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當盡道德仁義

當盡道德仁義

發布時間: 2022-03-20 04:00:17

⑴ 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老則歸於佛什麼意思

原文:

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歸於墨;不入於老,則歸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譯文:

自從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後,秦始皇焚燒詩書,黃老學說盛行於漢代,佛教盛行於晉、魏、梁、隋之間.那時談論道德仁義的人,不歸入楊朱學派,就歸入墨翟學派;不歸入道學,就歸入佛學.歸入了那一家,必然輕視另外一家.尊崇所歸入的學派,就貶低所反對的學派;依附歸入的學派,就污衊反對的學派.


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歸於墨;不入於老,則歸於佛。

那時談論道德仁義的人,不歸入楊朱學派,就歸入墨翟學派;不歸入道學,就歸入佛學.

⑵ 滿口仁義道德,後面句是什麼

後半句是「一肚子男盜女娼。」該句出自韓非子的《說難》,原句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意思是:表面看上去是大好人,但是內心邪惡,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常用來形容虛偽的人。跟披著羊皮的狼意思差不多。

《說難》,作者韓非子認為,游說的真正困難在於所要游說的對象(即主君)的主觀好惡,即「知所說之心」。

其指出為了游說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對於宣傳游說的種種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愛憎厚薄,三是斷不可攖人主的「逆鱗」。

(2)當盡道德仁義擴展閱讀

1、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法家代表人物,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

2、韓非子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3、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著有《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⑶ 「仁義道德」是什麼意思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復道德規范。仁義制:仁愛和正義。

⑷ 怎麼看待在會議上滿嘴道德仁義,而私下卻對員工狂壓榨的領導

在職場中想要成功最重要的當然是自己的業務能力,當然和人的關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有一點一定要記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超過了這個界限就會適得其反。

人與人的關系是有一條界限的,所以在和上司與同事相處的時候,不要刻意的去討好他們,也不要對他們有什麼看法,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可以了。

所以說在職場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自身的強大。只有自己足夠強大,老闆才會信任你,同事才會推崇你,你才會升職加薪。很多人走向社會以後就不會再去學習了,實際上這樣是不對的。即使是工作了,我們也要保持一顆樂於學習的心。

⑸ 菜根譚中雲「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應作何解

這句話的原文是「放得功名 即可脫俗 」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
脫凡:脫,脫俗,即超越塵世外的意思.
入聖:進入光明偉大的境界.
如果能夠拋棄追逐功名富貴之思想,就可超越塵世,做個超凡脫俗的人;如果能擺脫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就可以達到聖人的境界.

⑹ 「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怎樣理解這句話

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按照我的理解是,做好的事情自然而然,沒有想到什麼道德仁義,但是已經做到道德仁義了,這就可入聖了。高人不是想到道德仁義才去做,而是自然而然就做的是道德仁義的事情

⑺ 講道德 說仁義 作中庸 子思筆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學 乃曾子是什麼意思

「講道德,說仁義」意思是說由孟軻所作《孟子》這本書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意思是說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指不偏,「庸」指不變。

「作大學,乃曾子」意思是說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這段話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

(7)當盡道德仁義擴展閱讀: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

《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⑻ 道德仁義禮智信恥是什麼意思

引用一篇

為避免被惡人利用來阻礙道行,故不貼出處。

失道而後德(4)
四、皮與毛:道德仁義的親密關系

「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這四句,《老子》帛書和通行本都沒有每句「而後」後面的「失」字,筆者是根據韓非

子在其「解老篇」中的引文補訂的。差了這4個「失」字,這四句的意思離原意就已是「失之千里」了。

坊間眾多注家將這四句串解為:大道喪失以後才有德行,德行喪失以後才有仁愛,仁愛喪失以後才有正義,正義喪失以後才有禮節。通行本《老子》里,河上公對此有注雲: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愛現也;言仁衰而分義明也;言義衰而施禮聘,行玉帛。這就是對著訛脫的文字想當然了。

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老子並不反對仁義禮,而且講過「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講的就是德以道生,道以德彰。德和道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概念,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相互抵牾的表述:「大道喪失之後才有德行,德行喪失之後才有仁愛……」。

當然,道、德、仁、義、禮,有其環環相扣的緊密關系。按韓非子的說法就是:「道者,德之功。功有實而實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澤而澤有事;義者,仁之事。事有禮而禮有文;禮者,義之文。」翻譯成白話就是:德,就是道的功效;功效有一定的實際內容,而實際內容帶有一定的思想光彩;仁,就是德的光彩。光彩有一定的色澤,可色澤也反映出一定的事情;義,就是關於仁的事情。辦事有一定的禮節,而禮節也有一定的規章;禮,就是義的規章制度。

所以,老子說,失去了道以後,也就失去了德;失去了德以後,也就失去了仁;失去了仁以後,也就失去了義;失去了義以後,也就失去了禮。

有個成語叫「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大意講是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我們可以以此類推:道是德的「皮」,德是仁的「皮」,仁是義的「皮」,義是禮的「皮」。道都沒有了,德往哪裡依附呢?德沒有了,仁往哪裡依附呢?仁沒有了,義往哪裡依附呢?義沒有了,禮往哪裡依附呢?

