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謙虛

道德經謙虛

發布時間: 2022-03-25 03:43:04

『壹』 道德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翻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首先要明白這句話中「道」字的意思。此道就是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中一切事物運行的規律,包括天體、宇宙、包括我們用筷子夾菜吃飯,包括我們發射火箭上天、包括我們抵制日寇的侵略、包括我們為了拯救大自然而作的各種努力。。。。,其中都有個「道理」。但這也是只是個比喻罷了,按照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來講,「道」這個東西壓根就是說不出來的表不清楚的,如果說出來也就不稱為「道」了,所以只可意會。

那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在說什麼呢?這句話有如下幾層意思:
1,說明了天下萬物的由來。即,萬物是由「道」演變而來。具體如何演變,請參考霍金著的《霍金的宇宙》《世間簡史》等現代科學著作。其中大量描述了宇宙是如何從一片虛無通過大爆炸演變二來。同時要結合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易經》以及王大有先生的著作《宇宙全息自律》等經典哲學思想來學習。通過這種結合現代科學進展與古代哲學精華的互相參照的學習方法,你會發現,原來宇宙確實是這樣一生二、二生三點進化演變二來的。
2,說明了,萬物不論如何演化,其中都存有最原始的「道」。也就是說,道是當今一切萬物存在以及運行的根本。
3,這裡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都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道生一。道如何生一,如何在一片虛無中就自發地產生了一呢。這裡面除了要參看1中所述的各種書籍和知識外,還需要你有顆靈動的心靈才能去理解。因為真正的宇宙和世界是存在於你的心靈之中的。你能夠理解自己會有靈光炸現、突然悟道、頓悟,那你也應該理解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為什麼會突然的誕生了。
4,並且,同時存在有多個宇宙以及多個世界。我們能觀察到的只是我們凡胎肉眼和有限的科技所能及之處。真正的真實的世界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無限廣袤。但是,無論在哪裡都有「道」。此所為「萬物皆由道生」。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認識到這些偉大的哲理,只是通過簡單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幾個字來表達罷了。但這幾個字中蘊涵的博大精深的知識結構是必須由我們現代人類不斷地通過科學研究探索分析、運用科學的方法以及廣泛的哲學思想分析才能透析出來,從而最終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造福人類的。否則我們只在文字功夫上作作文章或者只把他們歸為古代經典哲學供奉起來甚或有的批為迷信和過時的東西而不加鑽研開發利用,那我們就真正地荒廢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世間精華了。

我相信以上我的回答中仍然由未涉及真正道理的地方。也有很多缺陷,還待各位專家作進一步分析。

『貳』 道德經經典名句100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

『叄』 道德經的感悟是什麼

道德經的感悟:

活在當下的我們,面對經濟發展、物慾橫流,我想我們更應該從老子的《道德經》中問「道」,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則,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作為一名剛入路的新職人員,我想我應該做的是,踏踏實實地工作、學技術,盡心盡職地擔起社會責任,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而這些,需要一顆平常心。用平常的心態去了解社會,抵禦不良誘惑。

《道德經》中提得最多的是「道」,還數次提到水,「水」成為這「哲學長詩」中的重要意象。第八章開頭是: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他認為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

我們應該學習水的「道性」利萬物而不爭,才能「海納百川」,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道德經》可謂言簡意賅,字字催人深思,再加上一些經典事例,點睛之筆,妙筆生花,意境深遠,博大精深,不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肆』 道德經主要內容是

《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五千文》,相傳是道教的創始人老子所著,所以回《道德經》就被奉為答道教最高經典。其實,該經典還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全面地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
《道德經》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道經》從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經》從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經》的全部內容,主要是闡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義,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出發,闡明他的宇宙觀,也包括人生哲學和修養方法的原理。他認為「道」是無形無象的,但卻是宇宙的本源,萬物化生都是出於它的運動和變化。「德」的基本內涵,是本體的「道」具體到天地萬物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性,即具體體現。
老子對「道」與「德」的描述,是從立體面的多層次剖析了宇宙、萬物、人類以及人本身的種種內涵。

『伍』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1、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是全書的開篇,也是所有閱讀《道德經》的人最難以理解的一句話。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過來,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無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真有點「玄而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從全書來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規律,引申為事物的原則、方向等等。不管怎麼樣,遵循自然規律、把握事物的原則和方向總是沒有錯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偉大在於它按照自己的規律不偏不倚地運行著,沒有一點私心。自盤古開天,一片混沌,天地分開孕育萬物。日升日落有規律、打雷下雨有規律、生長凋零有規律、物種更替有規律,一切都按規律辦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不違背事物運行的規則。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就會遭受報應。比如亂砍濫伐就是導致水土流失、胡亂排放就會污染環境導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個字價值連城,值得一生牢記。

