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靜坐法

道德經靜坐法

發布時間: 2022-03-26 01:05:15

❶ 道,法,術,器,勢在《道德經》中有原句解釋么

「道、法、術、器」也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從道家傳承來講,它強調四個版字,叫「道、法權、術、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就是說你該怎麼跟著「天道」去做.「法」也有善惡之分.順應天道的「法」就是善法,相反,違背天道的「法」就是惡法.「術」是指技術層面上的操作方法.「器」是指有型的物質或是有形的工具.有句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四者關系:做事做人要以「道」為根本,講究方「法」和利用規律,通過採用最好的工具(器),採用最好的技「術」,來完成你要達到的目的!

❷ 道德經怎麼學

道德經怎麼學?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首先認識到,學習《道德經》也會因學習的方法不同而效果不同。
由於《道德經》本身就文澀意深,學習起來很不容易,再加之歷來人們對《道德經》的看法不同,學習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安邦治國的方略,他就會從這一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是講辯證法的哲學,他就會從哲學的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修身養性的方法,他就會從氣功的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道教的經典,他就會從宗教的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
二、我認為在學習《道德經》時最好要先明確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從什麼角度去學的問題,這個前提定下來,再去從這個角度去學習、理解、誦經、修煉、入道。 在學習目的明確後,邊看書邊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完全信書則被書拖著走,進入迷信的境地。在通讀幾遍某個版本的《道德經》後,可再找來另一個版本作比較的學習,看看其中那個講的有道理。如只讀《道德經》的原文,對時下的年輕人和古漢語欠缺的人來說是較困難的。在這學習的過程中,還要不時地對一些章句進行反思,這既可加深對章句的理解,也可找出一些人超乎老子本義的判斷,這就是獨立思考。但這個獨立思考要思之有理,考之有據,要結合老子的身世和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去思考,不能拋棄歷史事實任憑自己隨意的想像,盡情地發揮,甚至武斷地結合眼下的社會去解讀老子。如把老子的「不出戶,知天下」說成是老子在2500多年前就知道有網路了,豈不笑話!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道德經》,可以有上千種解釋,但老子只有一個,老子就是老子,歷史上有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太上老君那個神。
三、對大多數學習《道德經》的人來說,不必拘泥原文的某個字,因為《道德經》版本成百上千,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的原版。2000多年來歷經歷代多人的傳抄、編輯,在文字上出現差異是很正常的。校正、釐定這些版本應是專家學者的事,歷代不少專家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不再出土新的《道德經》版本,再重復做這些考證,似無太大的現實意義。現在對多數學習《道德經》的人來說,讀懂原文,理解其意是主要的,不然易陷入咬文嚼字的誤區,而偏離了認識《道德經》的本意。

❸ 老子《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那麼我們怎麼法地呢老子給出過方法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以地的法則運行,地是以天的法則運行,回天答是以道的法則運行,道是以自然為法則運行。
人在陸地生存,要效仿大地承載萬物的厚實和博大,適應地理環境而生存。但完整來看,道生天地,而道法自然,老子最終是要我們法自然,回歸原來的狀態,才是終極的目標。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❹ 道德經有沒有講述具體的修道方法

當然有 ------清靜無為

(老子的哲學思想)

《道德經》的哲學理念,清醒冷靜。謂之一人正而化天下正。無為不是無所作為,不是無所事事,而是不做無效的工作。不該乾的不能幹,該乾的必須干,不能反著來;不然就是違背了道啊。《說苑·君道篇》載師曠言雲:「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明道篇》有詩雲:「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無為便有為。得意忘言方了徹,泥形執象轉昏迷。身心靜定包天地,神氣沖和會坎離。料想這些真妙訣,幾人會得幾人知。」

❺ 靜坐時可不可以默念道德經

我個人就喜歡靜下心來回憶經文,事實上可以理解的非常深刻。所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我經常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把事物反復往前(往未來)或在往後(往本質)方面進行揣摩。我覺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而用之的方法,但不能限於默念,要配合你身邊發生的事情,或者你已經認知的事情再配合經文去理解肯定會有很多收獲~!如果你可以看到事物發展的軌跡就可以推本溯源了。

