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

發布時間: 2022-03-21 03:35:10

① 洛陽市的所有道德模範

模範故事彰大愛,明星演繹傳善行;鮮花與淚水交匯,掌聲和感動共鳴。6月13日晚,由中央文明辦和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曲藝家協會、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聯和洛陽市委、市政府承辦的「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河南洛陽專場在洛陽電視台演播中心舉行。當晚,劉蘭芳、牛群、趙維莉等藝術家紛紛登台,為觀眾們聲情並茂地講述了6個全國道德模範和1個河南省道德模範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中國曲協秘書長刁惠香,河南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郭守占等觀看演出。

這些道德模範有捨身搶救群眾獻出年輕生命、感動一座城市的軍官孟祥斌;書寫了新時期純真愛情傳奇的軍嫂吳新芬;信守承諾、替亡夫還賬的農婦陳美麗;十六年如一日照顧身患重病兒媳的好婆婆黃代小;主動收養一對雙胞胎女棄嬰,身體力行、默默奉獻的「保姆媽媽」李澤英;在雪域高原跋山涉水、風餐露宿25年的郵遞員王順友;傾心幫扶老紅軍、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下崗職工和孤寡老人的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河南省道德模範好人買世蕊。藝術家們聲情並茂的演繹,把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化為一首藝術力量與道德力量完美結合的感人交響曲,在會堂靜靜流淌,流進每一位觀眾心裡,現場頻頻爆發出熱烈掌聲,經久不息。

這次「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在洛陽連續舉行兩場,全國道德模範吳新芬、河南省道德模範買世蕊等出現在巡演活動現場,受到了現場800多名觀眾的熱烈歡迎。

河南好媳婦吳新芬:「傻」守著白蓮般的愛情

中國武警文工團優秀評書演員劉朝講完全國道德模範吳新芬的故事《第1001個理由》之後,全國道德模範吳新芬現身巡演活動現場,台下掌聲雷鳴。

書信連接起兩個人的愛

1994年,吳新芬考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一個偶然的機會,吳新芬通過書信結識了遠在西藏高原服役的王俊景。大學畢業後,吳新芬被分配到鄭州一家耐火材料公司上班。那年,兩人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如故。

199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他們剛剛開始的幸福。王俊景替一個新兵接高壓電線,由於信息傳遞失誤,王俊景被提前送來的高壓電擊中,經過全力搶救,王俊景雖然保住了命,卻失去了雙臂。

吳新芬得知消息後,連夜趕到王俊景所在的醫院。一邊的醫生雖然被她的深情感動,但還是提醒她,年輕人的愛情只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要長久照顧這樣一個失去雙臂、生活不能自理的特等傷殘軍人並非易事。可吳新芬早已在看到王俊景那一刻就下了這一世的決定。

用行動詮釋1001個理由

走進王俊景的病床,見到心上人本應該是激動和欣喜的,但是害怕連累到吳新芬的王俊景心情低落到極點,頓時愣住了,半晌扯著嗓子喊道:「誰讓你來的?你走!」吳新芬堅定地說:「即使你有1000個讓我離開的理由,我也會找出1001個理由留下來照顧你!」

在場的醫生和小護士全部都愣住了,連王俊景也不再說話。隨後的日子裡,她放下少女的羞澀,為王俊景刷牙、洗臉、喂飯、擦洗身子,一遍遍給王俊景受傷的左腿按摩,一步步攙扶著王俊景練習行走。1998年奇跡出現了,被醫生判定將在病床上度過餘生的王俊景竟然站了起來。為了讓王俊景重新面對生活,給他勇氣和信心,吳新芬經常推著他外出散步,為他讀報。日復一日,王俊景不僅能用嘴咬住毛筆寫字,還能咬住吳新芬給他特製的小工具編發手機簡訊、操作電腦。

為了愛 背著父母結婚

2002年8月,吳新芬和王俊景在西藏山南結了婚,她是瞞著遠在老家河南安陽的父母與王俊景結婚的。而當吳新芬父母在串親戚的時候,在一本婦女雜志上看到自己的「傻」女兒嫁人後,差點沒被氣暈了。而王俊景家裡還有80歲的奶奶、年近半百的父母、一個身患腦癱的哥哥。

吳新芬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個現代版的童話:愛一個人等於接受了他的全部。吳新芬毫無怨言地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為了增加收入,吳新芬蹬著借來的三輪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撿廢品、收破爛,把積攢下的錢買營養品,她還承包了10多畝貧瘠的山岡地,干起了從來沒有干過的農活。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王俊景在洛陽正骨醫院康復治療期間,他倆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300元。

吳新芬的努力讓那個支離破碎的家又有了生氣。

河南道德模範好人買世蕊:好軍嫂讓愛延伸

河南省道德模範好人買世蕊這樣詮釋著當代「助人為樂」的精神,她傾心幫扶老紅軍、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下崗職工和孤寡老人。省曲協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趙維莉以《好人買世蕊》為題為現場觀眾傾情講述了河南省道德模範買世蕊的感人故事。

