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閱讀立法法國智利墨西哥

閱讀立法法國智利墨西哥

發布時間: 2022-03-19 07:31:20

『壹』 關於墨西哥的問題

印第安人的起源

印第安人究竟來自何方?是美洲大陸土生土長的,還是從別的大陸遷徙而來?如果是外來的,那麼,何時、何地、如何遷徙而來的?其先民又是何人?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考古學、古人類學、古生物學的發展為對美洲印第安人起源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資料。1875年,美洲人種學者國際大會在法國南錫召開,從此對美洲人類起源問題的研究趨向嚴謹化、科學化。學者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說,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是「本土說」;二是「遷徙說」。

大量學者贊成「遷徙說」。此說認為,印第安人非土生土長,而是外來移民。至於從哪裡遷徙而來,如何遷徙而來,則說法各異,形成所謂「單一起源說」和「多元起源說」兩派。後者中又有所謂「亞洲遷徙說」、「大洋洲遷徙說」等等之別。

「亞洲遷徙說」認為:美洲古代人是蒙古族的旁系種族或蒙古族以前的種族派生的,遠古時經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此說的主要根據是:印第安人與亞洲人在種族特徵上的相似之處多於任何其他地區的人種。例如:頭發一般是烏黑、粗硬、平直的,生長很旺盛;身上和臉上的汗毛稀疏;面部平寬;顴骨高而突出;鼻子高矮屬中等;眼睛一般為黑色或栗色。該派學者總體看法一致,但在何時、如何遷入美洲問題上認識有分歧。

「亞洲遷徙說」仍然存在一些疑問。問題之一是:當亞洲還有大片無人居住的遼闊土地時,他們為何要跨冰東渡忍受阿拉斯加的艱苦?問題之二是:遷徙者經過長途跋涉活下來的寥寥無幾,如何能在歐洲人抵達美洲之前增長到四千萬之眾?
在「亞洲遷徙說」當中,有的學者進而指出:美洲大陸的祖先可能是北京「周口店人」;國際知名的彝族文化學家劉堯漢先生則斷言:瑪雅文化、印加文化的開創者正是亞洲中國居住在金沙江兩岸的彝族先民。此說的一個重要根據是:彝族先民創造了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十月太陽歷」和更為古老的大約有上萬年歷史的「十八月歷法」;而南美文明古國印加帝國也分別有這兩種歷法。

「大洋洲遷徙說」不否認從亞洲遷入的假說,但認為與此同時或者在此前後,可能還有一些大洋洲人群(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毛利人、澳大利亞人)在古代流入了南美洲。
「大洋洲遷徙說」於20世紀40年代提出。主要根據是:印第安人除了在種族特徵上同蒙古人種有許多相似之處外,彼此也存在一些差異,特別是在南美的印第安人中。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除了美洲環境的影響和長期種族演化的原因外,可能還受大洋洲人的影響。認為在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等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就共同特徵而言與大洋洲人有關系。其特點是:矮矮的身材、向後伸長的腦殼、突出的下巴、扁扁的臉孔和頭蓋、高高的顴骨和突出的眉弓。此外還有心理、文化和語言方面的相似之處。古印第安人語言中,有數百個被認為是來自大洋洲的詞彙,如巡夜人、斧頭、戰士、老人或父親。這些大洋洲的土語,現在和古代在阿根廷、智利、秘魯、厄瓜多都很通用。
大洋洲人是如何到達美洲的?通行的說法是:利用太平洋的海流和海風,乘座兩只拴在一起的獨木舟,順著海流航行,每小時可航行7-8英里。

許多學者未完全否定此說,但同樣存在疑問。語言相似可能只是偶然的吻合。大洋洲人不可能有那麼強的航海能力。太平洋的海流和海風既有利於他們到達美洲,也有不利的一面。至於種族特徵上的相似之處,確實存在,但這些美洲古人類化石更可能是1.5萬年前的一種亞洲人——蒙古人。南美某些土著人同蒙古人種有較大差別,可能是因為南美古印第安人離開亞洲的時間比北美古印第安人要早等原因造成的。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極地遷徙說」和「地中海遷徙說」等。

美洲人類起源問題迄今仍處在研究和爭論之中。「本土說」基本上被否定了。「亞洲遷徙說」目前占優勢,已為許多學者接受,成為最通常的說法。「大洋洲遷徙說」提出來的時間還不長,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但許多難題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解釋。