「夫失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通行本這一句作「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非常不好理解。一般的人都把它視為下一句「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的對文。但很難解釋清楚。「前識者」與「禮」不成對應,「道之華」與「忠信之泊」也不成對應。按坊間的翻譯,「禮是內心忠誠淡薄的表現,也是禍亂的開端」,這與我們慣常對「禮」的定義、印象是很有偏差的。「禮者,所以貌情也。」「禮者,外節之所以諭內也。」如果硬要將禮解釋成「內心忠誠淡薄的表現」,那這樣的禮,只能是虛偽的禮。

筆者在清人魏源的《老子本義》一書中查到此句的一個註解。魏源引汪仲伊雲:「夫」字單以虛詞發端,老子無此句法。上下篇但雲「夫唯」,不單雲「夫」也。「夫」乃「失」之誤。「失禮者」四句,與「前識」句對文見義,於上文「失仁」、「失義」,亦意脈相通。魏源感嘆道,「汪君言是也」。

發現「夫」為「失」的誤植後,此句語義就豁然開朗了。失去了禮以後,忠和信就日以衰薄了。成為禍亂的開端。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上一句語義搞清楚了,這一句也就好解釋了。「前識者」並非眾多注家所言的「先知先覺者,有先見之明者」。而是前面所言的「失德」、「失仁」、「失義」、「失禮」,這些都是失去了道之實(朴實),處道之華(浮華),也是愚昧的開端。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有人說「大丈夫」之「大」,在此謂其智之大也。筆者認為,大丈夫一語,應是老子的有感而發,做人要厚道啊。老子雲:智慧很高的人,立身於淳厚而不立身於輕薄,立身於朴實而不立身於浮華。這樣的高人懂得捨去那輕薄和浮華,擁抱這淳厚與朴實。

當然,這樣的高人也就是上德之人,可以臻至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樣的高人,對於吾輩而言,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實在是高啊。

⑼ 魯迅為什麼說仁義道德吃人的本相

你是一個對於道德有看法的人,對於你講這些我不便說太多。
魯迅眼中的仁義道德是當時的封建禮教。它束縛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行為,讓人愚昧,是張讓人無法掙脫的大網,是統治者愚民統治百姓的手段。
其實道德的本義是為了教化人民,讓人民可以在一種規則下受到保護,保護別人,向更高尚的情操前進的一種方式。
道德的初步來源於中國春秋時期,那個時期是中國混亂無序的戰爭時代。平民百姓渴望受到保護,知識分子希望得到重視,上位統治者希望得到臣民的擁護和忠誠。所以道德這種建立在心靈上的法律才得已出現。
LZ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社會所有人沒有道德底限沒有道德約束會怎麼樣。
首先上位者不會顧忌得不計手段的滿足自己的慾望。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哪怕是父子妻兒兄弟。擁有力量者為所欲為,沒有一天你不會提心吊膽提防別人。
走在路上、呆在家裡都不會有安全感,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利益沒有其他。

你別說法律這種東西。法律因為是人制定的,所以總會有漏洞。更何況對於真正有權有勢的人來說法律跟一道台階差不多,想邁過去就邁過去。不說ZG就說國外,真正的有錢人有上百種方法讓自己從犯法變成清白的。更何況像美國國會里又有多少議員跟財團一點關系都沒有,連法律的制定者都是靠他們吃飯的。就連普通人都有辦法規避法律,最簡單的就是沒人發現就行了。
你認為現在社會如此混亂是為什麼?難道沒有法律了嗎?法律一樣生效,不過小偷還是光天化日下作案而無人理會,交通肇事者也不是每個都得到懲罰,勞動法更是遵守人數最少的法律。這個社會的道德正在流失,但是很多人還在叫囂著拋棄道德。拋棄道德為了什麼?為了讓自己的獸性更肆無忌憚而已。

熱點內容
法院門前石獅子 發布:2024-11-18 18:37:23 瀏覽:974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
買黑車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16:15:53 瀏覽:912
對刑事訴訟法的感想 發布:2024-11-18 15:57:45 瀏覽: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3下載 發布:2024-11-18 15:55:06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