買世蕊是新鄉市糖業煙酒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這位回族女幹部有著深深的擁軍情結。

買世蕊從小對軍人充滿敬意。

2004年3月,買世蕊加入預備役部隊,任河南預備役高炮某師四團政治處副主任。

「咱閨女來了」

買世蕊特別關注孤寡病弱的老人。她先後精心照顧8位孤寡老人,與23位老人結成幫扶對子。特困戶魏河英,丈夫去世早,本人腿有殘疾,還患有嚴重皮膚病,無錢醫治。買世蕊得知後,不僅上門幫助料理家務,提供資助,還四處奔波、多方協調,為魏大娘恢復了工作,提高了生活待遇。

2002年12月,新鄉市退伍軍人、下崗職工王鳳嶺患咽癌晚期,他的妻子離家出走,16歲的女兒王璐只得輟學在家。買世蕊得知情況後,冒著嚴寒多次買營養品上門看望王鳳嶺,還為王璐捐款數千元,現在王璐已經成為一名軍人大學生。

平時,買世蕊是榮軍休養院的常客。她每周為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送貨上門,為傷殘軍人洗衣服、拆被子、打掃衛生、送醫送葯。老榮軍們只要聽到她的腳步聲,就興奮地相互轉告「咱閨女來了!」

軍中的「知心姐姐」

買世蕊不僅是個尊老的好榜樣,更是小戰士們心中可敬的「知心姐姐」。 每年「八一」節前夕,買世蕊都要帶著慰問金、慰問品到部隊看望子弟兵,幫助戰士做飯、縫補衣服、做思想工作,先後資助20多位家庭困難的戰士,幫助19名軍嫂安排工作,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愛心媽媽」、「知心姐姐」。

某部一連戰士吳某,自幼父母雙亡,性格孤僻,對緊張艱苦的軍營環境不適應,甚至產生了要求提前退伍的念頭。買世蕊得知後,經常找他談心,還給他買來關於理想與人生的書籍。在她的幫助和鼓勵下,吳某開始轉變了,學習訓練都有了精神,還受到了連隊的嘉獎。

20多萬元用來擁軍

買世蕊以30多年的心血與實際行動樹立起了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用無私奉獻感動了中原大地, 榮獲了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擁軍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入選了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並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用於擁軍的資金達20多萬元,面對黨和人民的關愛和厚望,她表示要在把事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繼續投身於擁軍等社會公益事業,堅持不懈地履行社會責任。

② 洛陽最近的新聞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巡演到洛陽 河南好媳婦行動詮釋愛:
河南洛陽:破解三大難題 建設城市森林
洛陽市委書記暗訪引熱議:不能"欽差大臣"滿天飛
洛陽國土局榮獲全國測繪先進
洛陽:牡丹產業發展工作進展情況及下步打算
洛陽一家屬院「半拉子工程」近期開工

③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100字

一、助人為樂類

1、蔣國珍 男,81歲,中共黨員,新余市羅坊中學退休教師。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補發的9600元工資一次性捐獻給國家;32年來,他資助、獎勵學生達2萬人,累計金額20餘萬元,超過他離休工資的總和!

他的節儉世間少聞:一條毛巾,他剪成兩塊使用;一個鹹蛋,他分三餐下飯;四季吃紅薯飯,穿破爛衣,點煤油燈,區區幾百元就可度過一個年頭……

這是一個大愛無私的人,他捐資助學從不圖回報。這是一個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動萬千心靈。他一生無兒無女,但在他的心裡,學生們卻親似兒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區一名普通離休黨員教師。他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10年5月,新華社記者撰寫的《離休教師蔣國珍傾盡所有助學扶困》一文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發表,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關注,並作出批示,要求宣傳其先進事跡。1957年,由於歷史原因,蔣國珍被錯誤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後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將國家補發給他的22年共計9600元的工資,一次性捐給當地政府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從此以後,捐資助學便成了蔣國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蔣國珍因病提前離休,雖然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教師崗位,但卻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學生們無私的關愛。他主動與羅坊鎮下山橋中學聯系,對每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前50名者,分等級每人分別給予5元、10元、20元的獎勵。對一些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蔣國珍開始十幾元、幾十元地代交學費,讓他們得以繼續上學。

個人先後榮獲「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新余市首屆道德模範」等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學銀 男,63歲,中共黨員,都昌縣太陽村主任。

