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選擇的條件

道德選擇的條件

發布時間: 2022-03-23 10:25:46

⑴ 會計行為的道德選擇的條件包括哪些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各種經濟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會計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體現了社會要求與個性發展的統一,著眼於人際關系的調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與惡為評價標准,並以社會評價(榮譽)和個人評價(良心)為主要制約手段,則一種通過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非強制性規范。
主要構成要素
1、會計職業理想,會計人員的擇業目標,或維持生計,或發展個性,或承擔社會義務,或兼而有之。它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靈魂。
2、會計工作態度。會計工作的職業特徵要求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活動時,既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又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這是會計人員履行職責義務的基礎。
3、會計職業責任,即會計人員擔任某項職務或從事某項工作後就應承擔(或被賦予)的相應義務。職責與職權相互關聯。會計職責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主要標准。
4、會計職業技能,包括完成會計工作所必要的知識以及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與經驗。它是會計人員圓滿完成會計工作的技術條件。
5、會計工作紀律。保密性、廉正性(正直、誠實、廉潔)與超然性既是維護和貫徹會計職業道德的保證,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一種標准。
6、會計工作作風。它是會計人員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習慣力量,是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連續貫徹的體現。在工作中嚴謹仔細,一絲不苟,勤儉理財,嚴格按會計規范辦事,自覺抵制非首先因素的侵襲等等,均是良好的會計工作作風。

