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地方性立法問題

地方性立法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3-18 18:35:58

⑴ 如何解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的沖突

關鍵在於審核制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一部更好的「管法的法」。備受關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8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從草案來看,我國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將從49個增加到280餘個。

地方立法權成倍「擴容」用意何在,此舉將對地方的改革發展帶來幾多利好,各地能否順利承接立法的大幅賦權,放權、擴權同時如何防止地方「濫權」,這些都是各方高度關注、期望求解的重要問題。

緣何大幅擴容?

現行立法法規定,享有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包括三類:「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總共49個。

此次修正案草案新增加一類:235個「其他設區的市」。新舊相加,全國284個設區市將全部享有地方立法權。另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8日在做草案說明時建議,賦予不設區的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和甘肅省嘉峪關市以地方立法權。

「多年的呼籲終於有了突破!」來自溫州的全國人大代表鄭雪君說。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至今,每年兩會她都建議將溫州批准為「較大的市」,獲得地方立法權。

她說,溫州一直以來都是改革先行區,素有敢闖敢拼、勇於創新的基因。「溫州人一遇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但就是缺少那麼點陽光和雨露」。沒有地方立法權,導致很多改革探索無法開展,或沒辦法深入推進。

不單是溫州。許多城市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進展迅速,但各種問題和矛盾也成倍增加。由於缺乏立法權,它們往往只能以「紅頭文件」替代,但容易引發新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行政法專家馬懷德說,隨著改革發展的深入,地方在立法方面的需求更加強烈。「以城市管理為例,城管執法機構需要規范運行,中央沒有城管立法,地方想立法又沒有許可權,不立法又解決不了管理難題。這就構成了矛盾。」

釋放幾多紅利?

在立法權方面,合肥無疑是讓溫州羨慕的。今年初實施的《合肥市城市管理條例》,因對廣場舞等集體健身行為作出規范,進入了公眾視野。

作為此前49個「嘗鮮」地方立法權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合肥市政府已制定規章68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45件。這些立法,涵蓋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公共資源交易、城市管理等多個方面,為改革發展創造了更可靠的制度「小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張慶軍舉《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為例。這項合肥的「自選動作」,對依法治湖的行為進行了規范,劃分了幾級保護區,比如對
一級湖面及入湖河道一定范圍內的,除在建項目外,對新建項目嚴格控制。「除此之外,這還有效避免了人事變動、政府換屆等造成的朝令夕改,也對政府行政權力
形成了有效制約。」張慶軍說。

根據草案,享有立法權的地方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等3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對原有49個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
規,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專家認為,賦予設區的市立法權意義重大,一些創新舉措、重大項目等都可以通過地方立法而加速推進。

可以發現,草案賦予地方立法權的城市成倍增加的同時,其立法范圍縮減了。「法律、行政法規和省級地方性法規日益完備,對較大的市的立法許可權適當限制是必要的。這樣可以避免重復立法,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鷹說。

能力是否達標?

「當務之急,是要做好地方立法權承接准備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笑華說,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已成立立法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她坦言,溫州急需這方面的人才,立法的指導和培訓工作也亟待加強。

獲得許可權之後,立法質量是否夠格,立法能力能否匹配,也是擺在各地立法部門面前的嚴峻考題。一些公眾還擔憂,地方會不會制定出差法、惡法、甚至「奇葩法」?

這並非杞人憂天。幾年前,某省制定實施母嬰保健條例,但這部地方法規違背了上位法《婚姻法》中有關「取消強制婚檢」的內容,被一些專家質疑有「越權立
法」之嫌。還曾有地級市出台地方法規,要求當地所有房產開發企業在售房前必須繳納每部不低於25萬元的「首次電梯更新費」,不交錢就不發房屋預售證,引起
企業和公眾廣泛質疑。

專家認為,立法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很高的專業水平。地方在機構設置、人員能力等方面亟待補足短板。

需要指出的是,賦權之後,地方立法進度不是「一刀切」。此次修正案草案規定,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
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如何防止濫權?

「沒有立法權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就搞出許多『紅頭文件』與民爭利;一旦有了立法權,豈不是更可以光明正大、肆無忌憚了?」「如果說一次違法的執法只是污染了水流,那麼一次違法的立法就是污染了整個水源」……

針對地方立法權的擴容,網友們表達的擔憂指向一個關鍵問題:如何避免立法權被地方濫用?這么多城市都擁有立法權,如何對其進行有效及時的監督和審查?