3、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書法作品中最多見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個境界。這四個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勝剛強」、「包容」及「不爭」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沒有石頭的堅硬,卻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爭的,遇阻就繞行,卻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調的,專往低處走,卻成就了「海納百川」的奇觀;水,是堅強的,可以仍受高溫化為蒸氣,可以忍受寒冷結為堅冰。水,幾乎無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學習,包容一切,因為不爭而化育一切。懂得了這四個字,做人就不會那麼多稜角,做事就會懂得迂迴,人生就會懂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順勢而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起源是什麼?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變過來的?世間萬物總有個源頭,但誰也說不清那個源頭是什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萬古的難題。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來代表萬物的起源。道」,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道」的規律一步一步逐漸發展,於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著循環往復。正確的事情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出好的結果。錯誤的行為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帶來壞的結果。比如:「事不過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往復就造就了萬物。

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闡明了不爭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人。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生活中,這句話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陸』 老子道德經的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說出的道理,不是永恆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稱,不是永恆的名稱。)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而然為法則)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了解別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4柔弱勝剛強(柔弱能戰勝剛強)

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後製成;最大的聲音,恰恰是沒有什麼聲音;最大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宇宙原始混沌物質分裂成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產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產生千差萬別的事物)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則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則不會遇到危險)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最圓滿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會敗壞;最充實的好似空虛,但它的用處不會窮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彎曲,最靈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辯的好似口齒木訥)

9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從事學問,知識要天天增加;致力於提高境界,知識要天天減少。減少了再減少,最後達到無為,雖然無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亂說,亂說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做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做易事開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做小事開始)

12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我不願採取攻勢而情願採取守勢,我不願前進一寸而情願後退一尺)

13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兩軍對壘時,悲憤的一方獲勝)

14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國小人希,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輕易冒險,不向遠方遷移)

15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各小國之間踮腳可望,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來)

1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這是壞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樣才為善,這是惡事)

1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9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

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20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2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要統治人民,就先用言辭表達對人民的謙虛;要領導人民,就必須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

23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24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說,聖賢高人處事應當以無為為要領,教化人民應當以不言為准則)

25為無為,則無不治。(按無為的原則辦事,沒有不成功的)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繽紛的彩色,使人眼花繚亂;動聽的音樂,使人沉溺迷惑;豐美的食物,使人口傷厭食;馳騁打獵,使人心發狂;稀缺的財貨,使人行為不軌)

2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規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規律,輕取妄動,其結果必凶)

28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表現出單純,執著於樸素,減少私心,去除慾望)

2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誇耀,所以功勛不沒;不自高自大,所以成為民眾之長)

30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於走路,不留痕跡;善於言談,無可指謫)

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32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3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36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37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3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3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4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1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4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4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5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4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柒』 老子 道德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所處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原來這句話是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最高的智慧就如同水這種能生萬物,同時也能毀滅萬物的自然力量,通過疏導、引導、合理使用和保護水資源,發揮它所有有利的能量,那麼自然界和人類就可以達到平衡的目的了。但是,現在的人們不能發揮個人和社會能力中平衡的能量,好像當年需要大禹治的水,所以才會呈現出這樣無道的愚昧狀況。如果一個人或一個集體能將自己放在一個智慧或說是明智的位置,將心放在一個明智而對生活有著深刻體驗、洞察力和為他人著想的位置,對人能以合適與體貼的態度,說話能有實際的信用,管理事物能中道而行,做事能多動腦子考慮周全、量力而行,有什麼計劃能夠審時度世,那隻有平衡的世界了,哪還有什麼因為不平衡而起的爭端呢?如果真能這樣就沒有什麼值得痛苦和相互傷害的了。

一、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的,是水。
二、經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礙物時,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 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或化而為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捌』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包含什麼人生哲理

一、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當一個人得道,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的時候,她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就無需考慮自己做什麼事情是利於自己,什麼事情會讓自己得到什麼,更不用表露出自己做的事情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什麼好處,因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在無形中就會幫忙到別人。

所以合道的人只是專注於做自己該做的事,能做的事,他們積極面對做事的機會,成功了也不炫耀自己的功勞,像水一樣自然流走,大家反而在心裡敬重他。

二、處眾人之所惡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假如一個人總是不聽取別人的意見,總覺得自己有本事,也不能配合別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不能做到反躬自省,這樣的人,大家肯定是不喜歡的。

只自滿於已取得的成績,停滯不前,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而謙虛的人就會時刻反思自己,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處,謙虛可以得到益處也會讓大家親近於你。