由於印第安人基本上被認定為和東亞人同出一源,因此其起源問題令人感興趣。

*****************************8
幾乎全部土著民族都是從西伯里亞東北部渡過白令海而來的移民的後裔。所以說幾乎全部,是因為還有少數民族是在白令海移民到達之後,從南太平洋的島嶼抵達南美洲西海岸的。這些南洋的亞爾古英雄發現過南美洲多少次,至今不知,但是,僅僅從已馴化的植物得到的證據,便足以證實他們多次渡洋遠征的事實。當業已高度馴化、離開人類的幫助就無法倖存的同樣植物在太平洋兩岸均被發現時,它們的分布只有用人類的遷移來解釋。
然而,歐洲人在南北美洲發現的印第安人中,至少有99%的人是渡白令海而來的種族的後裔;這一點仍是千真萬確的。不久以前,人們認為,印第安人最早渡海去南北美洲的時間大約在距今10000年時。新的考古發現和碳-14年代測定法的使用,使這一估計得到大幅度修訂。現在,普遍同意人類出現於美洲大陸的時間為距今20000年時,而且,這僅是個大概數,也可能早於20000年。印第安人的最後一次大遷移大約發生在3000年前。然後是愛斯基摩人,他們繼續來回橫渡白令海峽,直到近代政治環境迫使他們留在海峽的一邊或另一邊時。無論如何,到這時,在美洲最接近亞洲的地區,人口已相當稠密,阻止了進一步的遷移。
實際上,渡海到美洲大陸對早期印第安人來說,並不困難。那時,由於地球表面的水大半被凍結成冰床,海面比現在低得多。因此,最早的移民穿過了寬130哩、連接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陸橋。海面上升後,乘原始小船能輕易地渡過白令海峽,因為海峽很窄,渡海時能一直看見陸地。後來較先進的移民可能是先從亞洲駕船到美洲,然後繼續沿西北海岸航行,直到最後在今日所謂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登陸,直接在那裡定居下來。
渡海到阿拉斯加的人,大多繼續前進,穿越育空高原中部的一個冰床峽谷,進入北美洲中心地。推動他們奮力前進的力量也就是驅使他們遷移到美洲的力量——尋找新的狩獵場地,並受到了來自後方部落的源源不斷的擠壓。這樣,南北美洲很快就為分散的狩獵者部落所佔據。
所有印第安人,不論其起源如何,都可以歸入蒙古種人。他們頭上都長著獨特的、筆直烏黑的頭發,臉部和軀體則汗毛稀少;他們頰骨高凸,幼兒脊骨基部還出現蒙古種人斑點。不過,在不同部落中,存在著相當大的變化;最早的各種美洲印第安人比起後來的美洲印第安人,與蒙古種人的差別要大得多,因為他們在我們今日所認識的蒙古種人充分進化之前,便已離開亞洲。這些移民到美洲後,立即向四方分散,並以近親繁殖的小群體在各種地帶定居下來;這一點也可以說明存在種種獨特生理類型的原因。

『貳』 阿根廷、墨西哥、秘魯、智利這四個拉美西班牙語國家,如果按發達程度排序的話,怎麼排如果只能選一個來

從GDP全球排名來看,排序是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魯,從人均GDP來看,排序是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秘魯,從發達程度來看,排序是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秘魯,從旅遊資源來看,排序是墨西哥,秘魯,阿根廷,智利,從中國外交關系來看,智利秘魯阿根廷,墨西哥緊跟美國關系並不近。四個國家三個南美,一個北美,墨西哥受美國影響很大,與其他拉美國家不是太一樣,應該說不是典型的拉美國家

『叄』 巴西。阿根廷,智利,蓋亞那,墨西哥的主要農礦產品分別是什麼(請這樣回答:巴西:x 阿根廷:x)