從1988開始,詹學銀一共撿到過三個路邊遺棄女嬰,那時,盡管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緊張,但看到無辜被棄女孩時,他鼻酸流淚,心如刀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個我自己養了,後兩個分別送給了我的兩個妹妹,並叮囑他們要細心撫養。」詹學銀欣慰的告訴記者,他養的女兒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學銀無意中從一份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張淑琴創辦中國太陽村救助服刑人員子女的報道,詹學銀為張淑琴的行為而感動,思想上也產生共鳴。在以前工作時,詹學銀就很熱心公益事業。在看了這篇報道後,詹學銀決定在都昌縣創辦一個這樣的太陽村。於是他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北京,見到中國太陽村的創始人張淑琴,並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張淑琴十分支持詹學銀的想法,於是詹學銀開始著手解決太陽村的建設用地問題。

為了抓好太陽村鄱陽湖兒童救助中心的建設,詹學銀整天泡在工地上,為了節省每一分善款,他樂當工地的搬運工、值班員。「汽車拉來的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人手不夠,我和老伴兒也要參加卸貨,到了晚上,我還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學銀告訴記者,近半年的時間,他從未休息過一天,為的就是太陽村工程盡早竣工。

「一夜春風至,萬樹梨花開」。2007年6月1日,太陽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勢兒童住進了太陽村,有了家,有了歸宿,詹學銀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詹學銀是太陽村的主任,內部管理的任務十分繁重。100多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學習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最讓詹學銀操心的是這些孩子的管教問題了。「因為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還會因為自己是服刑人員的子女而自卑。」詹學銀告訴記者,他和愛心媽媽們只能一遍遍地教育、開導他們、為他們重建信心。

為了改善太陽村孩子的生活,詹學銀在太陽村旁開挖了荒地種上了蔬菜,還利用原魚塘養上了魚,把自己家裡幾畝水田給了太陽村種水稻,山上種上了水果,圈攔養上了生豬,在山上養了雞。詹學銀一有空閑就去勞動,身上曬脫了幾層皮。

在太陽村,孩子們都親切地叫詹學銀為詹爺爺,詹學銀像關心自己的兒孫一樣關愛孩子們的成長。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總要起來為孩子們蓋被子。白天,只要他發現哪個孩子情緒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談心。他給孩子們的愛也感動了社會上許多有愛心的人,他們給太陽村的捐款捐物也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有力保證。

個人先後年榮獲全國、江西省「勞動模範」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④ 崇德向善榜樣力量福建省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觀後感怎麼寫

把那個力量的話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有一個沖上沒得。

⑤ 九年級政治在全國舉辦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有什麼意義

①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③有利於提高人民思想道德建設④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⑤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⑥有利於發展先進文化

