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當前道德狀況

中國當前道德狀況

發布時間: 2022-03-24 00:50:19

㈠ 現在中國的道德狀況如何呢是不是很讓人擔憂呢

公民道德建設研究-認真實施《綱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兩年來,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出現了黨政領導重視、輿論傳媒關注、廣大群眾身體力行社會主義道德的良好局面。
公民道德「20字基本規范"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各種交往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已成為判定行為是否道德的評價標准。不符合基本道德規范的思想和行為,愈來愈受到輿論的譴責和鞭撻;符合基本道德規范的思想和行為,愈來愈得到社會的鼓勵和表彰,社會道德風尚正朝著更加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顯示了強大的力量。特別是在抗擊非典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充分顯示了公民道德覺悟不斷提高和道德品質的不斷升華。兩年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對於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

行、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都產生了明顯的積極作用。

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將《綱要》印發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這對於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風氣的改善,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總結兩年來公民道德建設的經驗,認清當前道德建設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強化道德建設「重在實踐」的關鍵環節,不但要使「20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而且要使之成為每個公民身體力行的自覺准則。

要重視「養成教育」。在道德建設中,對於道德的基本規范,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的積極配合,經常進行啟發、誘導、培養和教育,並輔以一定的制約和獎懲,日積月累、堅持不懈,使人們形成鮮明的榮辱觀念,並自覺地按照道德基本規范去做。只要確立了履行道德規范為榮、違背道德規范為恥的觀念,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力量,促進道德風尚的提高。古人說「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就是說要隨著智慧的增長,使基本道德規范逐漸形成為人們的品性;又說「習慣成自然」、「習以成性」,也是說的這個道理。在公民道德建設的運行機制中,除了各級領導重視、傳媒強化輿論、經濟政策和法律支持等,還須要輔以一定的管理和某些獎罰的規定,以期能加強道德教育和道德養成的效果。



總結《綱要》頒布兩年來取得的巨大成績,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對於建立和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公民道德建設本身就是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決不僅僅是一種觀念的框架,更不是從思想家們頭腦中憑空構想出的一個體系。從根本上說,它只能從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中,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的實然和應然中,特別是從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實踐中概括和歸納

出來。理論工作者能否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進行正確的研究、分析和概括,關鍵在於能否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把社會的道德實踐上升到理論。我們要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緊密結合起來,要以公民道德建設為契機,促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以公民道德建設的成果來推動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我們要在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過程中,增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力度,使二者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當然,從范圍上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要比公民道德建設的范圍更為廣泛,它涉及的方面更多。我們要建立的道德體系,不僅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還要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綱要》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作了全面的、多層次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際關系的新概括,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對營造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和大眾傳媒等在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對道德建設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特別是對黨的各級幹部在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等均作了精闢闡述。這不但是對當前公民道德實踐的概括,也是對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關系、道德實踐的科學概括,對於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實施依法治國,必須建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保障法治的順利實行;同樣,為了實施以德治國,還必須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沒有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形成、建立和完善,我們就不可能實現「以德治國」的目標。

《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而如何「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以達到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目標,是我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時所應當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公民道德建設,不但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和突破口,而且為我們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實踐基礎。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深化和拓展,我們將在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首先,要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核心、原則和基本要求的認識,要在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中豐富和完善對它的認識和理解,以有助於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第二,要把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設同法律體系的建設聯系起來,把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法律的相關規定、預防犯罪和犯罪後的教化納入到道德建設的要求之中;把守法和違法提高到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光榮與恥辱的高度,以守法為光榮,使守法成為做人處事的重要道德品質;第三,要根據新的時代要求,梳理、辨析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並賦予傳統道德以新的內容,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取得廣泛的認同;同時,要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按照以我為主和為我所用的原則,形成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第四,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體系,把「20字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進一步同社會生活的需要和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形成能夠涵蓋各個方面的規范體系網路;第五,要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弘揚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洪精神和抗擊非典精神等,更好地在道德建設中形成新的有時代氣息的道德要求;第六,進一步加強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政策導向和制度保障,使我們的道德建設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第七,在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通過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強化褒善貶惡、祛邪扶正的輿論力量,使人人都能從自身做起,力行道德,而且能對一切不道德的行為加以抵制,這對完善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第八,在道德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強道德教育,充分運用道德的感化力、勸導力、說服力和輿論的壓力,教人向善,另一方面,還應通過一定的管理規定和獎懲手段,更好地激勵人們棄惡從善。在當前,要通過誠信機制的建立,探索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整體運行機制,促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發展和完善。總之,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必將為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創造條件,提供經驗,它的拓展和深化,必將對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規范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產生重大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努力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現實生活向我們提出的一項重要、艱巨、長期而又緊迫的任務。