巴西:咖啡、蔗糖、香蕉、劍麻
阿根廷:農牧業發達,為世界主要的農牧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牧場和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5%,耕地佔12.7%。畜牧業有牛、羊、豬、馬;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大麥、棉花、亞麻籽等。羊、牛的頭數和小麥、玉米、大豆的產量都居世界前列。工業產值超過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工業部門齊全。有食品、紡織、皮革等農牧產品加工工業,近年來鋼鐵、汽車、化工、石油開采和提煉、電子、電力等部門發展甚速。交通發達,鐵路全長約4.4萬公里,公路105萬公里。出口以農牧產品為主,其中肉類、小麥、玉米、大豆、亞麻籽、羊毛等占出口總值的75-80%,近年來工業品出口亦有大幅度增長。進口多為機器設備、工業原料、化學品等。
智利:農業以畜牧、糧食為主,其南端出產橄欖、檸檬和葡萄等,數量不多。中央谷地雨量和溫度低於沿海,且溫差較大;農業以糧食、畜牧、傳統農業主要有:小麥、大麥、燕麥、水稻、玉米、甜菜、豆類、向日葵和油菜子等14種供國內消費的農作物。現代出口農業主要有lo水果、蔬菜、花卉等以出口創匯為目的的農作物。目前傳統農業占可耕地的38%和農業勞動力的64%,但僅提供26%的農產品。
蓋亞那:盛產大米、蔗糖、椰子等,主要種植水稻和甘蔗,還有椰子、水果、蔬菜、煙草等。農林漁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出口額約占出口總額的一半。2005年,由於受水災和歐盟糖業改革政策等影響,主要農作物產量有所下降。糖產量24.61萬噸,同比下降24.4%;稻米產量27.75萬噸,同比下降14.1%。
墨西哥: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高粱、大豆,水稻、棉花、咖啡、可可等。

『肆』 阿根廷秘魯智利墨西哥這四個國家的西班牙語有什麼不同

區別很小呵呵~西班牙語字母發音單一。

就是俚語差別吧~比如西班牙,以及北美的說「vale」相當於英語的"OK"~
南美的可能反映不過來~~

『伍』 墨西哥 阿根廷 智利 哥倫比亞 治安請比較一下 留學的話哪裡比較好

要分是哪裡的哦親,不是絕對的,墨西哥也有安全的地方,不過相對來說是四個國家裡最亂的一個。哥倫比亞大學所在的地區治安不錯,當地人對中國人也很友好。智利我只去過南部,是旅遊區,其他地方我不太了解。阿根廷我覺得沒有問題,要說小偷什麼的中國也有啊是不是。無論到哪都自己小心些就是了

『陸』 進口牛油果沒那麼牛閱讀答案

進口牛油果主要是智利和墨西哥的,智利的比墨西哥的好吃,我經常吃。

『柒』 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在民主化進程中的異同,獨裁政治的異同和新自由主義的異同

學術 不是抄襲來的

國家文化的未來 靠你了
你看看 這一兩年的西亞和北非的政變浪潮吧

『捌』 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墨西哥,紐西蘭,這幾個國家哪個要過復活節

這些都是天主教、基督教國家,一般西方國家都過。

『玖』 智利和墨西哥這個2個國家,哪個好

第二章!我找出了三個結論,都是紅色的,希望有人找出好的結論!我找到了,是淹死智力人的墨西哥兇手,根據你的判斷改一下就有結論了,我捉摸了半天對了!

