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績效審計立法
㈠ 為什麼說績效審計是當今政府審計的主流
傳統的政府審計目的在於查錯防弊,落腳點是政府行為的合法性,而績效審計的目的則是評價被審計部門或機構有效利用公共資源的情況,落腳點是政府的責任上,並藉此尋找進一步提高政府部門運行績效的途徑。與目的相適應,審計目標具有雙重性:一方面要向立法機構提供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績效的保證,另一方面要促進政府部門改進管理,以提高績效水平。為實現審計目標,需要被審計機構對於審計工作的認同和接納,在不影響審計獨立性的前提下,審計人員在調查階段的各個環節,會公開自己的工作,多層次、多方面的與人磋商,表現出同受審核機構互動互助的過程。
㈡ 什麼是績效審計
政府績效管理,從一定意義上是機關效能建設,它以提高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公民滿意為標准,以構建服務型政府為基本導向,包括對政府部門事前、事中、事後行為的監督評價。而績效審計作為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獨立的審計機構或人員,依據有關法規和標准,運用審計程序和方法,對政府及各隸屬部門、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資金使用效益進行的審計及評價,它是對政府部門事中、事後經濟行為的監督評價,能及時發現和反映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促進政府科學管理、提高績效的一種獨立性的監督活動。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特徵
政府績效審計作為一種較高層次的審計活動,具有其獨特的特徵。
1、審查范圍的廣泛性。績效審計的被審計單位含義比較廣泛,它不僅包括政府部門及其所屬單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資金的單位。由於政府部門的業務活動及對各種資源的運用,操作起來具有很廣的輻射面,故而審計時需同時涉及諸多單位。因此,績效審計的對象既包括物質生產部門,也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還有對投資項目的審計等;應用范圍也寬廣得多,既包括被審計單位各項業務活動,也包括其他非經濟范疇的管理活動。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機構財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審計之外,還包括對政府投資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必要的審查。
2、審計標準的多樣性。績效審計往往缺乏明確的法律制度或指標作為評價的標准。非盈利機構業務活動的績效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衡量可運用價值指標,而社會效益難以從數量上概括,需運用定性標准。這就需要考慮分析各個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3、審計過程的延續性。政府及事業單位的績效,有些可以馬上體現出來,有些業務活動的績效則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特別是公共工程項目,尤其是有些公共投入,如治理生態失衡,難以在短期內見到可以數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進行績效審計時只對當期業務活動的直接績效進行審查,難以在獲得充分的審計證據來全面評價其績效。所以要進行追蹤審計,即對業務活動的滯後性效益進行審查。
4、審計方法的多樣性。審計內容的變化性決定了審計方法的靈活性。政府績效審計不僅採用傳統的、通用的財務審計的方法(如順查法、逆查法、詳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採用分析法、系統論、論證法、評價法,有的甚至採用模糊綜合評判法等。審計人員必須根據審計對象、目標的不同制訂不同的審計方案,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
5、審計結論的建設性。政府績效審計已擴展到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它通過全面評價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經濟」和「有效」程度,揭示影響績效高低的問題所在,向被審計單位提出改進建議,指出進一步提高績效的具體途徑和辦法,建設性作用尤為突出。審計的全過程始終著眼於指出問題所在、挖掘潛力這一中心,著眼於提高效率和增強效果。
二、政府績效審計的意義與作用
開展績效審計,是政府審計發展的新階段,是深化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改善政府服務質量、提升政府管理績效的重要舉措。
1、開展績效審計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審計制度作為一種上層建築,是社會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中佔有一個特殊的地位-保證政治經濟制度的正常運轉,促進政治經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對政府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務型政府要求其公共物質資財和人力資源的配置、消耗都必須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政府部門和機構工作效率的高低、為人民服務責任履行的好壞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績效審計制度,有利於廣大人民對公共收支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有效的監督,提高人民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完善和發展。
2、開展績效審計是建立廉潔、高效的政府的需要。實施績效審計可以在財務審計的基礎上,從政府開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來衡量其物質資源、人力資源配置與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而這些內容直接反映了政府機構設置是否合理,政府公務員是否負責,能力與責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貪污、浪費問題,從而可以從源頭上發現和揭露腐敗現象,以促進黨風和政風的好轉,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同時開展政府績效審計能夠揭示由於個別政府部門工作不力,而導致決策不當,錯誤決策、盲目決策、輕率決策,以至於出現違背社會經濟發展規律,脫離客觀實際,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造成嚴重損失浪費等問題,以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3、開展績效審計是提高財政支出績效,確保國家職能正常發揮的需要。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要求我國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經濟有效的使用資源。所有的財政支出,都要精打細算,厲行節約,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在我國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對財政支出的績效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和檢查,有利於監督各部門各單位加強對財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財政支出的績效。這樣我國財政支出一方面可以維持國家職能部門自身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從而確保國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職能的正常發揮。
三、我國政府績效審計面臨的問題
然而,我國績效審計還只是剛剛起步,要真正建立起中國特色的績效審計體系,尚需相當一段時期的探索和嘗試,不僅要在整個政府審計界注入績效審計觀,還應在理論上繼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給以充實和澄清。目前,在我國開展績效審計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審計觀念較落後。由於在我國審計界,對績效審計的認知還局限於一個比較小的范圍,有相當一部分審計人員只是對這個名詞有一些初步印象,至於它的實際內容是什麼、具體該如何操作,還知之甚少。從目前僅有的一些文獻資料來看,大多數還停留在對國外有關情況的介紹。甚至有些人認為,績效審計是西方國家的產物,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在現有的審計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再去搞這種花俏的東西,似乎意義不大。加之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舊的觀念被打破,新的觀念尚未樹立;社會上存在著不良的道德風氣,審計的社會地位與其所發揮的職能不相稱;財政、經濟活動透明度不高;法制的不完善導致假賬盛行;許多預算支出單位的負責人責任心不強、觀念陳舊、對審計工作不甚了解甚至有抵觸心理。這些因素無一不影響著績效審計的發展。
