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的概括

法學的概括

發布時間: 2022-03-23 11:24:25

Ⅰ 對法學這個詞項進行一次限制和概括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Ⅱ 法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個問題要說清楚需要的篇幅就大了,看看這個,不知能不能概括一二,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基礎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社會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時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 現在指----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力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的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Ⅲ 概括什麼叫法學

法學(英文:law,science of law,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思想最早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一詞,在中國先秦時被稱為「刑名之學」,自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

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現代的法學,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學。但是關於法學與科學的關系有不同的看法,這主要涉及價值論的研究是不是科學的問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還望採納~~~

Ⅳ 法學名詞解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內決定的統治階級容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4)法學的概括擴展閱讀: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Ⅳ 法的主要內容是

法的主要內容是權利與義務。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

法律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關系的反應;社會關系的核心是經濟關系,經濟關系的中心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決定的,而生產力則是不斷發變化的;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最終導致包括法律在內的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

(5)法學的概括擴展閱讀:

法律的特徵: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

2、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所謂國家制定和認可是指法律產生的兩種方式。國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國家認可形成的通常是習慣法。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徵。

4、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由於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5、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因為社會是指以物質生產為基礎而結成的人們的總體,法律的調整是指向人們的行為,是對人們行為所設立的標准,即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1)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國主權內法具有普遍效力。

(2)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

Ⅵ 中國法律基本概要的主要內容及結構是什麼

中國法律基本概要的主要內容及結構是法律制度、法律原理、法律原則。

在法專律制度屬里,包含很多的法規和政策。如何使法律制度能執行到位,主要不是強制性的執行,而是法律制度對自己國家的可行性,也就是說符合人性化的法律制度。

在法律調整各種社會關系時所形成的體現社會制度的各種法律制度,調整了多少社會關系就包含有多少種具體的法律制度如政治法律制度、經濟法律制度、家庭法律制度、文化法律制度及狹義的法律制度等。



(6)法學的概括擴展閱讀:

法律規定的民事主體能作出一定行為或能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能力或資格;民事義務是指民事主體按照法律的規定或按照他人的要求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民事行為的責任。

凡是,違背法理基本核心原理的法律規定,都是錯誤的,都是必須糾正的。這些錯誤,往往是在管理方法上的失誤,這些失誤的糾正,是無法被用來否定中國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

所以,在法律專業,法理課與各政治理論課,為最重要的課程,可以塑造一個可應萬變的政法工作人員。

Ⅶ 法律概述是什麼

法律(Law)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中國的十類主要部門法為:憲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經濟法、訴訟法勞動法、自然資源與環境法、軍事法、科教文衛法。

Ⅷ 法學專業有什麼

法學專業主要是學習課程為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總論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實踐課程為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法學專業培養要求。
畢業生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一,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二,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三,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律建設的趨勢。
四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五具有用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六,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為人們提供模式,標準的實驗室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通性及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般適用的,因為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g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Ⅸ 法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什麼學法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法學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司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Ⅹ 法律的概念有哪些主要內容

《法律的概念》內容精要:《法律的概念》第1章首先擺出存在於既有法律思想中的上述三個爭論問題,並表明了作者的方法論,其後各章即主要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其中,第2至第4章指出法律命令說或法律強制理論如何的不適當。第5至第6章闡述作者是自己對法律制度的認識及規則模式的理論。第7章分析法律規則的空缺結構並批評規則懷疑主義。第8、9兩章辨析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的區別和聯系。最後一章說明國際法可以適當地稱為「法」的理由。以下略述之。

(1)對法律命令說的批評:法律命令說作為一種法律思想可以奧斯丁的闡述為代表。哈特細致入微地剖析了這種法律思想所包含的弊端和引人誤解之處,指出它在以下方面與事實不符。首先,作為法律之定義以威脅為後盾的命令,僅在某些方面類似於以刑罰作為威脅手段的刑事法規。然而,即使刑事法規也不完全等同於這種命令,因為它不僅僅適用於別人,也同樣適用於制定它的人們。其次,法律命令說還忽視了不同於刑法的其他一些法律。這些法律並不像命令,它們不要求人們去做什麼,卻可能授權於人們,例如授予審判權或立法權(公權力)和創立、變更法律關系的權力(私權力)。它們並不是以威脅為後盾的。再次,盡管一個法規的頒布,在某些方面近似於一個命令的下達,但是某些法律規則起源於習慣,不能將它們的法律地位歸於任何有意識的立法行為。最後,法律命令說將主權者視為這一理解無法解釋構成現代法律制度特徵的立法權能的連續性,而且,該主權者一人或數人也不等同於現代國家的全體選民或立法機構。

哈特認為,法律命令說如此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該理論由以建構起來的那些因素,即命令、服從、習慣和威脅的觀念,沒有包括也不可能由它們的結合產生出規則的觀念,而缺乏這一觀念,我們就沒有指望去闡明哪怕是最基本形式的法律」(第82頁)。

(2)法律的規則模式的建構:哈特認為,規則的觀念是闡明法律的最基本觀念。人類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則,法律作為社會控制的一種手段,僅是社會規則之一。法律區別於其他規則的特點在於,它是第一性規則和第二性規則的結合。第一性規則是設置義務的規則,即要求人們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而不管他們願意與否。第二性規則規定人們可以通過做某種事情或表達某種意思,引入新的第一性規則,廢除或修改舊規則,或者以各種方式決定它們的作用范圍或控制它們的運作。第二性規則按其作用,又可以分為承認、改變和審判規則。承認規則確定何種規則是法律,某種淵源是否為法律的淵源,並對淵源的效力地位提供一個等級標准。改變規則授權個人或群體,給群體的生活行為或群體中某一階層的行為引入新的第一性規則或廢除舊規則。審判規則授權某些個人在特定情況下對第一性規則是否已被破壞的問題作出權威性的決定。

在哈特看來,第一性規則與第二性規則的結合,不僅是法律制度的中心,而且是用以分析曾迷惑過法律思想家的大量問題的最有力的工具。其中,承認規則是法律制度的基礎,但是承認規則是一個事實問題,它存在於法官、官員和其他人的實踐中。

(3)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的區別與聯系:哈特反對將法律與道德之間的某種「必然」的聯系作為法律中心問題的主張。他堅持一個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家的根本立場,即劃分「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律」與「應當是這樣的法律」,堅持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的區別。一條法律規則不因不符合某種道德要求而喪失其法律資格,一條道德規則亦不因某種合理性而獲得法律資格。換言之,法律准則與道德准則不能互相引申。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將法律或道德作為衡量行為的最終標準的偏向。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家並不像人們所誤解的那樣否認法律與道德之間的聯系,他們只是認為「法律反映或符合一定是道德要求,盡管事實往往如此,然而不是一個必然的真理」(第182頁)。

哈特探討了法律與道德之間的諸種聯系,並進一步對某些道德原則和自然法作了適當的研究。

在這部著作中,作者把語義分析哲學的方法、社會學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檢討以奧斯丁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學的法律概念入手,對法律的概念以及相關的其他概念,如規則、權利、義務、主權、法律的效力和實效,進行了全新的或具有初始意義的解析;富有啟發地闡述了法律與道德、法律與正義、道德與正義的關系;並比較中肯地分析和評判了自然法學、概念法學(法律形式主義)、法律現實主義等西方近代以來有代表性的法學思潮。總之,這本書對法理學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具有振興英美法哲學劃時代的作用」。我們可以從該書的理論學說和方法中獲得多方面的有益啟示。

熱點內容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