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腐敗立法現狀

腐敗立法現狀

發布時間: 2022-03-19 17:09:04

① 關與貪污腐敗的相關法律以及處罰內容

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
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
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

第三百八十三條 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個人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二)個人貪污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
(三)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四)個人貪污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

第三百八十四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八十五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
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第三百八十六條 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八十七條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前款所列單位,在經濟往來中,在帳外暗中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受賄論,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三百八十八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第三百八十九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
在經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
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第三百九十條 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三百九十一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財物的,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三百九十二條 向國家工作人員介紹賄賂,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賄賂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三百九十三條 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九十四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內公務活動或者對外交往中接受禮物,依照國家規定應當交公而不交公,數額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九十五條 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或者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的,可以責令說明來源。本人不能說明其來源是合法的,差額部分以非法所得論,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財產的差額部分予以追繳。
國家工作人員在境外的存款,應當依照國家規定申報。數額較大、隱瞞不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百九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違反國家規定,將應當上繳國家的罰沒財物,以單位名義集體私分給個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② 西方國家的貪污腐敗現狀是怎樣的

西方國家的貪污腐敗現狀很嚴重,例如歐盟。

2014年4月,歐盟制定了許多針對歐盟官員的紀律規范,但歐盟腐敗官員的數量仍在不斷上升。該機構對46起歐盟官員涉腐案件進行調查。在過去5年裡,歐盟形象因一系列「現金腐敗」丑聞受損。

自2011年以來,歐盟官員中因腐敗被解職的有斯洛維尼亞議員羅蘭·泰勒、奧地利議員恩斯特·斯特拉斯、羅馬尼亞議員阿德里安·塞維林和西班牙議員帕布洛·扎巴等。2014年年初「歐洲腐敗晴雨表」的一項民調顯示,70%的歐洲民眾認為歐盟各機構存在腐敗現象。

西方發達國家的腐敗問題呈擴散之勢輸出到其他國家。

通過賄賂他國官員,實現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是西方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慣用的手段。早在近代,英國東印度公司就通過拉攏賄賂他國官員,來實現對中國、印度等國經濟的掠奪和政治的控制。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格局變動,西方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不斷變換形式,通過更加隱蔽的手段賄賂他國官員。比如,從去年開始,英國的跨國醫葯巨頭葛蘭素史克連續陷入海外賄賂丑聞,波及中國、波蘭、伊拉克等國家。

更為復雜的是,西方情報機構將涉腐官員的資料、賬戶存入資料庫,進而通過他們操縱其他國家,謀取更大的戰略利益。另外,腐敗也成為西方發達國家輸出民主的附屬品。縱觀全球「西式」民主植入國家,如印尼、泰國等,非但沒有成功遏制腐敗,反而陷入了腐敗的泥潭不可自拔。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南方日報:西方發達國家腐敗現象透視

以上內容參考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國際反腐面面觀:歐盟官員腐敗嚴重

③ 遏制腐敗,立法是前提,監督是關鍵,

最後一句:建立高效、完備、公開、嚴密的權力法律體系。

④ 有關腐敗的法律文獻

【內容提要】當代中國正在探索著構建權力制衡機制的途徑,目標是建立法治化的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結
構,從源頭上根治權力腐敗。可以說,有了公共權力,便有了對公共權力的監督,法律監督 是人類社會治理權力腐敗的神聖使命和主要方式。
【摘 要
題】法學時論
【英文摘要】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probing a way of establishing
mechanisms of power su p ervision and it aims at setting up institutionalized
political,social and econom ic structures so as to bring power corruption under
permanent control.Legal supe rvision and public powers are,so to speak,twins
parasitizing in the state instit utions.There are state institutions,there are
public powers.There are public pow ers,so there must be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powers.Legal supervision is thesacred mission and principal mode of
governing power corruption in human societi es.
【關 鍵
詞】權力/腐敗/監督/power/corruption/supervision
【正 文】

腐敗,指思想的腐朽、生活的墮落及私慾的膨脹。其中,權力的腐敗乃是核心,正如有人 形容,腐敗是權力和私慾結合的罪惡之子。腐敗的根源,來自於國家機關的壟斷權力,權力
腐敗是權力異化的極端表現形式。因之,在腐敗的種種表現中,最令人擔心的是權力的腐敗 ,對於權力腐敗必須治理也毋庸置疑。

權力腐敗和權力濫用有種種典型表現:(1)不正當佔有公共資源為個人享用,包括貪污行為
、挪用公款行為、侵佔財物行為等,這是腐敗現象的典型表現。它以腐敗者擁有的公共權力
作為基礎,利用這種公共職位,其可以不遺餘力地從事圖謀私利的類似經營的活動,從生活
資料的侵佔發展到生產資料的侵佔,使腐敗從生計型向致富型方向發展。(2)利用經濟上的
好處改變人們對於地位、職位、財產方面的判斷和安排,其行為的外部表現形式就是賄賂。
賄賂的延伸,發展為變相送禮、大吃回扣、強拿硬要等。在賄賂中,受賄者喪失原則,行賄
者以較少的成本獲取垂涎已久的地位或利益,誘使更多人的逐臭效尤。(3)偏離公共的角色 濫
用職權,泛指以權謀私、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行為。在現代,腐敗的核心問題是 以權謀私,腐敗的形式也已經從經濟上的小打小鬧、小偷小摸,發展到了政經勾結的腐敗
類型,引起政府形象的極度損壞。(4)以親疏之別、遠近之別、上下之別、情感之別的私人
關系決定公共關系的確立和維持,在公共權力機關的組成體系中,形成裙帶網路。在中國,
腐敗擁有著地緣與人情的肥厚土壤,這種不正常的關系網路會導致權力腐敗在民間的延伸,
它的可怕之處正在於普通的公民對此安之若素。(5)公共權力的「人治化」行使,體現為嚴
重的官僚主義和特權主義。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官員們製造著一種濃濃的「官氣」,集權
現象、家長制現象、神秘化現象、地方保護主義現象等普遍存在;瀆職無能、擅離職守、拋
棄責任、人浮於事、文山會海、強迫命令、任意決策、好大喜功、管理混亂、道德失范等等
,構成了腐敗產生的溫床。(6)腐敗還帶有行業壟斷色彩,多發生在權力較大的經濟管理部
門和執法司法機關,主要手段是依託部門和行業權力進行勒卡索要。於是,人們又在探討立 法腐敗、行政腐敗、司法腐敗、行業腐敗的特徵及其根源。

