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悖論

道德悖論

發布時間: 2020-12-21 13:05:25

1. 我們是如何面對道德悖論的

選你認為對的那一個。如果,只能從生存和道德中選擇一項。結果可能就是,道德這個詞和茶杯、水壺差不多,都是為我們服務的一種東西。

2. 道德悖論:要不要殺死童年希特勒

如果殺死了童年希特勒,你便不會再在現在殺死希特勒,那麼童年希特勒便依舊活著,所以無法殺死他,所以推出過去的事物無法被發生改變。

3. 概述《道德的悖論》通過三則故事引發的同一個核心論點。

事情的正確以及道德與否取決於你行為發生的後果
大多數人認為如果最後可以有五個人專活下來,哪屬怕犧牲一個人的生命也是值得的。但是將行為的道德與該行為所產生的後果(我們的行為對外界的影響)聯系起來會得出:因為考慮到這個行為本身,無論結果如何,即使為了救回五個人的生命而殺害一個無辜者始終是錯的
結論是------絕對主義:道德有其絕對的原則,有明確的責任和權利--無論造成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4. 如何處理道德與利益之間的悖論按照道德去為人處世真的能得到雞湯寓言中許諾的回報嗎

你如果把回報單純的理解為物質回報,那當然理解不了善有善報的涵義。

5. 哪些不是道德價值推導公式里的前提或結論

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版自圓其說。
悖論的抽象公式權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
悖論根源於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
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傳統邏輯普適性絕對化。

