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出處

道德出處

發布時間: 2022-03-25 06:52:21

A. 在中國,道德一詞的來源、出處是哪裡

民貴君輕
發音 mín guì jūn qīng
釋義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這是民本思想。
出處 無
示例 無

B. 「道德」的出處在哪裡

道德出處,生而弗有——
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
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
夫莫之爵,而恆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
遂之、成之、亭之、毒之、復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注釋:
畜——畜養,蓄養,(養育)。
形——形成,形式,形勢。
器——器具器皿(成之果)。
爵——封爵位。
亭——亭亭之樣,(停止)。
毒——指:日曬熟爛。例如農民爺爺說:「今兒,這爺爺可真毒!」
玄德——天德。

譯文:
道生出,德養育,
有了物的形與勢,果子長成了。
所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這尊貴不是加封的,而是永恆的自然這樣。
所以,道生出萬物,德養育(如下):使其成長、如願、成果、停止、熟爛、復命還原。
生養了而不為己有,成為了也不仗恃,首長了也不主宰,這就是物性天德!!

提示:
物成定律——道生德養物形勢成。應用這一定律,看清楚事物是處在哪個環節時段上——是「道生之」時、「德畜之」時,還是「物形之」時、「勢成之」時,以便作出自己正確的行動。---青桃子捂兩天熟了——形勢所迫!
生而不有——與「實事求是」組成中國文化的八字輝煌。「生而不有」物性天德,例如:太陽哺育萬物生長而不為己有。「生而不有」,以社會名詞就叫做:奉獻!奉獻是客觀的,以此破譯的人生的真諦也只能是奉獻,毫無另外的選擇!「生而不有」再三出現,點明經文的一個重大主題。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德的出處!!!道德首先是客觀的,是事物被生養的全過程;是有形之物與無形之物互為原料的相互轉變;是奉獻與得奉獻的相互轉變,對應統一;道德規律包括客觀規律和人的行為規則;道德的標準是「損有餘而益不足」;道德是人類社會的基礎結構,沒有道德人類社會將不復存在。所以,「《道德經》,救世書也」!!

C. 《道德經》的確切出處在哪裡

一種說法是:道德經,是在老子西行到函谷關的時候,函谷關守將敬慕老子的學識,請求老子留下他的文章以供瞻仰。老子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寫出了這部《道德經》交給了函谷關守將,守將看後甚是敬服決定拜老子為師一同修行。這部書是老子的刻簡本,存世的就剩幾片了。

D.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出處是什麼

出自中央十二套以前的一個節目,叫做《道德觀察》

《道德觀察》作為中國惟一一檔全國平台播出的道德類全日播欄目,直擊種種道德事件,一方面對可歌可泣的高尚行為進行謳歌,在感動中激發每個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另一方面對種種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揭露和鞭撻,在震撼中讓每個人用思考完成心靈的凈化,已成為「深刻反映中國道德現狀、深入進行道德思考、促進中國道德生態建設」的電視互動平台。

我們只是有一個信念:當我們都學會自律,學會承擔責任,當我們都真心向善時,我們會和每一個人一樣受惠。

我們的原則和信念使我們不會虛妄到認為自己可以教化大眾。

我們不能狹隘,我們更不能惡毒、尖酸。

當我們文明地對待和處理不文明時,當我們以道德的方式糾正不道德時,我們就和觀眾一起踏上了成為合格公民的道路。

(4)道德出處擴展閱讀:

主創人員

主持人:路一鳴

昵稱:路易
生日:3月16日
屬相:虎
座右銘:很多,還沒想好
畢業學校:西安交通大學
業余愛好:讀書、聽音樂
最渴望的生活狀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主持人:徐君

2004年11月份進入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工作,曾擔任《法治視界》節目主持人。有多年從事記者、編導、主持人的豐富經驗。編導並主持的專題片曾多次獲得山東省優秀電視專題節目一等獎和山東省廣播電視彩虹獎等優秀獎項。

參考文獻:網路-道德觀察

E. 請問「道德」一詞 出自哪裡

是。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回老子說:「道生之答,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F.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出處是什麼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出自中央電視台12套社會與法頻道的節目《道德觀察》。

《道德觀察》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主打節目之一,為了給觀眾搭建一個展示個性觀點、探討道德觀念的平台,突出體現欄目的「觀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欄目組以普通人、公眾人物、具爭議性人物為對象,講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觀眾的現身說法,還有嘉賓的平民視角參與,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針引線,節目流暢而又有節奏。

道德的淪喪是指嚴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人性的扭曲是指人的自然、社會和精神屬性嚴重失常。

(6)道德出處擴展閱讀:

宗旨和定位

《道德觀察》是中央電視台第一個系統、全面、深入報道中國道德生態的電視欄目;是中國第一個日播的道德欄目。

《道德觀察》並不是一個教訓人的節目,不是一個每天定點開庭的道德裁判所。我們觀察的是世間百態,感受的是人情冷暖;我們帶給觀眾的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社會道德案例。

《道德觀察》以記者的視角調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值得我們關注的涉及道德倫理和行為規范的事件和人物,主持人在演播室對記者調查的事件和人物做深刻剖析和評述。

《道德觀察》每天上演著關於:愛、恨、情、仇、恩、責、義的人間悲喜劇。這是一個個發生我們在身邊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真實生活——紛繁復雜,千姿百態。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關注我們心靈的環境,共同築造我們良好的道德風尚。觀察了別人,也就發現了自己。

G. 言道德之意出自哪裡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H. 道德最早是誰提出的

道德一詞在漢文中最早是分開使用的。中國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義廣泛。西周初年的大盂鼎銘文的「德」字,是按禮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讀音:[ dào dé ]
釋義: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通過教育和社會 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 之服務。
出處:《後漢書·種岱傳》:「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

白話譯文:我聽說仁義興起時,道德也會昌盛起來,道德昌盛起來,政治也會聖明,政治聖明百姓就會安康。

I. 道德灌輸的出處和含義

「道德灌輸」往往是日常生活和學術理論中鞭撻的對象,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視閾中,「道德灌輸」更是沒有任何「地盤」。這是有關「道德灌輸」事實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列寧在《怎麼辦?》中提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1] 在這里,列寧使用了「灌輸」一詞,甚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灌輸論」都成為了一個世人公認的「重要原理」;「灌輸論」是馬克思主義者多年努力的結果,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論述是其思想源頭,接著考茨基賦予了「灌輸論」較為系統的理論形態,列寧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創造性地構建成了完整而科學的「灌輸論」思想體系。[2] 以上關於「道德灌輸」的兩個方面,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矛盾的,「具有概念上的不可通約性(incommensurability)」。[3]

熱點內容
司法大講堂 發布:2025-01-22 20:50:42 瀏覽:534
簽約個人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22 20:27:38 瀏覽:514
民事訴訟法主管 發布:2025-01-22 20:00:28 瀏覽:625
2015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2 19:59:36 瀏覽:764
東南司法所 發布:2025-01-22 19:51:40 瀏覽:990
侵害姓名權法律責任股東 發布:2025-01-22 19:28:40 瀏覽:117
婚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 發布:2025-01-22 19:08:19 瀏覽:760
所謂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2 18:58:05 瀏覽:598
篡改文件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2 18:48:32 瀏覽:278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