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下學期道德與法治
初中道德與法治內容多,需要背誦的內容更多,許多同學前背後忘,這是正常現象。
但這其中也是有方法的。首先要熟悉課本目錄,綱張目舉,只有先做到對課本內容的整體把握,才能對課本上的知識初步建立起知識脈絡。
其次每一章節,在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可以嘗試著按照問答的格式整理,然後對照問題,逐一背誦。
三是抓反復。每天,每周,都要有計劃及時復習整理筆記,及時背誦,及時復習以前所學內容,不要求多,貴在堅持。
第四,練習鞏固。做練習時,堅持先復習再練習。
⑵ 初中過去的思想品德與現在的道德與法治有啥區別
初中 七年級上 道德與法治主要知識點匯總(PDF文檔)網路網盤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⑶ 初中道德與法治怎麼教
按:思想政治課教學,尤其是低學段的思政課教學,必須貼近現實生活,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能照本宣科。
初中《道德與法治》與思想品德相比, 是緊跟形勢變化、理論變化、 學生思想變化、 針對性更強, 具有時代感和實用性的課程, 對引導青少年適應新形勢, 形成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現就《道德與法治》 教育實踐中的探索的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做一些探討學習。
1 問題啟發教學法
初中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 一方面他們自我意識增強,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 有「小大人」 的一面, 另一方面好奇心、 求知慾增強, 愛發表不同意見, 活潑好動的一面。 這樣一來, 教師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點, 對他們「另類」 的表現一味的壓制, 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 為此, 教師應巧妙設置話題, 引導他們暢所欲言, 利用問題式教學法, 讓學生們帶著疑問學習。 問題式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 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 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 解決疑問, 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
除了利用課本自身設計的問題外, 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興趣和生活相關的話題。 如: 我的理想是什麼? 我准備如何實現自 己的理想? 我們的生命從何而來? 要到哪裡去? 生命可以永恆嗎?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上課時學生的熱情往往相當高, 大家踴躍發言。 針對具體問題學生各抒己見, 課堂上充滿了掌聲、 笑聲, 直到下課同學們仍會感覺意猶未盡。 這時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渴望課堂教學的延續。
2 情景體驗教學法
俗話說「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情境化引入, 在潛移默化讓學生形成對價值觀、 法治觀、 人生觀的正確的認識。情景再現是指把某種社會環境或生活環境通過「剪輯」、「復制」 或再創造後搬進課堂, 訴諸學生的視覺, 從而給學生以道德感召。 它主要通過視頻、 掛圖、 投影、 等直觀形象教具和進行小品表演等方式來實現。 教師恰當地使用視頻等直觀形象教具能把學生帶進某種特定的情境, 有利於陶冶情操,明確道理, 形成觀念。 並能讓同學們在身心放鬆的同時有所思考、 有所感悟。
讓學生扮演角色, 再現某個情景, 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 對學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他們不僅喜歡看, 而且樂意做。 恰當的組織學生表演, 能夠深化主題教育還能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表演中, 強化道德觀念, 塑造健康心理。 在學習道德與法制七年級上冊第八課《生命可以永恆嗎》 時,小組為單位, 觀察圖片和提示, 車輪戰的方式原地即興表演,動作形式不限, 效果還是不錯的 。 同學們一下子就能夠感受到生命來之不易。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我們自己的幸運。 小品表演要求主題明確, 小品演員具有豐富的表演能力, 其形式活潑, 引人入勝, 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
3 案例教學法
以學生生活為背景,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 結合課本選取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教學, 貼近生活、 貼近實際, 更親切、 更真實, 讓學生學有所想、 學有所悟、 學有所得、 學有所用。
例如, 在學習七年級道德與法制第二單元《深深淺淺話友誼》 這一框時, 在上課之前我播放了一首歌曲「友誼天長地久」 一下子就讓學生明白我們這節課要上的主題是什麼,中途播放了一段「驚呆! 哥們講義氣_男子緊抱交警_助酒駕朋友開溜的視頻, 使學生明白了友誼是講究原則的, 當朋友誤入歧途時, 不予規勸甚至推波助瀾, 反而會傷害朋友,傷害友誼。
像這樣把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訴諸學生的視覺, 寓意 深刻的事件, 幽默典型的人物, 深深地感染了學生, 使他們在情境中明理, 並在情境中自覺導行。
4 趣味故事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學中根據具體內容恰當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且寓意深刻的故事, 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 還能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在講到《以禮待人》 這框時, 結合青少年學生常為一些小事爭吵, 甚至打架斗毆, 不懂得講文明禮貌。 我就講「程門立雪」 的故事: 「楊時時北宋時期的哲學家, 他好學上進,專心於專研理學。 他到陳頤處求學時, 已在仕途和學問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就, 但是他還是恭候閉目養神的陳頤, 表現出他態上彬彬有禮。」 學生聽了這故事後, 他們明白, 做文明有禮的人,待人接物妖態度好、 用語文明。 故事富有教育意義且有趣, 在快樂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品質、 思想道德得到了提升。
5 角色體驗教學法
對課本中涉及人物或人際關系的知識點時, 我主要採用角色體驗法來教學, 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 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 去體驗不同的角度和立場, 使教學活動更生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培育踐行正確價值觀。
例如: 講述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一框《尊重他人》 時,我讓幾個學生分成兩組: 1 組和 2 組, 每組兩人。 先讓 1 組的同學扮演相互尊重的角色, 他們一上來就相互握手, 有說有笑, 禮貌相對, 兩人都顯得很高興。 而讓 2 組的同學扮演反面角色, 他們一上來就惡話相對, 互不相讓, 互相指責,兩人都氣得面紅耳赤。 他們兩都顯得很不開心。 通過了這個活動, 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從而了解到一個人的自尊與尊重他人的相互關系, 明白了只有尊重他人才會得到他人尊重的道理。 這樣的「角色體驗」 教學法, 能達到照本宣科所達不到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道德與法治》 教育教學方法的一些實踐,教學有法, 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 今後我將繼續以學生為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 不斷探討實踐新的教學方法,重情感體驗與道德實踐, 推進學生間互動、 推動學習方式轉變, 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 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⑷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怎麼背
一、培養興趣,快樂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沒有興趣,學習就成了一種負擔,不僅不會主動學,而且即使家長、老師在後面催,沒有興趣也是應付差事;反之,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學習《道德與法制》首先要想方設法培養興趣。
