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長城立法

長城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3-20 14:08:23

㈠ 怎樣保護長城被毀

1999年我開始接觸長城,最初的心思很簡單,只是對戶外運動的熱愛再加上一點點對自然界征服的慾望。後來隨著漸漸認識了許多長城迷,懂得了長城該去保護,於是便也開始思考如何保護的問題。現將我能想到的對長城的破壞力量和保護方法整理如下:

破壞力 破壞行為 實例 保護方法
長城 自然破壞 不可抗力 地震、雷擊等 人為無法控制,沒有好的保護辦法
可抗力 有規律的自然侵蝕 可以採取一些正確的方法,人工維護,減少侵蝕
人為破壞 政府行為 修路、修水庫 政府給與高度重視,樹立法規進行保護
開發行為 不正當的修繕方法 制定《長城修繕條例》,總結正確的修繕方法,請有關部門監督執行。
民間行為 扒磚蓋房拆毀長城等 法規約束、宣傳保護常識
遊客行為 踩踏、刻畫等 法規約束、宣傳保護常識
偷盜文物 偷盜長城上的碑刻等文物 法律嚴厲制裁

保護長城 政府力量 立法:《長城保護管理辦法》(全國統一)
《長城修繕條例》(規范修繕方法)
執法:專職長城管理員、民間監督
對長城普查:組織人力物力對長城全面普查,形成詳細記錄資料。
重點保護制度: 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重點保護
宣傳長城保護常識
配合民間保護
民間力量 有組織地宣傳保護
監督違法行為
個人力量 不破壞
宣傳保護
監督違法行為

破壞長城的力量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自然的,二是人為的。
自然對長城的破壞力量非常大,其中地震及雷擊等不可抗力可能使邊牆和敵台移位甚至倒塌,盡管發生的概率很小,但人類無法控制。最嚴重的破壞是來自平日的風吹雨打,這種大自然的力量我們無法阻止,只可以想一些辦法,盡量減低破壞的程度。很多地方的長城長滿了植被,磚也被樹根或雜草頂開,樹木慢慢長大後邊牆遭到毀壞甚至坍塌。對於這種自然侵蝕我們先選一段長城做試驗,請專家指導,在不破壞長城的基礎上除掉雜草和樹木,疏通排水溝。第一次處理好後,發動長城保護志願者按照正確的方法來維護,定期除掉新長的草木,檢查保存狀況。此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自然的侵蝕,除了第一次國家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以外,以後的工作可以主要由志願者完成。
自然對長城的破壞是遵守時間規律的,長城不會馬上消失,只是一點點被覆蓋,被遺忘,最終被埋葬。相比之下,人為的破壞卻無規律可循,一個敵台一段邊牆可能在幾天時間里消失得了無蹤影,這才是最深重的災難。人們破壞長城的目和方式堪稱多種多樣,沒有做不了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似乎也適用於這里。如何約束人們的行為,是保護長城的重點。
人的行為要依靠法律約束,2003年8月開始實行的《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就是很好的進步,起碼做到有法可依了。此法規僅限於北京市執行是不夠的,長城與其他文物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涉及的省市多,范圍廣,國家有必要制定全國統一的《長城保護管理辦法》並撥專款保證法規的執行。
執法是一個大難題,長城畢竟不象原先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挖出來後發現技術還無法保護時再重新埋入地下。長城永遠屹立在山上,驕傲地躍入人們的視線。如何阻止人們的腳步,阻止破壞的行為,不是出台一個法規就能辦到的。現在的尷尬就在於有法可依,卻沒有違法必究和執法必嚴。曾經聽說有些地方設立了專職長城管理員,建議挑選一些志願者協助監督,實現更好的管理。
長城的全面保護不是易事,但對於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地段,應該搶先實行重點保護。箭扣長城在違規攀登的遊人屢禁不止的情況下已經圍了鐵絲網,試想再不嚴加管理,險峻的箭扣長城即將毀在遊人的腳下。
除了法律,觀念也約束人的行為,在完善法規和執行制度以外,宣傳保護長城的理念非常重要,這也是民間長城保護力量在積極做的事情。2004年,長城小站的長城志願者們在烏龍溝中學宣傳長城保護,帶去了精美的圖片和故事,進行了幻燈講座,向中學的100多個孩子介紹祖國美麗的長城,宣傳保護長城的知識。今年春天小站又組織孩子們寫了作文《我的家鄉烏龍溝》,孩子們用質朴的話表達了對家鄉長城的熱愛,感人肺腑。
民間保護長城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長城小站正在做《家住長城邊》項目,為住在長城邊的鄉親們拍照,同時奉上長城保護宣傳手冊。或許短期內無法衡量此舉的效益,但相信保護長城的理念會隨著活動一點點深入人心。
立法和宣傳都是政府要做的事情,同時還應該抓緊時間對長城進行普查,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對長城全面記錄,包括GPS定位、照片、影像和文字。這必須依靠國家的財力和人力才能完成。
說了很多國家和民間組織可以做的事情,好像有些遙遠和空洞,都不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能做的,那麼個人又能盡哪些微薄之力呢?其實很多人早已在默默地做事情,他們自己不扔垃圾而且撿拾別人丟棄的垃圾、他們不在長城上刻畫、不拆毀破壞長城,並努力宣傳保護長城的知識。希望每一個熱愛長城的人都能行動起來,不僅僅熱愛長城,還要保護長城,我們每個人都做一點點,長城就能佇立得更久一點。
有一天長城真的會從地球上消失嗎?我不相信。 有熱愛長城的人就永遠會有保護長城的人,他們選擇了一條路,一條比長城還要長的路。