⑥ 2011全國道德模範及相關事跡, 2011中原道德模範及相關事跡

第一篇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
【人物一】郭明義:把幸福給你:「雷鋒傳人」郭明義30年的愛心之旅
郭明義是遼寧鞍鋼集團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鐵礦管理人員,妻子是醫院高級護士,本來家庭生活並不困難,但為了幫助別人,全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就連上大學放假回家的女兒也只能住在臨時搭的床上。他15年裡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6年間為失學兒童、受災群眾捐款12萬元,20年來55次無償獻血,挽救數十人的生命。他常對妻子說,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們還算富裕,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會活得充實而快樂!
【人物一】王文珍:沒有硝煙戰場上的"提燈女神" 廢墟中救出"芭蕾女孩"
海軍總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王文珍入伍33年來,一直奮戰在一線臨床護理崗位,始終用親情溫暖病人,用真情服務病人,用博愛幫助病人,被患者譽為「和諧天使」。她先後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級表彰嘉獎23次,2008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2009年榮獲第42屆國際南丁格爾獎。
在2003年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海軍總醫院是北京地區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醫療單位之一,急診科作為主戰場,王文珍第一個請戰:「不管這種病有多大的傳染性,只要病人來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年輕護士朱宗紅換出了隔離病房——當時才23歲的小朱還沒結婚,還沒體會過做妻子和母親的感覺,「風華正茂的年紀,不能讓她們有危險。」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王文珍總是安排年輕的護士和自己搭檔——除了工作上的需要,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和年長護士搭班,年輕護士內心會比較踏實。
王文珍在一線護理崗位工作了30年,養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習慣,她輪休時也會到科里看看,為有事的護士頂班,給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熱飯。她當了16年護士長,16個春節在急診值班,把團聚的機會讓給年輕的護士。
急診患者病情急、難、險、重,病人情緒容易暴躁,對醫護人員發「無名火」。對此,王文珍說:「對待病人要用心去體諒,要用愛去包容!」
路上看見舉牌乞討飯錢的學生氣小姑娘,王文珍走過去,又折回來,往她手裡塞十塊錢——「很多人說好多乞討的人是騙子,我想一個乾乾凈凈的小女孩,如果不是遇到難處的話,是不會做出這種事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媽媽的幸福生活:一口「團圓鍋」4個民族19個娃
一位維吾爾族母親,除了自己親生的9個兒女,還含辛茹苦地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個孤兒,如今這個大家庭已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塔塔爾、烏茲別克6個民族的180多口人。她就是72歲的青河縣青河鎮居民阿尼帕•阿力馬洪。阿尼帕心裡明白,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多一張嘴就意味著多一份生活的艱難。但是她和丈夫在以後又陸續收養了不同民族的孤兒,撫養的孩子卻增加到了19個。
為給一家20多口人做飯,她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2米的鐵鍋,被稱作「團圓鍋」。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生活雖然苦,但從沒餓過肚子。阿尼帕媽媽總是做好飯後就離鍋遠遠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麥粒就是她的一頓飯。她下了班就去打土坯賣錢,還去幫別人宰牛宰羊,就為了得到一些牛羊雜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她對收養孩子比親生孩子還親,而她最小的親生女兒上初中時還沒穿過一件新衣裳。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裡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學、中學。孩子們沒有一個因為家裡貧窮而輟學。
每到逢年過節,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在阿尼帕媽媽的眼中,這些孩子從來沒有民族之分,「他們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脈,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第二篇 見義勇為道德模範
【人物一】:英雄戰士邰忠利:最後一躍鑄就了壯美的永恆
2005年12月邰忠利從內蒙古參軍。2006年、2007年,他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2008年被評為團「古驛精兵」;2009年7月被省軍區表彰為「優秀共青團員」。在軍事訓練、邊防執勤、執行重大任務中,他總是沖鋒在前,不斷躍進。
2009年8月9日下午4時,村民張文禮不小心滑落江中,此時此刻,作為連隊代理排長的邰忠利聽到呼救聲,最先沖向呼叫地點。 為節省時間,他邊跑邊脫掉上衣,蹬掉鞋子,趕到張文禮的落水地點後,毫不猶豫地一個飛躍,縱身入水救人。就在張文禮生死一線之際,邰忠利趕到他身後,奮力將他推向岸邊。 當另兩名戰士趕到現場,拉住張文禮時,邰忠利卻已因精疲力竭,被捲入漩渦之中…… 為搶救邰忠利,部隊迅速展開搜尋。不到半小時,所有漁民都聞訊趕了過來。9戶漁民的11條漁船從早到晚進行拉網式搜尋,一干就是6天! 邰忠利的壯舉,感動了對岸的俄軍。他們破例放寬中國漁船搜救的范圍,還出動巡邏艇、軍犬進行搜救。8月15日,在下游134公里處的俄方岸邊,俄軍搜救人員首先發現了邰忠利的遺體並交給中方。整理烈士事跡的時候,人們發現,他從軍3年多來,救人壯舉已經是第5次了。2011年的元宵節。一群士兵聚集在黑龍江畔,在一塊寫有「邰忠利烈士犧牲地」的石碑前,灑上一杯酒,獻上一束花 。他們在紀念自己的英雄戰友。
【人物二】:王茂華、譚良才:「英雄翁婿」火海中勇救六名兒童
2010年3月21日下午2時45分,袁州區慈化鎮伯塘村馬路邊的一棟普通民房突發大火,屋內有7名兒童。當日正值星期天,伯塘中學青年教師王茂華與岳父譚良才剛從外面回來,看到鄰居家直冒濃煙,連麵包車都來不及熄火,就飛奔過去。王茂華率先沖進火海,兩手一抱,將一個5歲的男孩和一個3歲的男孩抱出門外。而此時,被濃煙和火星直逼的另外幾個小孩也被嚇哭了。屋內連續發出兩聲巨大的響聲。他沒有辦法再停下來,循著哭聲,他再次沖進濃煙滾滾的火海,摸到了2個孩子的頭,抱起來就往外沖。「裡面還有孩子,裡面還有孩子!」沖出來的王茂華告訴正往裡沖的岳父譚良才。譚良才二話沒說便沖進屋內。王茂華急喘幾口氣,又再一次沖進火海。就在王茂華和譚良才抱著最後一個孩子往外沖時,大火引燃了屋角的液化氣罐,「砰」的一聲巨響,一團熊熊火焰直逼王茂華和譚良才,一股巨浪將他們沖出屋外。7個孩子已經被救出,其中鄰居家2歲女孩受傷較重,其他6個孩子安然無恙,王茂華和譚良才兩人卻被嚴重燒傷,體無完膚。燒傷面積一個達96%,一個達85%,經搶救無效,王茂華最終離開人世。火海救人1年後,2011年3月21日,王茂華烈士的遺孀譚長華和父親譚良才將110.61萬元群眾捐款捐贈給慈化鎮光榮敬老院修建「英雄樓」。
