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保法的立法之最
⑴ 中國的環保如何立法
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在中國起步較晚,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確定「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保護32字方針,1983年在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提出「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1979年開始「試行」《環境保護法》,直到1989年正式頒布。經過10年的實際應用,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它是中國環境立法和實踐工作的又一座里程碑。
現行的《環境保護法》是中國環境法學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它為環境法律關系的調整設定了一系列制度,也曾經解決了一定的環境法律問題,在保護環境特別是控制污染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它作為中國環境保護領域的一項基本法律,指導著中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環境保護法》之後又制定並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雜訊污染防治法》四大體系。由此可見,中國已經把環境保護工作放在了保持經濟持續發展,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維持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位置上。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10年時間里,中國一系列環保法律相繼出台,環境立法的速度居各部門立法之首。可以說,就立法的全面性而言,中國的環保立法在世界上也是相對完備的。
進入21世紀,面對復雜的環境形勢,頒布於1989年的環境保護法卻從未修改過,在很多方面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刻不容緩地需要修改。2007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全國人大環資委審議的代表提出的議案中,有469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於修訂環境保護法的15件議案。這些議案認為,現行環境保護法已不能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建議盡快進行全面修訂,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全國人大環資委有關立法專家經過調研也認為,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現行環境保護法已經不能適應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針對代表們提出的「修訂環境保護法」的要求,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圍繞環境保護法修訂做了大量准備工作,對一些修訂涉及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和論證,明確了法律的修訂思路。
⑵ 簡單說說新環境保護法
【】新環境保護法是: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法已經於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
【】新環境保護法,設有七章70條。主要內容是:第一章總則、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三章保護和改善環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七章附則。
【】意義:
受限於原有的法律規定,長期以來,中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都相當有限,相對於公安甚至稅務和工商部門來說,環保部門一直都是一個「軟衙門」,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新《環境保護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
一是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即對持續性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這意味著,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逃避檢測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並不大,導致違法成本較低,不少企業因而怠於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計罰」之後,罰款數額上不封頂,將倒逼違法企業迅速糾正污染行為。
二是新的《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行政法律,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新法規定: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機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三是個別地方企業的污染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背後是當地官員基於畸形政績觀的默許縱容,對此新《環境保護法》將拿「保護傘」開刀。其具體規定是:領導幹部虛報、謊報、瞞報污染情況,將會引咎辭職;面對重大的環境違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領導、環保部門等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引咎辭職」。
新《環境保護法》還是一部開放的立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⑶ 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首次提出了什麼原則從而實現了立法理念上的重大轉變
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首次提出了「保護優先」的原則,實現了立法理念的重大轉變。
1、「保護優先」的原則的含義。「保護優先」原則所承載的功能是,遇到環境(生態)風險科學性不確定的情形,應以保護環境(生態)為優先原則。「保護優先」原則與同條中「預防為主」這一實質學理上的預防原則處於同一技術層面,且能形成功能互補,即以「預防為主」原則針對可在科學上確定的環境損害,以「保護優先」原則針對暫時無法在科學上確定的環境風險。因此,實際上這里的「保護優先」原則的學理表述應為風險防範原則。
2、新《環境保護法》有關「保護優先」原則的規定。
《環境保護法》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3、2013年6月19日,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就發布了《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14種「嚴重污染環境」的入刑標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環境問題一定能得到改善。
⑷ 新的環保法有幾個之最
5個之最:(1)審議次數最多;(2)公眾參與之最;(3)環保部門反映最強烈;(4)立法內容之最;(5)史上最嚴。
⑸ 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根據環境保護法第一條的規定,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三方面的專任務,一是合理地利屬用環境與資源,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二是維護清潔適宜的生活環境,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三是協調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的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環境保護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環境保護法的根本任務,也是環境保護立法的出發點和歸宿;促進經濟增長是因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有內在的相互制約和依存的關系。這三項立法目的之間有著內在聯系。首先,社會生產水平決定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並進而決定人們對環境質量的需求;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物質的豐富,人們會在要求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要求進一步建設清潔、安靜、優美、舒適的環境。因此,把發展經濟同環境保護、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三者聯系起來作為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客觀規律的反映。
⑹ 慈善法和新環境保護法的立法基礎
《消費者抄權益保護法》第一條開明宗義,指出它的立法意義和基礎: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即(一)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鼓勵公平競爭,限制不正當競爭。(二)保護消費者權利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三)保護消費者權利有利於提高企業和全社會的經濟效益。
立法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在「消費者的權利」中又明確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受尊重權等,在「經營者的義務」中也明確了經營者經營當誠實信用的一些具體義務,在「法律責任」的規定中,更規定了經營者違反此原則的處罰措施。?
⑺ 新環保法的兩個原則
新環保法的原則:保護優先原則、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和損害擔責原則。具體如下:
1、環境保護為國民發展優先選項。
2、將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定義為一種綜合防治的原則,即對環境污染整體系統的防治,同時,這一原則也統攝我國環境法上的相應制度,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
3、公眾有權通過一定的程序或途徑參與一切與公眾環境權益相關的開發決策等活動,並有權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和救濟,以防比決策的盲目性,使得該項決策符合廣大公眾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4、新《環境保護法》第5條規定的「損害擔責」應是污染者付費原則的另類表述。對於污染者付費原則。
(7)新環保法的立法之最擴展閱讀
1、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第六十條規定了環保部門可以對超標超總量的環境違法行為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和停業關閉措施。
2、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賦予環保部門查封、扣押的行政強制權,第六十八條對違法實施查封、扣押措施的行為設置了嚴格的問責條款。
3、新環保法既有許多直面環境現實問題的重大制度設計,也有對既往條款的修改。
4、新環保法切實保障公眾參與權利,為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設專章,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
⑻ 新環境保護法的五大要點有哪些
參考下:
(一)創新了立法理念,首次在基本法中提出"保護優先,生態紅線,專以人為本「等理念屬
(二)強化了政府環境保護責任,對責任人實行「問責」
(三)充實、完善了環境管理制度法律制度
(四)實現環境管理轉型,強化了環境監督管理
(五)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的責任
(六)明確了公眾參與,公眾監督權利(信息公開、知情權、 人人參與)
(七)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擴大了訴訟主體資格範圍
⑼ 新環保法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法已經於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這部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這也讓環保法律與時俱進,開始服務於公眾對依法建設「美麗中國」的期待。
相關說明
因為環保法牽涉面甚廣、爭議較多,這次修法破例進行了第四次審議才得以通過。由此,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凝結了中國環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經驗教訓、能對症下葯的成熟立法。
新《環境保護法》是一部「長牙齒」的法律,是一部能對民怨極大的污染現象打出硬拳頭的法律。
新《環境保護法》還是一部開放的立法,將民間力量有序地納入環境治理的機制中,設立了環保公益訴訟制度。
在修訂草案二審時,曾將環保公益訴訟的主體限定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環保組織;在之後的幾次修訂中,法律訴訟主體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被規定為:「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同時,新法還規定:「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