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家談讀書
㈠ 法學經典書籍
必看的經典法律書籍一、《洞穴奇案》
薩伯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為了生存,大家約定抽簽吃掉一人,犧牲一個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摩爾是這一方案的提議人,不過抽簽前又收回了意見,其它四人卻執意堅持,結果恰好是威特摩爾被抽中。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這是美國法理學大家富勒1949年提出的假想公案,富勒還進一步虛構了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這一公案後來成了西方法學院學生的必讀文本。1998年,法學家薩伯延續了富勒的游戲,假設五十年後這個案子有機會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針對這個案子各自寫出了的判決意見……本書兼收了富勒和薩伯兩人共十四個觀點,藉以形象地反映了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
必看的經典法律書籍二、《論犯罪與刑罰》
貝卡里亞
由義大利刑事古典學派創始人貝卡里亞著寫的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響卻極為深遠,該書初版於1764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對刑罪原則進行系統闡述的著作。全書洋謚著偉大的人道主義氣息,對刑訊逼供和死刑進行了憤怒的譴責,鼓吹刑法改革,力介罪刑相適應的近代量刑原則。本書問世後立即給作者帶來了巨大的聲譽,被譯為多種文字,它對地俄國、普魯士以及奧地利等國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響。該書被譽為刑法領域里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
必看的經典法律書籍三、《別在異鄉哭泣》
《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內容的是2002年9月,下崗失業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進入司法局直屬的國辦律師事務所實習,開始了律師生涯。2003年,作者滿懷信心從老家來到深圳,希望這個年輕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實現自己的律師夢想。但是,在這里作者處處碰壁,內心非常失落。突然爆發的非典疫情,更讓作者心灰意冷。來到深圳一個月後,作者決定離開這個傷心的城市返回家鄉。作者把這些成長的歷程記錄下來,希望對遠離故土、追逐夢想的年輕朋友,特別是剛走上法律道路的朋友們,能有一些啟發。
必看的經典法律書籍四、《尋找法律的印跡》
余定宇
法律是什麼?這是本書作者一直在追問的問題。他循著法律的印跡,開始了一次偉大的精神之旅:通過尼羅河俾格米人對於自己發現的食物香蕉的一種先佔觀念,證實了人類法律最原始的足跡---"權利"的足跡;通過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基於人性的審判,宣示了古希臘人天然的神學情懷和宗教感受;通過手持天平利劍、蒙眼閉目的正義女神,宣示了古羅馬人對法律"成熟穩重"、"公平正義"的期求。
必看的經典法律書籍十五、《民法思維》
王澤鑒
本書旨在建構請求權基礎的理論體系,期能為民法實務提供可資遵循的思維及論證方法,以增進法律適用的合理性及客觀性。本書重視方法論上的運用,所設實例主要針對民法領域重要的基本問題,並多引用判例學說及德國法的理論,有助於讀者理解相關法律的解釋適用,對民法的學習應有助益,本書對於大陸和台灣地區民法的比較研究也應有所助益。
必看的經典法律書籍六、《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博登海默
《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是一本由博登海默編寫的書籍。本書把散見於1940年《法理學》一書中的有關法理學思想發展的歷史資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書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對一般法律理論的實質性問題所作的論述,乃是以某些蘊含在我研究法理學問題的進路中的哲學假設和方法論假設為基礎的。
必看的經典法律書籍七、《政法筆記》
馮象
本書為作者在《讀書》雜志上開設的專欄"政法筆記"文章結集(少數刊載在其他報刊上)。作者開設專欄的用意在為中國的普通讀者寫一本書,談談新舊政法體制銜接轉型中的一些法律問題。因此,在該書中,讀者不感興趣的專業性太強的話題沒有涉及,作者關注的是普通讀者感興趣的與自己現實生活相關的一些法律問題,如名譽權、肖像權、版權、官司為什麼難打等等,作者結合有關案例,深入淺出,給讀者上了一堂生動的普法課。
㈡ 誰能提供一個 學法律的本科生的必讀書目
法學本科生必讀書目推薦
A:引介性書目(導入法律之門,調動學習興趣,培養法學素養的法學書目推介)
外國部分:
1、[美]約翰·麥·贊恩:《法律的故事》,劉昕、胡凝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
3、[美]博西格諾等著,鄧子濱譯:《法律之門》,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國部分:
4、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5、費孝通:《鄉土中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年版。
B:基礎性書目(掌握法學范疇,通曉法史演進,探究法的價值的法學書目推介)
外國部分:
6、[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張文顯等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
7、[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范揚、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
8、[美]E•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9、[法]勒內•達維德:《當代主要法律體系》,漆竹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中國部分:
11、謝暉:《法學范疇的矛盾辨思》,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C:拓展性書目(明晰分權學說,把握法治理論,關注當下問題的法學書目推介)
外國部分:
12、[法]盧梭:《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13、[美]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0版。
14、[英]霍布斯:《利維坦》,黎思復、黎廷弼譯,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中國部分:
15、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謝暉:《法治講演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2005年版。