⑵ 要想使一個人擁有道德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沉穩 ()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困難和遭遇。 (3)在征詢別人的意見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講。 (4)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你的不滿。 (5)重要的決定盡量有別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發布。 (6)講話不要有任何的慌張,走路也是。 二:細心 (1)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系。 (2)對做不到位的執行問題,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症結。 (3)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 (4)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 (5)經常去找幾個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隨時隨地對有所不足的地方補位。 三:膽識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詞句 (2)不要常常反悔,輕易已經決定的事。 (3)在眾人爭執不休時,不要沒有主見。 (4)整體氛圍低落時,你要樂觀、陽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為有人在看著你。 (6)事情不順的時候,歇口氣,重新尋找突破口,就結束也要干凈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夥伴的人變成對手。 (2)對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不要斤斤計較。 (3)在金錢上要大方,學習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4)不要有權力的傲慢和知識的偏見。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應和別人分享。 (6)必須有人犧牲或奉獻的時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誠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說了就努力做到。 (2)虛的口或標語不要常掛嘴上。 (3)針對客戶提出的「不誠信"問題,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聰明,要不得! (6)計算一下產品或服務的誠信代價,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擔當 (1)檢討任何過失的時候,先從自身或自己人開始反省。 (2)事項結束後,先審查過錯,再列述功勞。 (3)認錯從上級開始,表功從下級啟動 (4)著手一個計劃,先將權責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當。 (5)對「怕事"的人或組織要挑明了說。 (6)因為勇於承擔責任所造成的損失,應該承擔 成大事的九種手段: 1、敢於決斷--克服猶豫不定的習性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於決斷的手段,總是左顧右盼、思前想後,從而錯失成功的最佳時機。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來時,敢於做出重大決斷,因此取得先機。 2、挑戰弱點--徹底改變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點,不能成大事者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一生都不會發生重大轉變;能成大事者總是善於從自己的弱點上開刀,去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力超強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糾正的人,只能是失敗者! 3、突破困境--從失敗中撮成功的資本 人生總要面臨各種困境的挑戰,甚至可以說困境就是「鬼門關」。一般人會在困境面前渾身發抖,而成大事者則能把困境變為成功的有力跳板。 4、抓住機遇--善於選擇、善於創造 機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有些人浪費機遇輕而易舉,所以一個個有巨大潛力的機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絕對不允許溜走,並且能縱身撲向機遇。 5、發揮強項--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一個能力極弱的人肯定難以打開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級選手的犧牲品;成大事者關於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分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寬成功之路。 6、調整心態--切忌讓情緒傷害自己 心態消極的人,無論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擔,因為他們無法直面一個個人生挫折,成大事者則關於高速心態,即使在毫無希望時,也能看到一線成功的亮光。 7、立即行動--只說不做,徒勞無益 一次行動勝過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為實際現實的事情在他身上發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動來落實自己的人生計劃的。 8、善於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資源 一個人不懂得交往,必然會推動人際關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點之一是:善於靠借力、借熱去營造成功的局勢,從而能把一件件難以辦成的事辦成,實現自己人生的規劃。 9、重新規劃--站到更高的起點上 人生是一個過程,成功也是一個過程。你如果滿足於小成功,就會推動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從小到大的艱辛過程,所以在實現了一個個小成功之後,能繼續拆開下一個人生的「密封袋」。 可以講任何一種手段,都可以導致一種結果,但這個結果是不是最佳的結果,恐怕就很難說了。成大事者總是選擇最佳的手段,達到最完善的結果,這就是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在成功之路上,你要想成大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你的手段對你推動成功的計劃是否立竿見影! 成大事必備九種能力 挑戰生存的能力:善於在現實中尋找答案 1、擺正心態,敢於面對現實 對於那些不停地抱怨現實惡劣的人來說,不能稱心如意的現實,就如同生活的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身心,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成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則敢於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這就叫強者! 