6. 1、什麼是道德悖論 2、什麼是德行倫理

近幾年來,在國內倫理學界「道德悖論」一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者使用,如「市場經濟的道德悖論」、「職業道德悖論」等,也有學者致力於「道德悖論」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建設,在「道德悖論」的概念、「道德悖論」的現象分析,「道德悖論」的解悖之道,「道德悖論」的矛盾屬性等方面都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而筆者認為,截止到目前為止,有關「道德悖論」概念的定義與使用還存在著問題。概念的清晰與正確是一個詞語存在的基礎與靈魂,對「道德悖論」概念的使用決不能馬虎認可輕率使用。但在目前「道德悖論」研究領域內,對此概念的定義並不統一,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意見存在:有學者認為「道德悖論」存在於道德實踐的領域,存在於現實的道德生活中;有學者認為「道德悖論」有理論型與實踐型之分;也有學者認為除了以上兩種,還有道義悖論,即「道德悖論」總共分為三種。除此之外,對「道德悖論」定義的語詞描述也欠嚴謹,甚至有同一位學者的論證出現前後矛盾的表達。從形式上說,「道德悖論」借用了邏輯悖論的三要素這一點在關於它的研究中是被公認的,但經深入的分析研究即可發現「公認正確的道德觀念與原則」很難被「公認」、「合乎邏輯規則的推導」這一推導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到目前為止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前言:
(二)Edmund Pincoffs的批評:
(1)困境倫理學(quandary ethics):當代倫理學理 論把倫理學主要工作當成處理「問題」。而傳統倫 理學關心的是道德啟蒙、教育、價值。 (2)困境倫理學的不足: a)個人的理想在道德上是相關的; b)困境倫理學只重視正直(conscientiousness) 這個品格。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前言:
(三)當代倫理學和德行倫理學的對比: (1)當代倫理學的重心是提供行為的指引, 強調的是義務或責任、應該或不應該、對 或錯,所以可以稱為義務倫理學(ethics of ty)或行為倫理學(act-ethics)。 德行倫理學認為道德的主要功能是培養人 的品格,所以比較重視行為者,因此可以 稱為行為者倫理學(agent-ethics)。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前言:
(2)當代倫理學強調行為者應該「做」(doing) 什麼;德行倫理學重視「我應該是(being)什 麼樣的人?」,強調的不是「做」什麼,而是 「是」什麼。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一)生平簡介 (二)倫理學的主旨: 我們生命的目標是什 麼?什麼樣的東西使 生命值得活?
Aristotle (384-322 B.C.E.)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三)最高善(the highest good)—幸福(eudaimonia) (1)英文將eudaimonia譯成 happiness會誤導, 因為它指的是:一個人潛力的完全發揮,是 一種滿意的人生,所以它不只是一個情感, 然而happiness這個字通常指一種情感,滿 足、喜悅、快樂感。因此有學者譯為 fulfillment 或 well-being。 (2)目的論:所有的行為都具有目的傾向;而且 每一個行為都追求某些善。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四)政治學: (1)研究最高善的學科,探討社群應該如何 組成;規定城邦應研究哪些學科;立法規 定哪些行為是可以做,哪些被禁止。政治 學的目的涵蓋其它學科的目的。 (2)倫理學探討個人應如何活,而政治學則 研究公民應如何活。這兩者關心的都是對 我們生活最重要的,倫理從個人的觀點, 而政治則從整個社群的觀點。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五)學習倫理學者的條件: (1)要成為某一個領域中良好的判斷者,必須 在該領域受過良好的教養。因此對缺乏實際 經驗及容易受情感引導的人,研究倫理學並 無價值。 (2)亞里斯多德的目的不只要教人們理論,而 是要使人們變成好人。有教養的人學習倫理 學,是為了知道為何要有這樣的教養。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一)一般錯誤的見解:一般人將幸福等同於明 顯可見的東西,譬如:快樂、財富或榮耀。 (二)幸福的性質: (1)究極的(ultimate):為幸福而幸福,追求 幸福從來都不是為了其它東西之故。 (2)自足的(self-sufficient):幸福不缺任何東 西。 (3)它是所有實踐活動的目的或目標。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三)功能論證(function argument): (1)對任何一個事物好壞的評斷,依據它是 否能適當執行其功能。 (2)有機體(生物)和無生物最大差別在於 前者具有靈魂(soul),即有機體內部具有 內建的自然目標。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 的靈魂,造成其具有不同的功能,而生 物的特點就是由其特殊功能加以定義。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3)人的功能:由人不 同於其它生物的特點, 定義人的功能,此一特 點就是「理性」,因此 表達理性或遵守理性的 心靈活動,就是人的功 能。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4)好人就是充分發揮人的功能、具有實用 智慧(practical wisdom)的人,依據最完 滿德行(virtue)而積極運用其能力的人。 這也是幸福的定義。 (5)德行:卓越(excellence)表現,在任 何一方面表現良好,都可以稱具有德行。 因此它可以指道德意義,也可以指非道德 意義的行為表現。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一)根據亞里斯多德的主張,一個值得過的、 理想的或幸福的生活,就是依據最完滿的德行 而活。但是一般想法認為,幸福生活還需要其 它條件配合。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二)幸福的其它條件: (1)一個人一生是否幸福,是以其完整一生 評估。 (2)幸福是一種活動,必須積極將品格在實 際行動中展現。 (3)德行是內在善,幸福也需要外在善。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三)德行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但卻是穩定的必 要條件,因為外在善的獲得需要運氣。所以幸 福主要是由符合德行的活動所決定。 (四)真正善良有智慧的人即使運氣不好,也會采 取最適當的行為,應付惡運。 (五)人生禍福雖然不是操之在己,但絕大部分的 生活決定,都是出自人們自己的選擇,所以在 人類范圍之內幸福的最佳保障就是德行,因此 德行是實現幸福最穩定且具宰制性的成分。