王茂華當年讀初二的班主任丁洪亮老師說,當年王茂華家庭非常貧窮,他是以年級第三名的好成績分到他班上。他經常看到王茂華在熄燈之後,還在學校走廊里看書。有一次,王茂華意外摔斷了骨頭,請假一個多月在家修養。在沒有老師教、完全自學的情況下,王茂華期末考試卻拿了年級第一。為了盡早走上社會,王茂華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宜春師范,在叔叔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三年中專學業。2004年,他通過參加招聘考試,成為伯塘中學的一名正式教師。2005年7月,他通過自學考試,在宜春學院大專畢業;2009年10月,他完成本科論文答辯,取得宜春學院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人物三】甘占恩:見義勇為少年郎
2010年8月15日,在家幹完農活的甘占恩和堂兄甘占祥,同伴劉得明、王建祥等4人到鄰村玩耍。不料王建祥掉入一個深約2.6米的水潭,當時在他身邊的劉得明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但沒有成功。甘占恩隨後跳入水中救人,他用肩膀將在水中撲騰的王建祥頂出水面,又奮力將王建祥推向潭邊,可不熟悉水性的他在嗆了幾口水後,沉入了水底。這時,不遠處的甘占祥也跑過來跳入水中,他在水下先摸到了靠近潭邊的王建祥。王建祥得救了。得知甘占恩仍在水中,甘占祥又多次潛入水中尋找,最後力氣耗盡了,也沒有找到甘占恩。兩個多小時後,當村民們終於將甘占恩打撈上來時,他早已停止了呼吸。甘占恩的父親甘生輝說:「恩恩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幫家裡干農活了,還跟母親學會了做飯。就在出事的前一天,我們從西寧打完工回到家時,他已經和好了面,買了西紅柿、甘藍,預備給我們揪面片……」 甘占恩走了,然而,他救人的事跡早已傳開,越來越多的人被他見義勇為的事跡震撼著,被年僅15歲的生命深深感動著。
【人物十】吳菊萍:最是那一接的愛與美
2011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的一住宅小區,一個2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 剎那間,剛好路過的吳菊萍毫不猶豫沖過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間被巨大的沖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於她奮不顧身的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也因此她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
同事們也問過吳菊萍:「你怎麼知道你能接得住妞妞啊?」吳菊萍說,生過孩子,就知道養一個孩子有多不容易,知道孩子對一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看著孩子掉下來,總要接接看」。
7年前,吳菊萍進了阿里巴巴品控部,一直工作至今。同事們說,吳菊萍的確挺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她幾乎每天都是部門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人。到了之後會幫同事的電腦開機,這樣大家到了之後可以直接用電腦。
第三篇 誠實守信道德模範
【人物一】劉延寶:一家四代守烈士墓63年
承君一諾,必守終生。為了「俺能行」的諾言,祖孫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傳,63載誠心守護烈士墓園,譜寫了一曲忠義守信的贊歌。這就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劉延寶的故事。爺爺堅持了20年,父親堅持了33年,而他也堅持至今。幾年前,劉延寶突患腦血栓,導致右肢癱瘓,並且喪失了語言能力。兒子劉增龍主動承擔了守墓責任,繼續踐行著當年的承諾。這一場病,不僅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而且背上了外債。為了還債,劉延寶的妻子趙本芬拖著瘦弱的身體,去建築工地當一天只有10元收入的小工。有人出主意:「日子這么難熬,你們一家看烈士墓又看了這么多年,給上頭說說,興許能給點補助。」劉延寶拚命搖頭,嗯嗯啊啊地大聲嚷嚷,臉漲得通紅。從此,再沒有人提這話。
【人物二】王文彬:85歲老漢63年守護烈士墓
王文彬是河北昌黎縣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他今年85歲,從親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擔起了一個沉甸甸的承諾:照看好烈士墓。寒來暑往,半個多世紀的光陰里,他像珍愛生命一般守護著烈士們的忠骨,傳承著不朽的精神。王文彬傾訴著內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沒有碑啊,村裡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裡,我都80多歲了,萬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無名烈士墓?」在他的努力下,革命烈士碑終於立起來了。他說:「為了革命,戰士們死在這兒都不在乎,護他們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這兒也不在乎。」
【人物三】:孫東林、孫水林:信義好兄弟
大雪紛飛的2010年年關,發生在武漢市黃陂區孫家兄弟身上的故事極度悲傷又令人肅然起敬:在北京當包工頭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後事,趕在臘月二十九返鄉,將33.6萬元工錢一分不少地送到60餘位農民工的手中。
典型人物:孫東林,哥哥的承諾
事跡:2010年2月9日(農歷臘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駕車帶著妻子、三個兒女和26萬元現金從天津出發,准備趕回老家過年,同時給先期回漢的農民工們發放工錢。次日凌晨行至南蘭高速開封縣隴海鐵路橋路段時,由於路面結冰,發生重大車禍,20多輛車連環追尾,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顧不上安慰年邁的父母,在臘月二十九將工錢送到60多名農民工手中。由於哥哥的賬單多已找不到,孫東林讓農民工們憑著良心報領工錢,還貼上了自己的6.6萬元和母親的1萬元。「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孫水林、孫東林兄弟20年信守承諾,被人們譽為「信義兄弟」。
第四篇 敬業奉獻道德模範
【人物一】楊善洲:一個共產黨人的一輩子 一座不朽豐碑
1988年3月,雲南省保山市原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按規定到昆明安家休養的厚意,說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團聚的願望,留下一句滾燙的話:「我是一個共產黨員,說過的話就要兌現,我要回大亮山種樹去!」 退休後的第三天他帶領召集的15個人進入山中,楊善洲的大亮山植樹造林就這樣開始了。買樹苗資金不足,楊善洲就經常提個口袋下山到鎮里和縣城的大街上去撿別人吃果子後隨手扔掉的果核,放在家裡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後用馬馱上山。他說:「撿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有認識他的人說:「你一個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他說:「我這么彎彎腰,林場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如今,楊善洲撿回來的果核,已成為大亮山上鬱郁蔥蔥的果林。楊善洲還常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豬糞,給樹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撿紙杯、碗裝方便麵的外殼,當營養袋,培育「百日苗」1999年,楊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樹杈時,一腳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書記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後,他拄著拐棍,又走進了大亮山。 有人說,何必自討苦吃? 楊善洲回答:「入黨時我們都向黨宣過誓,幹革命要干到腳直眼閉,現在任務還沒完成,我怎麼能歇下來?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
