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教師道德演講稿

教師道德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2-03-23 14:04:25

1. 求一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教師演講稿!要求適合教師身份!

無德難為師,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尤其是小學教師,這種付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為突出。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內容。熱愛學生,必須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一位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只是愛少數學生,而是愛每一個學生。
教師這個的職業對我們自身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時時進行深:做一個有道德的教師
還是學生時代看著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當時我就立志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師范畢業踏上教育工作崗位後更深切的體會到我們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我們正如辛勤的農夫,鍾愛自己的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無私奉獻。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獨門獨戶的生活著,與外界交流接觸較少,因此大部分會迷戀上網路,在虛擬環境中宣洩內心的焦躁與不滿,90後學生的個性更張揚內心更空虛,如何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就是現代教育工作者的課題。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我們與學生做朋友變得很簡單,只要從自我做起,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 ,以豐富的知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感動自己的同時感動學生就行了。 在辛勤耕耘的同時,自然會有收獲和回報。我逐漸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於寂寞是成熟的標志。因而我感覺自己在前進,在成長。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培根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裡抽絲,我們應該像蜜峰,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德才兼備是新時代教師的要求。

刻反思,對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加強自身修養,更新觀念。

2. 急求關於師德的演講稿!!!

托爾斯泰認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師愛是師德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正像教科文總幹事馬約翰先生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愛的教育。」身為教師對每一個孩子都要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境地,讓教師永遠做愛的播撒者。那麼,平凡的師愛就會產生非凡的力量。
一、學無止境,師愛的源泉。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是人們通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學海無涯,正如陶行知所說:「活到老,學到老。」 處於"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生們,無論在知識的來源渠道、知識的種類范圍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尋常。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做到教到老,學到老。自己畢業已十五年,但教育學、心理學的書籍卻捨不得丟掉。每每翻起,必開卷有益,獲得點滴靈感,得到一些幫助。從《兒童心理學》中獲悉:七、八歲的孩子的個人的榮譽已不再能使他們滿足,他們開始重視從集體的成功中獲得滿足……也就是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不斷的增強。據此,在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時,時刻以小集體——小組、年級,大集體——年級、學校的榮譽來激勵他們,規范他們的言行,收到的效果甚佳。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成了人們離不開的工具,為此我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特別是在近兩年的工作中受益匪淺。我能用電腦備課,繪制精美的統計圖表、幾何圖形,通過演示文稿、自製課件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並且鼓勵孩子們利用電腦製做課件,幫助理解書本上的知識。當「非典」使孩子們離開心愛的學校,互聯網拉進了師生的距離,電子郵件傳遞師生的真情。使我更堅信學無止境,只有自己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學生才能在自己的愛心培育下健康成長。
二、為人師表,師愛的基礎。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堅決不做。處處為學生表榜樣,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為人上能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達到為人師表的目的,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我要求自己以模範品行作榜樣,成為學生效仿的楷模,使平凡的師愛,發揮非凡的力量。
三 、愛每一個學生,師愛的准則。
一個人最崇高的愛是愛別人,一個教師最崇高的愛是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這也是師愛的准則。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於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愛去贏得一切學生的信賴。愛,包容了教師工作的所有內涵。「金鳳凰」可愛,「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去贊揚、去鼓勵。為他們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相信「丑小鴨」一定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教師只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一定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也願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梁,教育才能生效。師愛會發揮巨大的力量。
四、培養孩子的愛心,師愛的升華。
古人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解惑,不僅要解決知識上的疑惑,更要重視道德、行為上的疑惑。即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先樹人」。現在有些學生由於家庭的寵愛、溺愛,在家裡是「小太陽」、「小皇帝」,從小就養成了事事佔先,以自己為中心的壞習慣。在自己熱愛學生的同時,我還注意讓每個孩子學會去愛他人。我把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要想別人愛你,你首先學會愛他人」送給學生們。並召開「愛、愛、愛」主題班會,讓學生們用自己的雙眼去尋找愛,親身感受愛,最終用自己的行動去奉獻愛。在做班主任時,通過調查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過生日,找自己的好朋友慶祝一番,卻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為此,我借「三八」婦女節之際,開展了「特殊的禮物」的活動,每人為自己的母親送上一份有意義的禮物,看誰的禮物能稱之為「特殊的禮物」。孩子們有的送給媽媽一首歌,有的給媽媽寫一封信,有的送一盒擦手油……裴淼在周記中寫道:老師讓我送給媽媽一件特殊的禮物,我開始認真的觀察媽媽,媽媽每天除了要上班,回家還要照顧我,買菜、做飯、洗衣服……媽媽太辛苦了。今天,我發現媽媽的手是那麼粗糙。我要送給媽媽一瓶擦手油,以後多幫媽媽做家務,讓媽媽的手快快變光滑。孩子們會關心家長了,正如家長們在回信中寫道:禮物雖小,卻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愛、對媽媽的理解、對媽媽辛苦的回報。王喬的媽媽在信中特別提到:本以對孩子失去信心,在收到孩子禮物時,聽到孩子的知心話語時,一下子拉近了母女的關系。對孩子又增加了信心,表示會全力以赴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就在這點滴滲透中,孩子們學會了去幫助別人,去播灑愛心。教師以一人之愛,喚起學生之愛,才是師愛的延續,師愛的非凡力量。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是「人梯」……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讓我們牢記學無止境,為人師表,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讓我們用愛去培育心靈,讓我們平凡的師愛,發揮非凡的力量。