自階級社會產生以來,腐敗現象如剜之不去的痼疾,生而需治,治而復生,這使歷代的統 治者在對其「輻輳攻之」中疲於應付。但無論是「天子們」的自我約束,還是包拯、海瑞似
清官的竭忠輔弼;無論是將整飭吏治任務放在第一位的明君治世,還是在腐敗面前繳械投降
的昏君,哪朝哪代的「萬世江山」都逃脫不出因腐敗的政治統治而社稷山崩的命運。現代社
會,腐敗問題仍然是一個世界性問題。1992年,義大利政界爆出受賄丑聞:僅1991年,意大
利各政黨非法收入高達83億美元,賄賂和回扣使這個國家的公共開支增加了30-40億美元。
一位官員形容:「當人們用刀刺透官方記錄的表層時,腐敗便顯露出來,人們甚至在沒有看
到時也能聞到它的氣息」。「這類事件將戰後依舊紛亂的世界驚得目瞪口呆」。[1](P1)

權力腐敗的罪惡後果十分明顯。政治上,腐敗引起人民的普遍反對而威脅著國家社會的穩 定;經濟上,腐敗破壞著分配公平而阻礙著市場的競爭;文化上,腐敗引起社會道德的淪喪
而制約文明水準的提高;思想上,腐敗腐蝕了人事制度的肌體,毀掉了一大批公務人員。特
別是,腐敗是一種超法律、反法律的行為,它動搖著國家權威的基石——法律權威。因此,
各國都把反抗權力腐敗作為完成民族復興、建設富強國家、凈化社會空氣的大事。權力監督
的原理論證,乃是為了解決公共權力的限制問題,最終是為了防止國家權力的超越、濫用、
腐敗、違法問題。其實質,在於倡導法治的方略,弘揚民主的精神,使我國不再走任人治主
義倡行、任特權主義存在、任腐敗行為泛濫的重復之路。具體而言,主要的法治化措施如下 :
一、對權力腐敗的規則控制:以法律制約權力

對權力腐敗的規則控制,指制定嚴密的法律法規,規范權力的運作過程,控制官員的用權 行為。目的在於使易於越軌的公共權力在立法、行政、司法、守法的各個運行環節上都受到
法 律的制約,一旦行為「脫軌」,便有法律依據制裁這種脫軌。正如美國著名法學家博登·海
默所說:「在法律統治的地方,權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規則的阻礙,這些規則使掌權者受到 一定行為方式的約束。」[2](P344)

回溯中國反腐敗過程,我們曾經走過彎路,即主要靠道德約束和政治運動抑制腐敗,這要 從專制制度中追根溯源。在我國長期的封建政治統治中,極為強調的是管理者自身的素質和
才能,而其素質和能力的判定,有賴於上級的賞識、道德的約束和自我的剋制。在法律監督
方面,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察權均屬於皇權的組成部分,也即行政權的附庸,沒有
形成類似西方國家的議會監督制度和司法審查制度。這一歷史留給今天的痕跡是極其發人深 省
的,它導致我國公共權力的行使不是以法律為度量范圍,而是以長官意志為標准邊界,行政
權力從未受到過法律力量的實質約束。現代社會,人們已充分認識到,控制腐敗甚囂塵上之
勢,必須有賴於法律的制定及其實施。法律基於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而賦予國家機關一定的
權力和職責,就必然要求國家機關符合權力運用目的而不濫用權力,維護公共利益而不以權
謀私,合法執行權力而不越權違法,履行法定職責而不失職瀆職,遵守法定程序而不喪失程
序公正。強化法律監督的作用,正在於法律規范具有道德規范所不能比擬的普遍性、權威性 和強制性。

在反腐倡廉中,法治化的明確要求,首先是必須完善廉政立法。在此方面,世界各國頒行 了諸如《反腐敗法》、《陽光下的政府法》、《公務人員職責法》、《官員道德標准法》、
《官員彈劾法》等,對於規范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的憲
法、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已就法律監督問題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全國人大
常委會、國務院、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也先後頒行了關於禁止黨政機關及領導幹部經商
受禮的規定、關於禁止揮霍公款的規定、關於禁止借選拔任用幹部之機營私舞弊的規定、關
於財產收入申報的規定等相關法律文件和政策性規則。這類文件的及時出台,不能說在監督
問題上無法可依,但我國的監督立法比較簡陋和粗糙,對於腐敗問題的政策性文件多,立法
的規范性和技術性都未能達到應有水平,還需要在立法上出台成熟健全的法律規則,實現制 度的預先控制。

