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於丹道德經

於丹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3-20 11:21:00

① 於丹心解巜道德經》

於丹就算了,百家講壇看了無數人,所有人裡面就屬她水平低,低其他人一大截。

於丹的東西全都浮在表面,假道學而已

② 請問哪裡可以下到 道德經、金剛經、菜根譚的名人名家解讀的Mp3啊類似於丹論語心得那種的。謝謝。

http://www.fodian.net/doc/rumen.html

這里有,
還有我的網路空間也有部份在線閱讀版的。

③ 本人研究老莊道家思想已經三年多了。除了老子和莊子本人以外應該沒有比我更懂道家的了。

老子和莊子都不在了,應該你就是最懂道家的了
既然都到這個水平了,也該騎個牛御個風什麼的消失在凡人的視線中,留句話就夠了,傳上個幾千年,直到來個比你還懂的

④ 於丹說莊子就是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態

莊子的生平
一隻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樂地飛著……它流連在奼紫嫣紅的花叢中,徘徊於 清澈湍急的小溪邊,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明月清風,甘露醇漿。它從山谷飛 起,向遠方游去,飛過一望無際的平原,飛過連綿起伏的高山。它欣賞著長河落 日,大漠孤煙,品味著鐵馬秋風,杏花春雨。與落霞齊飛的孤騖是它的夥伴,與長 天一色的秋水是它的樂園。它扶搖直上,忘記了人間的是非榮辱;遺世獨立,擺脫 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糾纏。它不知飛到了何處,要去何方,只知道從從容容地飛 翔,安安靜靜地生活……
蝴蝶就是莊子。莊子名周。莊周不知道到底是他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他稱之為「物化」,(《莊子·齊物論》。以下只注篇名)可詩人卻說是 「庄生曉夢迷蝴蝶」。(李商隱:《錦瑟》)在夢醒時分,他發現躺在床上的依然 是那具僵直的身體、自己的身體、沒有翅膀的身體。 起床後,莊周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白天,要去他管理的漆園看看。漆園是個種 植漆樹的大園子,裡面還有製作漆器的作坊。他熟悉這里的一切,包括作坊里的技 術。作為一個漆園小吏,他並不喜歡這個職業,可也並不厭惡它,雖然這只是個級 別很低、待遇很差的官職。 因此,莊周很窮。他這樣的人必然很窮。
有一次,他穿著一身打著補丁的粗布衣裳,一雙用麻繩拴在腳上的草鞋去見魏王。魏王很奇怪地問:「先生,您怎麼這樣狼狽?」莊周說:「我只是窮,並不是 狼狽。一個人的道德不行,才叫狼狽;而破衣草鞋,只是窮而已。我是生不逢時啊 !」(《山木》)
莊周可以不窮,貧窮是他主動選擇的。他不想自命高潔,更不想混跡於那幫勢利小人之中,依靠阿諛奉迎,為虎作倀,來換取榮華富貴。
有一次,一位叫曹商的人,因為替宋王跑腿,剛去了一趟秦國,宋王便送給他 一百輛車作犒賞。他得意洋洋地來找莊子,嘲笑道:「我曹商缺的,是您在陋巷危 房之中,困窘不堪,面有菜色;我擅長的,是開悟君王,一下子就得到了一百輛 車。您呢?」
莊子看了看這位昔日的學友,今日的顯貴,說:「秦王有病,招醫生來治,能使毒瘡潰散的獎一輛車,願意為他舔痔瘡的,獎五輛。治的方法越卑下,得到的車 輛就越多。你就是舔痔瘡的那位嗎?怎麼得到這么多的車呢?趕緊出去,不要污染 了我的房子!」(《列禦寇》)
曹商灰溜溜地走了。不久楚王的使者來了。這次卻不是來嘲笑莊子,而是拿了 重禮來聘他為楚相。這時莊子正在濮水邊釣魚,但不是像姜太公那樣垂而不釣,專 等君王來請他。
聽完了使者們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誘,莊子依然持竿憑釣,根本沒有回頭,說:「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多年,被盛在竹籃里,蓋著麻巾,當作珍貴 的物品安放在宗廟的大堂之上。你們說,這只龜是想死而留骨,為人珍藏呢,還是 願意活著,自由自在地在混水中曳尾而游呢?」
「當然願意在水裡活著了。」使者們說。
「好,你們走吧!我寧願在混水中生活一生,也不願被名利尊榮所羈絆,損害生命。你們不要玷污我了,我以終身不仕為快樂。」(《秋水》;《史記·老子韓 非列傳》)
其實,莊周本是楚國貴族的後代,他父親一輩為逃避楚國內亂,舉家遷到宋國。要不然莊周怎麼會有那麼高的文化修養,他的作品中怎麼會有那麼濃郁的楚文化氣息呢?自甘貧窮,逍遙一生,是莊子對生存方式的鄭重選擇。孔子說,不義既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莊子則說,富貴仁義者是戕害生命的東西,於我亦如浮雲。有一次,他跟好友惠施開了一個玩笑,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惠子在魏國為相的時候,莊子去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魏國,是想取代您啊!惠子很恐懼,下 令在城中搜捕了三天三夜。莊子見到惠子,知道了這件事,對他說:「南方有種鳥,名叫鵷鶵,乃是一種鳳凰,你聽說過嗎?鵷鶵啊,從南海出發飛往北海,非梧桐不落,非潔白的竹實不吃。非清澈的甘泉不飲。有隻貓頭鷹得到一隻腐爛的老鼠,視若寶物,見到鵷鶵飛過,唯恐腐鼠被搶走,便仰頭嚇唬鵷鶵. 如今你想因為你的魏國那隻腐鼠來嚇唬我嗎?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鵷鶵竟未休』啊!」 (《秋水》)
