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學術道德不正

學術道德不正

發布時間: 2022-03-22 17:19:52

A. 學術道德問題有哪些

學術道德問題有哪些,2003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的《學術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設》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現實問題,即學術道德問題。隨著去年,北京大學著名人類學教授汪銘銘大規模抄襲事件被披露以後,人們的這種不滿情緒表現的更加明顯,學術道德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批判之聲充斥媒體,尤其在網路上各種各樣的意見紛紜雜陳,一時間,彷彿整個學術界成為道德敗壞者的樂園。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國學術道德問題特點的基礎上研究形成學術道德問題的原因,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學術道德 學術評價體系 學術立法

正文: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學術界的大部分學者,還是嚴守學術道德,兢兢業業地從事學術研究的。改革開放以來,各條戰線上的科教人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出許多學術精品,推動了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科研隊伍中,確實存在著學術道德低下的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從根本上予以解決,不僅會影響學者自身的發展,而且會對整個學術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

一、當前學術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⒈是低水平重復現象。有些人不去關注當前學術界在某一學科的進展狀況,或不願意去關注進展狀況,對於一些已經取得突破的問題,仍然局限於原有的層次上,簡單地重復前人所做過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種現象在各類教材的編寫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⒉是粗製濫造現象。有些人把嚴肅的學術研究當成像商品生產一樣的操作過程,只要能夠帶來經濟利益,就隨便找上一幫人,不管是否勝任這項研究,採用剪刀加糨糊的操作方式,製造毫無學術價值的垃圾文本。
⒊是泡沫學術。所謂炮沫學術,就是一個學者在自己已有的成果基礎上,簡單地加以改頭換面,改編或復制出另外的學術成果,並予以公開發表。這種做法的後果是,雖然就學術成果的數量來說,是增加了,但在質上並未提高。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才會出現一個學者在短時間內接連出版幾本甚至十幾本學術著作這種奇怪的現象。
⒋是假冒偽劣。近年來,原本是市場中的假冒偽劣現象,也出現在了學術界中。如替人「操刀」代寫論文或著作,或虛假掛名,或虛假主編、虛假文憑等之類的現象,都屬於學界的假冒偽劣現象,這種現象雖然為數不多,但卻影響了學術界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學術信任危機。
⒌是抄襲剽竊。抄襲剽竊是目前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一種學術道德缺失現象,也是批評界打擊最厲害的一種現象。那麼,什麼是抄襲呢?一般認為,所謂抄襲,就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已有的學術成果大量引用而不註明出處。抄襲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抄襲別人的既有成果,二是自我抄襲。自我抄襲,就是將自己以前公開發表的成果大量復制而不註明出處。人們一般只注意對別人成果的抄襲,而相對忽視自我抄襲現象,致使自我抄襲比較隱蔽。實際上,泡沫學問現象的存在,與自我抄襲有很大的關系,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在一年內出版幾本書,主要的途徑就是靠自我抄襲,即將原來公開發表和出版過的東西,簡單地進行改頭換面,做成一個新的文本,在低層次上重復自己原有的勞動。無論是抄襲別人的學術成果,還是自我抄襲,都是不道德的行為,都與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不相符。
此外,當前學術界道德失范的現象還有學術腐敗現象:如學術雜志中的關系稿、人情稿等;科研人員的一稿多投現象等。