D:部門法經典書目推介:
17、[意]貝卡里亞著:《論犯罪與刑罰》,黃風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18、周枬:《羅馬法原論》,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E:法典推介
19、《法國民法典》(拿破崙民法典),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20、《唐律疏議》,中華書局1983年版。
㈢ 培根,談讀書
近代意義上的英國民族歷史為時不長,然而自喬叟以來,英國文學的名篇佳構卻層出不窮,各類文體領域均有大家屹立。不過,假如有人問:哪一種文類最能代表英國的民族氣質和民族性格呢?那麼,我個人傾向於選擇「隨筆」這一文類。隨筆的寫作更多地是人生閱歷、智慧學養、情感性靈的自然流露,人為的痕跡很少,所以,我們若要了解英國人的秉性,那就有條捷徑可走——讀英國隨筆。這里我願意再聊聊隨筆名家培根的名作《談讀書》。
弗蘭西斯·培根生於倫敦一貴族家庭。他天縱奇才,12歲便入劍橋大學研習神學、法學及經院哲學,畢業後去英國駐法國使館供職。1597年返回英國,此後在英國政界卻飽經炎涼世態,摸爬滾打了20年。然而政壇險惡,風雲難測,他在1621年捲入了一樁宮廷陰謀,遂被罷黜,從此專研學術。1626年因做低溫防腐實驗而不慎受寒致病,離開了人間是非之地。除了哲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他所撰寫的隨筆也因透徹警辟、幽默雋永、意趣盎然和風格獨具而享有了世界性的聲譽。
《談讀書》首先說的是讀書的三種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長才。
「怡情」使人即使獨處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傅彩」使人善於言辨或烘托氣氛,「長才」則使人圓觀周覽,於待人、接物、進業,更加精熟完滿。其次,文章談如何讀書。書有好壞優劣,開卷未必有益,因此頗需區別對待: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多數只需大體瀏覽,少數則須認真閱讀、仔細消化。再次,是說書猶鏡子,可以映照出多種人生樣態,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有明智者讀書,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將立身處世、做人之道與書本中傳遞出來的人生智慧和經驗結合起來,修飾剪裁,去留取捨,全在一心,所謂「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第四,是說書如良葯,可以療治各種心智缺陷。不同書籍,各有專能,史使人明智,詩使人靈秀,科學使人深刻,邏輯使人善辨,所以,讀書也應因人而異,正如治病理當對症下葯一般。
此外,人只能在某一有限時空之中生存,故其人其書總難免缺漏之處,後人站在前人肩上,往往在某些方面能夠超越前人,但是前人篳路藍縷的開創之功,永遠不可鄙薄。因此,文章還提醒我們,讀書時雖不可盡信書上之言,然而也不能存心詰難作者。批判的閱讀精神正應落實到寬容的接受態度上,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最後,此文還有一可書之處,即其文風簡練,措辭精到,與其思想穩健警辟的特點恰好相配,王佐良先生的譯文雅馴流暢,凝煉干凈,是譯界公認的一流譯品。總之,斯人、斯文、斯譯使《談讀書》完全屬於培根自己所說的少數值得仔細品味、認真消化的作品之列。
㈣ 讀書接觸的法律是什麼
讀書的時候接觸到的法律都是基礎的法律。這樣的法律只有條款,沒有實踐。所以以後還要用到實踐當中。
㈤ 有關法律學習者必讀的書籍
法律學習者必讀的書籍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說選》
[點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語言的穿透力相信會讓每一個讀者發涼。對於偉大的作家來說,任何形容的言辭都是多餘的。卡夫卡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寶貴的東西,失去以後,我們又將面對何種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關法律的經典著述,是開啟我們認識法律和現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門。
18.劉星:《法律是什麼》[《中國法學初步》、《語境中的法學與法律》]
[點介] 該書主要是對二十世紀英美法律理論的批判性的解讀,和一般的國人寫的介紹性的讀物不同。該書對其認為是重要的理論進行的深入細致的剖析。用語平實、例證簡潔。在此基礎上,作者意在抒發自己對法律的視角:我們對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們的姿態決定的。
19.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
[點介] 這本書對法學自身的一些范疇的分析是謹嚴的,是中國法學規范化的和體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許多概念和「權利-義務」模式對當下的法理學教材有很深的影響。
20.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點介]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㈥ 請問名家推薦法學生讀書:法學專業大一新生讀什麼書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5.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1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17.弟子規 [點介]「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㈦ 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
1、康德在《永久和平論》中提到的法律名言:
不能期待國王哲學化或者哲學家成為國王,而且也不能這樣希望,因為掌握權力就不可避免地會敗壞理性的自由判斷。但是無論國王還是(按照平等法律在統治他們自身的)國王般的人民,都不應該使這類哲學家消失或者緘默,而是應該讓他們公開地講話;
這對於照亮他們雙方的事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因為這類哲學家就其本性不會進行陰謀詭計和結黨營私,所以也就不會蒙有宣傳家這一誹謗的嫌疑了。
㈧ 請教法學大家:學法學最重要的是什麼怎樣才能從根本上理解法學
從樓主問的問題中,我感到慚愧,我在讀書的時候可沒有樓主的這份學習精神,就沖你的學習態度,應該給你加100分
以我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學習中的法學的確只是概念,但是這些概念好比一個運動員在幼年的學步期,沒有扎實的雙腿,根本談不上以後的賽跑。
其實法學根本不枯燥,就比如說法學理論,所有法學學生認為最枯燥的科目,但是到了實踐運用時間,比如某項事由我國沒有相關規定,或者處於爭論狀態,你就可以根據法學理論來辨別,提出自己最符合我國法理的答案。
後期的所有法律條文,所有案例,歸根結底都由法學理論演變而來,法學功底深厚的學者甚至能根據法理來判斷那些立法錯誤,哪些法律不足。
總之,法學不象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枯燥,死背條文!
