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90後對話道德經

90後對話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3-25 09:08:23

A. 《道德經》哪位大家研究得比較好

我覺得明代憨山大師註解的不錯,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不像現代人以賺錢回為目的而答出書,幾個月就截稿,用憨山大師的一句話說就是:「皆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就是不是現代文,讀起來有些費事,尤其是前言部分難看懂,正文部分相對白話一點,這是我看到的離現代最近的一本比較好的《道德經》註解了。

B. 一篇袁岳著的《我們,90後》,或易中天著的《中國智慧》的讀後感800字左右

傳承千年的智慧
——讀易中天《中國智慧》
在《中國智慧》這本書中,易中天向讀者們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紹了中國千年來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看來,《周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
眾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國兩大學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促和諧。它在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我認為《周易》是既講究自然事物發展的科學書,又是蘊含著「以不變應萬變」思想的哲理書。《易經》告訴我們萬物都有陰和陽的屬性,而他本身是一個陰陽平衡的個體,正如男人屬於陽而女人屬於陰,但一個人只有達到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還在於它認為事件的陰和陽都是等量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的發展陰和陽會此消彼長,進而發展成一個周期,並且循環往復。我想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詩中所說的一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好比是我們物理上學的能量守恆定律,化學中的質量守恆定理。用「變」的方法看世界,用變「的方法找規律,這種智慧一直延續到幾千年之後,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辯證思想最多的是體現在道家學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很贊同老子提出的「順應天時,無為而治」的觀點:大智若愚的處事,講求眾生平等,注重修養身息,讓人們能夠多元化發展,我覺得這是一種與眾不同卻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無為更是有所為。這給我們無奈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啟示。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遠無法很緩慢腳步,有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獲得的財富卻遺失快樂,但是《道德經》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最平凡的東西也是最好的東西,就像是水一樣,很常見卻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輝煌的榮譽,亦或是累累的財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們也可以知足常樂,獲得樂趣,享受人生。並非什麼也不幹,而是去接受,去體會自己力所能達到的成就,便是一種逍遙,是人生的智慧,是「大無為」。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自古代以來統治階級所沿用的政治理念,他的「仁愛」思想是最為後人所用的。比如「創建能和諧社會」便是以仁愛為前提的。雖然我們還不能做到像禮記要求的一樣像愛親人一般愛別人但是我們可以去善待別人,雖然不能「外戶而不閉「但是可以要求自己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我們可以創造一個符合國情的和諧社會。
墨家兼愛非攻的思想,法家依法治國的思想……這些燦爛的中國智慧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財富。
雖然我覺得易中天的這本《中國智慧》在許多學派的思想方面解讀得不是特別全面,但是作為一本國學入門的書也是值得一讀的,它非常的通俗易懂,也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對中國古代的一些大家思想有所了解。

C. 老子說「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

《酷說老子》第三章(4)歷史之謎:為什麼文明總是被野蠻民族消滅?

【第四句】

㊣原文: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慾望,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

1、

我們應該注意到,老子順序是:

先虛心後實腹,先弱志後強骨。

也就是說,老子認為:

精神第一,物質第二。

不過,《管子•牧民》篇里的順序卻相反: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也就是說,管子認為:

物質第一,精神第二。

2、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在寫《幸福之路》這本書以前,曾經到世界各地明察暗訪。結果發現:

那些所謂的富豪們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幸福,有些人甚至比窮人更加痛苦。

於是他感慨道:

如果連富人都是不幸福的,那麼讓所有的窮人都變富又有什麼意義呢?①

所以羅素認為:

精神第一,物質第二。

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身經兩次世界大戰,還吃過十個月納粹監獄的牢飯。所以說過一句與羅素觀點相反的名言:

當小孩快要餓死的時候,文學還有什麼意義呢?②

所以薩特認為:

物質第一,精神第二。

3、

兩種觀點究竟孰是孰非,恐怕難以定論。因為牽扯到一個根本性問題,那就是:

人類為了擺脫貧困的痛苦所做之惡,與為了擺脫富裕的無聊所做之惡,究竟哪個更多?是身窮的黎民百姓可怕?還是心窮的達官富豪更可怕?

