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課學

法治課學

發布時間: 2022-03-18 23:50:54

A. 上道德法治課需要上課前思想教育嗎

不存在上課前的思想教育。

一學習帶來的價值

(1)「學習能提升自我」此言固然不謬。荀子曾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直接指出了博學是使人充滿智慧,做事避免過錯的條件之一。然而,僅僅「博學」真地能使人成為「君子」嗎?恐怕不然。

(2)本上「教條」式的知識有機融入一個人的行為中並逐漸成為習慣,是「知行合一」的最佳詮釋:不將自己置身於知識之外,而是將所學所思潛移默化地從外界滲透進自己的靈魂,從而使自己變得高尚。


一學習的意義

(1)獲得知識、培養技能、產生認知。學習的作用:
學習是用來明智的,是用來開闊眼界的。你學到的具體知識在將來不一定有用,但是可以使你明白更多的道理,成為一個有積淀有智慧的人。假如沒有知識,你看待世界的眼界會很窄。

(2)學習作為一種獲取知識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自主學習已是人們不斷滿足自身需要、充實原有知識結構,獲取有價值信息,並最終取得成功的法寶。

B.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有哪些

《道德與法治》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以下四個方面的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摯愛生命,熱愛自然。 ·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 ·喜歡動手動腦,樂於想像與創造。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 ·樂於參加勞動和有意義的活動。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具有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初步了解有關祖國的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阿題、探究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 ·初步體驗與社區和社會生活相聯系的學習過程。 ·學習幾種簡單的調查研究方法並嘗試應用 健康、安全地生活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l.按時作息,生括有規律。 2.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識並在生活中運用。 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6.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7.了解兒童易發疾病的有關知識,積極參加預防疾病的活動。 8.使用玩具、設備進行活動時,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9.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標志,遵守交通規則。不到危險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傷害。 10.了解當地多發的自然災害的有關知識,知道在緊急情況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適應並喜歡學校生活。 11.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 12.熟悉學校環境,能利用學校中的衛生保健設施。

愉快、積極地生活
1.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幫助下能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積極向上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並為此而高興。 5.在成人的引導下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 6.在成人幫肋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7.學習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有應對挑戰的信心與勇氣 8.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9.敢於嘗試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或活動。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學會做事,學會關心
1.做事認真負責,有始有終,不拖拉。 2.愛父母長輩,體貼家人,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3.關心他人,友愛同伴,樂於分享與合作。 4.認真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 遵守社會道德規范 5.懂禮貌,守秩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6.能初步分辯是非,做了錯事勇於承認和改正,誠實不說謊。 7.尊重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8.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9.喜歡集體生活,愛護班級榮謄。 10.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主要物產等有關知識,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11.熱愛革命領袖,了解英雄模範人物的光榮事跡。 12.尊敬國旗、國徽,學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C. 法治進課堂活動有何重要意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
「六五」
法規劃以及和龍市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六
個五年規劃。
我校依據依法治校方略,
切實加強學校普法工作,
搞好我校法制宣
傳教育活動,扎實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結合我校實際,特製定以下實施方
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
發展觀,
堅持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並重,
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的方針,

面實施我校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決議,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
和諧社會」為主題,大力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教育全校師生自覺學法律、
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進一步增強師生的憲法和法律意識,權利與義務、責
任相一致意識;全面提高學校依法管理、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
辦學的水平。

二、目標任務

我校
「法律進校園」
活動的主要任務:
一是結合課堂教學大力開展憲法的學
習宣傳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使法治理念深入師生心中;
二是大力開展以
「學
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制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師
生依法維權,
自覺履行義務,
切實保障師生的切身利益;
三是把法制宣傳教育與
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
推進平安和諧校園建設,
提升師生的法律素質;
四是進一
步完善法制教育網路,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有效宣傳教育機制。

三、活動對象和要求

我校「法律進校園」活動的對象是:全體教職工、學生。

1
、我校「法律進校園」活動的對象都要學習憲法和基本法律知識,明確法
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努力做到知法、守法、護法,依法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學
校要從實際出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學生法律知識讀本》


《教育政策法規》

《教師權益手冊》

《幹部法律知識讀本》
等作為法制宣傳教育
基本教材。

2
、學校行政人員要帶頭學法用法,深入學習十八大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制
建設的重要理論,
重點了解和掌握
《憲法》

《教育法》

《教師法》

《義務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法》

《國防教
育法》

《禁毒禁賭條例

以及與學校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工作條例、
規程和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等,在學法、用法和守法、護法中發揮表率作
用。