3. 幼兒教師師德演講稿

我來給你一篇參考一下: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那麼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什麼?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在創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實踐中,感受理想目標和理想實現而得到的精神滿足,從而在追求理想與目標的過程中的到的愉悅感受,是教師從工作理想到現實的最美的情感體驗。

幼兒教師是在幼兒園中從事幼兒教育實踐工員。沒有當過幼兒教師是無法體驗其中的辛苦和甜蜜的幸福感的,在幼兒園做的工作是瑣碎的、細致的、要面對一群孩子,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教師對於不同的孩子要使用不同的方法,還要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教育改革的深化,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付出總沒有回報」這是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對於這句話,幼兒教師的體會也是很深刻的。每天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老師們要發現這個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做好這個行業。如果她從心底感受到這個職業的幸福,那麼她每天都會很有激情地上班,看到孩子的一張張笑臉,那些煩心的事也會拋到九霄雲外;她會很認真地做好每項工作,很公平地去愛每一個孩子,這樣天天都很開心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

教師面對的是一群不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有差別的,在經過你的教育,孩子有變化了,有進步了。比如:幼兒從依賴父母到自己獨立,從不會做事情到能主動幫父母、老師、同伴等;孩子去參加比賽獲獎了等等;都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幫助。看到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感受到學生對自己的喜愛、尊重、感激和祝福,教師的內心都會有油然而生的滿足。這就是做教師的幸福。

當家長說:我們會好好配合老師的工作。或者是幼兒園開展的活動,我們做為家長的都會大力支持而且積極地配合;再者是家長對你說:「老師,我的孩子多勞您費心了,您辛苦了」。「恩,這個老師真不錯。」就這么一句話或幾句話,說明老師的工作得到家長、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家長的支持、配合、理解是老師的付出的回報,這也是教師的幸福所在。

幼兒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幼兒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於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當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孩子的童聲,與他們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認識到孩子中間蘊藏著智慧和力量。如果我們與孩子交往蹲下身來,與孩子同唱、同跳,與他們共同感受成長,你會發現快樂就在你身邊。你給孩子一份愛,孩子會回報給你十分最真誠,最純潔,最美好,最無私的愛!這就是幼兒教師最終幸福的歸屬感!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的啟程之路努力吧!