2、政府體制不夠順。雖然我國的政府體制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政府職能尚未完全轉化,許多機構仍在大范圍大力度的配置社會資源;缺乏科學的政府績效考核機制,政府辦事效率低下;政府部門的職權交叉,管理效率低下;政務活動的公開透明度不高;另外行政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健全;存在官僚主義、腐敗現象。作為績效審計主體的政府審計機關也存在同樣缺陷,而在更深層次上制約和影響著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
3、公共財政不健全。我國的公共財政體系尚不完善,政府越位、錯位和缺位現象仍然存在,人們對公共財政的認識不足,導致在實踐中存在偏差。隨著公共受託責任觀念的不斷增強,公眾對政府審計的要求不再只停留於對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上面,他們更關心的是財政支出的效果。但是公共財政體制不完善,將使得政府審計對財政收支的效果性審計力度不夠,重點仍集中在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上面,這也就從根本上制約了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
4、審計范圍較窄。目前,在我國政府審計實務中,真正意義上的績效審計並不太多,主要表現在:(1)對於主要的公共部門也即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開支、專項資金,現在還很少開展績效審計。(2)國有企業是開展經濟效益審計最早的領域,但最近一些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現代企業制度以及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的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得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業績效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自覺行為,這些企業的績效似乎已不再是政府審計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有向內部審計傾斜的趨勢。(3)財政是公共資金的最初源頭,目前的財政審計把主要力量放在真實和合法上,出去的資金只要符合規定的開支渠道、對方也確實收到就可以了,至於資金是否用於原定的目標、其效用如何,則往往不太深究。(4)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興起,對政府采購活動的審計已經開展了好幾年,目前主要關注的仍是真實、合法和合規,對於整個采購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考慮不多。
5、審計標准缺乏。1999年以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陸續制發了《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企業效績評價標准》、《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等,為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規范企業效績評價行為、增強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對於政府公共部門的績效審計,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既沒有績效審計方面的指標評價標准,也沒有績效審計方面的准則性質的可操作性指導文件,由於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制度規范,導致政府績效審計難以深入。
6、審計人員素質偏低。我國現有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與開展績效審計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1)審計師實務知識較多,而理論基礎薄弱。目前的審計人員普遍缺乏公共管理、行政法規、財政財務和現代審計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並對政府管理知識不甚了解。(2)對傳統審計技術較熟悉,而對現代審計技術較陌生。(3)現場作業經驗豐富,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部分人員的政策理解水平、業務技能較低。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政府績效審計的效果。
四、促進政府績效審計的對策
績效審計的觀念在我國政府審計工作中已經初見端倪,而且已經具備了開展績效審計的條件,已經到了非開展不可的程度。但是,我們不能以原有的工作定式和知識結構來勾勒績效審計,而應在新的審計環境和現代技術方法的平台上構造績效審計。具體地說,筆者認為應突出以下對策:
1、加強審計宣傳,樹立績效審計觀念。績效審計已成為政府審計的主流,並非是因為發達國家開展的多,我們才得出這樣的結論,而是客觀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審計機關審計使命所決定的。盡管在我國開展績效審計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不能讓這些困難束縛人們的思想,羈絆人們前進的步伐。只有破除傳統觀念對人們的束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們對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視程度。這樣不論從政府角度、還是從審計工作人員或理論研究者角度來講,都會加強對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重視,審計工作的實施也會更具成效。加強政府績效審計宣傳是樹立績效審計觀念的方式之一,績效審計的宣傳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領導在重要工作會議上提出、開展專業培訓班、通過媒體宣傳等,通過宣傳,讓績效審計的理念深入人心。
2、深化我國政府體制改革。深化政府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財政,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關系,優化政府結構,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政府部門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狀況,有利於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經濟,促進政府審計由純粹的監督機制向完善的公共財產激勵約束機制轉變,從而解決制約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發展的深層次體制問題。政府部門效率的提高可以促使其致力於公共財產效益的提高和社會福利的改良,進而也會更加重視審計部門對公共受託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審計。這樣,政府績效審計也會得到深入發展。
3、完善績效審計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是開展政府績效審計關鍵的一環,因為依法審計是審計的基本原則,只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把績效審計確定下來,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才有法可依。因此,我們要認真總結在政府經濟責任和專項資金審計中取得的績效評價方面的經驗,結合財務收支審計的審計准則,制定比較系統、操作性較強的政府績效審計准則。在准則中要對績效審計對象、審計目的、審計程序、審計報告基本形式等作出規定。鑒於政府績效審計具體情況比較復雜,可分門別類制定出具有各個部門特點的准則。同時,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指標評價體系也是開展政府績效審計刻不容緩的措施之一。指標的科學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公平。績效審計指標內容包括對經濟效益的評價和社會效益的評價。經濟效益的評價可以參考企業的經濟效益指標評價而定,對於社會效益的評價可以根據不同的行業、不同性質的內容而定。由於社會效益是一個很難用定量指標來衡量的,而定性指標有時難以保證公平。因此,在制定社會效益評價指標時,可以給出一些原則性較強的定性規定。另外,針對彈性較大的、容易使公平性受到損害的項目或領域,要通過認真總結經驗再作一些補充性質的規定,來不斷的完善。
4、處理好績效審計與傳統審計的關系。審計人員如何處理好政府績效審計與傳統審計的關系,是關繫到績效審計在我國能否得到順利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國外績效審計從某種程度上獨立於傳統審計。因為,國外傳統審計開展的時間較早,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有了一定的保證。我國則情況不同,目前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等違法、違規現象仍十分嚴重,在這種基礎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則不能脫離傳統的審計。要在績效審計實踐中,克服受舊習慣和定式的制約,將績效審計導入傳統審計,使績效審計缺乏實質的內容,跳不出傳統審計的圈子的問題。在具體實踐中,審計人員要制定好審計計劃,作好審計調查。如果發現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嚴重不實,則不能再進行績效審計程序而應進行傳統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如果只發現一部分資料不實或小范圍的違規,要看其是否影響績效審計的指標評價而定。
