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內容
Ⅰ 關於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而信訪投訴該如何回復意見
回復需要個人按照自己的真實意見,根據本地區的疫情防控情況和措施進行回復。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主動擔當作為、盡職盡責,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一線,但仍有極少數個人和單位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相關部署要求,責任意識不強,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因此對於此的信訪投訴回復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寫。
《信訪條例》
第二十二條信訪人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以外的行政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登記;對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對不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的機關提出。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Ⅱ 疫情以來黨委政府在營造法制化營商環境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
摘要 疫情之下,政府如何打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疫情特殊時期,政府應當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正確處理法治政府建設、營商環境保障及涉疫案件處理的關系,以良法善治維護營商環境秩序。
Ⅲ 疫情防控四清是什麼
疫情防控四清是,疫情現狀清,動態了解國內疫情情況,隨時關注中高風險地區變化,認識當前疫情的嚴峻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人員狀況清,密切關注從重點地區返調和將要返調職工及家屬情況,及時上報社區及健康管理中心。低風險地區返調職工及家屬在本單位備案,以便追蹤。政策法規清,掌握疫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及防疫知識。各級責任清,逐級落實防控責任,明確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層層壓實責任到區隊到個人,做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責。
疫情防控四加強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宣傳部門對本單位職工進行法律教育,做到自律,進行健康教育,做好自我防護。要加強職工管控,對職工加強監管,嚴格執行離調報備制度,不得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凡是職工家屬居家隔離但不能保證單人單戶的,職工本人也居家隔離,上班提供前一天核酸檢測報告。包保人對隔離人員建立微信群,上、下午提供體溫情況,隨時抽查本人位置,做到不出門,做好留痕。要加強預案優化,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動態完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一旦有發熱人員,就地就近進行隔離,其他密切接觸者,就地分散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立即上報,等待救援。配合市疾控部門進行轉運、流調等工作。要加強應急准備,做好防疫物資的儲備工作,做到種類齊,數量足,防控人員24小時備戰,做到通訊暢,反應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七條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
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Ⅳ 在強化預防為主,風險防範的法律制度方面主要做了哪些修訂
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應急管理工作
馬 凱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近年來,我國在全力應對各類重特大突發事件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2008年我們成功應對南方部分地區低溫雨雪冰凍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突發事件,取得了重大勝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工作。
一、認清形勢,高度重視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應對挑戰、戰勝災難、不斷前進的歷史。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經濟、社會和自然界都進入了一個各類突發事件發生概率更高、破壞力更大、影響力更強的階段。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矛盾交織並存,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一是自然災害處於多發頻發期。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特別是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頻發,中強地震呈活躍態勢,自然災害及其衍生、次生災害的突發性和危害性進一步加重加大。二是安全生產形勢嚴峻。我國經濟發展較快,能源、資源、運輸供給長期偏緊,再加上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一些地方和企業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三是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難度增大。公共衛生事件誘因和影響都呈較強的國際性特點,全球新發的30多種傳染病已有半數在我國發現。重特大疫情和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時有發生,隨著人口流動量的加大和流動速度的加快,疾病的防控難度加大,造成的損失更加嚴重。食品葯品生產經營中市場秩序混亂、源頭污染嚴重、監管力量薄弱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四是社會安全面臨新的挑戰。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艱巨。國家安全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重大影響和可能引發的各類突發事件,我們要有充分的准備。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以及基礎設施防災抗災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薄弱環節,我國的應急管理工作與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公共安全形勢還不適應,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還不適應,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要求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有待加強;應急救援體系不夠完備,救援應急保障能力比較薄弱;對一些重大自然災害形成機理和預測預報的研究不夠深入,在運用科技防災減災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城鄉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防範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基礎能力仍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門風險防範意識不強,社會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知識不足。
面對復雜嚴峻的公共安全形勢,正視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切實提高對應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其一,加強應急管理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這里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而不是只強調經濟增長,不顧安全甚至以破壞環境資源、忽視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為代價。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其二,加強應急管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諧社會既包括人與自然和諧,也包括人與人和諧。我們一方面要主動適應自然,在正確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開發自然,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另一方面要增強防範和抵禦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當發生自然災害時,能夠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時,也要求我們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摩擦,避免矛盾激化,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突發事件。這些都要求我們建立健全社會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增強抵禦自然災害、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