❻ 《道德經》中說明的養神之法是怎樣的

我國歷代養生家都認為:「養生先養神,神靜身自正。」古人有「百病皆由心生」之說。這是非常深刻的觀點。心病是一種更可怕的疾病,能殺人於無形。

老子說道:「見素抱朴,少私而寡慾,絕學無憂。」就是要保持素樸天然,減少私心慾望,這樣掌握了絕頂的學問也不會有憂患。

輕微的七情六慾對人的心身是有益的,但往往容易過度。這正所謂欲壑難填。因此老子告誡人們: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知足者常樂,所以人真正的幸福就在少私寡慾中。「……味無味。」以恬淡的滋味為滋味。當能夠品味恬淡的滋味的時候,便會發覺,恬淡的滋味最有味。

老子在養神之道中重點要求「虛無寂靜,心無雜念」,說明了「靜」對生命的意義。他說:「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是說當人的心靈達到了虛無的極致,堅守住清靜的境界,回到它們的本原,這就是靜坐的功效。

老子認為,人後天的七情六慾會干擾體內氣血的運行,只有心靜下來了,情定欲清,氣血才會恢復自然的運行。後天的七情六慾,是人的本性,本無可厚非,如果在一定波動范圍內,對人的影響是有的,不過不大。但憂慮、恐懼、憤怒、憎恨、嫉妒,這些不良的情緒對人的心身最為有害,要堅決去掉。

❼ 道德經的問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道就是社會文化(人的生存、生活等文化)
地道就是地理文化(傳統中的金內木水火土文化,五容行文化)
天道就是宇宙文化(生發萬物,管理萬物,運化萬物的文化)
自然就是這些文化的總源頭,總文化.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你如果能夠靜到致虛極,相當於禪宗的明心見性,道家的煉神還虛時,才能開始認識這些。

這種認識有三個層次,《道德經》:惚兮恍兮,其中有物,這時可以感受到道的真實存在,但是不能看到。

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時可以看到道的真實存在。
。。。。。。。。。。。。。。。。
道是虛無,但有生命的真實的存在,是自然的。

當然,只有聖人,或者說真人才能認識到,常人就是認識非常道的認識。這也是《道德經》:學不學復從人之所過。這個不是一般的知道或者說書本可以認識的,只有用正確的方法修煉才能達到,也就是學「不學」,就是修煉。

❽ 如何修煉道德經心法

道德經的心法其實很簡單的,就是第一章裡面寫的有欲觀其徼,無欲觀其妙就這兩種。你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那麼你就要用另一種有欲觀徼。這個叫徼的是邊際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呼吸。現在能一般來講都採用第一個方法也就是觀呼吸法,你把這些專注力都放在呼吸上就可以了,這樣子天天練24小時的練。不管外面什麼事情沒聽到什麼,你都不要離開這個地方。那麼你慢慢的就能夠達到一個定的狀態。在靜定的功夫就很強了,這就是心法的所在。你不要管外面的情況,你只要能夠讓自己的心定在一個地方就行了,這就是最開始要訓練專注力。這樣子你靜坐就會很專注。其實所謂的心法都是在訓練專注力。各種方法來鍛煉你的專注力。這就是心法。

❾ 靜坐詳細的方法和心法

太多了,怕不下上萬種?

佛道儒密耶回,都有各自的方法。

單說佛說,至少有上百種。

可以看看佛家天台宗的六妙法和止觀法。

道家也有上千種方法。

可以看看黃元吉的《道德經講義》

❿ 道德經·道法自然的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該,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熱點內容
婚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 發布:2025-01-22 19:08:19 瀏覽:760
所謂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2 18:58:05 瀏覽:598
篡改文件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2 18:48:32 瀏覽:278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