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抓法治促公平

抓法治促公平

發布時間: 2022-03-25 14:06:40

⑴ 如何推進法治建設

一、要處理好法治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鄧小 平早就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既然兩手抓,我們就要注意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法治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法治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促進經濟發展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搞發展。把法治建設的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通過抓法治建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法抓法治建設,保障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通過抓法治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同樣,搞經濟建設也要有利於推動法治建設。我們在抓經濟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們搞經濟建設,發展生產、上基礎設施項目,既要敢為人先,邁大步子,又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決不能不顧客觀實際與可能,不通過周密的科學論證,不按法定程序操作,盲目搞「形象」工程,熱衷上「政績」項目。其結果不但拿不到什麼「政績」,反而事與願違,得不償失,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觸犯刑律,成歷史罪人。這樣的教訓在社會上並不少見,我們要舉一反三,引以為戒。總的來說,我們要通過抓法治建設,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又通過抓經濟建設,促進文明法治建設。


二、要處理好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法治,就是通過依法強制執行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德治,就是通過規范人們行為和過細的思想工作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法治和德治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如果能夠把二者之間關系處理好,使之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就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要以抓法治促德治,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樣,要以抓德治為法治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要採取各種形式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以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契機,掀起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熱潮,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修養,促使遵守法律法規逐漸由外在約束變成廣大公民的內在的自覺行動。由此可見,法治以德治為基礎,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二者在目標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同時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把道德規范這種軟約束和法律規范這種硬控制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加符合治理國家的客觀規律,才能有效地發揮調節人們行為的作用,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要縱橫結合,各方協作,齊抓共管

縱橫結合,「縱」就是各行業、各戰線,如工業、農業、財稅和教育等要保證本行業、本戰線的法律法規得到有效落實。「橫」就是以行政區域為單位,如省、市、縣(區)要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區),也必須在各行政區域里保證國家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就是說,我們既要抓橫的依法治理,又要抓縱的依法治理,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抓緊抓好,務求實效。同時,在法治建設中,上下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必須從建設文明法治社會的大局出發,十分注重抓好協調和合作。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協調,通力合作;出現問題,互相補台。真正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整體推進法治建設進程。

⑵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分別都是什麼意思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1-4]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1-4]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1-4]

發展歷程
新中國的建立,確立了以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質基礎和文化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提出了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繫到以「三個倡導」為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斷和戰略任務。[1-4]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科學繼承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1-4]
2006年3月,我黨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褒榮貶恥、我國古代的「知恥」文化傳統,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並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開始深入探討。[1-4]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1-4]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提煉和概括出簡明扼要、便於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1-4]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1-4]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1-4]

⑶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什麼,什麼,什麼建設相互促進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1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當前,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對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3)抓法治促公平擴展閱讀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決定》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改革開放41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成就非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揮了重要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向更深層次發展,就越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揮更重要的推進和保障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當前,我們必須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從法治上為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製度化方案,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

⑷ 公平正義法治的力量論文

在和諧社會視角下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
討班上的講話中闡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個特徵,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基於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性,在構建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專題研究,結合無錫實際和依法治市的內在要求,探索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可行路徑和有效方式。

一、社會公平正義的內涵

在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國家與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又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正義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a protean face),變幻無常,隨時可呈不同形狀並且有極不相同的面貌"。①社會公平正義的標準是歷史的、具體的,內涵是十分豐富和不斷變化的。從社會學和經濟學角度講,社會公平正義要求社會成員的經濟收入、消費水平和社會地位比較接近,不至於差距過大。從法學角度講,社會公平正義是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相統一。從倫理學角度講,社會公平正義是一種個人美德或者是對人類需要的一種合理滿足。胡錦濤同志關於"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的論述,概括了當前我國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具體來說,社會公平正義包括權利平等、分配公平、機會均等和司法公正等多方面。