不僅如此,權力監控還必須從嚴。漢密爾頓曾經直白地指出,「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 ;霍布斯也強調,「不帶劍的契約不過是一紙空文。」法律監督的目標,是將權力置於法律
規則的控制之下,一旦被監督者有違法擅權行為,能有被察覺、防範、制止、懲戒的可能,
反之,如果監控機制不健全,「得手」的容易會使違法者有恃無恐。因此,國家應當加大對
於國家公職人員貪污、賄賂、挪用、豪賭等腐敗行為的懲治力度,並使法律責任成為腐敗行
為所支付的最大成本。這種控制和懲罰,主要來自於外部的外力,它猶如一種動力,能夠推 動政府及其官員
的行為合法正當,但它更多的是一種威懾力,如同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不法行為會有
力的予以戳穿。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雖然一些重大腐敗案件受到了立案查處,但「漏網之
魚」仍然存在,「特權階層」仍然存在,對一些官員處罰的「輕描淡寫」也仍然存在,致使
僥幸心理的、抗拒法律的人會繼續腐敗。因此,只有在治理權力腐敗方面敢下狠心,才能真
正有利於遏制腐敗。如上述義大利事件發生後,該國警方逮捕1350人,受牽連者約2500人,
捲入了8個政黨,5名內閣部長辭職,多名國會議員、高級官員和企業家受到司法調查、審訊 、逮捕或拘留,這在義大利政界雖是一件丑聞,但懲治腐敗的力度從中可窺見一斑。

二、對權力腐敗的體制控制:以權力制約權力
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人們總是把建立一個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的政府作為一種理想和希望 ,
這未嘗不是好事,但希望必須落實於政治體制的配套之中。以權力制約權力,意味著一種國
家權力對另一種國家權力的外在約束,通過各國家機關之間的相互制約,達到權力的基本均 衡,防止其中的一項權力過於強大而濫用。尤其需要在下列方面有所作為:

充分認識權力監督的必要性。國家機關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關繫到各國的政治、經濟、 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大局,決非可有可無、可重可輕、可大可小的個人事務所能比擬。因此
,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權力定位和相互關系的法治化由來已久。以行政權力為例,從古
至今,這種權力都最為實在、最為廣大、最為權威。行政機關可以運用授權、審批、頒證、
收費、禁止、命令、管制、處罰等權力方式,行使委託立法權、法律執行權、國家管理權、
行政處罰權、自由裁量權,並強制所有的社會成員服從這種權力。這必然導致政府與被管理
者形成矛盾沖突關系,也與其他國家機關形成權力對抗關系。由此而言,重視國家機關之間
的權力制衡,絕不僅僅從「人民主權」的民主意識角度考慮,還表現為一種強化國家管理的
「實用性」要求。應該說,政治家是最實用主義的。可以想像,如果構成國家機體的主要國
家機關相互扯皮,如果公務人員不受限定任意擴張自己的權力,而監督體制顯現出控制不力
、有錯不糾、放任自流的狀況,自然是一種政治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的表現,而如此的社會也 必然是一個失卻秩序亦失去民心的社會。

合理利用人類文明的創造性。在治理權力腐敗的過程中,古今中外有許多成效顯著的範例 。如中國歷史上的監察體制,以健全完備的監察法規、相對獨立的監察機構、廣泛擁有的監
察職權、糾舉權貴的監察實效而著稱於世,監察御史擔負著調查、彈劾、諫諍、審計、監試
、考核、偵查、公訴、審判官吏的重要使命,實際是通過「治官之官」,實現「治吏之道」
,值得當代人潛心研究。而現代國家中,英國、瑞典、新加坡,都是廉政建設的成功樣板。
英國的文官制度嚴密嚴格,通過考核使文官隊伍保持相對純潔,在規范化的制度約束下,公
務員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一步。瑞典自古倡導「消除特權,官民平等」的法律精神,
議會督察專員監督與政黨監督、新聞監督相互配合,有效作用,由此成為北歐政治清廉的主
要國家。新加坡是一個中華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國家,也是一個注重法制的國家,其廉政立
法的健全和明確、廉政機構的獨立和高效、廉政措施的嚴明和有力,都獨具特色和魅力,值 得我國在當今的制度完善中予以借鑒。


切實保障政體改革的有效性。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國家權力設
置而進行的內制改革,它與法律監督所要達成的控制權力濫用的監督目標息息相關,有利於
控權制度的實質性兌現。基本途徑和方法為:(1)權力縮減。政府只保留一部分管理權和審
批權,不能事無巨細橫加干涉。(2)權力分解。權力由不同機關、不同官員掌握,防止重大
權力的獨斷專行。(3)權力制衡。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應切實享有對行政機關的控制權,改
變目前行政權力膨脹而立法、司法權力弱化的局面。(4)權力公開。政府應充分意識「暗箱
操作」是助長權力腐敗的溫床,在反腐敗中,我們決不能忽視「政務公開」的呼籲及其潛在
力量。(5)權力監督。現有的審查制度、審批制度、審計制度、監察制度、質詢制度、考核
制度、罷免制度、聽證制度、復議制度、訴訟制度等,都可以稱之為權力控制的利劍,也都 應該不斷健全發展。