莊子就這樣過著隱居的生活。這種生活,使他避開都市人群的喧囂、連綿不息的戰火和世人對名利地位無休止的追逐。
在月白風清的夜晚,莊子獨坐戶外,默默地體察人生,體悟生死,體認天道。
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莊子奮筆著書,將自己的心得精心寫成文章,闡發逍遙無為的主旨和自由純潔的精神。
普天下的人沒有多少能理解莊子的行為,更不要說他的思想了。他們固執地拘泥於是是非非、一孔之見,師心自用,自以為得,哪裡知道天之高遠,海之博大,大道之深邃而平易呢?哪裡想像得出怒極而飛、直上九萬里的鯤鵬呢?
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朋友,但並不驕矜於萬物,誇耀智慧。人間世界是充滿罪惡的,但大幹世界卻天機盎然,豐富多彩,讓人如何不留戀?莊子不參與人世的紛爭,但並不逃避人世,而是在一定的距離外審視它。他也希望這個世界和平而美麗,但並不想以一種暴力來平息另一種暴力,以一種罪惡來消除另一種罪惡。莊子始終保持著一顆高貴而自然的內心與俗世相處。
他的內心充實,猶如長江大河,源遠流長,猶如瀚海無邊,波瀾壯闊。因此,他不向任何權貴低頭,不向任何俗見讓步。那不是偽裝出來的深沉和高貴,而是自然的深邃和崇高,純粹而無瑕疵。
因此,《莊子》一書,雖然是滿紙荒唐之言、無邊際之辭,但其中卻抹去了那把辛酸的淚水,升華出一份永恆的追求。
因此,莊子的哲學是參悟生死的哲學,是不譴是非、休乎天鈞的哲學,是得意忘言、逍遙自由的哲學。它也許根本就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生存方式,一種對生活的選擇、對天道的感悟。莊子的精神,猶如一塊寶石,雖身陷污泥,命運多舛。但總會光芒四射的……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有志於勘破生死的年青人走到莊子的身邊來。我們想,晚年的莊子,放棄了漆園小吏的工作,專以著書和誨徒為業。對於清心寡慾的莊子來說,只要弟子稍微有所侍奉就足夠了;而對弟子們來說,他們選莊子為師,並不是為了追逐名利或陞官發財,而是出自內心的對老師的追隨,對天道的追求。
但這樣的人畢竟不會多,不會有「多者數萬乘,步行者數百人;少者數十乘,步行者數十人」(《呂氏春秋·不屈》)的顯赫權勢和壯觀景象。
莊子笑傲王侯,永記江湖,也不會去朝廷之地、顯貴之家。他隨著弟子們,遊山玩水,品味自然,隨機而發,誨人不倦。陶然忘機,悠遊歲月,頤養天年。
莊子隱居的生活,獨行的生平,奇瑰俊逸的文章,使他不為很多的人知道。他的弟子一心求道,不事功名,也都默默無聞,無法為老師揚名於世,也沒有為老師樹碑立傳。因而,文獻不足考究,連司馬遷也語焉不詳。
根據後世學者的考證,我們認為較為合適的是。莊子生於公元前368 年或稍後,卒於公元前268 年或稍後,(參見錢穆:《先秦諸子系年通表》)前後100年,也就是說,可以公元前300 年為中線,來劃分莊子的生平。
我們的一個證據是,莊子對公孫龍子的了解較多,(《天下》)而後者的生卒年代已經基本確定在公元前325 — 前250年,而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公元前284 年之後。很有可能莊子關於公孫龍等名家思想的了解是通過與好友惠施的交談獲得的。因而莊子的思想形成恐怕在公元前300 年之後。
一般認為,莊子是宋國蒙人。我們前面說過,莊子很可能是楚國貴族的後裔,父輩避亂遷至宋國。但蒙在何處?今系何地?眾說紛法,莫衷一是,地望既已淹沒,典籍所載又不一,我們也就不作強辯了。
據說最近在安徽渦陽地區發現了老子的誕生地。(《文匯報》,1995年8 月12 日)有趣的是,渦陽附近有個蒙城,也有條濮水(據說就是莊子垂釣的地方)。《莊子》中屢稱老子之言,老子之事(多系寓言),除了與思想繼承有關外,莫非因為莊子與老子故地相距很近而受老子影響很大?這點推測恐怕不無道理。
後來,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失去了相依為命的伴侶。他讓內心的悲痛化為對生死的達觀和對世俗禮制的蔑視,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氣形變化中。 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後來,惠施死了。莊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學術對手。莊子悲從中來,在寫《天下》篇的時候,傷心往事,長想惠施,不知不覺為他寫了五百餘言,作為最好的紀念。(惠施的學說自此得以保存)
再後來,莊子覺得自己真的要與造物者相遊了,他的心情很平靜。弟子們想厚葬老師,莊子倒覺得難過了:弟子們在這關鍵時刻並沒有勘破生死關。於是他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為珍珠,天地用萬物來為我
送行,我的葬物還不齊備嗎?」
弟子們不覺垂淚,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您的遺體。」
莊子笑道:「天上有烏鴉和老鷹來吃,地上也有螻蟻來吃啊,要是奪了前者的食物給後者享用,不是太偏頗了嗎?」(《列禦寇》)
莊子終於棄世而去。
好好看看就明白了