二、構建和諧社會、法治國家與維護、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辯證關系

社會和諧的根本、法治的精髓都在於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法治國家最基本的原則。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說:"一定要公正。不公正,就破壞了秩序,破壞了和諧,這是最大的惡"。當前,在構建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的過程中,必須全面認識社會和諧與公平正義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到辯證統一、協調互進。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法治繁榮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是一個把公平和正義作為核心價值取向的社會。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必須把社會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過程中進行制度安排和創新的重要依據。只有遵循公平正義原則,制度安排和創新、各項決策和措施才能取得各界廣泛認同、廣泛支持,法律才能得到普遍服從,社會資源才能得到有效整合,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才能從中受益,真正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三)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與法治繁榮的內在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公平正義是題中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沒有公平正義,社會就不可能誠信友愛、安定有序、充滿活力。同時,也要認識到,只有在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中,公平正義才有可能實現。
(四)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構建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我國改革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社會不公的現象,如貧富、城鄉、區域差距較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諧穩定。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通過經濟發展,同時也需要通過法律途徑。因此,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當前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危害性

構建和諧社會與法治國家,必須直面當前社會存在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我國改革開放20 多年來,在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不公平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分配不公。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富民政策包含了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思想,但有些地方不講辯證法,造成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過大。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 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一書的相關調查顯示,在領導幹部對2002 年所存在的社會問題的判斷中,收入差距問題被列在第一位。
(二)就業和用人不公。就業過程普遍存在著一些歧視性的做法,如性別、戶口、生理等方面的歧視,安徽蕪湖就曾發生過受到各界廣泛關注的"乙肝歧視案"。買官賣官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已構成職務犯罪,如近兩年查處的少數黨政領導幹部貪污賄賂犯罪,以權謀私,買官賣官,造成權力和地位方面分配不公。
(三)教育不公。主要表現為:不同社會群體在各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學率上的不公平,同一社會群體的個體在發揮其潛能方面的機會不公平,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農民子女所佔比例下降,貧困生比例上升。就無錫而言,在高等教育方面,既享受不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入學率,也享受不到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低入學標准。同時弱勢群體子女教育問題更為突出,貧困農民和民工子女入學難問題嚴重。
(四)社會保障不公。相對而言,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情況逐步改善,而非國有單位的職工,尤其是農村社會保障工作進展緩慢,很不理想,政府提供的相應保障非常有限。可以說,農村基本上被排除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看病難"、"因病返貧"問題相當突出。有的地方國家機關醫保改革比較"徹底",但配套措施並沒有跟上,同時有的單位仍實行老辦法,醫療保障不公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五)立法不公。主要表現在:立法機關人員構成不夠合理,相當一部分人員是從政治、經濟和知識精英中產生,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色彩比較濃厚,以貧困農民、民工和失業下崗人員為主體的弱勢群體很難直接參與立法過程,不利於有效維護其合法權益。有的法律規定與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要求不相適應。
(六)司法不公。有些地方不嚴格執法、不重視程序和人權的問題時有發生。突出表現為: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違法採取強制措施,超期羈押,有罪判無罪,重罪輕判,罰不當罪,罪刑不適應,權錢交易,以錢抵刑,徇私、徇情枉法,違法辦理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如近年來檢察機關在某市中級法院就查處了多起法官職務犯罪案件,其中反映的司法不公、不廉問題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七)私權保障不力。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以公共利益為名,侵佔私人權益和私人財產,或在私權受到侵犯後不能及時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濟。如有的地方政府以國家和公共利益的名義,低價徵用農民土地,再以低價轉讓給開發商,或雖然按公開的市場價格將農民土地轉讓,但從中獲取差價,從而損害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對策思考