根據草案,除了對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范圍進行限制外,還規定製定地方政府規章,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依據,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此外,對行政法規,要求其在起草過程中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大代表和公民的意見。

民意將對地方立法權形成有效制約。草案要求,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開展立法協商,完善立法論證、聽證、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等制度。

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姜明安說,全國人大和省級人大應建立專門的法規、規章監督審查機構,人大的其他專門委員會和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可配合其監督審查;立
法法應明確規定審查機構受理機關、團體、組織和公民申請審查的時限、實施審查的時限,向審查申請人反饋審查結果的時限等。只有這樣,審查制度才能真正發揮
作用。

⑵ 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效力問題

樓主你的理解有些錯誤,不能因為規定不一致,就認定他們的效力大小,而應專該深入看其屬本質
1.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矛盾,指定的雙方是地方人大和國務院各部門,難以區分大小,所以需要國務院裁決
2.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的矛盾,國務院個部門和地方政府之間也沒有高低之分,所以也要國務院裁決。
2.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的矛盾,因為制定雙方是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是向地方人大負責的,所以是可以區別高低的。
樓主不要用比大小的角度考慮這個,而應該用矛盾產生的原因來解決這樣的制度設置。一家之言,同參考

⑶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中立法表達不完善之處有哪些

立法表達的不完善,,主要還是立法者有制訂法律的時候,不能夠窮盡所版有的法律事件和法律類權型。所有呢,法律是無數事件的總結,再反過來解釋新的事件。既成的法律解釋不了所有的現實,因為人類還在進步過程當中——新的問題總是迎面而來。但停車就是停車,停車是一個事實,不能再來回反復討論這是不是停車——主動、有意識把車停下來就是停車,至於是不是違章、違法,怎麼處罰,那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必須在立法的時候,多去徵求意見,多考慮更多 的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並能夠用更多 的規則來彌補法律,例如,為什麼會出現都停了車了但連是不是停車都有爭議這種情況?任何人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都會做出正確判斷——那麼壓力來自於何處?我很早就寫過一篇文章,諷刺北京各機關單位門前的崗樓,喜歡立一個招牌: 衛兵神聖不可侵犯。那就是說,我們也不能把現有的情況作擴大解釋。

⑷ 地方性法規、規章不一致的問題

地方性法來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源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既不是簡單的上位法與下位法關系,也不能按照簡單的法律效力范圍寬廣關系來判斷效力問題。因此,不能簡單地確定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誰高誰低,發生沖突時應該對誰優先適用,而需要國務院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來調整這種關系。根據《立法法》有關規定,國務院有權對部門規章進行合法性審查和判斷,有權撤銷和進行改變,但無權改變撤銷地方性法規。如果國務院對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發生沖突時,認為要優先適用部門規章,必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這樣可以么?

⑸ 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

改革現有的地方性法規應用解釋制度,對具體應用解釋進行全面規范,以加強法規解釋來完善地方立法制度,已成為一個現實的、緊迫的問題。從哪些方面對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解釋進行規范,應當如何進行規范,這些問題都很值得研究。在本文中,筆者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和大家共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制度。

(一)關於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許可權

要解決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越權的問題,首先應當明確具體應用解釋的許可權。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解釋,顧名思義,是在具體應用法規時所作的解釋,是對如何執行法規的規定,或者對某種具體行為及有關事項如何適用法規所作的解釋,應當是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而不是在沒有具體對象和具體問題時所作的抽象解釋。沒有出現具體應用問題,就不會有具體應用解釋。實踐中,有些行政部門發布的所謂的具體應用解釋,並不是針對如何具體運用法規的問題,而是一些普遍適用的抽象解釋,嚴格來說,這就不是具體應用解釋了。

此外,還要嚴格區分具體應用解釋與立法解釋的許可權范圍。立法解釋的許可權范圍,就是具體應用解釋所不能涉及的范圍。參照國家法律立法解釋的許可權范圍,以及根據地方性法規解釋的實踐,筆者認為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解釋主要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中:一是法規規定比較原則,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是法規制定後出現新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規依據的;三是根據具體情況,需要適當變通執行的;四是根據法規規定的精神,需要適當擴大或者縮小法規適用范圍的。除此之外的情況,一般通過具體應用解釋來解決。具體應用解釋絕不能侵犯立法解釋的許可權范圍,不能對法規條文本身涵義的作解釋,也不能隨意擴大或者縮小法規條文的適用范圍,更不能對地方性法規作變通的規定。