其三,加強應急管理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必然要求。應急管理作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是政府職能的應有之義。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要求我們在加強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當發生突發事件時,政府必須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利益。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要求我們在做好常態管理的同時,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切實提高應對各類危機的能力。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全面做好應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深化對應急管理工作規律的認識,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我們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第一原則。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作為應急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到監測預警、防範准備、搶險救援、恢復重建等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二是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應對結合。事先預防和事中應對是應急管理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不能狹隘地將應急管理等同於事後處置。要把應急管理寓於日常管理之中,把工作著力點前移,在做好各項應急准備工作的同時,強化避險防災,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切實做到准備在先、防患未然,確保突發事件一旦發生,能夠及時有效處置。要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事故發生的風險和隱患,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三是堅持統一領導、協同應對。突發事件具有緊急性、衍生性、關聯性等特點,影響范圍大、造成危害重,防範處置工作往往涉及多地區、多部門。應對突發事件,關鍵是要實行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科學應對。在應對南方部分地區低溫雨雪冰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災害中,國務院都及時成立了相應的指揮機構,建立了上下貫通、軍地協調、全民動員、區域協作的工作機制,周密組織、科學調度,保障了抗災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進行。
四是堅持依法應對、科學應對。依法開展應急管理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把應急管理的經驗性做法和規律性認識,以法律法規形式予以規范和確認,有利於更好地指導應急管理工作。同時,有效防範應對突發事件,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先進技術為保障,以適用裝備設備為支撐。我們要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裝備,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
五是堅持強化基層、廣泛動員。預防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在基層,處置突發事件的第一現場也在基層。加強基層的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是做好全國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廣泛動員群眾,才能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群眾自防自治、社區群防群治、部門聯防聯治、相關單位協防協治的突發事件防範應對體系;只有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提高全社會防範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
六是堅持公開處置、信息透明。突發事件往往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受到社會高度關注。要堅持公開處置,對突發事件及其應對、處置情況做出及時、全面、准確、客觀的報道,以利於公眾及時了解情況,穩定公眾預期,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從而促進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置。
貫徹這些原則需要我們採取有力措施,緊緊抓住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等五個關鍵環節。
要強化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一是要加強重要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建設。堅實的基礎設施是抵制各類風險隱患、戰勝各類災害的根本。要加強電力、交通、通信等各類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建設,抓住重點環節、關鍵環節、薄弱環節和容易影響全局的環節,在做好災害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兼顧安全性和經濟性,嚴格落實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環節的抗災設防標准。加強城鄉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要把防災減災納入城鄉建設發展規劃。在城市地區,要著力加強公共市政設施抗災能力建設,提高學校、醫院、大型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抗災設防標准,合理規劃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在農村地區,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好村鎮規劃,合理避讓各類災害風險,大力推進農村減災安居工程。二是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重點要抓好源頭治理,打牢安全基礎。要督促各類生產企業加大安全技術投入力度,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大力提高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加強城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對有風險隱患的尾礦庫要及時治理。加強水質安全預警監測,加快實施重點江河湖泊污染防治工程。對布局不合理或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設施進行搬遷調整或安全改造。三是加強公共衛生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鄉醫療救治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高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疫病等監測、檢測、處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外來動植物檢驗檢疫和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四是加強社會安全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救援保障機制,善於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
要全方位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要按照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總體要求,進一步理順應急管理體制,積極推進應急管理工作常態化,完善應急決策機制,建立強有力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要注重強化應急工作的綜合協調,實現快速反應、高效運轉,形成協調有效的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健全隱患排查監控機制,要依法落實突發事件隱患排查監控責任,實現對各類隱患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強化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各類突發事件發生、發展及衍生規律的研究,完善監測預警網路,提高綜合監測和預警水平。完善信息報告和共享機制,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提高信息報告的及時性和准確性,加強軍地、部門、區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強化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和協調作用,強化各方面之間的協同配合,形成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合力。完善社會動員機制,充分發揮群眾團體、社會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及公民在突發事件預防、應對和處置等方面的作用。健全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機制,按照及時主動、公開透明的原則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健全國際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防災減災方面事務,加強與外國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的信息溝通,強化與國際研究機構的技術交流。