深入認識和分析當前無錫經濟社會結構和利益關系的發展變化,完善地方性法規與政策,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當前加快推進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構建進程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樹立科學的和諧正義觀。所謂和諧正義,就是"為了達到萬有存在共同體的和諧發展而調適互為對象性存在的諸方面關系的共同法則。集真善美於一體的和諧正義是平衡萬物價值的金規則,是整合程序上的和諧正義和實質上的和諧正義的平台"。②具體來說,要著力做好三點:一是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升公平的實現程度。把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過程作為追求和實現公平的過程,在動態發展中提升公平的實現程度。二是以強化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監督是文明社會進行社會關系調適的最基本的手段,它的發揮程度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程度。針對市場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種種侵犯社會公共資源的行為和一些人利用社會公共權力謀取個人私利的非正常現象,必須建立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通過有效的監督,逐步消除實現公平和正義的政策性障礙和人為性障礙,同時加大反腐敗力度,降低因以權謀私行為對貧富差距和弱勢群體的心理帶來的消極影響。三是全面認識公平的歷史性和相對性,防止把公平等同於平均主義,或脫離具體歷史條件追求公平。
(二)把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放到社會發展更為突出的位置。"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配的公平屬於生產關系領域的問題,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主要屬於上層建築領域的問題。因此,一個社會的公平狀況如何,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③而且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在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深化各方面改革的同時,必須把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放到更為突出的位置來抓。只有把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好、實現好,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才具有堅實的基礎。否則,就難以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影響經濟社會和法治的健康發展。
(三)維護和實現行政公平。市場行為是實現效率的主要手段,政府行為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手段。"從市場經濟的邏輯上看也應如此。因為真正的市場經濟邏輯是:效率由市場去安排,公平則由政府管理"。④實踐表明,政府不主持公平正義,社會公平正義就會嚴重缺失。當前,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即:將注意力由集中於國有企業改革轉向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建設,注重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從制度上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及相關問題,如三農問題和土地、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問題等;協調好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從源頭上解決好初次分配問題,強化國家對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在法治建設中率先垂範,公平正義需要通過政府來維護和實現,而政府能否依法行政關繫到公平正義的實現。
(四)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維護憲法和法律的統一和尊嚴,促進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是司法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講,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核心就是實現司法公正。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為此,必須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從制度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加強對司法工作的監督,懲治司法領域中的腐敗。當前,應高度重視司法機關在解決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尊重司法權威,確保司法公正,為構建和諧無錫與法治無錫創造良好的司法環境。司法機關也應切實負起責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滿足人們的合理訴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做到哪些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增強社會活力進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最終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做到「五個堅持」。這「五個堅持」是依法治國之本,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核心問題。在處理這一核心問題時,需要做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已明確告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黨的領導確保依法治國方向正確,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在依法治國過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原則就明確了誰領導的問題。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堅持黨的領導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根本保障,二者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

(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依法治國就是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權益。這一原則就明確了依法治國是為了誰的問題,提出了維護人的尊嚴的問題。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應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根植於人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時,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也要靠人民維護,二者也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公正,是司法的靈魂,是法治的生命線。實現司法公正,必須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就明確了維護法律尊嚴的問題。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從我國憲法法律的有關規定中可以看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涵義概括來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也都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各項義務。二是在公民的一切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的同時,任何人不論其地位多高、權力多大、身份多特殊,一旦違法犯罪都要毫無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制裁,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三是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和保障,從而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另外,它鮮明地反對法外特權、法外開恩,對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幹部形成制約,從而有利於預防特權思想和各種潛規則對幹部隊伍的侵蝕。同時,它鮮明地反對法外歧視,有利於貫徹執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司法原則。最後,它要求人人都嚴格依法辦事,既充分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又切實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有利於維護法律權威、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確保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四)堅持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

法治和德治猶如鳥之兩翼,需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這一原則就明確了德治與法治的關系問題。這一點,連義大利政論家馬基雅維利都說的十分明白:「若要美德得以遵守,法律是必需的;而若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則是不可缺少的。」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從中國實際出發

吸收中國優良傳統法律文化與客觀看待西方法治的有益經驗,兩者是不矛盾的,這一原則就明確了繼承與借鑒的關系問題。近代以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治國之術,無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君主立憲的戊戌變法還是提倡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均以失敗告終。為什麼呢?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法治體系的形成都植根於本國政治體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國情不同,法治體系不同。立足我國國情,從實際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中國國情決定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同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要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同時,我們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要注意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注意借鑒國外法治的有益經驗。

前景令人嚮往,目標催人奮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然要求,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參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做到「五個堅持」
http://www.71.cn/2014/1224/793959.shtml

⑹ 如何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學立法——法治中國的前提

科學立法,首先要求繼續立法。雖然中國於2010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立法任務已全部完成。有許多重點領域還需加強立法,個別領域尚有「立法真空」。當前,特別要重點加強在深化體制改革、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及網路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立法。

二、嚴格執法——法治中國的關鍵

針對中國的現狀,重點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建立交叉執法制度。對於一些重要領域,如食品、葯品、環境等問題嚴重的領域,可以實施異地交叉執法,由外地執法部門來本地執法,本地執法部門到外地執法,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第二,為執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要提高對執法者及其家屬的有效保護,對於報復執法者及其家屬的違法者要予以嚴懲,使其不敢想不敢為。

