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

發布時間: 2020-12-21 12:52:47

A. 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

教育研究者的主觀因素

教育研究者常常是學術道德失范的始作俑者,從教育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看,造成教育研究中的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缺乏基本的學術誠信與學術素質。在我國,高等院校缺乏學術誠信的培養教育和學術素質的培養,這就導致了一些研究者,包括教育研究者在進行學術研究的時候,缺乏學術誠信和基本的學術素質。

2.、為了附庸政治的需要迷失了自我。有些教育研究者常常將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相混淆,或者為了尋求政治上的庇護,又或者受「官本位」思想毒害過深,導致了一些教育研究者為了「陞官」而研究,對自己的研究只求速度,不求效果,只求數量,不求質量。

3.、過於受社會價值觀功利化的影響。受社會價值觀的功利化趨勢的影響,有些教育研究者存在一種浮躁的治學風氣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觀念,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是教育發展的長遠利益。過於追求功利,導致了教育研究功能的異化,就有違了教育研究的學術道德,成了不道德的了。
二、體制方面的原因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時,我國的體制建設特別是學術體制方面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學術體制不規范就使一些研究者有空子可鑽,也是導致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相關法律不健全。在我國,雖然當前也有了關於遏制學術腐敗的法律,但很少且有些還含混模糊,沒有特指的是哪種情況,又應當怎樣「約定」等等均語焉不詳,而且在現在的復雜的社會教育條件下,現有的法律已不足以對付各色學術腐敗了

2、完備的教育研究道德規范體系還沒有建立。教育研究中的學術道德問題研究在我國不受重視,所形成的、可以供教育研究者參考的學術道德規范方面的文獻稀少,很多理論方面的問題還處在探索階段,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研究的需要等等。

3、學術懲處機制不健全。在我國,學術懲處機制不詳盡,較先進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有的只是一些小范圍內的「行規」。

4、教育研究成果評審制還不很完善。時下流行學術評審實質上是個數字游戲,這種研究成果評審制上的混亂和不完善,客觀上刺激了教育研究者在研究中的道德失范行為。

B.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C. 如何在學術研究中自覺遵守學術規范和科學道德

良好的學術道德對樹立優良學風、培養正
直誠信的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在研究生中形成遵循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的良好氛圍,使得每個研究生具備良好的素質,實現更好的自身價值,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
學術道德規范是科研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則,是保證正常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創新的根本保障。恪守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范應該是每個江科大研究生的基本行為准則。為此學校提出了很多倡議,總結如下:
一、增強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大學生。
二、堅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嚴謹求學,誠實做人。尊重科學事實,堅守學術道德,自覺維護學校學術聲譽。
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遵守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在學術論文中明確表明引用他人成果與觀點等內容;杜絕剽竊、抄襲、篡改、偽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學術觀點等違反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的行為。
四、以行之有效的學術活動踐行學術道德。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自控能力,努力拚搏,嚴謹求實,用實際行動形成健康向上、學風嚴謹的學習氛圍。
五、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在探索科學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到不為名利、甘於寂寞、銳意創新、奮力拚搏,努力把握科技前沿,創造有利於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真知灼見。

D. 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如何培養科學精神

從趨勢上看,學術道德和規范教育將滲透到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強化對研究生的科學精神專、追求真理、屬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並將形成具學科發展特色的內容。
為提高研究生的學術素養和科學精神,學校研究生院可開設「研究生科學精神與學科素養」公共課程,並邀請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舉行學術講座,同時把學術道德規范的培養貫穿其中,除發揮主講人自身的感召力和引導效應外,另外還可以安排若干場以學術道德規范為主題的專題報告。
在此基礎上,學校大部分院系也有開設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和科學研究方法類的基礎課程,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課程體系將日趨完善。

E. 一稿多投是違反學術道德的嗎為什麼

答: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時或者先後向不同的出內版社或其他媒體發表容邀約,這種行為是違反學術道德的,背離了學校道德的要求。
「一稿多投」的行為不必要地浪費了期刊版面及編輯和審稿人的時間; 對相關期刊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攪亂了依據科學成果的發表所建立的學術獎賞機制;違反了版權法。