在看到我國道德建設所取得的可喜成績時,我們還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道德建設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有的人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漠,有損國格人格的現象時有發生;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貪污受賄、違法亂紀,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這些情況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設,是以德治國的一個重要體現,是社會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民族精神能否得到更好弘揚、道德風尚能否日益改善的重要環節。在當前,要大力克服一切忽視道德建設的有害思想,忽視以德治國重要性的錯誤思想,增強對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一個社會的道德體系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需要認真探討、綜合創新,集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為了深入學習****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國」的論述和中共中央最近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發起,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道德科學研究院、房山區宣傳部和韓村河村四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體系」理論研討會,於2001年11月2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區舉行。徐惟誠、羅國傑、溫克勤、陳英、許啟賢、王福霖、夏偉東、萬俊仁、焦國成、葛晨虹等70 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從事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部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就「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以德治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其他道德問題」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以德治國」
與會學者指出,「以德治國」思想的提出,是對當今國內外治國經驗的科學總結,具有時代價值和世界價值,同時它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者們從本體論和人性論的角度,對「以德治國」的策略進行了解讀,認為作為本體論意義上的「以德治國」,是對人自身的生存方式及其全面發展內在規定性的把握和引導,人的內心反省、自律和外部輿論的教育約束構成德治的基本路徑依賴,其合理性深源於它的「合乎人性」,即人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
圍繞這一主題,學者們對「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學者們指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都是治國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原則,二者相結合的思想科學地闡明了道德和法律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關系。由於二者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因而我們才有可能將其結合起來。對於在現實中如何對待二者的關系,與會學者們一般認為應該「德法並舉」。首先,這是由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唇齒相依的關系決定的。由於它們是用不同的方式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同范圍進行調節,並且它們調節的效果也不相同,因而決定了我們不能單一的依賴其中的一方。其次,「德法並舉」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一方面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加強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就不可能形成規范的是市場經濟,也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經濟。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是道德經濟,遵守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等價交換等道德規范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對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最後,「德法並舉」是由法律和道德自身的關系決定的。法律是最低道德底線,是最基本,但是又是社會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法律只有建立在社會公認的道德基礎之上,才能成為良法,才能為人們所遵守。道德對法律有價值評價和導向職能,法律對道德有保障作用。正因為如此二者不可偏廢。
再者,學者們對「德治」和「人治」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學者們一致認為,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德治」不會導致「人治」,更不能與「人治」相等同。「人治」是小農經濟的產物,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血緣為紐帶、君主暴政為模式的,它是一種「德治」,但是卻和我們現在所提的「德治」決然不同,我們的「德治」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法治為保障、民主自由為目標。這種以尊重個人權利、強調人格平等的全新價值背景使「德治」具有了合理性。在這里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人治」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和儒家的思想有一定的聯系,又不能完全等同於儒家思想。我們必須明確這一點,以便對儒家思想的評價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對於「以德治國」中如何「治」的問題,與會代表提出,「德治」是一種「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善治」要求以認同性、責任性、法治性、透明性、有效性為其原則。「德治」,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普遍的「法治」,在「治」的過程中涉及到制度倫理化的過程、涉及到官德以及相應的監督和約束機制的建立。
(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公民道德建設
