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無用功論

道德無用功論

發布時間: 2022-03-19 21:18:43

道德萬能論和道德無用論對道德的 價值與功能有何誤會

道德是一種個人的操守和底線,他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無用的,當一個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線的時候他就是有用的,同時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達到警戒或鼓勵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已經沒有了道德的底線,那麼道德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只會束縛心中有道德的人。所以道德只對有的人有用有的人無用,對於多說人還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線的人是有意義的。

② 《道德經》解讀的文章

近數日來,看到關於《道德經》的一些文章。也揀來看了一些,說起來倒還真是有不少收獲,感謝這幾位朋友的帖子,感謝他們的勞動。而也有不少的文章使我不禁在心裡陰暗地想:這人的目的和動機不純潔啊。。。。。。我沒有打擊誰的意思,自己有多少料,還是有數的。只是把心裡邊的話,一吐為快罷了。

於是記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個故事:有一位中醫,在他年輕的時候,得到一個任務,校訂兩本古代葯方集。他選擇了其中一本——且稱為甲本吧——後來行醫的日子裡,他窮盡一生的時間來校對這本錯漏百出的葯方集,而當他在生命中最後的時刻終於將這葯方集甲本校訂完之際,人們在一座古墓里發掘出一本葯方集,與他校訂出來的幾乎完全一致。故事到此,我認為應該結束了,後面的幾段話,便沒有留心——那無非是講故事的人的一些感慨罷。哦,講故事的人還提了一個假設:假如他當初選擇校訂的,是另一本呢?由這個假設來看,這個故事定位了一個悲傷的調子。

看完這個故事,當時想了些什麼,現在是完全記不清了,總是些傷感之類的,應該很為他抱不平的。假如,他當初選擇了校訂另一本,那麼,在古墓出土了那本沒有錯誤的甲本葯方集之後,這兩本葯方集都將以正確的葯物來為人們服務,這是一種幸運。

現在回想起來,卻大有餘味:他用一生的時間證明了:1、葯方集是有用的;2、他自己的水平和能力;3、還需要有這個三么?也許還有更多吧——他沒有因為校訂這葯方集而誤了行醫,在他行醫的過程中,他不斷的檢驗這葯方集中的葯方,這有著很多錯誤的葯方集救了很多病人。。。。。。他是個可敬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新出土的葯方集證明了他的價值,他是幸運的。

以上只是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幸運的悲傷的故事。

行文至此,這個故事應該是完全可以結束了,而我要說的才剛剛開始。

《道德經》流傳兩千餘年,在這兩千多年中,沒有哪一本書與它一樣,數千個版本,且各個版本都是不盡相同的。自從漢末道教興起之後,這本書與它的作者老子都被奉上神台,也越加撲朔迷離起來。

老子究竟在這五千言里說了些什麼?

有人說,老子講的是哲學;有人說老子講的是治國之道;有人說老子講的是權謀;有人說老子講的是兵法;有人說老子講的是養生。。。。。。解讀《道德經》的人,有平民,有官員,還有皇帝;有儒家,有道家,還有佛門弟子。。。。。。從流傳的典籍來看,在先秦的時候就有人開始進行解讀了。 看上去都說得挺在理的,細想想,卻多數讓我更加疑惑了。

人們對於《道德經》一次次的解讀,想要得到些什麼?是了解老子的思想,還是借老子的這本書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看過幾個版本的《道德經》,也看過前人解讀大軍中一些影響較大的人的觀點,更多的是在各地的書店裡看今人的解讀。我訝於這些解讀的豐富多彩,這些解讀讓《道德經》更加廣為人知,也更增加了若干扯皮——無數的人想在這短短五千字中發現些什麼,他們的確發現了;更多的人想要借這五千字的解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也做到了。無論是持哪種觀點的人,他們的解讀文章的字數遠遠超過五千字,尤其是今人的解讀文章,都有厚厚的一大本——所有的解讀文章加在一起,這字數應該是在五千後面添一個萬字才能勉強夠用吧。

然而,這所有的解讀,是否真的是從《道德經》中得出來的?我不敢妄下結論,但從《道德經》幾個版本(王弼本、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二本、郭店楚墓竹簡本)相比較來看,我所能確定的是,《道德經》不講養生。

至於權謀,兵法,我想,是個人都多少會有點這方面的聰明吧,若是一本書里有幾個字有幾句話講到殺人,那就是講殺人的書么?顯然這樣的邏輯是不成立的。假如成立,那有相當多的書和文章都要頂上教唆犯的罪名了。