配套建構專門監督的趨向性。除了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間制約關系的建立健全外, 目前,各國在法律監督體制上,正趨向建立外部的、獨立的監督機關以制約權力。因為,「
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多中心』的,不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機關所能個別解決,它需要一個
綜合性機構。」[3](P518-519)新加坡的反貪污調查局、香港的廉政公署、法國的行政法
、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等,都是相對獨立的監督組織,以地位明確、人員精練、權能強化、效
率高超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新型監督體制的樣板。在我國,各級人大、黨的紀律監察機構、
行政監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審計組織等都享有一定程度的監督權,在對於腐敗的治理方面
,往往採取「聯合辦公」的形式,查處了許多大案要案。但不足之處是,這種體制使各種平
行的監督機關都享有監督權,尚有機構重疊、分工不明、權能模糊、效率低下的缺陷,需要
對於上述監督主體進行明確的法律定位與權責分工。為此,筆者建議:我國應該合並反貪力
量,成立專門負責腐敗治理的國家廉政總署,實現外部的、專門的、獨立的、實效的監督。
三、對權力腐敗的社會控制:以權利制約權力

以權利制約權力,是指明確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之間的聯系和界限,發揮公眾對於國家權 力的制約作用,使他們在保護自身權利實現的過程中,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權力行
為進行監督。這一立論,主要基於下述三個理由:
合法的權力源於權利。按照「人民主權」的觀點,公權力代表著社會共同體的共同性,政
府只是實現人民共同利益的代理人,政府與社會成員一樣並不擁有特權,相反,它要服從構
成共同體規則的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約束。自近代以來,「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思想
已經深入人心,國家權力由人民授予自然受人民權益限定的原理也通過憲政實踐成為現實。
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社會成員有權通過參政權、選舉權、質詢權、批評權、建議權、罷免
權、聽證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的行使,維護自身利益,制約權力行為,使民主監督
成為確保國家權力合法運行的重要根基。但另一方面,人們也應該深刻地認識到:人民並不
直接享有立法權、執法權、司法權,而需要委託特定的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行使公共權力,
如果權力機關破壞了權力與權利的平衡結構,人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英國學者哈林頓曾
經斷言:「主權應該是必不可缺的東西,然而又是十分駭人的東西。這正像火葯對於士兵一
樣,可以使他安全,也可以使他遭受危險。」[4](P103)因此,國家每設定一種權力,都要
求它代表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當公共權力過於強大,超越權力委託人的意志願望所期待的范
圍,導致權力行為與人民的權利抵牾時,就必須運用法制的手段,從權力的生成、分配和實 施各個方面來約束其不法運作。

違法的權力畏懼權利。民主監督的實質,在於動員各種社會的監督資源,形成社會內部的 多層次的權力監督網路,實現對於權力控制的「綜合治理」。在此方面,亞里士多德給了我
們許多警世名言,他說:「物多者比較不易於腐敗」,「多數群眾比少數人不易腐敗」,「
若干好人的集體一定較不易腐敗」,都說明,大眾對於權力的約束是一種重要的約束。實際
上,腐敗的力量在於把有著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社會「撕成為碎片」,它是一種典型的「
各個擊破」,而當人民形成聯合力量之時,腐敗就無藏身之地,也無用武之地了。在當代,
人們已認識了社會控制力量的強大和深刻,並且通過多種途徑利用這種威力。諸如,新聞媒
介的公開報道,人民群眾的信訪舉報,政協組織的協商對話,工會婦聯對於社會弱者的利益
維護,社會自治團體日益發揮民間調解作用等。我們相信,當人民群眾普遍動員起來之日, 就是腐敗分子無立足藏身之時。

他律的權力需要自律。從權力和權利的平衡關系而言,公民大眾對於政府權力的限制僅僅 是「一相情願」,政府除了受民眾社會的監控之外,還應該受內部自我機制的束縛,達到自
律、自省、自勵的要求。對於各級政府而言,接受制度的規制,遵循職業的紀律,迎合道德
的評判,既是政府性質的體現,也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使然,否則政府會與民眾社會格格
不入。例如,政府會「主動」採取某些自我監控的措施,頒行各種行政法規,嚴格把握重大
管理活動,審慎決策,實行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並且通過內部罷免處分等手段使違紀
的成員受到制裁等,以維護政府自身形象,防範內部機構和成員對於政府行為總體目標的反 叛
。所以,約束有外部和內部之分,有他律和自律之別,有強制與自願之異,但無論如何,約 束的目的均見之於政府權力被「有限化」的後果之上。

四、對權力腐敗的審計監督:以專門技術控制權力
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通過審查原始憑據、帳目、報表、資產、文件,對有關國家機關、
財政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活動進行檢查、審核、評價、鑒證,以判斷其真實 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活動。

現代經濟生活中,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不法之徒採取各種手段和伎倆,在財產佔有 、投資增值、交換分配、消費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加劇著非法斂財聚財的活動。特別是在一
些大宗的違紀違法行為中,運用帳目做手腳的現象增多,其作案蹤跡隱蔽,作案手段狡猾,
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關於審計監督特性之認識,正建立在審計技術方法的
優越性基礎之上。審計監督,擁有一套完整科學的操作體系,諸如審閱法、核查法、順查法
、逆查法、盤點法、外調法、線索篩選法、配套還原法、立體查帳法、補帳查帳法等。這類
特殊的技術方法,使審計機關得以揭露和糾正經濟領域的違法腐敗行為,為紀檢、監察、法
院、財政、稅務部門的監督及偵破大案要案建立功績。可以說,審計監督已成為市場經濟大
潮中控制權力腐敗的重要手段,並為其他任何監督形式所不能替代。透視其發展趨向如下:

發揮審計監督的經濟功能。在中國,關於法律監督的理性思考偏於強調政治上的必要性, 政治領域建立相互制約體制的實踐也相對比較成熟。但筆者以為,約束機制並不僅僅適用於
政治社會代議制條件下的立法監督和執法監督,而應該更加廣泛地適用於所有經濟領域的「
權利代理」情形。如在國有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如何對於普遍存在的「化公
為私」、抽逃國家資產現象進行監督,就應該是法律監督討論的重點。廣義而言,人類生存
的基本問題就是經濟問題,經濟利益已成為一切社會活動的原動力,也成為判別人類行為合
理合法與否的試金石。成功與失敗、高效與低能、進步與落後都取決於經濟活動中的權益法
定與權益實現,而權力之腐敗也主要表現為非法權力和非法利益相融合之政治經濟勾結型的
腐敗。這就要求我們把經濟領域的監督問題納入平行於、甚至超出政治領域監督問題的更高
高度看待。可以說,審計監督根植於控制經濟活動的需要,只要經濟活動廣泛存在,審計就
成為必須,審計的經濟意義就應當高於政治意義。運用審計組織來監督經濟運作,保持良好
的競爭環境,不僅能有效地節約經濟成本,而且對於政經勾結型的權力腐敗是最好的防治措 施。

追逐審計監督的實用價值。審計監督的實用性為其他所有監督形式所不具備,即無論在理 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審計工作都與國民經濟發展狀況有關,而且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保駕護
航。在我國,違憲審查還罕見應用,人大代表的罷免權也鮮為行使,社會團體對於局部利益
的維護尚有失偏頗,人民群眾的監督呈現出分散性和無效性,這使上述監督具有著虛幻的成 分和監督的缺漏,但審計監督的前提和後果都是實實在在的,它往往通過經濟數字的量化
指標和科學精確的技術手段予以表現。對於被監督者,一旦被查處貪污腐敗,將在經濟上有
所損失,這種損失是令被監督者痛之又痛的;對於監督者,由於人類文明的積淀,審計人員
可以「胸有成竹」地作出審計結論,置違法違紀者以「無可辯駁」的推理之中,使「狐狸再
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發揮這種審計監督的實用性,是審計監督的生命力所在。但目前,
審計的運用,仍然沒有與它的實用性價值成為正比,在審計監督效果和效益上,我們還大有
潛力可挖。特別要加大對重點審計對象的定期審計,加強對財政、金融、稅收、工商、外貿
活動的審計,以及落實領導幹部在任和離任時的經濟責任審計,才有利於為權力腐敗設置一 道鐵壁防線。

確保審計機關的獨立地位。審計機關擔負著特殊的使命,這要求其在組織體制上必須具有
一定的獨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預。綜觀目前各國審計機關的設置
,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隸屬於議會,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屬於此種模式;二是隸屬
於政府,瑞典、沙特、約旦等國採取這種體制;三是既不隸屬議會、也不隸屬政府,經費、
人事、體制獨立,僅向議會或政府報告審計結果,法國、德國、日本、印度建立了此種制度
。中國的現行體制,基本屬於第二種類型,審計機構是設立於政府內部的工作機構之一,這
使同級審計確有難度。法律監督本身是「挑毛病」,易於「得罪人」,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站在被審計的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的「對立面」,常常面對巨大的壓力和阻力。因此,實現
有效的審計監督,有賴於改革雙重領導制,使審計機構在國家機關中單列組織體系,直接對 上級審計機關負責而不隸屬同級政府,做到有權有責,才能在經濟監督中實現有利有節。

促進審計監督的專職發展。審計監督權力實現之基礎,在於審計主體掌握專業技術知識,
因而,對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也高於一般國家公職人員。審計人員除了應具備必要的政
治素養、法律知識、管理經驗、觀察能力外,還必須熟知金融知識、財會知識、貿易知識、
稅收知識,以及掌握一定程度的會計審計查帳方法,唯其如此,才能使審計監督准確、恰當
、公正、客觀、合法。而審計職能的職業化,意味著審計機關自行安排審計工作計劃,獨立
地對審計事項作出審查、評價和審計報告;意味著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須的經費應當列入
財政預算,由政府予以及時、足額保證;意味著審計人員依法以第三者的身份執行職務,在
實施審計時居於公正地位;意味著審計人員有相對固定的職位,工資、升降、任免、退休都 受法律保障,非違法瀆職不受調動和免職等。

概括言之,反腐敗必須治標又治本,將權力制約納入法制化軌道就是治本之策。而在反腐 敗過程中,尤其需要從嚴格經濟監督的角度控制權力之濫用,將防範政經勾結型的腐敗類型
作為重任。同時,對權力腐敗者繩之以法,也是發揮監督功能的必然要求。我們堅信,腐敗
為敗類所為,為人類共憤,採取法律監督的綜合措施予以治理,必將控制腐敗於未然之中,
打擊腐敗於已然之時。在此過程中,法律監督事業也必然對於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之大局 立有功勛。
【參考文獻】

[1]林喆.權力腐敗和權力制約[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3]龔祥瑞.比較憲法和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4]詹姆斯·哈林頓.大洋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⑤ 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的研究 論文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8&filename=GXDS200814010