4. 師德演講稿,

我站原創的,來源中國演講網,可以去看看,整合幾篇文章
題目:「鑄高尚師德樹人格豐碑」教師演講稿
文章導讀:學生們理解:李老師的嚴厲,是一種父威,又是一種格外的父愛。一次次半夜發病,一次次把李老師從熟睡中驚醒,他不僅陪著上醫院看病、買葯,第二天早晨,還將熱騰騰、香噴噴的面條煮雞蛋送到患病學生手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很榮幸能參加這個演講,我的演講題目是「鑄高尚師德樹人格豐碑」。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教師的師德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關系著教育這一偉大事業的成敗和興衰。因為,教師所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教師,猶如辛勤的農夫,在自己所鍾愛的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無私奉獻。師范部就有這樣一位師德高尚的教師,他——就是主抓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多年來,他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深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李老師平日寡言少語,埋頭苦幹,一台破舊的28自行車是他提高工作效率的便捷工具,也是他行動的標記,自行車停在校園的哪裡,哪裡就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李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而,他以管理嚴格著稱校園。他堅持每天早來晚走,從早操、間操,一直跟到學生下晚自習,熄燈睡覺,才放心回家。有時忙起來,甚至幾天幾夜住在學校。他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並堅信所謂的「落後生」、「問題生」是可以改變的。針對部分學生中存在的信仰淡漠、道德缺失、迷惘厭學等問題,李老師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圍繞成長與成才、立身與做人這個基本問題,他經常找學生談心,一方面把大道理講實、講清,要求學生要把革命理想與個人利益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把個人追求融入革命理想之中;另一方面堅持把小道理講深、講透,引導學生跳出個人的圈子,正確把握「大我」與「小我」、「大家」與「小家」的關系,認清任何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都離不開集體的力量,更離不開國家的興旺發達和社會的文明進步,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從而使學生既看到眼前利益,更看到長遠利益,自覺把個人利益與革命利益、個人追求與革命理想統一起來,在實現個人理想和志願的同時,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多做貢獻。多年來,李老師堅持每次談話前都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徵做精心准備,談話時口乾了,他喝口水再講,胃痛了,停一停再說。他的苦口婆心與循循善誘終於有了回報,一個又一個「問題生」終於逐漸明白了當代大學生應該追求什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該怎麼去做,並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李老師對學生管理工作充滿了愛,但「愛」僅僅是他「師愛」內涵的一半,其另一半則是「嚴」。從嚴要求,嚴格管理,「嚴」字當頭,是李老師一貫主李。李老師雖以「嚴」字聞名,但學生都知道,他嚴中施愛,愛中求嚴,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在他冷峻、不苟言笑的面孔背後有一顆滾燙而真摯的愛心,既是嚴師又是慈父,學生們既怕他又愛他,更多的是敬畏他。

學生們理解:李老師的嚴厲,是一種父威,又是一種格外的父愛。一次次半夜發病,一次次把李老師從熟睡中驚醒,他不僅陪著上醫院看病、買葯,第二天早晨,還將熱騰騰、香噴噴的面條煮雞蛋送到患病學生手中;他對待每一個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去年暑假,有十幾個學生因學習而不能回家,校內食堂不開伙,他們的一日三餐只能對付,吃的最多的是泡方便麵。李老師了解了情況,不聲不響地來到菜市場,買了雞魚鴨豬肉等,囑咐愛人精心烹飪,然後把學生分成幾批叫到家裡聚餐,學生們吃著可口的飯菜,陣陣暖流從心中湧起,真切地感受到李老師不是父母,勝似父母的偉大情懷。師愛無言,師愛無價。忘不了,學生們每次放假前,李老師細心的千叮嚀萬囑咐;忘不了,寒暑假裡,李老師替他們精心看護著每一盆花草;忘不了,為了讓學生按時出早操,李老師身體力行,一年四季堅持第一個站在操場上等著同學們,一天都沒有缺席過;更忘不了,正在生病點滴的李老師,剛聽到間操廣播響起,不聽校醫勸阻,毅然拔掉針頭,跨上自行車,沖向操場……同學們說一天看不到李老師就覺得缺少了點什麼。「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神聖的情感。李老師的愛是嚴慈相濟的愛,是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愛,他的愛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同時又轉化為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凝聚力,學生們喜歡他,尊重他,愛戴他,佩服他,感受他的拳拳之心,願意接受他教誨,在他的師愛感召下,快樂地進步成長。每到節假日,學生們發給李老師的信件、簡訊滿載著祝福與問候如雪片般地飛來;不時的,他十多年前的學生還會千里迢迢的來看他。這些,對於一個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獻給了教師事業的人來說,該是怎樣的慰籍?這也是對一個優秀老師的最大褒獎!