什麼是哲學?很慚愧,到現在這定義我都沒弄懂。第一沒上那麼多學,沒老師教過這個名詞的定義,第二自己也實在是捉摸不透這兩個字湊在一起究竟是表達了什麼意思。從人們用到這個詞的頻率來看,還挺高的,什麼處世哲學,什麼電影哲學,什麼讀書哲學,什麼經商哲學,什麼戰爭哲學。。。。。。由此揣測,哲學這個詞里,有道理這樣的意思,也有怎麼樣的意思。那麼,作為老子來講,寫一本書,做一篇文章,裡面透出點道理,透出點怎麼樣,也就透出哲學了。那麼說《道德經》講哲學,沒什麼可說三道四的罷。

那麼,老子的這本《道德經》是講治國的嗎?我的看法:是,但不全面。主要講的是如何管理天下。老子所講的天下,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天下,這個范圍是很不同的,老子講的天下,是周天子統治的地盤,在這個天下里,有數百上千的國,至於實際數目,對不住,還請大家去看歷史書。

這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但上面這些話有不少跑題了,現在扯回來,說正題。

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解讀《道德經》?

首先,態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必不可少的。個人認為,有兩種態度:其一,弄清楚《道德經》要告訴我們些什麼;其二,借《道德經》來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而第一種態度是正確的。

第二,字義。看書,有不認得的字和不明白意思的字和詞是正常的,尤其是《道德經》成書於兩千多年以前,而這兩千多年裡,漢字不斷地發展豐富著,大多數字的意思都是隨著年代的增加意思也有增加,而同一個字也是難免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意思。這字書的選擇,《說文解字》是必不可少的,其餘的什麼《古代漢語字典》《現代漢語之典》《辭海》啦等等都是可用的。那麼,《道德經》里的字都應該採用哪些意思呢?個人認為:應該首先考慮字的本義,解釋不通,才考慮引申義,且這引申義出現的時代不能晚於老子生活的時代——這是個難辦的事情,有的字無論用哪個意思也解釋不通。那麼,考慮這些個字是不是通假字,是不是借字——這又是難辦的事情,沒有相當的水平是無法作出判斷的,沒有相當高的水平是無法作出正確判斷的——很坦白地說,我只能看專家們的判斷來自己選擇是不是通假借字,其本字應該是什麼。尤其是楚簡本於我而言直接天書一般。

第三,句讀。眾所周知,標點是從外國引進使用的,沒多少年。古代中國人寫文章不怎麼用標點的,有的文章會有一些符號,來意思意思,但遠不如現代這套標點明了。因此,那一大堆不帶標點的字句,要靠個人根據個人理解來選擇停頓,而不同的斷句會出現不同的意思——這也是《道德經》引起這么多爭論的一個原因。個人讀《道德經》都是忽略其中的標點的,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斷句,當然,不是全部都要重新斷句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因斷句引起歧義(個人觀點)的句子。並且,還有一些斷句並不能確定下來。這很有意思。

第四,版本。有句老話「近古多存真」。雖然不是絕對正確,但卻是一個可以指導的方向,也是一個極可能最為正確的方向。從《道德經》以外的別的文獻來看,越早的越接近真面目,直到原本。所謂的正本清源,也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第五,在《道德經》之內尋找答案,而不是之外。旁證始終是旁證,不是直接證明。

第六,盡量撇開別人的解讀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名家大家的觀點。這里所說的不是對字義的理解和爭論,而是對句段乃至於全文的觀點。

第七,也可以只針對一個版本,弄清楚這個版本的《道德經》都說了些什麼。上面這六點,也同樣適用於某一個版本的解讀。

第八,所謂的校堪、復原,都是瞎扯淡。連原來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怎麼能確定校堪的標準是什麼?怎麼能知道所「復」的是不是「原」?在沒有出土年代更早的《道德經》完整版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無用功,都是極不負責任的。

說了這么多,跟開頭的那個故事能沾上邊的,也就這個「第八」了。

故事裡的那位中醫的校訂葯方集,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成功,離不開他的努力,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標准,而這個標準是可行的——葯方是不是能治病,就這么簡單。

而《道德經》呢?根本是兩碼事。我不清楚搞古文獻研究的都有些什麼樣的標准和准則來作為校堪和復原的依據。估計是根據出土文獻的年代來的。向年代早的文獻上靠攏應該是指導方向吧?那麼,到目前為止,能看到的年代最早的《道德經》文獻是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總計約不到三千字,整理者分為甲乙丙三個部分,這些竹簡內容有重合。竹簡文獻與年代晚一些的帛書甲乙本還有王弼注本,內容有相對應的,但從文字解讀來看,有不一樣的地方,也就是說,應該重新進行理解,那麼,要做校堪復原的話,應該如何來做呢?這種令人頭疼的事情,是專業人員應該操心的,跟咱沒啥關系。

以哪個版本為底本?簡本?帛本?王本?河上公本?。。。。。。這是一些年代較早的版本,而我也不能說以後不會出土年代更早的版本,沒准誰家的箱子底下就藏著一本原本的《道德經》。。。。。。