學者們指出,《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是我國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件大事,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沒有任何一個政黨頒布過這樣的道德規范要點,來動員全國上下各個部門共同來奮斗,因而具有開創性。《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是道德理論上的創新,是道德實踐上的突破,是「以德治國」方略的具體實施。《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是對建國以來道德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和提升,是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一道德體系從我國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反映了社會道德進步的發展規律,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與人關系的基本要求,使人民群眾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學者們認為《公民道德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具有如下創新性:1)《綱要》強調的主體是公民。所謂公民就是指「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憲法》第三十三條)因而無論你是否是黨員、團員,還是在押的犯人;無論你是八旬老人,還是三歲孩童,只要你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就必須按《綱要》所說的去做。《綱要》中強調「公民」,而不是「人民」,說明《綱要》與以往的文件相比更具普遍性。「公民」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有利於道德建設和法律相結合。2)學者們指出,《綱要》中強調的不是道德規范,也不是道德教育規范,而是道德建設規范。可見《綱要》將道德看作是建設過程的產物,這在倫理學上是首創。以往道德被看作靜態的,在《綱要》中道德被看作動態的過程,是在不斷的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同時,《綱要》是「實施」綱要,因而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可實踐性,是每一個機關、團體、個人的可以確實去做的。3)學者們認為《綱要》中的規范是基本規范,是做人的基本的准則,這些規范並不與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等更高層次的規范相沖突,而是為這些規范的實現奠定更豐實的基礎。《綱要》從個體的角度出發提出道德要求,這相對於以前從社會主義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創新。
學者們還探討了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應該遵循的若干原則。1)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公民道德建設,應該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實際,在全社會范圍內普遍形成對個人追求正當利益的行為的善的評價,對見錢思義、見利思義、見得思義思想和行為的認同,同時反對拜金主義、反對只講金錢、不講道德的行為。2)堅持繼承優良傳統和發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公民道德建設,我們不可忽視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傳統美德重視人倫關系的協調,重視精神境界的攀升,重視整體利益的追求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3)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的原則。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設是要從道德上,對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權利,對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得的正當物質利益的思想行為,給予輿論的支持和善的評價。另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設要引導每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勇於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4)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正相協調的原則。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問題,既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法律問題,也是道德問題。道德領域的公平和效率的問題,是其他領域的反映,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的原則,其目的之一是為經濟領域的效率和公平關系,建立良好的適宜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氛圍。5)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道德境界是多層次的,同時由於社會眾人的道德覺悟也是多層次的,因而決定了我們的公民道德建設不能只從單一的角度出發進行,而需要將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6)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道德規范從他律到自律的轉換過程是道德的社會化的一條必經之路,因而進行道德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熏陶和培養。
(三)、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其他道德問題研究
與會學者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角度來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1)從制度生產關系的高度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道德」體系。在這一層面,我們應當認真研究社會主義道德,確立社會道德體系的框架、核心、原則以及各種要求;提倡共產主義道德;要注意防範和克服非公有制經濟基礎上產生的非社會主義道德。2)從組織生產關系的角度確立「市場經濟道德體系」。首先要建立導向性的宏觀調控的基本道德原則;其次要用社會主義思想改造、充實一般市場經濟通行的原則,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最後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領域及對外貿易中的道德規范。3)培養完善的「個人道德體系。在我國當前,個人品德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每個公民的品德問題,開展公民品德教育與研究,有助於道德落實到每個具體人的具體行為,有助於法律對道德的支持。
對於如何實現道德的公正,與會學者認為必須建立明確道德義務與道德權利,建立完善的奉獻與回報機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規范體系中,也存在著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的問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既規定了要求人們的道德義務,又規定了保障人們的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不同於其他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地方在於道德義務對於道德權利的先在目的性和主體自律性。道德權利不是道德義務的簡單對應物,而是道德主體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義務之後,客觀上理應得到的相應權利回報。這是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特殊關系的要求,也是社會公正在道德領域中的一種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缺乏一套良性的奉獻與回報機制,導致了道德義務與道德權利的脫節,導致了道德的不公正。因而我們應建立相對完善的奉獻與回報機制,重建道德的公正,這是加強社會公民道德建設,培養提高全民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的道德機制面臨何種挑戰呢?經濟全球化是二戰以來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重要標志。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競爭,就其本質上來講是道德素質和道德力的競爭。我國面臨以下的挑戰:1)影響公平競爭的利益壁壘和舊有政策舉措受到了挑戰。2)商品市場服務體系及傳統的服務意識受到了挑戰。3)企業經營理念受到了挑戰。面對挑戰,我們應加強政府職能的道德化;「培育」道德資產,激活生產要素;「信譽至上」樹企業形象。學者們認為經濟全球化與生態危機有著必然的聯系,而我們要走出生態危機的困境,首先必須打破兩個神話:一個是關於科技的神話,一個是關於市場的神話。
除此以外,在研討會中,與會代表還探討了文化領域的道德問題,教育領域的道德問題,生態領域的道德問題等等。

