該由人民集體享有」,並由人民的代表通過議會來行使。[6]盧梭從其人民主權的理論出發,強調「立法權是屬於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屬於人民的」,它作為一種普遍性的權力,屬於主權者;而不像行政權那樣只限於個別性的行為。[7]
馬克思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同時,也對法的問題作過深入地研究。他認為立法就是「在議會中,國民將自己的普遍意志他提升為法律,即將統治階級的法律提升為國民的普遍意志」,「立法權是組織普遍事物的權力」,「凡是立法權真正成為統治基礎的地方,它就完成了偉大的根本的普遍的革命。正因為立法權當時代表著人民,代表著類意志,所以它反對的不是一般的國家制度,而是特殊的老朽的國家制度。」「要建立新的國家制度,總要經過真正的革命。」正是「立法權完成了法國革命」。[8]
第三,現代社會的多樣化發展和人類所面臨事務的日趨復雜,要求立法權的理論與實踐也表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因為法律本身是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生活方式的體現,所以立法和立法權的多樣化發展,本身就是人類邁向自由王國的進步表現。另外,我們同時也應認識到立法權的配置固然與國家結構有密切聯系,但是國家結構形式並不是立法權配置的決定因素。單一制國家也可以出現多元立法形態,這種現象的出現,正好反映了現代兩種不同國家結構形式的國家相互借鑒和吸取治國經驗的趨勢。
㈨ 人民代表大會擁有最高立法權嗎
正確來的提法應該是全國源人民代表大會行駛最高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有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國家基本法律的權利,行駛國家最高立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