3
、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和其他相關法律,掌握基本法
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依法管理學校。要重點掌握《教育法》

《教師法》

《學
校學生管理規定》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交通安全法》

《食品衛生法》等法
律法規,嚴格依法從教,自覺遵紀守法,成為學生的榜樣。

4
、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把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培養社會
主義法治觀念與法律素質,
作為我校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形成科學、

統的學校法制教育課程體系,
建立學生法律素質的評價標准,
全面提高學校法制
教育的水平。

5
、堅持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並重,既要加強法制教育,注重法治實踐,發
揮好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
又要加強品德教育,
注重道德實踐,
發揮好道
德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引導功能。
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與品德教育、
依法治
校與道德實踐並重的長效機制,
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貫徹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實
踐之中。

6
、結合我校學生特點,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社會實踐及舉辦法制講
座、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地搞好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
工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成為愛國守
法、明禮誠信的合格人才。

7
、政教處、後勤、保衛等部門著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切實營造法治校園

的良好氛圍。
要下大力氣抓好全體師生員工的法制教育和依法管理,
完善民主管
理制度,依法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

四、主要措施

1
、成立學校普法和「法律進校園」的活動領導小組。



長:劉治平(校長)

副組長:張效偉(政教處主任)



員:各班主任

2
、營造各類法律法規的宣傳氛圍。


1

、加大校園遵紀守法文化氛圍的建設。教室黑板報定期出法制專刊;
通過校園廣播、
播放法制宣傳片等途徑,
對全體師生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宣傳與教
育;周一國旗下的講話,結合學校的行規檢查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法
律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


2

、組織學生觀看圖片展覽、電影教育片,參加實踐活動等,以實例來
教育學生。


3

、各班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召開主題班會,展開廣泛的學習討論活動,
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充分認識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3
、利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法制小課題研究。


1

、調查收集,走近法律。為使學生了解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利用綜
合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調查、收集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感興趣、想研究的
內容。如《未成年人保護法》
勞動法
《國旗、國徽法》
《交通安全法規》
《環境
保護法》等。


2

、自主研究、了解法律。在學生了解國家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可
由學生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
深入了解某項法律法規,
學習
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
如借閱法制書籍、
收聽法制新聞等,
再將學習到的許
多法律知識匯編成項目作業、法制小報、調查報告等。

D. 如何以法治學

他是一名中學老師,但有人卻叫他「破爛王」:撿破爛、挖煤、打鐵、扛建築材料,他把因貧困輟學的學生拉回課堂,靠著這些體力活,他支付了30多名學生的學費。

他叫湯國民,是大足縣龍西中學教師。

家訪貧困生

留下大半月工資

1989年起,湯國民開始在大足縣珠溪最偏遠的土門、官倉、玉灘等鄉村中學教書。那時因各種原因輟學的學生很多。為了把學生拉回學校,他走遍了珠溪的村村寨寨。

一次,他到學生李季剛家做家訪。這個位於半山腰的家四壁透風,李父多病,他當即把身上的40元錢都留下了,那時他的工資只有60元。此後,很多學生被他拉回課堂。對於因貧困輟學的學生,他總是從工資里擠錢資助。

暑假換身份

當破爛王掙錢助學

長期資助貧困生,湯國民的工資根本不夠用。從1995年開始,收破爛、挖煤、打鐵、當建築工,都成了他寒暑假的新工作。

1995年的暑假,珠溪街頭出現了湯國民的身影。他挨家挨戶收破爛,然後挑著籮筐步行10多公里到收購站去賣,假期下來有1000多元的收入。他連續堅持了7個暑假,都用於資助貧困生了。於是,當地有人喊他為「破爛王」。

