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2
『壹』 材料一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方略,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第九屆全國人大二
(1)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成為新中國的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由我國的憲法確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重要成果。堅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和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兩者是一致的。③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實現黨的領導,就要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能,在依法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黨要堅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①堅持依法治國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需要。②依法治國既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又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③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3)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中,必須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中國共產黨必須依法執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確保司法公正、監督有力;廣大人民群眾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解析見答案
『貳』 大學生角度分析法治中國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目標以來,黨中央就法治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標志著我們黨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我們要深刻領會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要求,切實增強法治建設的責任感,積極探索法治建設的基本規律,不斷提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為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探索、積累經驗。
一、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法治以維護公民權利為宗旨,以限制和規范國家權力為要義。法治不僅要保護公民的基本人權,而且要維護公民的各項民事權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現實中各種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仍時有發生。只有有法必依,堅持公正司法、規范行政行為,讓政府真正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公民權利不受侵犯。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需要法律確定其地位,保障其權利;市場經濟的各種活動需要法律來規范,各種矛盾需要法律來解決;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需要法律保駕護航,離不開法律作用的充分發揮。沒有法律和法治,就沒有市場經濟。確立了法治國家的目標,有利於全社會名正言順地開展法制和法治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環境。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任務艱巨。在此背景下,強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穩定,尤為緊迫和必要。在此方面,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實踐中出現的分配不公、勞動者權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因行政權力產生的「暴利」、利用壟斷地位產生的「暴富」等問題,其重要原因就在於規則的缺失或者是對現有規則的漠視。社會公平是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目標,而公平正義只有通過法治的途徑才能實現。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僅僅是GDP的提升並不等於民富國強,中華民族的復興、國力的富強,人權得到尊重,人民享受著良好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和健康的飲食的「中國夢」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把法治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
二、我們需要建設什麼樣的法治中國
建設法治中國,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法治中國。建設法治中國決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有著十分豐富內涵的真實目標。擇其要者,下列三個特徵構成了法治中國最基本的要素。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憲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權威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典型的特徵。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全體公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堅實的根基。建設法治中國,應當讓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成為全社會奉行的基本准則,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得到嚴格落實,讓人權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政治清明、經濟富強、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重要的使命。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建設法治國家就是要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支撐和保障,讓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和健全,讓經濟發展更加健康和有序,讓社會運行更加穩定和和諧,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讓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與法治中國相伴而行。
三、我們應當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堪稱新時期中國法治建設的指南針。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點有六:
(一)高層領導的政治決斷和信心
任何權力規范和約束都應該也只能是自上而下進行。政治家要有倡導和推行法治的決心和信念,運用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厲行法治、自我限權、帶頭守法。
(二)著眼科學民主立法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前提。我們立法建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切實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於每一部法律法規制定的全過程。要使立法真正符合人民意願,完善科學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認真傾聽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聲音,廣泛集中民智、匯聚民意。要使立法真正立足客觀實際,從改革發展穩定最突出的矛盾入手,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研究和決定該立哪些法、怎樣立,該制定哪些制度、怎樣制定。要使立法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切實增強每一部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著眼保障法律有效實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因此,我們要在繼續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一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二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國家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辦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的重要職權,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得到遵守和執行的重要職權,確保各國家機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四是要改革現在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一套以法治為重要指標體系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即「法治GDP」,保證法律的實施。地方政府領導幹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重用提拔,關鍵要看他是不是有法律意識,是不是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一旦建立起法治作為重要指標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法律的實施就有了保障,法治中國建設才會更加順暢。
