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有關法治的基本原則闡述錯誤的是

有關法治的基本原則闡述錯誤的是

發布時間: 2022-03-23 02:53:02

A.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是尊重和保障人權。
人權是人之作為人都應該享有的權利,是現代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對人的主體地位、尊嚴、自由和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確認。人權來源於人的理性、尊嚴和價值。基本人權則是當代國際社會所確認的一切人所應當共同具備的權利。人的主體地位、尊嚴、自由和利益之所以被宣布或確認為權利,不僅是因為它們經常面臨著被侵犯、被否定的危險,需要社會道德的支持和國家強制力量的保護,而且是因為人權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尺和動力。現代法律就是保護人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和強制力量。正是人權體現了現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權保障奠定了現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礎。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一切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就是為了爭取和實現人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改革開放的時代,隨著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不斷完善,社會利益多元化和社會矛盾復雜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突破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理論,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高度重視和維護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視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問題,把工作重點從調整對立的階級關系轉移到承認和保護社會利益多元化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等權利義務關繫上來,轉變重政權輕民權的觀念,克服「防民」思想,提高人權保障意識和依法執政的能力。當前,在刑事司法領域,一些執法人員還存在著重打擊犯罪、輕人權保障的觀念,習慣於有罪推定,忽視刑事司法的人權保障功能。因此,我們必須著力提倡打擊與保護並重的觀念,增強以人為本、文明執法的意識。
其它的內容也簡要列一下:
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取向;
三,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四,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
五,監督制約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機制;
六,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B. 以下關於行政法基本原則以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有關論述,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現在叫司法(資格)考試,不叫律師考試。 試卷一,主要考法理、憲法、法制史、「三版國」(國際法權、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經濟法(如消法、產品質量法、招投標法、銀行法、證券法等)。近年來還要考「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試卷二,考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 試卷三,考民商法。 前三卷為客觀題,包括單選、多選 、不定選。 第四卷為主觀題,主要是案例題,包括了各大法律,但刑事法律和民商還是大頭。以前也曾考過法律文書寫作和論述題。論題目一般出自法理與行政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等方面的內容。

C. 下列關於刑法基本原則的表述錯誤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貫穿於刑法始終,必須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則,就是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根據自己的意志,以國家的名義頒布的,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1997年及2012 年修訂的刑法典規定了四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

均衡原則
罪刑均衡原則的基本含義是:犯多大的罪,就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亦應判處其相應輕重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罰當其罪,罪刑相稱;罪輕罪重,應當考慮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本身和其他各種影響刑事責任大小的因素[1]。

我國《刑法》第5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經典表述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刑法第3條明文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產生的思想淵源是三權分立學說與心理強制說。但該原則的思想基礎則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民主主義要求,什麼是犯罪,對犯罪如何處罰,必須由人民群眾決定,具體表現為由人民群眾選舉產生的立法機關來決定;尊重人權主義要求,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須使得公民能夠事先預測自己行為的性質與後果,故什麼犯罪,對犯罪如何處罰,必須在事前明文規定。

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如下:

(1)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必須是立法機關制定的成文法律,行政規章不得規定刑罰,習慣法不得作為刑法的淵源,判例也不應作為刑法[2]的淵源。

(2)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4)禁止絕對的不定刑與絕對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處罰范圍與處罰程度必須具有合理性:只能將值得刑罰科處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禁止將輕微危害行為當作犯罪處理;處罰程度必須適應現階段一般人的價值觀念。

(6)對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規定必須明確:對犯罪構成的規定必須明確;對法律後果的規定必須明確。

(7)禁止不均衡的、殘虐的刑罰。

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的區別。一般認為,罪刑法定原則並不禁止擴大解釋,但如何釐定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的界限,則是一個難題。從形式上說,擴大解釋所得出的結論,沒有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即在刑法文字含義的「射程」之內進行解釋;而類推解釋所得出的結論,超出了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即在刑法文字含義的「射程」之外進行解釋。從著重點上說,擴大解釋著眼於刑法規範本身,仍然是對規范的邏輯解釋;類推解釋著眼於刑法規范之外的事實,是對事實的比較。從論理方法上說,擴大解釋是擴張性的劃定刑法的某個概念,使應受處罰的行為包含在該概念中;類推解釋則是認識到某行為不是刑法處罰的對象,而以該行為與刑法規定的相似行為具有同等的惡害性為由,將其作為處罰對象。從實質上而言,擴大解釋的結論在公民預測可能性范圍之內;類推解釋則超出了公民預測可能性的范圍。