5、作好政府績效審計的試點工作。政府績效審計涉及面廣、難度較大,審計的方式方法又與傳統審計有很大的區別。在當前情況下不宜在所有領域全面開展績效審計,首要是搞好試點工作。選擇公共財政、投資等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對資金投入、佔用較大,政策性強及社會關注的焦點等項目,積極開展績效審計。如財政支出的重點是行政管理、國家安全、政權建設等政府運轉和維護國家利益領域,科技教育、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領域,社會保障、民政等國家救濟領域,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宏觀經濟調控等彌補市場缺陷領域。因此,可從中選出一些具有典型的行業、單位或項目進行績效審計。加強投資領域的績效審計刻不容緩。據審計署有關負責人介紹,1990至2003年的投資審計表明,我國的投資績效很不明顯。還出現了不少「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了巨額的浪費,績效審計已經到了非搞不行的時候了。所以可將投資領域內的績效審計重點放在基礎設施、環保、公共服務設施上。
6、優化審計人員結構,提高審計人員素質。與財務收支審計相比,績效審計需要較高要求,如需掌握公共管理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而現有審計人員大都缺乏這方面知識。因此,應對現有審計人員進行強化培訓,以提高審計人員的理論素質和業務水平,增強政府績效審計能力;考慮到現有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情況,還可以借用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部門的力量,以優化審計人員結構。另外,要實行嚴格的審計質量責任制、審計工作稽查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以進一步明確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規范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提高政府績效審計的績效。
㈢ 瑞典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怎樣的
瑞典人種號稱是世界上最優異的人種。。
瑞典的社會保障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瑞典社會經濟高水平發展和政治制度的特點決定了其較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瑞典社民黨是瑞典長期以來的執政黨,一貫採取「實現充分就業,收入公正分配,共同富裕,人人價值平等」的社會政策。以這一政策為基礎,瑞典對全體國民實行普遍、全面的福利保障。瑞典的社會保障體系內容廣泛、細致而繁瑣,分為三個保障安排:公共保障安排、集體協議保險安排和私人協議保險安排,後兩項是對公共保障安排的補充。
瑞典「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黨政府上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在消除貧富差距和穩定社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護傘。
瑞典有兩大類低收入家庭。一類是單親家庭。由於離婚率高,全國有15%的18歲以下兒童生活在主要由母親維系的單親家庭中。而瑞典婦女從事的又大多是商業零售和衛生看護等低收入工作。工資本來就不高,再由其單獨維持家庭,負擔自然不輕。卡琳一家就是眾多單親家庭中的一個。她與丈夫離異後同兩個上小學的孩子組成單親家庭,全家每月實際收入除了卡琳本人的稅後工資,還有兩個孩子的兒童補貼和住房補貼。在支付房租、飲食、服裝、衛生與體育用品以及汽車等基本費用外,每月尚有一些積余。
瑞典另一類低收入家庭是養老金不高的單身老人家庭。瑞典是長壽國家,社會老齡化問題較嚴重。在瑞典,子女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的一切由社會負責。上世紀30年代出生的克里斯蒂娜老人便是許許多多單身老人中的普通一員。她每月經濟來源主要有保證養老金和住房補貼兩項,支付房租、飲食、服裝、衛生用品以及其他雜支之外,也有所結余。
對於這些低收入家庭來說,兒童補貼和住房補貼對維持收支平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卡琳一家如沒有兒童補貼和住房補貼,全家基本生活將入不敷出。克里斯蒂娜老人如僅靠養老金,那連房子也住不起。不僅如此,低收入家庭還與其他家庭一樣,享受著免費教育和醫療等其他一系列社會保障。
瑞典實行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其最大特點就是強制性的社會化,人人都必須參加統一的社會保障系統,並能享受由國家統一提供的各種社會保障。這些保障主要有六大類:一是兒童保障,每個孩子出生前後,父母可以累計享受450天補貼產假,而且每一個1歲至16歲兒童每個月都可領取到相應的兒童補貼;二是教育保障,除從小學到大學一律實行免費教育外,一到九年級學生可以在學校享受免費午餐,高中學生每個月可以領取一定數額的助學金,大學生每個月可獲得助學金和低息學習貸款;三是醫療與病休保障,人們在生病期間不僅可以享受近乎免費的治療,而且還能從病休的第二天起領取到80%的病休補貼;四是失業保障,失業者從失業的第六天起從國家得到80%的失業救濟;五是住房保障,這主要是一種向低收入的有孩子家庭和低收入的退休者家庭提供的社會保障;六是養老保障,全國所有人無論有沒有工作過都可以在年滿65歲後領取到最低限額的養老金。「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人所享受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全是由自己所交納的各種稅費支撐起來的。據計算,瑞典人平均要拿出60%以上的收入交納各種稅費。近二十年來,為減輕稅收壓力和增強瑞典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瑞典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任重而道遠。
㈣ 績效審計主要審查和評價哪些內容
(一)存在問題。相對於西方國家績效審計發展史,我國績效審計起步較晚。在1991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在開展財務審計同時,逐步向檢查有關內部控制制度和效益審計方面延伸」,這也是我國部門首次提出績效審計的概念。從二十多年的探索和開展來看,我國績效審計發展還存在諸多的問題。
對績效審計的認識不到位。包括在內、審計界自身以及社會各方對績效審計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偏差。有人認為績效的評價應當由單位的業務主管部門或相關專業技術部門來評價,有人認為當前審計的重點還是在真實性和合法性上,甚至有人認為審計是依法審計,就是審計事項是不是違法,不違法就不應該做什麼績效評價等等;
2.績效審計的獨立性體現不夠。績效審計要充分評價資金的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我國的績效審計往往不能站在獨立超越的立場上,對上述內容的闡述不夠全面和深入,從而影響了審計的獨立性,進而制約了績效審計的開展;
3.審計轉型發展不快。當前審計仍處在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處於查錯防弊、發揮「免疫功能」的階段上,績效審計很難短時間成為主流;
4.我國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執法水平有待改進。法律監督不夠給力,政務公開不夠透明,真正適用於績效審計的准則尚未建立,取得立法支持是目前我國開展績效審計的當務之急;
5.的法制理念和審計觀念存在不足。對經濟管理在很多方面仍停留在計劃經濟的「統一要求,令行禁止」的指導思想上,比較重視政策執行過程式控制制和對財經法規的遵守,不太重視績效的管理和認責,同時,審計機關更多強調的是過程式控制制,堅持查錯防弊,處理處罰,強調自己的執法,從而深陷在合法合規性審計上。
另外,財政預算的科學性、法制化和透明度不高,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完善,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現代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等等,都從不同的方面制約了我國績效審計的發展。
㈤ 相關的中外績效審計制度
關鍵詞」 政府財務管理系統 績效審計制度 預算制度
一、引言 :淘金者論文範文是你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政府財務管理系統是一個政治的開放系統。政府依據納稅人的需求與支持,通過政治系統形成政策,依據政策規劃施政計劃,爾後根據施政計劃編制預算並據以實施,這是系統的投入;其後達成施政目標並滿足納稅人的需求,這是系統的產出。該過程結束後,政府尚需依據納稅人對施政的滿意程度及目標達成程度,檢討並修正其政策。上述過程中,公民納稅以維持政府施政所需,政府執行施政計劃與預算,其結果是否符合經濟性、效率性與效益性?公共服務產出的質量如何?亦即其預算與計劃執行的績效如何?這均需經過具有審計專業能力與超然獨立地位的審計機關的監督和評價,這種監督與評價制度即為績效審計,換言之,績效審計在政府財務管理系統中肩負著信息反饋的功能。 淘金者論文範文中心
自DavidOsborne和TedGaebler提出「新政府運動」以來,公共部門的管理開始強調成果導向、彈性授權與責任制,政府審計的重點由傳統的財務審計轉向績效審計。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開展績效審計。2004年7月,具有83年歷史的美國GeneralAccountingOffice,更名為GovernmentAc countabilityOffice,這是該組織近年來工作內容轉變的結果,也充分表明了績效審計將成為其未來工作的重心。