他體弱多病,經歷了兩次大手術,胃病纏身,嚴重時,滴水難進,痛苦不堪,但他一直以頑強的精神堅持工作。李老師性格坦率,對人真誠,樂於助人,滿腔熱情,誰家有了困難,他第一個先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見榮譽就讓,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淡泊名利,默默地做著平凡的工作。在當今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爭名逐利的社會里,他活得真實、滋潤,舒心,活出了 高風亮節,活出了人生的境界,以自身的崇高形象,成為學生心中永不磨滅的人格豐碑!

謝謝大家!

5. 關於贊揚師德的演講稿 3分鍾以內

1、師德師風演講稿

記得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里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你講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無雨之雲、無光之燈!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准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現場的觀摩表演,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中國教育報》刊載過:北京十傑教師孫維剛被他的學生稱為「思想和靈魂的導師,終生學習的楷模」。考入清華大學的王一在轉為正式黨員的匯報中談到了中學的班主任孫維剛老師時說:「我們的心靈從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凈化。大家熱愛勞動,來自恩師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掃衛生;大家良好的修養,來自恩師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門的老大爺親切地打招呼;大家嚴格遵守紀律,來自恩師遲到了便向我們做檢討,甚至到教室外面罰站;大家艱苦樸素,來自恩師一年四季僅僅兩套舊外衣。」王一匯報中還說:「雖然現在我不在孫老師身旁聆聽他的教誨,但他的形象經常閃現在我的腦海。尤其是當我打開錄音機再次傾聽我們最後一次班會錄音時?」師德無價。學子對恩師的追隨,如同雲翔而影從。沒有什麼比師魂的陽光更有無窮的魅力的了。 沒有什麼比師行的榜樣更有無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於教育世家,現在是一名鄉鎮中學的普通教師。從教至今已經有十個年頭,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物質生活相對清貧,但精神生活卻無比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張張專注的面容,不由得讓人身心激動,似乎融入到無比聖潔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贏得了壯麗的升華。我們的奉獻雖然不見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燈光,作業本上殷紅的心血,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常言道,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今天,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課程改革的新標准、新要求,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首先,我們要自覺創造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幸福。讓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地活著,應成為我們的職業立場。只有這樣,我們在喧囂的花花世界才不至於輕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對家長物質上的「尊重」時,面對市場經濟的遍地誘惑時,我們該如何固守自己的價值觀念,堅持自己的生活信條呢?我想最關鍵的還是,你是否找到了從事這個職業的尊嚴、價值與激動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對家長,我們將成為他們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夥伴。只有這樣,樸素而平凡的教師生活才會變得充滿智慧與人格的挑戰,天天面對的學生在我們眼中才會每天都是新的。這就是教師獨有的享受。也只有這樣,教師職業才能真正成為令人羨慕和富有內在尊嚴的職業。第二,我們要在真實的道德沖突中實現道德的發展。教師也是真實生活情境的個體,在那些復雜而難以取捨的道德沖突面前,有時侯,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很難。但只有這樣的真實經歷,才真正考驗著我們的道德。我只想說,「德」是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要求,底線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誤往往就是因為降低了自己的底線,只有在真實的經歷中自己與自己對抗,師德素養才會有所提高。第三,我們要堅持學習,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師德不是靠講出來的,而是靠內心世界的豐富、文化底蘊的提升、人格素養的完善。所謂德者,得也。教師師德的提升,關鍵還在於文化、藝術、心理、社會等諸多精神營養的植入。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靈的寧靜,建設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精神家園,不僅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而且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吧!