『拾』 仙人掌閱讀題

你也可以抄襲 ,什麼資料都行 最佳答案仙人掌類植物原產南北美洲熱帶、亞熱帶大陸及附近一些島嶼,部分生長在森林中。多漿植物的多數種類原產南非,僅少數分布於其它各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因此南非有「多漿植物寶庫」之稱。從產地與生態環境看,可把上述植物分為三類:
原產熱帶、亞熱帶乾旱地區或沙漠地帶。在土壤及空氣極為乾燥的條件下,藉助於莖葉貯藏的水分而生存。
原產熱帶、亞熱帶的高山乾旱地區。這些地區水分不足,日照強烈,風大,氣溫低,形成的多漿植物植株矮小,葉片多呈蓮座狀,或密被蠟層及絨毛,以減弱高山的大風及強光危害,減少過分蒸騰。
原產熱帶雨林中。這些種類不生長在土壤中,而是附生在樹干及蔭谷的岩石上。其生態習性近於附生蘭類。
【葯用方法】 以全株入葯。四季可采。鮮用或切片曬干。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痛,鎮咳。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癰癤腫毒,蛇咬傷,燒燙傷。價格:3~10000元一株不等。
【性味歸經】苦,涼。
【用法用量】鮮品1~2兩;外用鮮品適量,去刺搗爛敷患處。
【注意事項】刺內含有毒汁,人體被刺後,易引起皮膚紅腫疼痛,搔癢等過敏症狀。
別名:風尾竻、龍舌、平慮草、、神仙掌、觀音刺。
性味:性寒,味苦、澀。
歸經:入心、肺、胃三經。
醫典溯源
《本草求原》:「消諸痞初起,洗痔。」
《貴州民間方葯集》:「為健胃滋養強壯劑,又可補脾,鎮咳,安神。治心胃氣痛,蛇傷,浮腫。」
《陸川本草》:「消炎解毒,排膿生肌。主治瘡癰癤腫,咳嗽。」
本草詳解
中醫認為,仙人掌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心胃氣痛、痞塊、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癰、乳癰、疔瘡、湯火傷、蛇傷等症。
養生必讀
食用仙人掌是已知的含有維生素B2和可溶性纖維最高的蔬菜之一。
食用仙人掌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以及抱壁蓮、角蒂仙、玉芙蓉等珍貴成分,不僅對人體有清熱解毒、健胃補脾、清咽潤肺、養顏護膚等諸多作用,還對肝癌、糖尿病、支氣管炎等病症有明顯治療作用。
仙人掌高鉀、低鈉、低糖,糖分含量比生菜和黃瓜還低。
仙人掌
聖誕節仙人掌cactus
..復數作cacti或cactuses。而cereus只是仙人掌的一種,並不是仙人掌的總稱,仙人掌有很多種,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Pachycereus pringlei和世界上最小的仙人掌Blossfeldia liliputiana。
雙子葉顯花植物(特徵為具兩片子葉)的一類。屬石竹目(Caryophyllales)仙人掌科(Cactaceae)。某些權威將仙人掌類單獨列為僅具一科的目——仙人掌目(Cactales),植物學家估計仙人掌類有130屬,約1,650種。
仙人掌科原產於北美和南美,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和亞伯達省向南的大部分地區;其南界達到智利和阿根廷。墨西哥的仙人掌種類最多。僅仙人棒屬(Rhipsalis)可能原產於舊大陸,分布於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但許多學者認為本屬系從世界其他地方引入這些地區。
仙人掌為肉質多年生植物。雖然少數種類棲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但多生活在乾燥地區。仙人掌的莖通常肥厚,含葉綠素,草質或木質。多數種類的葉或消失或極度退化,從而減少水分所由丟失的表面積,而光合作用由莖代行。僅熱帶的虎刺屬(Pereskia)和Pereskopsis屬,具明顯的有功能的葉。根系通常纖細,纖維狀,淺而分布范圍廣,用以吸收表層的水分。
仙人掌類植株的大小及外形千差萬別,小者如鈕扣狀的佩奧特掌(冠毛掌屬〔Lophophora〕),矮小團塊狀的刺梨(仙人掌屬〔Opuntia〕)和刺蝟掌(鹿角掌屬〔Echinocereus〕),大者如高柱狀的圓桶掌(猛仙人掌屬〔Ferocactus〕和仙人球屬〔Echinocactus〕)和高大喬木狀的巨山影掌(Cereus giganteus或Carnegia gigantea)。多數仙人掌類生長於土中,但幾個熱帶種類,包括仙人棒屬、曇花屬(Epiphyllum)和蟹爪蘭屬(Schlumbergera)的種類,為附生;另一些種類則生長於堅硬的表面,如岩石上。附生的種類往往具薄而扁平的莖。植株的表面形態亦各異,或為平滑,或有突出的結節、嵴或有凹溝。
仙人掌與其他肉質植物不同之處為莖上具墊狀的構造——小區。幾乎所有種類的小區內生長棘刺或鉤毛,花、枝和葉(如果有葉的話)亦由此生出。
金虹仙人掌(即粗製仙人球) 仙人掌莖的內部構造與其他雙子葉植物一致,在內方的木質部與外方的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但莖的大部分由薄壁的貯藏細胞組成,細胞內含黏液性物質,可保護植株避免水分的流失。仙人掌的莖是主要的製造養分和貯藏養分的器官。
少數仙人掌種類能在近地水平生出小植株,從而進行無性繁殖。各種仙人掌的組織頗為一致,故一種仙人掌植株的末端部分可以嫁接到另一個種植株的頂部。
但仙人掌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仙人掌的花通常形大而艷麗,多為單生。所有各屬均有花管(由花被片組成,花萼與花瓣有明顯區別或不易區別),子房下位,一室。子房上生一花柱,花柱頂端有多個用以接受花粉的柱頭。傳粉、受精後胚珠發育成種子(種子多枚),子房發育成果實(通常為漿果)。花粉藉風力或鳥類傳播。受粉後花管不久便從子房頂部脫離,留下一個明顯的疤痕。