我國開展政府審計已有20餘年,成果頗豐,但績效審計仍處於試點階段。近年來,社會經濟環境變化迅速,政府政務公開及其施政績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推行績效審計已是現實所需。健全的績效審計制度是提升審計質量、實現審計目標的必要保障。因此,本文比較、分析英國、美國以及我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與特徵,進而對我國現行制度體系的完善提出相關建議,以期能為推進我國績效審計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二、英、美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 :淘金者論文範文是你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一)英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
淘金者.taojz.com
英國近代審計制度始於十九世紀的行政機關變革。1866年頒布的《國庫及審計部門法》()中首次建立了公共支出問責制度。議會授權支出,行政機關將支出紀錄與賬簿送請審計長審核,審計長審校並撰寫審計報告提交議會。該法案規定審計長及其下屬必須審核政府機關的每一筆交易。隨著政府職能的擴張和公共支出的膨脹,尤其是一次大戰後,這種審計方法變得不現實,因此英國於1921年修正了《國庫及審計部門法》,規定各政府機關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並自行管理各項收支,審計長僅需對相關的交易事項實施抽樣審計,並向議會報告政府的支出是否符合議會的要求。
20世紀60年代,議會及學界要求改革審計制度以適應政府角色的改變,特別是賦予審計長超然獨立地位。1983年《國家審計法》明確提出建立國家審計署(NationalAuditOffice,NAO)。NAO隸屬議會下院,其主要職責一是依《國庫及審計部門法》對政府機關財務報表進行審計與鑒證,即財務審計;二是依《國家審計法》對各機關使用公有財物及政府經費作出經濟性、效率性及效益性檢查與評估,即績效審計。
NAO執行績效審計的選案標准主要考慮金額數量、是否已顯現績效不佳跡象、議會及民眾關心的程度等。每年由下屬業務部門提出百件左右的方案,審計長擇要選出其中的五十件左右作為該年度執行績效審計的標的。
NAO的審計報告分兩階段提出,一是先導性研究報告,先導性研究的目的在於確定是否需要實施全面績效審計,若經評估認為需要審計,則需進一步規劃審計重點及方向。二是全面審計後的正式報告。在執行績效審計時,NAO的審計人員隨時與被審單位的相關人員保持合作關系,聽取對方意見。審計完畢先將審計結果的初稿送被審單位徵求意見,作為撰寫正式報告的參考。由於與被審單位事前及事中的充分合作,故報告提出後,受審單位對報告所提內容的接受程度較高。NAO的職責僅限於向議會提交審計報告,後續的追蹤查證工作,則由各行政部門自行負責。NAO跟蹤審核改進措施的落實情況,並向下議院公共賬目委員會報告結果。(二)美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
美國的財政監督制度深受英國議會對政府財政控制觀念的影響。直至憲法(1787年)頒布前,政府審計事務皆由議會辦理。1789年美國國會立法成立財政部,由其執行政府的財政監督權。財政部長口頭或書面向國會參眾兩院提交審計報告,依國會指示履行職責。一次大戰後,國會為提高聯邦政府的財政管理效能,於1921年制定《預算與會計法》(TheBudgetandAccountingAct),成立審計總署(GeneralAccountingOffice,GAO),直屬國會,自此財政部的會計檢查職權劃歸GAO.在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下,GAO大大增強了國會制衡行政部門的能力,這也是美國審計制度的重要特點之一。
二次大戰前,GAO協助國會監督行政機關的支出情況,主要工作是審核各機關送審的憑單。在約翰·R·摩卡爾(JohnR,McCarl)擔任審計長時,曾實施部分付款憑證的事前鑒證制度,但隨著支出憑單大量增加,審計工作負荷過度。1950年頒布《預算與會計程序法》(TheBudgetandAccountingProce resAct)時,放棄憑單的鑒證手續,廢止事前審計制度。 www.taojz.com,淘金者
1981年6月,鮑歇爾(CharlesA.Browsher)就任美國審計長,將GAO的工作目標定位於:①向國會提供更具時效性的數據;②促進GAO與國會間的溝通與聯系;③加強對國防預算的審計;④強化GAO核查各聯邦政府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能力;⑤加強GAO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在鮑氏的任期中,GAO兩度增修政府審計准則,建立起有效的GAO與國會間的溝通制度,並將各機關年度決算的審計交由公開執業的會計師鑒證,GAO則將其工作重點轉移到政府績效審計,審計范圍涉及財政赤字、國防安全、信息資源的運用、人口老齡化、波斯灣戰爭中武器的使用效率、改善全國醫療健康計劃、全球化的挑戰等。鮑氏的不懈努力將GAO推上了世界績效審計的領袖地位。
GAO是國會四大輔助機構之一,審計任務70%以上來自國會,依據美國政府審計准則的規定,超然獨立地行使其職權。與NAO類似,審計結束後,在提交正式審計報告前,GAO先將審計報告草案送受審單位徵求意見,經過雙方充分溝通後,再向國會提交正式的審核報告,並在正式審計報告中列明受審單位的意見,供報告使用者評斷參考。GAO每年向國會提交各類審計報告多達1300多份,除少部分涉及國防機密的外,民眾均可索取審計報告。審計信息的公開使審計結果得到各方的重視,這對審計功能的提升尤有幫助。
三、我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
與英美兩國相比,我國開展績效審計的時間較短,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淘金者.taojz.com
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該階段,國家審計機關積極開展績效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和試點工作,提出從財務審計入手,落腳到經濟效益的觀點。據1984年審計資料記載,當時,全國有22個省、市、自治區的270個縣以上審計局,對1263個部門和被審計單位進行了試審,試審中充分考慮了經濟效益問題。
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1991年初,全國審計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審計機關都要確定一批大中型企業進行經常審計,既要審計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又要逐步向檢查有關內部控制制度和經濟效益方面延伸,並作出適當的審計評價,推動經濟效益的提高。該階段,審計機關一方面繼續實施以國有企業為主要對象的微觀經濟效益審計試點,另一方面,也開展了一些帶有宏觀經濟效益審計性質的審計工作,例如全國審計機關同時開展了建設項目開工前審計,共審計20000多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05815億元,審計後對716個不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提出了意見,壓縮項目總投資達1285億元。
第三階段,本世紀至今。本世紀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財政支出迅速膨脹,政府政務公開,提升國家競爭力等等均成為我國全面開展績效審計的驅動力。2001年審計署組織的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資金審計和農村電網審計、2002年組織的重點機場審計,以及2002年深圳市審計局組織的對12家市屬醫院的醫療設備采購、大型醫療設備使用和管理情況的審計等均是在此背景下實施。2003年7月,審計署制定《審計署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審計與效益審計並重,逐年加大效益審計份量,爭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審計力量占整個審計力量的一半左右。
我國的績效審計帶有明顯的本土特徵。首先,《審計法》及相關法律條文關於「真實、合法、效益」的規定,將績效審計與財務審計揉合在一起,審計工作主要以查處和揭露國有企業嚴重損失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為目的和內容。其次,審計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屬微觀經濟領域的效益審計,並較多地集中在對其財務成果的分析上,對其經濟活動評價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第三,績效審計主要由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進行,國家審計機關盡管試驗性地實施了一些績效審計,但數量較少。第四,事後審計多,事前審計尚不多見,事中審計,即對經濟活動過程中的控制和調節也比較少。第五,盡管我國施行績效審計已初見成效,但是,及至今日,我國的績效審計制度體系尚不健全,如尚無類似於美國《績效成果法》的全國性法律及相關制度,現行的《審計法》、《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也均未涉及該主題。績效審計制度體系的不健全已成為我國全面開展績效審計工作,提升審計質量的瓶頸。
四、完善我國績效審計制度體系的建議
績效審計制度是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業務的規范,涉及《審計法》、《預演算法》及其施行細則、各項工作指南、審計准則等。經由對各國績效審計制度的比較,結合我國當前開展績效審計中出現的問題,考慮近年來審計署關於績效審計的重要舉措,提出如下建議:
(一)修訂《審計法》及其實施細則
我國現行的《審計法》頒布迄今已屆十年,《審計法》及其實施細則均未明確提及績效審計。然而,由於政治與社會環境的變遷,現行的《審計法》已無法充分適應當前審計業務的需求,修訂《審計法》及相關的配套法令已成為必然,因此建議:第一,將績效審計的概念、審計內容及程序等引入《審計法》;第二,為便於監督政府新興計劃,若修法緩不濟急,則可先修訂《審計法》實施細則,在不違背母法規定的前提下,先就績效審計程序與結果的處理制訂完整的配套措施。
(二)制定績效審計准則及工作指南
