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導向

法學導向

發布時間: 2022-03-21 05:10:49

Ⅰ 法律的制定就是在幫助人做行為的導向性

法律的作有秀兩類:一是規范作用;二是社會作用。
你這個問題,屬於規范作用的內容。規范作用分為:指引作用、評價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以及強製作用。
社會作用有得指:公共事務管理、維護階級統治

Ⅱ 理論法學與應用法學的區別是什麼

答:從認識論的角度,可將法學劃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理論法學綜合專研究法的基本概屬念、原理和規律等;應用法學主要研究國內法和國際法的結構和內容以及它們的制定、解釋和適用。

(1)二者的聯系

理論法學與應用法學是法學學科兩大組成部分,二位一體。從靜態意義講,二者作為法學學科組成部分有機結合構成法學體系,共同服務於法學發展。從動態意義上講,法學發展的過程是由理論法學到部門法學的進程,即將部門法理運用到應用法制度。遵循著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運用的進程。這是法學發展的必然導向,而二者是其發展過程中的自然分工。法理學與部門法之間「有一層前者向後者提供產品或服務,後者向前者供應原料的關系」。

(2)二者的相互作用

理論法學為應用法學提供理論淵源、理論指導、體系範式。理論法學主要指法學理論,是由本體論、價值論、

社會論、法治論、方法論等組成的科學體系。其中,法的本體、法的價值為應用法學提供理論淵源與方向指引。

應用法學對理論法學的作用在於應用法理、提供研究素材、發現疑難問題。刑法民法經濟法訴訟法等應用法學部門為理論法學研究與發展提供了實踐性素材。

Ⅲ 中國行為法學會的行為導向

行為法學是從人的行為和社會形態出發,以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目標為行為導向,運用行為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法學,特別是研究法行為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行為法學的崛起使我國法學事業別開生面,學術界耳目一新,甚至引起國外一些學者的關注。

Ⅳ 法律是這樣體現利益導向性的

在現代商品經濟社會,法律從制定到實施必須平衡人們的利益,體現民意,體現社會公正。只有以權利為本位,以權利義務為調整機制,才能較好地分配利益,完成對利益

Ⅳ 中國法學研究是以行為為導向還是以關系為導向

以關系方向為主導

Ⅵ 黨建政工、財經縱橫、工會研究、法學新論、政策導向方面的職稱論文怎麼發表

《改革與開放》 可以考慮一下 當然也可以發表一些綜合類的 刊物,有需要的話 聯系我

Ⅶ 為什麼輿論導向可以影響法律審批

法院的判決是嚴肅的事情,必須依法進行,絕對不能隨便。這一點不是輿論所能改變的!
但是法律規定本身就有一定的靈活性,法官是有一定自由裁量的空間的。
只有極罕見極特殊的個案,才有可能會上報最高人民法院申請特事特議。那也是因為法律的某個條款在此個案面前明顯不合理。

Ⅷ 婚姻家庭法的導向定位

立法者應該把自己看做一個自然科學家。他不是在製造法律,不是在發明法律,而僅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關系的內在規律表現在有意識的現行法律之中。如果一個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來代替事情的本質,那麼我們就應該責備他極端任性。」[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頁。)據此,進行婚姻家庭立法,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社會現實和中國國情,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客觀規律正確反映在法律規范之中,這是立法導向的現實性定位。
每個婚姻關系、家庭關系及親屬關系都是一個復雜、動態的系統,這種分散化的系統在社會基礎層面全面輻射、鋪開,形成一個龐大的社會網路結構。同時,它又是整個社會系統的分系統,以社會整體系統為背景和存在條件,並和社會系統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分系統交互作用和影響。因此,婚姻家庭絕不是獨立於社會的封閉體,從沒有超歷史、超社會的婚姻家庭。
人類社會每一次變革、每向前邁進一步,都不可避免地給婚姻家庭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內容,賦予新的形式,強化新的功能,更換新的觀念。同時,婚姻家庭作為社會的分系統,也是能動的、積極的,時刻對社會各系統給予強大的反作用。
把握立法導向的現實性,必須充分認識到婚姻家庭與社會交互作用的辯證關系,切入生活實際,推展客觀規律,釐清特殊或個別,尤其要總結歸納近20年的新情況、新問題,緊扣時代脈搏,防範立法與現實的脫節或錯位。
另一方面,婚姻家庭法也不是獨立於社會的一個法規體系,它深嵌於社會母體,是社會和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內容、形式、功能、效果等諸方面並非完全顯現於法典條文,而是深隱在社會母體,在其社會化過程中,因不同社會背景、社會力量的作用,不斷發生變異、演化,此即社會因法律的影響而變化,法律也同樣會因為社會的影響而變形。
同時,婚姻家庭法亦不是靜止的規則體系,在形式上它表現為具有明確性、穩定性的規范條文,實質上則是由活生生的制度中活生生的人所進行的各方面活動。法律走向社會,實現社會化,必須依靠一定主體的操作和全體社會成員的遵行,這是法律的運行、流動、變異、轉化;其結果,便使運行中的法律制度的現實結構和其原始規范結構乃至立法指導思想發生巨大差異。
因此,從追求法的社會化法治績效出發,新的立法必須切實反映現實生活的普遍要求和規律,准確認定和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的步伐和需要,確保其與規范和調整對象有最具普遍意義的吻合性,從而達到其內容真正變成所調控的社會關系和個體行為的價值規范,成為人們能自覺意識和把握的行為准則,實現其規范、引導、確認、預測、罰禁等多重功能。
但是,立法不僅是要解決昨天、今天發生的問題,而且更要解決明天的問題。所以,科學地確保法的穩定性、導向性價值的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或超前性。
婚姻家庭立法尊重中國當前實際,但絕不是機械、消極地迎合現實,而應該用辯證的觀點來對待實際情況,既尊重當前的客觀實際,也考慮過去和未來的客觀實際,把客觀實際看成是運動發展的,尤其要預測和把握客觀實際的發展趨勢。在中國社會變革和發展迅猛的今天,立法的這種前瞻性特別應予重視。

熱點內容
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 發布:2024-11-18 13:46:06 瀏覽:598
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背誦 發布:2024-11-18 13:43:29 瀏覽:38
北京海淀區海淀街道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11-18 13:27:49 瀏覽:247
同謀罪刑法 發布:2024-11-18 13:20:20 瀏覽:696
國際商法知識產權英文版 發布:2024-11-18 13:19:15 瀏覽:922
規章可分為 發布:2024-11-18 13:18:59 瀏覽:122
依法治鎮建議 發布:2024-11-18 13:16:01 瀏覽:977
南翔法院 發布:2024-11-18 13:03:14 瀏覽:772
國內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12:58:06 瀏覽:979
教師資格中教育法的社會作用 發布:2024-11-18 12:53:19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