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家偶像
1. 法顯其實是玄奘的偶像,晉朝高僧法顯是個怎樣的人
2. 談談大學生對法律信仰的認識
淺談法律信仰 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說過,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自晚清沈家本修律,歷經民國「六法」體系,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甲子之際,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了體系完備的法律制度。但我們必須承認,在當代中國法律不僅沒有被普遍認同,反而成為了社會公眾的嘲弄的對象,甚至走向對立。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前的雕塑被拆除,源於公眾對雕塑原意的曲解,或者說,在我們心中都有這個疑問,在當代中國法律有多大的作用? 一、什麼是法律信仰 馮天策在所著的《信仰導論》一書中,為信仰的內涵做了如下解釋:它是人類意識對客觀世界及自身生命過程的反映,是人類精神宇宙存在全面溝通與融合的願望與努力。它既包括由意識所形成的帶有價值參數的有關宇宙、社會和自身存在的一系列觀念和知識,以及由這些觀念的偶像所構成的信仰對象,又包括人的信仰情感、信仰態度和信仰行為。具體到法律信仰,似乎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法律信仰是社會主體對社會法的現象的一種特殊的主觀把握方式,是社會主體在對社會法的現象的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油然而生一種神聖體驗,是對法的一種心悅誠服的認同感和依歸感,是人們對法的理性感情和意識等各種心理因素的有機的綜合體,是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華,是主體關於法的主觀心理狀
況的上乘境界。 二、為什麼培養法律信仰 1、從歷史角度看,培養法律信仰具有應然性和重要性。 法律信仰的產生並非是現代才興起的產物,早在古希臘羅馬的時期,就有了這一概念的雛形,隨後經歷了西方的各種宏揚法的正義的精神文化建設將其定形,如十二世紀中葉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以及後來的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派和啟蒙思想家的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羅馬法基本精神的運動。應該說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不管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法學家們,還是西方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家和啟蒙思想家,都是致力於培養社會公眾對法律的崇高情感,即重視「信仰」的權威。然而,培養對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對此,筆者將結合歷史作如下的闡述: 第一,在古希臘羅馬的時期,思維敏捷的法學家把法律提到倫理性的高度加以贊揚,認為「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藝術」;同時,他們十分重視從社會文化倫理角度解讀法的精神本質,將其看成是深藏在實定法之後的最高價值主體,從而確立法律的至高天上的地位,並有利地保護了當時城邦自由民從事商品經濟的活動。不容置疑,法學家們對法律的崇高追求並達到適應當時經濟狀況的需要,很大程度激發了當時城邦人民對法律的崇高情感,即對法律的信仰之理念。而這種信仰的產生,無疑促成了當時城邦社會法治精神的形成,加快了羅馬城邦國家告別原始共同體的人治模式,進入依法而治的法治化的歷史進程之中。 第二,在西方的羅馬法復興運動到後來的人文主義者、自然法學派和啟蒙思想家所發起的許多運動中,以各種形式來(絕大多數是以法律
的形式)提倡個性自由和解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反對和廢除封建等級和特權觀念等等,這一切無疑為後來的資產階級的法治國理論奠定了基礎。即使是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發起的以「信仰得救」信條的宗教改革運動,培育和傳播了馬克斯。韋伯稱之為「資本主義精神」的新教倫理精神,這一精神高揚了「信仰」的權威和價值,因而這一信仰理念,又使廣大宗教徒從等級森嚴的教會制度的統治中解脫出來,而自願在當時已成為社會權威的象徵-法律的支配下,即在信仰法律的觀念的支配下積極投身於政治經濟活動,這促成了西方國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從而進一步為近現代的資本主義法治戰略的實施和實現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總之,縱觀古希臘羅馬和西方國家的法治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公眾的法律信仰的培養對於其法治化的形成,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培養社會公眾的法律信仰就能很好地促成一國法治精神的形成,從而達到一國法治化狀態的確立。現在,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一方面需要自己的不斷摸索,另一方面也需要從其他法治國家中吸取經驗。而上述的古希臘羅馬和西方對法律的崇高追求之情以及信仰之理念正是我們所可以借鑒的,這對於我國法治國家的構築是不無裨益的。 2、培養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內在需要。 「法治應當優於人治」,這已
3. 求一部(或多部)電視劇!!
段奕宏主演的《最後的99天》男主角(段奕宏飾演)很帥,可惜死了,和他愛的女人也沒能在一起,相當好看,試試吧-----我很喜歡的
演員名單
肖 昆——張涵予
肖 鵬(沈奪)——段奕宏
賈程程——車 曉
儲漢君——石維堅
廖雲山——宗 平
陳 安——胡海峰
章默美——李 玥
儲蘭雲——王若心
徐傑生——張志忠
於阿黛——陳 婷
[編輯本段]劇情概況
《最後的99天》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
本片講述了解放前夕,在距新政協預定的會期還有99天之際,上海地下黨為了爭取並掩護民主人士北上參加第一屆新政協會議,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即共產黨人肖昆和國民黨軍官肖鵬之間,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
[編輯本段]分集劇情
第一集
1948年秋季的武漢。陳安穿過站台上紛亂的人群,匆匆登上開往上海的列車。車廂里,乘務員阿冬與陳安用暗語順利接頭。阿冬告訴陳安,他負責陳安此行安全,如果有危險,他會敲門三下示警。看著機警干練的阿冬,陳安放下心來,臨行前黨組織交待任務時的情景浮現在眼前。此時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已決定召開新政協,為成立新中國奠基。陳安此去上海,為的是協助上海地下黨負責人之一的303完成爭取著名法學家儲漢君和國民黨陸軍高等指揮學校校長徐傑生北上參加新政協的任務。距新政協預定的會期還有99天,黨組織要求陳安協助303克服萬難,一定要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上海站前廣場。儲漢君在送鄭乾坤等民主黨派代表赴解放區與****進行促進第三次國共合作事宜商談,大批記者簇擁提問,報社小王亦在其中。人群中的肖昆看見從黃包車上下來的賈程程,趕緊擠出人群。賈程程告之,武漢來電,內容是:已派陳安赴上海協助工作,陳安隨身帶來一份非常重要的秘密文件一定要親手交給303,務必要確保陳安的安全。這時,有個挎著籃子看似賣早點的男人突然從籃子里拿出一顆手榴彈趁人不備扔在地上,匆匆跑了,待人發現手榴彈冒著的青煙驚叫著躲閃時,手榴彈爆炸了,不遠處的肖昆和賈程程都被手榴彈的沖擊波震得摔倒。國民黨保護儲漢君的士兵立即擁住儲漢君等人,現場一片紛亂,進站口特別通道打開,鄭乾坤匆匆與儲漢君告別,儲漢君被護衛著上了轎車,車匆匆開走。肖昆知道,這是國民黨有意製造的混亂,目的是陷害******。肖昆指示賈程程馬上給武漢發報,他向黨組織保證一定完成任務,他將親自去車站接陳安。
南京。國民黨總裁特派員廖雲山臉色陰沉地站在收報員身邊,收報員在接收密電。賈程程的回電立即落到國民黨特務手中。肖昆的話原封不動地呈現在廖雲山眼前,當看到303將親自去火車站接陳安時,廖雲山長長出了口氣,露出了冷笑。這時丁副官把廖雲山的學生、剛從德國學成歸來的肖鵬帶到廖雲山面前。大門關上,廖雲山與肖鵬密談。廖雲山向肖鵬交待任務,一,阻止****爭取民主人士北上的行動。二,一定要抓到303。這個303是身負盛名的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已成功爭取幾位著名民主人士北上,並幾次在圍捕中化險為夷成功脫逃,非常的機敏。廖雲山對肖鵬寄予厚望,把這兩個任務交給肖鵬。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廖雲山命肖鵬嚴密封鎖這個情報,不準向任何人透露風聲。廖雲山對自己的栽培和重用令肖鵬十分感動,肖鵬向廖雲山保證一定不辱使命。同時廖雲山決定乘坐陳安所乘的列車赴上海。肖鵬立即布置了嚴密的抓捕計劃,一張捕捉303的大網從天而降。
此時的肖昆和賈程程對此一無所知。在肖鵬布置抓捕任務的同時,肖昆也在向賈程程布置接站任務。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肖昆把詳細查看之後畫的路線圖一一向賈程程交待。然而,肖昆考慮到的所有因素,也正是肖鵬布控的重點。一場國共雙方的短兵相接即將開始!