(四)著眼保障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反映社會的文明程度,關繫到國家長治久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保障。要實現司法公正,必須樹立現代司法理念,推進司法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1.樹立司法獨立理念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礎。現在如何認識我國的司法獨立,學術界爭論頗多。有的主張西化式獨立,有的主張逐步獨立等等。筆者認為,在當前不能離開我國的政治制度去談獨立,而要符合我國的國情。一是要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司法獨立的關系。必須明確黨對司法的領導主要體現為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而並非是具體業務和工作的代辦與干預。二是規范和完善人大司法監督,高度重視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的監督。三是改革現有司法人事與財政制度。現行的司法管理體制是各級司法機關的人事權、財產權受制於當地黨委政府。要從根本上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就必須進行司法體制改革。首先可考慮基層、中級法院法官由省級人大任命,高級、最高法院法官由全國人大任命,任命後即由最高法院統一管理的方式。其次,必須改變地方政府把持司法財政權的現象。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將法院的經費獨立出來,單獨列入國家預算。為此,有學者建議應當吸取歷史的教訓和其他國家的經驗,重視司法經費獨立對於司法公正的重要意義。四是正確處理好上、下級法院間關系,確保下級法院獨立辦案。上、下級法院並非行政領導關系,而是監督、審級關系,不同的審級設置是為確保當事人上訴權的實現,確保司法公正,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指示、批示,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事先請示,都有違司法獨立原則,應予根除。
2.大力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尤其是法官隊伍建設
司法工作的生命力在於司法公正。法官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法官的素質是司法公正的根基,高素質的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先導。一定要提高法官的道德修養,提高法官的業務素養,提高公正司法能力。
(五)著眼用制度規范和約束公權力
當今,許多法律得不到真正執行,公權侵犯私權的情況屢屢發生。如果不能「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就會是恣意妄為的猛獸,就會禍害社會。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籠子有哪些?第一個是民主的籠子,通過統一的程序規則約束公權力的行使。特別要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對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權力加以更加嚴格的硬約束。因此應當盡快制定《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等法律法規,為各種行政行為提供最基本的權力邊界和程序規則,防止決策機關規避程序法濫用決策權,確保每項權力都受到法律的嚴格約束。第二個是法治的籠子,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規范;不僅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還要求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凡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都必須積極履行,不能失職,不能不作為。同時,履行法定職責,必須依據法定程序。第三個是監督的籠子,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應當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將領導批示、指示及一切行使權力的表現形式納入信息公開的范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黨務、政務、司法、公共事務的信息公開,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要創造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的條件,拓寬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策權的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新興媒體監督的便利,實現對公權力行使的全時空監督,惟其如此,才能讓所有官員在法律面前不越雷池半步,防止權力濫用和失控。
(六)著眼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法治中國就是大家都尊法守法。
只有當法律成為國民必須信仰與敬畏的規則時,人們才可能在這條規則的底線上行走,道德才不會失守,底線才不會被擊穿,秩序才不會崩壞,公平正義才能讓人有所期許。也只有全社會都把法治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法治中國才會形成。因此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目標。一是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法治培訓。讓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這無疑是對整個社會法治精神的引領和提升。二是要深化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建設法治中國,人民群眾是基礎力量。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懂得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望採納。謝謝您
『叄』 2015形式與政策法治中國論文1500字
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憲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權威的中國;是全體公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的中國;是政治清明、經濟富強、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的中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點有六:高層領導的政治決斷和信心;著眼科學民主立法;著眼保障法律有效實施;著眼保障司法公正;著眼用制度規范和約束公權力;著眼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法治以維護公民權利為宗旨,以限制和規范國家權力為要義。法治不僅要保護公民的基本人權,而且要維護公民的各項民事權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現實中各種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仍時有發生。只有有法必依,堅持公正司法、規范行政行為,讓政府真正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公民權利不受侵犯。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需要法律確定其地位,保障其權利;市場經濟的各種活動需要法律來規范,各種矛盾需要法律來解決;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需要法律保駕護航,離不開法律作用的充分發揮。沒有法律和法治,就沒有市場經濟。確立了法治國家的目標,有利於全社會名正言順地開展法制和法治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環境。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任務艱巨。在此背景下,強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穩定,尤為緊迫和必要。在此方面,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實踐中出現的分配不公、勞動者權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因行政權力產生的「暴利」、利用壟斷地位產生的「暴富」等問題,其重要原因就在於規則的缺失或者是對現有規則的漠視。社會公平是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目標,而公平正義只有通過法治的途徑才能實現。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僅僅是GDP的提升並不等於民富國強,中華民族的復興、國力的富強,人權得到尊重,人民享受著良好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和健康的飲食的「中國夢」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把法治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
二、我們需要建設什麼樣的法治中國
建設法治中國,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法治中國。建設法治中國決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有著十分豐富內涵的真實目標。擇其要者,下列三個特徵構成了法治中國最基本的要素。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憲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權威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典型的特徵。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全體公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堅實的根基。建設法治中國,應當讓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成為全社會奉行的基本准則,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得到嚴格落實,讓人權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政治清明、經濟富強、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重要的使命。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建設法治國家就是要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支撐和保障,讓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和健全,讓經濟發展更加健康和有序,讓社會運行更加穩定和和諧,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讓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與法治中國相伴而行。
三、我們應當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堪稱新時期中國法治建設的指南針。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點有六:
(一)高層領導的政治決斷和信心
任何權力規范和約束都應該也只能是自上而下進行。政治家要有倡導和推行法治的決心和信念,運用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厲行法治、自我限權、帶頭守法。