用愛播撒希望

「有一首歌最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線最為 記/那就是詩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無數顆熾熱的心/我們用愛播撒著希望。。。。。。」這道詩是高中畢業班中,我們的班主任孫老師送給我的,6年來,我一直珍藏在心底,每每想起它,就好像回到了孫老師的身邊,就好像又見了她新切的笑容。
孫老師——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數學老師。就在她我們剛上高三,她還有一年就要退休時,被查出患有淋巴腺腫瘤。醫生要求立刻手術,可孫老師把化驗報告一揣,又站在了講台前。她知道,學校教師緊缺,同事們擔子重;她知道,學生正在關鍵時期,差生剛上路;她知道,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假期過去了,開學時,大家驚喜地發現了孫老師又回來了,盡管經歷了8小時大手術的身體仍很虛弱,盡管腮邊的手術疤痕還鮮紅如血,可孫老師像不倒的青松,又屹立在講台前。「起立!」大家刷地站了起來,淚珠在每個人的眼眶裡打轉,頓時教室里響起了春天般的聲音,大家發自肺腑地喊到:「老師好!」這感人的一幕我久久不能忘懷!
是孫老師崇高的胸懷折服了我,「教師」這個神聖的名字也從此在我的心靈里烙下了印記。當我師范畢業時,真正踏上教育這方熱土時,我覺得自己彷彿走進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了祖國未來無數的瓦特、牛頓、愛迪生,我將滿腔的愛盡情賦予了我的學生。多少個中午,當人們午休的時候,我在教室里和學生談心;多少個晚上,當人們被精彩的電視吸引的時候,我還在燈下認真地備課、批發作業。為什麼?因為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一顆純凈的種子,都會在教師愛的沐浴下長成參天大樹;每一雙稚嫩的腳步都會在教師愛的牽引下變成我們民族巨龍的鱗爪,也正為這個,我雖累,但樂在其中。

去年9月10日,清晨,當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教室時,同學們突然意志說到「老師你辛苦了,祝老師節日快樂,伴著動聽的聲音,班長手棒一束鮮花徐徐向我走來。。。。。。這是夢嗎?這似乎只有在電視、電影里才能看到,但這不是夢,一切都是那麼真實,都發生在我眼前。「我們愛您」同學們清脆的聲音響徹教室。這是學生對老師崇敬喜愛之情的最真表達。淚水打濕了我的眼眶,我激動的說:「我也愛你們。」學生們全體起立鼓掌,一時間,掌聲扇動著淚水,淚水浸泡著掌聲。。。。。。
這一幕似曾相識,對了,在孫老師的課堂上不也是這樣嗎?一顆真誠的心融化了幾十顆火熱的心,這是心與心的交流,這是愛與愛的傳遞!
我的耳邊又響起了那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您也許會驚奇地問:"那是什麼呢"我將毫不遲疑的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

為了報答老師對我的愛,更為了所有需要愛的孩子。一九九四年我依然地站在"人民教師"的偉大行列。

當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讓我新鮮,好奇。看看這張臉,摸摸那個頭,多像一枚枚蓓蕾仰著小臉,渴求著陽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師,您早。"那童稚的問候,給我帶來了一天的快樂和生機;每天傍晚隨著一聲聲"老師,再見。"給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凈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

還記得那是一九九七年的夏天,當時我擔任學前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天,我們班上來了一個智力有缺陷的男孩。說實話,當時我這不想收,全班六十多個孩子還教不過來呢,哪能為他再分一顆心呢。可是當我看到孩子那種乞求與渴望的目光,聽到他那口齒不清的"老師好"還有那雙白胖的小手握著我的手時,一股無形的愛的溫泉湧上心頭,從那天起,他成了我們班一名特殊的學生。

我開始細心地觀察他,發現他不願意和小朋友接觸,卻喜歡和我說話。於是,我有空就同他聊天,有意識地鍛煉他的語言能力,教他正確的咬字,發音。同時,我還讓孩子們多關心他,多親近他,多和他說話,陪他到操場上玩耍,鍛煉身體。漸漸地他那原本笨拙的身體變得輕盈了許多,走起路來也穩當了,還能高抬腿跑步了,上課也能安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每當我看到他和正常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戲,享受著他們帶來的快樂時,我的心就感到無比的甘甜。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愛並沒有白白付出,換來的是孩子可喜的進步。