火車在高速賓士著。阿冬把飯送進來,告訴陳安一切順利。由於心裡高興,陳安忍不住告訴阿冬,這次去上海他就要見到當年兩家老人指腹為婚的未婚妻了。
儲漢君家,整個宅子包裹在重孝的凄涼里。剛走到客廳前的肖昆差點被飛出的相框砸到,肖昆撿起來,是陳安的照片,接著儲蘭雲氣鼓鼓地從屋裡沖出跑了。儲漢君告訴肖昆,未來女婿陳安從英國學成,不日抵達上海,來參加儲夫人喪禮。然而女兒儲蘭雲卻不喜歡這個從未謀面的陳安。肖昆安慰了儲漢君。對上午手榴彈的事,儲漢君沒有發表看法,卻對時局憂心忡忡。
上海火車站,表面上風平浪靜的車站潛藏著隱隱欲動的危機,特務們已經不動聲色地提前上崗了,整個火車站的每一個進出口都有暗哨密布,像鐵桶一樣密不透風,等待著303踏入圈套。
按照肖昆的指示,賈程程獨自來查看車站的情況,年輕缺乏經驗的她並沒看出有什麼異常。在車站留言欄上,她撕下一張交通員貼的暗語,看過之後匆匆向肖昆的店鋪趕去。
肖昆的公開身份是商行的老闆。多年的地下斗爭使他鍛煉出堅韌不拔、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在上海灘,肖老闆是社交界的名流,和諸多上層人物有著親密的關系。就在賈程程趕來的同時,肖昆正在接待一個聲名顯赫的人物:曾經的抗日名將、國民黨陸軍高等指揮學校校長徐傑生。
入夜,肖昆坐在店裡,期待何三順會出現。夜深了,肖昆知道何三順不會來了。他獨自在院里徘徊,反復琢磨著徐傑生的態度。
這時,在南京,廖雲山的車隊出發了。
火車車廂里,陳安和衣躺在卧鋪上夜不能寐。
肖昆來到庫房看那些葯品。掌櫃王雙全不安地提醒肖昆,如果貨發不出去,趕緊銷毀,現在夜裡經常有搜查,這些東西一旦被查出來,跳進黃河洗不清。肖昆毫不猶豫地告訴王雙全這些貨留到明天早上他離開店鋪之前。肖昆堅信徐傑生一定會同意發這批貨。
火車到達南京站,一輛黑色高級轎車夾在幾輛軍用吉普中間開上站台。阿冬機警地觀察著這幾輛車的動向。廖雲山下來,被一群特務前呼後擁著上了一節包廂。阿冬心裡忐忑不安,但他的注意力全部在廖雲山等人的動向上,卻忽略了車廂門口,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看起來很有身份的乘客。這個拎著高級皮箱的乘客就是肖鵬。肖鵬已把阿冬的行動看破,他在阿冬的引領下進了與陳安相隔不遠的包廂。在阿冬替客人放行李的時候,肖鵬突然出其不意地襲擊了他。阿冬剛要大喊報信,肖鵬一把塞進阿冬嘴裡一塊東西,阿冬喊不出,只好與肖鵬搏鬥。顯然,阿冬不是對手,肖鵬居高臨下地邊打邊告訴阿冬是怎麼暴露了身份,教訓完之後肖鵬一拳把阿冬打昏。他從阿冬兜里掏出陳安包廂鑰匙走出。肖鵬出了包廂,阿冬才搖搖晃晃站起來。
獨自坐在包廂內的廖雲山看著手中的那份密令,告訴肖鵬,儲漢君是當今國內最知名的法學家,民生黨主席,是在國共之間保持中立的第三勢力的代表人物,也是國共雙方都極力爭取的關鍵人物。如今離****召開新政協會議只有99天,這個人,無論如何不能讓******帶走。
天亮了,肖昆突然布置賈程程去密室等待接報,明確告訴賈程程,火車到達上海之前一小時收不到接站電報,將取消接頭。顯然,事先肖昆並沒把這個秘密指令告訴賈程程。賈程程雖然對肖昆嚴密的籌算很佩服。
賈程程剛從店裡出去,緊急搜捕開始了。軍用車急煞在剛開張的各家店鋪門前,王雙全慌里慌張地跑進來通報消息。千鈞一發之時,何三順出現了,他帶來了徐傑生簽發的特別通行證,肖昆的判斷是正確的。
火車上,肖鵬布置車站抓捕303的各種細節,按照肖鵬的布置,一輛臨時加車沒按時到站,車站上的候車人上不了車,一時人聲鼎沸,亂哄哄嚷成一團。特務們夾雜在人群里,等待從武漢來的火車進站。
賈程程坐在電台前專注等待著,拿到特別通行證的肖昆趕到,見仍然沒有任何消息,肖昆的眉頭皺起來。
火車上,一時一刻沒有放棄思索的肖鵬從阿冬腰帶里搜出行李車鑰匙,終於在行李車找到了阿冬藏匿的發報機。肖鵬馬上把陳安押到發報機前,就在肖昆准備放棄接報的時候,賈程程收到了陳安發射的電波……
陳安放下發報耳機,肖鵬冷靜地威脅陳安,如果跟303接不上頭,你會死得很慘。
肖昆和賈程程馬上去車站發貨並同時接人,貨發的很順利,陳安所乘的列車也如期進站。看著列車緩緩進站,看著站台上亂哄哄的人群,肖昆突然有了種不詳預感。他正緊張地思索,紛亂的人群里,賈程程卻一眼看見手拿接頭暗號的陳安從車廂走下來,沒待肖昆阻止,賈程程已快步向陳安走去……
第二集
肖昆趕緊追上賈程程,幾乎與此同時,肖昆看見車廂里正盯著賈程程往前走的弟弟肖鵬。肖昆大吃一驚,兄弟倆分別三年,肖昆不知道肖鵬已經回國。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磨礪出肖昆機敏謹慎的行事原則,這個意外的一瞥讓他本能地預感不好,因為他知道弟弟是干什麼的,肖鵬這時的突然出現不能不讓肖昆起疑。阻攔賈程程已經來不及,因為他清晰地看見肖鵬在車廂里正一步步跟著向陳安走去的賈程程。在萬分危急的關頭,他沖車廂里大喊肖鵬,肖鵬一愣,看見車廂外正向他揮手沖來的肖昆。周圍沒有防備的特務頓時緊張起來,而這一切沒有逃過賈程程的眼睛,差點就跟陳安打招呼的賈程程驚出一身冷汗,她趕緊轉向肖昆。眼看著就走到面前的賈程程突然回身看奔向車廂的肖昆,陳安非常失望,他轉身走了。
與肖鵬分手,肖昆的心陟然沉重起來,弟弟的突然出現帶給他一種不祥的預感,肖昆一路上一言不發。賈程程著急拿到那份不知是什麼內容的絕密文件,試圖說服肖昆,肖昆執意放棄接頭,他告訴賈程程,一切以安全為第一要務,命賈程程馬上通知車站地下黨監視站台上的陳安,之後與武漢聯系,查問是否期間出了問題,賈程程領命而去。很快,車站地下黨在暗中監視陳安,然而有備而來的陳安沒有露出任何破綻。肖鵬的安排也同樣非常縝密,很快,站台清出一條通道。廖雲山在前來接站的官員、肖鵬及一些核槍實彈軍警的護衛簇擁下離開車站。站台重新歸於忙亂前的平靜,一切都天衣無縫。在熙攘的人群里,只有陳安掩飾著焦慮不安的心等待著303出現。藏在暗處的丁副官一眼不眨地盯著陳安,一個個人擦肩而過,始終沒有一個人上前與陳安搭話,陳安心急如焚,他知道接頭失敗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可他又只能強作鎮定。
按肖昆的吩咐,賈程程匆匆來到秘密地點向武漢發報,告之陳安已達,詢問期間是否有變故。武漢方面告之一切平安,讓他們盡快接頭,陳安手裡的絕密文件非常重要。
陳安迫不及待地一步跨進儲家。外表不怒自威的儲漢君對獨生女兒儲蘭雲視若掌上明珠,一向嬌生慣養,妻子的離世更使他疼惜女兒,對女兒的驕橫視若無睹。於是,一進門陳安便被儲蘭雲來了個下馬威,幸而肖昆解了圍。肖昆先一步來到儲家,為的是與陳安面對面一試深淺。儲漢君把陳安介紹給肖昆,告訴陳安肖昆是他最中意的弟子,如果不是棄文從商,前途將不可限量。陳安的腦子里卻閃出剛才車站那一幕,陳安故作無意地道出剛才的偶遇,肖昆從容應對,彼此都沒有看出對方破綻。儲漢君讓傭人把陳安隨身攜帶的箱子拿到卧房,陳安推辭,一定要自己拿。陳安這么做,是要試探肖昆。如果肖昆剛才是欲與自己接頭,那麼他一定知道箱子里有那份絕密文件。陳安卻沒在肖昆臉上看出任何異常反應。陳安自知生命危在旦夕,儲漢君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必須緊緊抓住,於是剛坐定便拿出母親的聘禮,聲稱父母希望他與儲蘭雲早結連理,在儲家盡一個女婿的孝道。這讓門外偷聽的儲蘭雲勃然大怒。剛喪母、驕橫任性又不喜歡陳安的儲蘭雲認為陳安在她母親屍骨未寒時提出與她結婚是對母親的無禮,她生氣地把聘禮扔在地上走了。儲漢君大怒,肖昆緩解了局面的尷尬。儲漢君讓肖昆幫他找個資料員,幫助自己應付這個特別時期的工作,肖昆把賈程程推薦給儲漢君。
肖鵬確定內部有奸細,廖雲山十分慍怒,肖鵬向廖雲山保證一定會查出奸細,並告訴廖雲山,303放棄接頭很可能並不是因為知道陳安叛變,有這份絕密文件在手,303不會沒有動作,不如拭目以待。丁副官來報,徐傑生因要主持畢業生典禮,不能來會見。廖雲山冷笑一聲,旋即率肖鵬等人奔赴陸軍指揮學校。肖鵬把丁副官留下,讓他執行自己交待的任務。
盡管武漢方面和車站地下黨都沒有發現陳安有叛變嫌疑,肖昆仍然決定推遲接頭。為此賈程程十分不解,她執意追問肖昆為什麼,肖昆猶豫再三還是說出了對陳安的顧慮:陳安急於跟從未謀面的儲蘭雲結婚讓他產生了疑心。肖昆讓賈程程進儲府給儲漢君當資料員,借機觀察陳安。肖昆囑咐賈程程兩件事,一是沒有他的允許,無論什麼情況都決不能暴露身份。二是一定要寬容儲蘭雲,因為儲蘭雲將會是對賈程程自尊心的最大挑戰。
被丁副官看管的特務們七嘴八舌地發牢騷,突然住了聲,丁副官回頭,見肖鵬站在身後。丁副官向肖鵬報告,同事李副官托他給表弟韓光帶了人參,請求批准通知韓光來取人參。在肖鵬的注視下,丁副官打電話通知韓光,定好晚上七點半到指揮學校見面。
天黑了,大家三五成群陸陸續續去食堂吃飯,混在人群里的丁副官趁人不備拐進辦公樓,他快速用鑰匙進打開廖雲山辦公室門鎖,黑暗之中,丁副官飛快地來到走到廖雲山的保險櫃前,熟練地撥動密碼盤,很快保險櫃門打開了,丁副官迫不及待地拿出那份絕密文件揣在懷里,正當他鎖上保險櫃欲出之時,燈突然亮了……