⑤ 於丹老子心得

首先,應該確定於丹是否談過「老子」,我記得在百家講壇沒有講過。只講過《論語》和《莊子》心得
下面是央視百家講壇2007年(上半年)節目的下載:
http://lib.verycd.com/2007/05/30/0000151930.html
rmvb格式,如有需要自己轉吧

⑥ 關於道德經和莊子解讀

道德經不好說。莊子一書,可以有點建議。

正統的閱讀理解,推薦張默生先生的《莊子新釋》。

如果要輕松一些,可看南懷瑾老先生的《莊子喃嘩》。

如果要淺顯易懂,可看「JT叔叔」的「兒童莊子班內容」,網路搜索即可。

建議按以下順序閱讀。僅供參考。
1.先讀古文,形成概念。不懂的地方看註解或者直接略過。
2.略有概念之後,再看近代的各版本。(如上推薦)
3.按近代人的意思理解之後,再讀原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什麼不同。
4.再讀前面看的近代版本,看看自己的理解有哪些書中提過,而原來閱讀忽略。
5.再看原文,自行品味。

——————【如果只是閱讀,前五步即可。】——————
——————【如果深入透徹,加做後五步。】——————

6.讀古代的莊子註解版本。品味古人的意思。
7.自己讀解莊子。雖粗陋,但出發點合適自己。
8.體會古人註解背後的文化不同。以吸納學術觀點。
9.從莊子原意和現代文化,分析今人著作中,刻意修改或者迴避不提的學術要點。
10.再次讀解莊子,原文、今文、古文一起來……