㈡ 長城的現狀和保護

中國長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其建造時間之長,分布地域之廣,影響力之大,是其他文物不可比擬的。長城是一個由牆體、關堡、衛所、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組成的巨型國防軍事體系。是國家大遺址保護的重點項目。
我國的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王朝建立後,在原來燕、趙、秦等諸侯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的萬里長城。此後,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元、明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據初步統計,目前能掌握的中國歷代長城總長達3萬公里左右,分布於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河南、山東、黑龍江東等十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987年,長城因其獨特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自然狀況
據目前為止發現的歷代所修各類長城,涵蓋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河南、山西、內蒙、陝西、寧夏、甘肅、新疆、黑龍江13個省、市、自治區。長城分布區域東西狹長,各地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地理環境差異頗大,其自然地理基本特徵是大陸性季風氣候與內陸乾燥氣候並存;起伏顯著的地表結構和復雜多樣的自然景觀。
長城區域的自然狀況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六盤山為界,西北廣大地區終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氣候乾燥,雖然一年中也有盛行風向季節變化現象,但無明顯的雨季和旱季之分,屬於非季風影響的西北乾燥氣候區(不含東部)。該線東南,即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以東部分,一年中盛行風向的季節變化產生顯著的季節氣候變化,表現為冬季乾燥寒冷、夏季濕熱多雨的氣候特點,屬於東南季風氣候區。構成東西分異,性質不同氣候區的並存現象。
長城區域自然地理區分西起新疆中部庫爾勒、樓蘭,東至內蒙古自治區與黑龍江省之間的大興安嶺,地域遼闊。其自然地理區劃,大致可分為東、西、南三部分。自狼山、賀蘭山、六盤山一線為界,以東的地域為長城區域東部,以西的區域為長城區域西部;賀蘭山、六盤山以東,明長城以南為長城區域南部。
長城區域東部。西起狼山、賀蘭山、六盤山一線,東至大興安嶺長白山,南抵明長城(包括明長城),北達中蒙邊界。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大部,河北省、北京市、山西北部、遼寧中部和遼東半島。本區為一波狀起伏的高原。分布著中、低山、丘陵、沙漠、沙地和河穀穀地。自然景觀上,溫帶乾草原-栗鈣土和荒漠草原-棕鈣土占絕對優勢。自東向西,氣候的 乾旱程度、植被和土壤的過渡性十分明顯,自然地帶呈東北-南西向延伸。這一地區屬於東部季風區與西部乾旱區的過渡性區域,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增多。區域內草原面積廣大,是中國畜牧業和畜產品主要基地之一。區內主要有戰國時期的趙燕北界長城、秦漢長城,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畿上塞圍長城、北齊的北界長城、金新舊明昌界壕,明代內外長城。
長城區域西部。西起今新疆庫爾勒、樓蘭古城遺址,東至狼山、賀蘭山,南抵祁連山北麓,北達內蒙古自治區與蒙古國邊界。包括阿拉善盟、河西走廊、新疆的東部等地區。區內有漢代河西走廊長城、武帝外長城以及漢代自玉門關向西經新疆的鹽澤(今羅布泊)、樓蘭至庫爾勒一帶修築的烽、燧、亭、障、城。
長城區域南部。賀蘭山、六盤山以東,明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以及河北平原。本區在暖溫帶范圍之內。氣候、植被、土壤的經度地帶性明顯,自西向東水分遞增,依次出現溫帶半乾旱區草原-栗鈣土地帶,暖溫帶半乾旱區森林草原-黑盧土地帶、暖溫帶半濕潤區落葉闊葉林-褐土地帶,暖溫帶半濕潤區落葉闊葉林-棕壤地帶。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產區之一。區內主要有戰國時期的秦昭王北界和東界長城,魏的河南長城和河南長城(河指黃河),楚國長城,中山國長城,齊長城,燕南界長城(易水長城),趙南界長城,秦始皇長城的西段等。
多樣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得長城沿線的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在山區,長城大部分位於分水嶺或山脊地帶,還有少量地段位於斷層崖頂部;在高原地區大部分位於草原與荒漠的交界地帶;在河西走廊又大部分介於綠洲與荒漠之間。降水條件從東到西逐漸衰減,東端年降水量1200毫米,中間為600—400毫米,西端僅為30毫米,除了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利用黃河、祁連山雪水灌溉以外,所有沿長城地區的植被皆靠降水生長,在氣象水文條件上,長城的中段和東段位於暖溫帶與中溫帶的交界地帶,又是半濕潤與半乾旱區的過渡地帶,也是季風與非季風區的過渡地帶,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沖刷力和侵蝕力較強;位於長城西段祁連山前綠洲與沙漠交界處,屬於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溫差大而風力強,風蝕嚴重。在植被條件上長城也位於過渡性的轉換地帶,長城的中段與東段是森林草原與草原過渡地帶,西段位於綠洲植被與荒漠植被的過渡地帶。自然狀況的不同影響著長城的生存狀況。例如,西北氣候較為乾燥,年平均降雨量很少,給土築長城的保護創造了先天的有利條件。但長期以來,西北強勁的風沙對長城也造成了嚴重威脅。陝西、寧夏、甘肅臨近毛烏素、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南緣的長城,很多已經被沙漠所摧毀。另外,較大的溫差變化對夯土長城也是一種威脅。這種變化造成土壤熱脹冷縮後,牆體便有不同程度的剝蝕、鬆散、解體等情況發生。