第三集
丁副官本能地抽槍對准門口,燈火通明之下,肖鵬站在門口,肖鵬手中的槍也對准了丁副官,隨後廖雲山出現在肖鵬身後。肖鵬告訴丁副官,從火車上丁副官的槍被阿冬奪去那個時候,他就開始懷疑他。到陳安被劫殺時,他便知道丁副官的身份是什麼。最後肖鵬告訴丁副官他槍里的子彈是自己親自卸下的,裡面裝的全是啞彈。丁副官大驚扣動扳機,果然是啞彈。肖鵬的槍響了,打中丁副官手臂,槍掉在地上。廖雲山讓丁副官交代誰是303。丁副官輕蔑地說休想從他嘴裡得到一個字。說罷丁副官飛速撲窗欲跳樓,肖鵬的子彈打中丁副官的腿,丁副官撲倒在桌前,他抓過桌上的裁紙刀甩向廖雲山,肖鵬一把抓住,第三聲槍響了,廖雲山的子彈打中在丁副官的心臟,丁副官倒下了。廖雲山臉色陰沉地命肖鵬嚴密封鎖消息,以防共黨知道通知303。肖鵬從丁副官胸前掏出那份絕密文件,文件的一角沾著鮮血……
肖鵬並沒在人參里搜出什麼,很快查實,韓光是民主黨派領袖韓如潔的同胞弟弟。肖鵬認為韓光很可能只是來取東西,與丁副官並沒有關系,肖鵬怒罵打死韓光的特務們。廖雲山命令毀屍滅跡,這件事沒有發生過。廖雲山告訴肖鵬,現在已經是最後最關鍵的時刻,他們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面對韓光無辜的死,肖鵬心情復雜。
天還沒亮,肖鵬便開始訓練特別行動隊,肖鵬嚴厲冷酷的訓練方式令隊員們暗自叫苦不迭,只有章默美和於阿黛咬牙堅持,達到肖鵬的要求。有人來報說肖昆有急事找肖鵬,在會客室,肖鵬不見。訓練完畢肖鵬去會客室,看到肖昆和韓如潔。韓如潔說弟弟昨晚去給父親取人參至今未歸,經跟南京的朋友聯系,朋友說是托廖雲山身邊一位姓丁的副官帶來的。早有安排,肖鵬找來「丁副官」見韓如潔,拿著南京李副官托帶的人參,「丁副官」說約好韓光來見,至今沒到。韓如潔失望而去。送走韓如潔,肖鵬心裡不是滋味,肖昆看出肖鵬心裡的變化,兄弟倆來到當年肖昆送肖鵬去德國前餞行的酒店吃早點。街上凋敗零亂,一副潰敗前慌亂不堪的景象。肖鵬說出回國原因,本來德國方面想留他繼續深造,但看到黨國面臨生死危亡,他無法安心學習,一定要回國盡忠,黨國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肖昆心情沉重,告訴肖鵬父親剛剛中風癱瘓了,他已經往德國寫信告訴肖鵬,恐怕信沒到肖鵬已經回國了。肖鵬很吃驚。沉默了半晌,肖鵬回憶起自己被派往德國前回家與母親告別,剛邁進院子,王媽神色慌張地告訴他母親剛剛暴病去世。肖鵬不相信,兩天前與母親通電話還一切平安,怎麼可能轉眼去世又不讓他回家見一面?肖鵬氣勢洶洶地追問父親,被父親狠狠抽了一個耳光,父親咆哮著讓他滾,說自己再也不想看見他。肖鵬說那個耳光就像剛剛打在他臉上,什麼時候想起來什麼時候就疼得無法忍受。肖昆無言以對。肖鵬又說,母親是女傭的身份,讓自己從小受盡白眼,甚至父親也從來沒把他與肖昆平等看待。除了母親,只有肖昆從不歧視,對他非常關愛,一直盡心盡力地照顧愛護自己。肖鵬突然回過頭來看著肖昆,幽幽地說,雖然我從來沒問過你,但我心裡非常清楚,我母親因為什麼突然去世,父親為什麼突然對我恨之入骨,你其實一清二楚。
原來心裡有鬼的陳安等了一夜沒等到任何聯絡信息如坐針氈,他出門坐上特務拉的黃包車去電報局,路上他告訴這個特務,他要單獨見廖雲山有要事相告。按與特務的約定,陳安發完電報出來,被特務拉到一個隱蔽處所,當陳安看見進來的人是肖鵬而不是廖雲山時大失所望,陳安知道肖鵬和肖昆的關系,他不能把他的懷疑說出來,他改口說已發電報給武漢,武漢方面接到電報一定會立即催促303,因為那份絕密文件對爭取儲漢君來說至關重要,他相信303一定會跟自己接頭。肖鵬明確告訴陳安他知道陳安沒說實話,他警告陳安,以後無論什麼事,必須直接向他匯報,如果再敢邁過他去找廖雲山就會給陳安點顏色看看。
肖鵬隨廖雲山來拜訪儲漢君,把蔣介石的親筆信交給儲漢君,蔣介石在信中表達對儲漢君身體力行推動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敬意,誠邀儲漢君赴台為制訂國家的新憲法出力。廖雲山規勸儲漢君放棄政治幻想,****沒有和談誠意,提防被****利用,儲漢君笑而不答,顯得莫測高深。
這時,賈程程按約來到儲家,坐在客廳里等候儲漢君。陳安跟著儲蘭雲去會客廳,見到賈程程的那一瞬間,陳安腦子嗡的一下閃現火車站賈程程向他走來那一幕,這一刻,他幾乎認定賈程程是來找他的。賈程程是肖昆替儲漢君找的資料員。看著年輕貌美的賈程程,儲蘭雲冷淡地告訴賈程程父親已另外請到合適的資料員,請賈程程回去。賈程程一愣,隨即她明白過來,賈程程指著桌上的材料,說是肖昆讓她親手交給儲先生,交了材料她再回去。唇槍舌劍中不但攆不走賈程程,儲蘭雲在話語上也占不到一點上風,一氣之下,儲蘭雲讓陳安送客。期待賈程程與自己接頭的陳安豈能趕走賈程程,他反而幫賈程程說話,這下把儲蘭雲惹急了,儲蘭雲脫口而出說賈程程來當資料員是假,想當填房是真。這話果真惹怒了賈程程,賈程程把儲蘭雲反鎖在會客室並把所有的窗戶都從外面插上,任憑儲蘭雲在屋裡連叫帶喊,氣憤地出了儲宅,陳安追出去,攔不住賈程程,賈程程走了。看著賈程程的背影,陳安有些失望。這一幕都被門外等待廖雲山的肖鵬看在眼裡,才貌雙全的賈程程再次沖擊著肖鵬的心,然而肖鵬同時想到,賈程程會不會是來與陳安接頭的。恰在此時章默美到來,聽見屋裡的喊聲,打開鎖著的大門把儲蘭雲放出來,氣沖沖的儲蘭雲跑出來,賈程程和陳安已經不在了。儲蘭雲並不領章默美的情,並質問章默美不是曾經說過再也不願意見她為什麼還主動跑上門。章默美回擊說那是因為自己現在長大了,學會不跟儲蘭雲一般見識了。儲蘭雲冷笑一聲,羞辱地說別忘了她的身份不過是個下人,這話她永遠都沒資格說。
何三順馬上去找昨夜那些特務,然而所有參與這件事的特務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了。何三順向徐傑生匯報,說廖雲山必有大事瞞著徐傑生。徐傑生讓何三順找到證據。何三順看到那天夜裡藏韓光屍體的屋子上了鎖。
從儲家出來回校途中,肖鵬在車里無意中看到在儲家不遠處徘徊的賈程程,他的心一動。
儲漢君不表態在廖雲山意料之中,他知道******在暗處使勁,儲漢君這些人在觀望,最終一定會有一個選擇。廖雲山向肖鵬明確兩點,一是必須找到303瓦解****的努力,讓****的新政協化為泡影。二是要搞好與民主人士的關系,不能讓******利用韓光的死破壞之間關系。說到這,廖雲山意味深長地告訴肖鵬,這九十幾天是最艱苦的斗爭,是兩黨的最後決戰,也是關乎他們個人生與死、榮耀與恥辱的命運關口。肖鵬非常明白這一點,深感責任重大,壓力沉重。把廖雲山送到辦公室,肖鵬馬上開車往回奔。
徐傑生辦公室,廖雲山看到等著他的韓如潔,廖雲山故作對此事一無所知,答應幫助韓如潔尋找韓光。
遠遠的,看見賈程程還在原地,肖鵬故作無意中遇見一樣,邀賈程程上車,要送她回家。跟儲蘭雲吵翻離開儲家之後,賈程程十分後悔自己意氣行事,誤了大事,想回去又舍不下臉,便上了肖鵬的車。路上賈程程坦言與儲蘭雲吵翻,說事先肖昆一再叮囑自己容忍儲蘭雲,可自己還是沒有做到,不知道該怎麼跟肖昆交待。看著心緒低沉的賈程程,肖鵬突然說,看來你很喜歡我哥哥,否則不會因為這件小事這么難受。話說出來,兩人都吃了一驚,賈程程馬上讓肖鵬停車她要下去,賈程程下車走了,肖鵬非常失落。看著賈程程匆匆走去的身影,肖鵬腦子里不斷閃現陳安接頭那天肖鵬和賈程程出現在車站的情景,陳安一定要見廖雲山的情景,他明白陳安要跟廖雲山說什麼,也明白自己在迴避什麼,他仰靠在車座上發愣,突然,他坐起來掉轉車頭向車站開去。
肖鵬找到發貨經理,讓他把陳安到上海那天所有的發貨單拿來,他要詳細查看……
第四集
肖鵬一張張詳細查看陳安接頭那天所有的貨單,他終於找到肖昆的發貨單——發往湖南的瓷器。發貨時間和之後肖鵬遇上肖昆的時間沒有出入,肖昆沒有撒謊,肖鵬鬆了口氣,這才緩緩靠在椅背上發愣。
肖昆去學校找肖鵬沒找到,肖昆在大門外等肖鵬。肖鵬的車開到校門口看見肖昆,肖昆想約肖鵬回家看父親。肖鵬冷笑著說你還是先回去問問,他是否願意見我吧。肖昆委婉地再次問到韓光。肖鵬冷冷地說,恐怕這才是你找我的目的。並說這件事他已經告訴過肖昆,這個人失蹤跟他們沒有關系,肖昆為什麼對這件事這么感興趣?肖昆說因為那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更因為有人說你跟這事有關系。肖鵬一愣,他馬上問肖昆相信這話嗎?肖昆說自己不願意相信。肖鵬說那麼你還是相信。肖昆說肖鵬變了,變得血冷心硬,不再是過去的肖鵬。肖鵬冷笑,說我是變了,從那年你母親面無表情地告訴我,我媽暴病身亡那天起我就變了。肖家偌大家產,沒有一分錢在我名下,這個家可以絕情絕義,可以隨意傷害我,你從沒抱怨過,因為這是你的家,你是受益者。但你怨恨我血冷心硬……肖鵬說不下去欲走。肖昆拉住他,說我從沒把你和我當成兩個人,你要相信我,時機成熟的時候,肖家的一切都是你的。肖鵬淡淡地笑了下,說他願意相信肖昆的話是真心的,可是他不需要,永遠不需要。說完肖鵬匆匆上車,車開進學校。