准則是一種權威性的規范,用於確保審計質量、職業道德水平以及審計專業技術,使審計機關提交的審計報告能夠獲得社會公眾的信賴與重視。推行績效審計成功的國家均制定了績效審計准則,如美國政府審計准則(俗稱YellowBook黃皮書)的第六章為績效審計工作準則,第七章為績效審計報告准則。加拿大的《績效審計工作指南》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績效審計的內涵,第二部分說明績效審計的基本特性,第三部分是績效審計的工作規范,第四部分介紹審計長公署績效審計質量管理系統的各項重要功能。我國目前尚無績效審計准則及工作指南,因此建議:第一,從速制訂並實施績效審計准則,系統化、規范化、具體化績效審計的工作依據和流程;第二,匯編績效審計案例,作為審計人員辦理績效審計的參考,以利於經驗承傳。 文章來源:淘金者論文範文中心
(三)統一年度預算編制與績效審計評價口徑 文章來源:淘金者論文範文中心
預算是政府施政的財務計劃,預算的編制應滿足績效評估的需要。我國《預演算法》尚未引入績效預算觀念,各級政府編制的年度預算普遍存在施政計劃目標不明確、缺乏績效衡量指標與方法等問題,無法評估預算執行結果是否達成預期效益,因此建議:修訂《預演算法》,將績效預算觀念引入《預演算法》。
(四)建立決算審計報告與行政機關獎懲關聯機制
決算審計報告是預算與計劃執行結果的評價報告,是政府整體財務系統中的反饋信息。當前我國的決算審計報告並未與行政機關獎懲機制相關聯,決算審計報告中所揭露的各項審計意見普遍未受到行政機關的重視,同一問題重復發生,因此建議:修訂各級政府預算編制與執行要點,將上年度預算執行績效列為次年度預算分配額度的重要參考依據。
(五)健全行政部門績效評估制度及評估指標
猶如公司必須對股東負責,政府也必須對納稅人負責,善盡公共資源管理與運用的職責。美國1993年的《政府績效成果法》規定,各機關提交預算管理部門的年度績效計劃應包括如下內容:①計劃績效目標;②用客觀、可量化與可評估的方式表達目標;③簡要說明達成目標所需的工作過程、技術、資本、人力、信息等資源;④建立績效指標;⑤確定計劃成果與目標的對照基礎;⑥說明所採用的效益評估方法。目前,我國行政機關尚未建立較為完善的績效評估制度,因此建議:第一,參照美國的做法制定績效成果法,健全績效評估制度;第二,由權力部門推進落實績效評估制度,以獲得行政機關的積極參與支持;第三,各行政機關績效評估結果列入年度決算報告,以配合立法機關監督施政的需要。 文章來源:淘金者論文範文中心
(六)提高績效審計信息的公開性和時效性
審計機關對外提交的審計報告,在時效上均有滯後性,這削弱了審計報告的參考價值,因此建議:第一,就社會各界或納稅人所關心的議題而開展的項目調查,若不涉及國家機密或商業秘密,應適時予以公開;第二,設置審計機關發言人,選擇適當信息,適時對外公開;第三,精選年度績效審計案例,通過審計網站,對外公開。
(七)構建專業咨詢機制
:淘金者論文範文是你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由於審計職能的變遷,許多先進國家的政府審計人員由過去傳統的auditors的角色,演變為評估人員(evaluators)。美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逐漸走向政策評估的時代,評估聯邦政府的計劃是否符合經濟、效率與效益原則。我國的政府審計工作亦逐漸朝此方向發展,因此審計人員除必須具備基本的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外,尚須具備其它自然與社會學科的專業知識,諸如公共管理學、企業管理學、經濟學、公共政策、信息管理、法律、土木、建築等,同時對於政府施政必須要有深刻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公共政策分析與評估政府計劃執行績效的職能。目前審計機關因受相關制度的制約,用人渠道受限,審計人員專業知識范圍過於狹隘,因此建議:審計機關可參照加拿大政府的做法,建立「審計咨詢委員會」(AuditAdvisoryCommittee),提供專業與技術咨詢,委員們可來自審計署及社會各界,均應是其所屬領域的領導者或知名專家。
(八)維護審計機關的超然獨立性
審計機關的核心價值主要在於其超然獨立的立場與專業能力。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差異,審計機關在各國的地位並不相同。英國、美國屬於立法型,法國屬於司法型,德國和日本則屬於獨立型。我國國家審計署隸屬於國務院,屬於行政型,獨立性較弱,審計機關開展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政府的「內部審計」。審計機關負責審計本級預算執行情況,而預算執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往往與政府相關,更何況審計機關的經費就源於本級財政,因此建議:第一,通過人大立法,為審計機關獨立開展審計工作提供法律支持;第二,審計機關的經費由人大核定,不受政府預算的控制。
主要參考文獻: 淘金者論文範文中心
李金華,2001,《審計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
李香美譯,1999,「英國國家審計署績效審計指南」,《審計季刊》第19卷4期,台北:審計雜志社。
林慶隆、李枝春、郭大榮,1999,「美國績效審計准則」,《審計季刊》第16卷3期,台北:審計雜志社。
林慶隆、李枝春、郭大榮,2002,「美國政府績效責任制度之介紹」,《審計季刊》第21卷第1期,台北:審計雜志社。
劉家義,2004,「關於績效審計的初步思考」,《審計研究》第6期。
劉旭濤,2003,《政府績效管理:制度、戰略和方法》,機械工業出版社。
羅美富,2005,《英國績效審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張泰峰等,2004,《公共部門績效管理》,鄭州大學出版社。
㈥ 我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我國政府審計機關成立伊始就已經意識到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要性,把政府績效審計作為一項重要的審計內容,在1985年發布的《於審計工作的暫行規定》和198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及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都先後提到要進行績效審計。但從我國目前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情況看,結果並不盡如人意,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財務收支審計、輕績效審計
由於財務收支審計產生的時間比較早,理論上已比較成熟,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去指導審計實踐,並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審計人員執行財務收支審計駕輕就熟;而政府績效審計起步較晚,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還很不成熟,這就使得我國審計機關在分配審計資源時,偏重於財務收支審計。這種重財務收支審計、輕績效審計的做法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因為財務收支審計主要對被審計單位是否公允、合法地反映了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前後期會計處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貫性原則發表審計意見。它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成果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不能提供其他情況,例如供求關系的不平衡、壟斷的產生等,這些情況卻能使該單位在無效管理中盈利,而且審計報告的使用者也無法從財務收支審計報告中了解被審計單位是否獲得了最大利潤;另外,對於一些政府部門的特殊項目,例如對下崗人員提供幫助的項目、救助失學兒童的項目等,進行財務收支審計則無法判斷所提供幫助的質量和效果。然而績效審計卻可以對這些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供獨立的評價。因此,重財務收支審計,輕績效審計,使政府審計無法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嚴重製約了政府審計的發展。
(二)重公營企業審計、輕政府部門和非贏利組織機構審計
在審計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重公營企業審計、輕政府部門和非盈利組織機構審計。該觀點認為經濟效益只是對於物質資料生產領域而言,而對於非生產領域的政府部門和非贏利組織機構一般不直接創造財富,其經濟活動一般是一種純消費性質的行為不具有事後補償性,即不論是否經濟、合理、有效,一旦發生就無法挽回。但事實上,政府部門和非盈利組織機構作為組織管理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機構或組織,它們的任何一項決策失誤和工作失職都會造成某一行業或部門乃至國民經濟整體建設的不協調和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其工作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壞都直接或間接地制約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速度和效益的高低,因而對政府部門和非盈利組織機構進行績效審計是非常必要的。
(三)審計管理體制不順