2001至2003年,因替學生交學費和生活費,他家的經濟遭遇困境。在親戚介紹下,他跑到煤礦去挖煤,任務是推著400多公斤重的煤出窯。因工作危險,他一直瞞著家人。

繼續師志

50多學生回山村任教

湯國民教書20年來,曾資助過的貧困學生有30多人。讓他欣慰的是,他曾教過的50多名學生,又回到山區學校的講台上,繼續著他的事業。

對於親人,湯國民經常說「對不起」———患病的父親因無錢醫治辭世,女兒的腳被燙傷,因無錢進大醫院醫治最終殘疾。

E. 法治課教學中如何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必需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幫助。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思路,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自由發展空間。文章首先概述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隨後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了幾點建議。
2016年9月份,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師大舉行,提出了「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為內涵的中國學生培養思路。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基礎課程,以培養中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教學目標,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也成為現階段課程教學的基本任務。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1.文化基礎
文化學習是核心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僅以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來說,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提升個人道德素養,另一方面也可以樹立科學精神和正確價值觀念,追求真善美的統一。
2.自主發展
以往的中學課程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理論講解為主,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受到限制。而核心素養則提倡教師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例如要堅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勇於質疑、敢於提問,培養學生的發問精神。此外,也要注重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採取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直接幫助,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3.社會參與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的學科,而核心素養也主張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所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到「知行合一」,這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標。另外,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活動,還能夠鍛煉自己的責任擔當,提高社會活動中的創新創造能力,這些都會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和發展起到必要的促進作用。
二、道德與法治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促進深度體驗,提升探究能力
教師要想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重視挖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深層次價值,不僅讓學生通過書本教材「知其然」,更要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達到「知其所以然」的目標。為此,教師要積極嘗試師生角色轉換,以更加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從被動聽講向主動參與轉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美好集體有我在》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真切的感受到集體給自己成長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在「五一勞動節」時,組織班級中的學生成立志願者隊伍,有的隊伍負責清理校園花壇中、草坪中的垃圾,有的隊伍負責宣傳和製作黑板報。最後由教師進行活動經驗總結,大家在活動中互幫互助,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也間接的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2.釋放學習主動權,開展共享式教學
核心素養時代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主動「放權」,同時要能夠更多的關注當代中學生的學習訴求,從而確保課程教學模式能被學生所接受。例如,當代學生被稱為網路的「原住民」,他們對互聯網有著較高的興趣,教師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體、互聯網進行課堂教學,包括現階段比較常見的MOOC(慕課)、公開課、微課等,都可以嘗試引進並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互聯網+教育」。基於互聯網的輔助教學模式,也繼承了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特點,教師可以將教案發布到校園網、QQ群里進行共享,學生在課余時間也可以下載課件,自行學習,溫故而知新。
3.進行學科整合,培養綜合素養
未來的人才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跨越文化差異、觀點差異,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具備批判和創新思維……都至關重要,而這些素質無一例外都是跨越學科的綜合素養。對於學校教育來說,讓學生具備這樣的素質,就需要有超越學科教育的「大教育」觀念。道德與法治與初中其他文化課有一定的關聯性,例如歷史、地理等,教師在進行本學科內容講解時,也可以根據具體內容適當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例如在講解《國家利益至上》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聯系歷史中的一些名人,像林則徐、周恩來等,這樣不僅使得道德與法治內容更加生動、靈活,而且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015年下發的《關於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圍繞立德樹人,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提煉課程整合主題,整合相關課程內容,增強課程實施的綜合性。實踐中,我們也在不斷深化對綜合課程的認識和理解。
結語
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代中學生必備的一種品格和能力,從中學階段開始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有助於學生基礎文化課的學習,而且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也有一定促進作用。從教師角度來說,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也要注重轉變傳統觀念,例如充分藉助於現代化教學模式,進行學科整合等,為學生營造相對寬松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本位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F. 法制課包括那些內容

包括憲法,刑法,法理學,法制史,民法,國際法,民事訴訟法

G. 請結合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所學內容分別從思想、道德修養、法制觀念三個層面談談自己對個人成長方面的期許

摘要 寫作思路:寫作部分包括,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認識,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感悟。

H. 學生怎樣學道德與法治課

學生怎樣學道德與法治課就讓聽老師講課唄,然後遵照規章制度執行
平時不做違法的事
哦,學一些有道德,有思想的人就咋了?

I. 道德與法治課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1、樹來立自信心,懂得做源人要自尊、自愛、自覺抑制不健康的生 活方式,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2、體驗家庭生活中長輩對自己的呵護,熱愛自己的家庭和長輩,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具有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尊重理解他人的生活態度。

3、感受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熱愛祖國,感受人民與軍隊的魚水之情,懂得寶島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體驗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真摯感情。

4、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認識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形成熱愛中華文化,學習中華文化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行為與習慣: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覺抑制吸煙、酗酒、迷戀游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慣與行為。

2、能主動分擔家務勞動,盡力為父母分憂,正確處理與長輩的矛盾。

3、逐步形成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4、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的愛好,加強某一方面的練習,培養一項文化特長。

(三)知識與技能:

1、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

2、學習關心、照顧家人的具體做法,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和父母長輩之間的矛盾。

熱點內容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