在此,我們可以得出一條成大事的經驗:適應現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靈活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現實的壓力之下,如果你能改變觀念,適時而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的自下而上須臾離不開現實,隨著現實的變化,我們必須隨之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現實,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慾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2、讓你擁有過硬的能力 ,就是要克服慾望,不要因為有點壓力就心裡浮躁,遇到一點不稱心的事就大發脾氣。 一個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則將無法控制別人。 一個人只要有成大事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後採取行動,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放棄,成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煩或阻礙,你就去面對它、解決它、然後再繼續前進,這樣問題才不會愈積愈多。 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時,千萬別對自己說「不」,因為「不」也許導致你決心的動搖,放棄你的目標,從而前功盡棄。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話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來自於外界是,而是自身。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壓力,讓壓力在你面前屈服。 3、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 一種抵觸情緒的產生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它對人一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從諸多小事上體現出來。我們應盡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為它不僅會給我們造成身心上的傷害,而且在我們通往成功的路途上,不良情緒有時會成為絆腳石。 為了你的成功,你必須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你必須去適應別人,適應形勢,不然的話,你註定成不了大事,註定會被淘汰。 4、獨處可以激發思考的力量 如果你知道怎麼獨處的話,成大事者都是善於獨處的人--在獨處的過程中激發思考的力量。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壓倒並讓你永遠沉默,也可以像推進器產生強大的動力。 比別人先走一步,能創造一種成功的心境。 在獨處時,你應當有所思考,不要總人浮於事。 5、壓力是最好的推動力 欲成大事者,因目標高遠,壓力可能會更大。但若欲成大事,就必須能承受這種壓力,把壓力當成推進人生的動力。 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外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人要有所為就要有所不為。應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該做的堅決不做。 得到的並不一定就值得慶幸,失去的也並不完全是壞事情。 6、以變應變,才有出路 順應時勢,善於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方案,這是成大事者適應現實的一種方法。 一個人如果沒有和人打交道的高超技巧,沒有把各種情況都考慮周全的頭腦,靈活應變的手段,就根本無法駕馭大的局面,將很難成大事。 一個人能看清自己的現狀,心態就會平衡許多,就能以一種客觀的眼光去看待,認識這個世界,並且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7、自信心是人生的堅強支柱 自信心充足者的適應能力就高,反之則適應能力較低。 一般信心不足較嚴重的人常有一些身心症狀,比如孤僻,害怕與人交往,說話過於偏激,悲觀失望。 如果做事成功的經驗越多,那麼自信心就越強。 自我成功鍛煉的機會越少,自信心就越弱,以致產生嚴重的自卑情緒。 十九世紀的思想家愛默生說:「相信自己『能』,便會攻無不克。」拿破崙說:「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 8、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強項上 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只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搭公車而搭、為工作而工作、為了回家而回家。 成大事者與不成大事者只差別在一些小小的動作:每天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多努力一點、在適當時機的一個表示、表演上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 在行動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勝任這一個任務。 沒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釋你為會么長時間仍然無法勝任一項工作。 不論你想追求的是什麼,你必須強迫自己增強能力以實現目標。 勤加練習、勤加練習、最後還是勤加練習!決不放棄學習,而且一定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9、要專心地做好一件事 如果大多數人集中精力專注於一項工作,他們都能把這項工作做得很好。 最成大事者的商人是能夠迅速而果斷作出決定的人,他們總是首先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並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朝這個目標努力。 一次只專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並積極地希望它成功,這樣你的心裡就不會感到筋疲力盡。 把你需要做的事想像成是一大排抽屜中的一個小抽屜。不要總想著所有的抽屜,而要將精力集中於你已經打開的那個抽屜。每個人做人辦事的手段都是不一樣的,可以講,一個人就有一種手段,一個人就有一種靠自己手段獲得成功的途徑。無數事實表明,有些人就是太過於自信,想念自己確認的手段能夠解決任何問題,但不知道這種往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他們總覺得離成功的目標不是越來越近,而實際上越來越遠。 成大事必備的9種心態 心態之一:積極向上 1.時刻想著出人頭地 2.做「小人物」時要向「大人物」看齊 3.惟有進取心,才能成大事 4.摒棄逆境的干擾,尋找向上的根源 5.放棄也是一種成功的開始 6.在平凡中做不平凡的事 7.保持年輕的心態很重要 8.永遠積極、主動、熱忱 心態之二:勤勉謙恭 1.壯志凌雲地想,腳踏實地地干 2.勤敬產業,謙恭做人 3.勤勉高於天賦 4.勤奮造就成功,懶惰摧毀天才 5.養成勤奮的習慣會終生受益 6.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 7.恆心與支持能「點石成金」 8.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心態之三:誠實守信 1.誠實是一種源自自身的本質 2.誠實守信才是大贏家 3.以誠信奠定成功基業 4.真誠的友誼會使你的事業更發達 5.做人要有正直的品行 6.誠實守信是成大事的「」 7.要成大事,擇友不可草率 8.以真誠待人,用熱忱做事 心態之四:敢於挑戰 1.敢於挑戰自我,克服貶低心理 2.挑戰無極限 3.堅持到底造靠勇氣,半途而廢是懦夫 4.用於挑戰激起成大事的信心 5.勇氣是戰勝困難的良方 6.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7.毅力與恆心是成大事的基本功 8.堅持不懈成大事,淺嘗輒止無出路 心態之五:善於合作 心態之六:知足平衡 心態之七:樂觀豁達 心態之八:寬厚容人 心態之九:永遠自信