時間過得真快,如今的我在教育戰線上摸爬滾打近十個春秋了。那個孩子已經是我校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了。現在,我擔任六年級的音樂課教學。開學的第一節課,我早早地來到了班級,我的目光在教室里搜尋著,終於我又看到了他,我急忙走過去問:"你還認識我嗎"他抬起頭微笑著望著我。看到他有些迷茫的眼神,我感覺到他似乎已經不記得六年前的事情了,也不記得六年前那個疼他,愛他,為他付出了很多心血的李老師了。

上課的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課上,我們學習了歌曲《祖國像媽媽一樣》。歌曲學會之後,我說:"誰願意到前面來演唱這首歌呢"當時,有很多孩子踴躍地舉起了手。這時,在我的眼前又出現了那隻白胖的小手。於是,我把他叫到前面來,看著他很認真,很投入地用不太清晰的聲音和有些走調的旋律唱歌時,我的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心想,這一定是唱給他媽媽的,因為他很愛他的媽媽。有一次,他媽媽生病了,他在病床前哭著對媽媽說:"媽媽,你不能生病,你快點好起來吧,你要是病倒了,就沒有人疼我了!"想著這些,我的眼睛濕潤了。歌唱完了,我問:"你為什麼要唱這首歌呢"當我聽到他含糊不清,而又非常肯定的回答時,我的心靈被震撼了。他的回答只有三個字"我——愛——國"此時,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滾淌下來。伴著孩子們雷鳴般的掌聲,他笑了,笑得那樣燦爛,那樣自豪。
本文來源:http://www.mantianxingwenxue.com/fanwen/4350.html

6. 師德師風演講稿

高尚的師德,心靈的歸宿 青年教師師德演講稿

高尚的師德,心靈的歸宿
演講者:王艷麗
記得小時候,父親問我:「你長大了干什麼?」「當老師!」是的,小時候,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名教師。為了那夢想,常常召集幾個小頑童,牆上掛上一個小鈴鐺,用手搖幾下,表示上課了,然後便搖頭晃腦的講起了連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那種庄嚴而神聖的感覺便油然而升,長大後,當我帶著大學校園青春的激情踏入一中校門時,當我開始成長為一名人民教師時,才真正懂得了這已不再是一種游戲,而是一種事業,伴著這種事業要求我具備高尚的教師道德、素質,這才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俗話說:「教學是一個良心活兒!」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習方法,使學生終生受益;師德高尚的老師,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蠟燭一樣,無怨無悔。一中早已是邯鄲市的一流學校,社會各界人士都已認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那是因為我們有一支過硬的領導班子,更離不開教師們辛勤的付出。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我們學校的教師無時無刻不在起著示範作用,以他們執著的精神、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為一中發揮著光和熱。多少次老師們都是帶病上課,多少天老師們都是以校為家,多少位老師都是一個班主任,三個班的課,孩子尚且在讀書求學的關鍵時刻。然而,他們無怨無悔,他們不曾抱怨。
當看到學生們羽翼豐滿、展翅高飛時,他們倍感欣慰;當他們聽到學生「老師,您辛苦了」這普遍的問候時,艱辛都已煙消雲散,喚來的又是旭日東升的明天。
有人說,從來沒有哪一個職業像老師一樣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說無私吧,太老套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們的老師呀,在世人肆意踐踏良知時,卻用生命去維護,一遍一遍地向學生們講述著真、善、美,不惜付出畢生的代價,何以為證?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證,校園的梧桐樹可以作威作福證,桌上大大小小的葯瓶可以作證,那在門口等媽媽回家凍得瑟瑟發抖的孩子可以作證!
「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就是蠟燭的精神。可以說每種產物的存在,都有年一種精神支撐著它。教師的存在呢?支撐它的就應該是這種高尚的師德吧!
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三個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無奈,今天叫無畏,明天叫無悔。「到年邁花甲,驀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偉大,生活賜予了幸福。因為我在一中找到了我心靈的歸宿,從教人生我有淚無悔。