就在肖昆回家的時候,肖鵬突然來到肖昆的店裡,掌櫃的王雙全熱情地招待肖鵬,肖鵬對這個肖昆母親的親侄子印象非常深刻。說起當年在肖家的事,王雙全對肖鵬的話有點躲躲閃閃的,很不自然,這引起肖鵬警覺。
賈程程再次出現在儲家,陳安的注意力全部在她身上,他急迫地等待著賈程程和自己接頭,他有意製造與賈程程單獨相處的機會等待賈程程開口,然而賈程程沒有任何反應,陳安失望至極。晚上吃飯,飯桌上多了賈程程章默美陳安,夫人去世心境凄涼的儲漢君略感欣慰,說如果賈程程和章默美願意,就住在儲家,儲家需要她們的生氣。聽見門外傳來警車鳴笛聲,儲蘭雲邊抱怨邊問父親去……
最後的99天劇情介紹 第四集
肖昆去學校找肖鵬沒找到,肖昆在大門外等肖鵬。肖鵬的車開到校門口看見肖昆,肖昆想約肖鵬回家看父親。肖鵬冷笑著說你還是先回去問問,他是否願意見我吧。肖昆委婉地再次問到韓光。肖鵬冷冷地說,恐怕這才是你找我的目的。並說這件事他已經告訴過肖昆,這個人失蹤跟他們沒有關系,肖昆為什麼對這件事這么感興趣?肖昆說因為那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 肖昆回到家裡,肖父在休息,肖昆告訴母親肖鵬回國了。肖母大吃一驚,半晌說不出話來。肖昆求母親做通父親的工作,父親身體已經這樣,不要再被仇恨糾纏,希望一家人能盡棄前嫌。肖母不悅地說難道你忘了嗎?當年肖鵬母親與她遠房表兄有私情,她親口對老爺說肖鵬是野種!肖父便認定肖鵬不是他兒子,你爸這輩子都不願意再見他,這個工作要是能做早就做通了。肖昆說那是氣話。肖母說是不是氣話要老爺說了算。肖昆責備母親明知道肖鵬是父親的兒子,卻非要有意在父親面前強化這個誤會。肖母一震,勃然大怒責罵肖昆,為了曾是自己貼身女傭的肖鵬母親,肖昆不惜一次次傷害他們母子的感情,質問在肖昆眼裡,到底肖鵬母子重要,還是她這個親生母親重要?沉默半晌,肖昆告訴母親,目前國內形勢想必母親也略知一二,肖鵬如今的處境非常危險,自己看得非常清楚,肖鵬就是犧牲品,他的結局將非常可悲。自己不能眼看著弟弟一步步走向深淵。現在唯一能救他的就是我們這些他的親人,只有喚回肖鵬的親情,才可能把他從迷路上領回來。肖母讓肖昆別太幼稚了,肖鵬如今不比從前,你在可憐他,恐怕他是抱著復仇的心回來的,你想救他,他可能恨不得我們都死在他槍口下。送肖昆出大門時,肖母話里有話地警告肖昆,千萬別做傻事。做不通母親工作,肖昆失望而歸。
··········
4. 粉絲與偶像的關系具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法定關系的種類是非常有限的,常見的有如父母子女的血緣關系、簽訂合同確定的勞資關系、婚姻登記的夫妻關系等,除了血緣關系,其他普遍需要某種特定的手續進行締結,才能被法律所承認(例如兩人同居但不領證,法律是不認這種夫妻關系的),這也是法定關系的基本特徵之一。而熟悉追星的人都知道,追星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喜歡就追,不喜歡隨時也可以退坑,並沒有一種法定強制的手續,來確定你追某明星的關系,因此自然不存在所謂的「法律效力」。
但就個人對粉絲圈的了解,很多追星社區(如微博超話、後援會等)是有其特定的規則的,部分明星的粉絲團體也明文規定只能喜歡這一個明星、必須花錢應援明星等,否則就拒絕接受您作為粉絲的身份。某種程度上說,加入某個組織也必須要服從這一組織的規則,否則就不應加入——但這畢竟和法律無關,這只是個局限范圍適用的規則罷了。
當然,粉絲和偶像作為兩個普通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還是存在的,例如作為粉絲非法獲取明星的 隱私也要被追究法律責任的——但這是兩個自然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對任何兩個人都適用,換言之即便你非法獲取的只是個寂寂無名的人的隱私,也還是可以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如有用請採納。
5. 偶像要傳播正確價值觀有法律規定嗎
法律對藝人思想道德風氣的要求
藝人行為規范准則第二條要求藝人加強思想品德修養,講操守、樹誠信、重品行。藝人思想道德行為對娛樂界風氣起著主要的引導作用。 現在正值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已對娛樂界不良風氣建議進行整頓。 藝人及其團隊對粉絲的正面引導無疑對娛樂圈風氣的走向起著重要作用。 最近頻發的粉絲不合理應援事件的確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同時也嚴重威脅著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好在相關藝人發聲引導粉絲正確應援,為娛樂界起了積極的帶頭作用。
藝人作為公眾人物,應當嚴格規范自身行為,樹立正確三觀,發揮藝人的示範作用,擔負起引導未成年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能給自己的粉絲帶來正能量。
拓展資料
行為規范,是社會群體或個人在參與社會活動中所遵循的規則、准則的總稱,是社會認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約束力的行為標准。包括行為規則、道德規范、行政規章、法律規定、團體章程等。
行為規范是在現實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好惡、價值判斷,而逐步形成和確立的,是社會成員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標准或原則,由於行為規范是建立在維護社會秩序理念基礎之上的,因此對全體成員具有引導、規范和約束的作用。引導和規范全體成員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和怎樣做,是社會和諧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和延伸。
行為規范是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行為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范疇。
6. 王力宏資料
王力宏
昵稱:力宏、Homeboy、王導、老王、老大、二哥、王囧囧。
自稱:音樂吉普賽、MUSIC-MAN音樂超人、蓋世英雄
生肖:龍
星座:金牛座
血型:O型
身高:180cm
體重:68kg
生日:1976年 陽歷:5月17日 農歷:4月 19日 丙辰年
出生地:紐約羅切斯特 NewYork Rochester
所屬公司:SONY MUSIC Entertainment(索尼音樂娛樂)
現住地:台北
學歷:Williams College 大學學士學位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美國前100名大學),雙學位碩士(本應讀博士,可是為了回國看外婆,沒讀下去)。
專修:音樂 (音樂劇、小提琴、爵士鋼琴、爵士鼓、作曲、世界音樂史、音樂理論、音樂教育)
副修:亞洲管理、軍事理論
職業:音樂人(歌手、百老匯音樂劇男中音主唱演員、作曲人、小提琴手、音樂製作人)
副業:演員、導演、指揮
唱片總銷量:2300萬
曾受教育
曾就讀過的學校:Pittsford Elementary School ,Pittsford Sutherland Middle School ,Pittsford Sutherland High School (美國排名前100中學),美國馬薩諸塞州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文理學院排名第一)音樂科(爵士鋼琴),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
專精的樂器:小提琴、鋼琴、鍵盤、吉他、貝斯、爵士鼓、顫音琴、二胡、琵琶、中阮、長笛、塤、口琴、艾傑克等其他中國民族樂器,曾被香港管弦樂團邀請(亞洲數一數二的樂團)並擔任指揮家。在《心中的日月》專輯創作采風過程中學會呼麥。
音樂理想:透過我的音樂和青少年交流,讓我的音樂給年輕人的生命帶來感動和啟發、成為一個世界級交響樂指揮家。
最大的心願:把華人音樂帶到全世界。
事業目標:做一個真正的世界性音樂家 (a true musician) 做出有創意、有思想、有內涵、有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在國際上發展成全方位的藝術家,在音樂的領域上能有長遠的貢獻!