美國密歇根州希爾斯代爾市,剛滿18歲的高中生塞申斯拿出自己打工所獲的700美元作競選經費,通過選舉擊敗現任市長,成為美國目前年齡最小的在任市長。塞申斯正式上任後,將早上去上課,直到下午2時50分下課,下午3時以後到市府辦公。

塞申斯的成功讓人想起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古話。然而,18歲的塞申斯如果在中國,情形又會怎樣?

第一,他可能會輟學。用我們的標准來看,塞申斯的父母都已失業。他的家庭應該屬於城市低保家庭,塞申斯也屬於窮人的孩子。這樣的家庭很可能因交不起昂貴的學費,而使塞申斯被迫輟學打工掙錢。

第二,他會承受著巨大的高考壓力。雖然這幾年我國的高等學校每年都在滾雪球似的不斷擴招。但是,上大學、上好大學的壓力還是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學生們的身上。很多學生從早晨6點左右起床,就一直忙到晚上12點左右。長時間的疲勞學習,使學生們腰酸背痛,眼睛近視了,身體素質下降了。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時事政治都不關心,哪還有心思競選什麼市長啊。

第三,他會被父母寵著。在中國,哪個家長會放心一個18歲的孩子?你看,一到學校開學時,不管是18歲以上的大學生,還是18歲左右的中學生,家長們都陪著給送到學校。報道、交錢、領書、找廁所等等,什麼細小的環節家長都給考慮到了。為什麼?不放心啊。

第四,他會被學校關著。18歲的孩子正是苦讀書的時候。在學校,老師們為了讓學生考個好成績,也為了給學校爭光,給自己掙獎金,常常坐在班級看著學生上自習。而且,為了安全起見,學生進了校園後,如果不寫請假條,沒有老師的批准,休想邁出大門一步。

第五,他參加市長競選會被指責為異想天開。雖然從法律上來說,18歲的高中生已經是成年人了。但是,18歲的人要想競選市長,有幾道硬杠杠他是必須要考慮的。比如,他有大學本科學歷嗎?他有擔任市長所需要的正科、副處職位若干年的任職資歷嗎?他的身高、體重符合公務員體檢標准嗎?這一切,18歲的塞申斯當然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塞申斯自然也就沒有競選市長的資格。

令我們詫異的是,以上的條條框框,塞申斯都沒有碰到。因為有一個寬松的人才成長和人才認同的環境,有一個靈活的人才選拔機制,所以塞申斯才能夠在諸雄爭霸中脫穎而出,嶄露自己的才華,成為一顆讓人羨慕的明星。

當然,塞申斯的情況只是個例,不能代表美國青年的整體成長狀況,也不表明「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我們當然也有我們的優勢和長處,也有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方面。然而,善於學習一切民族的優點和長處,本來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更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可貴品質。從美國18歲男孩當選市長這個個例里,我們難道不該反思我們在人才教育、培養、選拔、使用等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嗎?我們難道不該改進、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規陋習嗎?

㈡ 中國現階段道德狀況是怎樣的

成就春秋五霸之首的管仲管夷吾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百姓衣食足又沒有後顧之憂時,自然道德水準提高。西方發達地區國民素質普遍比較高,就是一個例子。不過,西方道德水平高,也和他們受宗教壓迫一千五百年有關,已經形成了服從的意識。發展到當代,就是法律意識非常強。中國現在是以挑戰法律和道德底線為榮為樂,誰能跋扈就顯得有地位有能力。所以有「我男人是村長」、「我爹是某某」的段子橫行天下。這是文革以挑戰一切權威為榮的餘毒呢。
想要恢復中華文化,怕沒個百八十年夠嗆吧?
中國文化的奇怪現象: 弱勢時我守道德,成勢時你無道德; 弱勢時黨同伐異,成勢時非我必誅。
別人有無道德,我們管不了。先看看自己在方方面面是否也可以遵守道德?