F. 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具有哪些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術道德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倫理規 范,是提高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證,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學術繁榮發 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學術道德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與學風,教風,校風 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學術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方面,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
2. 教育系統學術道德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對存在的問題也必須高度重視.教 育系統一直重視學術道德建設工作.教育部近年來先後發布了《關於加強學術道德建 設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關於進一步 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等文件,有力地促進了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廣大科研 工作者獻身科學,殫精竭慮,無私奉獻,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維護學術道德,弘揚 良好學風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學術失范和學術不 端行為,有的情況還比較嚴重.主要有:誇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虛假署名,放棄 評審原則;甚至抄襲剽竊,偽造數據,篡改事實,系統造假.這些行為不僅浪費了有限的學術資源,而且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損害了學術形象,對教育和 科學研究事業的繁榮發展造成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制止.

G. 如何在學術研究中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

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專利法》、中國科協頒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及學術道德規范,要堅持科學真理、尊重科學規律、崇尚嚴謹求實的學風,勇於探索創新,恪守職業道德,維護科學誠信。應當遵守下述基本學術道德規范:
(一)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時如實註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時,如實註明轉引出處。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所有署名人對研究成果負責,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對研究成果整體負責。
(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准確的原則,在充分掌握國內外材料、數據基礎上,做出全面分析、評價和論證。
(四)尊重研究對象(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研究對象)。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必須保護受試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並保障知情同意權。
(五)在課題申報、項目設計、數據資料的採集與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確認科研工作參與人員的貢獻等方面,遵守誠實客觀原則。搜集、發表數據要確保有效性和准確性,保證實驗記錄和數據的完整、真實和安全,以備考查。公開研究成果、統計數據等,必須實事求是、完整准確。對已發表研究成果中出現的錯誤和失誤,應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開和承認。
(六) 誠實嚴謹地與他人合作。耐心誠懇地對待學術批評和質疑。
(七) 對研究成果做出實質性貢獻的有關人員擁有著作權。僅對研究項目進行過一般性管理或輔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權。合作完成成果,應按照對研究成果的貢獻大小的順序署名(有署名慣例或約定的除外)。署名人應對本人做出貢獻的部分負責,發表前應由本人審閱並署名。
(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正確對待科研活動中存在的直接、間接或潛在的利益關系。

H.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I. 簡述高校教師是怎樣作為學術道德的實踐者

學術道德 建設應包含三個層次的工作:一是理順學術行為主體的各種社會關系,建設合理的學術體制;二是道德體系本身的構建,包括能被整個社會和學術共同體所認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則的構建,以及切實可行的規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養可執行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學術行為主體。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建設與整個學術界的道德建設互為前提和條件,其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強烈的道德自覺性、充分了解相關學術規范並具有道德行為能力的學術新生力量,並帶動整個學術界的道德建設改革,從而為推動一個良性循環、可持性發展的學術生態圈的建立提供充足的道德氧氣。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反映和調整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利益關系,用善惡標准評價,依靠人們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系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作為道德組成部分之一的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為人師表、行為世范」的教師行業,職業道德如何更是影響到「國家的未來」。
因此,大力倡導品德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便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學術活動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是開展學術活動的有生力量,作為高校學術活動主力軍的高校教師,其職業道德組成部分之一的學術道德是指其在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
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學術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熱點內容
刑法從輕減輕 發布:2024-11-21 01:42:05 瀏覽:216
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發布:2024-11-21 01:32:54 瀏覽:999
運用公共法律服務網的情況匯報 發布:2024-11-21 01:16:51 瀏覽:772
道德講堂誠信ppt 發布:2024-11-21 01:10:45 瀏覽:212
電梯處罰條例 發布:2024-11-21 00:48:25 瀏覽:569
京東白條打電話說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1 00:47:34 瀏覽:185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