長城區域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改變尤為廣泛深刻。長城區域中部是農業區與牧業區的過渡地帶,歷史上是農業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傳播,相互滲透的典型地區,也是農業民族與游牧民族爭斗最多的地區,長城的修築與這種邊防固塞得需要就有直接的關系。黃土高原處於農牧業過渡地帶,也是農牧民族的接觸帶。每當農牧界線發生南移或北移,對當地沙漠南侵與水土流失都會產生深刻影響,並間接地影響到黃河的安危。從戰國到秦漢,經過多次移民墾殖,原來完好的草原和森林為栽培植被所代替,農牧界限一度移至陰山以北,黃土高原一帶為「新秦中」農業發達區,但因開墾而加劇了土壤侵蝕,並造成黃河下游頻繁的水患,耕種地變為荒漠。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以後,移民屯墾停止,北方游牧民族相機內遷,農牧界限隨之南移,黃河的泥沙減少,黃河下游水患減少。這類事情,在歷史上曾多次交替出現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時重時輕,下游水患時多時少。1949年以來,政府採取了加強黃河中下游水土保持的措施,黃河中游的水土流失才有所改善。
自然地理狀況影響著長城的生存狀態,尤其是人類活動的加劇,使得長城區域周邊的環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例如,長城途經的我國西部地區、岩層裸露,地表物質疏鬆,乾旱少雨,風沙肆虐,正加劇土壤荒漠化,導致長城某些地段牆體大面積的崩塌、毀損,最後永遠地消逝。我國已有262km2土地出現了荒漠化,其中就有95%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區,長城又有相當多的地域處於西部省區。甘肅境內長城土質差,內含鹽鹼成分,長期受到自然侵蝕,土質被鹽鹼腐蝕爆漲剝落,造成長城自然剝落;百年的暴雨洪水,從南北自然形成山洪沖刷滌盪長城,致使長城倒塌,基礎萎縮,造成危害;80年代以前,防護意識不強,受到人為及畜牧的破壞,部分被開荒種地,放牧,甚至被挖掘取土,致使長城受到損害;陝西境內的長城主要分布在渭北黃土台塬以及陝北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地帶,乾旱少雨,風沙大,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由於長城牆體及附屬建築大部分都是用黃土夯築而成的,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牆體裸露在外,歷經成百上千年的風蝕雨淋,自然損毀嚴重。敦煌地區地處內陸,四周被沙漠和戈壁包圍。年平均降雨量約40毫米,但降雨量集中於7月。氣溫日溫差大,平均超過17.7度。區域內多風,平均每年日平均風速超過每秒3米的有89天,年平均大風和沙暴日數均超過15天。這樣的自然環境條件對以土為主要材料建成的漢代長城遺存造成嚴重破壞,是破壞漢長城的最主要因素。
二、長城保護管理體制
長城是跨越多個行政區域的不可移動文物,長城保護管理隊伍成分復雜,有各級政府文物部門、政府派出機構、旅遊公司、鄉鎮村甚至個人等等。這些單位管理長城的出發點、目的不同,其管理方式、效果也大相徑庭。管理體制混亂是長城屢遭破壞的一個突出原因。目前,長城的保護管理體制還未建立。鑒於長城資源的特殊性,其保護管理體制也應針對其特殊性而建立。應該進一步明確文物行政部門的主管職能,不得將長城交由企業管理或作為企業資產經營;已經交由企業管理或作為企業資產經營的,要限期整改;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法理順長城保護管理體制。
長城保護管理體制的建立主要由各省級人民政府具體組織落實。長城沿線各級人民政府也要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機構或機制,加強對相關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可採用層層簽訂責任書等方式,明確各有關方面在長城保護工作中的責任,確保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在理順管理體制的同時,強化國家對長城保護工作的領導和各級政府的責任。首先,充分發揮國家文物保護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將長城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就長城保護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做出決定。
長城綿延萬里,僅靠現有的文物管理機構難以適應長城保護的實際需要,還必須調動社會力量。為此: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捐贈等方式設立長城保護基金,專門用於長城保護。二、被確定為保護機構的利用單位應當對其所負責保護的長城段落進行日常維護和監測,並建立日誌;發現安全隱患,應當立即採取控制措施,並及時向縣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報告。三、根據部分省市利用護林員、土地承包戶等保護長城的實際做法和經驗,條例規定:地處偏遠、沒有利用單位的長城段落,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文物主管部門可以聘請長城保護員對長城進行巡查、看護,並對長城保護員給予適當補助。四、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長城遭受損壞的,可以向保護機構或者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報告。