⑥ 腐敗問題的現狀

我國歷史與現狀來說,情況不容樂觀。我國是一個有特殊歷史的國家,有史可查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而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才近70年,從時間上看,是七十分之一。在這五千年中,我國一直處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狀態,其中,封建社會的歷史長達二千多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習俗不可避免都帶有落後的頑固的保守的封建思想,只是多與少的問題。封建社會腐敗的權力意識自然也代代相傳,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首先,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經濟狀況十分復雜。既有在世界上領先的高尖科技,比如航天、高鐵等,又有許多落後的技術、設備,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業還處於「刀耕火種」的自然生產狀態,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十分落後,農業收入低下。城鄉差別十分明顯,城市的「向心力」作用影響很大,特別是對農村新生代的青少年,鄉村振興任重道遠。地域差別十分明顯,沿海經濟水平、生活水平、收入水平遠遠高出中、西部。私有經濟在我國佔有相當大比例,特別是沿海及港澳台等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區。經濟管理水平不高,金融風險、債務風險較大,股市管理水平低下,違規操作、「空手套白狼」、虛假報告等問題普遍存在。房地產過熱,甚至綁架地方政府,高房價造成重大生活壓力,給社會成員造成普遍焦慮。

⑦ 司法腐敗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懲治司法腐敗相關的現行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等

結合西方的法官制度,談談你對遏止我國司法腐敗的主要想法
答制度是因人、地域、文化背景等客觀因素而異的,西方的任何制度
只能作為參考,研究!並從中選出或修改適合自身國情的條款。
並且樓主亦該意識到腐敗,不僅是司法部門!而僅靠條款、制度
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腐敗的。貧富差距拉大,人均素質偏低
才是導致腐敗的根本原因。宏觀調控跟不上社會經濟的增長速度直接成為腐敗的溫床。

個人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腐敗,首先還是得從教育抓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句已經很古老的口號,現在仍然是句口號,不過也難怪,在要求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同時,教育者們又達到這一標尺了么?
其次,目前中國處於經濟轉型期,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到「次經濟強國」 之所以「次」,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在縮短,但就象賽跑,沒人會等著你追上來。而要想趕超別人,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否則,落後會繼續。。。腐敗仍會繼續。。。

PS:發達國家一樣有腐敗,但發達國家沒有更多的人崇拜腐敗!有小部分人痛恨腐敗根本目的在於自己沒腐敗上!!!
所以。。。再一句老調,任重。。而道遠、道艱!!!

什麼是司法腐敗
1、 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是產生司法腐敗的污染源。

眾所周知,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勿庸諱言,也由於種種原因,那些過去曾被長期批判鞭撻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也與之俱生,而且呈蔓延發展趨勢。作為經常接觸社會陰暗面和形形色色犯罪分子的司法機關,自然也難免會受到各種不正之風的腐蝕,使一些幹警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變化。如近些年來,一些幹警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淡薄了,個人主義滋長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丟掉了,享樂主義膨脹了;廉潔執法的榮譽感忘卻了,利用權力撈取個人好處的邪念萌生了。這些"內因"使他們經不起糖衣炮彈的襲擊,最終被金錢和貪欲所吞嚙。另一方面,目前,愈亂愈烈的說情送禮風也導致司法腐敗的一個重要誘因。當前,一些打官司、辦事情,習慣於拉關系、走後門,搞權錢交易、權情交易、權權交易,在通過法律解決矛盾時,他們不是依靠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是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向執法人員送禮行賄,企圖打通關節,使執法人員作出有利於自己的處理,許多案子剛接手,雙方說情人就接踵而至,出現了「案子剛進門,雙方都託人」的怪現象。以致造成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屢禁不止,成為產生司法腐敗的土壤和溫床。

2、 缺乏有效的權力監督機制,是產生司法腐敗的「催生劑」。

不少有識之士認為,個人權力高度膨漲,缺少監督制約,必然導致腐敗。作為執法人員,盡管其大都「官小職微」,但他們在處理具體案件中,卻掌握一定的權力,有的甚至掌握著生殺予奪大權。因此,加強對他們的監督,特別是在個案中實行監督,尤其顯得迫切和必要。就目前我國的監督機制來講,有權力機關的法律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等等。可是,由於我國的法制建設還未完全走上正規,在懲治和預防司法腐敗的立法方面存在著明顯不足,對司法部門的監督還顯得非常不力。首先,就人大及常委會的法律監督而言,由於長期以來沒有法律依據,缺少監督程序和措施,常常是過問一下案件的審理情況,而不能發現程序和措施,常常是過問一個案件的審理情況,而不能發現掌握司法腐敗的實質問題;就人民群眾監督而言,由於不少群眾認為「民告官」徒勞無益,害怕打擊報復,對司法腐敗現象採取一種克制、忍耐的態度,造成司法人員違法違紀的傳聞多,真正受到查處的少;就內部監督而言,由於司法人員具有特定的身份,他們的違法犯罪活動又往往是在「執法」的名義下進行的,犯罪行為具有較大的隱蔽性,查處工作阻力、壓力比較多,使一些案件難以查處,或者嚴查寬處,甚至不了了之。在司法幹警缺乏社會各方面有效監督的情況下,就難免使一些腐敗滋生和蔓延。