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六)幸福的完整定義: 一個幸福的人是一個投入德行的活動,適當地擁 有外在善,而且要持續其完整的生命過這樣的生 活,並且以此結束其一生的人。 (七)補充:雖然快樂不等於幸福,但是幸福包含 快樂,積極過德行生活的人一定是快樂的,因為 當一個人被描述為某某的「愛好者」,表示這些 東西會給他帶來快樂。快樂不是幸福的副產品, 幸福生活本身就包含快樂。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一)三種德行: (1)身體德行:面貌姣好、身體健康等; (2)知性德行(intellectual virtue):善於規 劃、易於掌握問題重點等; (3)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簡稱 品德,也有學者稱此為道德德行(moral virtue),勇敢、仁慈、慷慨等。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二)靈魂三部分:靈魂可以分為理性和非理性 兩部分,而非理性部分又可以分為(1)對 理性有所反應;(2)對理性沒有反應。這 三部分對應前述三種德行。理性部分的卓越 對應知性德行,而非理性部分聽行理性的卓 越表現,則對應於品德。 (三)知性德行如何獲得?良好的思考能力是經 由教育,最後靠經驗和時間獲得。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四)亞里斯多德對品德的看法: (1)品德像技能一樣,是經由後天訓練、靠 養成習慣而獲得。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2)品德不同於技能,技能優劣完全由其產品 決定,但品德的好壞不是完全由其表現的行 為決定。優良品德的展現,行為者必須處於 適當的心靈狀態,這包括三個條件: (a)他知道自己所從事的行為是正當的; (b)他完全基於行為本身而這樣做; (c)他必須在一個穩定和不變的狀態下從 事這樣的行為。技能只和第一個條件相關, 但第二和第三條件對品德更為重要。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3)品格和行為的關系:經常說謊的人,我 們很難說他具有誠信的品格,因此品格的好 壞由行為的對錯決定。然而一個錯誤的行為, 不能就此斷定行為者缺乏相關的品德。 (4)品格是習慣養成,成為人的第二天性, 因此展現品德是一件很容易自然的事,所以 卓越的品格不只決定於「做了什麼」,而且 也決定行為者是否「喜歡這樣做」。
六、品德的標准:中庸(mean) 品德的標准:中庸
(一)品德是靈魂非理性的部分聽從理性,非理 性部分包括慾望、情感、興趣、偏好,這表示 適當呈現情感或慾望等非理性因素的行為,就 是品德。「適當」的標準是什麼?
六、品德的標准:中庸(mean) 品德的標准:中庸
(二)品德的成分: (1)人在從事決定時的一種氣質傾向 (disposition); (2)由中庸構成,中庸的標準是相對於行為 者; (3)中庸由理性定義,而理性由實用智慧者 定義。
六、品德的標准:中庸(mean) 品德的標准:中庸
(三)達成中庸之道的實用原則: (1)遠離和中庸最對立的那個極端; (2)注意自己最容易犯錯的那個極端; (3)對快樂的事要格外小心。
七、實用智慧
(一)理性也可以分為兩部分: (1)針對的主題是科學,即研究的對象是必 然發生、必然維持其原狀的東西。對於科 學主題具有良好思考能力的人,亞里斯多 德稱他們是擁有智慧(sophia)。 (2)針對的主題是實用事物,對於實用事物 具有良好思考能力,就是具有實用智慧, 也就是在應用面推理能力的卓越表現。
七、實用智慧
(二)實用智慧是一種知性德行,但是它和純粹 智慧不同,後者關心的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而前者則是使行為的決定正確。因此實用智 慧決定的行為就是正當的行為,屬於道德的 內容。
七、實用智慧
(三)實用智慧的特點: (1)慎思(deliberation)的能力:有助於 實現想要達成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必 須是善的。 (2)理解(understanding)的能力:對處 境綜合評估,及知道如何依此行動。 (3)判斷力。 (4)執行力。
七、實用智慧
(四)問題:如果實用智慧是知性德行,理性的 行為怎麼可能和道德永遠一致?亞里斯多德可 能的回答是: (1)只用聰明和判斷能力,即一個從事不道 德行為的人,即使頭腦清楚、精明能幹,也不 是具有實用智慧的人,因為實用智慧必須包括 行為或慾望所追求的目標是善的。
七、實用智慧
(2)實用智慧也包含理解和經驗,不道德的行 為即使短期對自己有利,長期不必然。因此理 性卓越者最後決定的行為,不會抵觸一般道德。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一)問題:亞里斯多德對於「幸福」的論述, 引發最大爭議的就是:「幸福」是否為單一目 的?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二)這個爭論主要分兩大陣營: (1)單一論(dominant view):幸福是人 類從事所有其它活動的最終目的,它是單一的 目的。 (2)包含論(inclusive view):行為的最 終目的有幾多個,這些目的本身就是目的,而 「幸福」則是由這些目的組合而成。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三)包含論的理由和困難: (1)支持包含論的證據: a)亞里斯多德承認,有許多目的本身就是目 的,所以最終目的是多而不是一。 b)包含論最可以解釋為何「幸福」是自足且 完滿無缺,因為它包含所有本身就是有價值 的東西,它是快樂、健康、智慧、財富、榮 耀、愛情、朋友、美好家庭等組合而成。這 符合一般人的觀點。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2)包含論的難題: a)價值沖突需要單一解答:人類有價值的東 西非常多,幸福生活不可能只是全心全力追 求其中的一樣,所以面臨價值沖突時,具有 實用智慧者似乎對「如何才是幸福」有一個 單一的答案。 b)亞里斯多德的功能論強調,幸福是最完滿 德行的實踐,而「最完滿德行」似乎是一而 不是多。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四)單一論的證據和困難: (1)單一論的理由: a)功能論證是最佳證據,亞里斯多德以理性 說明人類的獨特功能,而且強調幸福是最完滿德 行的實踐,因此知性德行才是人類的最佳表現, 沈思的生活才是幸福。 b)實用智慧並不是最高智慧,理性的卓越才 是最高型態的知識,超越現實人生的關懷、關注比自己還要高貴的事物,才是人類獨特之處。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2)單一論的困難: a)把純理性生活當成人類最終目的,和一 般人的幸福觀有所出入。 b)盡管理性是人的神聖成分,但是只有少 數菁英分子才能過純粹理性思辨的生活。 所以亞里斯多德主張把自己實際人生處理 得好,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幸福。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是單一目的? 幸福
(五)調和論的見解: (1)單一論的缺點是:無法解釋何以我們所有 的行為都是為了理性思辨?而包含論的缺點 則是:沒有凸顯理性思辨在亞里斯多德學說 中的特殊地位。 (2)比較可信的解釋是:人的幸福生活確實需 要追求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實際生活中 的追求,都必須以理性思辨的結論作為指引。