22載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5.6萬畝人工造林、1.6萬畝雜木林、700多畝茶葉、50畝澳洲堅果、100畝美國山核桃……
2009年4月,82歲的楊善洲作出一個驚人的舉動,他把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他說:「這筆財富從一開始就是國家和群眾的,我只是代表他們在植樹造林。實在干不動了,我只能物歸原主。」施甸縣政府決定獎勵楊善洲10萬元,被他當場謝絕: 「我早就說過,自己辦林場是盡義務,不要報酬。」保山市委市政府決定給予他20萬元的特別貢獻獎。經再三勸說,他接下了。轉過身來,給保山第一中學捐出10萬元,給林場建瞭望哨捐出3萬元,給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萬元。
一輩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權力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
1985年,保山地委建辦公大樓,第一層已經建起,這時,昌寧金華鄉發生水災。楊善洲立即趕往災區,看到老百姓受災嚴重,十分難過,回到保山,命令辦公大樓在建項目馬上停工,把資金拿來救災。有人想不通,認為可以從其他地方調動資金。楊善洲激動地說:「如果眼看著人民群眾在受苦,我們卻安逸地坐在這么富麗堂皇的大樓里,悠閑地辦公,你不覺得有愧嗎?」 在楊善洲的心裡,對人民群眾永遠懷著一種謙卑與敬重,他們真正是主人,他是公僕。 楊善洲說:「我就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楊善洲常年住在辦公室旁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木桌,一張木板床,床上一個草墊子和草席;穿的總是一身發了白的灰色中山裝,夏天草鞋,冬天膠鞋;喜歡抽煙,還捨不得抽紙煙,天天一包煙葉子一支煙斗帶在身邊。他走到哪裡,誰也看不出他是個大幹部,曾經鬧出幾次去賓館開會被服務員擋在門外的笑話。
【人物二】何祥美:中國槍王,三棲精兵
何祥美,1981年出生,現為南京軍區某部士官,精通狙擊步槍、匕首槍、微型沖鋒槍等8種輕武器射擊。除了一槍斃敵的絕技外,他還擁有跳傘、飛行、潛水等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具備特種爆破、深海潛水、懸崖攀登、傘機降等30多種作戰本領。經過9年軍營磨礪,何祥美已從一個開始跑5公里都累得喘粗氣的小胖子,而搖身變為一位全能戰士。
當兵第六年,南京軍區抽調了一批訓練尖子組成狙擊手集訓班。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的何祥美幸運入選。在集訓的10個月里,何祥美每天比隊友提前半小時起床,穿沙背心跑步;練據槍,別人一個動作練20遍,他就要練上40遍。何祥美懂得:戰場上,狙擊手扣扳機的機會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槍斃敵,犧牲的就是自己。為保證據槍的穩定性,他把圓石子、彈殼放在槍管上,兩小時不能掉,掉一次加練10分鍾。兩個小時下來,他的身體已經僵硬到幾乎動不了的程度。為提高識別目標的能力,他每天盯著手錶秒針訓練,做到5分鍾不眨眼,迎風迎光迎沙不流淚。為提高場景記憶能力,何祥美就強迫自己在1分鍾內判定風向、風速,目測距離和高低角,判斷現場景物。如今,他已經練出了一身"槍王"的真功夫。只需幾秒鍾,何祥美就能准確判定風向、風速,目測距離和高低角,得出射擊所需正確的修正值。全能戰士。「對一名戰士來說,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對手,使自己的能力素質適應未來戰爭要求。」「當兵就當能打得贏的兵。」何祥美用艱苦訓練、驚人意志又先後通過跳傘訓練、潛水訓練。從此,這只"陸上猛虎"兼"空中獵鷹"搖身一變又成了一條"水裡蛟龍"。
面對兩次退役,家裡人需要他,很多大公司對他提供了豐厚待遇的聘用條件,但何祥美毅然選擇留在部隊。「沒有國,哪有家?身為一名戰士,就要為履行使命去奉獻。」何祥美告訴記者,他愛自己的父母,也懂得離開就能過上更舒適安逸的生活。但部隊多年的教育使他更加明白,軍隊是為保衛國家而存在的,沒有軍人的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安寧。
在他看來,榮譽從來就屬於光榮的集體,屬於每一個人。2004年5月,連隊跳傘訓練結束後組織評功評獎,戰友們紛紛推薦何祥美榮立三等功,全連53人,他得了52票。哪知何祥美當場站起來說:「指導員,這個功我不能要,功勞屬於大家。」最終,在他的建議下,連隊經過重新研究,給另一位班長記了功。這之後,他又兩次讓功,在部隊傳為佳話。
何祥美成了「槍王」、「三棲精兵」後,多次代表部隊參加重大演練和匯報演示活動,次次出色完成任務,贏得了廣泛贊譽。面對掌聲喝彩、榮譽名利,何祥美沒有陶醉,也沒有鬆懈,而是以此為動力,更加刻苦地訓練、更加自覺地付出,積極回報組織的關心與厚愛。。 2008年,何祥美先後兩次赴京參加重要頒獎活動。其間,他在和「航天英雄」楊利偉、「試飛英雄」李中華等英模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找差距、思不足,積極學精神、強責任。回到連隊後,他以更高的標准給自己制定了新的學習訓練目標。堅持理論學習爭一流,軍事訓練鉚著勁,臟活累活沖在前。戰友們都說:「何祥美沒有變,還是原來的何祥美。」
【人物三】沈浩:永遠留在小崗的「第一書記」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擔任村黨委第一書記。從省城合肥到小崗農村,從省直機關到基層一線,沈浩的內心不能說沒有反差。來了就要有貢獻,這是沈浩的樸素想法。修路——沈浩幹了來小崗的第一件大事。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村裡人嘆服:這個沈書記人實在,不是來圖虛名的。行動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沈浩常說,「跟老百姓面對面,不如和大家肩並肩。」3個多月後,路修好了。一算賬,整整省了20萬元,還加修了兩條水泥岔道。全村勞動力每人掙了1000多元工錢。 不久,沈浩又幹了一件大事——保護村集體財產。屬於村集體的20多間房屋被幾戶人家強占。沈浩不怕難,敢碰硬,苦口婆心勸說不通,就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釘子戶終於被拔掉了,村民們對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說,他從「城裡人」到「村裡人」的角色轉變很快:冬天,穿上村裡5塊錢買的老棉鞋;誰家的剩茶端起來就喝,誰家的剩飯端起來就吃;抽2塊錢一包的香煙;遇見財政廳的老同事說話,也從「我們財政廳」變成了「我們小崗村」;手上長了老繭,整個人黑了,瘦了……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習慣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兒,從不坐老闆椅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坐沙發,和大家交流『零距離』,這樣老百姓才會親近你。」他住的那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床頭貼著村民聯系電話。大門從不上鎖,誰都能推門而入。「村裡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東說。
遇到重大決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帶頭人們一起商議。如今冰封開始融化了,人心開始聚攏。 沈浩帶領小崗村的村民開始邁向致富的道路,2006年春節前,26戶住房比較困難的農民都住進了16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當三年任職期滿時,面對全村按下的挽留他的紅手印,沈浩決定留下來,在小崗村他又是盡職盡責地工作三年。然而,第二個三年任期又要到了。面對老母親需要照顧、家庭需要他擔當,他還是選擇留在小崗村了。他知道他還有很多要為村民辦的事情。2009年11月5日沈浩因勞累過度,犧牲在工作崗位上。