要進一步推進應急管理法律和預案體系建設。要進一步研究完善有關突發事件應對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抓緊制定各項配套規定,完善突發事件分級、預防、應急准備、監測預警、信息發布等具體制度。做好相關法律的宣傳普及工作,增強履行應對突發事件法律規定責任和義務的自覺性。加強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應急管理工作依法開展,落到實處。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評估工作,修訂完善各類預案,加強預案之間的銜接,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要加強應急預案管理,規范預案編制、修訂和執行工作,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定期組織開展預案演練。
要健全應急管理保障體系。一是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建立以各專業隊伍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軍隊為骨乾和突擊力量,以企事業單位專兼職隊伍和志願者隊伍為輔助力量的應急隊伍體系,完善救援隊伍現場工作機制,提高各類應急隊伍綜合協同應對能力,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應急救援格局。二是加大應急管理資金投入力度。健全長效規范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和撥付制度,開辟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實行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相結合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加強各項應急資金和物資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加快建立國家巨災保險體系,鼓勵單位和公民參加保險,有效分散災害風險,減少群眾損失。三是加強應急物資的儲備和管理。進一步優化儲備布局和方式,合理確定儲備品種和規模,實行動態管理,保證及時補充和更新;加強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應急物資協同保障、監測預警和信息共享,建立高效調運機制。四是推進應急管理平台建設,提高應急決策指揮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為科學應對突發事件提供決策咨詢。
要提高全社會風險防範意識和災害應對能力。加強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將公共安全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針對教育的不同階段,開設不同課程。利用各種新聞媒體,介紹普及應急知識,宣傳應急預案,推進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救援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提高社會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強對各級幹部應急管理知識能力的教育培訓,提高對突發事件的協調應對能力。加強企業應急管理培訓,嚴格落實高危行業和領域生產人員的崗前、崗中教育培訓制度。
三、加強組織領導,抓好任務和責任的落實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應急管理工作的認識,將應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程,把防災減災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落實各項預防和應對措施,確保應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加強組織指揮和科學調度,加強對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
明確任務,密切配合。要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和各部門職責分工,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要求,分解目標,進一步明確加強應急管理的工作任務,認真組織實施。按照政府主導、軍地協同、條塊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進一步明確職責,理順關系,加強溝通協調,搞好銜接配合,共同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強化責任,抓好落實。各級政府要在黨委領導下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各個單位以及相關人員。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績效評估制度,將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作為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內容,並層層落實到基層單位、崗位和人員。要建立並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有失職、瀆職、玩忽職守等行為的必須依法追究責任。
(作者: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馬凱)
Ⅳ 疫情期間加強重點人員管控措施
【法律分析】
疫情防控期間,外出務工人員不得返鄉。已返鄉的要嚴格實行居家隔離措施,嚴禁聚集聚會聚餐。特別是城區居民和城鄉村民,嚴禁聚集打牌、打麻將、飲酒等。原則上紅事推遲、白事從簡,切實減少人員聚集。所有黨員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要發揮帶頭作用,管好自己、家人、親屬,帶動街坊鄰居,協助工作人員勸導居民按要求少出門、少上街、不串門、不聚集。確需外出的,必須佩戴口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九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和捐贈活動。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
第十條 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教育的公益宣傳。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育。
醫學院校應當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對在校學生以及其他與傳染病防治相關人員進行預防醫學教育和培訓,為傳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
Ⅵ 北京昌平26人聚眾打牌被刑拘,防疫期間有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北京昌平26人聚眾打牌被刑拘,防疫期間有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疫情的防控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個重大的影響,我們去年由於受疫情的影響,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經濟也處於慢增長狀態,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我們要努力的配合。政府以及相關機構的防控疫情的相關要求,不能夠違反他們的一些規定。
所以在疫情期間,我們必須要遵守國家的相應法規以及社區的一些規章制度,配合相應的人員進行檢測和疫苗的注射問題 。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的更好,更加的美 。
Ⅶ 傳染病法律法規有哪些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規定採取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按照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管理並予以公布,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傳染病防治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傳染病防治規劃並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管理體系。
第六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傳染病防治工作。
軍隊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
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第八條國家發展現代醫學和中醫葯等傳統醫學,支持和鼓勵開展傳染病防治的科學研究,提高傳染病防治的科學技術水平。
國家支持和鼓勵開展傳染病防治的國際合作。
第九條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和捐贈活動。
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
第十條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教育的公益宣傳。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育。
醫學院校應當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對在校學生以及其他與傳染病防治相關人員進行預防醫學教育和培訓,為傳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
第十一條對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因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助、撫恤。