3、 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內部管理不嚴是產生司法腐敗的內因。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普遍薄弱。目前,一些司法機關不同程度存在重業務素質輕政治素質,重辦案輕政治學習,重物質建設輕思想建設的現象,使個別幹警的人生觀發生扭曲和錯位,將權力商品化、市場化而產生司法腐敗。其次,有些司法機關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抓落實不夠。近些年來,有的司法機關雖然都制定了清廉從政、嚴肅辦案等規章制度,但「雷聲大,雨點稀」者多,真正抓好落實者少,制度流於形式,收效甚微。其三,對司法腐敗現象查處力度不夠,打擊不力,有些司法機關內部紀檢、監察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齊,存在「家醜不可外揚」等思想,對已暴露出來的違法違紀案查處不力,甚至遷就故息,未能起到常鳴警鍾,防微杜漸的作用。
相關文章書籍譚世貴編《司法腐敗防治論》》、《中國司法改革理論與防止司法腐敗的對策研究》等

⑧ 腐敗是無法根除的為什麼

在落後的大國,為了維持大國的現狀,只能以犧牲立法執法效率為代價。正史中東亞地區從秦帝國建立開始,這種大一統國家的尷尬局面就已經形成。要根除,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需要漫長的穩定的經濟發展過程,也就是從落後的大國轉變為發達的大國就可以了

⑨ 腐敗現象都有什麼 有什麼影響

腐敗主要包括經濟犯罪、政治犯罪、作風犯罪三個方面。
腐敗無處不在。它不只是公共官員濫用職權的問題,而是人們為了撈取任何不義之財而濫用職權(不一定是政府權力)的行為(如貪污、受賄等經濟犯罪)。另外還體現在人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盡職、不作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警惕性低、思想頹廢、麻木不仁等(如瀆職、泄密等政治犯罪),還有生活作風孵化、權色交易等(如重婚、為情人謀取利益等作風犯罪)。這些腐敗現象,或獨立或交互發生,常被人們忽略,但它對社會以及對人類發展本身危害極大。
腐敗問題是各國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國腐敗現象發展迅猛的勢頭,既危及和破壞法律的權威性和有效實施,又破壞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動搖著我國社會的政治基礎。腐敗問題已經對黨,對國家和社會構成了潛在的威脅。法治監督不力是導致腐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1、腐敗主體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今天,不僅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而且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都有腐敗現象發生,甚至在一些被人們稱之為「清水衙門」的部門,腐敗現象也日漸突出.
2、腐敗主體的文化層次、知識水平越來越高.受整個社會進步的影響,腐敗主體的文化層次和知識水平也越來越高,其行為更加「嚴謹、慎密和高明」.
3、腐敗主體既懂經濟又懂法律,反調查能力比較強.腐敗分子中的大部分法律知識比較豐富,因此,他們從實施違法違紀之始,就注意了將反調查工作同步進行.
4、腐敗主體向年輕化方向發展.許多年輕幹部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就走向了腐化、墮落.
5、離退休人員和臨近離退休人員的腐敗現象日趨嚴重.一些離退休人員覺得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加上受社會上「一切向錢看」錯誤思想的影響,出於一種補償心理而利用余權、「余熱」實施腐敗行為.
6、腐敗主體由單一體向團伙群體發展.這種團伙群體作案涉及的人員多,案情復雜,往往有一案帶多案,查處一個帶出一串的特點.團伙群體的另一個特點是密謀策劃細致,手段隱蔽,組織詭秘,欺騙性大,不易被識破.一旦被發現,又互通信息,建立防線,轉移證據,互相保護,互相開脫.從而增加了查處案件和反腐敗的難度.
7、官商合一的腐敗主體,危害尤重.這種主體中既有市場經濟的主體,又有行業管理主體,還有黨政機關、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的主體.這類主體作案或實施腐敗行為,有較大的隱蔽性和欺騙性.有較長或較深的潛伏期,難識破,危害性大.
腐敗現象的行為特點
1、利用政策、法律的斷檔和空白,損公肥私.一些不法之徒往往憑借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地位,以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甚至以闖「禁區」為名,利用政策、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不嚴謹等漏洞,損公肥私.
2、利用「雙軌制」,索取非法利益.比如群眾反映強烈的「官倒」問題,其存在的基礎就是價格雙軌制.
3、利用行業特權和壟斷地位,弄權勒索.有些獨家經營的壟斷性行業,如: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又不能滿足人們的正常需要的行業,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行業,如鐵路、銀行、電力、衛生等,其地位和特點為這些行業的個別單位以「業」謀私提供了客觀條件.
4、利用各種權力謀私.例如審批權、鑒定權、評優權、專賣權等,收受賄賂,謀取私利.權力和金錢一結合,權力便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權力的商品化、價值化便應運而生.
5、利用職權亂收費、亂攤派.有的擅自把自己職權范圍內的業務變成收費項目;有的將政府的一部分職能轉移到下屬從事「三產」的實體,搞有償服務,明目張膽地敲詐勒索.對企業的亂收費、亂罰款也是如此.
6、利用資金管理和經濟承包中的漏洞,挖蛀國家資財.這種行為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富了「和尚」,窮了「廟」.這種腐敗行為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1)信貸中以貸謀私行為嚴重.除正常信貸外,還有人情信貸,行政命令信貸,有償(私吃回扣、抬高利息)信貸,讓息或無息信貸等等.使大量的資金流失或沉澱,形成呆帳和死賬.(2)在經濟承包中包盈不包虧.包盈了,個人多得、多分、多獎.包虧了,國家補償、補虧,增加投資.對承包者無懲罰,不負任何法律責任.(3)借機在多種經營或人員分流辦公司中,以所謂經營性、政策性虧損為由,變國家資金為集體資金,變集體資金為個人所有,中飽私囊.(4)在合資或合作企業中讓利私分.有的利用招商引資之機,將我方投入的固定資產或基礎設施低估低評;對外方投入的產品或設備高估高評;有的幫外商高進低出或購進質次價高的產品或設備;有的替外商出錢出資或擔保,主動承擔風險;有的通過關系搞假合資、合作,騙取國家減免稅費.(5)「小金庫」挖「大金庫」.有的把全部非法和部分合法資金納入「小金庫」;有的把外部收入或亂收費、吃回扣、勞務費、放貸利息等統統存入「小金庫」,領導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7、利用管理不嚴和監督不力,弄虛作假,騙取各種利益和榮譽.有的虛報產值、利潤,浮誇成績,掩蓋問題,報喜不報憂;有的還編造假項目、假合同、假貸款、假集資,生產假產品等等.
8、嚴重官僚主義、失職瀆職行為給國家造成嚴重損失和浪費.表現在:決策問題草率盲目,不講科學和民主,為所欲為,獨斷專行;不深入基層和群眾,不積極主動解決工作、生產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各種惡性事故時有發生等,這種狀況必須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嚴肅查處.
9、令不行,禁不止,各行其是等消極腐敗行為越來越突出.有些人以開放搞活、簡政放權為由,為所欲為,各行其是.他們中有的為了小集團利益、地方利益或個人利益,不顧黨和國家的全局;有的鑽改革方案即將出台的空子,超前行動,擾亂整個改革步驟的正常進行;有的打「擦邊球」,或另搞一套;有的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嚴重,對違法違紀行為不但不嚴肅查處,反而包庇袒護.這些政治上的分散行為,是一種嚴重的腐敗現象,直接削弱和渙散了黨的紀律,危及社會穩定.
上述種種腐敗行為的實質,是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成了以權謀私的工具.腐敗行為出現、蔓延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對權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制約和有力的監督,對於濫用權力者未能作認真、嚴肅的處理,直接或間接導致了這些行為的泛濫.
腐敗現象的手段特點
當前腐敗分子的作案手段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總的趨勢是由表層向深層次發展,由公開向隱蔽發展,由簡單、原始型向復雜、智能型方向發展.
1、腐敗分子的作案手段越來越隱蔽、狡猾.現在的行賄受賄多是單線聯系,「二人以上不辦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已成為一些人的信條.在貪污案件中利用塗改帳目等「笨辦法」貪污的越來越少,而利用現代化辦公設備、先進的通訊設備等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偽造、作假等作案的多了.利用職權直接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少了,採用迂迴或以「合法」形式為親屬、子女謀取利益的多了.
2、腐敗分子的反調查能力越來越強.過去,腐敗現象發生後,腐敗分子大多處於一種被動應付的狀態,消極地對抗調查.當前,一些腐敗分子的反調查已變成一種積極的、強烈的對抗調查.甚至是犯罪行為.有的實施腐敗行為之後,將證據隱匿、轉移或毀滅,甚至把臟款、臟物轉移到國外;有的與知情人或同案犯進行串供、訂立攻守同盟;有的將主要證人派往外地,甚至派到國外,令其長期不歸;有的採用收買、封官許願等手段,嚴格控制、籠絡案內外知情人;有的利用職權打擊報復,迫害舉報人、知情人,使其不敢如實向調查機關提供情況;有的通過各種途徑尋找靠山、保護傘,為其減輕、開脫責任;一旦事情敗露,就潛逃到國外,逃避法律制裁.
3、腐敗分子越來越善於搞感情投資,網路關系.慣用手法是勤打點,施厚禮,聯「友誼」.他們對領導幹部的子女、親屬,身邊的工作人員和掌管實權的人員,百般殷勤,千般照顧.花國家之錢,編織自己的關系網,建立自己的「保護區」.
以上,筆者從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了當前腐敗現象的特點.但這並不表明,腐敗問題已是「不治之症」.而是力圖使人們對腐敗現象有一個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更加註重分析腐敗現象產生的原因,探討反腐敗的途徑,嚴懲腐敗,遏制腐敗現象的蔓延.