⑦ 第八屆道德模範頒獎儀式視頻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八屆道德模範頒獎儀式並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講的就是在全國道德模範對全國都德模範的一種頒獎嘉獎儀式後,頒獎儀式呢,它分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見義勇,現誠實守信,孝老愛親五個篇章,每個篇章的包播放短片現場訪談178獎章,致敬在武力表演的花白講一對,充分體現了一種榮譽感,儀式伸展生動形象的展示了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跡,這對對於大力弘揚道德模範的崇高精神,向全社會傳遞崇德,傳遞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先明下追求有著重要的意義,全國道德模範是每兩年表彰張雨劍的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表彰活動,共評出68名全國道德模範號,百五十名提名獎獲得者,武漢市推薦了像張靜語言,崔奎,王寧的三人榮獲第八次全國都麻煩,截至目前,全國道德模範18人,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全全國見義勇為模範,王勇是湖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江漢分部經理,在疫情期間,他堅持奮斗在後勤保障以及帶動大批志願者接送,服務醫護人員全國經營風險,麻煩將兵於是乎省衛生健康匯美元黨黨組成員,副主任,公共衛生總是在疫情世界,他不顧身患漸凍症並行奮戰在抗疫最前線,但以後團隊累計就是2800餘米患者,道德模範就是我們生命的生,普通人講一講普通人的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是抗疫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弘揚了偉大的抗議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但也都是大家發生在大家身旁的事情,是大家平常可以見到的,所以,頒獎道德已辦出表彰,還有就是進行自己引領一種社會好的很,想像新葉好的