管子和薩特傾向於前者,老子和羅素傾向於後者。其實這兩種觀點,都能找出漏洞以及相反的證據。就像是雞和蛋的問題一樣,必定是沒有答案的。

所以,我們還是用英國近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的開篇打個圓場吧:

世界的歷史是由宗教和經濟——這兩大力量同時構建和形成的③。

所謂的宗教,不正是人的精神力量嗎?所謂的經濟,不正是人的「物質動因」嗎?二者相輔相成,無法單獨抽離出來對人造成影響。

4、

好,現在言歸正題,為什麼要虛心、實腹、弱志、強骨?因為:

①虛其心則不爭:

如果人人都虛心,謙恭虛己,不自以為能,忠臣賢良還會受到排擠嗎?

②實其腹則不盜:

如果人人都實腹,豐衣足食,不忍飢挨餓,黎民百姓會去做盜賊嗎?

③弱其志則不亂:

如果人人都弱志,恪守本職,不追求非分的慾望,國家自然安康太平。

④強其骨則不受外侵:

如果人人都強骨,身強體壯,不養尊處優,國家會受到外敵的侵略嗎?

尤其是最後一點「強其骨」,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尚武精神」,但往往卻受到統治者的忽視。我們幾乎可以斷定,每當一個地區的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以後,就會變得骨弱而兵衰,甚至不堪一擊。

比如:

中國的北宋王朝,被野蠻的金朝滅國;南宋王朝被野蠻的蒙古人滅國;文明古巴比倫,被野蠻的亞述人滅國;文明古國埃及,被野蠻的羅馬人滅國;文明古國印度、波斯以及希臘,都是被野蠻民族數次入侵,最終走向衰落而毀滅。

為什麼每當文明遭遇野蠻的時候,往往會以失敗告終呢?其實世界的文明史有一條螺旋形發展的規律,就是:

亂世重武輕文,於是得天下;盛世重文輕武,於是失天下。歷朝歷代都在得失之間,循環往復。

尤其是中國的儒家,太過於拘泥於禮儀和道德,遺害不可小覷。

5、

我們舉個例子來看,中國歷史上最重文輕武的朝代就是大宋王朝,尤其是北宋,對文人士大夫的優待可謂空前絕後,開國皇帝趙匡胤甚至給子孫定下一條祖宗家法: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違者天必殛之!」④

意思是:

不得殺害知識分子以及上書進諫的人!違背者必遭天譴!

所以如果你有機會采訪問當代的知識分子,問他們最願意穿越到哪個朝代?他們一定會異口同聲的回答:宋朝。也正因為如此,宋朝被儒家骨子裡那種「重文輕武」的思想毒害最深。

這話怎麼說呢?眾所周知:

公元1005年,為了和平共處,北宋和大遼兩國之間締結了著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本質,其實就是花錢買平安。北宋每年必須向遼國提供30萬歲幣(約30萬兩白銀),但在當時來看,這卻是一筆十分成功且合算的買賣。為什麼?因為北宋當時每年的財政收入高達一億貫錢,也就是一億兩白銀⑤,上供給遼國的賠款只佔全國總收入的0.3%,簡直是九牛一毛。

這就相當於你年收入10萬,每年只需要花300塊錢交保護費就行。

而且最關鍵的是:

兩國之間——從此可以進行貿易往來。

既然是做生意,當然是漢人天然占優勢。

當時北宋每年對遼國的貿易順差是40萬兩以上⑥,這么一折算,還倒賺10萬兩,同時還能省去連年打仗的幾千萬的軍費,甚至在《澶淵之盟》簽訂十六年之後(1021年),北宋的可耕地面積也達到了頂峰——524萬傾,比開國之初(960年)擴大了六七成,不能不說「和平環境」起了重要輔助作用⑦。那麼如此看來,豈不是三全其美?

換句話說:

澶淵之盟的簽定不僅不是喪權辱國,反而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一樁。

但是請等一等,這筆賬能這么算嗎?