仙人掌類廣泛栽作觀賞植物。此外,刺梨(仙人果)和喬利亞掌(均屬仙人掌屬)亦栽培用作食物。在南美,仙人掌屬和山影掌屬(Cereus)以及其他一些種類用作活籬笆,在某些荒漠地區木質的柱狀仙人掌類用作燃料。圓桶掌(猛仙人掌屬和仙人球屬)在緊急情況下是水的來源。威廉斯氏冠毛掌(Lophophora williamsii,一種佩奧特掌),有致幻覺的作用,從哥倫布到達美洲前起就一直用於某些儀式。
仙人掌科植物是個大家族,它的成員至少在兩千種以上。它的故鄉在美洲和非洲,其中尤以墨西哥分布的種類最多,素有「仙人掌王國」之稱,仙人掌被墨西哥人譽為「仙桃」。(我國雲南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把仙人掌果作為水果的習慣)。當地有個優美的傳說:一隻巨大的山鷹叼著一條蛇,為尋找棲身之地,到處飛翔。當它落到一叢開滿黃花的仙人掌上後,再也不願離開。從此,墨西哥人便在這以富有生機的地方建立起自己的家園——墨西哥城。墨西哥國徽上的圖案就是以這個傳說為依據的。
[編輯本段]【仙人掌的歷史】
仙人掌花卉原產於南美和北美大陸,從北緯50度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到南緯50度的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均有它們的蹤跡。
據有關資料介紹,從哥倫布1496年發現新大陸之後,在1540年,第一次由海員從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島嶼上將仙人掌帶進歐洲,1669年傳入日本。在 1840年英國出版的《植物學辭典》上記載了仙人掌栽培已達400種。當時的仙人掌花卉已由野生引種發展為人工栽培,通過園藝栽培,已將原始野生的仙人掌改良成為特殊的觀賞花卉。
[編輯本段]【仙人掌類的特性】
仙人掌大多生長在乾旱的環境里。有的呈柱形,高10多米,重量約兩三萬斤,巍然屹立,甚為壯觀。一些長著棘刺的仙人球,有的壽命高達五百年以上,可長成直徑兩三米的巨球,人們劈開它的上部,挖食柔嫩多汁的莖肉解渴充飢。仙人掌類植物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在乾旱季節,它可以不吃不喝地進入休眠狀態,把體內的養料與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當雨季來臨時,它們又非常敏感地「醒」過來,根系立刻活躍起來,大量吸收水分,使植株迅速生長並很快地開花結果。有些仙人掌類植物的根系變成胡蘿卜狀,可貯存七八十斤水分。曾經有人把一個仙人球包在乾燥的紙袋裡放了兩年多,盡管有些皺縮,但一種到盆里,澆水後又很快長出了新根,並恢復生長。仙人掌以它那奇妙的結構,驚人的耐旱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受到人類的賞識。
仙人掌還有奇形怪狀的莖,鮮艷的花。別看仙人掌的奇形怪狀加上銳利的尖刺,使人望而生畏,但它們開出的花朵卻分外嬌艷,花色豐富多彩,和流蘇般的花穗。如長鞭狀的「月夜皇後」,開白色的大型花朵,直徑達五六十厘米。被人們喻為「曇花一現」的曇花,就是原產中、南美洲熱帶森林中一種附生類型的仙人掌類植物。
仙人掌以花取勝還只是培養者寵愛它的一個原因,而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刺叢與絨毛也受到許多觀賞者的喜愛。尤其是一些鮮紅、金黃的刺叢與雪白的絨毛品種,更是千姿百態。難怪有人稱它們為「 有生命的工藝品」呢。
仙人掌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景天酸代謝植物 (CAM-植物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屬於C4類植物。代表性的植物有仙人掌, 鳳梨和長壽花。
要在乾旱熱帶地區生存下來,CAM-植物發展出一套生存策略,CO2-的固定將於卡爾文循環在時間上分開。這樣就可以避免水分過快的流失,因為氣孔只在夜間開放以攝取CO2。
純粹的C4類植物對二氧化碳固定實行的是空間分離 (通過兩種細胞類型實現, 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 。而景天酸代謝植物則服從以下晝夜節律:
晚上: CO2吸收和固定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生成的草醯乙酸(OA)會被還原為蘋果酸,並儲存於細胞的液泡中。該過程中伴隨有酸化,pH值降低在日間光反應里產生的還原物質也會在這里發揮作用。
日間: 在液泡里的酸性物質(主要是蘋果酸,但也有天門冬氨酸)會被脫羧。釋放的 CO2進入卡爾文循環。
CAM-植物必須准備足夠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以供夜間CO2固定使用。為此植物在日間儲存澱粉,晚間它們將通過丙酮酸轉變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AM途徑大概就是這樣的,它實際上是把光合反應的前後分成了兩個大步驟,一個在白天進行,也就是所謂的光反應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吸收光獲能,電解水,放氧,產生還原力;然後晚上進行光合作用的後半步——C02的固定。

熱點內容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