語言:英語(母語)、普通話 、法語、日語、粵語,略通客家話和閩南語
特殊專長:美聲、詞曲創作、製作、編曲、各種樂器、繪畫(畫作《老鷹》得獎)寫作(其論文<宗教與人生>曾獲Cornell大學主辦的全美論文賽二等獎)B-BOX
特點:唱功強悍、音色多變、唱腔換位登峰造極、中音很有特色(男中音)、音樂有力、節奏鮮明,給人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唱功華語流行歌手前三名!
音樂風格:R&B、Hip-Hop、自創Chincked-out、搖滾、JAZZ、抒情、民謠、國語流行、中國風
音樂教育:從小受的是西式音樂教育(古典音樂出生)
興趣嗜好:籃球、棒球、音樂、繪畫、電影、戲劇、創作、製作
口頭禪: 「Yo~Yo~,It's all right!」
喜歡科目:爵士鋼琴
喜歡音樂:古典、R&B、JAZZ、搖滾、國語流行、中國風、中國民樂。
喜歡的藝術家:貝多芬、莫扎特、肖邦、達·芬奇
喜歡的女生類型:憑感覺,但一定不能是黏人的,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朴實一點,偏愛長發知性女生。
喜歡歌手:Elton John,史提夫。汪達,Prince,喬治。麥可,Sting,張學友、Michael Jackson 喜歡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夜訪吸血鬼》、《小婦人》、《肖申克的救贖》
喜歡食物:日本料理,總匯三明治,葡萄柚,北京烤鴨,Pizza,酪梨壽司,麥當勞(曾經代言過),爆米花
喜歡飲料:葡萄柚汁
喜歡的顏色:天藍色
喜歡的運動:棒球
最愛服飾:牛仔褲
家庭背景
外曾祖父:許鳳藻(1891—1953),無錫人,為民國知名的海軍將領曾有功於武昌首義,並受國父孫中山先生接見題字:「海天一色」。
祖父:王純一
奶奶:許留芬 許鳳藻將軍長女 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後任職台北商專的會統科主任,經濟學講師,著有《會計學原理》、《英漢漢英會計學辭典》等。至今該校仍設有「芬獎學金」。
外婆:某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 曾為台灣著名主持人小燕姐(張小燕)的歷史老師
舅公:許倬雲 (力宏奶奶的兄弟)台大歷史系,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是著名的史學家,在中國社會史、中國上古史研究領域造詣精深、注重治史方法創新、著述等身,譽滿海內外。現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當今最著名的華人文科學者之一。同時也自1989年起擔任CCF基金會(Chiang Ching Kuo Foundation)的美國分部主任。
姑爺(二聲):李模,也就是力宏的表叔李建復的父親,西南聯大法
系畢業(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 ,是著名法學家 1946年高等考試司法官第一名 1968年高等特考司法官最優等第一名,初任推事、律師。並執教於高校,歷任成功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中興、東吳、輔仁大學法學教授。
表叔:李建復 《龍的傳人》的原唱者,著名民歌手音樂人 現在為跨國網路公司雅虎(Yahoo)亞洲區事業發展總監
父親:王大中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醫生
母親:李明姝(shu) 政治大學畢業
哥哥:王力德(LEO WANG)耶魯大學醫學博士 曾在高中階段一次全美聯考中獲得第一,因而收到老布希的接見和來信
[三兄弟]
三兄弟
大嫂:耶魯大學畢業 跟王力宏的大哥是同學
侄子:王嘉澍
侄女:王嘉雯
弟弟:王力凱(LEE-KAI WANG) 保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現已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畢業)現在美國華爾街供職
表哥:哈佛大學畢業 現任紐約蘇富比公司副總裁
表嫂:哈佛大學畢業 後任造型設計師
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劉尚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何盛明,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專所所長,著名財屬政學家。劉放桐現任復旦大學首席教授,著名哲學家。 王朝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研究會會長。
黃進,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著名法學家。張明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刑法學家。張卓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著名經濟學家。樊麗明,山東大學校長,著名財政學家。
(7)法學家偶像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共有教職工2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總數1500餘人,教授280餘人,副教授570餘人,博士生導師200餘人。先後聘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3名、「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名、湖北省「楚天學者」22人,校聘海內外「文瀾學者」講座教授30名。
學校積極引進海外優秀師資,從全球著名學府聘請了多位教授擔任「長江學者」、「楚天學者」和「文瀾學者」,其中包括美國波士頓大學苗建軍獲聘該校首位「楚天學者」,以及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李海濤等。
8. 焦點 偶像和信仰 議論文或散文
「『關天茶舍』信仰論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78851.shtml
拒絕信仰,你是正確的,因為你將不可避免地消失掉;
有信仰,你也是正確的,因為你會拯救自己。
一.
信仰與人類一同產生。馬克思說人類產生的標志是:「直立行走,創造並使用勞動工具。」其實即為「智慧」。人開始以「智慧」的理念與實踐去影響這個依照其自身規律運行了幾十億年的自然的世界,使其從此有了不同的聲音與色彩。
在人類產生最初的時代,世界荒蠻凄涼,人類最強烈的理念就是生存。因此,生存信仰是人類最初豎立的信仰。而在這個時期人類對自然界的了解僅限於觀察層面,面對自然界的電閃雷鳴、風生水起、花開花謝、季節更替,對自然界的認識處於原始的直觀認識階段的人類無法提出一系列科學論證以給自身一個解釋,但人又總是不甘無知的荒蠻,於是只能對世界做出幻想的解釋,將主體與客體視為一體化,另一類的解釋開始在人類腦海中始現雛形並日益豐滿,這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絢爛生動的——神話。人類將自己的人性賦予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給自然運行規律找出一個神性其實是人性的解釋。至今我們仍為那些生動繁榮的神話所吸引,可見在那個時代,它們給予了人類怎樣的慰藉與寄託。與此同時,另一些的崇拜也開始產生,如圖騰崇拜,生殖器崇拜等,在東方的中國則有五行之說,既「金木水火土」這與原始的自然物崇拜密切相關。它們給人們提供了崇敬與希冀的生活情感方向。
由此可知,信仰的本質是人的非理性成分。雖然現代社會的文明使人們越來越崇尚理性,但即使是理性信仰本身也絕對帶有非理性成分,信仰中無可避免地融入了人的情感,無論是非理性的宗教信仰還是理性的科學信仰,在一種理念上升為一種信仰時,人的精神總是處於一種迷狂的狀態,西方凈土與共產主義所刺激發生的情感分泌物是一致的。信仰是人對某物或某種主張的極度相信和尊敬,是對可能性持肯定態度的信念。因此,在清晰嚴格地將信仰分類之前,我們必須先承認其中的非理性成分。
二
在生存信仰引導人們走過血腥的原始社會後,人類迎來了理性信仰光輝的照耀,其時為西方的古希臘文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以「智慧」為信仰的一類人——哲學家——開始產生。他們的思考范圍由原始人類關注的與生村息息相關的世界——姑且稱之為「生存世界」——轉向了更大的范疇——宇宙。他們開始探索萬物的本源,得出的結論看似五花八門實則驚人相似:伊奧尼亞和愛非斯的哲學家們依據水、氣、火等物質形態提出了不同的宇宙構成圖式,而畢答哥拉斯學派、愛利亞學認為宇宙的始基是一種抽象物質如數,中國的道家更是創出了玄乎其玄的「道」……從他們提出的構成始基可看出他們都認為世界是由一種或幾種物質或抽象理性構成,即一切都源於唯一或唯幾的根系。在西方自然哲學家之後出現了一個偉大的以認識自己為生命理念的智者——蘇格拉底,其弟子柏拉圖又出世界的本質是理念,理念先與現實世界的一切而存在,而到了亞里斯多德則轉向了:實物本身包含著本質,他認為離開單一的普遍是不存在的。可以說這是一個理性的時代,人類的總思路基本是:自然——社會——自然,天道——人道——天道,用典型人物表示即:泰勒士——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
而如何將主體的理性轉化為主體的行動,信仰於是在此成為中介且與理性相滲透,只有將理性內化為主體的信仰才有有效的行動,理性信仰終於產生。其根植與人自己的體驗,根植與人對自己的思考力,觀察力及判斷力的信仰的信賴,其本質表明著人們的一種態度,一種價值持有。