7. 急需教師師德師風演講稿

大學教師師德師風十題

廈門大學教授 王偉廉



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

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

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

由此推斷,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史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學生接近教師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師的學識、權力、外表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接近的因素。

但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權力只能維系短暫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

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但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准確的評價,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學術和行政的種種權力,以及對學生所能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之後,才能真正得到。

史學界有「蓋棺論定」之說,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師在位,特別是對那些地位高、權力大的教師,大家的評價常常言不由衷。因此,一個教師只有當他(或她)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對學生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其在學生心目中的真實情感才會真實地顯露出來,對其師德師風的評價才最可信。就這一點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師職業才可以用「蠟燭」來加以形容,道理就在於此。這也正是這個職業的崇高之處。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封建社會里老百姓稱當官的為「父母官」,是期待這些官能為民辦事,也是對好官的一種尊稱。其實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封建社會把這個關系顛倒了。

當教師也有同樣的道理。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有句古話說,「人有德於爾,爾不可忘。爾有德於人,爾不可不忘也」。學生尊你為父,你自己千萬不要把這當成對學生有恩,在學生畢業之後,還念念不忘自己的「德」與「恩」。真正有師德的教師即使有恩於學生,也不會牢記不忘的。

在我看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告誡教師:一是即使只當了一天的教師,對學生也要負責任。既然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二是當學生有了成績或成了氣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學生的「光」。三是當學生犯了錯,應主動承擔起「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責任。做到了這三條,才是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真正的含義,也才算具有師德。



師德師風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特別是在大學,越是有才能的教師,越是學術地位高的教師,越需要在這方面自勉。因為你有影響力,從正面說,人家都敬重你,從反面說,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認你,只是承認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來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說,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學生看老師既看才,也看德.無才無德,學生厭惡你;有才無德,學生敬畏你;有德無才,學生同情你;德才兼備,學生才會真心擁戴你。



「文人相輕」恐怕是國內外學術界的普遍現象。但與西方國家比中國可能更厲害。這可能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的語言中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頭的鑹子先爛」、「槍打出頭鳥」之類的警世之言,是教人如何避免東方式的嫉妒。而在西方語言中,很難找到這類語言,倒是有不少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類的至理名言,是教人如何努力奔向遠大的目標。這是文化上的差異。所以在中國,文人相輕心理比西方的更復雜和隱晦。

「相輕」就是互相看不起,只有自己的好。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心理也可以激發人們去努力,使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但多數情況下會導致互相貶斥或互相拆台。作為教師,如果對此沒有警惕,上課時或與學生接觸時,不是澄清學術上的是非,而是對同行進行無根據的攻擊或誹謗,就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說到底,這也是師德師風問題。



「俠」、「義」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德。英文中找不到與「義」字義相同的詞。關羽之所以被那麼多人尊崇,就是因為他最好地體現了這種美德。但很少有人把這種美德與教師聯系起來,好象這兩個字只與武將或武林之人有關,實在看不出跟教師有什麼搭界。其實不然。中國的教師離不開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不少教師是很講「義氣」的。有位美籍華人教授,寫下這樣三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把它掛在了自己的辦公室里:「仗義疏財,扶困濟貧,教學相長」。有趣是,作為大學教授,在座右銘中只有最後一句是與教師職業有直接關系,前兩句,都是武林中話語。但這位教授深受學生的愛戴,就是因為他對學生很講「義氣」。

實際上,遵守諾言、講求信用、樂於助人、「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等這些在古代就在平日里要求常人做到的,都是「義」字的題中之義。把這些放在教師身上,同樣是一種美德。那些不講義氣,在學生困難時不解囊相助,學生需要時不能設法滿足,學生遇到危險時不能挺身而出的教師,恐怕也談不上有師德.