每個人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會產生一些感想和看法,這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成為指摘和攻擊的理由,正相反,這種感想和看法的交流會有助於別人。但自己訂一些標准且這些所謂的標准還沒有說清楚道分明就來搞什麼校堪復原之類的活計,是在製造新的版本,這叫添亂,不象話嘛。

③ 結合道德功能談談,為什麼「 結合道德功能談談,為什麼「到的無用論」是一種錯誤觀點」是一種錯誤觀點

結合道德功能談談為什麼道德的無用論是一種錯誤的當然是錯誤的道德,是有用的,不是無用的他是人的思想品德是指導人做事情的一個主要依據。

④ 結合道德功能談談,為什麼「到的無用論」是一種錯誤觀點

道德無用論的產生,部分原因是對歷史上道德壓抑的反思,對道德過於政治化的警惕。然而道德也是進化的,道德對於社會治理的作用不能忽視。遺棄道德功能,人人相防,社會運行成本必然會高到無法想像。雖然路途漫長,達致共識,堅定決心,我們又何嘗不能建立符合時代的道德和價值體系。

現在有一種流行,不屑於從道德層面思考,或者覺得道德無力,蒼白軟弱,來得太慢,不足以治急病,甚至鄙棄道德和價值的教化功能,誰談道德,誰就是迂腐無用的書生之見,只知道揮舞道德大棒的「道德家」。

人們總喜歡懷念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過去時代,這肯定不是對過去的法律和技術的呼喚,論法律和技術完善,過去豈能相比現在。人們呼喚的,顯然是社會普遍強烈的道德感。



(4)道德無用功論擴展閱讀:

這個社會很詭異,網路上人人都是與黑暗勢不兩立、義憤填膺的熱血青年,而現實中卻是一兩個新疆小偷便能橫掃幾條大街,無人敢理!因為「道德」這玩意無需成本且十分好用,能讓你一身榮光地烤問天下。

抗日戰爭前夕,胡適也極力想要與黑暗和解,拖延時間增強國力,拖到國際形勢大變!但那幾年他與黑暗的和解被罵成漢奸走狗!而開戰後,他對抗戰的貢獻在民國那拔文人裡面,如果他說自己第二,絕對沒人敢稱第一!是否真道德,不是看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些什麼!

⑤ 怎麼看待道德無用論,從本質和功能闡述

道德是先天的,維持道德得到好處的是維持道德的人,而不維持道德的人自然也得不到維持道德的好處。
道德是先天的,道德與本質和功能本就是相生的,人有出生的功能所以會有孝順的道德,生出孩子的母親不會把孩子吃掉或者殺害,所以血脈才不會斷絕。出生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幹掉父母,所以父母才會敢把孩子生下來。
道德是先天的,獅子捕獵動物,往往會挑選老弱的下手,身形巨大的動物往往是吃植物的,或者吃細微的動物(比如巨鯨的食物就是磷蝦)。
道德是先天的,所以大家才能用自己的努力換成金錢,用金錢換成貨物得以生活。而不是依靠搶掠和殺戮生活。
如果沒有了道德,孩子長大會幹掉父母,父母也不會生孩子,野獸挑食好鬥,導致生態平衡崩潰,大家也不會掙錢,因為沒用會被搶掠,大家也不會產出,因為也會被搶掠,大家都只會鍛煉與搶掠殺戮食同類維持生活。

⑥ 《道德經》中的「無為而無不為」,是一種什麼境界

《道德經》是我國古典文化之一,每個人呢,在上學期間也一定都學過關於《道德經》的理論知識,雖然古人說話的方式文縐縐的,讓我們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是這種句式讀起來也是別有一般風味,《道德經》里有一句話蘊含的意義深刻,我本人一直想摸索透徹,這句話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今天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對這句話的理解與思考。

⑦ 知雄守雌是道德經中的詞,這裡面蘊含哪樣的深意

「知雄守雌」一詞源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01、知雄守雌,緣何為「天下溪」


老子西出函谷,留《道德經》三千言,知雄守雌作為道家思想之一,微言大義,為涵養之道。


略有接觸太極的人當聽過「八門五步」,是修行太極的基礎功夫,合為十三勢。


八門五步中講進退為水火之步,進步火,退步水。


縱觀《道德經》全篇,「上善若水」思想貫通其中。


水火相對,老聃取水,說「上善若水」。類比雌雄,雌雄相對,老聃取雌,說「知雄守雌」。


此外還有知白守黑、知榮守辱,舉一反三,道理相同。


雄為陽,為乾,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雌為陰,為坤,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雌,居下位。


《清靜經》有言「天動地靜」、「男動女靜」;「動者靜之基」。講的是雄動雌伏,動必歸於靜。單以數學佐論,則與正態分布相符,無論頻數變化到多高,最終均回歸於初始值。


老子教導當若水「居善地」,說的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居善地」,即「居善低」,意為如水那般謙忍處下。