第十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第二章傳染病預防
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加強環境衛生建設,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各級人民政府農業、水利、林業行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和組織消除農田、湖區、河流、牧場、林區的鼠害與血吸蟲危害,以及其他傳播傳染病的動物和病媒生物的危害。
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關場所的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第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改善飲用水衛生條件,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置。
第十五條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要,制定傳染病預防接種規劃並組織實施。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必須符合國家質量標准。
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兒童的監護人應當相互配合,保證兒童及時接受預防接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十六條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
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第十七條國家建立傳染病監測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傳染病的發生、流行以及影響其發生、流行的因素,進行監測;對國外發生、國內尚未發生的傳染病或者國內新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第十八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報告傳染病監測信息,預測傳染病的發生、流行趨勢;
(三)開展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及其效果評價;
(四)開展傳染病實驗室檢測、診斷、病原學鑒定;
(五)實施免疫規劃,負責預防性生物製品的使用管理;
(六)開展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
(七)指導、培訓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開展傳染病監測工作;
(八)開展傳染病防治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提供技術咨詢。
國家、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傳染病發生、流行以及分布進行監測,對重大傳染病流行趨勢進行預測,提出預防控制對策,參與並指導對暴發的疫情進行調查處理,開展傳染病病原學鑒定,建立檢測質量控制體系,開展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
設區的市和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方案的落實,組織實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負責本地區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常見病原微生物檢測。
第十九條國家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傳染病預防控制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傳染病的監測、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的任務與職責;
(四)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的分級以及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
(五)傳染病預防、疫點疫區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出的傳染病預警後,應當按照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規范,防止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和醫院感染。
醫療機構應當確定專門的部門或者人員,承擔傳染病疫情報告、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以及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承擔醫療活動中與醫院感染有關的危險因素監測、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工作。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對醫療機構內傳染病預防工作進行指導、考核,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第二十二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的實驗室和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的單位,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准,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對傳染病病原體樣本按照規定的措施實行嚴格監督管理,嚴防傳染病病原體的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 擴散。
第二十三條采供血機構、生物製品生產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保證血液、血液製品的質量。禁止非法採集血液或者組織他人出賣血液。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使用血液和血液製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因輸入血液、使用血液製品引起經血液傳播疾病的發生。
第二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採取預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傳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據各自的職責負責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動物傳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野生動物、家畜家禽,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出售、運輸。
第二十六條國家建立傳染病菌種、毒種庫。
對傳染病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的採集、保藏、攜帶、運輸和使用實行分類管理,建立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
對可能導致甲類傳染病傳播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確需採集、保藏、攜帶、運輸和使用的,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七條 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場所和物品,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衛生要求,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拒絕消毒處理的,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強制消毒處理。
第二十八條 在國家確認的自然疫源地計劃興建水利、交通、旅遊、能源等大型建設項目的,應當事先由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施工環境進行衛生調查。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意見,採取必要的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間,建 設單位應當設專人負責工地上的衛生防疫工作。工程竣工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第二十九條 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飲用水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規范。
飲用水供水單位從事生產或者供應活動,應當依法取得衛生許可證。
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的單位和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三章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
第三十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發現本法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或者發現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應當遵循疫情報告屬地管理原則,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內 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
軍隊醫療機構向社會公眾提供醫療服務,發現前款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報告。