長城沿線各省(區、市)人民政府應根據保護長城本體及其環境的實際需要劃定其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樹立明確的保護標志。相關各級政府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立專門的長城保護管理機構或聘請專人負責長城的日常保護管理。各省(區、市)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要組織有關單位盡快建立本轄區內的長城記錄檔案,並及時依法備案。各級政府要組織專業單位編制長城保護規劃,制定長城保護專項地方法規,使長城保護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三、當前的保護政策及措施
近些年來,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指引下,長城的保護與管理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目前,涉及長城保護的立法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地方性法規有《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文物保護法》及其它文物保護的相關法規,雖然有些地方不能涵蓋長城的特殊性,但其對長城保護工作應具有法律約束力。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長城保護條例(草案)》,這對長城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長城的保護要依據《長城保護條例》,使長城保護有法可依。
《長城保護條例》總結了近年來長城保護工作的實踐經驗,在總體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幾點:
一、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針對長城的特點和長城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補充完善有關制度、措施,使之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對長城實行整體保護、分段管理,明確長城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責任;
三、發揮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的積極性,明確長城利用單位的責任,設立長城保護員制度;
四、對長城的利用行為加以規范,明確將長城段落辟為參觀旅遊區的應當堅持的原則和具備的條件。
除此之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長城的保護:
一、大力加強長城保護宣傳工作。要利用廣播、報紙、圖片、幻燈、電影、電視等各種傳播媒體廣泛宣傳保護長城的意義,宣傳國家保護文物的政策法令,引起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保護長城的重視。要動員長城沿線全社會都來保護長城、愛護長城。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使長城沿線廣大群眾成為長城的保護者。
二、其次,搞好長城保護工作要加強長城實地調查。只有真正對本省本市境內長城有了較詳細的了解,在制定保護管理措施上才能有的放矢,對破壞嚴重地段才能找到根源,對症下葯,使長城保護的法規法令落到實處.。
三、劃定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制定保護規劃
實踐證明,制定保護規劃是對文物保護單位實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將從保護長城本體及其環境的完整性、真實性出發,在對長城進行全面研究評估的基礎上,就規劃的原則、性質、目標,保護區劃、保護措施、相關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以及展示開放、管理等方面做出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原則性規定。
《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主題是長城保護,涉及土地使用、生態保護、建設項目和旅遊設施的控制管理等。因此,規劃的編制由發展改革委牽頭、文物部門具體組織,建設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部、環保總局、林業局、旅遊局等相關部門配合。
劃定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是落實規劃和各項管理措施,依法保護長城的基本條件。長城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將在〈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確定的原則基礎上,針對不同地段的具體情況,以長城本體、相關遺存和周邊環境不受破壞、損害為標准劃定。同時,在遊人集中區域、交通要道、省市縣界等長城重要地段和其它必要位置樹立保護標志,提示人們自覺保護長城。