沒錯,單純從經濟利益上來說,北宋簽訂澶淵之盟確實穩賺不虧。可如果從民族精神上去看待呢?恐怕並不樂觀。雖然這次盟約換來了兩國之間一百多年的和平,但造成的惡果就是:

北宋王朝從皇帝到官僚,整個國家從意識形態上都比以前更加安於現狀,更加重文輕武,以至於軍備廢弛,朝廷無敢戰之將,民間無尚武之風⑧,完全沉浸在虛嬌浮華的美夢之中。

所以幾十年後西夏國來侵犯的時候,北宋又故技重施,繼續花錢買平安。一百年後金國來侵犯,還是如此,結果不僅沒有買來平安,反而激發了對方更大的野心,從而招來了更大規模的侵略,最終,北宋的歷史被金軍的鐵騎踏碎,永遠定格在了公元1127年。

6、

當然,我並不是說澶淵之盟完全沒有價值,沒有任何正面意義。恰恰相反,這場盟約本身而論,對於宋遼兩國都是一件好事。問題在於,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去面對?

如果我們反思出來的道理是:

原來花錢可以買平安,從此高枕無憂,不需要發展軍事和武備,那麼這無疑是苟且偷安;

如果我們得到的教訓是:

其實花錢只能買暫時的安定,所以更應該厲兵秣馬,壯大自身的硬實力,那麼這反而是在韜光養晦。

所以同一件事情,態度不同,意義就完全兩樣。說到底,苟且偷安的態度可悲就可悲在,只看到了物質利益,卻忽略了精神收益。只知道「實其腹」,卻忽略了「虛其心」。而韜光養晦的態度就二者兼備,文武並重,因為一個國家只有不沉溺於眼前的閑適和慾望,才能獲得更大的和平與安康。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⑨」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國家意識形態層面的:

「弱其志,強其骨」。

所以聖人之治必須文武並重,如果國家是一輛火車,那麼文明與武力就是兩條軌道,不可偏廢。任何一條軌道出了問題,都前路堪憂,隨時有車毀人亡的危險。

【參考資料】:

1、羅素《幸福之路•第一章》

2、《薩特自述•六•人生:經歷和體驗•11•面對一個瀕臨餓死的孩子》

3、馬歇爾《經濟學原理•第一篇導言•第一章•第一節》

4、《宋史•曹勛傳》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十八》、陸游《避暑漫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30》、王夫之《宋論•卷一•太祖三》、丁傳靖《宋人軼事匯編•卷一》、(宋)樓鑰《范仲淹年譜·慶歷 三年》

5、曾鞏《議經費扎子》、《宋史•食貨志》、《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四•甲集•財賦一 》

6、《宋史•卷一八六•食貨志•互市舶法》

7、(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四•田賦考》

8、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五十•富弼<河北守御十二策>》、趙汝愚《宋名臣奏議•卷一百三十四•慶歷四年五月同樞密院使韓琦上》

9、司馬穰苴《司馬法•仁本》

作者:紫俠狼,90後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酷說老子》第三章(5)老子VS黑格爾:中國的政治制度領先歐洲1800年?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

(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

㊣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順應自然,那麼,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1、

什麼是無知無欲?許多學者將其解讀為一種陰暗的愚民思想。其實,這是不公平的,起碼在這一章當中無法成立。其實老子所謂的「無知無欲」,是說:

政府任何一條法令的公布實施,都不能讓老百姓覺得有機可乘(即有知),有利可圖(即有欲)。

當然,這里的有機和有利都是不正當的機會和利益。如果政府的資源分配足夠公平,法令措施足夠完善,人民就會呈現出一片無知無欲的狀態。

2、

所謂政治,即是以正治國。

曾經有一個官員問孔子,什麼是政治?孔子回答說:「政者,正也!」①

那請問何為正?不偏不倚是為正,不欠缺不過分是為正,不擾亂民心,不激發老百姓非分的慾望就是正,所謂政策,本質上其實是「正策」。當政府的政策符合「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這三項原則,那麼用蘇轍《老子解》的一句話說就是:

雖有智者,無所用巧。

沒錯,即使是「智者」也無從偷奸取巧。我們舉個例子: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為了加強中央的控制權,開始削藩,也就是削弱各個諸侯國王的勢力。結果政策剛落地沒多久,各地的反叛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這就是漢朝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

最後逼得漢景帝沒辦法,只好殺了提出「削藩」政策的晁錯來討好七國,但也無濟於事②。如果當時不是有一代猛將周亞夫坐鎮指揮,迅速平息了反叛,七國之亂恐怕會動搖甚至斷送大漢王朝的根基。

漢景帝的「削藩令」就屬於不明智的決策,因為它激發了人性當中惡的一面。那應該如何制定政策呢?

3、

幾十年之後,他的兒子漢武帝繼位後也遇到了同樣的削藩問題,但是漢武帝吸取了教訓,並沒有直接去推行「削藩令」,而是運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辦法,化解了各諸侯王的反叛之心。

什麼辦法呢?很簡單,叫推恩令。

漢武帝下詔:

各個諸侯王的土地死後不能只傳給嫡長子,必須全部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③。

對,一個兒子分一份,十個兒子就分成十份。不得不說,這個政策高明之極!如此一來,諸侯王的地盤會越分越小,勢力也會越變越小,兩三代之後,就失去了「翅膀」,根本反不起來,只能乖乖地走進中央權力的籠子里。最關鍵的是:

各個諸侯王從一開始就沒法直接造反。

為什麼?因為「推恩令」並不像「削藩令」那樣,得罪的是諸侯國整個家族的集體利益,從而激起反抗。推恩令並沒有直接收回諸侯王的土地和權力,只是給了諸侯王嫡長子之外的其他兒子們——一個爭奪「家產」的合法性理由。

這個政策妙就妙在,無形中將國家和諸侯王之間的矛盾,轉嫁到了諸侯王和兒子們的頭上。

你想造反?對不起!請先問問你的幾個兒子們同不同意。你想暗中招兵買馬?對不起!第一個舉報甚至刺殺你的——將會是你的小妾和你的庶子。

請問,整個家族都是內鬼,你怎麼反?

4、

沒錯,漢武帝的推恩令就完全符合老子所說的「恆使民無知無欲」的政策,縱然你聰明老練如「諸侯王」,也不敢耍滑頭,也無從偷奸取巧。

所以只要政策得當,使某些「智者」不敢鑽空,無法投機。那麼自然會天下太平。所以老子才會說:

「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3、

由此可見,「無知無欲」並非是愚民的思想,而是一種更高緯度的治國智慧。德國的一代大哲黑格爾就因為看了《道德經》的二手翻譯,被文字所騙,後來提出了三流的政治思想:

一切人都要都要把自己融入國家的絕對意志之中,都應該無知無欲地服從國家的絕對權力,而且都有為國家這個「地上神物」去犧牲的普遍義務,哪怕國家的君主做了錯誤的決策,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④。

那應該誰來承擔?當然是那些提意見的人和參與決策的機關議員們!

不得不說,黑格爾在哲學上或許繼往開來,自成一代宗師。但在政治思想的領域里,可以說十分幼稚。如果只是幼稚也就罷了,問題是他還自以為高明至極。他曾貶低說:

中國沒有歷史,只是一個歷朝歷代治亂循環的沒有進步的「停滯帝國」⑤。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黑格爾眼裡「停滯的帝國」,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都知道君主做了錯事要放下臉面,要承擔責任,要頒布《罪己詔》以服膺眾臣,挽回民心,從而增加整個國家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而且歷朝歷代效仿漢武帝的國君並不在少數,這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政治傳統當中的一種基本共識。

結果生活在十九世紀的黑格爾,其政治學的基本理念竟然是:

為了維護尊嚴和權威,即使君主做了錯誤的決策也不應該去認錯,去承擔責任。

這還真是應了中國的一個歇後語:

腳底板長眼——沒見過世面!