我國《審計法》明確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持管理全國的審計工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一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這種審計的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從委託者、被審計者及審計者的關系看,作為被審計者的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與審計者同屬於委託審計者領導,具有同一隸屬關系和共同利益,這種政府自己使用公共財產並審查自己的關系,無法有效地保障審計機關的獨立性。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各級審計機關的人權、財權主要在同級政府,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業務領導作用往往被同級政府弱化,當國家利益與地方局部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時,審計處理觸及到地方局部利益時,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往往受到同級地方政府的干預,難以做到客觀、公正,例如同級審計機關審計同級財政部門時,由於財政部門背後是同級地方政府,而同級地方政府又是審計機關的領導部門,加之同級審計機關作為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經費直接來源於同級財政部門,所以審計機關審計同級財政時,一旦遇到利益攸關的敏感問題,有時只得遷就變通,而無法真正實現對同級政府的經濟監督。
(四)目前我國審計隊伍尚未達到政府績效審計的要求
由於政府績效審計范圍廣泛,審計標准、方法多樣,審計結論具有建設性等,所以政府績效審計的實施,對我國審計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1)較高的審計技術水平。(2)較高的專業水平。(3)較廣泛的知識面,包括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相關法律知識。(4)較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5)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但是目前我國審計隊伍的結構和素質尚未達到上述的要求。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國家審計機關的人員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目前的審計人員主要是「財會型」人員。現在大部分的審計機構擁有一定數量的審計、財務、、和會計人才,而其他的工程經濟類專業人才很少,甚至沒有這類人才。從世界各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實踐來看,各國大都形成了多元化的審計人員結構,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美國。美國會計總署由工作人員5200人左右,其中除約2500人的會計是以外,還有約1500人的經濟師、律師、工程師、數學家、電子計算機專家等。多元化的審計人員結構是績效審計得以順利開展的根本前提之一。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有這比西方各國更加廣泛的審計領域,實現審計人員結構的多元化也就顯得更為迫切。
二是我國審計人員知識更新不夠,水平有待提高難度。我國現有審計人員在知識結構、專業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與開展績效審計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1)審計實務知識較多,而理論基礎薄弱。目前的審計人員普遍缺乏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於經營管理知識不甚了解。(2)對傳統審計技術較熟悉,對現代審計技術比較陌生。如歸於計算機運用等不甚精通。(3)現場作業經驗豐富,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部分人員的政策理解水平、業務技能較低。
二、我國加強政府績效審計的對策分析
(一)應堅持績效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並重
財務收支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是否真實、公允地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處理方法前後期是否一致發表審計意見,而績效審計是對被審計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發表審計意見。績效審計所需證實的績效指標雖然有一些需藉助於財務收支審計所審定的財務數據,但它並不是財務收支審計的簡單延伸,二者無論在審計目標上,還是在審計標准、審計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而且績效審計還能夠提供許多財務收支審計無法提供的信息,如被審計單位是否因壟斷等非管理因素而盈利;政府資助的救助失學兒童、幫助下崗職工等項目是否達到其預期目標等。因此,績效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審計,不能以財務收支審計代替績效審計。我國應盡快完善績效審計的理論體系在分配審計資源時,應堅持績效審計和財務收支並重使我國的政府審計能夠更好地、全方位地發揮監督作用。
(二)加強對政府部門和非營利組織機構的審計
隨著我國財政逐漸退出競爭領域,我們在堅持績效審計和財務收支並重的同時,還應注重將績效審計的重點放在對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的審計上,包括政府部門財政預決算的審計、財政信用資金的審計;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審計;對掌握國家資金較多的政府部門進行各種基金審計,如待業、養老保險基金的審計;對重點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審計,如鐵路、電力、水利等重點工程的審計等等,而將中、小型國有企業納入民間審計的范圍,國家審計機關應集中力量選擇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接受財政補貼較多或國有資產佔比重較大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審計。如果條件成熟,也可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甚至將國有大、中型企業也納入民間審計的范圍,但政府審計機關保留抽查權和復審權;政府審計機關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確定抽查比例,以便監督審計質量。
(三)改革和完善現行政府審計管理體制
市場經濟作為法制經濟,客觀上要求分權與制衡。我國現行政府審計管理體制不暢的主要原因是獨立性不強,因此,要改革和完善現行政府審計管理體制,就必須從提高政府審計獨立性著手。處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我國政府審計管理模式應向立法模式發展,讓審計機關隸屬於人民代表大會;因為我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大眾的法定代表,審計委託人應當是國有生產資料的名義代表——人民代表大會,而政府是受人民代表大會委託從事國家管理的,是被審計人,應受到審計監督。具體的改革措施是:中央審計署歸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負責組織和領導全國的審計工作,對全國人大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法律中明確審計長的任免、任期、經費來源等確保政府審計獨立性的條款;地方各級政府審計機關由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直接領導,對地方人大常委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地方法規中明確規定審計局長的任免、任期、經費來源等確保審計獨立性的條款;上下級審計機關保持一定的業務領導關系;中央審計署也可分設派出機構對地方政府實施監督。
(四)採用多種途徑,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關於審計人員隊伍的建設,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審計人員的數量。雖然自建立審計制度以來,我國審計人員在規模上有了很大的增長,但是與開展績效審計的要求相比,審計人員的數量則顯得嚴重不足。二是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開展績效審計不同於財務審計,審計人員不僅要通曉會計、審計、稅收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而且要具備數學、管理學、統計學、運籌學、數量經濟學、系統論、人力資源管理等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而且,審計人員職能發揮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素質的高低和對績效審計方法體系的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因此,審計機關必須通過招聘等方式積極吸收相關的各種專業人才,提高其比例,以適應之一要求,也可以通過借用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部門的力量來優化審計人員結構。此外,審計機關不僅要利用多渠道廣泛宣傳績效審計,還要積極廣泛地組織績效審計知識的業務培訓,讓大多數政府審計人員逐步掌握績效審計的基本知識,在實踐中能夠結合自己的專業技能運用績效審計的方法
㈦ 利馬宣言的具體內容
1977年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在秘魯利馬召開的第九屆代表大會通過。它包括原則聲明、行動綱領、關於發展中國家要採取的措施和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採取的措施的聯合聲明以及會議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等內容。