㈢ 中國近代道德有哪些狀況

我國傳統道德是以小農自然經濟生產方式和宗法血緣家庭生活方式為基礎,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大機器工業生產方式的發展,破壞了傳統社會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卻並沒有取代後者,在近代我國絕大部分地域和社會生活大部分領域,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仍然占據著重要甚至主導地位,它們是傳統道德存在和抵禦近代道德的深厚根基。

我國近代道德核心內容和基本價值觀念是西方的舶來品,盡管學者們力圖把它和我國傳統道德相結合,但由於沒有把它和我國近代社會實踐相結合,對於我國近代社會生活始終具有外在性。

在「五·四」運動以後,我國出現了三大思潮,即西化派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復興傳統的現代新儒學,但卻找不到獨立的地位,只能附屬於西化派或新儒學,這是歷史的證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資本主義社會並沒有在我國建立起來,近代的社會轉型根本沒有完成。

新民主主義革命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兩大歷史任務,先進的中國人把馬克思主義與這一社會實踐相結合,經過幾十年浴血奮斗,終於建立了人民共和國,並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後完成了社會轉型,構建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完成了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轉型。現代社會主義道德取代我國傳統道德,這是歷史發展必然,也是對近代道德轉型不徹底的歷史超越。

㈣ 你認為當今中國社會道德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我認為當今中國社會道德情況是基本穩定的。總體上算比較好的,但是還有一些個別的例子,在危害中國社會道德。所以還需要加強對道德的宣傳

㈤ 如何看待中國當下道德狀況評價300字

中國當下的道德,已經只剩下文字理論了。
中國古人的道德建立,是因切身體會而來,不是拍拍腦袋想出來的。
中國上古,幾乎人人都有修心,於是感知非常敏銳。當你無意傷害到他人時,就會感受到他人的憤怒,這種無形的氣氛會令你非常難受。但當你向他人道歉,獲得他人原諒,自己就不會再感受到難受了。
拾金不昧,道理也是一個樣的。

之後的人們,就總結出了五戒:戒殺、戒盜、戒淫、戒妄……這是人類能夠和睦相處的共識(之後才被各個宗教拿來當做戒律)。

現在的道德,包括那些嘴上常常掛著道德的人,因為不修心,早已不知道德的起因了,所以講出來的道德也常常有似是而非的嫌疑。

㈥ 中國社會公德的現狀

1

中國社會公德的現狀與問題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還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的發展。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視、破壞公物、破壞環境、破壞公共秩序等損害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社會公德;缺失;原因;對策
一、當前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上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社會公德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公眾的生活質量,惡化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會公德的現狀不容樂觀。當代中國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人與人的關繫上,不講文明禮貌,不尊重他人,不誠實守信,不互幫互助。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度被稱為禮儀之邦。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禮治國,從而實現大治。後又有孔子將禮儀之道發揚光大,創立了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義、禮讓。可見,中華民族具有文明禮貌的優良傳統。但是,現代的公民在文明禮貌方面卻屢屢出醜,損害了我國國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人民時評——「這樣的提醒讓人汗顏」,文章中談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明確了駐外領事官員的職責,列舉了19種尋求領事保護的常見問題。《指南》提醒我國公民出國時的注意事項,如在公共場合要表現平靜,不要大聲說話,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場合參與他人的爭吵等。文明禮儀本來是個人修養問題,現在卻要由外交部門發文提醒,實在令人汗顏。近年來,諸如大聲喧嘩、不講衛生、不守秩序、貪小便宜等陋習,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形象的問題。有些國家還將「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擺放在公共場所,深深的刺痛了國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著我們國民素質的殘缺,慚愧之餘更讓人反思,來自禮儀之邦的「國人」為何給人以「不文明」、「粗魯」的印象?①
2

(二)在人與社會的關繫上,公民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普遍,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在中國從古至今人們的公共意識非常淡薄,公德觀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現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愛護公共財物,另一方面表現為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據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2002年對北京市民社會公德狀況的調查,當問及對毀壞公物行為的反應時,只有23℅的被調查者表示會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場所不講秩序、大聲喧嘩、高聲謾罵、隨地吐痰、亂闖紅燈等現象不斷在全社會蔓延開來,成為人們生活中時時難以避免、處處防不勝防的生活內容。如對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調查中顯示:「有43.3℅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有47.7℅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機動車搶道亂行;有42℅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行人、騎車人不遵守交通信號燈。」