㈢ 維護長城的辦法

長城保護的問題早就有人在關注了,還有專門的」長城小站」網。但長城保護起來很難很難,因為長城跨度太長,經過很多的省,而且長城修建的年代不同、建築地點不同,建築形式和材料也不相同。

第一個方法是國家出資,專家參與,分段修繕長城。鄧小平說過」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北京境內的八達嶺、慕田峪、司馬台等就經過了國家的精心修繕,得到了妥善的保護。但修繕也要講究,要」修舊如舊」,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河北的白羊峪長城,用洋灰修復,弄得不倫不類。修復長城以後可以由國家管理對外開放,杜絕了村民私設路卡的現象。

第二個方法是鼓勵民間組織開展保護活動。有很多長城愛好者都開展過徒步走長城的活動,他們沿途把垃圾拾起,又適當剪除城上的雜草,對保護長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個方法是立法保護長城,建立監督機制。用法律的手段保護長城要比行政更有效。民眾監督舉報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㈣ 有關保護長城的建議

1、 長城保護的思想推動
撿垃圾、種樹

2、 長城的建築保護
阻止人為破壞是當前最重要的保護工作。

3、 長城的考察工作
編號:
長城建築的編號方法
建築編號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簡單的
原則:簡單易操作;易復原;易排錯;
臨時編號法:

長城學會的編號方法
各地文管部門的編號辦法

記錄長城:

長城攝影的方法
重要特徵的紀錄

4、 長城的歷史研究工作

5、宣傳和呼籲

6、培訓工作
內部培訓工作

7、 長城的環境保護工作
撿垃圾、種樹

㈤ 為何唐,元,清三朝都沒有修築長城

長城的修建主要是用來防禦游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侵犯.
唐朝各少數民族勢力較薄弱,漢族統治者力量強大.並且漢族文化,封建文化在向各少數民族滲透擴展,各民族也在逐漸吸取漢文化,民族融合進程較快.民族間問題大多採用和平方式解決.並且北方的女真族才剛剛開始興起.所以無需修長城.
而元朝本身就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並且國勢強大,更無需修長城來解決問題.
而清朝正是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長城以外的地區正是他們的發源地和故鄉.北方各少數民族從明末開始就是他們的盟軍.所以更不用修長城了.再加上清代前期在思想政治與文化上空前統一,統治者在思想上建立起了一道無形長城.到了後期,中國開始了來自西方的威脅,國勢逐漸衰落,無力建長城,並且那時以封建文化為主要文明中華各民族共同面臨著來自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威脅,為維護自身封建文化的統治,把西方各國當作主要敵人,修長城更是不必要的.