全文分七章二十五條,主要內容包括市計的目的;事前審計和事後審計;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傳統審計和效益審計;最高審計機關及其成員的獨立性;最高審計機關財務的獨立性;同議會的關系;同政府和行政部門的關系;凋查權;審計結論的執行;專家意見和其它協作權;審計方法和程序;審計人員:國際知識交流;向議會和公眾報告;報告方法;審計職權的憲法依據和對公共財務管理的審計;對駐外機構的市汁;稅務審計;對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的審計;電子數據處理設備的審計;對政府投資的工商企業的審計:對受資單位的審計;對國際和超國際組織的審計。
宣言要求發展中國家能「充分參加改革世界貿易和貨幣制度的任何事先磋商和決策」。為發展中國家在關貿總協定的框架內爭取到非互惠的和更加優惠的待遇的共同努力提供了基礎。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獨立性
第三章 與議會、政府和行政機構的關系
第四章 最高審計組織的職權
第五章 審計方法、審計人員和國際知識交流
第六章 報 告
第七章 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職權
序 言
國際最高審計組織在利馬召開第九屆代表大會。
——鑒於恰當有效地使用公共資金是適當管理公共財政事務和保證主管當局決策有效性的先決條件之一;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每個國家都必須設置一個其獨立性受法律保障的最高審計組織;
——鑒於各國已將其活動擴展到社會和經濟的各個部門,其業務已大大超出了傳統的財務工作范圍,因此,更有必要設置這種審計組織;
——要保持各國的穩定和發展,達到聯合國的目標,就必須實現審計工作的特定目標,如恰當有效地使用公共資金、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有條不紊地開展政府的各項活動、通過客觀性報告的公布向公共當局和公眾傳播信息等;
——鑒於在上屆最高審計組織代表大會全體會議上通過的決議已經所有成員國同意對其作廣泛的宣傳;
決定:出版並宣傳《利馬宣言——審計規則指南》。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節 審計的目的
公共資金的管理意味著一種委託關系,因此,有公共財務管理就一定要有審計。審計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控制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種控制系統的目的是要及早地揭露背離公認標准、違反原則和法令制度及違背資源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經濟原則的現象,以便在各種情況下盡可能及早採取改正措施,使當事人承擔責任、賠償經濟損失或採取措施防止重犯,至少也要使今後更難發生。
第二節 事前審計和事後審計
1、在行政管理或財務活動發生之前進行審計叫事前審計,反之,叫事後審計。
2、要對受託的資金進行妥善的公共財務管理,就必須有有效的事前審計。事前審計可以由最高審計組織執行,也可由其它審計機構執行。
3、事前審計的優點是可以防患於未然,缺點是需要的工作量過多並會模糊法律責任。事後審計著重於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可以補償已造成的損失並防止再犯。
4、最高審計組織是否進行事前審計取決於各國的法律狀況、具體條件和要求。無論是否實行事前審計,事後審計總是各國最高審計組織必不可少的任務。
第三節 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
1、內部審計機構建於各組織機構內部。外部審計機構則不是受審單位組織機構的組成部分。最高審計組織是外部審計機構。
2、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從屬於所在單位的領導,但應盡可能在組織機構方面保持它在職能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3、作為外部審計機構的最高審計組織,其任務是審查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效果。如果認為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是有效的,應在不損害最高審計組織權力的情況下開展全面審計工作,並在最高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機構之間實行最佳的分工協作。
第四節 傳統審計和績效審計
1、最高審計組織的傳統工作任務是審計財務管理與會計帳目、會計工作是否符合法律和規章制度。
2、除了其重要性和意義都不容置疑的財務審計之外,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審計,即對公共當局的績效、效果、經濟性和效率進行審計。這種審計不僅包括具體的管理活動,而且還包括公共當局的組織機構和管理系統的全部活動。
3、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目標——財務管理的合法性、合規性、效率、效果和經濟性——基本上是同等重要的。究應側重於哪一方面,由最高審計組織決定。
第二章 獨立性
第五節 最高審計組織的獨立性
1、最高審計組織必須獨立於受審單位之外並不受外來影響才能客觀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任務。
2、國家機構是國家整體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可能絕對地獨立。但最高審計組織必須具備完成其任務所需的職能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3、最高審計組織的建立及其獨立性的程度應在憲法中加以規定。其細節可另外立法予以規定。特別是應由最高法院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以保證最高審計組織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受損害。
第六節 最高審計組織成員和官員的獨立性
1、最高審計組織的獨立性是和其成員的獨立性密切關聯的。所謂成員是指負責為最高審計組織作出決策的人員以及對這些決策向第三方負責的人員,通常是決策機構的成員或組織上集權的最高審計組織的領導。
2、最高審計組織成員的獨立性也應由憲法予以保障,尤其是罷免其成員的程序應列入憲法,以保證其獨立性不受損害。最高審計組織成員的任免方法取決於各國的憲法規定。
3、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人員在任職期間應獨立於受審單位之外,不受該單位的影響。
第七節 最高審計組織財政上的獨立性
1、應向最高審計組織提供經費以保證其完成任務。
2、如果需要,最高審計組織有權直接向制定國家預算的公共機關申請必要的經費。
3、最高審計組織在自己職責范圍內有權安排使用預算撥給的專項資金。
第三章 與議會、政府和行政機構的關系
第八節 與議會的關系
最高審計組織的獨立性是由憲法和法律保障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主動權和自主權,即使在作為議會的一個辦事機構和根據議會指示進行審計時也是如此。各有關國家的憲法應當根據各國的具體情況和需要明確規定最高審計組織和議會的關系。
第九節 與政府和行政機構的關系
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對象是政府及其所屬各部門和各單位,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從屬於最高審計組織,尤其是政府對其活動和過失要負全部責任。政府不能把責任歸咎於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工作和審計專家的意見,除非審計專家的意見是以具有法律效力和強制裁決的形式提出的。
第四章 最高審計組織的職權
第十節 調查權
1、最高審計組織有權查閱與財務管理有關的一切文件和記錄,也有權要求受審單位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提供任何它認為是必要的資料。
2、最高審計組織有權根據自己的方便確定審計地點,確定是在受審單位還是在最高審計組織所在地進行審計。
3、向最高審計組織提供資料或提交包括會計決算在內的有關文件和記錄的期限應根據具體情況由法律或最高審計組織確定。
第十一節 最高審計組織審計結論的執行
1、受審單位要在一定時間內對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結論表示意見並說明它根據審計結論採取了哪些相應措施。這段時間的長短通常由法律規定,在特殊情況下也可由最高審計組織規定。
2、在最高審計機構不以有效的法律和強制的判斷形式發表其審計結果時,它有權與有關當局聯系,由當局採取必要措施,要求負有責任的一方承擔責任。
第十二節 專家意見和其它協作權
1、在某些重要情況下,最高審計組織可以在議會和政府部門的安排下用專家意見的形式利用其專業知識對擬定中的與財務問題有關的法律和條例提出意見。採納和拒絕這些專家意見是行政當局的責任。此外,這項額外的工作不應影響最高審計組織未來的審計結論和其審計工作的有效性。
2、另一方面,有關使會計程序恰當和盡可能統一的規章制度只有經最高審計組織同意之後才能通過。
第五章 審計方法、審計人員和國際知識交流
第十三節 審計方法和程序
1、最高審計組織根據自己確定的方案進行審計,這不應影響某些公共機構在特定情況下要求進行一定的審計的權利。
2、由於很難對受審單位的所有活動全面進行審計,通常有必要採用抽樣方法。要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抽樣,抽樣的數量應足夠,以使判斷管理部門工作的質量和合規性成為可能。
3、審計方法必須適應管理科學和技術進步的要求。
4、應准備內部審計手冊,便於審計人員進行工作。
第十四節 審計人員
1、最高審計組織的成員和審計人員應具備必要的資歷和道德品質,以便更好地完成其工作任務。
2、最高審計組織招聘工作人員時應適當重視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及足夠的專業經驗。
3、應當充分重視提高審計組織所有成員和審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水平。培訓工作可在審計機構內部、各大學和國際范圍內進行,要採取一切財政上和組織上可能的措施鼓勵開展這項工作。培訓工作要超出傳統的法律——經濟和會計學知識的范圍,應包括其他企業管理技術,如電子數據處理在內。