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第三十二條 港口、機場、鐵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以及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向國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互相 通報。
第三十三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類、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或者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本行政區域內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通報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接到通報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本單位的有關人員。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全國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
毗鄰的以及相關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互相通報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第三十六條 動物防疫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及時互相通報動物間和人間發生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疫情以及相關信息。
第三十七條 依照本法的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第三十八條國家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應當及時、准確。
第四章疫情控制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醫療機構發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採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第四十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傳染病疫情或者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傳染病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根據調查情況提出劃定疫點、疫區的建議,對被污染的場所進行衛生處理,對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並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疫點、疫區進行衛生處理,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採取措施;
(三)指導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組織、指導有關單位對傳染病疫情的處理。
第四十一條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
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
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
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三條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區域部分或者全部為疫區;國務院可以決定並宣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區內採取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緊急措施,並可以對出入疫區的人員、物資和交通工具實施衛生檢疫。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但是,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
疫區封鎖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四條 發生甲類傳染病時,為了防止該傳染病通過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傳播,可以實施交通衛生檢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緊急調集人員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合理報酬。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能返還的,應當及時返還。
第四十六條 患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的,應當將屍體立即進行衛生處理,就近火化。患其他傳染病死亡的,必要時,應當將屍體進行衛生處理後火化或者按照規定深埋。
為了查找傳染病病因,醫療機構在必要時可以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對傳染病病人屍體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屍體進行解剖查驗,並應當告知死者家屬。
第四十七條 疫區中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物品,經消毒可以使用的,應當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後,方可使用、出售和運輸。
第四十八條 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派的其他與傳染病有關的專業技術機構,可以進入傳染病疫點、疫區進行調查、採集樣本、技術分析和檢驗。
第四十九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葯品和醫療器械生產、供應單位應當及時生產、供應防治傳染病的葯品和醫療器械。鐵路、交通、民用航空經營單位必須優先運送處理傳染病疫情的人員以及防治傳染病的葯品和醫療器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第五章醫療救治
第五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和完善傳染病醫療救治服務網路的建設,指定具備傳染病救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傳染病救治任務,或者根據傳染病救治需要設置傳染病醫院。
Ⅷ 疫情防控二維碼怎麼申請
1.打開支付寶,點擊市民中心。
2.點擊國務院服務,再點擊國家政務服務平台。
3.點擊防疫健康信息碼服務,再點擊頁面的立即領取。
4.隨後界面會顯示出自己的防疫二維碼。
疫情防控的意思是指立用單位宣傳欄開展新冠病毒和呼吸道傳染病防冶知識健康宣傳。還要告訴我們確保環境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開窗,多通風。要勤洗手,洗手和食物要用流動水。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養成科學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等良好衛生習慣,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疫情的意思是疫病的發生和蔓延。疫是形聲兼會意字,役也表意,役指服兵役、勞役者,疫指服役的人患的疾病,即傳染病。疫情防控四大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疫情防控九項注意:假期安排要注意: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旅途風險、減少人群聚集、加強個人防護。居家防疫要注意:消毒通風勤打掃、自測體溫先做好、家庭訪客要減少、風險人員早報告。外地返鄉要注意:返鄉回家要登記、少串門少走動、健康監測14天。交通出行要注意:不出境、不扎堆、不去中高風險區。購物娛樂要注意:錯峰出門少停留、一米距離要堅守、冷凍食品不沾手。走親訪友要注意:少走親少訪友、不擁抱不握手、快見面快回走。外出聚餐要注意:家庭聚餐要減少、分餐公筷須倡導。景區旅遊要注意:熱門景點謹慎挑、網路購票比較好、人群聚集先繞道、安全距離不能少。醫療就診要注意:身體不適早就診、預約掛號最簡便、私車到院才安全、進院以後先預檢、發熱病人很關鍵、專門門診把病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一條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Ⅸ 法院說現在疫情期間不能拘留
不是的。
防控疫情期間,各級法院對被執行人或相關人員要慎重採取拘留措施。確需拘留的,送拘時應遵從拘留所的防疫要求。拘留所明確告知因疫情原因無法收拘的,執行法院應在確認被執行人或相關人員無感染症狀的情況下解除拘留措施。
有關案件需要跨區域執行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規定,原則上應通過執行指揮管理平台事項委託系統,委託當地法院協助辦理;執行法院確需派員赴異地辦理的,應層報執行法院所在地區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備案。受託法院因疫情防控原因表示不宜受理事項委託的,委託法院應及時撤銷委託。
(9)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內容擴展閱讀:
法院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規定:
1、各級法院要嚴格對執行幹警的管理,嚴禁執行幹警組織或參與群體性聚會,教育執行幹警不得編造或轉發與疫情相關的不實信息,不信謠、不傳謠。
2、各級法院要切實關心、愛護執行幹警,加強對執行幹警防範疫情的宣傳、教育,強化執行幹警特別是外出辦案幹警的自身安全防護。如發現執行幹警或家屬有確診或疑似感染情況,應立即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第一時間協調送醫救治,並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