二、學術道德問題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學術研究的商品化。從學術發展史的角度來看,人們最初從事學術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探索宇宙人生的奧秘,或為了修身養性。在古希臘,最早從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的人是早期的哲學家們,他們把追求智慧、探求宇宙的奧秘、解讀人生的真諦,作為自己進行研究的唯一目的,這種研究同研究者當下的直接經濟利益沒有必然的聯系。在中國古代也是如此,他們把學術研究當作修身養性的主要途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述而不作的思想家,也才會出現把自己的著作「藏諸名山,留諸後人」的著述家。
但近代以來,隨著學術的發展和職業的分化,學術研究日益職業化,其後果是學術研究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職業,變成了可以用來養家糊口的手段。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龔自珍在《詠史》一詩中寫過這樣一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雖然說的是作者對當時的文字獄的恐懼和逃避,但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學術已成為養家糊口的手段。這樣,學術研究就弱化了原有的目的,追求學術研究所帶來物質利益,成為從事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尤其是在20世紀以來文化工業化的浪潮的沖擊下,學術變得像大眾文化一樣,似乎也成為可以批量生產的東西,成為可以進行策劃的東西。
學術研究本來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創作活動,是一種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活動,它不應該承載學術本身之外的任何東西。如果學術研究能夠為研究者們帶來一定的物質利益的話,也不應該成為學術研究的直接目的,而應該作為它的副產品。但在現實生活種,有一些人本末倒置,把學術研究當成獲取職稱和經濟利益的手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低層次重復、泡沫學問、抄襲剽竊等與學術的真諦相背道而馳的現象。現在某些大學和科研單位把學術成果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鉤,發表成果後予以獎勵的做法,更加重了這種傾向。
其次,缺乏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如何評價一項學術成果的價值,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惑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部門的一個問題。對於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來說,它的價值是很難在短期內作出評價的。尤其是對於哲學、歷史、藝術等與當下的實踐需要關系不是很密切的人文科學成果來說,對其進行評價的難度更大。它往往需要實踐的長期檢驗。培根曾說過一句名言:「真理是時間的女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近年來,很多大學和科研單位在評價學術成果的價值時,採用了一種簡單化的做法,即以論文或著作所發表的刊物和出版社的檔次為標准,來衡量學術成果的價值。
我們在圖書館會發現,很多學術期刊的封面上都印有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中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科學核心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等字樣。這就是中國自己的「SSCI」。目前,很多大學都有自己所承認的核心期刊目錄。國內通行的劃分核心期刊的做法,主要是從美國借鑒過來的。
據考證,核心期刊理論,最初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家圖書館的文獻資料管理員S.C.布拉德福,在進行科技文獻統計時提出來的。後來,美國人戈夫曼和沃倫進一步發展了布拉德福的理論,創立了完整的目錄索引體系。80年代傳入中國,並受到歡迎。從這套體系的創立目的上看,美國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用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用索引),原本是為方便研究者們檢索資料而編輯的目錄索引,而不是評價學術成果的評審標准。據留學國外的學者們反映,就是在SCI和SSCI標準的誕生地美國,一流大學和二流大學也不用這個標准來衡量學術成果的價值。
用核心期刊的標准來評價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是不科學的。從總體上來看,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的質量,大部分是高的,但並非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每篇論文的質量都是高的。這種評價辦法的錯誤,是用外在的標准來評價學術成果,其結果是誤導大家都去到核心期刊上面去發表文章,為學術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再次,缺乏科學的學術管理體系。是否具有科學的學術管理體系,對於學術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都紛紛採用量化管理的辦法,創建自己的學術評定的量化指標體系,要求具有一定學術職稱的人,每年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科研成果,並把量化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和評聘職稱的重要依據。很多科研管理者把這種管理辦法,視為學術規范的標志,也視為與國際學術管理接軌的標志。
當然,對學術成果進行定量考核,主要是為了以一種簡便、統一、易於操作的方式來對科研進行管理。在這個意義上,這種方法對於管理者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管理方式,但對於整個學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來說,卻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它以僵死的量化形式,給科研人員施加著一種無形的壓力,使他們花很大的精力去應付考核,去完成年度量化指標。有些人為了評聘職稱或為了獎金,不惜以犧牲學術成果的質量為代價,大量製造低質量的學術成果。同時,過於量化的考核標准,也使人們容易產生一種急功近利的傾向,使人難以靜下心來從事真正的嚴肅的學術研究。因而,用現在國內大部分高校的考核評聘標准,所造就的只能是急功近利的學者,而非真正的科學家和思想家。這種量化評價標準是把工業生產模式和生產主義意識形態引到學術研究裡面來,是工具理性的一種表現,只能給學術研究帶來負面影響。
第四,缺乏良好的學術批評風氣。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學術批評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即主要以唱贊歌為主。這主要表現在書評上,國內學術界所發表的大部分述評,主要是朋友間的相互吹捧,影響了正常的學術爭鳴。
最後,學術立法滯後。盡管國家已經出台了知識產權、著作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對於當前學術界所出現的問題的規定不夠具體,如對於什麼抄襲,規定得不夠明確,讓人無所適從。目前法律對於諸如低層次重復、自我抄襲等問題,沒有明確規定,無法起到應到的約束作用。