其實中國歷史看起來是治亂循環,實際上每一個朝代基本都會在前朝的基礎上對制度進行優化和改良,所以才能基本保證一個王朝300年的周期穩定率,這——恰恰是國家理念先進的表現。

而歐洲歷史之所以四分五裂,之所以遵循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順序一步步發展,恰恰是因為國家理念太落後。為什麼?因為歐洲君主管不了教會,鎮不住貴族,無法給底層人民提供「科舉制」這樣的上升渠道,無法激發整個國家的活力,也就無法激發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其後果就是:

國家永遠被貴族階級牽著鼻子走,永遠因循守舊,永遠沒有非貴族的文官系統,所以永遠也不可能有合格的行政效率。

也正因如此,歐洲幾十個國家的歷史才會陷入長達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紀」。而中國從秦朝的郡縣制開始,其政治架構就已經完全超越了封建貴族制,具備了一個現代國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雛形,足足領先歐洲1800多年⑥。當然,黑格爾對此一無所知,所以才會對中國指手畫腳,胡亂地發表一系列「坐井觀天」的言論。

4、

雖說黑格爾的國家學說主要傳承自西方的亞里士多德和盧梭,但他同時熟讀《道德經》⑦,很難說其中沒有受到誤譯本的影響。一百年之後,黑格爾這種「國家是目的,人民是手段」的政治理念終於結出了惡果,被希特勒大肆發揮利用並四處宣講,於是包裝出了一句納粹的經典言論:

「國家的責任,是把青年鍛煉成一副有用的工具。⑧」

干什麼?當然是去征服,去侵略,去稱霸世界!去為希特勒自己的光榮和偉大而犧牲!因為在希特勒看來:

強者必須統治弱者,弱者不應該抱怨,反而應該配合,而更弱的人連生育權和生命權也不配用有,所以他不僅屠殺了600萬猶太人,還屠殺了德國本土的「老弱病殘」至少20萬以上,有的學者估算甚至高達77萬⑨⑩⑪。

你看,同樣是提倡「無知無欲」,希特勒的解決辦法是降低民眾的智商和思考能力,老子的解決辦法則是提高統治者的智慧和施政方案。希特勒提倡「強力控制」,是一種極權主義。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是一種放權主義。這兩種觀念勢同水火,判若雲泥。

孰高孰低,想必不用我說出答案了吧?


【第三章】完

【參考資料】:

1、《論語·顏淵》十七

2、司馬遷《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班固《漢書•爰盎晁錯傳》

3、《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

4、這一段話是從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第三章國家•第258節、第284節、第285節、第325節、第330節》裡面的觀點而統合提煉而成,並非黑格爾的原文原話。

5、黑格爾《歷史哲學•第一部•第一篇•中國》、(法)阿蘭•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第一部分•第五章》、《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第五部分•第七十章》、《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結束語》

6、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第二部分:第二十五章》

7、黑格爾熟讀《道德經》的證據請參看其著作《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東方哲學•甲三•道家》

8、希特勒《我的奮斗•下篇二、國家》

9、文沛, & 邁克爾·伯利. (1995). 發生在德國國內的納粹暴行——1939年納粹醫生開始從肉體上消滅國內的殘疾人以磨礪其殺人技藝. 大學英語(10), 20-25.

10、 秦川. (1993). 希特勒消滅殘疾人事件始末. 軍事歷史(03), 19.

11、(美)羅伯特·傑伊·利夫頓《納粹醫生•第2章「安樂死」:直接醫學屠殺》

作者:紫俠狼,90後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D. 請問哪位人物把《道德經》釋義的最透徹,最好,最完整的

一個筆名叫紫俠狼的《酷說老子》,解讀的絕對透天徹地,以現代最新的科學和心專理學知識解讀古屬人學問,融會貫通,豁然開朗。這里不存在吹噓的成分,我是浙大歷史學博士,起碼的辨別力還是有的,看過道德經解讀版本不下幾十種了,只有《酷說老子》堪稱雅俗共賞,沒有一點故弄玄虛,作者能把極復雜的哲理用簡單的小故事輕松的講清楚,而且有理有據有出處,內容包羅萬象,說實話,我以前根本不相信世界上存在這么博學的人,而且是90後,我有點懷疑是不是一個團隊寫作,不是個人。我看過後推薦給了我上高中的兒子,他也很喜歡,我們父子倆現在都是他的忠粉。