第三,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對於公民的權利,要做到尊重、保護、規范、限制並舉。而有的地方還存在「兩手軟」:對於公民的權利尊重、保護不夠,規范、限制也不夠;或者「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第四,要樹立政府的權威。法治政府必須是個嚴格執法的政府,是有效執法的政府。應該看到,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不力,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放任,都會導致社會成員安全感的喪失,導致對公民的合法權利乃至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害,同時執法者無視公民的合法權利違法執法、粗暴執法,與執法者自身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不是法治狀態。

三、公正司法——法治中國的防線

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實現司法公正,應當讓司法成為真正的司法,讓司法回歸司法,既不能讓司法機關變成立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代替國家法律,更不能讓司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讓司法機關真正地從事司法工作,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同時,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會監督機制。要實現司法公正,還要建立司法權威,不讓一份判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四、全民守法——法治中國的基礎

全民守法,要繼續抓好法治宣傳和教育,扎實推進「六五普法」活動。要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嚴格規范公民自身行為,引導公民學會在享受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使每一個普通群眾都真正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更為關鍵的是,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要切實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唯有加快推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進程,才能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6)抓法治促公平擴展閱讀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新16字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針,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新16字方針確立了我國依法治國新階段的四大目標。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依法治國的目標並未全部達成,實現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們繼續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克服法治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⑺ 求「行法治,抓從嚴」安全責任大討論發言稿,在線等!

提起安全人們都知道他的重要性,每一次事故,令人毛骨悚然,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剎那間就化為烏有,不論是給個人、家庭還是企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礦上要求我們進行反思,下面就關於安全事故我個人的觀點和大家做以下分享。
一是責任心不強:有的人由於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做事馬虎大意,安排一項任務給他,沒能盡職盡責,敷衍了事,隨隨便便,覺得給老公家幹活應付交了差事就行,這樣難免埋下安全隱患,危害不小。輕者質量下降,重者人命關天。美國的海因里希統計了55萬件機械事故,其中死亡、重傷事故1666件,輕傷48334件,其餘則為無傷害事故。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在機械事故中,傷亡、輕傷、不安全行為的比例為1:29:300,也就是說每發生330起意外事故,有300件未產生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件導致重傷或死亡。這也就是我們工人口中經常說的長點、短點,大點、小點或者緊點、松點「無所謂」,一個無所謂,兩個無所謂可能真的無所謂,但是很多個無所謂加起來那就真是有所謂了!
二是存有僥幸心裡:有的人出於圖省事、怕麻煩,心想,這么簡單的事,幹活時小心一點不就行了,不會出事的。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不按安全操作規程來,事故瞬間就會發生。所以,請我們的員工明白,我們的安全操作規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憑空在哪兒冒出來的,它是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給咱們後人築起來的一道安全屏障,「條條規程血染成,無需再用血驗證」。
三是員工的認識有限以及存在惰性:誰都怕麻煩,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著簡單的,不動腦筋的工作,想著幹活就可能會出事,不幹活就沒事,都藏著掖著。用這種態度干工作鐵定是干不好的,而且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從而忽略了許多的環節,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
比如:對機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很多地方都做不到位,或者說是認識不夠,思想里沒有那樣的意識。
四是管理上的缺陷:安全檢查落實工作困難,隱患排查以及員工的教育工作不扎實,崗位危險源認識不清楚等都是事故頻發的根源。但是這些根源我主要想在客觀原因上進行分析,一是廠裡面的設備陳舊,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機加工的需求;二是工人工作的廠房已經是危房,急需修建現代化的廠房;三是綜采車間目前的狀況可以說是廢料堆加庫房,工作空間嚴重受限。四是廠裡面的人員結構嚴重不合理,老齡化嚴重,青黃不接。
所以,如何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才能杜絕可能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們長期以來面臨的艱巨任務。
首先要將「安全就是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讓大家共知、共享,要喚起我們每名員工「違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識,做到干一輩子煤礦工作,謹慎一輩子。
二是加強崗位危險源辨識力度。各崗位都處在不同的作業環境中,就相應的存在不同的危險源,要員工清楚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可能導致哪些傷害,自覺地,主動的防止受到傷害。
三是關鍵人物關鍵抓。首先是我們的班組長,為此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班組、班組長這個層面工作的重要性,班組長與現場工作結合最緊密,班組長履職能力很大程度就是一個單位履歷程度的體現,抓好了班組長這一層面就抓住了現場,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規范。並通過班組長將我們的管理有效的輻射放大。新工人、老工人和骨幹員工。新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低,存在冒險主義;老工人憑著老經驗、老習慣違章作業根深蒂固;而有些骨幹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經常性的違章,破壞安全環境。
總之,我們要用血的教訓喚起每名員工保護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識,教育員工不能違章,不能圖僥幸,怕麻煩,要按照標准干標准活。讓大家切實認識到抓安全就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自己家庭的幸福,促使員工發自內心地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我們要學習事故,也要把兄弟單位的事故當作自己的教訓,變成我們的日常材料,做到警鍾長鳴,警示高懸,時刻提醒我們安全的重要性。