三、如何改善中國學術道德問題

1、加強科研人員的道德素質。學術道德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職業道德。對於從事任何一個職業的人來說,遵守該行業的職業道德,都是一種最起碼的要求。科研人員首先要增強獻身科教、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古人說過,學術乃天下之公器。決不能把學術研究僅僅當成實現個人私利的某種工具和手段。其次,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學術研究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就要求學者們堅守誠信的原則,堅守知識分子的道德底線。每一個知識分子都應該把學術道德修養問題,當作一個嚴肅的問題來對待,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把學術道德建設真正落到實處。最後,建議建立個人學術道德檔案,對於違反學術道德的人和事予以公開曝光,並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通過這種途徑,讓每個學者增強道德自律能力。
2、建立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規范的學術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當前的學術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應針對不同的學科,設立不同的學術評價標准,切忌評價標准上的簡單化傾向。具體地說,應該將三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即將實踐檢驗、邏輯檢驗和權威檢驗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術成果評價的准確性和可操作性,保證使真正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得到應有的肯定。同時,要鼓勵學術研究的原創性,倡導學術創新。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人們真正樹立起學術精品意識,用有價值的學術成果推動我國的學術發展。
3、建立科學的學術管理體制。學術管理體制,不僅僅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體現著一種價值導向功能。如果單獨以量化的標准來衡量一個學者的學術成就,就會促使人們僅僅追求學術成果的量的積累,而忽視質的方面。在學術規范建設方面,應該注意兩點:一是要堅持以質為主,質量兼顧的原則,要引導大家樹立精品意識,耐得住寂寞,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地進行學術研究;二是要建立即能刺激科學研究又給人們適當的壓力的靈活的管理機制,因為學術研究是一種自由的精神創造活動,如果管的過死,就會影響學者們的自由創造力的發揮,同時如果缺乏必要的約束,也不利於學術成果的生產。怎樣處理好這些關系,切實建立起有利於學術發展的科學的管理體制,仍是一個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門共同探討的問題。
4、呼喚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創造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學術環境問題。真理是在辯論和交鋒中得以發展的,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對於規范學術研究,推動學術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學術批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倡導真正的嚴肅的批評,反對虛假的學術批評。對於書評,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好的做法。在有些國家,作者本人沒有權力約請別人為自己的著作撰寫書評,一般的程序是,圖書出版後,出版社把書寄給有關的雜志社,又雜志社判斷該著作是否值得評價,如果雜志社認為有必要的話,它會自己請相關的專家來撰寫書評。這樣,就盡可能地避免了「吹捧式」的學術批評。對於學術觀點之間的爭鳴,也應該加以規范,要以學術責任為重,採取對事不對人的立場,加強健康的學術批評的力度,使錯誤的學術觀點得以糾正,正確的學術觀點得以傳播。在建立良好的學術批評氛圍方面,各類學術刊物應該發揮自己的陣地作用,主動引導學術批評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5、打擊學術腐敗。學術是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表現之一,同時也是加重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學術有自己獨立的品格,當它與權力、金錢、地位等非學術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學術腐敗現象。打擊學術腐敗,最重要的是從制度建設入手,鏟除腐敗賴以產生的根源。目前國內部分雜志社開始推行的匿名審稿制度,就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做法。
6、加強學術立法,規范學術行為。加強學術道德建設,道德教育是基礎,法律建設是保障。現在我國已經進入法制社會,一切行為都必須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學術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性活動,也必須嚴格依法辦事。這就要求立法部門,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學術立法,制定與我國學術研究形狀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使人們有法可依。尤其是對於當前學術界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抄襲行為、版權糾紛、學術腐敗等,要法律規定上進一步細化,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正常的學術研究秩序。另一方面,廣大科研人員也要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做到不違法不侵權。
學術道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研人員、科研管理部門、學術成果出版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時,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從根本上根除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的學術道德風尚最終一定會形成。