⑦ 於丹為了一己之私、打著老子招牌招搖惑眾。其實骨子裡骯臟的很,非常惡心。

請不要輕易評價人,如果你和於丹很熟悉的話,知道其所作所為,要客觀的評價,如果只是看了一些傳聞,大可不必人雲亦雲。要兼容並包,思想自由。

⑧ 老子的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

什麼是道德?
為什麼要有道德?
如何才有道德?
道德經是一本探索人生幸福之路的寶典。

⑨ 於丹說到懂論語的老大哥還在後面是關於道德經或論語的哪句話

[於丹論語讀後感]
這是無限崇高的榮譽,只是孔丘自己享受不到了,只能讓他的畫像接受後世學子的膜拜,於丹論語讀後感。他的話不容質疑,每一句都是聖旨綸音,都是金科玉律。他說君子要守孝三年,結果後世出現了丁憂這個詞,無數官員因此失去了陞官發財的好運氣;他講夫夫妻妻,結果幾千年中中國婦女的自由被剝奪了,淪為被統治階層;他回憶說自己十五歲時要學習了,結果無數八股文高手為此累禿了筆……孔丘啊孔丘,你在陳蔡間餓肚子時,能想到後世的輝煌嗎? 你如此受人尊敬,因為你是聖人。韓愈、朱熹那些人就差沒寫篇文章證明你的排泄物也要比麝香還香了! 可惜,當封建思想落伍的時候,被罵的人中你是首當其沖的,你的名譽與地位一落千丈。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否讓你的廟宇發抖?批林批孔的運動是否讓你的畫像沾滿唾沫?一些專家談到封建社會餘毒時對你的指責是否讓你的幾十幾代某某孫蒙羞?…… 你要面對如此大的輿論壓力,因為你是聖人。擒賊先擒王,要否定封建的腐朽思想,就要拿你開刀!好在事過境遷,現在人們對你的觀點以恢復平穩,大家都辨證的看你,你的功過是非雖然還沒有定論,但不會再讓你時而在波峰、時而在波谷了。你備受尊敬與慘遭批判的原因歸根到底是:你是聖人。莊周說:聖人無名 。你這個聖人不是無名,而是得到名的兩個極端:盛名與罵名。 你說過對一個人不能只看大家的評價(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見《論語•衛靈公第十五》),我想了解你,所以我讀《論語》。因為雖然相傳《易》、《書》、《禮》、《詩》和《春秋》等是你整理的,一來這種說法未必正確,二來即使是你整理的也不是你寫的,反映不出你思想。而《論語》則不同,它甚至記載你挑食(不得其醬,不食。見《論語•鄉黨第十》)的問題。《論語》的特點是寫的很平實,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等等,似乎與現在很多小學校園里經常能聽到的認真完成作業、和小朋友友愛相處一樣。這些話,不及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的第一句話)有高度,不及北冥有魚(《莊子》的第一句話)吸引人,不及如是我聞(《金剛經》中佛祖的第一句話)深奧。 可是,《論語》就是在平實中講述做人的基本道理。孔丘談仁,認為仁是修為的最高境界。他的仁不同於我們今天的仁,其含義不僅僅是仁慈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是仁慈的意思。仁到底是什麼,我讀過《論語》後還是一頭霧水,只覺得仁是一種境界。我甚至認為,佛,道,儒三家,最高境界是很接近的,見性成佛和參悟大道也只是比仁者高一點而已。佛、道是類似於通過自我約束而達到終極約束的境界,即無拘無束,順其自然,反璞歸真,讀後感《於丹論語讀後感》。而仁者是達到了自我約束的最高程度,雖然還沒有突破極限,實現質變,卻也達到臨界點。關於仁是什麼的問題,《論語》中提到九十餘次;孔門弟子也不止一次問,僅樊遲一人就問了三次,孔丘給的回答卻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分別是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愛人和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這三者雖然都是修身的重要准則,可是也不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其中,愛人似乎含義最深,但由於只有兩個字,還需要通過其他語句理解。這樣一來,就沒有辦法確定什麼是仁的本質了。顏回是孔丘最得意的弟子,他問仁時,得到的答案也不過是克己復禮而已。因此,我說仁對於儒家來說,就如祖師西來意對於佛家、道對於道家一樣,是一個境界,而非實在的修身途徑。 