⑶ 道德的客觀條件是什麼

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⑷ 簡述道德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道德產生的條件是:

一、勞動

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勞動創造了道德產生的主要條件,也形成了道德產生主觀統一的重要條件,提供了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動力。勞動使人和動物區別開來,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創造了人類的社會關系,創造了人類的自我意識。

二、社會關系的形成

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道德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只有形成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才會產生道德。社會關系的構建會推動道德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並在整個社會中推展開來。

三、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是一種調節關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識發生為前提。人類的自我意識促進了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種默契的道德調節關系,從而推動道德的快速發展和完善。

(4)道德選擇的條件擴展閱讀:

道德的分類有:

一、一般慾望部分

行動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魯莽,遲鈍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節制和自製,不道德有放縱和冷漠,病態和變態等。

二、特殊慾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節儉,不道德有揮霍,浪費和吝嗇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嚴肅和溫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談方面的道德有風趣和誠實,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誇張和刻板等。交際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謙遜,不道德有驕傲,虛榮和虛偽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愛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戀和諂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慮方面的道德有周詳和謹慎,不道德有繁瑣,沖動和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廣博,不道德有膚淺和狹隘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社會學概念)

⑸ 大學生道德選擇原則

大學生作為道德行為的主體,時刻面臨著自身道德價值的選擇與實現。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市場機制不健全、不規范,相應的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設相對滯後,由此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二律背反現象,令眾多大學生無所適從,為師者亦措手不及,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面對紛繁甚至沖突的道德價值,大學生時常陷入兩難或多難選擇的境地。尤其是近年來社會評判標準的不確定性,給大學生進行自我道德價值的選擇和實現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他們同樣的行為,往往在社會中得到不同的評價,時褒時貶,時贊時斥,以致於大學生的自我評判標准也難免發生左右擺動,難以確定。因此,從理論上回答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道德原則,以及在這些根本原則指導下,如何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選定的被社會認可的道德價值,這是大學德育的根本目標之一,同時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教育的原則,對於把握道德教育的方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道德行為的主體是人,人的一切活動構成了人的價值,但這個價值是十分寬泛的概念,僅從道德價值來看,它既包含了由人的「失范」行為所造成的道德負價值,也包含了由人的「應當」行為所帶來的道德正價值。由於價值觀往往決定了人們如何認識和評價事物,以及選擇行為,所以價值觀是進行價值評價和行為選擇的重要依據,它影響、支配著人們的實踐活動,左右人們的選擇和行為。因此,主體在確立人生的道德價值時,必須首先明知什麼樣的行為才能帶來道德正價值,即應得到鼓勵和幫助實現的道德價值。由於價值對人的選擇和行為,往往起傾向性的作用,因而價值評價有其特殊的價值尺度和客觀標准。這個尺度和標準是,凡是有利於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就有價值,其推動作用越大,價值就越大。反之,就沒有價值。可見,大學生「應當」的道德價值的行為准則是以大學生的行為結果,究竟對社會有利還是有害,是促進社會進步還是阻礙社會進步,是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還是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為准則。凡屬前者的道德行為都應是取得正的道德價值的行為。
由此,大學生的道德價值就是指行為主體(大學生)在一定動機的支配下從事的能體現社會發展必然性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的活動價值。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無疑應該根據這一原則來確立。
然而,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過程是非常復雜的。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道德認知是大學生進行道德行為選擇的基礎,是道德品質的基本組成部分。認知因素指的是對態度、對象的知覺、理解、信念和評價。在德育心理學中,特指人們的道德觀念,即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對社會和道德現象、道德行為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以及對是非、善惡的評價。在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道德認知因素是首要的前提。只有認知清楚、明確,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形成良好和正確的思想品德。
因此,道德價值選擇需要建立在正確的自我理性判斷基礎之上,並能經受社會、歷史、科學理性的長期考驗判斷才能確定下來。由於它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生經驗的深刻認知和理性升華,因而它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自我認知能力的成熟及理性的不斷升華而不斷地自由自覺地發展。事實上,今天的大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由於年輕和認知能力的局限,社會閱歷的膚淺,基本理性自覺精神的不足,思維模式的簡單化,因而很難真正正確地確定出自己的道德價值。他們所確定的道德價值,往往是不自覺的、多向的、不確定的,甚至帶有明顯的隨機性、盲目性和自發性。在其道德行為上也反映出明顯的二重性,部分學生在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之間存在明顯反差。人的思想是環境的同化作用和個體內在的選擇作用的統一,人的思想形成和變化畢竟要受環境的制約,其中社會環境起著主導的制約作用。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這難道需要經過深思才能了解嗎?」因而當前大學生在道德行為選擇上的沖突與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定時期和特殊環境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觀現實性和歷史必然性。

⑹ 道德產生有哪幾個方面的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抄是道德賴以產生襲的客觀條件。

2.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生產實踐是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統一的社會條件。

4.社會分工是道德從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條件。

5.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⑺ 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分別是什麼

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分別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社會關系。

道德作為一種內社會容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7)道德選擇的條件擴展閱讀

在道德的功能系統中,主要的功能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

1、道德的認識功能。

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2、道德的調節功能。

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會功能。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還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等。