水善居低,從而為「溪」。


「溪」,溪。


所以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04、要領


知雄不難,難的是知雄後仍舊堅持守雌。這就講求存心養性。


我們總在求名求利,更有言曰「人往高處走」。有名有利並非惡,擁有後卻從不知守雌則非是善事。得到會欣喜,失去會哀戚,這叫動心,動心了,則煩惱生,煩惱生,則與道背馳,行止多失偏頗。


《文子》所言「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說的是這道理。


知雄守雌一要領在於順應自然,也即順應天道。


所謂順應自然,並非消極等待,也非是教人屈服於命數,而是要學會如何去趨利避害、因勢利導,講求的是順時而為,以避免無謂的犧牲,避免去做無用功,這反而是存養了性命。


守雌也非一味講求形式上的處下,囿於形式,是陷入頑愚。


知雄而後守雌,關鍵在退回自身內心疆域,保持內心的平靜如水,從而不受困於私慾迷障,回歸本初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境,照見真實,與老子所提「嬰兒葆真」相呼應。


每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誘惑,常聽人抱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誘惑尤其多,其實不然。


所謂的「多」,變的不過是形式,而萬變不離其宗,世界仍舊是同樣的場景。


真正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剔除形式復雜而華麗的大廈,直接看到它們的地基,而在看到了地基的那一刻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新的誘惑,我們早已見識過。


「官不修衙,客不修店」,一世百年,韶華白首轉瞬之間,為物慾蒙蔽而起的爭競之心從來不能長久,得到越多,失去的也越多,正應了「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一句。


宇宙嬗變,我們終將被納入生生不息的大道循環中去,自知已不暇,又遑論身外事。只「知其雄,守其雌」,為所當為而已。

⑧ 道德的作用及功能

道德的作用:

1、始抄終為產襲生它的經濟基礎服務,它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從道義上論證產生它的經濟基礎的合理性和正義性,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並譴責和否定不利於自己經濟基礎的思想和行為。

2、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之一,統治階級的道德為統治階級的利益辯護,是維護其階級統治的精神力量。被統治階級的道德代表被壓迫者對這個統治的反抗和末來的利益。

3、一切進步的道德,總是對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一切落後、腐朽的逍德則對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

4、道德還對上層建築的其他領域以及社會生活秩序起著重要影響。

(8)道德無用功論擴展閱讀: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⑨ 如何看待道德無用論

道德無用論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溫家寶同志說過:「道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陽光還要燦爛。」社會的發展還是需要道德去護航。我們不應該忘記在汶川、玉樹、周曲等巨大天災中涌現的一個個關於大愛無言的故事,主人公用生命去凝聚道德戰勝災難的強大力量。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最美媽媽」吳菊萍、「90後孝女孟佩傑」、「鄭棒棒」等一個個道德模範,用自己的言行讓道德在新時代閃光,給人民以靈魂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禮。他們以實際行動啟示我們,在物質豐裕的年代,社會公眾更應該知道德、守道德、行道德。

道德是根,物質利益是花,德厚才能物豐。我們經濟飛速發展,已經為行道德之事打好了良好的基礎,當我們關注經濟發展時,遵循一種合乎道德的操守,善言善行是應有之義。根深才能葉茂。在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中,需要處理好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唯有如此,發展才會協調持續,社會才會長治久安,在市場化經濟的大潮中人民才能堅守高尚道德情操,駕駛著滿載友愛的生活之舟駛向輝煌的明天。

堅守和捍衛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是中華民族穩固安身立命的基礎,才不會在追名逐利中逐漸失去自我。大力弘揚孝、誠和廉等傳統美德,加強對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廉恥教育,規范道德行為,把道德修養積淀在血脈中,把追求高尚行為變成自覺行為,確保社會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

⑩ 道德情操論問題:為什麼行為的合宜與否與引發行為的情感所欲產生的後果無關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只是提問的詞句過於專業化了。行為與否,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表現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對於行為的判定,而引發行為的情感所欲,是指行為人心裡引發他去做這件事的慾望。簡單的說,在自己家裡所有的一切物品(具有完全所有權的)主人可以隨意進行處置,而進入別人的房屋內,這種處置權在主人手裡,就不能為所欲為。入室行竊那是盜竊罪,雖然一無所得,但是行為已經違法,產生了後果。而相對於產生盜竊行為的思想,和這種最後的後果是沒有聯系的,有的人是效仿,有的貪財,有的報復,也有是因為環境所迫,為了求生,但是各種理由和當事人最後的行為和結果不可聯系,不能因為求生就無罪,也不能因為效仿就可以減罪。盜竊行為的產生也許只是因為一句玩笑話引起,但是當事人的盜竊行為已經發生,就是違法。

熱點內容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