二、重視基礎,學會動筆
在《道德與法制》學習過程中,掌握「不動筆墨不讀書,不記憶不讀書」兩個基本原則。「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動筆,不僅課堂上要做筆記,平時學習時,也要標注重點、勾畫知識范圍,這樣就這樣把范圍縮小,提高了學習效率。
說到《道德與法制》,同學們自然和記憶聯系在一起,但是,記憶不等於死記硬背,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道德與法治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具體的記憶方法有很多,如聯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謠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等。
三、懂得思考,學會聽課
《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
所謂「聽」,就是汲取老師講課的精華,抓住老師講課的要點,集中精力,跟緊老師講課的節奏。
所謂「思」,就是篩選有價值的知識,多問為什麼。道德與法治更多講的是「道理」,因此,不能一味的被「灌輸」,而是要有選擇的「吸收」,這樣學的知識掌握的才更牢固。
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初中階段的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四、多加練習,查漏補缺
《道德與法治》練習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考察記憶能力的,只要你把書背會了,基本的知識就能輕松掌握,還有一類是考查思維能力的,這就考查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如果你沒有那個能力,書背得再多也沒用。
練習對於知識的鞏固、技能的運用等是必要的,在平時學習中,我們常常忽略練習的重要工具——作業,學會做作業,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
通過練習一是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二是學會對知識的實際運用;三是將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四是及時發現學習上的問題,查漏補缺。學習就像是織網,只有不斷的縫補「漏洞」才能網更多的「魚」。
五、善於復習,溫故知新
「學而時習之」,學習的過程也是不斷復習鞏固的過程。如果學過了就忘、學完了就丟,那基本上和「熊瞎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沒啥區別了。復習的類型有隨堂復習、課下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等,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期中復習一次、期末復習一次,這樣,需要記憶的知識才更扎實,不容易忘記。
⑸ 哪位大神有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標准。能不能分享一下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從幼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並逐步適應學校內生活的重要時期,也容是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生話態度、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品德與生話課程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在當今世界,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方向發展。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重任,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⑹ 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本(人教版)目錄大全(正式版)
初中 七年級上 道德與法治主要知識點匯總(PDF文檔)網路網盤
鏈接:
⑺ 初中思想品德課本改版了嗎
初中思想品德課本改版了,2016年起,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將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初中政治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無疑是教育主管部門對依法治國戰略的響應,政治課是唯一由中央多次直接發文指導改革的課程,從來都與時事緊密相連,也與法律在中國的地位息息相關, 當社會上有重大事項發生或是政策方針的調整時,教材很可能獲得相應改變。
改版簡介:
本書改變以以往教學法教科書的體例,以實用性、實例性、教學化為特點,分別介紹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性質、理念,教學中應該遵循的一些新原則,新課改教學的新設計、新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新評價等一系列一線教師急需了解,掌握和運用的理念、方法和技巧。
道德與法制有輔助記憶、方便查詢、提高記憶效率放在首要位置,充分體現,作為工具書的資料性和備查性,重點、難點配典例講解,同時又有規律總結、方法點撥、誤區警示等活性欄目幫助您理解、記憶和掌握,以口訣、表格、網路、圖」等靈活形式,梳理知識要點,突出各要點間的縱橫聯系,清晰直觀,一目瞭然。
⑻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目錄(部編版)
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①個人與集體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集體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個人的生存離不開集體。
③集體是由許多人組成的,集體的發展要依賴於每個人的努力才能實現。
⑼ 初中《道德與法治》科目到底有什麼用
①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德育等人文學科獨特育人優勢;②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印發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指出,法治教育要與德育課程緊密結合;③2017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嚴格落實德育課程;④2017年教育部中考改革補充通知中指出,除語文、數學、外語和體育4科課程外,至少將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和化學4科納入錄取計分科目。
北京市目前實施的3+3中考方案中,語數外必考,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5科中選3科(兩門理科中選1或2門,3門文科中選1或2門)。北京道德與法治學科是閉卷考試,在3門文科中選擇率是最高,被譽為「強勢回歸」。而剛公布的北京市2020年實施的中考改革方案中,考試科目確定8門按原始成績計入中招錄取總成績,其中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物理6門成績必須計入。
1.有利於落實德育學科核心素養。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水平、道德水平、法治素養、國家認同和民族自豪感,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2.有利於統一考試的公平要求,可以避免學生因為帶入考場的材料准備不全而丟失分數。
3.有利於引領教學變革。考試形式的調整可以帶動教師加強德育課程研究,提高研究課程標準的能力,提高使用教育部統編教材的能力。促進教師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積極探討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
4.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扎實嚴謹的學風,對其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5.有利於初高中銜接。2020年,山東高考增加學考在高考中的分值比例。高中政治學科是閉卷考試,是學考中的重要一科,如果學考不合格,將不能作為高考等級考科目。
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學科發展規律,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提高教學水平,使考試方式改革這個變數變成學科發展和學生成績提高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