㈥ 如何保護長城這一歷史遺產

一、長城保護工作概況
長城是由長城本體(即長城牆體及敵台、馬面等)和附屬設施(包括關堡、烽火台、壕溝、擋馬牆、品字窖等)組成的規模龐大的軍事防禦體系。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在原來燕、趙、秦等諸侯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萬里長城。此後,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金、明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作為世界上體量、規模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之一,長城的修築時間之長、分布地域之廣、影響力之大,都是同類文化遺產難以比擬的,具有世界范圍內的突出普遍價值。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長城保護都是我國文物保護的一項重點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長城保護工作,多次就我國各時代長城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等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活動,在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熱情的同時,有力推動了長城保護工作。國務院先後將山海關、嘉峪關、八達嶺等多處長城重點段落公布為第一至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地人民政府也將長城相關遺跡分別公布為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一些地方政府為轄區內長城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設置保護標志,設立保護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長城保護檔案,北京等地還頒布了長城保護的地方性法規。
200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文化部、環保總局、國家旅遊局、國家文物局等9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長城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單項文化遺產制定專項保護法規,為加強長城保護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規保障。
為應對長城保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消除自然和人為因素對長城的威脅,國家文物局組織專業力量制定了《「長城保護工程 (2005—2014年)」總體工作方案》,其總體目標是爭取用較短的時間摸清長城家底、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理順管理體制,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科學安排長城保護維修、合理利用等工作,並依法加強監管,從根本上遏制對長城的破壞,為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該方案經國務院領導批准後,國家文物局於2006年正式啟動了長城保護工程,成立了由童明康副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長城保護工程有關重大事項決策和落實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國家文物局相關司室負責人組成的辦公室,負責長城保護工程項目實施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同時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長城項目管理組,負責項目實施的具體組織協調、規范管理和成果匯總等工作。
長城保護工程主要涉及開展資源調查和建立記錄檔案、編制保護規劃、建立法規制度、理順管理體系、開展宣傳教育、加強科學研究、實施搶救維修、依法加強監管、加大經費投入等九項工作。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期間在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中安排5億多元用於長城保護工程,確保了長城資源調查、重要段落保護維修等工作的順利完成。因為時間關系,今天主要匯報長城資源調查、認定、保護規劃編制和保護維修等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二、長城資源調查
長城資源調查是長城保護工程啟動以後首要的工作任務。只有回答好「長城是什麼」和「長城的保護狀況如何」這些問題,才能進一步思考和回答「如何保護長城」的問題。為此,國家文物局開展了全國性的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分為明長城資源調查、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資源調查兩個階段。
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聯合下發《關於合作開展長城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共同設立了長城資源調查的工作機構,正式啟動了明長城資源調查工作。涉及明長城的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了50多個調查隊,400多名調查隊員,在前期試點准備、制定標准規范、組織人員培訓的基礎上,於2008年全面完成了明長城資源田野調查工作。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於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布了我國明長城總長度。
隨後,國家文物局又組織開展了秦漢及早期時代長城資源調查,至2010年底全部完成田野調查工作。根據調查成果,我國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我國明長城牆體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時代長城長度超過10000公里。
通過長城資源調查,全面、准確地掌握了長城的規模、分布、構成、走向、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基礎資料,為編制長城保護規劃、開展長城保護維修、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並在調查工作實踐中鍛煉和造就了一批熟悉情況、精通業務的長城保護工作隊伍,極大地促進了長城保護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和保護管理水平提升。國家文物局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調查成果整合、利用,委託國家測繪局有關機構開展了秦漢與其他時代長城長度量測工作,初步建成了長城資源信息系統和長城資源信息網,並督促各地抓緊編印出版長城資源調查報告。
三、長城認定工作
按照《長城保護條例》第九條的規定,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進行調查;對認為屬於長城的段落,應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自認定之日起1年內依法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此,國家文物局在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基本完成後,隨即於去年6月印發通知,啟動了長城認定工作。
長城認定是以長城資源調查成果為基礎,長城認定的范圍與長城調查登記的范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已公布為國保或省保,並在長城資源調查中登記的各類長城遺產,均由國家文物局直接認定為長城。尚未公布為國保或省保,並已在長城資源調查中登記的各類長城遺產,由所在省級文物局報請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長城。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各地都組織參與長城資源調查的專業人員繼續開展認定工作,確保了工作的連續性。
國家文物局委託專業機構組織有關專家對各地提交的長城認定材料進行了認真審核,對其中的重大問題均組織專題論證,並多次組織國內考古、歷史地理、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對長城屬性或修建年代等存在爭議的調查段落進行現場調研,根據專家意見指導各地對相關材料進行了補充、修改,使認定意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為了確保認定結論准確、可信,國家文物局於今年2月再次印發通知,要求各有關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對經專家審核修訂的長城認定材料進行復核。按照各地反饋的復核意見,對長城認定材料又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完善,並於今年3月組織國內長城保護領域的權威專家對長城認定工作成果進行了專家評審。專家對長城認定工作均予以高度評價,一致通過認定工作成果,並建議國家文物局盡快完成認定工作。
長城認定不僅是《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也是確定長城保護身份和法律保障的重要手段,是關系長城保護工作百年基業的大事。通過長城認定,將進一步明確各類長城相關遺跡作為長城遺產的重要屬性,解決「什麼是長城」這一關鍵問題,並將各類長城遺產納入《長城保護條例》的保護范圍。同時,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認定意見,將能夠准確掌握轄區內的長城資源情況,依法落實《文物保護法》和《長城保護條例》確定的長城「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明確每一處長城遺產的保護管理責任,解決「誰來管理」的問題。
國家文物局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長城認定工作,並商有關部門報請國務院批准,將相關工作成果正式向社會公布。同時,督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據《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將經國家文物局認定,尚未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長城在一年內全部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這些長城遺產的保護奠定堅實基礎。
四、長城保護規劃編制與保護維修工作
根據《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國家實行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制度。國家文物局已委託專業機構開展了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以明確長城的保護標准和保護重點,分類確定保護措施,並確定禁止在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的長城段落。同時,國家文物局支持和督促各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抓緊編制省級長城保護規劃和已列入第一至五批國保單位的長城重點段落的保護規劃。
我們將力爭在今年內出台省級長城保護規劃的編制要求,在「十二五」時期全面完成長城總體規劃和各省級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通過科學規劃長城的保護、管理、展示和利用,將長城遺產保護與展示、教育、游覽等功能相結合,實現長城保護與利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十一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支持和指導各地實施了一批長城重點段落的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消除了一批重大文物安全隱患,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山海關關城及東羅城保護維修工程全面改善了山海關的遺產保護狀況和環境景觀,再現了「天下第一雄關」的歷史風貌和磅礴氣勢,並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期間接待國際貴賓的任務,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稱其「為大型文化遺址的搶救維修創造了新鮮經驗,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十二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指導各地依據長城資源調查成果,結合長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分清輕重緩急,科學合理地安排長城保護維修工作計劃,優先開展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全面排除長城的重大險情。今年,我們將在充分徵求各地文物部門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爭取出台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規范長城保護維修、展示工程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指導各地全面完成長城「四有」基礎工作(劃定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設置管理機構或人員)。同時,重點推進嘉峪關等長城關鍵段落的綜合性保護展示工程,在有效維護長城自然、古樸原狀的前提下,對長城段落進行全面保護維修和環境整治,提升監測管理和展示利用水平,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展示的示範工程。進一步擴大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影響力,使其成為遺產地文化建設最可寶貴的資源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㈦ 關於保護長城的資料 簡短