三
然而,人類的理性在繁榮的古希臘羅馬氛圍中放射出璀璨卻短暫的光輝後,迎來了令人詛咒的中世紀。
在這個時代,非理性的宗教占絕對的統治地位,甚至農民與市民反對封建宗教制度的行動也是帶有「異教」性質。各種宗教幾乎統治了整個社會,此時的教育體系、哲學以及文學乃至醫學都淪為宗教的奴婢。當時的哲學名為哲學實乃神學。教父學代表德而圖良稱「正因為荒謬,所以我才相信」;聖奧古斯丁在新柏拉圖主義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體系宣告僧侶權位高於世俗權力;中世紀哲學的基本派別——繁瑣的經院哲學形成,它從屬於基督教神學,並且完全支配了教學系統,導致那時的教育機構為教堂,教區學校,教師為僧侶,而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推廣自己的教義,為信仰提供好處。
這個時期的信仰完全是宗教信仰,現在許多人將信仰與宗教等同起來,這是一個很低級的錯誤。宗教信仰是非理性信仰的一支,除宗教信仰外信仰還包括理性的科學信仰,以及對某種理論體系,如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宗教也許不會消失,也許會,但只要人類存在,信仰就永遠不會消失。
可以說整個中世紀是一個信仰的時代,那個時代的非理性信仰就如「催眠」,這是一場全民的催眠,人民臣服與宗教的權威,他們的思想感覺都由宗教指揮,甚至當他們從催眠中蘇醒過來後,他們依然遵從催眠者的示意,雖然他們以為此時是自己在判斷。或者如神學家安瑟倫所說:「因為我決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
在此我們看到了宗教信仰帶來的漫長而殘酷的黑暗,但若將此完全歸結為對盲目力量在思想上的軟弱抗議與行為上的屈服乞求,完全歸結為顛倒和虛妄的人類認識,認為宗教僅有負面價值是錯誤的。追溯宗教的開端可發現其源泉是人類對死亡的拒絕與恐懼,因此在此基礎上人類用信仰的永恆對抗世俗的死亡與消失。所以,宗教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它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人類對宇宙及自身的探索和把握。宗教所反映的人類追求,乃是人類智慧的最高追求——神與人、靈與肉、生與死、此岸與彼岸、天國與人間、今生與來世、善與惡、美與丑以及形上的、道德的、審美的、價值的……宗教所探索尋求的,都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終極關懷。而對於終極的關懷,是信仰最本質、最內在的和最高級態的特徵,是本體論意義上的信仰。所以應該肯定宗教的正面價值,肯定真正的宗教徒都曾對世界和人生有過嚴肅的詢問和思考。(注意:這里說的是「真正的宗教徒」,而不是在整個的政治、文化甚至軍事都為宗教所奴役的社會生活的沒有思想自由的民眾。)宗教把一切可證實與證偽的問題給予哲學與科學,而將既無法證實亦無法證偽的問題留給了神,神是一切無法回答的問題的答案,是對終極關懷的關懷。但神的本質是:人造就了神,失落了自我。馬克思說:「宗教是那些還沒獲得自己或是再度喪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在宗教面前,信仰的基本問題——個體與群體、人與自然、現在與未來的關系,統統被轉化為神與人的關系。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非理性信仰時代,理智雖未完全消失卻是屈服奴役於非理性,如當時的哲學之於神學。但若將這種信仰從情感壓抑的中世紀泥潭拖離出來,置於整個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它為人類的情感提供了對象與歸宿。人類追求的永恆與自由都不存在於現實中,而是存在於人的意識與思維之中。人用以與死亡與困難相抗衡的就是信仰,在信仰中完成了生命的堅固與不可征服。人除了靠理性還依靠情感與精神生存,而後者的力量在許多時候是驚人的。恩格斯甚至給中世紀的信仰以這樣的評價:「中世紀的強烈信仰無疑地賦予這整個時代以巨大的力量,雖然這種力量處於不自覺的萌芽狀態。」可見在任何一個時代,信仰中的非理性成分所聚集的力量提供給人類情感的慰藉與滿足是巨大的,這是任何理性所無法代替的。而事實上,信仰從本質上是非理性的。這就需要將信仰的非理性與非理性的信仰區分開來。可以說非理性的信仰的本質是沒有懷疑、也拒絕懷疑,它的「相信」不是建立在以事實為基礎的真理上,而是建立在沒有經過自己獨立思考的盲目忠誠的基礎上。而信仰的非理性則是信仰的本質,倘若離開了非理性成分,可以說是無信仰可言的。因此,我們不提倡將信仰異化的非理性信仰,但要堅持信仰中的非理性成分。
四
在終於走過了中世紀的漫漫黑夜後,人類應來了理性張揚的新時代——以文藝復興作為序幕的近代。可以說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西方社會發展的轉折點,是西方社會走向近代的兩大變革。近代文化的氛圍完全可以用「理性的文化」來概括。以狄德羅為首的法國哲學家以驚人的毅力編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網路全書,對人類的一切文化成就作了理性的總結。笛卡兒的 「我思故我在」更始從哲學層面奠定了理性對人類文化的控制地位。緊接著德國出現了大批理性哲學家,代表人物為黑格爾。正如中世紀文化被神學統治了一樣,近代文化被理性駕馭了。作為文藝復興時代新的思想體系與文化特徵的人文主義深刻地發現了人的理性,他們對宗教持否定態度,並用古典文化對抗經院哲學。理性思維使人文主義者敢於大膽懷疑,大膽否定,甚至是對被教會奉為權威、使天主教的基本教義神化的亞里斯多德理論。逐漸,一種懷疑、反思批判意識和以具體的經驗事實與嚴謹的邏輯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經院思辯,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啟示的理性主義精神開始產生了。在當時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看來,所謂理性就是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原則,人類就是理性的動物,人們具有用理性判斷事物的能力,理性支配著人們的一切活動,一切奇跡的產生當歸功於人類的理性。他們甚至將理性絕對化起來,將其說成是出自抽象的人的自然本性,是人類固有的,他們把理性作為評判、衡量一切的尺度,認為理性是人類唯一的朋友,宗教狂熱與迷信是人類永恆的敵人,只有依靠理性才能擺脫偏見,改造社會;決定世間事物的最高依據不是聖經而是理性,不合乎理性的東西,包括上帝都沒有存在的權利。理性成為那個時代的指導思想。
在理性高揚的時代,人們如在中世紀排斥理性般地排斥信仰,幾乎所有崇尚理性的哲學家,無一不或輕或重地把理性與信仰對立起來。人們為了確立自己的理性和知識地位,改變其長期被上帝奴役的命運曾付出過慘痛的代價,這些代價曾使人們把信仰作為與理性絲毫不能相容的東西排斥在理性大門之外,而事實上,無論人類的理性創造出多麼光輝的成就,它都是在一種信仰的支撐下取得的。而所謂理性信仰,是指一種認為人類理性和信仰可以統一起來的信仰觀。弗洛姆說:「理性信仰是基於在理性和情感的生產性活動中所產生的堅定信念。」理性信仰,不是把理性作為信仰的對象,而是的一種態度、一種價值持有。
五
自從文藝復興重燃了人類理性之火,這火就沿著近代文明蔓延開去,一時間,科學、哲學、史學、文學、法學都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尤其近代科學技術所體現的勇猛不可阻擋之勢,更將理性推崇到了另人不可逼視的高度。理性成一種歷史潮流不斷向前涌進!
但當一切轟烈進行到十九世界末葉時,空前的危機出現了。高科技的戰爭給人列帶來了空前的災難,經濟危機爆發……人們曾信仰的唯一真理——理性遭到了懷疑。而上帝在這個時候,也慘遭屠殺。一個激情狂妄的德國老頭——尼采——站出來大吼一聲:「上帝死了!」於是人們長久以來賴以支撐的精神大廈樓柱轟然坍塌。其實在尼采宣布上帝死訊之前,另一位溫文而雅的德國人——康德已親手殺死了上帝。他從人類理性或科學認識的角度毫不留情地殺死了上帝,卻又用情感重建起那個被他用理智推翻的東西。因為他發現了上帝是人類信仰的宿營地,上帝死後人將魂無所依,於是他重新給信仰留出了地盤,「老蘭培一定要有一個上帝,否則這個可憐的人就不能幸福——但人生在世界上應當享有幸福——實踐的理性這樣說——我倒沒有關系——那麼實踐的理性也無妨保證上帝的存在」。
於是,在上帝死亡,而理性帶來的災難比比皆是的情況下,人類感到了對現實與理想的雙重困惑與否定。客觀社會存在與評判體系的和諧被破壞,類與個體的關系被割裂,現實無可奈何,未來無法把握,神至高無上的地位被驅逐,理性則無比冰冷。這是一個混亂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大都無所謂信仰,原來的絕對理念不尋在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被顛倒;為了現在,犧牲未來;只求實惠,不要理想;類與個體的關系走向極端,或是個體對類的否定,或是類對個體的否定;人或墮落於偽善與虛無,或絕對服從現實的利害關系……一切都是暫時的、偶然的、變動不居的,自己的命運無法主宰,前途無望,及時行樂的心理開始產生,人們在對傳統文化批判、揭露、叛逆的同時,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又存在迷茫、悲觀和盲目。這種思想狀態反映在文學藝術上,則是出現了後期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迷茫一代」的文學和現代實用美術;反映在哲學思潮上則主要有存在主義、悲觀主義、實用主義、精神分析……信仰危機時代到來了!