4、為保證審計人員具有良好的素質,在工資待遇上要力求適應審計工作的特殊需要。
5、在某一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工作人員因為缺少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不能處理一項特殊案例時,應從外界聘請專家。
第十五節 國際知識交流
1、在國際最高審計組織范圍內交流審計方面的意見和經驗是幫助最高審計組織完成其任務的有效方法。
2、實現上述目標的途徑有:召開專業會議、與聯合國和其他機構共同舉辦培訓班、組織地區性的工作組和出版專業性刊物。
3、加強和擴展這些工作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重要的是要在比較法的基礎上統一公共財務審計的術語。
第六章 報 告
第十六節 向議會和公眾報告
1、憲法授權和要求最高審計組織每年獨立地將其審計結論向議會和其他公共機構報告。報告應予公布,以保證資料的廣泛傳播和深入開展討論。同時公布報告也能給執行審計機構的結論創造一個更為良好的氣氛。
2、最高審計組織也有權在每次年度報告之間就特別重要的審計成果提出報告。
3、年度報告應包括最高審計組織的全部活動。只有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值得保護或者其利益受到法律保護的情況下,最高審計組織應慎重地權衡利害關系,決定是否予以公布。
第十七節 報告的方法
1、報告應當以精煉、清楚的方式陳述事實和對事實的評價。報告的用語應准確易懂。
2、應適當考慮受審單位和機構對最高審計組織審計結論的意見。
第七章 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職權
第十八節 審計職權的憲法依據、對公共財務管理的審計
1、最高審計組織的基本職權應列入憲法,其細節由立法機關制定。
2、應根據各國的要求和具體情況制定最高審計組織職權的具體條款。
3、所有公共財務管理部門的收支,不論其是否反映或以什麼形式反映在國家總預算中,都應由最高審計組織進行審計。公共財務管理部門未列入國家預算的部分也由最高審計組織進行審計,不屬免受審計的范圍。
4、最高審計組織採用這種方法可以促使政府機構進行明確的預算分類,採用盡可能簡單和精確的會計制度。
第十九節 駐外機構的審計
根據一般原則,設在國外的政府機關和其他駐外機構也應由最高審計組織進行審計。對這些機構進行審計時應適當考慮國際法的限制。然而,這些限制將隨著國際法的發展而有所減少。
第二十節 稅務審計
1、最高審計組織有權最大限度地對征稅工作進行審計。在進行審計時有權對個人的稅務檔案進行檢查。
2、稅務審計屬於傳統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審計。在審計稅法的實施時,最高審計組織也要檢查稅收組織工作和效率以及收入預算的完成情況。如果必要的話,也可向立法機關提出改進建議。
第二十一節 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
1、公共當局的資金有相當數量用於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因此,對這些資金的使用應進行特別徹底的審計。
2、向社會招標是在價格和質量上獲得最有利條件的方法。如果發現未公開招標,最高審計組織就應追查原因。
3、在進行市政工程審計時,最高審計組織應鼓勵為工程的連續管理制訂適當的標准。
4、對市政工程進行審計不僅應包括支出的合規性,還應包括建築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建築工程的質量。
第二十二節 電子數據處理設備的審計
應根據在電子數據處理設備上所花費用的情況進行適當程度的審計,這種審計建立在系統的基礎上。要特別注意以下各方面:制訂需求計劃;經濟地使用數據處理設備;設備應由專業人員使用,最好由受審單位管理部門的專業人員使用,獲得適用的信息;防止使用不當。
第二十三節 對有政府投資的工商企業的審計
1、政府常常採取參與根據私法創辦企業的形式開展經濟活動。如果政府握有這些企業的很多股份,最高審計組織就要對之進行審計,在政府握有多數股份或具有決定性影響時更應如此。
2、這項審計宜以事後審計的形式進行,也應考慮經濟性、效率和效果。
3、為保守工商企業的秘密,向議會和公眾提交的關於這些企業的報告要受某些限制。
第二十四節 對受資助單位的審計
1、最高審計組織有權對從公共資金中支付的津貼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2、如為了達到審計目的,在必要時——特別是津貼本身數額較大或者津貼數額占該單位收入或資本的很大比重時——可以把審計的范圍擴大到受資助單位的全部財務管理活動。
3、如有濫用津貼的現象應要求償還。
第二十五節 對國際和超國家組織的審計
1、對受會員國資助的國際和超國家組織的開支,也應進行與各國類似的外部的獨立的審計。
2、盡管這種審計要適應各個組織的結構和任務,但其方式應與成員國最高審計組織的審計相類似。
3、為保證這種審計的獨立性,外部審計機構的成員應主要從最高審計組織人員中任命。
主要內容
在政治方面,《利馬宣言》強調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合法權利,要求以色列遵守聯合國的有關決議;主張國際社會採取措施,敦促敘利亞停止暴力活動,並尋求以政治方式解決敘利亞危機。
與會各國在宣言中一致同意「支持和平進程,國家重建和民主的制度化」,強烈譴責所有形式的恐怖主義,承諾裁軍和不擴散核武器。
在經濟方面,宣言強調加強兩個地區國家間在經貿、金融、投資、旅遊、能源及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各國將積極創造良好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開拓經貿合作的新局面。
南美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無論在資金還是資源上都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個地區的總人口達7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7萬億美元,因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商業和貿易市場,這為雙方的經濟合作奠定了基礎。
㈧ 什麼是績效預算和績效審計
一、績效預算是預算方法的創新
績效預算是指由政府部門在明確需要履行的職能和需要消耗的資源的基礎上確定績效目標,編制績效預算,並用量化的指標來衡量其在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業績和完成工作的情況。績效預算是20世紀50年代伴隨著關注公共支出及其結果而出現的一個概念,其核心是通過制定公共支出的績效目標,編制績效預算,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逐步實現對財政資金從注重資金投入向注重支出效果轉變。
對於績效審計,世界各國稱謂有別,定義很多。稱謂和定義的不同,反映了各國在績效審計實踐方面的側重點不同。有的國家側重效率性審計,有的側重效果性審計,有是直接叫績效審計,我國目前稱之為效益審計。各國審計實踐表明,績效審計是一個大概念,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等「三E」、「五E」 或「七E」審計都是績效審計的基本內容,雖然叫法不一樣,側重點不同,但審計的內容都屬於績效審計的范疇。
㈨ 根據績效審計,為什麼美國會興盛
(一)存在問題。相對於西方國家政府績效審計發展史,我國績效審計起步較晚。在1991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在開展財務審計同時,逐步向檢查有關內部控制制度和效益審計方面延伸」,這也是我國政府部門首次提出績效審計的概念。從二十多年的探索和開展來看,我國績效審計發展還存在諸多的問題。1.對績效審計的認識不到位。包括政府在內、審計界自身以及社會各方對績效審計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偏差。有人認為績效的評價應當由單位的業務主管部門或相關專業技術部門來評價,有人認為當前審計的重點還是在真實性和合法性上,甚至有人認為審計是依法審計,就是審計事項是不是違法,不違法就不應該做什麼績效評價等等;2.績效審計的獨立性體現不夠。績效審計要充分評價資金的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我國的績效審計往往不能站在獨立超越的立場上,對上述內容的闡述不夠全面和深入,從而影響了審計的獨立性,進而制約了政府績效審計的開展;3.審計轉型發展不快。當前政府審計仍處在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處於查錯防弊、發揮「免疫功能」的階段上,績效審計很難短時間成為主流;4.我國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執法水平有待改進。法律監督不夠給力,政務公開不夠透明,真正適用於政府績效審計的准則尚未建立,取得立法支持是目前我國開展績效審計的當務之急;5.政府的法制理念和審計觀念存在不足。政府對經濟管理在很多方面仍停留在計劃經濟的「統一要求,令行禁止」的指導思想上,比較重視政策執行過程式控制制和對財經法規的遵守,不太重視績效的管理和認責,同時,政府審計機關強調的是過程式控制制,堅持查錯防弊,處理處罰,強調自己的執法,從而深陷在合法合規性審計上。另外,財政預算的科學性、法制化和透明度不高,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完善,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現代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等等,都從不同的方面制約了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
㈩ 為什麼國外不實施經濟責任審計
因為經濟責任審計是中國審計署的創新,目前世界審計組織接受了經濟責任審計,聯合國的部分審計方式採用了經濟責任審計,據說反響很好,以下這條新聞算是佐證吧。
世界審計組織第二十一屆大會開幕式2013年10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審計長劉家義將接任南非審計長擔任新一屆世界審計組織主席,這是中國人首次擔任這一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