(二)著眼科學民主立法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前提。我們立法建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切實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於每一部法律法規制定的全過程。要使立法真正符合人民意願,完善科學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認真傾聽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聲音,廣泛集中民智、匯聚民意。要使立法真正立足客觀實際,從改革發展穩定最突出的矛盾入手,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研究和決定該立哪些法、怎樣立,該制定哪些制度、怎樣制定。要使立法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切實增強每一部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著眼保障法律有效實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因此,我們要在繼續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一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二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國家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辦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的重要職權,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得到遵守和執行的重要職權,確保各國家機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四是要改革現在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一套以法治為重要指標體系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即「法治GDP」,保證法律的實施。地方政府領導幹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重用提拔,關鍵要看他是不是有法律意識,是不是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一旦建立起法治作為重要指標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法律的實施就有了保障,法治中國建設才會更加順暢。
(四)著眼保障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反映社會的文明程度,關繫到國家長治久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保障。要實現司法公正,必須樹立現代司法理念,推進司法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1.樹立司法獨立理念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礎。現在如何認識我國的司法獨立,學術界爭論頗多。有的主張西化式獨立,有的主張逐步獨立等等。筆者認為,在當前不能離開我國的政治制度去談獨立,而要符合我國的國情。一是要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司法獨立的關系。必須明確黨對司法的領導主要體現為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而並非是具體業務和工作的代辦與干預。二是規范和完善人大司法監督,高度重視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的監督。三是改革現有司法人事與財政制度。現行的司法管理體制是各級司法機關的人事權、財產權受制於當地黨委政府。要從根本上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就必須進行司法體制改革。首先可考慮基層、中級法院法官由省級人大任命,高級、最高法院法官由全國人大任命,任命後即由最高法院統一管理的方式。其次,必須改變地方政府把持司法財政權的現象。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將法院的經費獨立出來,單獨列入國家預算。為此,有學者建議應當吸取歷史的教訓和其他國家的經驗,重視司法經費獨立對於司法公正的重要意義。四是正確處理好上、下級法院間關系,確保下級法院獨立辦案。上、下級法院並非行政領導關系,而是監督、審級關系,不同的審級設置是為確保當事人上訴權的實現,確保司法公正,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指示、批示,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事先請示,都有違司法獨立原則,應予根除。
2.大力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尤其是法官隊伍建設
司法工作的生命力在於司法公正。法官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法官的素質是司法公正的根基,高素質的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先導。一定要提高法官的道德修養,提高法官的業務素養,提高公正司法能力。
(五)著眼用制度規范和約束公權力
當今,許多法律得不到真正執行,公權侵犯私權的情況屢屢發生。如果不能「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就會是恣意妄為的猛獸,就會禍害社會。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籠子有哪些?第一個是民主的籠子,通過統一的程序規則約束公權力的行使。特別要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對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權力加以更加嚴格的硬約束。因此應當盡快制定《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等法律法規,為各種行政行為提供最基本的權力邊界和程序規則,防止決策機關規避程序法濫用決策權,確保每項權力都受到法律的嚴格約束。第二個是法治的籠子,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規范;不僅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還要求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凡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都必須積極履行,不能失職,不能不作為。同時,履行法定職責,必須依據法定程序。第三個是監督的籠子,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應當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將領導批示、指示及一切行使權力的表現形式納入信息公開的范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黨務、政務、司法、公共事務的信息公開,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要創造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的條件,拓寬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策權的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新興媒體監督的便利,實現對公權力行使的全時空監督,惟其如此,才能讓所有官員在法律面前不越雷池半步,防止權力濫用和失控。
(六)著眼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法治中國就是大家都尊法守法。
只有當法律成為國民必須信仰與敬畏的規則時,人們才可能在這條規則的底線上行走,道德才不會失守,底線才不會被擊穿,秩序才不會崩壞,公平正義才能讓人有所期許。也只有全社會都把法治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法治中國才會形成。因此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目標。一是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法治培訓。讓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這無疑是對整個社會法治精神的引領和提升。二是要深化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建設法治中國,人民群眾是基礎力量。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懂得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本論文轉載於論文天下: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ct.free.10074028.2/
『肆』 2020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熱點專題2 大國擔當 中國形象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伍』 依法治國是基本方略還是基本國策
你們的怎麼都跟我們的不一樣呢?我們的課本上寫的都是"基本國策",壓根就沒出現過"基本方略"這個詞啊!!
PS:我們政治課本用的是遼海版的教材,遼寧省統一的
『陸』 依法治國的意義和要求分別是什麼
一、依法治國的意義: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二、依法治國的要求: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個字來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後,必須遵守和執行。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和司法權。違法必究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給予懲處。
三、依法治國的目的性:
戰略目標是相對於策略手段而言的。法治國家作為現代一種最進步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標模式,其基本標志和要求是豐富的、具體的、確定的、可預測的。它不應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的「法治國家」概念,在以往黨和政府的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從未出現過,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我們強調狹義上「依法治國」是方針,「法治國家」是目標,主要意義是說明「法治國家」有其具體的豐富的內涵,是一種國家在政治和法律上的類型與模式,它應具有一系列現代法治原則,不應簡單地將它理解為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它應有中國的一定特色,又必然具備現代法治國家的各種共同特徵;它應有自身的性質和客觀規律可循,又可以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予以創新。研究、發展、設計和明確其基本標志及具體內容,以作為前進的目標、努力的方向和行動的向導,是完全可能的和十分必要的。
『柒』 下列符合依法治國方略的是 1.中國共產黨領導立法,帶頭守法 2.司法機關制定法律,公正司法 3.權
正確的是1和3吧?2那個制定法律得是人大等立法機關,4那個執法得司法機關。不確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