⑧ 求天津市第二屆道德模範故事匯視頻(2011年10月11日)

09年9月20日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廣州市當選「助人為樂」模範的是:
趙廣軍 廣東省廣州市回海珠區江南中街街道辦事答處辦事員

廣東省獲提名獎的有:
翟美卿(女) 廣東香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曾憲杭 廣東省廣州市第二巴士有限公司一分公司駕駛員
林華鋒 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深圳經濟特區檢查站輪訓隊士官
司書曉 廣東省軍區湛江陸軍預備役高射炮兵旅勤務連炊事班副班長
冼東妹(女) 廣東省重競技體育訓練中心主任助理、領隊
張海發 廣東省大亞灣水產試驗中心科長
李傳梅(女) 廣東省深圳市展華實驗學校校工
彭彩金(女) 廣東省興寧市羅崗中學學生

⑨ 愛美的王京是誰

王京 王京,曲藝演員。演藝經歷 2016年11月3日至4日,參加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河南省首站演出。

王京是朝鮮歷史上對都城的「號」稱,曾有兩個城市被稱過王京,分別為王氏高麗時期的開州(先號皇都,後號王京,亦稱開京,今開城特級市)和朝鮮王朝‎(李氏朝鮮)時期的漢陽(今首爾)。

王氏高麗

918年高麗太祖王建推翻弓裔,在高句麗故都平壤建立王氏高麗政權,919年把首都遷往自己的故鄉松岳郡(今開城),改稱開州,號皇都,後改號王京,又俗稱松都、松京、開京等。1382年(辛禑王八年)8月遷都南京(今首爾),王京成為陪都。

1383年2月還都王京,再為首都。1390年(恭讓王二年)7月遷都南京,命安宗源、尹虎留守王京,再為陪都。1391年2月,恭讓王還都王京,自是直到高麗王朝滅亡、朝鮮王朝‎遷都漢陽之前,其首都地位未再改變。

⑩ 誰是中國百姓道德楷模,24孝把它放在第一位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以先進模範引領道德風尚,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中深化道德教育引導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精心選樹時代楷模、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以身邊典型匯聚奮進力量,廣泛開展了「厚德衡水」主題道德實踐活動,通過道德模範巡講、最美系列評選、「365百姓故事匯」群眾宣講、「尋訪身邊雷鋒」、「尋找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推選等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市各級道德模範和先進典型輩出,接連榮獲各級榮譽稱號:全國道德模範林秀貞被授予「全國最美奮斗者」;河北省道德模範郝宏銀被授予「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冀州區張志旺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李雙星,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身份乘坐花車參加群眾遊行活動;王萍入選7月「中國好人榜」……這些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在榮譽面前依然不忘初心,守正創新,持之以恆地發揮著示範引領作用,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凝聚了榜樣的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5人、全國勞動模範18人、全國「最美奮斗者」3人、全國文明家庭2個、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2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2個、「中國好人」8個,河北省道德模範及提名獎15人、「燕趙楷模·時代新人」3個、「最美河北人」38個、「河北好人」77個,市縣典型1300餘個,進一步叫響了「道德高地」精神文化品牌,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提供了強勁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熱點內容
勞動法強制轉崗 發布:2024-11-18 14:43:21 瀏覽:698
建築工程質量保修條例 發布:2024-11-18 14:28:10 瀏覽:482
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 發布:2024-11-18 13:46:06 瀏覽:598
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背誦 發布:2024-11-18 13:43:29 瀏覽:38
北京海淀區海淀街道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11-18 13:27:49 瀏覽:247
同謀罪刑法 發布:2024-11-18 13:20:20 瀏覽:696
國際商法知識產權英文版 發布:2024-11-18 13:19:15 瀏覽:922
規章可分為 發布:2024-11-18 13:18:59 瀏覽:122
依法治鎮建議 發布:2024-11-18 13:16:01 瀏覽:977
南翔法院 發布:2024-11-18 13:03:14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