B. 了解學術道德規范對研究生有什麼意義

了解學術道德規范對研究生有什麼意義
這個很重要 對以後的研究 如果道德不行
研究方向錯了 不利於社會發展就不好了
了解學術道德規范對研究生有什麼意義
這個很重要 對以後的研究 如果道德不行
研究方向錯了 不利於社會發展就不好了

C. 我國幼兒園,中小學教育過程中,有哪些現象不符合學術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規范

召開高校學術風氣建設座談會,與會人員圍繞目前高校學風建設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進行了深入討論,並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學風建設提出了建議和意見。教育部部長強調,必須標本兼治,懲防並舉,切實加強高校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在講話中指出,長期以來,高校廣大教學科研工作者獻身科學,潛心研究,嚴謹治學,敬業奉獻,為發展科學、繁榮學術、教書育人做出了重要貢獻,體現了良好的師德規范。但學術失范、學風不正現象仍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仍有發生,在有些方面還比較嚴重,損害了學術形象,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必須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嚴肅查處,決不能任其滋長蔓延。強調,要深刻認識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是高等學校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是提高科研水平、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引領社會風尚、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健全制度,狠抓落實,全面推進高校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再上一個新台階。要求,要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相結合的懲治和預防工作體系。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凈化學術風氣,遏制學術不端行為,必須標本兼治,懲防並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自律與他律相統一,內部治理與社會監督相結合。一是加強教育引導,提高道德自律水平,發揮道德力量,使之不願違背學術道德;二是加強制度約束,規范學術管理,發揮制度力量,使之不能違背學術道德;三是加強社會監督,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發揮社會力量,使之不敢違背學術道德。強調,要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切實加強高校學風建設。培育優良的學風,倡導嚴謹規范的學術行為,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學者自律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證,領導重視是關鍵。高等學校是推進學風建設的主體。要切實加強領導、廣泛動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形成良好的政策導向,在提高認識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在學風建設規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在全面推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方面取得實效。

D. 什麼是學術規范學術規范有什麼意義如何理解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

學術規范,是指學術共同體內形成的進行學術活動的基本倫理道德規范,或者根版據學術發展規律制定的權有關學術活動的基本准則。學術規范的意義是有助於彰顯學術研究的價值,使學術活動制度化、學術研究標准化和專業化。有助於學術積累和創新,強調學術史的研究和學術傳統的養成,從而推動學科發展。有助於解決學風建設問題,規約和懲處學術研究活動中的各種不良行為。學術道德是指在學術界約定俗成並得到學者認同和共同遵守的觀念道德和價值取向,包括對待學術事業的態度、學術責任等。學術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對行為者的約束作用是以自覺為特徵的。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之間的關系是學者在進行學術活動時自律與他律的關系,也就是說「學術規范是一種外在的、強制性的約束機制,而學術道德則是學者內在的自我修養機制」。