明確了許可權范圍,要確保具體應用解釋不越權,還必須加強監督,建立對具體應用解釋的備案審查制度。這部分內容後面會有涉及。

(二)關於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主體

行使具體應用解釋權,必須經地方立法機關授權。筆者曾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較大的市人大常委會出台的立法條例進行過研究,發現各地對具體應用解釋主體的規定很不一致。如青海省規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由該地方性法規規定的有關機關負責解釋;蘇州市規定,屬於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實施地方性法規的主管機關按照各自的職責范圍進行解釋;西安市等規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分別由市人民政府、市中級法院、市人民檢察院按照各自的職責范圍進行解釋;山西省規定,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屬於行政管理事項方面的法規,在實施中出現具體應用問題,由省人民政府進行解釋;我們江西省立法條例中規定,地方性法規實施中的具體問題,屬於政府工作的,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所屬的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解釋,屬於審判、檢察工作的,分別由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屬於省人大常委會工作的,由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委會工作機構進行解釋。此外,許多省、市都依照立法法第55條的規定,明確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可以對有關具體問題的法規詢問進行研究予以答復,這種法規詢問答復,也屬於具體應用解釋。

可以看出,由誰來行使具體應用解釋權,各地的做法很不一致。由於全國人大常委會1981年《決議》的規定存在重大缺陷,有必要對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主體進行重新界定。

首先,政府主管部門仍應是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主體,但不是唯一的主體。在地方性法規的實施過程中,大量需要解釋的問題是行政執法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反映出來的,由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解釋是必要的。但是,不應把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解釋權確定為政府主管部門的專屬權力。如果需要解釋的條文涉及幾個部門,就應當由有關部門聯合作出解釋,或者直接由政府作出解釋。

其次,一些由社會組織(如工會、婦聯、共青團等)起草的法規,其具體應用解釋權應授予起草單位。這種情況下,由這些起草單位來進行解釋是比較適宜的。

再次,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機構的也應當是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主體。由於地方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機構參與了法規制定的全過程,掌握了立法活動中形成的相關資料,對法規的立法原意比較清楚,更重要的是,它所處的地位比較超脫。由立法工作機構對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中的問題進行解釋和答復,有利於地方性法規的貫徹實施,維護法制的統一。實踐中,屬於規范人大常委會工作的,或者不同部門之間在理解上出現分歧的,或者基層和有關部門提出解釋請求的,這些情況下宜由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機構進行具體應用解釋。但是,解釋作出後應當報經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批准。

司法機關是否有具體應用解釋權的問題,理論界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在適用地方性法規時是沒有具體應用解釋權的,但由其自身起草、提請的法規例外(如我省出台的《江西省預防職務犯罪條例》)。理由如下:一是國家法律未授權地方司法機關可以制定相關的地方司法解釋,二是我國的司法制度是統一的,只能由中央立法,地方立法無權涉及,這決定了地方司法機關無權就國家的司法制度進行解釋。因此,地方性法規不存在司法解釋。法院、檢察院在司法活動中需要對地方性法規進行具體應用解釋的,應報同級人大常委會作出。

(三)關於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效力

正確認識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效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具體應用解釋被濫用。地方性法規立法解釋的效力是無庸置疑的,它與被解釋的法規本身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那麼具體應用解釋的效力當如何呢?

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權是經地方權力機關合法程序授予的,可視為立法解釋權的部分延伸,應當承認,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在實踐中是具有一定約束力的。首先,具體應用解釋是對具體行為如何適用法規所作的解釋,已經對具體案件的處理產生了實際影響,是一種實踐的結果,根據法律的確定性原則,要求相同的情況應當作相同的處理。其次,雖然我國不實行判例制度,但為保持執法的一致性,對先前作出的處理決定還是應當尊重;同時,公民也會自覺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這種解釋,以免被先例一樣被執法機關追究。

但是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這種約束力不是獨立的、直接的法律效力,而是一種間接的法律效力,不具有強制力。行政機關不按具體應用解釋辦,不受法律追究,只承擔自己作出的處理決定被改變,或者在訴訟中處於不利地位,或者重新進行解釋的後果;公民沒有按照具體應用解釋辦,也不能以具體應用解釋為依據,追究公民的法律責任。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將具體應用解釋視同規章和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僅供參照。