E. 如何給別人推薦道德經

摘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悟,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是老子《道德經》中的一段話。80後、90後的孩子自小讀四書五經的大概不多,恐怕讀過的也是為了應付大學里的課程罷了。

F. 求仙劍3中徐長卿和紫萱在一屋內的一段對話:。。。。(貌似是出自道德經)

這是篇名。。即,道德經的《老子·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不自生,地不自成。
恆恆悠悠,以長以久。
日月其變,不知其生。
循行造化,不利自身。
不利自身,不長不生。
唯其天地,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恆久以存。

G. 90後人生勵志格言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2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隕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4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5學習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身的;6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7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比排名次;8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9隻有筆別人更早、更勤奮的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10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11現在淌的哈喇子,將會成為明天的眼淚;12今天不走,明天要跑;13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摘自哈佛圖書館警句!

H. 哪位大師講解《道德經》比較經典的

紫俠狼,90後,他的酷說《老子》堪稱最好的解讀,強烈五星推薦,目版前處於連載狀態。權
《90後酷說老子。》
他的解讀不僅融合了佛學、儒學、基督教,而且還包含了西方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
通過有趣的故事穿插敘述,中西印證,語言詼諧幽默,既系統又科學。
讓人不得不拜服,別人不清楚,反正我讀的時候感覺痛快淋漓,豁然開朗。
有一篇是:為什麼「吃肉」「殺人」也能成佛?
令我震撼不已,才知道我們對佛家和道家的誤會一直太多了。
我相信你讀了以後,也一定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I. 誰講道德經 講得好

老子講的最好!

J. 《道德經》中那場神秘莫測的「天人對話」,天和人說了什麼呢

人生於天地之間,古往今來,都有一些人對這片天地是不服氣的,覺得它不公平,自己一定要打破它的規矩自己做主,一定要斗過天、勝過天。以前有一個非常狂妄的詞就叫做「人定勝天」。

01

在小說《天局》里,有一個天下聞名痴迷棋道的人,人稱「棋痴」。棋痴已經打敗了所有的人類,人間再無對手,獨孤求敗,於是他去找天對弈,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屢戰屢敗。

但是棋痴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不斷向天發起挑戰,失敗了就重新開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始終沒有迎來屬於自己的勝利。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會特別把「對你好」「為了你」掛在嘴邊,那就是小人和商人。小人為了贏得你的信任,套取你的歡心,他們會投其所好極盡諂媚逢迎之能事,一旦達到自己的目的,馬上就會翻臉不認人。


商人整天說是為了你好,那是想要掏空你的腰包。神仙水賣到天價,說是為了你好,為了你永葆青春;各種眼花繚亂的商品功能吹到爆,口口聲聲這個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那個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最終好處看不到,你的錢卻不知不覺飛進了他的腰包。


大仁不仁,所以聖人看起來好像不怎麼在乎你,卻讓你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寧。能被用來計算的那都是生意,太過刻意的恩惠都是小恩小惠,那是在放長線釣大魚。

熱點內容
有關打麻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2 21:17:45 瀏覽:827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2 21:11:19 瀏覽:371
軍訓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22 21:03:40 瀏覽:175
司法大講堂 發布:2025-01-22 20:50:42 瀏覽:534
簽約個人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22 20:27:38 瀏覽:514
民事訴訟法主管 發布:2025-01-22 20:00:28 瀏覽:625
2015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2 19:59:36 瀏覽:764
東南司法所 發布:2025-01-22 19:51:40 瀏覽:990
侵害姓名權法律責任股東 發布:2025-01-22 19:28:40 瀏覽:117
婚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 發布:2025-01-22 19:08:19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