E. 怎樣恪守與踐行學術道德與科研誠信

學術道德與科研誠信應積極踐行,從我做起

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范。近日,我校開展了大量的有關學術道德,學風建設的主題教育活動,為端正學術風氣、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國有句古話,「有德無才,德不足以成其事;有才無德,才足以促其奸。」近年來,國內外都出現了一些學術風氣不正、學術道德失范的問題,在學術界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學術道德建設關系著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形象,關系著學術環境、學術聲譽和學術進步,更關系著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發展和民族創新能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多年來,我校一貫倡導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涌現出了一批批學術道德典範。楊守仁教授「願做一塊『墊腳石』,讓年輕人踩著我的肩膀去攀登科學高峰」;陳溫福院士強調「做學問不能貪,貪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和成果」……這樣一批老科學家以其高尚的學術道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著身邊的人,帶出了一支支「星光燦爛的隊伍」。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一件小事可能毀了學生的前途,也毀了導師的名譽和學校的聲譽。因此學校始終把學術道德作為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國家政府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嚴格要求導師和研究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學術行為,杜絕弄虛作假、剽竊他人成果的現象發生,為防範學術腐敗奠定了基礎。
然而強調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僅靠制度約束是不夠的,更要靠精神引導和道德影響。我們要時刻牢記並弘揚 「求真務實,崇尚科學的求是精神」,堅決反對沽名釣譽、急功近利等不良風氣,努力營造一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良好學術氛圍和制度環境,讓每一位師生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資。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淺薄,雖成亦小。」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在學術上有一定的造詣,還要在德行上有更高的修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國家。因此,我們要努力建設一支具有強烈使命感、學術作風嚴謹的高素質學術隊伍,促進學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同時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更加註重德育教育,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21世紀德才兼備的國家棟梁。

F.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G. 學術不正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1. 浙江大學賀海波論文造假,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葯學院院長李連達負有監管不力的責任,不再續聘。

  2. 雲南中醫學院院長李慶生被指論文抄襲、一稿多投。李慶生主動申請對自己的相關論文進行鑒定,結果為「過度引用不當」。

  3. 浙江大學副教授賀海波被爆剽竊論文。浙大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事發後,賀海波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浙大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4. 海南大學年僅38歲的大學教授、博導、學科帶頭人王鳳陽,剛被任命為海南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就被捲入「學術造假」的漩渦。

  5. 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某篇碩士學位論文,與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一篇碩士學位論文驚人相似,兩篇論文整體框架完全一樣,除了把地點「江蘇」兩字替換成「山東」,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事件」。

  6. 遼寧大學副校長陸傑榮在核心期刊發表的《何謂「理論」?》一文被爆涉嫌抄襲。隨後遼寧大學校方表示,該論文第一署名人陸傑榮對此事並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外國哲學專業2006級在讀博士生楊倫承認是自己抄襲,然後才拿給之前的老師陸傑榮署名。

  7. 武漢理工大學64歲的武漢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2009年院士候選人周祖德及其學生謝鳴一篇抄襲論文收錄在「第二屆全國智能製造學術會議」第一版論文集中,後被查出抄襲後,會議又推出「正式版」,刪除了該文。

  8. 廣州中醫葯大學校長徐志偉被賴文教授和吳麗麗副教授聯名舉報其博士學位論文抄襲。其博士學位論文竟然在沒有標明引用的情況下,將早一年畢業的敖海清博士的學位論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連數頁粘貼過來,直接把這些論述、分析和數據作為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內容,雷同文字數高達40%以上。

H. 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

教育研究者的主觀因素

教育研究者常常是學術道德失范的始作俑者,從教育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看,造成教育研究中的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缺乏基本的學術誠信與學術素質。在我國,高等院校缺乏學術誠信的培養教育和學術素質的培養,這就導致了一些研究者,包括教育研究者在進行學術研究的時候,缺乏學術誠信和基本的學術素質。

2.、為了附庸政治的需要迷失了自我。有些教育研究者常常將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相混淆,或者為了尋求政治上的庇護,又或者受「官本位」思想毒害過深,導致了一些教育研究者為了「陞官」而研究,對自己的研究只求速度,不求效果,只求數量,不求質量。

3.、過於受社會價值觀功利化的影響。受社會價值觀的功利化趨勢的影響,有些教育研究者存在一種浮躁的治學風氣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觀念,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是教育發展的長遠利益。過於追求功利,導致了教育研究功能的異化,就有違了教育研究的學術道德,成了不道德的了。
二、體制方面的原因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時,我國的體制建設特別是學術體制方面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學術體制不規范就使一些研究者有空子可鑽,也是導致學術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相關法律不健全。在我國,雖然當前也有了關於遏制學術腐敗的法律,但很少且有些還含混模糊,沒有特指的是哪種情況,又應當怎樣「約定」等等均語焉不詳,而且在現在的復雜的社會教育條件下,現有的法律已不足以對付各色學術腐敗了