因此,對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效力應當給予正確的定位,從而發揮其應有作用。

(四)關於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程序

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應用解釋制度之所以存在這么多的問題,與解釋程序一直未能得到規范有很大關系。如何保證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程序規范化,在實踐中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為避免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的隨意性,維護其權威性,應當盡快對具體應用解釋的程序進行規范,完善一系列的制定、公布、備案審查等程序。

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關繫到法規能否得到正確執行,在制定過程中必須十分慎重,不應草率行事。實踐中許多解釋只是解釋機關的某個部門或者某幾個人作出的,卻作為該機關的解釋,這是很不合適的。既然是以解釋機關的名義發布的,就必須由解釋機關集體討論決定,同時,在制定過程中還要徵求其他相關部門的意見。具體應用解釋必須以制定機關正式文件的形式作出,並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開,使公眾知曉。

為了對具體應用解釋進行有效監督,應當建立和完善備案審查制度。可以參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地方性法規備案審查的規定,建立地方性法規具體應用解釋備案審查制度。具體應用解釋作出後,制定機關應當及時報人大常委會備案,其中,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解釋,還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備案。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委會立法工作機構應當加強對具體應用解釋的審查,審查形式有兩種,被動審查和主動審查。主動審查是指審查機關主動啟動審查程序,被動審查是指依有關單位或個人的請求啟動審查程序。審查機關在審查時,發現該解釋不適當,超越解釋許可權或者不按規定的形式、程序作出的,可以建議該解釋機關予以糾正,或者提請人大常委會依法撤銷。人大常委會發現不同機關作出的具體應用解釋出現原則性分歧,不相一致時,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⑹ 地方性立法 什麼時候用條例,什麼時候用辦法

你好,地方性立抄法分為襲地方人大立法(法規)與地方政府部門立法(規章)。通常情況下,法規用條例,而規章只能用辦法。例如XX省關於XX條例,這是省人大的地方性法規,XX省關於實施XX規定辦法,這是省政府政府規章。