所以,如何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才能杜絕可能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我們長期以來面臨的艱巨任務。
首先要將「安全就是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讓大家共知、共享,要喚起我們每名員工「違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識,做到干一輩子煤礦工作,謹慎一輩子。
二是加強崗位危險源辨識力度。各崗位都處在不同的作業環境中,就相應的存在不同的危險源,要員工清楚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可能導致哪些傷害,自覺地,主動的防止受到傷害。
三是關鍵人物關鍵抓。首先是我們的班組長,為此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班組、班組長這個層面工作的重要性,班組長與現場工作結合最緊密,班組長履職能力很大程度就是一個單位履歷程度的體現,抓好了班組長這一層面就抓住了現場,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規范。並通過班組長將我們的管理有效的輻射放大。新工人、老工人和骨幹員工。新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低,存在冒險主義;老工人憑著老經驗、老習慣違章作業根深蒂固;而有些骨幹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經常性的違章,破壞安全環境。
總之,我們要用血的教訓喚起每名員工保護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識,教育員工不能違章,不能圖僥幸,怕麻煩,要按照標准干標准活。讓大家切實認識到抓安全就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自己家庭的幸福,促使員工發自內心地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我們要學習事故,也要把兄弟單位的事故當作自己的教訓,變成我們的日常材料,做到警鍾長鳴,警示高懸,時刻提醒我們安全的重要性。

⑻ 請你就如何推進依法治國,出謀獻策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⑼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⑽ 如何開展學好法,用好權,促公正,促廉潔

一要抓學習,提高法治意識。採取專題學習、集中輔導、以會代學等方式強化學習,扎實抓好法律法規學習,全面提高幹部職工的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特別是業務股室要立足崗位全面學,處理好集中學與自己學的關系,把應知應會的法規學到位,切實增強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二要抓廉潔,規范行政行為。全體幹部職工,特別是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學法守法、公正用權、廉潔自律,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的各項規定,切實履行「一崗雙責」的工作責任,堅持一手抓業務工作,一手抓源頭治腐工作。
三要抓落實,確保活動實效。要把此次活動和「三嚴三實」教育及「工作落實年」結合起來,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和審批服務項目,進一步簡化審批服務程序,削減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精簡審批材料,規范權力運行行為。
四要抓制度,做到警鍾長鳴。要在組織建設、工作職責、崗位職責和內部管理四個方面進一步規范幹部職工的行政行為,形成便於執行、監督、檢查、問責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權力制衡和監督制約機制,扎緊制度的籠子,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做到警鍾長鳴,切實實現公正、公平執法,依法依規管地用地。

熱點內容
有關打麻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2 21:17:45 瀏覽:827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2 21:11:19 瀏覽:371
軍訓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22 21:03:40 瀏覽:175
司法大講堂 發布:2025-01-22 20:50:42 瀏覽:534
簽約個人法律顧問 發布:2025-01-22 20:27:38 瀏覽:514
民事訴訟法主管 發布:2025-01-22 20:00:28 瀏覽:625
2015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2 19:59:36 瀏覽:764
東南司法所 發布:2025-01-22 19:51:40 瀏覽:990
侵害姓名權法律責任股東 發布:2025-01-22 19:28:40 瀏覽:117
婚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 發布:2025-01-22 19:08:19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