⑩ 反海外腐敗法的立法沿革

FCPA 頒布於1977年,期間經過1988、1994、1998年三次修改。其中,1988修正案為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當時,美國實施FCPA後,美國公司難以繼續賄賂海外政府官員。這種情況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美國公司在海外市場上處於競爭劣勢,尤其是對於那些可以把行賄計入商業成本取得稅收利益的公司而言,後果更甚。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一方面尋求國際支持,希望將FCPA國際化。另一方面,也在立法上進行了一些調整,以令法律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情況。
1988年修正案正體現了這些要求。修正案正式要求美國總統採取行動,促成其他國家出台與FCPA類似的法律,並擴大該法的適用對象。同時修正案排除了一些所謂的「潤滑費」 的非法性(所謂「潤滑費」就是用以促進外國政府機構加快履行日常政府活動的小額支出)。
除此之外,修正案還規定,如果行賄行為在行賄地被認為合法,那麼這一點可以構成對違反FCPA指控的積極抗辯。所謂積極抗辯,是指具有實質內容的抗辯理由,而不是僅僅反駁指控。
1988 年後,美國繼續致力於將FCPA的范圍擴大,加強國際影響。1988年之後的修正案繼續體現了這個意圖。雖然1994修正案只調整了法律的個別詞語,但 1998年修正案卻將FCPA的管轄范圍進一步擴大,將外國企業或自然人在美國境內實施的,違反FCPA的行為也列入該法管轄范圍。

熱點內容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