有了仁,儒家的其他思想、方針,就有了核心。於是,孔丘的學說就基本形成了。所以,雖然他沒有留下什麼著作,卻通過他門人弟子和這部《論語》成一家之言。只是孔丘的學說和其他學說不同之處在於,他讓人們絕對遵守統治階級的管理,而且要服服帖帖的遵守,並把這種服服帖帖稱做禮,說它是太平盛世的必要條件,只有大家都守禮,社會才能一片和諧之象。而這種學說最有利於封建社會的階級統治,所以統治者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至於樂,我認為,它應該屬於禮的一部分,是用來反映人內心世界的。孔丘喜歡韶樂,並不是僅僅因為韶樂美,而是因為韶樂是大禹創的,孔丘認為聽這種樂可以提高人的修養水平,對於復禮大有好處。所以才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要是以為大聖人也是追星族,那可大錯特錯了。由於樂對於階級統治沒有什麼大的作用,甚至可能制約統治者,所以他們並不強調樂。因此,孔丘也說過,禮不僅僅是玉帛,樂不僅僅是鍾鼓。禮樂如果得到本質上的復興,那天下就太平了。現在看來,孔丘也不過是一家思想的開創者,即使被他的言論正確,也不過是多一些人接受而已;如果他的言論不正確,那大家只需要知道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呢?其實,我認為,這是因為他的思想被統治者接受後,為奴化人民,對孔丘本人進行了包裝,即:給他一個聖人的高帽。統治者的意思是讓百姓接受孔丘思想中有利於階級統治的部分,但百姓聽說孔丘是個千年難得一見的聖人,就認為他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分開來理解也是無上正確的,結果造成文章開頭時所說的一幕。大家將他的話拆成一個碎片一個碎片的來學習,於是成語詞典里又增加了不少內容。再加上韓愈、朱熹等人的吹捧,大家漸漸忘記將孔丘的話整體理解,不再記得仁是什麼,也不知道禮樂是什麼,從而造成儒家思想越來越衰敗,留下的僅僅是三綱五常等糟粕。我想孔丘本人泉下有知,也是哭笑不得。既然儒家思想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的步伐,尤其到新文化運動時,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那麼新生力量一定要推翻它。而儒家學說的創始者、代表人就是聖人孔子,那麼提倡民主與科學的人首先要除掉孔丘的威信,從而要全面的反對他的學說。即使他的學說中有合理成分,也不能保留。否則,會給維護孔丘的人以機會。因此,才有了打倒孔家店和批林批孔的一幕幕。所以我說,如果孔丘不是聖人,他當然不會享受那麼多年的無上榮譽,可是也不會挨那麼多不合理的痛罵。縱觀《論語》,孔丘的思想雖然在高度上有待提高,可其豐富的內涵,簡單而不尋常的理論,是值得每一個志於學的人作為啟蒙讀物的。而對於那些在社會上奔波多年、心中已被爾愚我詐填滿的人,《論語》是很好的修身靜心教材。可以說,對於每一個生活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人,都應該認真而不盲目的讀一讀《論語》。《論語》匯集了大部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要求人們要真誠做人,追求完美的個性;但又不苛求人們瑕如白璧。它講求實際,要人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們改變他們的傳統信念,而是沿著他們的信念引導人們,將他們提升到最高水平。《論語》中的理論最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一點可以從行文、內容上看出,因此它容易為人們接受。這也是儒家學說獨領風騷的主觀原因。《論語》如此精妙,因為它記載的不是一個普通人的言行。它記載的是你孔丘—— 一個飽受爭議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言行。你是偉大的,本不應該被盲目膜拜和極度批評的,可惜你是聖人,所以你註定要經受這些如果孔丘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思想家、教育家會有多好呢?

熱點內容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