馬斯洛在《人類價值新論》中指出「人們處在一個舊的價值體系已陷入困境而新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的斷裂時期」,表現出來即:信仰淪喪、價值顛覆、人們無可相信、一切遁入虛無。海德格爾也曾描述:「就是一個舊的神祗紛紛離去,而新的上帝尚未露面的時代,因此它陷入雙重的空泛,雙重的困境,即神祗離去不再來,將來臨的上帝還沒出現」。現代人走入了曠漠的荒原,沒有了賴以棲息的場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價值虛無的深淵之中,政治經濟行為的無度、教育的無效、理論的無知,使得信仰整體循環對局部中斷的制約和克服功能全然喪失,由此導致局部中斷擴展為整體中斷。處於信仰危機狀態時,信仰主題無路可走但又四處尋求出路,或者說信仰的指導作用喪失了,但信仰的抑製作用繼續存在。
從本質上講,信仰危機是由文化沖擊的外因和社會存在無法自我復制的內因共同造成的,我們不能將其僅歸咎於文化的沖擊,所以對傳統的反思不能僅放在信仰革命的開端予以論述,而應將其列入信仰危機的表現。
就信仰發生、成熟、衰亡的宏觀過程看,危機是衰亡階段的必然現象。同時,信仰危機是信仰革命的前奏,危機標志著某一個特定的文化正處於質變的前夜,是舊信仰體系崩潰、新信仰體系尚未確立所必然伴隨的痛苦迷茫和普遍失落。但從整個人類的發展前景看,人類是永遠不會絕望的,對未來的憧憬和追求是人類的本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所在。
信仰革命的本質,乃是今人對前人的信仰行為及其創造物的拋棄和超越。因此,信仰革命的目的,應當在於未來而不是過去。現在許多人面臨著宗教信仰的不復存在與絕對理性的冰冷帶來的空虛恐慌中,於是想著要重拾宗教信仰而冷卻理性,這是荒謬的。宗教的確曾經給人帶來過巨大的精神慰藉與滿足,但那是在特定的社會機制下特定的產物或者說是歷史必然,而當一切進行到以人類的情感與理智都可以判定其不可信時,我們尚存以此為信仰危機解救者的念頭,當然是不可行且可笑的。而理性本身也並沒有罪惡,它曾為世界「解除魔咒」,這種功勞是永垂千古的。只是當現在人面臨著巨大的信仰空缺時出現的慌亂使人們不知道現實的一切該何去何從,於是做了無價值比較的揚棄,這是一種草率。須知現在的無當然不等於最初的無,這種在過度經驗後心靈重新面對的空白與最初一無所知的空白是截然不同的。
在終於認識了信仰的本質是人的一種非理性成分,它溶入了對人的本質和存在狀態的規定中去,而理智是高尚卻不是萬能的這一切後,我們就了解了非理性的信仰在理智的極限處發揮著自己的功能,它把握著理智把握不了的東西。理智又引領著信仰的方向,所以拯救信仰必須重建理性,只是在高揚理性的同時要正視理性自身的歷史局限。一個僅有豐富藝術想像力的人是決不敢直面死亡的,而一個理性的人則愈是清醒愈坑死不瞑目。所以,人惟有通過發展理性尋找一種新的和諧的信仰才能正確而坦然地面對死亡,才能在死亡之外堅定地生活。
之後所面臨的問題就是:這個信仰到底是什麼?綜觀歷史發展全局,不難發現我們要建立的信仰其實就是:真理與對真理的追求!這與一直以來的具象信仰略有不同,所有的具象信仰都有某種特定而明確的指向,相對此,「真理」二字就寬泛的讓人有些無從把握。而信仰本身是對可能性的確定,是帶有強烈的非理性的肯定性的,所以對普遍真理的把握在實施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必須將對一切真理的信仰具體成為某種可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與理想相結合就成為信仰。然而必須明白的是人的理想各不相同,那麼是否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信念,一千種信念於是引領了一千種不同的信仰方式?不是!回顧我們的歷史可以發現,無論是宗教信仰或是理性主義,都是代表著全民性的大規模的信仰方向。一種正確或是適應社會發展方向的信仰,都是有大眾參與的,否則它的力量絕對不至於強大到影響甚至內化為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可知,信仰控制實則應歸屬與一種深層的社會文化控制形式。那麼,重建信仰實際上要做的是重建一種社會文化體系。換而言之,我們應該完成的是社會體系的改革,使其朝著一個自由、和平、公正、超越的方向發展。
所以,在新時代中,我們的信仰是真理及對真理的追求。這個信仰外顯為建立一個更適合人類健康生存發展的社會體系。雖然這個信仰在現在看來其影響力尚不如風靡的「無信仰性」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但應該相信人類的潛能如果有足夠適當的條件,能夠建立起一個自由,和平的社會,這不是烏托邦也不是桃花源,而是一個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所應享有的社會環境。所以,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應該成為清醒者(哪怕僅為少數)的責任與理想,而肩負這份責任與理想,我們就應著手於培育全民的真理信仰,並讓這種信仰引領人類創建出一個本應屬於我們的生存宇宙!
參考資料: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78851.shtml
9. 約翰·加爾文的人物生平
十六世紀初,馬丁·路德發動的宗教改革運動半途而廢,路德教竟然墮落成德國諸侯手裡的工具,統一國家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但是,作為資產階級運動的宗教改革,仍然繼續向縱深發展。
不久,在瑞士的蘇黎世和日內瓦,先後有茨溫利和加爾文繼續倡導宗教改革。慈溫利的宗教改革影響較小,主要限於瑞士一地。加爾文則不同,他的宗教改革在日內瓦取得勝利,建立了歐洲第一個新教掌權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對歐洲的革命運動發生極大的影響。
加爾文教是新教中的一大支派,至今在英國、美國和瑞士等地影響很大,擁有信徒約四千萬人。加爾文的思想在荷蘭、蘇格蘭和英格蘭影響很大,他接納大批歐洲新教難民到日內瓦,使日內瓦成為歸正宗的國際中心。
加爾文成為歷史上最英勇的法國胡格諾派、荷蘭乞丐派、英格蘭清教徒、蘇格蘭誓約派和美國新英格蘭地區清教徒前輩移民之父,他們都以良心自由的緣故可以犧牲世界上任何東西而聞名於世。
加爾文對新教的發展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在理論上奠定了歸正宗的基礎,他的神學名著是《基督教要義》,並被譽為美國的「信仰之父」。 加爾文1509年7月10日生於法國北部皮卡迪的努瓦榮。父親曾任主教的秘書,頗有名望。母親系堪布累一旅店主的女兒,不幸早逝。加爾文曾在努瓦榮一個貴族家庭里受啟蒙教育。
1523年8月,努瓦榮流行鼠疫,加爾文隨貴族子弟赴巴黎,就讀於巴黎大學的馬爾奇學院。後來,他又進入拉伯雷學習過的巴黎大學蒙太古學院深造。這時,路德宗教改革之風已吹進古老的學校校園,有人表示支持,學院領導則加以反對,斗爭激烈。
1529年,一位支持路德的學生領袖竟被焚死。這場斗爭不能不使加爾文受到影響。
1528年,加爾文畢業,獲文學碩士。他本想攻讀神學,迫於父命改學法律。
1528年3月,加爾文進入奧爾良大學,就教於著名法學家雷圖瓦爾,並開始用人文主義觀點研究法律。
1529年秋,義大利人文主義法學家阿爾恰提來法講學,加爾文長途跋涉去布爾日聽講。他依然不忘情於神學,跟隨路德的支持者、德籍教師韋爾馬爾學習希臘語,研究《新約》。
1531年5月,加爾文的父親去世,他決定去巴黎專攻神學。他在巴黎研究了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聖經》,要求按照古代基督教的面貌改造羅馬教會,逐漸傾向宗教改革。
最遲不晚於1534年秋,加爾文終於成為新教徒。有兩件事可資證明。一件事是,1533年11月1日,加爾文的密友科普在巴黎大學演講,公開引用德希德里·伊拉斯莫和路德的話為信仰得救辯護。巴黎當局疑惑加爾文是起草人,下令追捕和抄家。加爾文只好逃離巴黎。另一件事是,加爾文的表兄、新教徒奧立韋唐譯《聖經》為法文,於1535年初出版。1534年秋,加爾文為之作序,公開支持受迫害的新教徒。
1534年10月,加爾文逃到巴塞爾,化名盧卡紐斯,繼續研究路德派的著作和《聖經》。巴塞爾商業發達,學者雲集,號稱瑞士的雅典。