7.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幸福是什麼反思悖論的道德反思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西方傳統中,政治思考最初起源於在不同城市以及它們表達的價值種類之間的比較。古代雅典代表的是民主以及對人民(不包括奴隸和婦女)之庸常判斷的信任,而斯巴達代表的則是擁有為城邦而戰的、受過嚴格訓練的公民——戰士(以及相對來說強悍的婦女)的寡頭政治的模式。不同的政治思想家從這些相互競爭的模式中選取立場並獲得靈感以闡述他們的理論。大致在雅典城邦國家達到鼎盛的同時代,中國分裂為若干為了政治霸權而相互競爭的邦國。七個最重要的政權的國都是有城牆的城市,這些城市為了對人民進行登記、征稅和徵兵的目的以官僚化的形式組織起來,但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形成了一種軍事和政治風尚。例如,周朝國都洛陽就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城市。政治思想家和戰略家帶著不同的強國安民理念在不同的國家間游歷,而中國的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主要學派正是從戰國時代之城市理念的激盪中產生的。在現代世界,城市代表不同政治價值這一思想是否講得通呢?今天的城市是規模巨大的、多變的、多元的,說一個城市代表了這個或那個價值,是否顯得古怪?但是僅僅考慮一下耶路撒冷和北京,還有比這兩個城市之間差距更大的城市嗎?這兩個城市都以圍繞一個核心建造的同心圓的方式構成,但是一個核心代表的是宗教精神的價值,而另一個核心代表的則是政治權力。顯然,一些城市確實表達了不同的社會和政治價值並且賦予他們以優先性。我們可以將這些價值稱為城市的「風尚」或者「精神」,風尚的定義是人民或者社區具有的獨特精神以及情感的流行基調,在此我們把這個定義應用於城市。確切地說,我們把城市的風尚定義為居住於某城市的人們普遍認可的一系列價值和觀點。更確切地說,我們指的是:一個城市的居民普遍相信這座城市表達了一個獨特的處於主導地位的價值系列,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同意這些價值和觀點。城市以各種方式反映了並且塑造了其居民的價值和觀點。建築的設計和建造反映了不同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價值。婦女是否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臉說明了一些事情。鄰里關系惡化與社會正義問題密切相關,並影響著人們如何思考社會正義。為步行而建設的城市相對於為汽車而建的城市鼓勵並提高了關於可持續性的不同價值。寫有不止一種語言的街道標志,表露了對多元文化和少數派權力的不同看法。醫院的有無說明了對身體的關注程度。在這些方面不同城市之間存在的差異都是巨大的。現在,也許有人會爭論說,城市規劃、樓房和建築對城市風尚和其居民反思生活的方式的塑造是有限的,但是確實存在像「耶路撒冷綜合症」這種明顯的案例,旅遊觀光者們看到城市街道和建築的宗教象徵時,被深深打動以至於他們相信他們變成了耶穌真身。也許,更積極地說,引起敬畏感的哥特式大教堂,如沙特爾大教堂,會強化對更崇高地存在著的信仰。泰姬陵很容易感染人的情緒,它也許是世界上對愛的力量的最美的證明。法蘭克蓋瑞在畢爾巴鄂建造的恢宏壯觀的紀念館幾乎一手將這個西班牙城市從一個衰落的工業中心變成了旅遊勝地。盡管獨特建築塑造價值觀念的作用並非總是有效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城市風尚的更廣泛的語境中,人們是能被他們的城市環境塑造的。城市負載的風尚也影響著人們對城市的評價。思考一下我們經常是怎樣比較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的。人們經常說「我喜歡蒙特利爾、北京、耶路撒冷」。或者「我討厭多倫多、上海、特拉維夫」,城市似乎就是具有鮮明性格的人。一般來說,對一個城市的可欲求性的評價不只是一個美學判斷,而且也是對該城市居民之道德生活方式的判斷。對城市的判斷往往會比對國家的判斷更強烈,城市也更容易引來人的熱愛和認同。而對本地人來說,這種認同比對其國家的認同更易於接受。 1.下面對「城市的風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多變、多元的現代世界中,一些城市旺旺代表了某種價值,具有自己的風尚。 B.一個城市所表達的那些被賦予優先性的社會和政治價值,就是這個城市的風尚。 C.一個城市的風尚與該市存在的其他的價值觀念相比是獨特的,它處於主導地位。 D.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同意自己城市的風尚,這與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尚不矛盾。 2.下面對「城市以各種方式反映了並且塑造了其居民的價值和觀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城市中建築的設計和建造、鄰里關系、街道標志使用的語言、醫院的有無等都能反映居民的價值和觀點。 B.「耶路撒冷綜合症」否定了城市規劃、樓房和建築對城市風尚及城市居民反思生活的方式具有塑造作用。 C.盡管獨特建築的塑造作用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城市風尚的更廣泛的語境中看,人們已被城市塑造。 D.城市的風尚必然使得城市更容易引起外來人的認同,且本地人對這種認同比對其國家的認同更易於接受。 3.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西方的政治思考起源於不同城市的比較,中國古代的主要思想學派也產生於城市之間的競爭,城市在人類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B.城市的風尚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在古代,伴隨著城市的競爭和發展,出現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和理論,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風尚。 C.城市的風尚這一概念是學者將「風尚」的定義應用於城市,它與城市規模無必然關系,不同城市的風尚在相互比較中可以得到凸顯。 D.城市的風尚影響著人們對城市的評價,人們喜歡一個城市,通常不只是對它在審美上的肯定,也是對其居民的道德生活方式的認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難度:中檔來源:模擬題
1.D 2.A 3.B