法學是活的,死背條文的學生絕對不是個好學生,也不會有什麼出息,法學重在學習方法,即使以後遇到案例,你不記得條文可以查書,但你如果不能立刻判斷出它的屬性,你就不配做法律工作者。
死記條文的人會把案例往條文里套,這樣是錯誤的,要知道法律是靈活運用的,尤其我國民法等,再有,法律條文是經常變化的,所有的法律都在不斷的修改,千萬不要死背條文,學習法律只要了解該條的精髓和意義即可。
在法學的考試中,老師也會注意到這點,基本上不會考條文的具體內容,比如殺人判刑多少年到多少年?如果出這樣的題目,我想他也不是個好老師!
總結下來,法學是活的,法理的概念一定要背,熟記以後運用到案例中,運用到學習法律條文中,而不能死套條文去理解。
祝你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工作者!
看了下面幾位的回答,再補充一點:
正如樓上北斗筆才所說的,我是99年一次性高分通過的律師資格考試,律考一直是我國第一考,(現在改成司考),司考之所以成為我國第一考,就是因為他覆蓋的范圍涉及生活所有方面,因為法律無所不在,沒有行業不涉及法律,而要熟悉所有行業的法律精髓就要成為每個行業的專家,這樣對一個考生來說,就絕對不是一個平時死背條文的學生能夠征服的,有些人說律考是挑戰智力、記憶力極限的考試,其實不是,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是沒有通過考試的人,我覺得它和數學一樣,是靈活的,法理的基礎概念就象數學的公式,各行業、各專業、生活方面的各項基本知識就象是阿拉伯數字,有了這些,你就能熟練的把他們靈活運用起來,計算出答案,輕鬆通過司法考試。
㈨ 法學專業怎麼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怎麼寫呢?寫讀書筆記通常會是學生最為頭疼的作業。下面就說一下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摘錄、提綱、批註、心得幾種,格式及寫法並不艱深,心得筆記中的讀後感有點麻煩,但只要懂得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的關系,就會輕松拿下,因為讀後感不過就是一種議論文而矣。我覺得以失敗告終,是因為你學而不用。很多應用文種只有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具體應用,而讀書筆記屬日用文類,應即學即用。 你猜:一定要說到頭懸梁錐刺骨和螢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說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的話?總不至於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吧?你很聰明,並且對書敬畏而疏遠。電視、卡通書和流行歌已經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還想為書開墾出一畝三分地兒。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准。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讀書筆記
索引讀書筆記是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抄錄原文讀書筆記
抄錄原文讀書筆記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註明出處。
2、評注式讀書筆記
評注式讀書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注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評注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讀書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或者是折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種筆記方法不但對書中的內容可以加深理解,也為日後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綱
提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摯領地敘述出來。提綱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的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讀書筆記可以採用原文的語句和自己的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寫。
(3)提要
提要和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提要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帶有一些評述的性質。
另一種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梗概作簡要的說明。
(4)評注讀書筆記
評注讀書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注釋,這樣的讀書筆記叫作評注筆記。例如魯迅讀《蕙櫋雜志》中的一段:清嚴無照《蕙櫋雜志》:西湖有嚴嵩和鄂王《滿江紅》詞石刻,甚宏壯。詞即慷慨,書亦瘦勁可觀,末題華蓋大學士。後人磨去姓名,改題夏言。雖屬可筆,然亦足以懲奸矣。
案:嚴嵩篇和岳飛詞,有如是作為,後人留詞改名,有如是自欺,嚴先生以為可筆而又許其懲奸,有如是兩可。寥寥六十字,寫盡三態。(魯迅《集外集拾遺·書苑折枝(二)》)
(5)補充原文讀書筆記
補充原文的讀書筆記,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3、心得式讀書筆記
心得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札記
札記也叫札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札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
(2)心得
心得筆記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這些讀書筆記,可以寫讀書時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對原文的某些論點的發揮或提出批評、商榷的意見。寫這種筆記,一般是以自己的語言為主,也可適當地引用原文。
(3)綜合讀書筆記
綜合讀書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筆記。
上述三種類型的讀書筆記,不論採用哪一種類型,目是都是為學習、工作、科學研究和寫作服務。作筆記時開始可採用摘要式,以後讀書多了,有了比較,產生了看法,就可以寫譯注式,至於心得式是更進一步了,它是屬於科學研究的范疇。
歸納小結:
作讀書筆記不僅能提高閱讀書、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作用,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