1536年3月,加爾文在巴塞爾出版他的名著《基督教要義》。此書初版時僅六章,到1559年最後修訂版時達八十章,篇幅為初版的五倍。雖然加爾文對最後修訂版仍不滿意,但它不失為他畢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內瓦從事宗教政治活動的全面總結,是宗教改革時期一部影響最大的新教網路全書。 1536年4月,加爾文去義大利訪問。由於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同德皇查理五世的戰爭重新爆發,加爾文打算繞道回巴塞爾或斯特拉斯堡,於1536年7月來到日內瓦。加爾文在這里恰巧遇到老友法萊爾,經老友相勸停留下來,於是,原來只是偶然路過的日內瓦,竟成了後來加爾文宗教改革活動的大本營。此後,除了有三年多的時間(1538年4月—1541年8月)因市民中的保守分子掌握了政權,反對激進的宗教改革,加爾文被迫離開,除到斯特拉斯堡法國移民中充當牧師以外。
十六、十七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剛剛興起,還不夠強大,不能建立同自己階級地位完全適應的意識形態,需要借用宗教作為自己意識形態的外衣。資產階級曾經一度找到路德教作為自己意識形態的外衣,但是不夠理想。路德叛變以後,資產階級繼續尋找真正適合自己階級利益的宗教外衣,於是加爾文教應運而生。
加爾文也主張信仰得救,但把它解釋成先定論(Calvin's Predestination)。他認為先定論是他整個宗教觀的核心,不承認先定論就是否認上帝。加爾文說:先定論「乃是上帝的永恆旨意,就是神自己決定,他對世界每一個人所要成就的。因為人類被創造的命運都是一樣的;永恆的生命是為某些人前定了的,對於另一些人,卻是永遠的罪刑。」
原來,成功與失敗、永生和犯罪甚至貧富榮辱,在加爾文看來,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無法改變。用先定論否定中世紀沿習已久的對教皇的盲信,否定封建主階級的出身和特權的意義,在宗教改革時期是有積極意義的。加爾文把資產階級的發家致富和勞動人民的貧困破產也說成是上帝的先定,卻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他還一再把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把再洗禮派,污衊為受了魔鬼的誘惑。
所以,先定論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理論,又是奴役勞動人民的工具。
加爾文把先定論說得玄而又玄,說它是神的智慧的最隱秘之處,只能崇拜,不能了解,更不許追究探索。想在神的話以外去了解先定論是愚蠢的,好象走進死胡同一樣。他說只能根據《聖經》去了解先定論,神一住嘴,我們也趕快住嘴,不再追問。加爾文把先定論描寫得如此神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十六世紀,世界市場開始出現,商業和價格的變化是空前的,殖民掠奪已經開始。那時候,發財和破產,成功和失敗,並不是個人的意志或行動所能決定得了的,而是取決於未知經濟力量的擺布。人們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神,這位神就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經濟規律,即價值規律。它使一部分生產條件較好的人,以及靠殖民掠奪擁有廉價商品的人,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發財致富;使另一部分生產條件差的人,貧困破產。即少數資本家發財致富,多數勞動者貧困破產。由於當時人們並不了解它的秘密,只好藉助於神加以解釋。
加爾文主張大大簡化教會組織,規定教職人員從信徒中民主選舉產生,從而徹底改革了教會組織。他把復雜的天主教七禮減去五個(堅贖禮、贖罪禮、塗油禮、授職禮、婚禮),也不許望彌撒、崇拜偶象、朝聖和齋戒。他認為在真正的教會里只有牧師、教師、長老和執事四種人是不可缺少的,其他人員一律精減。牧師負責執行聖誡,施行聖禮,發出規勸。教師負責講解《聖經》。執事經管信徒捐款和教會的收入,用來發放教職人員的薪俸、修理教堂和救濟窮人。長老的職責是監視每個人的行為,對「做壞事或生活無節的人」進行勸告,並且還是權力很大的宗教法庭的成員。所以,在加爾文教里,長老的地位十分突出,人們稱之為宗教改革的警察,也稱加爾文教會為長老會。有時,聲望高的教師和牧師亦稱長老。加爾文要求長老品行高尚、完美無缺、敬畏上帝高於一切,並在精神上能夠深思遠慮。上述四種人又稱「監督」,均由信徒投票選舉產生。據加爾文說,古代基督教會原是這種民主和簡單的組織,在教皇制出現後遭到破壞,當務之急就是恢復古代的這種教會制度。當然,他舉起恢復古代教會的旗幟,並非真的要原封不動地恢復古代的教會。他精心描繪的古代教會的圖景,實際卻是當時龐雜而腐朽的羅馬教會的對立物,是一個資產階級中意的廉價的教會。民主選舉也不是毫無限制的,候選人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民主選舉和組織簡化的結果,產生了一個資產階級分子層層控制的加爾文教會。所以,加爾文教穿著古代教會這個受人尊敬的聖衣,演出的內容卻是歷史的新篇章。
加爾文的國家觀是保守的。他雖然在宗教問題上,縱橫馳騁,一往無前,但在國家問題上卻畏首畏尾,徘徊不進。他仍然囿於把基督徒分為屬靈和屬世的兩種本質,把基督徒的自由只限於屬靈方面的成見,同時神化一切國家政權和官吏,把他們說成是代表神來進行治理的。百姓對官吏,即使是對暴君,也只能尊敬服從,千萬不能自己動手激起騷亂。遇到暴君,群眾首先應當「省察自己」如何違背神的旨意,神就是用苦惱來管教人們,最多對暴君的命令「置若罔聞」,千萬不能自己去「糾正暴政」。在特殊情況下,三級會議可以行使職權反對暴政,因為它是神派來保障人民自由的。至於如何消除暴政,加爾文並沒有回答。
既然上帝的王國已經民主化、共和化,那麼人間的王國也不能從屬於君王、主教和領主,也必須民主化、共和化。加爾文的英國信徒們不久以後終於講出他本人不敢講的話,即主張王權的源泉存在於人民之中,未經人民同意的王權是非法的! 原先,日內瓦處於薩伏依公爵及其代理人日內瓦主教的封建管轄下。1536年8月,即加爾文到日內瓦後一個月,日內瓦在伯爾尼的支持下打擊了教會的權威,取得了反對薩伏依公爵的勝利,成為獨立的共和國。這給加爾文在日內瓦獲得了實踐其理想的機會。 1540年8月加爾文與伊德莉特·司徒德,一位重洗派寡婦結合。伊德莉特從前夫帶來一兒一女。1542年7月28日,他們頭生兒子雅各出生,不幸於二周後離世。加爾文在寫給朋友威雷的信中說道,主借著我們幼子之死施予沉重苦痛的創傷。但是主自己就是一位父親,他最知道什麼是對他兒女有益的。「伊德莉特從此一直身體羸弱。他們又生了兩個孩子,孩子都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故去。1549年3月29日,伊德莉特病逝,病因很可能是肺結核。
加爾文為了緩解他的胃病和偏頭痛,一天只吃一頓飯,且從不加餐。有時一個月要講道二十次左右,辦神學講座十二次之多,仍然要抽時間探望病人,勉勵信徒,料理教會事物。 1537年1月,加爾文向日內瓦議會提出成立新的市政府方案,未獲批准。1541年11月,加爾文重返日內瓦時,方案被議會通過,定為法律。方案主張成立由長老、市議員和市政官等組成的宗教法庭,密切監視每個人的生活和行動。從宗教法庭的所做所為,同樣可以清楚地看出加爾文宗教改革的資產階級性質。加爾文規定:長老發現干「壞事」的人,馬上提醒教區長進行規勸,鄰居和親屬也有相勸的責任;規勸無效,就發出警告並向全體教徒公布;如果仍然無效,則開除出教。開除出教的人被認為是受魔鬼支配的人,可聽傳道受教育,但不能與信徒隨便交談。方案規定每個居民必須「表白和說明他們的信仰」,以便長老知曉「誰贊成福音,誰不贊成福音並喜愛教皇的王國甚於耶穌基督的王國」。宗教法庭每星期四舉行一次例會,稱「星期四晨會」,任務是檢查有無違法亂紀現象,共同商量應當採取的補救措施。加爾文雖非宗教法庭正式成員,但經常出席法庭例會,是法庭的實際負責人。宗教法庭雖然鎮壓天主教會的反抗活動,但對群眾的控制也很嚴,稍有不從,便施加勸告、罰款、監禁,甚至驅逐出境或活活燒死。我們從加爾文擬定的關於日內瓦郊區農村的法規,可以看到對群眾的控制達到何等程度。法規規定:星期天,除非遇到有人需要留在家裡照料孩子或家畜,全家人都應當去聽講道。如果有人在講道開始以後到會,予以警告。假如還不改正,罰款三個蘇銅幣。還規定:對念玫瑰經、崇拜偶像、朝聖、望彌撒、舉行天主教齋戒、遵行宗教節日以及對所謂攻擊上帝的語言或瀆神的人,根據不同情節進行勸告、監禁、以口吻地、罰款或送交法庭懲處。為了提倡資產階級的節儉,加爾文規定:凡唱下流放盪的歌曲、跳維羅拉舞或其它任何舞蹈者監禁三天,然後送交議會。對喝醉酒、賭博、吵架的人,也照此辦理。
許多優秀的人物,包括著名的學者、醫生和大批再洗禮派信徒,因批評加爾文的主張橫遭迫害。著名的人文主義者、教師卡斯特里奧批評加爾文後長期受迫害,只好離開日內瓦。醫生波爾賽克因為在星期五的群眾大會上公開批評先定論,被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