8. 伯夷和叔齊的悖論,是自私還是品德高尚

伯夷是叔齊是商末周初的著名人物,兩人以不食周朝的飯而聞名於後世,太史公對他倆的評價很高,說他倆「積仁潔行」,但是雨絲對於他倆所謂的「道德」有異議,感覺他倆的道德觀中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悖論

9. 中國道德的悖論:崇尚集體主義,卻沒

集體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漠視個人利益的基礎上的,而個人利益卻是每回個人生存,享樂,發展的答根本。當集體的需求符合大多數人的需要時,它可以所向披靡;當它需要壓抑大多數人的需求來達到某種目的時,它很可能分崩離析;利他主義則是一種理想主義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即使存在,那也是很短暫的,不可能長久;個人主義則是一種常態,每個人在自然狀態下,都是自私的,唯有自己存活,才說得上別的。當集體的利益和個人利益相背時,大多數人的自然選擇都是自己,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殺人越貨,欺騙欺詐,違法違紀行為;才會有土地承包替代了人民公社;才會有股份制替代了國有制;才會有今天私有經濟占據了我國經濟半壁江山的狀況。不是說個人主義就絕對是好的,而是說,當大多數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願望順應著社會發展的方向時,這時的個人主義就是好的,這樣的社會形態也是最好的。淡然這也是比較理想化的形態。

熱點內容
運用公共法律服務網的情況匯報 發布:2024-11-21 01:16:51 瀏覽:772
道德講堂誠信ppt 發布:2024-11-21 01:10:45 瀏覽:212
電梯處罰條例 發布:2024-11-21 00:48:25 瀏覽:569
京東白條打電話說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1 00:47:34 瀏覽:185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
在職法律碩士jm 發布:2024-11-20 21:27:33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