⑻ 你覺得道德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道德必要的條件就是誠信。誠信是道德,條件中最重要的對律師都是要做到誠信這一點,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要講實話,對所有人都要一視同仁。

⑼ 道德選擇的依據是什麼

利害。
《論道德》
「道德」二字,經常被人們提及。古今中外,與此相關的書籍,可謂多如牛毛。其內涵之豐富,可見一斑——我也略微談談。
雖然辭典里有現成的定義,但我仍想改弦更張,另作闡述。人道,即為人處世之道,指個人或群體同外界聯系時,應當具備的方法、原則及態度。而道德,可定義為:人與人相處時,應當具備的方法、原則及態度。
顯然,嚴格說來,道德僅在人與人聯系時起效;在人與非人的事物聯系,以及非人的事物互相聯系時,並不適用。所以,我們不可戴上「道德」的眼鏡,看待人類的殺生與動物的弱肉強食。
由定義,不難得知:道德有利於維持人類的穩定。所以,究其本源,可認為道德,是人類為維持自身穩定,而自我約束的產物。進而可知,對維持人類穩定的作用大小,是評判道德高低的核心依據。
談到作用,也不可不提利益。為更多的人,謀得更大的利益,所展現的道德便越高尚;令更多的人,受到更大的損害,所展現的道德便越低劣。
而展現,須有合適的時機——畢竟道德存之於心,而見之於行。若不得馳騁,便無法區分馬匹的優劣;不得施展,便難以判斷才能的高低。
人生的舞台:愈是狹窄和隱秘,對外人利益的影響,便愈為微小,也愈難於展現道德與才能;愈是寬闊和明顯,對外人利益的影響,便愈為重大,也愈易於展現道德與才能。
要想更為深入地了解道德,必須將其拆分而單論。「道」與「德」的內涵,原本並不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被連用,且「道」的分量逐漸下降;「道德」一詞,幾乎成為「美德」的代稱。
所謂的「道」,即道品,指吻合於中庸之道的德行。德盛,則道不達;道高,則德不厚。唯有庸德庸行,方才符合中庸之道。
道德有別,根源便在於兩者的評判依據,存在差異。前者立足於延長人類的存在時間,後者著眼於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種群數量。須知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種群數量提升得越快,人類的存在時間便會越短。——舉此一例,更容易理解:長勢越快的樹木,往往天年越短;天年越長的樹木,常常成長越慢。
對人類(非指個人)而言,存在時間,與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都能影響自身的穩定;且前者的影響,顯著大於後者。
換而言之,只要存在時間延長,人類便更趨穩定;若縮短,便更不穩定——此時,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的提升,雖原則上有利於人類的穩定,但若使人類的存在時間縮短,反不利於自身的穩定。
顯然,道高於德,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道德經》有雲:「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高,則無拘泥於德;德厚,則無執著於仁;仁深,則無糾結於義;義重,則無束縛於禮。
當然,前文可謂玄之又玄,並不容易理解。判斷道與德孰高孰低,還有更為直觀的標准——智慧的大小。莫問智當何處尋,去其濁者水自清。寡慾靜心,而人自明。所以,道德越高,智慧越大。
道之高,莫過於老聃、莊周、洪應明;德之盛,莫過於孔丘。今人大可靜心咀嚼與比較儒道經典,通過兩家對世事人生的感悟,從而判斷出智慧的大小。
要想提高智慧,必須提升道德。而道德之路,頗為漫長與艱辛。古人雲:「逆以煉心。」不能忍受錘煉的痛苦,與長期的煎熬,必不會擁有高深的道德。
道德之本,在於自愛;進德之本,在於自省。若能堅持寡慾匡過,定可不負此生。

熱點內容
道德經女門 發布:2025-01-23 08:29:27 瀏覽:651
經濟法練習題董事會的職權 發布:2025-01-23 08:24:19 瀏覽:510
朝陽幾個法院 發布:2025-01-23 07:57:48 瀏覽:475
商標權利人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7:37:58 瀏覽:408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發布:2025-01-23 07:28:29 瀏覽:228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