(三)在人與自然地關繫上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肆意破壞自然環境。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有些地區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無限制的開采自然資源,致使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自然災害嚴重泛濫。有的地區濫砍濫伐,導致水土嚴重流失,流沙橫飛,洪水泛濫;有的地區小工廠林立,廢水、廢氣到處亂排,導致當地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致使人們沒有干凈的水飲用,嚴重疾病大量產生;有的地區小煤窖、小礦場隨處可見,亂挖濫采,導致當地的地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人們已看不到當日的青山綠水,看到的是滿面瘡痍的荒山禿嶺。這些都是污染、惡化自然環境給我們帶來的沉重代價。
二、社會公德為什麼大面積缺失?
回顧我國社會公德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造成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
傳統的,也包括現代的,同時還有社會公德建設自身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封建傳統對社會公德的影響
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史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寶藏,令後人回味無窮。但是,當我們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社會時,就會發現,我國傳統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對於公共領域的分化和發展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嚴重的影響了當代社會公德的發展。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使我國的廣大民眾只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活動,公共領域道德的發展缺乏發展的土壤。我國傳統封建社會小農經濟的基層是一種差序結構,人與人之間靠世俗人情建立關系,傳統的仁愛道德本質上是親疏的狹隘的差等之愛,道德選擇僅限於血緣的區域內。傳統道德
② 吳來蘇:「調查——北京人的公德現狀」

㈦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中央黨校教授宋惠昌說,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曾經發生過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現象,諸如「小悅悅事件」、食品衛生問題、商業欺詐問題等。有人據此認為我們的社會出現了「道德滑坡」。應該說,這些判斷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些說法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顯露出了某種悲觀情緒。應該看到,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像張麗莉、吳斌、高鐵成等一個又一個「最美的中國人」接連地涌現,他們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是我國社會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實寫照。所以,也有一些積極性的觀點認為,道德問題並不是如有些人說的這樣嚴重,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主流是好的,是在向積極方向發展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的評判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思想方法的問題。在我看來,有些人思想方法的偏頗是一個重要原因。這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看問題的方法簡單化,孤立地分析某些道德現象。具體來說,就是把某些道德現象作為一個孤立的問題來研究。這樣,人們的思想就會陷入片面性而走向極端,於是,一旦看到了某個惡性不良事件,就會惶恐不已;當然,由於孤立地看問題,有些人對那些惡性不良事件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無非是些偶然的個案而已,無須大驚小怪。很顯然,這是另一個思想極端,也是不可取的。
我認為,要擺脫思想上的困境,一個關鍵是改造我們的思想方法。其中一個基本的認識方法,就是不要把目前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看成是一種孤立的社會問題,而應該在現實社會的總體上和歷史的發展中去認真研究它的本質及演變規律。
建立新的道德價值觀念
中國計量學院教授鄧澤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道德價值觀。這種新的道德價值觀念,至少應當確立以下三個基本點:
其一,視富強之國與禮儀之邦為同一追求目標。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名。傳統道德中,尤其是勞動人民的道德傳統中有許多優秀的成分,如勤勞、善良、節儉、刻苦耐勞精神等等。利與善,富裕與文明,並不是截然對立、非此即彼的東西。
其二,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為同等價值砝碼。在道德價值的天平上,以個人利益損害社會利益,或以社會利益否定個人利益,都必然導致這種天平的失衡。這並不是說,當社會利益需要犧牲個人利益的時候,個人就有理由拒絕這種犧牲,因為在凝結著自己個人利益的社會利益的升值過程中,個人利益也意味著同樣的升值;個人道德價值的實現,也不同程度地意味著個人利益的實現。如此來理解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個人道德價值與社會道德價值的關系,就可能形成一種「我為社會,社會為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性循環。
其三,視現實基礎與理想目標為同歸復興之途。如果說理想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那麼,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並用一個相互聯結的新的現實架起一座通往理想的橋梁。因此,為了實現理想利益的目標,必須重視現實利益的基礎。同樣,沒有理想,就意味著滿足,滿足就會失去動力,其直接的危害,便是對現實基礎的瓦解。

㈧ 你認為中國當今社會道德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當今社會的總體道德水平都在不斷提高。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