立法進行保護,加大對保護長城的宣傳力度,一、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針對長城的特點和長城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補充完善有關制度、措施,使之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對長城實行整體保護、分段管理,明確長城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責任;

三、發揮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的積極性,明確長城利用單位的責任,設立長城保護員制度;

四、對長城的利用行為加以規范,明確將長城段落辟為參觀旅遊區的應當堅持的原則和具備的條件。

五、大力加強長城保護宣傳工作。要利用廣播、報紙、圖片、幻燈、電影、電視等各種傳播媒體廣泛宣傳保護長城的意義,宣傳國家保護文物的政策法令,引起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保護長城的重視。要動員長城沿線全社會都來保護長城、愛護長城。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使長城沿線廣大群眾成為長城的保護者。
這是上網查找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㈧ 保護長城的措施

國家首次明確宣布,將對長城實行整體保護。《條例》規定,長城上禁止從事取土、取磚?石?或者種植作物、刻劃、塗污等七種活動。至此,長期遭受自然和人為因素雙重損毀的萬里長城終於有了「護身符」。昨日,本報記者就《長城保護條例》實施一事采訪了自治區文物局局長劉兆和。

★保衛長城之舉措

既要保護文物,又要發展經濟

「散落在內蒙古的野長城大部分仍然保留著殘跡故壘且地處偏僻,長城是特殊的文物,它面臨的問題很多,不像一些文物能夠收藏起來,也不像其他的古建築一樣可以封起來,僅靠政府的管理是不夠的,我們雖然已經立法保護長城,今後還需要社會廣泛參與。」劉兆和局長表示。

近年來自治區經濟建設步伐加快,一些地方政府認為「活人還管不過來,哪顧得上管死人」,讓文物保護為經濟建設讓路。經濟發展的速度也不等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部,長城承載著太多的歷史信息和太多的精神沉澱,它是傳承民族文化的血脈,這條血脈絕不能因經濟建設而中斷,我們絕不能以損毀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為代價來求得經濟發展,也絕不能以犧牲後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換取GDP的增長,既要保護我們的遺產又要支持經濟建設;既要不破壞文物,又要企業盡量減少損失,才是我們共同應做的事情,有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保護我們的遺產才會更加有保障。

義務保護和經濟資助

劉兆和局長表示,最近一段時間自治區文物局向各地下發通知,要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動員長城沿線的廣大群眾,充分發揮文物主管部門的行政職能,把自治區的長城保護好。《條例》規定:文物主管部門負責長城整體保護工作,協調解決長城保護中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長城所在地的長城保護工作。近日自治區文物局將開展宣傳攻勢,讓《條例》深入到最基層,讓每個公民都樹立起保護長城的意識。

★保衛長城之困難

保護遇「三難」

相對保護其它文物來說,古長城保護存在三大難處。

首先,古長城不同於其它的文物,只是一處古建築或一個遺址,它的分布面積很廣,同時,部分長城建在山上,由於各地文物部門普遍存在著經費少、人手少的問題,實際保護起來非常難。其次,在過去,由於對長城保護宣傳力度不夠,導致長城沿線群眾保護意識淡漠,從而使部分古長城人為破壞嚴重,且不可修葺,這些已被破壞的長城無法再現風采。第三,自然破壞,來自於沙漠化和長城區域的生態問題,是長城保護的另一大威脅。