⑺ 立法制度的地方立法

地方立法,指特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依法制定和變動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活動的總稱。
這里所說的特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在中國現階段,指憲法和立法法確定的可以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地方國家機關,以及根據授權可以立法的地方國家機關。依法,指依照憲法、法律、法規和授權決定規定的立法許可權、程序和其他要求。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與「在本行政區域范圍」不盡相同。前者既可以指效力在本行政區域全部范圍都有效,又可以指在本行政區域范圍的部分區域有效;後者則可以被人誤解為任何法都在本行政區域全部范圍有效。由於事實上不是每個法都在本行政區域全部范圍都有效,因此前者比後者確當。規范性法律文件,是地方立法的各種法的形式的總稱,在中國現階段包括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被授權的主體制定的效力及於一定地方行政區域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地方立法是相對於中央立法而言的立法,是構成國家整個立法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少國家的地方立法本身也是個體系,由多類別、多層次的立法構成。中國地方立法由一般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和特區地方立法所構成。特區立法又包括經濟特區和特別行政區兩方面立法。在一般地方立法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內部,又有層次的區別。
對中國地方立法的含義,至今仍然有一些較為普遍的誤解。一是對地方立法的主體作過狹或過廣的理解,把地方立法僅看作國家權力機關進行的活動,或是把地方立法主體擴大到所有的或過多的地方國家機關。二是對地方立法的法的形式作過狹或過廣的理解,把地方立法僅看作產生和變動地方性法規的活動,或認為所有地方國家機關的規范性文件都是地方立法的法的形式。三是對地方立法的行政區域范圍、法的效力范圍作過狹或過廣的理解,或限定在省一級,或擴大到縣一級。為正確理解地方立法的含義,應當消除這些誤解。 第一,地方立法具有地方性。
地方立法的主體只能是地方國家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不能是地方立法的主體,即使中央國家機關制定專門解決地方問題的法律、法規,如全國人大制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樣的立法活動也不屬於地方立法的范疇。地方立法的任務是解決地方問題,尤其是注重解決應當以立法解決而中央立法不能或不便解決的問題。地方立法可以有或應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基本原則之一是要從本地實際出發,保持地方特色。地方立法的效力范圍限於本地行政區域內。
第二,地方立法更具復雜性。從總體上說,地方立法比中央立法更復雜。
首先,地方立法有更多的關系需要處理。在中國,制定地方性法規,至少要處理六種關系:與憲法和法律的關系;與行政法規的關系;與部門規章的關系;與地方政府規章的關系;與上級或下級地方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的地方性法規的關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規還要處理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關系。
其次,地方立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更具體,在總體上規定的事項更多,許多不宜由中央立法解決的問題便由地方立法解決,這也增加了它的復雜性。
再次,各地經濟、政治、文化等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在使地方立法異彩紛呈的同時,也使地方立法復雜化。當然,地方立法更具復雜性,是從地方立法的總體情況來說的,不是任何一種地方立法,都比中央立法更復雜。
第三,地方立法具有從屬與自主兩重性。
一方面,地方立法與中央立法相比,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一般要以中央法律、法規為依據,或不能與其相抵觸。在立法功能方面,地方立法一般都負有貫徹實施中央法律、法規的責任。在中國,地方立法還有補充中央法律、法規以及先行一步為中央立法積累經驗的任務。一國法制統一原則還要求地方立法的法的體系、法的形式或淵源及其他有關方面,應當與中央立法保持一定的協調性。
另一方面,地方立法作為一國立法體制的組成部分,也有相對獨立的地位,地方立法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調整地方社會關系、解決地方問題,它可以在不與中央法律、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獨立自主地立法,積極地解決應當由自己解決的問題。地方也可以根據本地情況,在堅持或顧及法制統一的前提下,在法的體系、法的形式或淵源及其他方面,自主地形成自己的風格。在有的國家,地方立法的從屬性是更主要的屬性;在另一些國家,自主性是更主要的屬性;還有些國家,這兩重屬性平分秋色。在中國現階段,地方立法對中央立法的從屬性,下級地方立法對上級地方立法的從屬性,是更主要的屬性。認清地方立法具有從屬與自主兩重性,就要防止兩種片面性:一是只看到地方立法從屬於中央立法的一面,把地方立法當作單純是為執行、補充中央立法和為中央立法積累經驗存在的,在地方立法問題上視野狹窄,認識保守,缺乏應有的主動性、積極性。一是過於強調地方的特殊性,把地方立法看成是可以脫離國家法制大局的一種純粹的地方性活動,陷入偏狹的地方主義泥坑。
第四,城市立法在地方立法中逐漸占據重要位置。城市尤其是重要城市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它們應當行使地方立法權。城市的發展狀況是社會文明發展狀況的標志。在現代社會,城市承擔著比一般地方繁重和復雜得多的組織、管理經濟文化和其他方面事項的職責,日益成為整個政治、經濟、法制、科學、文化、教育和居住的中心。城鄉融合的過程,城鄉差別消滅的過程,主要是更多鄉村實現城市化的過程。美國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英國約有五分之四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這些情況,再加上城市自身的人口密度大、社會分工細、生活節奏快、矛盾和復雜問題多的特徵,決定了應當注意給予城市特別是重要城市地方立法權。西方國家的市議會一般都有地方立法權。中國雖然自古以農立國,但今天城市的發展速度也頗為可觀,居住在城市(包括市轄縣)的人口已近4億,工農業總產值佔全國總額的85%以上。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日益突出,尤其是這些年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狀況如何,漸成整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而城市地方立法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⑻ 地方性法規政策不合理,公民該如何

立法法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所以,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以上是地方性法規違憲的情況,是靜態的情形。憲法規定,公民有批評建議的監督權利,既然地方性法規不合理,你要找到不合理之處,說明理由,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制定機關反映。
如果是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地方性法規有問題,你可以就此具體行政行為向作出該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或者政府機關提出行政復議,具體問題你可以去信訪部門咨詢咨詢。

⑼ 地方性法規關於行政處罰設定權的問題

行政處罰的設定是指國家有權機關在行政處罰立法上的權力配置。 根據《》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處罰的設定許可權劃分如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可以設定任何種類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2.國務院是最高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的,規不得超越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另行作出行政處罰規定。 3.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的,地方性法規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另行作出行政處罰規定。 4.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部委規章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按照本條的情形規定行政處罰。 5.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經濟特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上述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級人大常委會規定。 6.除上述規定外,其他任何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⑽ 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是應該怎樣解決

1、視情況不同,解決辦法也不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制定法律的機關不同,法律的效力也不相同;一些法律比另一些法律的效力高,相反,有些法律的效力則低。

熱點內容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