2、完備的教育研究道德規范體系還沒有建立。教育研究中的學術道德問題研究在我國不受重視,所形成的、可以供教育研究者參考的學術道德規范方面的文獻稀少,很多理論方面的問題還處在探索階段,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研究的需要等等。

3、學術懲處機制不健全。在我國,學術懲處機制不詳盡,較先進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有的只是一些小范圍內的「行規」。

4、教育研究成果評審制還不很完善。時下流行學術評審實質上是個數字游戲,這種研究成果評審制上的混亂和不完善,客觀上刺激了教育研究者在研究中的道德失范行為。

I. 學術道德規范的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的各種造假、抄襲、剽竊和其他違背學術活動公序良俗的行為。全體研究生不得有下述學術道德不端行為:
(一)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在學術活動過程中抄襲、篡改他人作品等成果,剽竊、篡改他人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或實驗數據、調查結果;違反職業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等行為。
(二)故意做出錯誤的陳述,捏造數據或結果,破壞原始數據的完整性;偽造、拼湊、篡改科學研究實驗數據、結論、注釋或文獻資料等行為。
(三)偽造學術經歷:在評獎、評優、獎助學金評定等申報材料填寫有關個人簡歷信息及學術情況時,不如實報告個人簡歷、學術經歷、學術成果,偽造專家鑒定、證書及其他學術能力證明材料等行為。
(四)成果發表、出版時一稿多投。
(五)未如實反映科研成果:虛報科研成果,或重復申報同級同類獎項,或隨意提高成果的學術檔次,在出版成果時未如實註明著、編著、編、譯著、編譯等行為。
(六)不當或濫用署名:未參加科學研究或者論著寫作,而在別人發表的作品等成果中署名;未經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為;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位次上高於自己的實際貢獻的行為;未經被署名人允許的隨意代簽、冒簽;損害他人著作權,侵犯他人的署名權,將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單之外。
(七)採用不正當手段干擾和妨礙他人研究活動,包括故意毀壞或扣壓他人研究活動中必需的儀器設備、文獻資料,以及其它與科研有關的財物;故意對競爭項目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
(八)參與或與他人合謀隱匿學術劣跡,包括參與他人的學術造假,與他人合謀隱藏其不端行為,監察失職,以及對投訴人打擊報復。

J. 論學術道德。

答: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學術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學術道德建設應包含三個層次的工作:一是理順學術行為主體的各種社會關系,建設合理的學術體制;二是道德體系本身的構建,包括能被整個社會和學術共同體所認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則的構建,以及切實可行的規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養可執行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學術行為主體。
遵守學術道德,誠實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核心。具體要求有:
1、保持嚴謹求實的治學風格;
在科研過程中恪守求真務實原則,不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抄襲剽竊等,自覺抵制沽名釣譽、急功近利、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等不良學術風氣。
2、尊重知識產權和相關規范;
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學術權益。嚴格遵守相關專業領域的基本寫作、引文和注釋規范。
3、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有關內容;
引證的目的應該是介紹、評論某一論文(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從他人論文(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應註明轉引出處。
認真執行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引用他人成果時應註明出處,引證部分不應構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
4、堅持正確的學術評價和學術批評態度。
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反對一切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抄襲剽竊和粗製濫造行為;堅持文責自負的原則,對自主發表的任何形式的學術著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
司法仲裁委員會 發布:2025-01-23 12:05:17 瀏覽:306
溫州中級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3 12:02:52 瀏覽:268
華南理工社會保障法課程作業 發布:2025-01-23 11:37:47 瀏覽:675
路鋼律師 發布:2025-01-23 11:32:00 瀏覽:489
上市公司並購有哪些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11:09:55 瀏覽:539
人民法院的立案條件 發布:2025-01-23 10:55:41 瀏覽:504
法院不支持20 發布:2025-01-23 10:40:01 瀏覽:161
法院招財務 發布:2025-01-23 10:05:18 瀏覽:808
荊州法官助理 發布:2025-01-23 10:00:17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