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知智者
㈠ 智者不辯慧者不言出自哪裡
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智者不言善者不辯字面意思是,明智的人不隨便說話,善良的人不爭辯。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釋義】明智的人不隨便說話,隨便說話的人沒有真知灼見。
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爭辯,爭辯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㈡ 「知人者智,知智者彌」什麼意思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譯文
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㈢ 《道德經》「智者不駁,駁者不智」出自哪裡
溫柔攻661o:你好。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源於《道德經》第八十一章。這一個句子是說,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知識淵博的人,是真正的沒有知識。是講【專、精】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這一篇用格言的形式,講為人的最高行為尊則。開始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是講【信與實】。繼之一句【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是講【訥言ne yan】.。最後幾句是講【利民而不爭】。
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的啟示是
原文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原文的內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原文的大意:有智慧的人不會誇誇其談,誇誇其談的人沒有智慧。堵塞溝通知識的穴竅,關閉傳遞知識的門窗;挫掉自己的鋒芒,解脫自己的紛擾;蘊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於污垢之中;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所以(對於領悟了「玄同」的人)既不可能使他受害;既不可能使他尊貴,也不可能使他卑賤,因此,就為天下人後重視。
由上可見,原文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示:
其一,懂得了怎麼做,才是真正智慧的道理。即:什麼事都能做到心中有數,而決非是誇誇其談地急於表現自己;
其二,懂得了怎麼做,才是在冥默中與道混同為一的道理。即:排除外界的任何干擾,收斂自己的一切鋒芒,解脫自己的一切紛擾,蘊藏自己的任何光彩,將自己混同於污垢之中。
其三,懂得了怎麼做,才是讓天下人重視的道理。即:既能做到不使自己受害,又能做到不使自己尊貴,還能做到不使自己卑賤。
㈤ 《道德經》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智不言,諸不知。
這是針對聖人與普通人進行的對比.說明普通人和聖人的區別.
聖人達到了不言而善應,不為而成,不行而至.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該說還是要說,該做還是要做,通過知、言來取得信息和得以認識社會和宇宙萬物。
㈥ 如何解釋老子哲理「知入者智,自知者明」
出自老子《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意思是:能夠了解、認識別人的算作是明智,能夠了解、認識自己的才算是真正的高明。
㈦ 知人者智,-------------。《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㈧ 道德經智者語遲是哪一章
道德經智者語遲是哪一章?
搜索了「【國學經典】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沒有找到「智者語遲」語句。只有「智者」。下面是有關智者的語段及翻譯:
【原文】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因此,聖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排棄充斥於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軟化人民的犟執趨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執成見、不生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從事於無所成為的作為,既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㈨ 知者弗言 言者弗知
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
有版本是弗,有版本是不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兌,閉其門②;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③,是謂玄同④。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⑤;故為天下貴。
[譯文]
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住嗜欲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爭,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深奧的玄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經超脫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范圍,所以就為天下人所尊重。
㈩ 《道德經》 「智者不駁,駁者不智」出自哪裡 整段內容都是什麼寫出來喲!
出自老子《道德經》的最後一章,意思是:知「道」的人並不博聞多見,博聞多見的人並不知「道」.
意思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說:講道理,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