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概論

道德的概論

發布時間: 2022-03-18 20:54:30

『壹』 道德感的概述

例如對符合道德行為准則的行為,即會產生滿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內心體驗;反之,則會回產生憤怒、厭答惡、羞愧等內心體驗。這類內心體驗就是道德感。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為:(1)直覺的道德情緒經驗,它是由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它是通過人的想像發生作用的一種情感;(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緒體驗,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識到道德要求為中介的情感。

『貳』 道德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1] 。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2] 。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范疇。

『叄』 道德的概念,作用和起源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於勞動,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1、概念: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2、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於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需要這一根本原因。一是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二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於生產實踐的。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3、道德的本質: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方面,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相應的道德體系的性質,它所體現的利益關系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會打上階級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

『肆』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道德的含義及其特徵是什麼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伍』 怎麼理解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陸』 道德的概念

人們心中期望能夠達到的接人待物的修養境界。

『柒』 道德修養的概念是什麼

道德修養」的意思是: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

『捌』 道德的道德概念

「道」是萬物萬法之源,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實例,也是道的體現,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
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玖』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9)道德的概論擴展閱讀

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群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 「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 「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體」而言的。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

熱點內容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