★保衛長城之建議

有效保護措施

據介紹,目前長城區域主要為乾旱荒漠區,許多古長城風化非常嚴重。

目前保護長城的有效措施首先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保護長城的意識;其次,古長城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可以適當發展旅遊,開發與保護兼顧;同時,在長城區域建設綠化帶,改變長城區域惡劣的生態環境,從而更有效地保護古長城。

★對話專家

記者:全區目前是否還有尚未發現的長城遺址?

劉局長:是的,通過幾次的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我們正在發現尚未知曉的古代長城遺址,前不久在阿拉善境內就又發現了一段保存較為完好的漢代長城。從2007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試點工作將對自治區境內的所有文物進行一次大摸底,屆時,可能會發現更多的至今無人知曉的古長城。

記者:長城屢遭破壞,原來說是執法力度不夠,那麼《條例》頒布以後,文物部門在執法隊伍和執法力度上如何加強?

劉局長:破壞長城的行為屢有發生。其根源有多方面的原因,長城損毀最嚴重發生在「文革」時期,大量古跡和遺址被人為毀壞,政府在其中扮演了組織者和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對老百姓是一種誤導,它所造成的後果是百姓對長城遺址表現出漠然的心態。近幾年發生的清水河廬梁山段長城腳下村民濫采礦石造成長城毀壞、豐鎮市隆盛庄明代長城被一修路施工隊人為毀損、包頭九原區一段戰國時代趙長城被毀損等事件,文物部門都對其作出了相應的處罰,甚至移交司法部門。這表明自治區文物局對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的信心。我們准備在原有的人員配置上增加力量和裝備,建立快捷、暢通的信息通道,罰款不是目的,我們要盡量使損毀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

㈨ 保護長城

長城立法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曾頒布一批地方性的法規、文件對長城進行保護。
例如:
《天津市黃崖關長城保護管理規定》
《綏中、撫寧、秦皇島關於聯合保護長城的試行辦法》
體制制度保障
提供長城保護科研經費
民間如何進行長城保護工作
1、 長城保護的思想推動
撿垃圾、種樹
2、 長城的建築保護
阻止人為破壞是當前最重要的保護工作。
3、 長城的考察工作
編號:
長城建築的編號方法
建築編號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簡單的
原則:簡單易操作;易復原;易排錯;
臨時編號法:
長城學會的編號方法
各地文管部門的編號辦法
記錄長城:
長城攝影的方法
重要特徵的紀錄
4、 長城的歷史研究工作
5、宣傳和呼籲
6、培訓工作
內部培訓工作
7、 長城的環境保護工作
撿垃圾、種樹
用夯土和青石壘砌的世界建築奇觀,歷經歲月風霜依舊巍然屹立的文化遺產,正面臨荒漠化的威脅和人為破壞—— 旅遊區城牆上刻字固然難以修復,遊人留言刻傷長城反映了長期以來長城乃至文物保護上共同的管理困境,分別沿南北兩側依山而上的長城邊走邊觀察,看到這段3000多米的長城上,不論瓮城四周城牆、長城外側垛口、內側女牆以及十幾座敵樓,凡遊人伸手能及之處,每塊青磚上都被刻上了各種各樣的文字,其中以制高點北八樓附近為最多。中國長城學會學術研究部主任黃永仁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長城旅遊剛剛興起時,各個長城景區普遍遭遇了一次「毀容」高峰。黃永仁分析,遊客登臨長城總想留下一點痕跡,是文物保護意識普遍低下而形成的一種陋習。 《文物保護法》雖然規定,「刻劃、塗污或者損壞文物尚不嚴重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文物所在單位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可是發現了刻字者,除了制止、警告,至於怎麼罰款,《文物保護法》和北京市《長城保護條例》都沒有明確規定,很難實行。

㈩ 英國「縮水版」長城,究竟是為何修建的呢

我國的長城,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你知道嗎?作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並不是為我國所獨有的哦。今天,小旅兔就給大家介紹下英國的哈德良長城。

現存的哈德良長城只是考古發掘出的小部分遺址,可以說是斷壁殘垣,遠不如我國長城保存的完好。於連綿起伏的丘阜之上,以無限遼闊的蒼茫大地作為依託,哈德良長城仍然宏偉而又孤零零地橫卧著……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