罪刑法定的最早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1215年英國大憲章第39條的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貴族依法判決或者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財產,剝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這一規定奠定了「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

17、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進一步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張,將罪刑法定的思想系統化成為學說。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後,罪刑法定學說在資產階級憲法和刑法中得以確認。

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必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不得處罰任何人。」在此指導下,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4條首次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而後,大陸法系國家紛紛在憲法和刑法中確立罪刑法定原則。

目前,這一原則已深深植根於現代各國的法制意識之中,成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刑法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項准則。

平等原則
平等適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規范在根據其內容應當得到適用的所有場合,都予以嚴格適用。刑法第4條明文規定了該原則。平等適用刑法,是維護合法權益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的要求,是預防犯罪的要求,是實現價值追求的要求,是作為規范的刑法本身的要求,是法治的要求。

平等適用刑法的具體要求是:對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予以平等的保護;對於事實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認定犯罪;對於任何犯罪人,都必須根據其犯罪事實與法律規定量刑;對於被判處刑罰的任何人,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刑罰。

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刑法第5條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以客觀行為的侵犯性與主觀意識的罪過性相結合的犯罪社會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主體再次犯罪的危險程度,作為刑罰的尺度;換言之,刑罰既要與犯罪性質相適應,又要與犯罪情節相適應。在立法上實現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注重對各種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的宏觀預測和遏制手段的總體涉及,確定合理的刑罰體系、刑罰制度與法定刑;在量刑方面實現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將量刑與定罪置於同等重要地位,強化量刑公正的執法觀念,實現刑與罪的均衡協調;在行刑方面實現罪刑法定原則,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險程度的消長變化情況,合理的運用減刑、假釋等制度。

D.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國項基本原則為根本指導思想的為什麼是錯的

因為編造理論的人他不是這樣寫的

E. 求解《法律基礎》的作業題,誰能幫忙解決一下!

5、c
6、c
7、d
8、d

F.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對行政機關及其行政公務人員從內事行政管理活動的容基本要求和根本准則。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規定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依法行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
2.必須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
3.必須維護憲法權威,確保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4.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5.必須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
6.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拓創新與循序漸進的統一,既要體現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分類推進。

7.必須把堅持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率統一起來,做到既嚴格依法辦事,又積極履行職責。

G. 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1、堅持中共的領導;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的標志。具體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在立法方面,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
2、法律至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性;
3、實現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
4、國家的權力監督和制約機制的形成和良性循環;
5、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制度的有效的保障;
6、尊重,保障和實現;
7、國家的法律秩序穩定,人民生活幸福。
為實現法治,需要做到如下內容:
1、市場經濟的發展;
2、政治體制改革的進行和民主政治建設的完善;
3、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和公民的民主,法律,道德意識的提高;
4、立法體制,司法體制的改革和法律監督體系的完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第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增強國防力量。

H. 法制的基本原則要求

基本原則:
有法可依——實行法治的前提
有法必依——實行法治的中心環節
執法必嚴——實行法治的關鍵
違法必究——實行法治的體現和保障

I. 法治的基本原則

(1)法治基本原則可分實體原則(或價值原則)和形式原則(或程序原則)。

(版2)從實體原則上看權,社會主義法治的實體基本原則和資本主義國家法治的實體原則雖然有共同點,但也有不同的理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實體原則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引。具體地看。這些原則包括生存、安全、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義、共同福利、正義、和平、發展等目標。

(3)從形式基本原則上看。法治在形式方面的基本原則是本國法律發展經驗的總結。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可以從《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三大訴訟法中得到說明。包括:①法院和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②進行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③審判公開舉行;④實行迴避制;⑤實行兩審終審制;⑥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⑦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等;⑧適用法律一律平等。

熱點內容
道德經女門 發布:2025-01-23 08:29:27 瀏覽:651
經濟法練習題董事會的職權 發布:2025-01-23 08:24:19 瀏覽:510
朝陽幾個法院 發布:2025-01-23 07:57:48 瀏覽:475
商標權利人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7:37:58 瀏覽:408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發布:2025-01-23 07:28:29 瀏覽:228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