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

眼下大學教師有一種浮躁的心態,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教師。浮躁實際上是一種對科學、對社會、對學生不負責的態度。這種心態表現在科學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現在教學上,必然不「實」,學生得不到真才實學,就會貽害社會,因而也談不上「善」。所以說,「躁」也是缺乏師德的表現。

在教師職業中,這種心態主要有十種具體表現:

1.頭重腳輕,滿足一知半解

2.華而不實,耽於誇誇其談

3.唯書唯上,缺乏獨立思考

4.嘩眾取寵,追求轟動效應

5.好大喜功,不願踏實積累

6.脫離實際,樂於坐而論道

7.沽名釣譽,個人主義膨脹

8.吹拍拉扯,市儈作風橫行

9.敷衍應付,整日得過且過

10、弄虛作假,熱衷歪門邪道

如果你是大學教師,不妨對照一下,看看是否也存在這種心態?



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個共性的要求就是,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在單位里、家庭中或是社會上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都不能把這種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緒轉移到你服務的對象上。

你的錢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你的親人突然死去,或者你的職稱職務沒有順利提升,由此產生了氣憤、懊惱、悲傷和煩躁,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當醫生站在手術台旁,售貨員站在櫃台後,教師站在講台上,面對病人、顧客和學生時,你的角色就要轉移到醫生、售貨員和教師這里來,而不能停留在馬路、家庭、殯儀館和領導者那裡。在病人面前你就是醫生,在顧客面前你就是售貨員,在學生面前你就是教師。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我體會,這是師德和職業道德中比較高的要求,是一種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其師德二字之後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范圍里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范圍的事。教師群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占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說,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說,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德師風都是必要的。

以上所談的師德師風十個方面,並不囊括所有問題,只是十幾年來教育實踐中對師德師風的體察和感悟。文中所批評的,不是針對他人,而是用來律己;文中所提倡的,也不是藉以教人,而是藉以自勉。

8. 望大家為我提供一份3~~5分鍾的教師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師德師風演講稿
-----把美留給孩子

你是一個好教師嗎?聽聽學生們怎麼說吧!"

這不是什麼名人說的話,這是我在一個學校校園牆報上看到的,是一個普通教師留下的師德格言。

中國最著名的大學,復旦大學研究生院4000名左右的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評選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調查發現,師德教風是學生評選自己心目中的傑出教授的首要標准。

復旦大學的校園BBS上有的學生坦誠地道出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們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須有高尚的師德教風,而不是世俗的成功」。

這次評選給天下所有的教師都提了個醒,師德教風仍然是教師們最重要的品德。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

教師是社會道德傳統的繼承者和傳遞者,教師不僅把前人長期積累起來的生產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把前人確定的道德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教師還是社會道德新風尚的倡導者和先行者。在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正是由一批進步教師在反封建的斗爭中首先提倡新道德的。可見,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轉變具有促進作用.

據有關部門不久前進行的民意調查,教師在所調查的二十一種全民所有制的行業中,被認為是社會形象最佳的;也就是說,其職業道德狀況是最好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否就沒有問題了呢?有,而且相當普遍,有的問題還相當嚴重,曾經被人們稱之為"最後一片凈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麼干凈了。

最近我國揭露的多起老師毆打、侮辱、摧殘學生的暴力事件,就性質而言,我認為沒有比這種現象更深刻地揭露出教師素質的變異和教育品質的惡化。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年幼純潔的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並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麼樣的師德,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

《學習的革命》這本書中有這么一段話,很發人深省: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有時我總是這樣問自己:"我教的學生們生活在什麼之中呢?"

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學生充滿愛的教師的每一堂課,都彷彿在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窗戶,讓學生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並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

站在三尺講台,日復一日地講授知識,似乎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然而崇高的風范,正是在這平凡的本職工作中體現出來。

最後,允許我引用著名文字家莎士比亞說過的一句話:「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

我也是在網上弄的,改一些些,我下周也要參加師德師風演講賽,呵呵 你看要得就用。

熱點內容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
民法上的時效是指 發布:2025-01-23 04:38:28 瀏覽:31
刑事訴訟法簽字 發布:2025-01-23 04:32:04 瀏覽:933
洪公法院 發布:2025-01-23 04:30:23 瀏覽:972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