三、故幾於道

第一,虛懷若谷,不斷進步,以此實現人生的價值。『水善利萬物」,告訴我們要虛懷,若谷、保持謙虛。水能利萬物,告誡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品質、品德與能力,那麼我們不管做什麼都會自然而然利於他人成就自己。

第二,要認准目標,鍥而不舍。水無論如何運動,總有一個不變的目標,就是向下。不論周圍環境如何變化、周圍地勢如何,它都不改其志。水總是在不停地運動,一刻也不會靜止,「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在認准目標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努力,鍥而不舍,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三,要有不爭之德。

(8)道德經謙虛擴展閱讀

原文: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 ,水善於利益萬物卻不爭回報 ,處在所有人不喜歡的地方 ,所以跟道很相近,幾乎一樣。

心態要像水一樣善於處於低下, 心胸要像水一樣善於深藏玄機 ,待人要像水一樣善於親近仁愛, 說話要像水一樣善於守住信譽, 為政要像水一樣善於清靜治理, 做事要像水一樣善於發揮能力 ,行動要像水一樣善於把握時機 ,正因為什麼也不爭,所以才沒有憂患。



『玖』 說得有理道德經主張什麼為什麼說老子的哲學老辣什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讀懂的經典.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拾』 老子道德經中: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告訴我們什麼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
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理解:
「曲則全」。懂得換位思考,懂得腦袋轉彎,便會考慮周全,進而做到完美。

老子論述「曲則全」需要認識四個對立統一的方面:
枉則直。彎曲邪惡等等開始存在,進而正義正直也會相應的興起。
窪則盈。當把池子挖深的過程中,水也就會慢慢滲入,充盈低窪。
敝則新。東西破爛到一定程度,新生的東西已經悄然創建。
少則得,多則惑。擁有的少,專一的事物少,便會倍加珍惜、倍加專注、倍加努力、倍加思考,進而有所得。可選擇或者可擁有的事物過多,進而有所失,迷惑在內心越發變大。

所以聖人深切懂得看問題要從整體出發,一定要把兩方面合在一起謹慎看待。這種規律是適用於天下一切事物的最普遍的規律。通曉它們的變化趨勢,謙虛謹慎創立法度和規矩。

為了考慮周到,能從整體出發。所以要做到以下四點:
1,不自我表現,不只突出自己,而是接納別人、虛心請教,所以就能擁有無窮智慧。
2,不自以為是,而是集思廣益,謹慎考慮,制定方案,所以成績極為顯著。
3,從不自吹自擂,不炫耀自己,所以別人都會記住你的功績。
4,不自高自大,不驕傲自負,而是謙虛謹慎,所以你的品德、才能、功績被人們長久的記住。

只有不去與人爭權奪利,才不會有敵人,不會有對立方,所爭者惟權力、名利而已,你都不看重,天下人誰還會與你爭呢?

古代格言講「曲則全」,怎麼是空話呢?真是實實在在的全部歸結於這句話。

注意: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此句中,「曲則全」是總括,後面均是並列句。

注釋:
曲,彎轉,與「直」相對。全,完美、完。枉,邪曲也《說文》。窪字本義:深池。
盈,滿器也《說文》。敝,破舊。惑字本義:疑惑,分辨不清。
是以,所以。抱字本義:用手臂圍住。式字本義:法度、規矩。
見,看見、顯現。明,智慧。彰字本義:明顯、顯著。伐,誇耀。矜,大也《廣雅》。
虛,使衰減、空、凈。言,主張、號令、話。誠,確實。

譯文:
彎轉則是完美:
枉彎便會正直;低窪便會充滿;破舊便會新生;減少便會獲得,過多便會迷惑。
所以聖人把兩者合為一體作為天下範式,
不自我表現,所以智慧;不自以為是,所以彰顯;
不自我誇耀,所以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久。
只有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古時所謂「曲則全」的話,怎麼是空話呢?確實完全歸結到這句話。

熱點內容
司法大講堂 發布:2025-01-22 20:50:42 瀏覽:534
簽約個人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22 20:27:38 瀏覽:514
民事訴訟法主管 發布:2025-01-22 20:00:28 瀏覽:625
2015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2 19:59:36 瀏覽:764
東南司法所 發布:2025-01-22 19:51:40 瀏覽:990
侵害姓名權法律責任股東 發布:2025-01-22 19:28:40 瀏覽:117
婚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 發布:2025-01-22 19:08:19 瀏覽:760
所謂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2 18:58:05 瀏覽:598
篡改文件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2 18:48:32 瀏覽:278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